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农业保险产品设计
柑橘产量风险分区与保险费率厘定r——基于湘南地区的案例分析

柑橘产量风险分区与保险费率厘定r——基于湘南地区的案例分析李朝晖;贺潜妮【摘要】遵循风险地域差异性及区内相似性原则,根据县(市)柑橘产量风险及保险历史数据,以行政区界相对完整为前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区,然后运用正态分布、Gamma分布和Weibull分布参数模型拟合湘南地区20个县市的柑橘单产保险费率,并对其进行最终修正.研究表明:柑橘产量风险的县(市)差异明显,不适于采取统一保险费率政策;柑橘产量保险纯费率基本符合"高风险区域>较高风险区域>较低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风险排序,表明差别性费率能较好反映区域承灾风险,与保险责任匹配;实际保险费率不仅与风险相关,还涉及安全系数、营业费及预定节余率,对于费率估测值与风险等级明显不符地区应当执行必要的费率调整.【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8)005【总页数】7页(P34-40)【关键词】柑橘产量保险;风险分区;保险费率;湘南地区【作者】李朝晖;贺潜妮【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0.66农作物产量通常因不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旱灾、水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影响而大不相同,地块肥力以及农户管理能力而具有较大差异。
传统农业保险采用农户个体风险损失赔偿方式,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很难做到对投保地块逐个定损理赔,通常采取平均赔付或任意赔付方式,其社会负面效应与保险技术运作弊端明显。
在农业保险实践中,只有针对不同风险区域制定相匹配的费率标准,才能使农户保费交缴与保险标的损失相对应[1-2],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发生[3-4]。
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经验表明,若风险保障价格与风险损失不相匹配,农户可能理性转向其他风险规避方式,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发生率增大,农户参保率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都将受到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5-6]。
农业保险行业农作物灾害风险评估方案

农业保险行业农作物灾害风险评估方案第1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第2章农业保险与农作物灾害风险概述 (4)2.1 农业保险的定义与作用 (4)2.2 农作物灾害风险类型 (4)2.3 农作物灾害风险管理与农业保险 (4)第3章农作物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5)3.1 定性评估方法 (5)3.1.1 灾害类型识别 (5)3.1.2 灾害发生条件分析 (5)3.1.3 灾害影响程度评价 (5)3.2 定量评估方法 (5)3.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5)3.2.2 指标体系构建 (6)3.2.3 模型建立与验证 (6)3.2.4 风险量化评估 (6)3.3 综合评估方法 (6)3.3.1 评估体系构建 (6)3.3.2 评估流程设计 (6)3.3.3 评估结果分析 (6)3.3.4 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6)第四章数据来源与处理 (6)4.1 数据来源 (6)4.2 数据处理方法 (7)4.3 数据质量分析 (7)第5章农作物灾害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7)5.1 指标选取原则 (7)5.2 指标体系构建 (8)5.3 指标权重确定 (8)第六章农作物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9)6.1 风险评估模型选取 (9)6.2 模型参数设置 (9)6.3 模型验证与评价 (9)第7章农作物灾害风险区划 (10)7.1 风险区划方法 (10)7.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10)7.1.2 指标体系构建 (10)7.1.3 风险区划方法选择 (10)7.2 风险区划结果分析 (10)7.2.1 风险区划等级划分 (10)7.2.2 风险区划结果空间分布特征 (10)7.2.3 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对比 (11)7.3 风险区划应用 (11)7.3.1 政策制定与实施 (11)7.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1)7.3.3 农业灾害预警与防范 (11)7.3.4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11)第8章农业保险政策与农作物灾害风险调控 (11)8.1 农业保险政策分析 (11)8.1.1 政策背景及发展历程 (11)8.1.2 政策目标及主要内容 (11)8.1.3 政策效果及存在问题 (12)8.2 农业保险政策与风险调控 (12)8.2.1 政策对风险调控的作用 (12)8.2.2 政策与风险调控的协同作用 (12)8.3 政策优化建议 (13)第9章农作物灾害风险评估应用案例 (13)9.1 案例一:某地区水稻灾害风险评估 (13)9.1.1 项目背景 (13)9.1.2 评估方法 (13)9.1.3 评估结果 (13)9.2 案例二:某地区小麦灾害风险评估 (14)9.2.1 项目背景 (14)9.2.2 评估方法 (14)9.2.3 评估结果 (14)9.3 案例分析 (14)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4)10.1 研究结论 (15)10.2 研究不足与展望 (15)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我国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风险。
农业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与理赔服务方案

