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高频知识点

中考《道德与法治》高频知识点
中考《道德与法治》高频知识点

中考《道德与法治》高频知识点

【考点一:敬畏生命】

1.怎样理解“生命有时尽”为什么珍爱生命?

(1)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2)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不可替代。

(3)生命是不可逆的,也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里,个人的生命很短暂。(4)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怎样理解“生命有接续”?

(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3.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灾难时。

(2)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

(3)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更重要。

4.怎样敬畏生命?(样理解生命是休戚与共的)

(1)敬畏生命,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是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我们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5. 如何正确认识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3)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6.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如何克服挫折?)

(1)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2)面对挫折,需要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7.如何实现拒绝冷漠,关爱生命?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拒绝冷漠。(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其他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3)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8.怎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1)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2)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职责的人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考点二:认识学习珍惜受教育权】

1、如何看待学习?

(1)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2)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3)学习有苦有乐

(4)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5)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要终身学习。

2.为什么重视学习?

(1)对个人来讲:学习点亮生命,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为幸福生活奠基。

(2)对国家来讲:教育不仅能成就个人,而且能决定国家的未来。

3、怎样学会学习?

(1)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还意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4.国家为什么重视教育?

(1)教育能够使人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能让我们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品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造就自己的幸福生活。

(2)教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的需要,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5.国家怎样确保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1)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6、青少年怎样珍惜受教育权?

(1)青少年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我们要坚持完成法律规定年限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

(3)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接受普通高级中学或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更高程度的教育。(4)在校期间,必须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健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考点三:正确认识自己珍惜青春年华】

1、为什么正确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扬长避短,促进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融入社会。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

(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3)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3.如何对待自己?

(1)要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

(2)要扬长避短,在为他人、为社会谋福祉的过程中做更好的自己。。

4、如何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我们应悦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2)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5、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1)进入青春期,我们会产生一些心理矛盾,这些心理矛盾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契机。但有时让我们烦恼。

(2)调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要多参加集体活动,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和自我调节。

6、如何看待青春期的思维批判性?

(12)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2)青少年培养批判精神有助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批判精神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7、如何看待男生女生的差异?

(1)青春期男生和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2)对青春期男生女生生理变化,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不要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3)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而且要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4)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应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对异性的情感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8、如何让青春期飞翔?

(1)做到“行己有耻”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2)做到“止于至善”,有自己的格调,有“至善”追求。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9.如何认识青春的情绪?

(1)产生情绪的因素有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等个人因素。也受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影响。

(2)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积极情绪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持续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3)面对青春期的情绪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学习积极面对负面情绪。

(4)要学会合理表达情绪。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5)要学会调节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有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

10.怎样传递情感正能量?

(1)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求知;美好情感让我们身心愉悦,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2)获得或体味美好的情感要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要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

(3)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美好情感;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考点四:家庭交往,师生交往】

1.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主要的精神内涵;

(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我们如何孝亲敬长:

(1)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指导;

(2)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

(3)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4)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5)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

(6)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亲子之间如何处理冲突与矛盾:

(1)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2)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3)学习应对冲突的方法,选择不伤害感情的做法。

4.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2)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3)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5、什么是“教学相长”?

(1)教与学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要有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6、为什么尊敬老师?

(1)老师承担教书育人职责,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2)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

(3)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

7、怎样尊敬老师?

(1)尊重老师的尊严、差异、劳动,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2)要体现在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上,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3)要正确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考点五:我与集体】

1、为什么集体力量大?

(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2)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3)集体生活涵养品格,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集体生活发展我们的个性。

2、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1)集体规则与个性需求会发生矛盾,面对冲突,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2)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3、怎样让集体更和谐?

(1)要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在集体生活中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

(2)排解好集体中角色冲突。对待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明辨是非,坚持正确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4、什么是美好集体?

①美好集体要有美好的集体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②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是善于合作充满活力的。

5、怎样建设美好集体?

(1)建设我们的美好集体,需要“自治”的精神,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2)建设我们的美好集体,需要每个集体成员出于内心的责任感自觉承担责任,勇于担责,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3)建设我们的美好集体,集体成员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考点六:礼仪、诚信】

1.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能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2.怎样做我们有礼的人?

