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与2型糖尿病
肥胖与2型糖尿病-PPT

11
腹型肥胖的概念与意义
•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排除其他继发性原因,即 可诊断腹型肥胖
•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呈“苹果形”体型 • 内脏脂肪超标是导致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2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
• 糖尿病管理的“5驾马车”是宗旨:
2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饮食原则
*复合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低,包括谷类、豆类、大多数水果和蔬菜
简单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高,包括白面包、蛋糕、糖果等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136.137页
24
Lancet. 2014 Aug 30;384(9945):766-81.
4
新: 强调T2DM患者需综合管理,肥 胖成为关注话题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2013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013糖尿病诊疗指南
加拿大糖尿病学会: 加拿大糖尿病防治临床实践指南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2013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运动原则(无 禁忌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 P5,51
25
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可 带来多重获益
• Look AHEAD研究带来的启示1
实验组
对照组
• 饮食:热量1200~1500kcal/d,鼓励用奶 昔或节食棒替代正餐,多食蔬果类食物2
螺旋CT扫描总腹部脂肪、内脏及皮下脂肪,评估不同脂肪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小儿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小儿糖尿病的早期症状1、小儿糖尿病早期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
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2、小儿糖尿病早期易患各种感染约有1/3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莓菌性外了且炎而以会阴部闯关为明显的症状。
发生白内障。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可于1~2年内发生白内障。
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3、小儿糖尿病早期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越重。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模糊、嗜睡,甚至完全昏迷等,“三多一少”症状反而被忽略。
同时有脱水、酸中毒。
酸中毒严重时出现呼吸深长、节律不正。
呼吸带有酮味。
有明显脱水及酸中毒现象,皮肤粘膜干燥,眼窝下陷,呼吸深长,呼气带有烂苹果酮体气味,面色发绀,四肢冷,脉细弱,血压下降,嗜睡甚至昏迷。
如不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患儿会有生命危险。
1、小儿患糖尿病是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在Ⅰ型糖尿病患儿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胰腺结构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小儿患糖尿病是肥胖导致的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
不少儿童的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大增,直接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成为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诱因。
3、小儿患糖尿病可能是遗传因素等3.1、遗传特性Ⅱ型糖尿病比Ⅰ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Ⅰ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Ⅱ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Ⅱ型糖尿病。
3.2、运动量太少现在儿童户外活动与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而运动不仅是良好的减肥手段,也是抵御糖尿病侵袭的有效方法,因为运动除本身可以消耗糖,使血糖降低外,还有利于胰岛素受体的增加。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不仅仅限于成年人,甚至很多青少年和儿童成为发病群体,这样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早期发现儿童糖尿病的症状就可以及早治疗,对减缓病情发展意义重大。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表现与成人糖尿病基本相似,患儿往往存在口渴、多饮、多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的高发病率使其患者年龄层不断扩大,已经影响到很多青少年和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发现儿童糖尿病的症状就可以及早治疗,对减缓病情发展意义重大。
南京红十字医院糖尿病治疗专家介绍儿童糖尿病的常见症状,请广大家长留意。
儿童糖尿病得症状有哪些呢?南京红十字会专家指出,儿童糖尿病是指15岁或20岁以前发生的,由于胰岛素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等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疾病,因而迫切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有些不同,主要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一、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
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专家提醒:如果在检查时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者,则1型糖尿病的诊断明确;若患儿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但两次检查均出现同样结果者,2型糖尿病的诊断成立。
二、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儿童不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现象,并有部分发生糖耐量减低,孩子肥胖,谨防糖尿病。
专家提醒:如果超重或肥胖儿童的1级或2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病史或存在高血压、血脂紊乱、黑棘皮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应该密切随访,定期检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一般从10岁开始检查,对于在10岁之前开始青春期发育的儿童,应该从青春期发育期开始每两年筛查一次,建议检查以空腹血糖为主。
三、起病较急。
约有1/3有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前言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
据2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报道,全球糖尿病总数及经济支出逐年攀升,发展中国家尤甚,而中国上升速度则位居全球第一。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既不同于成人2型糖尿病,也不同于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有其特征:胰岛β细胞功能快速衰竭,快速出现并发症并发展迅速。
由于儿童青少年肥胖日益增多,临床表现的重叠,区分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全国各地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征、诊疗经验及统计数据各有不同,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管理面临众多挑战。
【2型糖尿病定义和诊断】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往往合并其他代谢异常,由于后期β细胞功能衰竭,最终也可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除了高血糖外,还可表现出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脂肪肝等。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随着疾病状态和病程的不同差异较大,可以是糖负荷高峰延迟,也可以是处于完全的低分泌状态。
有症状的成年患者在诊断时胰岛素分泌量已经缩减50%左右,而青少年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丧失可能更为迅速。
2型糖尿病的诊断分2步。
首先确定是否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然后再分型。
第一步: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基于症状和血浆葡萄糖检测。
目前我们仍然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共同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该标准以下4条中的1 条即可诊断糖尿病。
(1)空腹血糖≥7.0mmol/L,(2)糖耐量试验(用1.75g/kg 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最大不超过75g)2h血糖≥11.1 mmol/L,(3)有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且随机血糖≥11.1 mmol/L,(4)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第二步:糖尿病分型。
