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治疗篇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治疗篇

急性期药物治疗
• 2h后无痛 • 2h后疼痛程度下降50% 急性期治疗 • 24h内务复发 • 疗效可重复(2/3)
长期治疗
• MIDAS • HIT-6
药物及评价
非特异性药物 解热镇痛药(NSAIDs)
解热镇痛药及其咖啡因复合物对于成人及儿童偏头痛发作均 有效,故对于轻、中度的偏头痛发作和既往使用有效的重度 偏头痛发作,为一线药物首选
Substance P
Human (Goadsby, Edvinsson & Ekman Ann Neurol 1988;23:193)
Calcitonin/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Receptor Family
Ramp CLR 1 CGRP 0.77 Agonist
药物及评价
特异性药物治疗 1 曲坦类药物
为5-HT1B/1D受体激动剂,治疗偏头痛的特异药物。有舒马曲 坦、佐米曲坦、利扎曲坦等。 各药物的疗效均经大样本RCT证实。本类药物在多数偏头痛 发作期的任何时间应用均有效,但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不 主张在偏头痛先兆期应用。 与麦角胺类相比,用药24小时内头痛消失后复发率高(15%40%),但如第一次有效,复发后再次应用仍会有效,而 如果第一次无效,改变剂型、剂量也可能有效,另外,不 同个体对一种无效,对其他仍可能有效
药物及评价
非特异性药物
止吐和促胃动力药:治疗伴发的恶心、呕吐等。甲氧氯普胺、多潘
立酮不仅治疗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肌 注/静推单用可缓解头痛。应尽早使用,但不宜频繁使用
药物 证据级别 剂量(mg) 10-20口服 20 直肠 10 im/iv 20-30 口服 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症状 禁忌症 <10 岁儿童, 肌张力障碍, 癫痫,妊娠,哺 乳期 <10 岁儿童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2023)要点

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2023)要点

申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申华医学会神经病学货会第-版)( 2023)要点【摘要】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偏头痛发病率高,病程长,在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中位居第二位。

目前我国偏头痛患者存在就诊率低、正确诊断率高待提高、预防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偏头痛疾病的认识、管理与规范化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后制订本指南,内容包括偏头痛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发作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失、生活质量下降和生产力的损耗,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

《柳叶刀》杂志发布的”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偏头痛导致的残疾损失寿命年在人类全部疾病中排名第二,也是15~49岁女性人群伤残调整生命军排名居首位的疾病,对患者及冥家庭和社会均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全球约10.4亿人患高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

我国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9%,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每年治疗成本超过2994亿元。

分类2018年国际头痛协氨IHS殷布了《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X TICHD-3),将偏头痛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慢性偏头痛(C M L偏头痛并发症、很可能的偏头痛和可能与偏头痛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6个类型表2),冥中最常见的是无先兆偏头痛。

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恪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冥中详细和准确的病史采集对偏头痛的诊断至关重要。

在诊断过程中需识别继发性头痛的预警信号以鉴别真他头面痛疾病,并筛查是否合并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 L还应根据偏头痛的不同临床特征,进行偏头痛亚型诊断,并评估偏头痛的严重程度和失能程度等,为制订准确、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和长期管理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

头痛青少年及成人的诊断及处理(最全版)

头痛青少年及成人的诊断及处理(最全版)

头痛:青少年及成人的诊断及处理(最全版)引言对全科医师和神经科医师而言,头痛是最常见的神经科主诉之一,它使人感到疼痛和难受,是旷工和旷学的重要原因,对社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头痛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原发性头痛的病因未完全明了,其分类主要依靠其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为紧张型头痛、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

继发性头痛则归因于致病的病因,例如药物过度使用、巨细胞动脉炎、颅内压升高或感染等疾病。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最常见于因患原发性头痛而用药的人群。

由头痛带来的健康及社会负担主要由原发性头痛及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引起。

本指南对≥12岁的青少年及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及处理进行了推荐。

许多患者的头痛类型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

医师有时会觉得很难对头痛做出诊断,而头痛患者和医师也担心可能的潜在病因。

提高对原发性头痛的认识可以帮助全科医师更有效地处理头痛、确定更佳的治疗靶点,进而改善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本指南设定,医师在做决策时,对不同个体的患者会依据药物的不同特性进行考虑。

