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中医治疗预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临床研究
孙继建 刘艳艳 郑 州,4 5 0 0 0 2 )
( 河南省 中医院,河南
中图分类号 :R6 9 3 +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4 )2 6 - 0 0 5 8 - 0 2
证型 :GDI
【 摘
要 】 目的:探讨 中医药治疗泌尿 系统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 0 1 3 年1 月一 2 0 1 3 年l 0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泌尿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 统结石 ,发 病原因复杂【 】 ] 。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 肾绞痛 ,尿痛 ,血尿 ,并 伴有尿频 、尿 急等 临床症状 ,病 情严 重时结石梗 阻输尿管或者 。 肾盂肾盏造 成肾衰竭 ,给患者带来严 重的经济 负担 。西医学上
下午 4 h服用。在患者服药前可先饮用少 量姜 汁减少 呕吐发 生。 1 . 3疗效判定 治愈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x线检查示结石消 失;有效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前 明显 改善 ,x线检查示结 石缩 小 5 0 %以上或者大部分排 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无变化,x线检查示结石仍在原来位置 。
e a s y t o o pe r a t e .
[ Ke y wo r d s ] U r i n a r y s t o n e s ; T C M; E ic f a c y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4 . 2 6 . 0 3 2
1 . 1~般资料 选择 2 0 1 3年 1 月一 2 0 1 3年 1 0月我 院泌尿科收治 的泌尿系 结石 4 5例患者进 行研 究,该研 究均与患者签署知情 同意书 。 4 5例患者 ,其 中男性患者 2 2例 ,女性患者 2 3例,年龄 2 2 ~

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论文

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论文

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体会【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0-00泌尿系结石是指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

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腰痛”、“血尿”等范畴。

临床多表现为腹痛或腰痛如绞,牵引小腹、外阴,小便赤涩不畅,窘迫难解,如结石损伤血络则尿血。

其形成原因大都认为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多因过食辛辣甘肥之物,或饮酒过度或情志郁结,气滞血瘀,或长期从事户外劳动饮水量少等而致肾与膀胱气化功能不调,湿热蕴结,煎熬尿液,日积月累,尿中杂质逐渐凝结为砂石。

影响结石的因素除与结石大小、形状、位置有关外,与尿路本身是否畸形、狭窄、粘连关系结石在肾或输尿管中长期停留,使结石停留部位的管壁粘连、嵌顿,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出现尿液淤积,逐渐形成输尿管积水或肾积水,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由于结石造成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以及纤维组织增生,且病程较长又附合中医的“久病入络为於”之说。

正如《丹溪心法·淋》所云,“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又云,“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

”故在辩证上有虚实之殊。

实证多为湿热蕴结或气滞血瘀;治则清利行气化瘀;虚证多责之于肾阴虚、肾阳虚抑或阴阳两虚,治则温补肾气,滋阴利湿。

根据结石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等。

虽然体外震冲碎石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使尿结石患者在治疗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但消除残余结石和防止结石复发,仍是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所面临的.中医药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停于肾脏者,侧重益肾利尿化石;停于输尿管者,侧重于利尿通淋排石;停于膀胱者,侧重于化气利水,利尿排石;结石滞留日久,则注重益气补肾,化瘀排石。

近年来,笔者共诊治泌尿系结石300例,其中男性204例,女性96例,年龄为16~80岁之间。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标签::泌尿系结石;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泌尿系结石病,为泌尿系常见病之一。

可发生于泌尿系统任何部位,但多原发于肾脏。

其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剧烈腰痛,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并沿输尿管向髂窝、会阴及阴囊等处放射;出现血尿或脓尿,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等。

目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结石是可以防治的,中医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取得较好的排石效果,中药治疗以其疗效好、无创性等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1证和名的研究泌尿系結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尿道结石,属中医“淋证”石淋范畴,淋证亦名淋沥、五淋,根据其临床表现又分为热淋、血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及冷淋[1]等。

石淋名出自《诸病源候论》又称沙淋、沙石淋,以小便排出沙石为主证,《金匮翼》“说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水液,稠浊如沙如石也。

