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摘要: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运用游戏式学习法和强调趣味教学等等,每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技巧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教师应当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一、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教师要训练学生辨析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分析文言文的名词、动词等成分,把课文中的历史背景、文学主题、文字特点等内容理解、归纳、总结出来。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文言文的语法知识是文言文的基石,教师要特别重视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句法、时态、格式、语义、关联词等语法知识。

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文言文的规范,恰当地运用文言文中的关联词和句式,让文章更加精练、简洁,使文章更加流畅。

四、运用游戏式学习法游戏式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文言文的关联词和句式,编织故事或者作文,用现代文表达文言文的内容,利用文言文进行对话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强调趣味教学文言文有其独特的历史色彩,教师要利用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有趣味。

比如:可以让学生讲述古人的故事,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文言文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言文。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熟练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运用游戏式学习法和强调趣味教学等等,每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49学习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考试中必然存在的考点,是需要教师重点教学的知识。

文言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体,与现代汉语具有较大的区别,为初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强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爱好。

文言文不仅仅是中华古文化的精髓,更是古人们思想和哲学的智慧结晶,本身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性和文学审美价值,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修养。

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探究性和趣味性,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本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章,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的“世界”,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千古之美。

课本教材中的篇章很多都是流传千古的极品佳作,无论是从思想性来说还是从艺术性来说都具有极高的探究和教学价值。

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本教材,通过自身对于文言文的解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领略文言文的文学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鼓励互相讨论,多鼓励少打击。

例如,在进行《论语》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帮助大家记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结成学习小组进行问答,表述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一-般而言,初中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对于文言文一般会有-种抗拒的心理,这是由于文言文不够贴近生活的缘故。

以《铁杵成针》为例趣教文言文

以《铁杵成针》为例趣教文言文

文|刘庆庆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标对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激发阅读兴趣。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编入了文言文,虽然每篇文言文的字数不多,但都能把一个故事的情节完整地呈现出来。

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区别很大,学生在理解文章意思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

教师如果在教学时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凸显“趣”味,以轻松、好玩的方式教文言文,那么学生就会对文言文产生好感,从而乐意去读、去品、去悟,获得文言文的启蒙教育。

笔者就以《铁杵成针》(四年级下册)为例,谈谈在课堂上趣教文言文的策略。

一、导语激趣课堂伊始,学生的心思还没有完全集中到学习上来,此时如果设计一个小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以独特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引出本课的学习话题,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迅速地被吸引到课堂上来。

比如在教学《铁杵成针》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说说作者是谁,还会背诵他写的哪些诗作。

这首诗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读过他的许多诗篇,所以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背诵李白的诗篇,如《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接着播放一段微课,重点介绍李白的诗作和文学成就: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从小十分聪慧,五岁的时候已经能背诵六甲,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神童;十五岁时,他出口成章,写得一手好诗,受到了当时上层名流的赏识。

李白一生博闻多识,他所写的诗,用词精美,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字里行间充满了飘逸灵动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被称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听了微课的知识介绍,学生对李白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接下来,教师突然话锋一转,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小时候读书逃学的事吗?”学生感到很奇怪:一个著名的诗人,小时候怎么会做出逃学之类叛逆的事呢?他不学习,怎么能成为一个大诗人呢?于是他们都把探究的目光投给了老师,师导入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吧。

如何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

[作者简介]郭玉荣,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教师。

如何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郭玉荣(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河南 安阳 455004)[摘 要] 为了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阅读等环节上巧妙设计,多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逐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及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特色; 思想内涵中图分类号:H 1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2-0136-02 在教学辅导过程中,了解到很少有学生说喜欢文言文。

为什么?因为在大部分学生看来,文言文的语言不好懂,大多数老师讲课只是枯燥的讲字词、句式,致使学生没有兴趣去反复地读文言文,所以很难发现文言文的语言之美,思想之深刻。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中叙述的故事、阐述的道理好像离自己很远,总之一句话学习文言文就意味着枯燥无味。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呢?下面笔者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

一、课堂导入新颖独特以激趣文言文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上枢密韩太尉书》时,导入语设计为“大家心中有崇拜的偶像吗?假设你所仰慕之人与你同在一座城市,你特别想去拜访他,让你写封信以求得他的接见,你会如何下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看看十九岁的苏辙是运用了怎样的语言艺术来打动偶像韩太尉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再如教学《兴贤》时,我将导语设计为“大家看过电影《天下无贼》吗?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那么你认同这句话吗?”“让我们看看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怎样谈论这个问题的!看他是否有不同的高度,深刻的见解!”二、课堂提问巧妙设计以激趣在教学过程中,多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联系实际提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两则》教师教案二:课堂教学互动