若某一药物在某一指征下使用的剂量未包括在“英国国家处方集”中,本指南会特别写明。

在具有确切有效证据支持的前提下,本指南推荐的一些药物的适应征在本文发表前尚未获得英国官方认可。

在做相应处方时需要遵循相关的专业指南。

患者(或其家长或照料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存档。

进一步信息参见英国医学总会的《医师规范处方指南》及医学联合常务委员会(皇家儿科及儿童健康大学与新生儿及儿科药师组织的联合委员会)的处方建议。

当本指南中对药物的推荐超出了其被批准的适应征(超指征使用)时,会在脚注中进行说明。

以个体为中心的治疗本指南旨在对≥12岁患头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提供最优的治疗建议。

在治疗及护理时应考虑到个体的不同需求及偏好。

头痛患者应有机会充分地了解对其疾患的照料和治疗,并同医师一起做出决策。

若患者无决策能力,医师应遵循有关要求和建议。

医师与头痛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偏头痛临床表现
有先兆偏头痛
约占10% 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前驱症状 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 常有可逆的局灶性神 经系统症状为先兆,表现为视觉、感觉、言语和 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偏头痛临床表现
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常为双眼同向症状,如视物 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 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 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 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 过60分钟
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诊断标准 (1)符合(2)~(4)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 (2)先兆至少有下列中的1种表现,但没有运动无力症状: ① 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亮 点或亮线)和(或)阴性表现(如视野缺损) ② 完全可逆的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 (或)阴性表现(如麻木) ③ 完全可逆的言语功能障碍 (3)至少满足以下2项: ① 同向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 ② 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的过程≥5分钟,和 (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连发生,过程≥5分钟 ③ 每个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 (4)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内出现头痛, 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中的(2)~(4)项 (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元· 朱丹溪《丹溪心法· 头痛》
“头风,属痰者多。有热,有风,有血 虚。在左属风,属血虚,在右属痰…… ”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
认为风、火、痰、虚为头风病的病因。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明· 王纶《明医杂著· 头痛》
“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 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世人不识 ,率用辛温解散之药,临时得效,误认为寒。 殊不知因其本有郁热,毛窍常疏,故风寒易入 ,外寒束其内热,闭逆而为痛。” 可以看出痰热内扰为偏头痛的主要病机之一。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 推荐意见:
A级推荐(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B级推荐(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有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 前驱期
– 头痛发作前,患者可有激惹、疲乏、活动少、食欲改 变、反复哈欠及颈部发硬等不适症状,但常被患者忽 略,应仔细问询。
ESR和CRP检查。 • 脑电图
15%的患者可有局灶性慢波,0.2-9%的患者可见棘波活 动,但明确的异常脑电活动发生率不高,与正常人相当。
推荐:脑电图无助于头痛的日常评估,但是可用于头痛 伴有意识障碍或不典型先兆疑为痫性发作的情况。
• 经颅多普勒超声 推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不能帮助偏头痛的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各种原发性头痛的年患病率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城乡原发性头痛患者头痛诊疗费用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各种原发性头痛患者的收支状况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潜在风险
• 偏头痛是脑血管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1.1 无先兆偏头痛
1.2 有先兆偏头痛
1.2.1 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 1.2.2 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 1.2.3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 1.2.4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1.2.5 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1.2.6 基底型偏头痛
1.3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

1.3.1 周期性呕吐 1.3.2 腹型偏头痛 1.3.3 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

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身患病率约10%,女性约22%o目前我国偏头痛存在患者就诊率低、误诊率高、预防性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偏头痛诊断与鉴别诊断肖哲曼教授认为正确的诊断是偏头痛有效治疗的前提,需要结合详尽的头痛病史问诊、可靠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判断。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要点。

一、发作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标准的头痛至少发作5次a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b、cC.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单侧d搏动性中重度的无先兆偏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如:行走或上楼梯)D.发作过程中,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E.不能用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如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其他诊断标准,但发作次数不足5次,可诊断为很可能无先兆偏头痛b.如在发作过程中入睡,醒后头痛消失,则头痛持续时间按醒来时估算c.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8岁)发作时间为2-72小时(儿童未治疗而持续时间少于少于2小时则不足以诊断偏头痛)d.偏头痛可以是单侧痛(约占60%),可以是双侧痛(约占40%)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组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B和CB.至少有1个可完全恢复的先兆症状:视觉感觉言语和(或)语言运动脑干视网膜C.至少符合下列6项中的3项至少有1个先兆持续超过5分钟2个或更多的症状连续发生每个独立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a 至少有1个先兆是单侧的b至少有1个先兆是阳性的c先兆伴发或在先兆出现60分钟内出现头痛D.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注:a.例如,当一次先兆出现3种症状时,可接受的最长先兆持续时间是3x60分钟,运动症状可以持续长达72小时b.失语被认为是单侧症状,构音障得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c.闪光和发麻属于阳性先兆症状ICHD3: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3、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和C的头痛(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样头痛)每月发作≥15天,持续3个月以上。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下)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下)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下)2011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乔向阳万琪杨晓苏于生元于挺敏邹静于生元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头痛中心第四章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一、防治原则(一)基本原则(1)积极开展患者教育;(2)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3)药物治疗包括头痛发作期治疗和头痛间歇期预防性治疗,注意循证地使用。