(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3.诚信的内涵:

(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在道德层面,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

(3)在法律层面,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4.为什么要讲诚信?诚信有什么重要性?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5.如何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诚信意识:要信守承诺,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

(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个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冲突时,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做出合理选择。

(3)珍惜个人诚信记录: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要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考点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1.责任的含义和来源:

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来源: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

2.列举: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

家庭中的子女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家务

学校里的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

社会中的公民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3.承担责任会付出哪些代价?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还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处罚。

4.承担责任会获得哪些回报?

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赞许和尊重。

5.我们怎样对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

(1)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应承担责任;

(2)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

(3)要当作不可推卸的责任,全身心投入,同样可以做得出色。

6.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意义: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促进我们全面发展,也能促进生活的和谐稳定。

做法:(1)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2)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3)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7.中学生可以参加哪些公益活动?

答:为灾区捐款捐物;到社区打扫卫生;义务植树;向人们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考点八:法律在我身边】

1.什么是法律?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本质),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2)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为什么每个人都离不开法律?

(1)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3)法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4.我们怎样做法治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3)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考点九: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犯罪】

1.青少年预防犯罪:

(1)原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犯罪后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做法:A.要杜绝不良行为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如果不改正,就容易发展成严重不良行为,进而违法犯罪;B.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

2.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3、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我们身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考点十:追求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1.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2.怎样践行平等:

(1)要反对特权;

(2)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公平内容: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都受到行为规范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5、公平的意义: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6、正义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7、正义的意义: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8、怎样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制度保障公平。立法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司法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9、怎样守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考点十一:宪法】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宪法的地位:】

(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

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的原因】: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范围内行使。

②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5.【青少年怎样学习宪法】?

(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知识;

(2)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

(3)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4)向人们大力宣传宪法的重要性;

(5)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6.【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

(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4)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考点十五:网络利与弊】

1.网络从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3)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网络有哪些消极影响(弊端)?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3.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提高媒介素养;

(2)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考点归纳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①把握象征意义; ②语带双关;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文章线索; 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⑦吸引读者、新颖; 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 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②过渡段:承上启下。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①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②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 ③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 (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内容、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鉴赏句子: 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从炼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 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中考英语常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英语常考知识点汇 总 to do sth. 和stop doing sth. “stop to do sth。”表示停止做其它事情而去做“to do sth。”所表示的事情,可以将“to do sth。”理解成“stop”的目的状语;“stop doing sth。”表示不做“doing sth。”所表示的事情。 例如:“Stop talking. Let’s begin our class。” said the teacher. 老师说:“别说话了,让我们开始上课。” We have kept doing our homework for a long time. Let’s stop to listen to music. 我们做家庭作业很长时间了,让我们停下来听听音乐。 to do sth。和forget doing sth. (remember to do sth. 和remember doing sth。) “forget to do sth。”表示将来不要忘记做某事,谈的是未来的事情;“forget doing sth。”表示忘记过去应该做的事情。 例如:“Don’t forget to do your homework。” said the teacher before the class was over. 老师在下课前说:“不要忘记做家庭作业。” “I’m sorry. I forgot doing my homework. May I hand it in this afternoon, Mr. Chen” said Li Ming. 李明说:“对不起,我忘记做家庭作业了。我今天下午交好吗,陈老师” sth. done。(过去分词)(让别人)做某事 例如:I had my hair cut yesterday afternoon. 我昨天下午理了发。 My computer can not work now. I must have it repaired. 我的电脑有故障了,我必须让人修好它。 4. 感官动词后接不带to的不定式或者现在分词的区别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整理人:陆保宗)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如:DD×DD Dd×Dd等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如:Dd×dd 三、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四、分离定律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小说阅读(一)之情节类型题 目标: (1)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技巧 (2)掌握5种记叙顺序 (3)掌握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什么是情节 小说中的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小说情节的概括 (1)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三)小说的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四)小说情节作用 开头 1.一般开头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开门见山,点明主题。(3)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2.开头设疑 (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开头写景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3)烘托人物心情

中考英语必考之被动语态考点(最新整理)