农业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与理赔服务方案第1章引言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3)第2章农业保险行业概述 (4)2.1 农业保险的定义与分类 (4)2.2 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2.3 农业保险的国际经验借鉴 (4)第3章农业保险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5)3.1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5)3.1.1 文献综述法 (5)3.1.2 专家访谈法 (5)3.1.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5)3.2 农业保险风险因素分析 (5)3.2.1 自然灾害风险 (5)3.2.2 市场风险 (5)3.2.3 政策风险 (6)3.2.4 操作风险 (6)3.3 风险评估模型与实证分析 (6)3.3.1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6)3.3.2 实证分析 (6)3.3.3 结果讨论 (6)第4章农业保险市场风险分析 (6)4.1 市场风险识别与评估 (6)4.1.1 风险识别 (6)4.1.2 风险评估 (7)4.2 市场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7)4.2.1 需求风险防范与控制 (7)4.2.2 供给风险防范与控制 (7)4.2.3 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与控制 (7)4.2.4 政策风险防范与控制 (8)第5章农业保险操作风险分析 (8)5.1 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 (8)5.1.1 内部流程风险 (8)5.1.2 外部事件风险 (8)5.1.3 操作风险评估方法 (8)5.2 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8)5.2.1 内部流程优化 (8)5.2.2 外部风险应对 (8)5.2.3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9)第6章农业保险财务风险分析 (9)6.1 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 (9)6.1.2 赔付风险 (9)6.1.3 风险累积与扩散 (9)6.1.4 投资风险 (9)6.2 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9)6.2.1 优化保费定价机制 (9)6.2.2 强化赔付风险控制 (10)6.2.3 建立风险累积与扩散应对机制 (10)6.2.4 稳健投资策略 (10)第7章农业保险理赔服务流程优化 (10)7.1 理赔服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10)7.1.1 理赔服务现状 (10)7.1.2 问题分析 (10)7.2 理赔服务流程优化策略 (11)7.2.1 简化理赔流程 (11)7.2.2 提高理赔效率 (11)7.2.3 统一定损标准 (11)7.3 理赔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 (11)7.3.1 加强理赔信息化建设 (11)7.3.2 优化理赔服务模式 (11)7.3.3 完善理赔监管机制 (11)第8章农业保险理赔技术创新 (12)8.1 理赔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2)8.2 创新技术在理赔中的应用 (12)8.2.1 大数据技术 (12)8.2.2 人工智能技术 (12)8.2.3 遥感技术 (12)8.3 理赔技术创新的实施路径 (12)8.3.1 加强技术研发 (12)8.3.2 搭建一体化理赔平台 (12)8.3.3 推广应用 (13)8.3.4 完善政策法规 (13)8.3.5 强化合作与交流 (13)第9章农业保险风险管理与理赔监管 (13)9.1 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运行 (13)9.1.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3)9.1.2 风险防范与控制 (13)9.1.3 风险应对策略 (13)9.2 理赔监管制度与措施 (13)9.2.1 理赔流程与规范 (13)9.2.2 理赔监管制度 (13)9.2.3 理赔监管措施 (14)9.3 监管有效性评估与改进 (14)9.3.1 监管有效性评估 (14)9.3.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4)10.1 研究结论 (14)10.2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15)第1章引言1.1 背景与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业行业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设与评估