儿童糖尿病中1型糖尿病占89.6%,2型糖尿病仅占7.4%,因此,儿童在糖尿病分型时,首先考虑为1型糖尿病,有如下线索者提示为2型糖尿病:明确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发病年龄较大、无需使用胰岛素治疗,或存在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表现,如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等。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引言: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和2型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将针对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外科治疗指南。
1.适应症: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下列情况:(1)18-65岁之间,持续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2) 非肥胖患者以及BMI≥32.5 kg/m2的肥胖患者;(3)对药物治疗有抵抗性的患者。
2.外科手术方式: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术。
(1) 胃切除术:通过切除胃部,减少葡萄糖生成,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常见的胃切除术包括垂体切除术和Sugiura手术。
(2)胃旁路术:通过改变食管与小肠的连接方式,减少食物摄入和吸收,达到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
常见的胃旁路术包括胃旁路术和吻合术。
3.操作技术:(1)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2)开放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手术风险高的患者。
4.术后管理:(1)饮食管理:术后维持健康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2)运动锻炼:适度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控制体重。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和其他并发症。
(4)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治疗效果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效果主要通过观察术后1年内患者的体重变化、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价。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然而,外科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决定。
此外,患者在术后还需要严密的管理和随访,以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注: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儿童肥胖标准

儿童肥胖标准
肥胖是指身体脂肪在总体体重中的比例过高。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饮食习惯的普及化,儿童肥胖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儿童肥胖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如增加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风险,对身体外形及心理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防止儿童肥胖的发生,各国都制定了儿童肥胖标准,以便于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健康状况。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儿科学会(AAP)是公认的主要权威机构,他们制定的儿童肥胖标准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WHO儿童肥胖标准被认为是全球使用广泛的标准之一,其采用的是基于年龄和性别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具体分类如下:
1.超重:BMI ≥ 85th 百分位
注: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 身高(米)²。
AAP儿童肥胖标准是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标准,该标准反映了儿童肥胖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
该标准同样采用基于年龄和性别的BMI分类,具体分类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肥胖的判断标准也会略有不同。
例如,在6-18岁的孩子中,BMI超过95th百分位被认为是肥胖;而在2-5岁的孩子中,则是BMI超过85th百分位。
总之,针对儿童肥胖问题,家长需要了解这些基本标准,以及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适当的判断。
如果孩子被诊断出肥胖,家长应该采取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方式,以帮助孩子降低体重,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此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排查不良行为习惯,为孩子创造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一、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二、糖尿病的分类有哪些三、2型糖尿病如何确诊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1、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1.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1.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
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1.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
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
1.4、急慢性并发症: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2、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病因
2.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2.1.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
2.1.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2.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2.2.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
李东晓副教授:肥胖与2型糖尿病

李东晓副教授:肥胖与2型糖尿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是当今世界较为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公共健康。
两者均伴有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管疾病发病的⾼危因素。
肥胖定义为过多的脂肪组织堆积的状态,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
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前认为由于肥胖患者体内过多的脂肪组织释放较多的游离脂肪酸、⽢油、炎症因⼦、激素及其他因⼦,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同时也会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当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时,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以控制⾎糖达正常⽔平,最终导致糖尿病。
⼀、肥胖和2型糖尿病相关的流⾏病学肥胖和2型糖尿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类健康的流⾏疾病,其发病呈不断增长趋势。
在流⾏病学上,肥胖与2型糖尿病有⾮常明确的联系。
在美国的⼏项调查结果显⽰:随着BMI的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威胁增加,BMI 30~34.9kg/m2的⼥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20.1倍,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预测因⼦;有报道,体重每增加1 kg,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5%~9%。
⼀项死亡率调查结果显⽰:超过理想体重20%~30%以及40%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正常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2.5~3.3倍和5.2~7.9倍。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的最新资料显⽰: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间已经增加了3倍多,这其中主要归因于肥胖的流⾏。
约97%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
在中国也是如此,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数逐年增多,并且发病年龄倾向年轻化。