(二)患者教育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应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诱发因素;应教育并鼓励患者记头痛日记,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三)非药物预防识别和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很重要。

逐步放松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及应对应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均有益。

(四)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及我国初步的经验均提示建立头痛门诊(中心)能显著地提高对偏头痛的诊治水平,有益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有益于建立头痛专业队伍。

将诊治不够理想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头痛门诊(中心),可极大地减少偏头痛的危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急性期药物治疗(一)急性期治疗目的对患者头痛发作时的急性治疗目的是:快速止痛;持续止痛,减少本次头痛再发;恢复患者的功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二)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多数大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的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标准包括以下方面:2小时后无痛;2小时后疼痛改善,由中重度转为轻度或无痛(或VAS评分下降50%以上);疗效具有可重复性,3次发作中有2次以上有效;在治疗成功后的24小时内无头痛再发或无须再次服药。

对多次发作的疗效评估包括头痛对患者功能损害的评估,如MIDAS和HIT-6。

(三)急性期治疗药物及评价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药物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两类。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第一 章 第二章

背景 偏头 痛 的临床 表现
( ) 三 预警信 号
( 偏 头痛 的诊 断标 准 四)

发 作 的临床 表现
1无 先兆 偏头 痛 的诊断 标准 . 2 有 先兆偏 头 痛 的诊断 标准 .
( ) 五 辅助 检查 与鉴 别继 发性 头 痛 1 血液 检查 .
2 脑 电图 .
中国 疼 痛 医 学 杂 志 C ieeJ un l f an Me iie 0 ,7 ( hn s o ra o P i dcn l 1 , 2 2 1
d i1 . 9 9 j i n 1 0 -8 2 2 1 . 2 0 1 o :0 3 6 / .s . 0 6 9 5 . 0 0 . 0 s 1
4 慢 性偏 头痛 .
四、 其他 ( 替代 ) 治疗
( ) eat 药物 3 G pn类
3 复方制剂 . ( 成 人偏 头痛 急性期 治疗药 物推 荐 四) ( ) 五 急性期 治疗药 物 的选 择 和使 用原 则 ( ) 分特 殊情 况的急性 期药 物治疗 六 部 1 严重偏头 痛发 作或偏 头痛 持续状 态 .
( 中医治疗 ( 一) 中药 、 针灸 、 推拿)
( ) 二 心理 治疗 和物 理治疗 ( ) 三 外科 治疗
附 录
参 考文献 ( ) 略
中 国疼 痛 医学 杂 志 C ieeJ u l f a dc e2 1 ,7, 2 hn s o ma o i Me i n 0 1 1 ( Pn i
( ) 三 头痛 影 响测 定 ( ) 四 偏头 痛筛选 问卷 第 四章

偏 头痛 的急性期 治疗 和预 防治疗
1B受体 阻滞剂 .
2 离子通 道 阻滞剂 . 3 抗 癫痫 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偏头痛诊治指南目录一、背景(一) 流行病学1. 患病率2. 疾病负担(二) 历史与现状1. 历史2. 现状(三) 关于本指南的说明二、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一) 临床表现(二) 诱发因素三、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一) 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二) 偏头痛的诊断1. 诊断流程2. 病史采集3. 体格检查4. 预警信号与辅助检查5. 偏头痛诊断标准6. 辅助检查及鉴别继发性头痛7.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三)评估四、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一) 防治原则1. 基本原则2. 患者教育3.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二) 急性期药物治疗1. 急性期治疗目的2. 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3. 急性期治疗药物评价1) 非特异性治疗a) NSAIDSb) 其他药物2) 特异性治疗a) 麦角胺类b) 曲谱坦类c) Gepant类药物3)复方制剂4. 急性期治疗药物推荐5. 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6. 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1) 严重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2) 偏头痛缓解后再发3) 儿童偏头痛4) 妊娠、哺乳期偏头痛(三) 预防性药物治疗1. 预防性治疗目的2. 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3. 预防性药物治疗指证4. 预防性治疗药物评价1) β受体阻滞剂2) 钙离子拮抗剂3) 抗癫痫药4) 抗抑郁药5) 肉毒毒素6) 其他药物5. 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6. 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7. 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预防治疗1) 儿童偏头痛2) 月经期及月经相关偏头痛3) 妊娠及哺乳期偏头痛4) 慢性偏头痛(四) 其他(替代)治疗1. 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2.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3. 外科治疗偏头痛诊治指南一、背景(一) 流行病学1. 患病率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 ~32.6%,男性为0.7%~16.1%[1]。