《文言文两则》教师教案二:课堂教学互动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且在教学中保证趣味性和互动性,是每一位文言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结合《文言文两则》教师教案二,从课堂教学互动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课堂气氛的营造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则需要保证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当一堂课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中展开,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到知识。

因此,课堂气氛的营造是课堂互动的关键。

一、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促进他们的参与和互动。

例如,可以将题目放到黑板上,让学生思考一段文言文背后所隐藏的深意。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文言文并且在课堂上逐渐产生想法。

当学生的想法被提及时,可以通过对他们的提问和回答,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二、采用课堂问答法课堂问答法是在文言文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互动方式。

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当一位老师能够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高度概括和集中性归纳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参与意愿。

三、对学生进行调侃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调侃和幽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在课程的开头或结尾设置一个小型互动环节,以引起学生注意。

在这样的小型互动环节中,老师可以穿插各种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言文、对生活的思考,并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关注,让他们逐渐从陌生到熟悉,渐入课堂氛围。

四、采用有趣的例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示范和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例如,在教授课文时可以结合名人逸事或诗歌赏析,这样可以使得文言文显的具体生动性。

同时,通过让学生来模仿名人或扮演角色,可以使得课堂的参与性更加丰富。

二、推荐优秀课堂实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具备专业性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支撑。

因此,在此推荐几个优秀的课堂实例,希望可以帮助文言文教师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文言文教学激趣七法

文言文教学激趣七法

文言文教学激趣七法一、以文言文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文言文是语言的精华,是汉语的精英文本。

由于其语言的精致细腻,书写简洁大方,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利用文言文来不断熟悉和运用中国古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触类旁通,去探究和把握文章含义,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向原稿把握文章大意,培养他们运用文言文思维的意识。

由于文言文的典雅精美,语言简练而活泼,在今天值得我们更多去把握文章大意,让学生不断理解文言文,培养他们时时以法度古文的思维,能够用古典概括当下的思想,为他们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设计课堂,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

可以配以视频材料、图片素材、故事情景实操等方式,引入动画片,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做简单的语文写作改编,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更有趣。

四、多使用互动教学,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

在体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共同阅读文言文,收集想法,然后大组一起讨论,小组环节,由每一个组员分别表达,和老师楞相继的汇报,既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孩子们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以及言传身教的能力。

五、教师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将文言文古典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古代,把古典文言文放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临场加入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出自古典诗词的艺术气息,去体验古典文学之美。

六、继承古典文献,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老师可以分享古典文献的优秀之处,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场景中来感悟古人的智慧,从而去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学习古典文言文的美好之处。

七、注重语言的精湛和优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谈论语言的优美古雅,在把握内容上,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来发现语言的优美之处,在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同时,从中寻找灵感,搭建语言表达的桥梁,使学生从古典文言文中学到新的经验。

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方山子传》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方山子传》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方山子传》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方山子传》一、引言方山子传是一篇古代文言文篇目,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而在如今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同时又能有效地掌握其基本知识和技能,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篇文章将以《方山子传》的教学反思为例,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趣味性的教学策略1. 情境营造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种恰当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故事中的场景中,让他们能更好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化身为方山子,亲身体验他的毅力和智慧。

2. 互动式教学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以讲解和默写为主,这样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为了提高趣味性,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分组合作,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 游戏化学习利用游戏化学习的方式,也是提高趣味性的一种有效策略。

可以设计一些文言文的游戏,例如填空游戏、连线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并且由于游戏的趣味性,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增加教学的有效性1. 引导思考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而不仅仅是要求他们记忆和背诵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型。

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观念,这样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知识。

2. 多媒体辅助在今天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例如,在讲解某个汉字时,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形的来源和意义。

3. 文化连接将文言文的教学与现实生活和当代文化相连接,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讲解文言文中的典故、成语和文化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语言的奥妙,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趣味性

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趣味性摘要:对于学习语文来说,学生需要从文言文中去感受古人惊艳的文字,并且感知到文言文的美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应当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并且建立起一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满乐趣。

本文从内涵分析、建立朗读、创设想象空间这三个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趣味学习文言文学习时,其间的丰富思想文化会用多彩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文言文也是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根据学生现在的学习情况而言,文言文能够帮助学生去学习古人的智慧,也能够让学生具备基础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此来丰富社会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由于学习的知识体系比较枯燥,因此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趣味性教学,教师应当要将抽象性的文言文转换成为可读性强,并且十分吸引学生的文字,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深度探究。

一、了解文言文内涵以提升学习兴趣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了解到其文字的深刻内涵,并且从句式的赏析以及其艺术的结构形式去进行品味,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文言文的美感。

只有真正的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才能够让学生激发起好奇心,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也能够通过文言文的语言内涵去帮助学生解读相关的人物性格,从而达到一个深度理解。

