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论概说共21页文档
唐宋变革论

3.在社会性质上,日本学者的宋代近世说与中国学者的宋代封建中后期说有很大差异,但对宋代的社会发展 程度有较高的估价却相距不大。宫崎市定先生所谓“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 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宋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前的中国划出了分界线,而 是指近于我们现代的”。这可看作是日本宋代近世说对唐宋变革的代表性估价。
根据以上的简要叙述,提出个人两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20世纪中日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探求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 解及论证。当然由于日本学者从世界史的角度出发探求唐宋社会变革,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反响,而中国学者 多囿于就中国论中国的内部社会发展机制探求唐宋变革,其影响远不能与日本学者相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 这并不表明中国学者不够重视或说未有研究,而事实上是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问世,因而今后在讨论唐宋变革问 题时,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中国学者已取得的成果。
唐宋变革论
历史理论
目录
01 研究述评
第四讲:唐宋变革论..

京都派 近世前期 殷周 历研派
古代
古代
战国秦汉
六朝隋唐
中世
宋元明清
近世 清末民国
中世
近世
论战结束。
• 80年代以后,“历研会”逐渐转向地域社会的研究。 唐宋变革论在日本也不受关注。(注意时局变化:大 陆文革结束,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直至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
• 将西欧的历史发展模式奉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历史分期的预设进行的东西比较 一旦流于牵强,必然造成歪曲和混乱的后果。具体说 来,西方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模式难以套用于中国, 中国前近世资本主义萌芽的探讨也证明不了中国会自 发地迈入资本主义。
• •
•
历研派的理论渊源
•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2)中国大陆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 (3)加藤繁的实证性研究。
• 加藤繁:专攻经济史,《中国经济史考证》(必读)
隋唐以前官僚豪族的大土地主要使用奴隶耕作,宋代转化 为佃户耕作。 认为“奴耕”和“佃耕”是中国古代与中世的主要区别。
历研派分期说
• 代表人物:石母田正、周藤吉之、仁井田陞、西岛定 生、堀敏一 。 前田-石母田 :宋代=中世=封建主义 内藤-宫崎 :宋代=近世=文艺复兴后类似资本主义
• 历研派:唐宋变革期不是转向前近代(资本主义)的 突破,而是建立在农奴依附地主的基础上的封建社会 的成立阶段。
• 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延续,直至西方入侵。
历研派人物(二)
• 仁井田陞 从法制史上给前田说以论证。
• 《唐令拾遗》、《唐宋法律文书研究》、《支那身分 法史》是日本的唐代法制史研究的泰斗。依据周藤吉 之的佃户制研究的成果,从法制史、法社会学、共同 体论等方面论证了宋代是中国中世封建主义时期。 • 周藤吉之:宋代的佃户即是农奴。没有居住自由,与田主构成封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唐宋变革论,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通史整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崩溃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我国经历着划时代的社会大变革,这次变革纷繁复杂,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因此,需要多角度的去把握。
首先,它是经济上变革,经济变革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
2、生产关系上: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耕作方式也由集体农耕转变为个体小农经济。
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由此建立。
3、经济政策变革: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
第二、它是政治上的变革。
1、政治制度上: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日益衰微,通过分封制形成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战国时,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由支配变成了兼并。
通过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以军功制取代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世袭制,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起来。
2、国家格局:顺应了走向统一。
3、民族关系上: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第三、它是思想文化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是当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等因素在思想领域的反应,各家从各自立场出发阐述自己的主张。
二、唐宋变革论内藤湖南1910年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提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
“唐宋变革论”是以对比六朝隋唐贵族政治和宋代君主独裁政治两种政治体制为核心而展开的,然后推广于经济、学术、文学、艺术、音乐等层面的变化。
首先、政治方面:1、政治制度演变上看:唐代中后期的政治体制,在中枢体制上不再是三省制的“步骤精密”,而是中书门下体制,其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
二轮:唐宋之变

