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考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二、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2、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XX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其最大特点是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XX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做诠释是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用途等等进行说明豆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W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中考语文必备文体知识考点-说明文

中考语文必备文体知识考点-说明文

说明文一、定义1.定义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2.说明文与记叙文、议论文的区别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记叙文以事感人(朱自清的《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写人叙事的文体。

议论文以理服人(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就是指责这种错误观点,并发出中国人应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议论文是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以知授人(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对象与分类(一)说明对象(考点:说明对象,概括其特征)要解说的事物,要阐述的事理。

概括特征1.从标题入手。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2.抓关键词句。

《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中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二)说明文分类(考点:判断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中国石拱桥》、《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考点整理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考点整理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考点整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相关的知识,以下是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点考点的整理。

一、说明文的分类(一)按说明对象分1、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2、事理说明文着重阐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

(二)按语言风格分1、平实说明文语言平实,多采用客观、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不追求语言的生动性。

2、生动说明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更具趣味性,如《松鼠》。

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阐释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标题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开头文章开头部分往往会点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3、关键语句文中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或者在各段落中起概括作用的语句。

4、归纳总结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就需要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三、说明顺序(一)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介绍,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比如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某种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

(二)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依次进行介绍,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等。

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按照空间顺序进行介绍的。

(三)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部编版语文《说明文专题》-说明文基础知识及考点技巧精讲课件(用于中考复习和八下说明文专题)

部编版语文《说明文专题》-说明文基础知识及考点技巧精讲课件(用于中考复习和八下说明文专题)

例题示例:
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 言的准确性。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 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 是对称的。
(1) “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 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 并不是很了解。 (2) “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 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 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 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PART 3
三、说明文三要素
1.内容的周密性:如实地反应客观 事物,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3.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表 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特征,都要求准确无误。修辞方法 的使用、表达方式的使用。
(一)语言准确周密性(含修饰 限制性词语)
表程度:(主要、近、极、几乎、比较、 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 “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 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差不多 是xx,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 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 《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 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 《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 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 《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 《时间的脚印》。
2、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 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程度等)
【方法】
举例子(含有以下词语譬如、例如、 比如、据说)
【答题规范】通过举......的例子,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 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具体。
例题示例:
1.请分析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 法及作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考点说明文知识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考点说明文知识总结
-5-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 绝对化; 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 3)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答题思路: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 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 读,看是否适合。 如:中国人历来认为日本人个子矮,比如“倭人”就是 中国对日本的蔑称。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均身高首次低 于日本人。这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得到了正式。 ( 4)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答题思路: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A.格式 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 b : 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B.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 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 ( 5)语句作用、含义分析 : 答题思路: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 ,这组 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
如:姚明相比奥尼尔来说,力量小,但有身高优势。他 成为了 NBA 本季度最佳中锋。
如:中国和美国的电信资费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线路, 同一时段,美国打给中国花 1 美元,而中国打给美国则要花 8 美元。
3.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通俗,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考点说明文知识总结
一、文体定义: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 以知识。
二、文体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 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 色,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

初中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清单(简明图表+详细介绍)说明文文体常识及阅读技巧总结第一部分:说明文基础知识一、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3、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又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中考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综述

中考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综述

初中语文说明文知识综述一、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说明文的类型:⏹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据(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作用是: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中考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中考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功二、说明文的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 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

如《食物从何处来》,文章要说明的是食物“从何处来”,即要说明食物是怎么样来的?由此可以判断出《食物从何处来》是事理说明文;《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是说明对象。

“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特征,《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事物说明文。

(1) 标题是具体名词性的,一般是事物说明文。

如《松鼠》。

《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事理说明文。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食物从何处来》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或所要说明的事理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知作者介绍的事物还是事理。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① 有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或特征。

② 注意抓中心句。

③ 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志,直接写出特征。

④ 概括归纳法。

如“笔”把各种笔(钢笔、毛笔、铅笔等)的各种不同用途归纳起来。

⑤ 比较法。

把不同说明对象的不同特征加以比较。

另外:事物说明文的特征多在开头或前面。

事理说明文的特征多在开头,有的在结尾。

★四、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有历史顺序、年 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考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
说明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
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
法》等。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

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
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
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

阅读说明文要注
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

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
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
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
部分。

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
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
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

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
过程。

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
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

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
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

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
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逻辑顺序
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
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
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

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
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
关系。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
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
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
字来说明。

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
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
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
的特征。

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
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
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
也不会有人。

”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
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
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
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
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

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

而作
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
和特点进行解说。

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
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
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
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
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
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
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
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