”《金蒉要略心典》说“淋病有数证:小便如粟壮者,即后世所谓石淋是也。

”泌尿系结石的症状,中医书籍早有记载。

如华佗《中藏经》就有“沙淋者,脐腹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萸从小便下如砂石之类”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有“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病之状,小便茎中痛,尿不能足出,甚至塞痛”。

2病因病机研究祖国医学认为,结石的形成与脾肾有关。

脾主运化,肾司二便,膀胱的排泄,靠肾阳的气化,肾虚则气化失常,湿热蕴结,蒸熬日久,则尿中杂质结成沙石。

《医宗必读·诸淋证治》中说:“湿热蕴积,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积为砂石”。

后汉张仲景《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有:“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华佗《中藏经》云:“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

”可见,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脾肾及膀胱最为密切。

王氏[2]认为病病位在肾、膀胱,基本病机是下焦湿热,膀胱不利,气滞血瘀或肾气不足,气化不利,浊邪结滞。

尿路结石的中医药防治体会

尿路结石的中医药防治体会
发热 , 舌红 , 苔黄腻 , 弦数或滑数 。 脉 治法 : 清热利湿 , 通淋排石。
服用通 淋排 石药致机体 虚弱或合 并梗 阻、 积水 明显者 。补 气
W U a h i Ch o. u
( h it e l’ o i lfS ag a , ho un u nd n 10 0 hn ) TeFr o e S s t ho un S ag a ,G a go g5 2 0 ,C ia sP p H pao
Ke r s U e h a o c e in;T a i o a h n s dc n y wo d : r t r l n r t c o r dt n c ie e me i ie;P e e t n a d C r i l rv n i n u e o
Pr v nto n e e i n a d Cur pe i n e o e hr lCo c e i n 、 h Tr d to a i s e c n e Ex r e c fUr t a n r to t a ii n lCh ne e M dii e
易 引起一些不 良反应 , 单纯药物治疗 效果不好 , 中医药对 尿 故 路结石 的防治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 临床体会简述如下 。
1 病 因病 机
目前尿路结石 的治疗大体上可 以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 治疗 , 于直径 < . m, 面光滑 的结 石 , 对 0 8c 表 或多发 、 复发性小 结石, 尤其是手术后 复发者 或结石与 管壁无 粘连 、 顿 , 嵌 肾功 能尚好者可采用中药 内科保守 治疗 。但对 较大结 石 , 直径 >
吴朝 晖
( 关 市 第一人 民医院 , 东 韶 关 5 20 ) 韶 广 10 0
[ 关键词 ]尿路 结石 ; 中医药 ; 防治 [ 中图分类号 ]R 9 . [ 6 3 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6 1 08 2 0 )82 7 -2 1 7 - 9 ( 07 1- 10 5 4

中医药防治泌尿系结石的几点体会

中医药防治泌尿系结石的几点体会

中医药防治泌尿系结石的几点体会缘起“尿石病相似于中医的石淋”,这几乎是一种共识,我也长期附和此说。

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中医何绍奇先生(已故)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一书,一反惯例,全部采用西医病名,并命我写“泌尿系结石”一节。

我遍查古今文献,结合自己治尿石病之得失,方确知西医的尿石病不能与中医的石淋画等号。

有人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

又有人说:要弄懂一个问题,就得写一篇文章。

信哉!近年来,运用补肾法治愈尿石病的临床报道,虽非“屡见不鲜”,亦非“凤毛麟角”。

这无疑是在通淋排石和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鉴古察今且另辟蹊径,因而具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

然迄未获得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堪称一桩憾事。

逝者如斯,何须“对号入座”近代中医治疗尿石病,首先继承和借鉴的,自然是古代医家治疗石(砂)淋的临床经验。

这本来是顺理成章而无可厚非的。

但若唯事鉴古而疏于察今,则难免于“对号入座”或对不上号也欣然入座之嫌。

补肾法之长期“马放南山”,可能导源于此。

唐代以前的医家便已观察到,石淋作为淋证之一,除了具备淋证的一般性症状——小便频数,淋沥涩痛,痛引少腹及脐中之外,尚具有一种特异性症状——尿出砂石。

如汉·张仲景便观察到“小便如粟状”;《中藏经》的作者则不仅观察到“小便中下如砂石”,并将其发病归结为“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积聚而成砂”,且形象地譬喻为“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