美国的偏头痛年患病率较高,约为12%,18%的妇女和6%的男性在前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

青春期前的儿童患病率约为4%,男女相差不大,男孩略高。

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增高远较男性为著,大约到40岁左右达到高峰。

欧洲与美国的偏头痛患病率较为接近[2],非洲和亚洲略低,如日本为6.0~8.4%,我国台湾为9.1%。

2. 疾病负担在欧美国家,偏头痛的平均发作频率大约为每月1.5次,每次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4小时,至少10%的患者每周发作超过1次,25%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超过2天。

发作前,许多患者可有多种前驱症状,约10%~25%的患者有先兆体验。

超过80%的患者的头痛程度达中重度,2/3以上的患者有恶心,1/3有呕吐,绝大多数的患者伴有畏光和畏声症状。

大多数患者的头痛影响日常生活,半数以上的患者头痛时工作和学习效率有一半以上的下降,近1/3的患者因头痛缺工或缺课。

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并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

[3](二) 历史与现状1.历史70多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对头痛问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临床研究。

许多中西医的医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头痛,尤其是偏头痛进行深入细微的观察,先后发表几千篇的文献(至2009年底)[4, 5]。

许多真知灼见指导了当时的偏头痛的临床工作,推动了偏头痛临床的医疗工作。

具体表现在:1)及时将国外最新理论和治疗进展介绍给国内;2)对头痛临床症状的细微观察,使人们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区分不同的原发性头痛[6];3)各种中药和医疗技术器械,改善了偏头痛临床治疗,例如:羊角丸和电刺激仪[7];4)建立相关的学术组织,定期进行学术交流。

2.现状近10年来,我国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2006年“偏头痛诊治共识”的出版,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偏头痛认识和诊治达到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积极从事偏头痛的医疗工作中。

主要表现在:1)偏头痛的概念更加普及;2)偏头痛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更受到各方人员关注;3)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上有越来越多的相关文章发表和交流;4)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加入国际头痛联盟组织;5)第一次完整准确地调查了全国各地偏头痛患者情况;6)成立中国国际头痛临床中心和30家全国头痛中心;7)各个层面上的偏头痛临床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尽管如此,依然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1)偏头痛理论与相关临床知识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教育;许多医务工作者依然习惯于用旧的知识去处理偏头痛病人;2)不能及时更新和正确是使用循证医学的依据去指导临床工作;3)不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临床和正确分析临床资料,致许多发表的论文谬误甚多;4)许多新版教科书和专著中没有及时更新内容,使落后的方法和治疗依然盛行。

(三) 关于本指南的说明为进一步规范偏头痛诊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国际头痛学会中国分会组织长期从事头痛临床工作的部分神经病学专家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神经内科医生、全科医生、内科医生及疼痛科医生等。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偏头痛的诊治做出恰当的决策,而非强制性标准。

鉴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尚未明了,且患者的身体状况、社会心理状态亦不相同,故对具体患者的处置,应参照本指南,并结合现有医疗资源、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意愿。

本指南的制定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考虑到国际头痛学会的分类诊断标准为1988年颁布,1990年左右在国内开始推广,故确定检索自1988年后的国外文献和1990年后的国内文献。

通过对设计合理、较具价值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按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系统的要求将证据质量分为4级[8]:Ⅰ级证据(高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Ⅱ级证据(中等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Ⅲ级证据(低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改变评估结果可信度的可能性较大;Ⅳ级证据(极低质量证据):任何疗效的评估都很不确定。

在此基础上经专家讨论给出2级推荐意见[8]:A级推荐(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对于患者,大部分人在此种情况下会选择使用推荐方案,而只有少数人不会;对于临床医生,大多数应该采取干预措施。