透析中考英语语法被动语态考点 【语态命题趋势与预测】 根据对语态部分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的分析可知,今后该部分将是重点考查点之一。其考查重点为: 1.被动语态在各个时态中的用法 2.“get+过去分词”结构的用法 【考点诠释】 一、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由"be+过去分词”构成,be随时态的变化而变化,高考对被动语态的考查通常从以下九种时态人手。 1.一般现在时 表示现在或经常发生的被动动作时,用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由"am/is/ar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by+实施者)”构成。 【考例1.The 01ympk Games ___________every four years. [北京市] A are held B were held C.are holding D.will ho1d [答案]A 。[解析]考查被动语态,根据句意,“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可见须用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故排除了B、C、D。 In the art show,a lot of enjoyment __to foreign friends by the Chinese paintings.[沈阳市] A.is giving B is given C will give D has given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被动语态,句中a lot of enjoyment是动作的承受者。“在这次艺术展中,一些有趣的东西通过中国国画展示给外国朋友。” Today Chines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t ___________in. many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南京市] A. teaches B. is teaching C. has taught D. is taught [答案]D。[解析]考查被动语态。物作主语,一般要考虑被动语态。但如果动词指的是物的特性,不能用被动语态。 Ba Jin,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in China, __as "People's Writer".[安徽省] A. is regarded B. has regarded C. is regarding D. regards [答案]A。[解析] 选用一般现在时态的被动语态,表示人们对这位伟大作家的爱戴。.Usually computers _________to search the Internet. [吉林省] A. use B. are using C. are used D. used [答案]C 。[解析]从句子看,电脑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所以用被动语态,故选C。7.--Do you often clean your classroom? --Yes. Our classroom __________every day. [长沙市] A. clean B. cleans C. is cleaned [答案]C。[解析]考查被动语态物作主语,一般要考虑被动语态。但如果动词指的是物的特性,不能用被动语态。 2.一般过去时 【考点透视】表示过去某个时候发生的被动动作,用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一般过去 时的被动语态由“was/wer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by+实施者)”构成。 【考例】一Did you hear that water in Tai Lake smelt terrible?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

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基础知识巩固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证据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及解题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考点及解题方法归纳 基础方法 一、解答阅读题的一般环节和步骤: 1、看标题。(大致了解文章文体) 2、看题目; 3、看文章。①边看边归纳各段或各部分的大意,理解文章的思路、情感;②划出有助于回答题目的词、短语或句子; 4、简单归纳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5、再看题,明确有几点要求; 6、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案在文中的范围; 7、在确定的范围内细细筛选提取或概括符合题目要求的要点; 8、将要点连缀成答案。(用数字序号明确标出要点) 二、整体感知的内容 1.理清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2.明确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 3.判断文体、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 三、审题、确定答案范围的方法 1、切分题干,明确题目有几点要求。 2、在文中找出与题干相照应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寻求答案。 3、答案不在前面就在后面,既不在前面也不在后面,就在句子本身。 四、题干中,一些短语的暗示作用 1.“结合全文”,指答案分布不在一处,常常有2处以上,经常是一段或几段一个要点,需一段一段地阅读,归纳要点; 2.“在第x段中”,指答案需在相应的段落中一句一句地阅读,提取要点; 3.“结合上下文”,指答案在上下文中。 4.“结合材料作答”,指形成的答案里,要有链接材料里筛选的要点,提取的词语。 5.“举具体事例证明xx观点(道理)”,指举的事例要有具体的人名、取得的成就,用词要和观点(道理)相照应。 五、解答阅读题的2个注意点 1、阅读理解是指弄明白作者的思想、态度、情感等,除有特殊要求的外,一般要先抛开自己的观点解读,不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作者的思想。 2、回答问题应用平实性的语言明确表达意思,不可用修辞、象征等方法含蓄表达。(题目有要求的除外) 文学类作品题型及解法: 一、品味词语的方法 1、明确手法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②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④词语——色彩词、动作词、叠音词等 2、根据词语的基本义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通过增、删、换、移等方法思考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表意) 4、体味作者蕴含在词里的情感(人物描写要通过动作、神态等领会人物的心理)。(表情) 二、理解句子的方法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 ,表现为黄色圆粒。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 ,数量比例是: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9 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后代表现型有4 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比例是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 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中考英语100个必考知识点