至于形成结的“虚”与“热”,隋·巢元方认定为“肾虚而膀胱热”。

至此,石淋之主要病位与基本病机便已“一锤定音”。

千载以来,并无异议。

既然如此,石淋的基本治法就应当是补肾之虚,清膀胱之热。

然而首载于唐代《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中的治疗石淋的方药,却约皆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品。

如此遂开石淋之病机同治法及方药互相脱节的先河。

后世宗之者众,亦不太顾念肾虚,而将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奉为治疗石淋的基本法则。

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其间变化因心,超凡脱俗者亦不乏其人。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
学 研究所 人 员在新 一期 美 国《国家 组和 提 取 液 组 。 肾中草 酸钙 晶 体 形 组 可见 双 。 肾表面 粗糙 , 许 多 白色 有 科 学 院学 报 》 表报 告 称 : 来 几 成程 度 比成石 组 明显 减轻 m N
1 1 金 钱草 .
13 泽 泻 .
王沙 燕 等 探讨 泽 泻 行 实 验研 究 。结 果 A 组 大 鼠 血清 抑制 肾结石 形 成 的作 用机 制 研 究 : 氮 、 酐 明 显 低 于 其 他 各 组 , 别 肌 差
肾结 有 显 著 性 ( <0 0 , 组 问 血 王 涌泉 等 用 广 金 将 大 鼠随机分 为正 常 对 照组 、 P . 5) 各 钱 草注 射 液 和提 取 液对 草 酸 钙 肾 石对 照 组 和 泽 泻 治 疗 组 。肾 结 石 钙 、 浓 度 则 无 明 显 差 异 ;4 磷 2 h尿 石模 型大 鼠进 行 了实 验 研究 显 示 : 组 和 泽泻 组 采 用 乙醛 酸 溶 液 制 作 草 酸 、 钙分泌 量 夏 枯 草实 验 组 与 B 泽 广 金钱 草 能 减 轻 肾小 管 细 胞 在 乙 大 鼠肾结石 模 型 , 泻 组腹 腔 注 射 组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 . 5 ; D P 0 0 ) C、 泽 泻 液 , 常组 和 肾结 石组 注 射 生 组 肾组织 钙 含量 明显低 于 B组 , 正 二 醇 诱 石 过 程 中 的崩 解 、 死 , 坏 肾 差 用 小 管腔 内一 些 空 泡 状 膜 性 囊 和 致 理 盐 水 , 反 转 录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异有 显 著 性 ( <0 0 ) P . 5 。A组 肾
疗需求 , 中药价廉 、 使用 方 便 、 作 肾结石 小 鼠尿 液 及 。 织 中草 酸 草不 同 提 取 物 对 大 鼠 乙二 醇 和 氯 副 组 用少 、 创 伤 及 有 利 于推 广 使 用 , 和 钙含量 , 少草 酸钙 结 晶在 肾组 化铵诱 导 的 肾草酸 钙结 石 模 型组 , 无 减

中医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经笔者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84例,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84例,治愈48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1%.结论中医治疗泌尿结石,临床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关键词】尿路结石病;中医治疗;中药方剂尿路结石病是泌尿系统出现结石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的常见病.在输尿管以上部位出现的结石为上尿路结石,膀胱以下部位出现的结石为下尿路结石。