二轮:唐宋之变引子我国学者夏曾佑认为:“自传说时代至周末,为上古之世;自秦至唐,为中古之世;自宋至今,为近古之世。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把中国分为:上古(至后汉中叶)、中世(中古,从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近世(前期:宋元;后期:明清),在这一历史分期基础上,他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唐宋变革或者说是从中世向近世的转移,这一转移以“贵族的衰退和独裁的兴起”为标志。
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认为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国社会在公元6-10世纪发生了重大变革,严格说来,这种变革是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开始出现的,所谓“唐宋变革论”,实际上是指主要发生在唐代的,而最终落实到宋朝的社会变革。
一、中枢机构的演变1.宰相制度的演变金朝正隆元年(1156)“罢中书省门下省,止置尚书省”,建立尚书省一省制,其长官为宰相。
宋代,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体制。
宋初中书门下的办公地点独立化了,即在皇城之内,行使宰相职权,而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办公地点在皇城之外,只存空名。
这一时期实行中书门下体制,以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三省长官只有虚名。
宋代规定参知政事“下丞相一等”,是副相。
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差别,使正宰相事权更为分散。
宋太宗后,一相四参或二相二参是常事。
宋神宗时废中书门下恢复三省六部制。
但三省长官实行兼职制,即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
其议事地点不像唐代那样在门下省或中书省,而是在尚书省的三省都堂。
南宋高宗建立以尚书省为中心的三省合一体制。
同时取消三省长官的兼职制,规定“尚书左、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中书侍郎并为参知政事”。
在这种体制之下,只有尚书省的长官才是宰相,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仅仅是副相。
元在继承了南宋三省合一和金代尚书省一省制的基础上,实行了中书省(间有尚书省)的一省制,其长官为宰相。
2020高考历史中国近世的开端 浅议唐宋之变课件(共28张PPT)

开宝六年三月辛酉,新及第进士、诸科诣讲武殿谢。宋太 祖“以进士武济川、三传刘浚材质最陋,应对失次,黜去之”。 武济川是权知贡举李昉的同乡,太祖很不高兴。“进士徐士廉 等击登闻鼓,诉昉用情,取舍非当。”当晚,徐士廉被宋太祖 召见,“请太祖廷试之,曰:‘方今中外兵百万,提强黜弱, 日决自上,前出无敢悖者。惟岁取儒为吏,官下百数,常常赘 戾,以其授于人而不自决故也。为天下国家,止文与武二柄取 士耳,无为其下鬻恩也。”太祖“乃令贡院籍终场下第者姓名, 得三百六十人。“癸酉(十九日)皆召见,择其一百九十五人, 并准以下及士廉等,各赐纸札,别试诗赋。“乙亥”(二十一 日),上御讲武殿亲阅之,得进士二十六人…皆赐及第…自兹 殿试遂为常式。
金毓献:宋代膺古今最剧之变局,为划时代之一段。
......
日本学者
京都学派(内藤湖南) :唐代是中国中世的结束,宋 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
东京学派: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终结,是中世社 会的开始。
新课标:中外历史纲要(目录节选)
(7)中唐至两宋时期的政治、社会变革 通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理 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改 革;了解中唐至两宋时期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 新变化。
什么是唐宋之变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中的変,应该是指唐宋社 会变革中能够体现近世曙光(社会转型)的变化。
唐宋时期是一个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各种原有的社会要素 流动组合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日益呈 现市场化趋势的时期。从商品经济的视角看待社会要素的变 动和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市场化趋势,这既是一个资源配 置过程,又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还是一个各种关系 分化组合的过程。多种过程的交织,赋予唐宋社会开放和流 动的特征。唐宋社会之所以出现不同于以往的新面貌,就是 这些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
唐宋变革论