当学生在对枯燥的文言文进行深度研习时,则会发现汉字的美。

教师也可以通过文字的内涵,帮助学生加深其印象【1】。

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设立起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字词和语法,以及让学生掌握到其文章的具体含义和给予的启示,让学生能够从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人物关系以及做人的态度中,感知到可挖掘的宝贵品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内容出发,让学生分别指出刘邦对曹无伤的态度,以及项羽对曹无伤的态度。

而其中,刘邦为了拉拢敌对阵营里的重要人物,因此要忠于自己,不仅以兄弟待之,而且还约为婚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初探
【摘要】文言文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得不到体现不说,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如何解决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问题,就摆在了语文教师的面前。

通过实践,结合课改精神,笔者总结了几点方法,如:创设情境法、刺激指导法等,如果运用合理,可在较轻松的状态下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趣味性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

语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

因此,如何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的问题,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说它是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1)学生缺乏类似的语言环境(即现实不需要用文言文交流);(2)学生缺乏必要的文言知识储备(小学文言文知识储备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的学习需要);(3)学生对文言文的实用价值存在功利性偏见(很多学生认为现实生活中用不上);(4)学生的畏难情绪等。

也由于这些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经常遭遇“教学独角戏”,“一个人的道场——吹拉弹唱全包了”的尴尬局面,结果是费力不讨好。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就是在上课时结合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用熟悉的方式感受特殊的文言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一般常用的有如下三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古事再现法
我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一个足够达到你愿望的机会,你会怎样来实现它?”学生回答很踊跃,有人说:“我会用我的知识来研制一个万能空气净化器,改善我们的环境。

”有人说:“我研究一种不伤人的万能防御武器,大面积的地方不受任何武器的伤害,社会将永远太平。

”也有人说:“我是一个省长的话,我首先……”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

等大家都回答得差不多时,我又问:“假使我现在是孔子,而你们正好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我培养的学生都是要到诸侯国做大事的人,你们会怎样回答呢?”学生又是一阵踊跃的回答。

然后,我说:“其实,你们和孔子的弟子一样优秀,不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里孔子的弟子回答的内容就和你们差不多,只是看性格而有差异罢了,你们能找出谁的观点和你更相近吗?”学生通过一番忙碌后的回答,已经告诉我,文章内容已经学完了。

古事再现法就是把文言文中的事件用现在学生所熟悉的方式再现出来,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引入法
故事引入法就是把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用讲故事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吊学生的胃口,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提高,使之为了解故事而主动学习,达到积极主动学习文言文目的的一种方法。

像《鸿门宴》《勾践灭吴》这类文章就比较适用此法。

(三)氛围渲染法
氛围导入法就是上新课前导入时,刻意渲染一种特殊氛围,刺激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特殊氛围中主动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方法。

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等,就可用此法。

创设情境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解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这一难题。

二、刺激指导法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的竞争也不例外。

学生为了让自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难度不至于太大又有乐趣的情况下,会努力把握展示自己的机会的,我们正好可以将此心理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只要运用得当,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刺激指导法的具体运用,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求知激趣,循循善诱法
我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时,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
想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欣然按你的意图去做事,你会用什么方法?”等学生七嘴八舌讨论无果极想知道时,我趁机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为求一招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我再进一步引导:“我想知道我的学生中,谁是真正的学到了这招精髓的人,学完我们比比。

”……这一课的效果远超预想,几年后学生对这一课,这种游说别人的方法仍记忆犹新。

求知激趣法,就是想方设法刺激学生的功利性思想、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势利导,达到积极主动学习目的的方法。

(二)善搬是非,辩论激趣法
学生血气方刚,年少气盛,老师在教学中如能善加利用,合理引导,也会在文言文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尝试:即让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搞一场辩论会,内容就是《过秦论》和《六国论》中所持的观点你支持谁。

事先将任务分配下去,上课时两个班一起上,用辩论群体赛的方式很轻松就学完了这两篇文章,赛后稍加点拨,效果也是非常不错。

刺激指导法是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由“主讲”变“主导”,还学生以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下,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主动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自觉配合老师来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实用价值存在功利性偏见以及畏难情绪
等问题,效果当然会好一些了。

三、其它方法
关于文言文教学中增强趣味性的方法,除了上述几个以外,还有很多,像竞赛引导法、名句导读法、鉴赏品读法、自主学习法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叙述。

总之,教有法,教无定法。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只要我们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由要学什么变为想学什么,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化,把学生变成文言文学习的“乐知者”,在教师这个“主导”的引领下,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的问题,甚至语文教学的问题,都将会在较轻松的状态下得以解决。

作者单位:贵州习水县第五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