笔者在10多年以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此病84例,进行了临床探讨及研究,现在初步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取自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人,以门诊病例为主,其中男56例,女28例.年龄23岁~69岁.肾结石64例,输尿管结石16例,膀胱结石3例,前列腺结石1例.结石0.1 cm~0.5cm 48例,0.6 cm~0.9 cm 27例,1.0 cm以上9例.体外碎石治疗后又经过中医药治疗者7例.中医药治疗1个疗程后,配合碎石治疗再经中医药治疗者6例.1.2治疗方法1.2.1中药基本方自拟排石通淋汤,方剂组成有金钱草、石韦、海金砂、滑石、车前子、泽泻、通草、白芍、甘草、牛膝、益母草、海浮石、冬葵子、茯苓、威灵仙、鸡内金、鱼脑石、杜仲、黄芪、地龙、乌药、木香等,酌情用量.1.2.2兼证加减化裁若气虚明显者,证见气短、乏力、头晕汗出、食欲不振,加用红参、薏苡仁、白术、山药.若伴有尿路感染明显者,证见发热、尿黄赤、排尿灼热痛甚,尿液分析示白细胞强阳性,加用蒲公英、黄柏、栀子、白花蛇舌草、连翘、苦参.若有血尿者,加用凉血止血药,如白茅根、大蓟、小蓟、旱莲草.若腰腹痛甚者,加用全蝎、蜈蚣.若疑有结石与组织粘连者,如病程长,结石较大、阻塞症状明显、一般排石治疗效果不显,要加大活血化瘀之力,可加用三棱、莪术、元胡、赤芍、瞿麦、生蒲黄、王不留行.若肾阴虚明显者,证见腰酸肢软、口干舌燥、低热、体瘦、便秘,加用熟地、山萸肉、鳖甲.若肾阳虚明显者,证见病程较久、畏寒肢冷、大便溏泻,加用制附子、桂枝、菟丝子、干姜,去除基本方中之冬葵子.若下肢水肿甚者,加用猪苓.1.2.3服药与调护1 d用药1剂,水煎取600 ml,分3次在食前1h温服之,若有胃病可在食后2 h服用.药后10 min饮温白开水200 ml,20 min后作运动,如跳跃、以手拍击肾区与小腹部,连续运动30 min.除此,每天还要大量饮温白开水,1 d饮水量要在3000 ml以上.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硬辣不好消化之品,特别忌用菠菜、芹菜、油菜、西红柿、土豆、茄子、豆腐、蛋类、牛奶、鱼虾海物、淹制食品、茶水、咖啡等,应食用冬瓜、角瓜、黄瓜、白菜、萝卜等蔬菜,瓜果可食用核桃仁、西瓜、白梨等,要求低盐与清淡饮食,勿食用动物内脏.1.2.4疗程一般以3 wk为1个疗程,根据治疗情况或缩短或增加治疗时间,灵活掌握.1.3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参考有关治疗此类病之标准[1],结合中医药治疗的特点,而制定以下标准.治愈:结石全部排出,症状与体征消失.显效:结石部分排出,症状缓解,病况大为好转.有效:结石未排出,但症状有所缓解,病况明显好转.无效:结石未排出,症状与体征仍同前,病况无些许好转.2结果本组患者84例,治愈48例,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1%.3讨论尿路结石病属于中医“石淋、血淋、热淋”的范畴.其发病成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种.内因指机体的正气不足,特别是肾的气化功能减退,对机体水液代谢不能发挥蒸腾气化作用,有失主水之权,而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全部排出体外,以致积聚结石,此为能否发病的根据.发病的外因主要有水质与食物的因素,饮水量过少,运动量不及,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结晶等,此为能否发病的条件.其主要病机乃湿热互结,久而煎熬,积淀结石,有形实邪一旦形成,即阻滞气机,损伤肾气,影响肾与膀胱的气化,初病在气,久而及血,以致气滞血瘀.有研究发现结石中的化学成分以草酸钙和磷酸钙最多,占80%~84%,其次为尿酸结石和感染性结石、胱氨酸结石等[2].诊断此病比较容易,一般具备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辅助以超声波检查与化验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多少、有否合并肾脏积水及肾功能的情况.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应以辨病论治为主,结合兼证综合论治,即以中药专方治疗为主,再根据其寒热虚实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如此,既抓住了本病的一般性规律和整体综合性表现,又注意到了其特殊性与个体差异.专方治疗应针对其主要病机而确立法则.有研究发现本品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并有排石、镇痛、抑菌、抗炎作用[3].除此,还要辅以行气、化瘀通络、益气补肾之品,以标本兼治.此中亦包括了中药碎石与溶石的治疗。