农业行业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建设与评估引言:自然灾害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农业行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评估,以提高农业系统的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一、灾害防范与应急预警自然灾害防范工作是农业行业应急管理的基础。
制定灾害防范规划,建立防灾重点区域和重点农业项目的监测系统,加强气象、地质、水文等监测能力。
同时,建设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农民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提供准确信息。
二、农业生产保险与风险分担机制农业生产保险是一种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
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农业灾害风险评估,制定灾后赔款标准和赔付机制。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赔付,降低农民的损失。
三、灾后农业恢复与重建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农业恢复与重建是关键。
制定并执行灾后农业恢复计划,包括耕地修复、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供种子、农药等农资支持,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四、农业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在自然灾害暴发前,必须建立健全的农业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农药、种子、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资。
定期检查物资储备情况,确保物资的储备量充足,并保持物资质量。
五、农业行业灾害应急演练与评估定期进行农业行业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演练过程中,评估系统的应急响应速度、协调机制、预案可行性等方面的表现,并及时修订预案,提高其完善性和可操作性。
六、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对于农业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鼓励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灾害应对技术研究,开发出高效、低成本的应急措施,如无人机巡查、遥感技术监测等。
同时,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系统的科技含量,增强其抗灾能力。
七、加强合作与经验交流农业行业应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建立农业灾害应急合作机制,分享各方在应急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农业灾害防治和保险管理制度

农业灾害防治和保险管理制度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灾害往往给农民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农业灾害的风险,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业灾害防治和保险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这一制度——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农业政策与保险补贴、农业保险发展与创新。
一、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是农业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前发现和预警农业灾害,我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与预警机制。
首先,通过对气象、土壤、作物等因素的监测和分析,科学评估农业灾害的潜在风险。
其次,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农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最后,在政府部门的统一指挥下,通过实施调查研究和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农业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农业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政策与保险补贴政策与保险补贴是农业灾害防治和保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降低农民承担农业灾害风险的经济压力,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首先,农业保险纳入了国家财政支持范围,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保险的补贴。
其次,政府对农业保险公司提供财政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经营和发展农业保险业务。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多项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如对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保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以及对农业保险理赔的赔付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成本,提高了农业灾害防治的能力。
三、农业保险发展与创新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创新是农业灾害防治和保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为了适应农业灾害形势的变化和农民的需求,我国积极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创新。
首先,我国不断丰富农业保险的保险品种,包括农作物保险、养殖业保险、渔业保险等,以满足不同农业领域的保险需求。
其次,通过建立农险合作社、发展农村互助保险等形式,拓宽了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渠道。
再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和理赔效率,实现保险业务的精准化管理。
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

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不断出现,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增加的风险。
为了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农业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业灾害风险评估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农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以了解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
在评估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包括洪水、旱灾、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
2.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考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包括温度的上升、降水变化等因素。
3. 病虫害风险评估:评估各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
4. 生产管理风险评估:评估管理不善、技术不足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农业灾害风险应对农业灾害风险应对是指在灾害发生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灾害应对措施:1. 建设灾害监测系统:完善农业灾害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灾害信息,为应对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灾害预警和预报:利用先进的气象技术和模型,提前预警,及时发布灾害预报,帮助农民做好防范措施。
3. 推广抗灾品种:培育适应性强、抗灾能力高的农作物品种,以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4. 改进农业管理: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合理的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减少灾害的发生。
5. 开展保险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降低农民因灾害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6. 发展多元农业经济:通过发展农业多样化经济,减少对单一农产品的依赖,降低由灾害引起的风险。
三、案例分析:中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着多种农业灾害风险。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评估和应对农业灾害风险。
首先,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农业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对气象数据和灾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前预警,及时发布灾害预报,帮助农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中国加大了对研发抗灾品种的投入。
农业行业:农业保险服务方案