唐宋变革论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简介“唐宋变革论”是以六朝隋唐贵族政治和宋代君主独裁政治两种政治为核心展开的,然后推广到经济,文学、学术、艺术、音乐等层面的变化。
此理论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1910年提出,其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
折叠编辑本段产生背景《唐宋变革论》书籍“唐宋变革论”的内藤湖南历史分期说的产生,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日本史学界吸收西方的史理论,运用西方的分期视角的产物。
较早时期的里斯(LaduigRiess)等外国学者对日本学界的影响,为学界熟知。
恰恰就在内藤写下前面所提到的“讲课提纲”前后。
1906年,德国出版了OskarNachode的GeschichtevonJapan《日本史概说》(二卷,德国,莱比锡)这是西方在公元2世纪初,有关日本上古、中古史的代表性研究,并反应到日本。
对于正在不断吸收西方新学术的日本学界、对于内藤湖南来说,这在思考方式上,恐不无影响。
比如,在他的《支那上古史》中谈到,当时有人模仿西方,把历史分为“上古史、中世史、近世史”,又探讨过“因今日西洋史上的feudalsystem翻译成封建制度”,这个词在日本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研究中的使用情况。
都说明他是关注西方史学,并受到其影响的。
二、中日两国史学界交流的产物。
20世纪初,中国也出现了新的史学风潮。
据胡逢祥的研究,仅1901年至1903年,中国人翻译出版的日本人著史地类书籍即达120余种。
1902年中国夏曾佑出了半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中国古代史》)虽说只到魏晋六朝,未完,但是在当时颇有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史学体裁,其中有日本学者的影响。
反过来,内藤湖南也注意到夏曾佑的著作情况,他也关注梁启超的著作,他在《支那上古史》等著作中,谈到过梁启超。
此外,在《支那学》杂志第2期(1910-1911)就发表了《读梁启超氏的历史研究法》。
这份杂志,是本天成之、小岛祜马、青木正儿等主办的,内藤当然也是知道所刊的文章的。
高中历史获奖ppt课件唐宋变革论

解析
A项,图中黄河地区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北 方战乱频繁,无法使用统一的货币,且此时因为战乱经济重心开始 南移,但经济总量仍是北方高于南方,故A项错误。 B项,图中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不表明 其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是“三吴”地区, 河西走廊在十六国时期得到开发,但不是发展最快的地区,故B项 错误。 C项,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的局势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并且以绢、 帛作为货币也不能反映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 D项,从图中可知长江流域主要以铜币作为货币,相较于金银等贵 金属和绢帛等硬通货而言,铜币作为货币符号的意义更显著。由于 其保值价值较低,只有在经济稳定的地区才能够流通,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题例证】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 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 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 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 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 A: 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 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 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1)政治:九品中正制实行,导致士族门阀制度形成。 (2)经济:士族庄园制经济和寺院经济盛行,江南迅速开 发。 (3)文化:佛道盛行,玄学兴起。
2.唐宋时期 唐 (1)政治:科举制实行,士族衰落,庶族崛起。 宋代的《百家姓》代替了魏晋的《士族谱》。 宋 (2)经济:庄园制经济转变为自耕农经济;部 曲佃客制转变为契约租佃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相 对放松。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宋(3)文化:文学艺术领域出现平民化、世俗化趋 势。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理性化、思辨化倾向。
唐宋社会变革论