中考英语100个必考知识点 一.单选 A.冠词: (1)a/an 的区分: 注意以“U”开头的单词。如果发字母u本身的音/ju:/,前面加a:a useful book, a university, a usual chair;如果发以外的音,前面加an:an unusual chair, an unimportant meeting, an unforgetable experience (2)球类运动和三餐饭前不加the play football ,play table tennis乐器前加the play the violin,play the piano (3)a—一个,the—那个 (4)高难度竞赛题a“u”;an“h”;an “s”;an “x” 用汉语拼音给字母注音,如有声母,就用a,如U—you;如没有声母,就用an,如H—ei qi,S—ai si,X—ai ke si C. 连词 (1)连词现象: Although ,though 与but通常不连用because 与so 不连用if (如果)与then 不连用 (2)就近一致连词 neither...nor , either...or ,not only...but also not...but... (3)连接句子与to do 形式 because +句子(有完整主谓结构)because of +介词宾语(名词等) in order to do (in order not to do ) in order that +句子 so as to so as that +句子so...that +句子 too...to do enough to do so good a book that +句子 such a good book that+句子so good that+句子 (4)重要联词的应用 unless(=if not)除非or 否则(威胁,劝告)as if / as though (仿佛)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前人的观点: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二.孟德尔:19世纪中期,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 三.自交与杂交: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四.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的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五.孟德尔的实验:先除去未成熟化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雄蕊成熟时,采取另一植株的花粉,散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他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之后他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孟德尔没有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上,而是对子二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结果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孟德尔又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与隐形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接近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它的假说。 六.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七.显隐性状: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示出来的形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形状叫做隐形性状。 八.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九.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十.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 : × F 1 × 配子 配子 F 1 F 2 十一.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 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DD dd D d Dd Dd Dd D D d d Dd Dd DD dd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及答题格式归类(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

历年英语中考考点归纳

历年英语中考考点归纳 必考内容之一:被动语态 考查形式:单项,完形,完成句子题型出现,尤其是完成句子。 考察难度:考查的动词都是比较简单、拼写不会超过5个字母的单词,过去分词一般都是直接+ed出现,出题不难,要求掌握被动语态的判断、被动语态的结构和动词过去分词的正确拼写。 要点归纳: 1、结构:be+过去分词+(by+动作执行者) 2、掌握的几种形式: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 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理解要求) 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3、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使用省略to的不定式,主动语态中不带to,但北纬被动语态时,须 加上to Feel, hear, listen to, let, have, make, see, watch observe, notice, look at, help 口诀:十二个动词真正怪 To去to 归让人烦 主动语态时不在 被动语态却回来 例:make sb do sth = sb +be+made + to do sth 4、被动语态常考的固定搭配: Be made of Be made from Be made in Be used for Be used to do 注意下列短语和动词有“被动形式”,但没有被动的意思: be used to doing Used to do sth Be made up of Be dressed Be well-known for 5、无被动语态的不及物动词常考的有:happen, take place, begin, start, end, belong to, come true. 6、含双宾语的被动语态: 和to搭配的:give, show, pass, hand, tell, lend, bring ,ect. 和for搭配的:buy, pay, sing, wake, get, do, ect. 7、主动表被动的动词:sell, wash, write, 和五个起来:feel, smell, look, taste, sound e.g.: The pen writes well. He looks strong.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2)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内,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用d表示。 (2)纯合子:相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不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含等位基因,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如:DD×dd、Dd×dd、DD×Dd等。 自交:如:DD×DD、Dd×Dd等,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常用测交方法最省时间。自交方法较省力,但时间长。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例:奶牛毛色黑白斑对红白斑是显性,要鉴定一头黑白斑公牛是否为纯合子,最快速的实验方案是: A.与纯种黑白斑母牛交配 B.与杂种黑白斑母牛交配 C.与纯种红白斑母牛测交 D.研究其双亲的表现型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 )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 )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 A. aa B. Bd C. 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 A.YR B. Dd C.Br D.Bt (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 A.1/2 B.1/3 C.1/4 D.全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知识点归纳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1)核心人物(2)核心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8.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的来历(背景、遭遇、境况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写……作铺垫。 9.语言特色? 写作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 什么表现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 (1)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象征、烘托、对比、讽刺、渲染、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修辞方法及作用 什么修辞+怎样写+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