B级推荐(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对于患者,大部分人在此种情况下会选择使用推荐方案,但还有很多人不会;对于临床医生,需认识到不同患者可能适用不同的方法,准备和患者就证据以及他们的意愿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做出决定。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在该段落后分别用括号表示。

由于我国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故本指南较多地借鉴了国外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随着国内外研究的逐渐深入,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更新和完善。

二、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一) 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表现偏头痛发作可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有伴随症状)和恢复期,但并非所有患者或所有发作,均具有上述四期。

同一患者可有不同类型的偏头痛发作。

1、前驱期前驱期的症状常被患者忽略,头痛发作前,患者可能存在,如易激惹、疲乏、活动减少、渴望进食某些特定食物、不停地打哈欠以及颈部发硬等情绪改变或躯体不适等症状,应仔细询问病情。

2、先兆期先兆通常是指头痛之前出现的可逆的局灶性脑功能异常表现。

多表现为视觉先兆,典型的表现为闪辉性暗点,如注视点附近出现之字形闪光,并可以逐渐向右或向左扩展,随后可表现为锯齿形暗点。

某些病例可能仅有暗点,而无闪光。

感觉先兆是第二位常见的先兆类型,可表现为针刺感、麻木感或蚁行感。

先兆也可表现为言语障碍,但不常发生。

3、头痛期约60%的头痛发作以单侧为主,可左右交替发生,约40%为双侧头痛。

搏动性头痛是偏头痛特征性的表现,多为中度至重度。

常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一些日常活动或姿势,如散步、上楼梯、弯腰、咳嗽或打喷嚏等,可加重头痛。

因此,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往往不喜欢过多活动,而更喜欢卧床休息。

头痛多位于颞部,也可位于前额,半侧或全头部,枕部或枕下部。

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可能伴发恶心,1/3的患者伴发呕吐。

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感知觉增强,表现为对光线、声音和气味敏感,喜欢黑暗、安静的空间;也可伴直立性低血压和头晕。

发作期患者可有行为改变,表现为易怒;也可伴发言语表达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还可伴发认知功能障碍。

部分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期会出现头皮或头部以外的部位如肢体对正常的非痛性刺激感到不适或疼痛(allodynia)。

4、恢复期头痛之后,患者常常感到疲乏、筋疲力尽、易怒或不安,还会发生注意力不集中、头皮触痛或情绪改变,如感到欣快、抑郁、不适等。

(二) 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见表1。

表1. 偏头痛常见的诱发因素内分泌因素月经来潮、排卵、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饮食因素酒精、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味精、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巧克力、成熟的干酪、饮食不规律心理因素应激、应激释放(周末或假期)、焦虑、烦恼、抑郁自然/环境因素强光、闪烁等视觉刺激、气味、天气变化、高海拔睡眠相关因素睡眠不足、睡眠过多药物作用硝酸甘油、西洛他唑、利血平、肼苯达嗪、雷尼替丁等其他因素轻微头部创伤、强体力活动、疲劳等三、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一) 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经过16年的广泛应用,IHS于2004年推出了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Ⅱ)。

ICHD-Ⅱ将头痛疾患分成3部分:(1)原发性头痛;(2)继发性头痛;(3)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及其他头痛。

偏头痛属原发性头痛,分为六个亚型(subtype),并可继续细分(见表1)。

最常见的为1.1无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普通型偏头痛)和1.2有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典型偏头痛)。

表1 ICHD-II 偏头痛分型1.1 无先兆偏头痛1.2 有先兆偏头痛1.2.1 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1.2.2 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1.2.3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1.2.4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1.2.5 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1.2.6 基底型偏头痛1.3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1.3.1 周期性呕吐1.3.2 腹型偏头痛1.3.3 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1.4视网膜性偏头痛1.5 偏头痛并发症1.5.1 慢性偏头痛1.5.2 偏头痛持续状态1.5.3 无梗死的持续先兆1.5.4 偏头痛性脑梗死1.5.5 偏头痛诱发的痫样发作1.6 很可能的偏头痛1.6.1 很可能的无先兆偏头痛1.6.2 很可能的有先兆偏头痛1.6.3 很可能的慢性偏头痛(二) 偏头痛的诊断作为一种常见病,偏头痛的诊断正确率并不乐观,根据新近的美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只有65.2%的偏头痛患者曾被诊断过偏头痛[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