甚⾄⼀些学者提出⼀个新的术语“diabesity”来说明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之间内在的联系。
⼆、肥胖和2型糖尿病相关的发病机制肥胖与2型糖尿病均是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两种疾病,但并⾮所有的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都会发⽣⾼⾎糖或糖尿病,估计有半数的肥胖患者发展为糖尿病。
这是因为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β细胞会代偿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弥补胰岛素作⽤不⾜,以维持正常的⾎糖⽔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肥胖与2型糖尿病
目的降低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
方法儿童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进行综述论述。
结果资料显示肥胖儿童群体扩大与儿童DM2呈相关性;单纯肥胖儿童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19.6%的受试肥胖儿童为糖尿病前期;受试肥胖儿童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并且IRS-1表达显著减少;资料显示对糖尿病前期早期的干预可延缓甚至完全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对肥胖儿童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并及时的干预,可降低儿童2型糖尿病发生率。
结论儿科专科医生应重视通过对肥胖儿童预防糖尿病早期教育及监测,以降低儿童DM2患病风险。
标签: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儿童肥胖群体呈快速扩大状况。
流行病学相关数据显示,导致儿童内分泌性疾病快速增加的最主要之一是肥胖,实验室及临床研究证实肥胖-内分泌-糖尿病所形成的致病链,成为影响儿童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了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1]。
鉴于儿童是国家、社会的未来,作为儿科内分泌专业医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熟练掌握程度,对肥胖儿童糖尿病防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特将日常工作及学习所获得的经验撰文简述,与相关同行交流及共勉,努力为促进我国儿童身体素质提高尽一份职业和社会责任。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儿童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数据,并结合部分肥胖儿童与2型糖尿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
2 结果
2.1肥胖与儿童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儿童2型糖尿病(DM2)流行病學传统病因结论认为遗传易感性、胎儿宫内或婴儿期早期营养不良、环境因素等有相关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迅速改观,胎儿宫内或婴儿期早期营养不良的可能性逐步降低不仅没有使得儿童DM2发病率降低,流行病学统计结果却恰恰相反:儿童肥胖群体的快速扩大与儿童DM2发病率增高呈极其的相关性[2]。
对单纯肥胖与正常体重儿童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单纯肥胖儿童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3],也印证肥胖与儿童DM2的相关性。
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受损(IGT)的糖尿病前期,可用于评价DM2患病风险,通过对1301例肥胖儿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19.6%的肥胖儿童为糖尿病前期[4],该研究数据证明了肥胖儿童患DM2潜在风险严重的程度。
2.2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致病机制不考虑种族及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及分泌不足是DM2的两个主要致病因素,资料显示胰岛素抵抗是儿童DM2的主要早发因素。
机体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当代偿能力减
弱,出现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致糖耐量减低,发展为糖尿病。
依据血糖与胰岛素的相关性,通过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可得到胰岛素抵抗与否,经肥胖与健康儿童进行对照胰岛素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儿童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有2型糖尿病发生倾向,而且肥胖程度、年龄及血甘油三酯值,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5]。
2.3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机制机体组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信号传递受阻或减弱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等信号传递关键分子受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资料显示,IRS-1蛋白降解加速可能损伤下游正常的代谢性胰岛素信号传导,引起胰岛素抵抗[6],通过测定单纯性肥胖儿童、DM2儿童和健康儿童白细胞IRS-1表达变化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肥胖、2型糖尿病儿童受试者的IRS-1表达显著减少[7]。
2.4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受损的糖尿病前期阶段,资料显示对IFG和IGT早期干预可延缓甚至完全阻止糖尿病的发生[1],因此对肥胖儿童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并及时的干预,对降低儿童2型糖尿病发生率具有极其的重要意义。
2.5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早期监测的方法血糖水平、空腹血浆胰岛素及C 肽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是糖代谢异常早期监测的常规方法。
由于儿童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及干预意义重大,因此,寻找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尽可能的早期监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P,hs-CRP)水平与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儿童相关性研究中,hs-CRP对糖脂代谢异常的预测要早于血糖和血脂,该值的增高对糖脂代谢异常有较好的预测能力[8]。
2.6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降低肥胖儿童罹患DM2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肥胖儿童采用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及行为干预等方面综合干预,促进其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资料显示:糖尿病预防计划中强化生活方式组的研究对象在考察期间内,糖尿病进程减慢了58%[2]。
3 讨论
儿童2型糖尿病(DM2)流行病学相关资料数据显示,儿童DM2发病率逐年快速增加,由于儿童糖尿病的增多对未来社会将造成严重影响,其后果的严重性已引起社会高度的重视,为此美国儿科协会2013年还为此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但是,由于对儿童DM2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该病的危害程度、药物治疗反应、早期干预的效果等的相关研究数据并不丰富,因此,控制进而降低儿童DM2的发生,进行早期预防是十分必要。
鉴于肥胖与儿童DM2的相关性,通过对肥胖儿童预防糖尿病的早期教育及监测,以降低儿童DM2患病风险,儿科专业医生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辛颖.肥胖儿童青少年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和干预[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6-8.
[2]夏萍,刘超.2013年美国儿科协会《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6):484-486.
[3]李中会.单纯性肥胖儿童与糖代谢相关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09,2(6):61.
[4]金艳艳,梁黎,傅君芬,等.儿童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2):138-140.
[5]刘丽,黄成姣,赵小媛,等.肥胖儿童胰岛素敏感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8):856-857.
[6]Draznin B.Molecu1ar mechanisms of insulin resistance:serine phosphoryla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an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p85αthe two sides of a coin[J].Diabetes,2006,55:2392-2397.
[7]高璟英,孙桂香.单纯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儿童胰岛素受体底物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11):1017-1019.
[8]杨淑平,巩纯秀,曹冰燕,等.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儿童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44(12):933-935.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