泌尿系结石预防治疗论文

泌尿系结石预防治疗论文

泌尿系结石的预防与治疗[摘要]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可造成泌尿系梗阻、感染,损害肾功能,引起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人们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石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南方地区达5%-10%,可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50%-60%,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结石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了解结石形成的原因并掌握预防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梗阻;原因;预防和治疗[中图分类号] r98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93-01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发病率男多于女,约2-3:1,受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区域不同发病率差别较大,我国北方为1%-5%,南方结石高发区为5%-10%,可占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的50%-60%。

以肾、输尿管尿结石较多见,其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典型者可表现为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血尿,部分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若延误治疗时机或处理不当造成尿路梗阻会损害肾功能,引起尿毒症,甚至可危生命。

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结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 尿路结石形成的原因要预防结石就要知道结石形成的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常有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得结石?和水质、饮食有关?但为什么一家人同饮一井水、同食一锅饭,有人得有人不得呢?也有人说,结石和遗传因素有关,但为什么你的长辈和兄弟姐妹有人不得呢?还有说结石和代谢有关,但为什么你可能只有一边肾脏得了很大很多次结石,而另一边却从不产生结石呢?这几个问题说明泌尿系结石的产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还有许多目前医学不能解释的问题。

结石的形成主要是身体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有很多外在因素起作用。

绝大多数的结石患者都没有明确单一的致病因素。

一般来讲结石大多形成于肾脏,是由尿液中的一些浓度高的物质如钙、尿酸等结晶堆积至一定程度而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泌尿系结石的中医治疗与预防摘要:论述泌尿系结石的病因机制及中医治疗以及预防。

泌尿系结石大多数都有肾气比较虚弱,肾阳受损严重,下焦湿热蕴结的症状,大多因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病因机制只要是湿热、气虚、肝气郁滞、脾肾虚弱等。

治疗为通淋排石、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健脾补肾。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治疗;预防;排石;调理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25-02
泌尿系结石现属于中医的范畴,像“腰痛”“血淋”“石淋”等。

其经常会导致像腰痛、少腹部绞痛阵性发作、血尿,还会有小便中含大小不等的砂石的现象,甚至会引起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

以后还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等泌尿系统多发疾病。

最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类似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消息越来越多,疗效也有了保证。

无论是在病因、病机、药品选用等方面都有进步。

1 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指出肾主水,主膀胱气化,这也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原因所在,正是因为肾气开始亏虚,膀胱气化失常,积湿蓄水,湿蕴而生热;湿热郁积,煎熬尿液,尿中沉积物结聚而成砂石或肝郁气滞;气正好又是水液运行的动力源泉,气机郁滞就会直接导致水液停留聚集,进而生湿化浊,湿浊郁而化热,尿液也就因热所灼
久而化火;也可能是日常饮食厚味,导致积滞生热;或者外感之邪,入里化热。

热结下焦,尿中杂质受其热结影响,于是聚为砂石。

砂石久存在体,与湿热之气结合后就会出现瘀结不散,使气滞难行。

湿热胶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气滞则血行受阻,血不循经,或热盛伤络,脉络损伤血溢脉外则尿血。

通常砂石形成之后,会瘀结于体内,嵌顿梗阻,气机失其通降,水道失其疏通,气机不利,则小便淋漓滞涩;病久湿热羁留不解,若治疗时又恰好用了利尿清热
类药物,肾气就会更虚,甚至会伤及阴气,所以,石淋在发病后期经常出现虚症或者虚实结合的现象。

2 辨证论治
2.1 赖氏将本病分为6型论治
2.1.1 气滞湿热型:治以清热理气化湿,利尿排石。

2.1.2 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化瘀、通淋排石、兼化湿热。

2.1.3 脾肾气虚、湿热稽留型:治以补益脾肾、清利通淋。

2.1.4 肾阴虚损型:宜养阴滋肾、利尿通淋、兼利热湿。

2.1.5 肾阳虚衰型:宜温补脾肾、利尿通淋。

2.1.6 脾肾两虚型:治以健脾补肾、通淋排石,兼以理气。

2.2 吴氏等分为4型论治:
2.2.1 湿热蕴结:治以清热利湿、化石通淋,用石韦散加味。

2.2.2 肝郁气滞:治宜疏肝理气、排石通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2.2.3 瘀血内阻:治宜活血化瘀、化石通淋,少腹逐瘀汤加减。