唐宋社会变革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唐朝和宋朝无疑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唐宋社会变革的历程、影响及启示。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尤其是宋朝,由于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减轻商税、设立市舶司等,推动了宋代商业的繁荣。
此外,唐宋时期科技进步也十分显著,如活字印刷、火药的发明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宋社会变革的历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上,从唐朝的藩镇割据到宋朝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变革体现了社会进步。
在经济上,唐宋时期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上,唐宋时期儒释道合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宋社会变革的影响深远。
首先,这一时期的变革奠定了后世中国经济繁荣的基础。
其次,政治体制的变革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最后,文化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持。
唐宋社会变革论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
这一时期的变革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
唐宋时期的变革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推动。
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唐宋社会变革中汲取经验,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起止时间大约为公元618年至公元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革,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唐宋变革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唐宋变革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建立。
在唐朝前期,由于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中国社会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然而,到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爆发,使得唐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此后,唐朝的中央集权逐渐衰落,各地的节度使和藩镇开始崛起,形成了所谓的“藩镇割据”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世
9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京都与东京二学派的分歧及共识
共识: 承认唐宋之际发生极大的社会变迁,即承认内 藤湖南之“唐宋变革论”,并有所补充。
1、唐宋间的社会,最显著的变动是门阀贵族之 没落与科举官僚之兴起。 2、经济上大土地的耕作形态,由部曲制到佃户 制的转型。 3、唐帝国的崩溃,促成周边诸民族的自立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1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对“唐宋变革论”的质疑和对中国社会六至十世 纪变革开始时期的不同认识
对“唐宋变革论”质疑之焦点是对唐代社会的认 识。
1、唐朝士族门阀是否仍占统治地位?隋唐、尤 其是唐前期,是否仍是贵族政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7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针对“唐宋变革”的总体把握以及对其具体表 现的认识,中外学者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 虽然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疑大大推进了学术 研究,特别是推进了对中国社会六至十世纪变 革内容与性质的认识。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7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对“唐宋变革论”的质疑和对中国社会六至十世 纪变革开始时期的不同认识
刘子健:为什么在此后的若干世纪中,许多 中国人所珍视的传统都以南宋的方式延续着? 12世纪前、中期在政治上的决定性变化,这 种变化的影响甚至覆盖了此后的中国。
吴宗国:唐初以来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
负责运转;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任命。这
与南北朝以前官吏任命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
官辟举,有根本的不同,而与宋代更为接近。因此,
唐代也是官僚体制,而非贵族体制。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6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田余庆:从宏观考察东晋南朝近三百年总的政治 体制,主流是皇权政治而非门阀政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3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田余庆 《东晋门阀政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4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对“唐宋变革论”的质疑和对中国社会六至十世 纪变革开始时期的不同认识
唐宋间农民人身自由问题是否发生重大变化?部 曲制到佃户制的转型发生于何时?
张泽咸:唐宋间佃农人身自由问题并没有发生重 大的具有阶段性的变革。
汪篯:隋末农民战争给予了大族豪强地主经济和 部曲佃客制以最后的严重一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唐宋变革论”概说
一、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二、围绕“唐宋变革”的讨论与 对学术研究的推进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唐宋变革论”是以对比六朝隋唐贵族政治和宋 代君主独裁政治两种政治体制为核心而展开的, 然后推广于经济、学术、文学、艺术、音乐等层 面的变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8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京都与东京二学派的分歧及共识
京都学派 东京学派
主
殷周
要
战国秦汉
古代
分
六朝隋唐
中世
歧
宋元明清 近世前期
古代 中世
清末民国 近世后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唐宋变论概说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唐朝士族门阀是否仍占统治地位?隋唐、尤其是唐 前期,是否仍是贵族政治?
唐长孺:从南北朝后期以来,旧门阀的衰弱是一种 历史倾向,尽管有的已经衰弱,有的正在衰弱。
汪篯:隋末农民战争给予了大族豪强地主经济和部 曲佃客制以最后的严重一击。
吴宗国:社会变革的划分,不是以新的阶级或阶层
在经济上完全成熟为标准的,而是以旧的阶级或阶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0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包弼德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Peter K.Bol “This Culture of Ours”:Intellecture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ong China
2、唐宋间农民人身自由问题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部曲制到佃户制锲而的舍之转,朽型木不发折。生锲而于不舍何,时?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2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对“唐宋变革论”的质疑和对中国社会六至十世 纪变革开始时期的不同认识
唐朝士族门阀是否仍占统治地位?隋唐、尤其是 唐前期,是否仍是贵族政治?
层衰落和新的阶级或阶层开始在政治上、经济上占
主导地位为标准的。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5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唐朝士族门阀是否仍占统治地位?隋唐、尤其是唐前 期,是否仍是贵族政治?
阎步克:北朝后期中古士族制度趋于衰微,使官僚政 治恢复了活力,周隋王朝在皇权—官僚政治的复兴与 发展之上,有承前启后的卓越成就。
政治 经济 文化
隋唐贵族制衰废,宋朝君主独裁 制兴起
唐宋之际,为实物经济之终结, 货币经济之开始
由贵族文化转向平民文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6
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内藤湖南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 宋代的“唐宋变革论”,被欧美学界称为“内藤 假说”(Naito Hypothesis),已成为内藤史学的 标志。这种以历史的内容来划分时代方法,第一 次打破了中国历史研究中的王朝体系,无疑是一 大进步。而且,对于中国历史总体的把握,具有 一种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大大推进了对中国古代 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