2.2.4 脾肾不足:治宜健脾益肾、化石通淋,用四君子汤和济生肾气丸。

2.3 温氏等分为4型。

均用清热通琳、泻浊排石法。

2.4 陈氏等分为3型,均用四金二石王不留汤加减。

气结型佐以理气活血;湿热型佐用清热利湿;肾虚型注意补肾滋肾。

2.5 蒋氏等根据微循环障碍的原理及临床特征,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活血化瘀法,将其分为3型:
2.5.1 气滞血瘀、湿浊郁留型:治以行气活血、利尿化石。

2.5.2 瘀血聚结、阳虚寒凝型:治以破血逐瘀、温肾补阳、利水排石。

2.5.3 血瘀湿阻、郁而化热型:治以凉血清热、化瘀通络、通淋排石。

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3 讨论
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临床上可归纳为虚、实两大类:①实证型。

这类的症状尿液中含有砂石,小便经常出现艰涩,而且有时排尿时会突然中断,还会伴有小腹拘急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腰腹绞痛难忍,尿液中含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治疗方式就是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凉血止血。

②虚实夹杂型。

这类症状是病情久且体内结石不去,会造成病人神疲乏力,精神萎顿,舌淡红有齿痕,脉象细弱无力,严重时会腰腹作痛,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疗方式就是利尿排石通淋,或者益气补血和滋养阴液。

如果结石久病不好,也可转变为“劳淋”,
就应以劳淋医治。

临床应辨明虚实,标本兼治。

在方药组成中,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琥珀、鸡内金、车前仁,车前草等药运用频率最多,可以见的这类药物的排石作用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当然也早有研究证明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溶石作用。

除此以外,像白芍能舒张输尿管平滑肌;当归等能扩张血管,增加肾脏供血量;桃仁、丹参、苏木、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药与巴戟、肉桂等同用对症治疗肾结石,具有标本同治等优点。

在尿结石治疗中,经常内服中药与针刺穴位或针药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能理整体机能,又结合了局部治疗方法的针对性,适应病情需要。

现在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利尿、化瘀散结、通淋排石、化石溶石、理气止痛等作用。

药物的作用不是只针对局部而是对整个机体的调节作用。

针灸穴注治疗见效快,且对身体伤害不大,还可以避免某些患者因长期服药或不能服药所带来的麻烦。

对于有些患者结石过大的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对于手术治疗把握不大的,还是保守方法治疗。

生活方式好坏是影响泌尿系结石患者的重要因素,患者不易多吃含草酸盐的食物,像:巧克力、可可、菠菜、大量的牛奶、核桃、玉米等,因为草酸盐会与钙发生结合反应,形成结石而沉积,会加重病情。

另外像牛、羊肉都含有较多的嘌呤,其分解单体是尿酸,尿酸也是形成结石的成分,同样的不易多吃。

简言之就是这类病人饮食需要清淡、特别要切忌高蛋白、高脂肪。

除此以外,丰富的饮食习惯也是病人需要养成的可以缓解病情的方式,多选择含维生素
等营养成分多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黄瓜、豆角、绿豆芽;新鲜的水果,苹果、雪梨、西瓜、葡萄、橙、柑等。

当然经常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多运动可以防止钙质沉积于血液中。

泌尿系结石患者发病初期,结石比较小时,即使不特别口渴,也要多饮水,因为多喝水可增加尿量预防病情加重。

一般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700毫升左右为宜,也可饮果汁、淡茶及其他饮料等代替。

参考文献
[1] 刘志勤,刘云;扶正通淋方治疗尿路结石65例[j];新中
医;2004年01期
[2] 尹亚君,袁玉春;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j];中医药学刊;2003年06期
[3] 沈庆法,湿热病理的研究;上海中医杂志,1987,(10):8
[4]《中医诊疗常规》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8
[5] 高冬喜,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