农业行业:农业保险服务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农业保险概述 (3)2.1 农业保险的定义 (3)2.2 农业保险的作用与意义 (3)2.2.1 保障农业生产稳定 (3)2.2.2 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3)2.2.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3)2.2.4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2.2.5 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4)2.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4)第三章:农业保险产品设计 (4)3.1 产品设计原则 (4)3.2 产品类型与特点 (5)3.2.1 产品类型 (5)3.2.2 产品特点 (5)3.3 产品定价策略 (5)第四章:农业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6)4.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6)4.2 市场需求结构 (6)4.3 市场竞争格局 (6)第五章:农业保险营销策略 (6)5.1 营销渠道建设 (6)5.2 营销策略制定 (7)5.3 营销活动策划 (7)第六章:农业保险风险管理与控制 (7)6.1 风险识别与评估 (7)6.1.1 风险识别 (7)6.1.2 风险评估 (8)6.2 风险防范与控制 (8)6.2.1 风险防范 (8)6.2.2 风险控制 (9)6.3 风险转移与分散 (9)6.3.1 风险转移 (9)6.3.2 风险分散 (9)第七章:农业保险理赔服务 (9)7.1 理赔流程优化 (9)7.1.1 理赔流程梳理 (9)7.1.2 理赔流程优化措施 (10)7.2 理赔服务质量提升 (10)7.2.1 提高理赔人员素质 (10)7.2.2 加强客户沟通 (10)7.2.3 完善理赔服务设施 (10)7.3 理赔风险防范 (11)7.3.1 加强理赔风险识别 (11)7.3.2 完善理赔风险防控措施 (11)第八章: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与监管 (11)8.1 政策支持体系 (11)8.1.1 政策背景 (11)8.1.2 政策目标 (11)8.1.3 政策措施 (11)8.2 监管机制建设 (12)8.2.1 监管体系 (12)8.2.2 监管内容 (12)8.3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 (12)8.3.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定位 (12)8.3.2 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 (12)8.3.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径 (12)第九章:农业保险信息化建设 (13)9.1 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13)9.2 信息化平台建设 (13)9.3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 (14)第十章:农业保险发展策略与展望 (14)10.1 发展策略 (14)10.2 发展目标 (15)10.3 发展前景与挑战 (15)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逐渐增加,农民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保险风险感知与定价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保险风险感知与定价一、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1. 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气候变化表现为全球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同时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地理分布。
降水模式的改变使得一些地区面临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遭受洪涝灾害。
极端气候事件如飓风、暴雨、暴雪、热浪和寒潮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 农业面临的挑战农业生产高度依赖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干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发芽和生长,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的根系和茎秆,导致农作物死亡。
极端气温会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阻。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增加农业生产的防治成本。
二、农业保险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作用1. 风险转移与保障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了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使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时能够得到经济补偿。
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农民可以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
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后,承担了相应的风险责任,当发生保险事故时,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农民支付赔款。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农业保险的存在可以稳定农民的收入预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农业保险风险感知1. 农民的风险感知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对农业保险风险的感知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购买农业保险。
农民的风险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农业生产规模等。
一些农民可能因为曾经遭受过自然灾害,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比较强烈;而另一些农民可能因为对农业保险的了解不够,或者认为保费过高,对农业保险持观望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气温值有关 ,根据不同低温冻害指数 、5月上半月最高气温值组合得到 5月上半月热害
指数 HD I (表 1) 。
柑桔抗旱能力较强 ,但发生严重干旱会影响果实生长发育 ,降低单果重而降低产量 。本
文采用 Z 指数作干旱指标 ,以 Z 指数 ≤ - 1196作为严重干旱标准 [ 17 ] ,用于确定 2000 年前
Yw′= - YwL - ( 1 - YwL ) Yw T + ( 1 - YwL ) ( 1 - YwT ) Yw″- ( 1 - YwL ) ( 1 - YwT ) ( 1 + Yw″) YwD
(5) 利用式 (5)可得到致灾因子与产量灾损率量值之间的关系 ,构建不同致灾因子 、致灾指标序 列 ,得到各种气象灾害不同等级对应的产量损失率和气象要素值 。 214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第 24卷 第 6期 2009年 6月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Vol124 No1 6 Jun. , 200 9
柑桔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农业保险产品设计
娄伟平 1, 2 , 吴利红 3 , 邱新法 1 , 唐启义 4 , 苏高利 3 , 毛裕定 3
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是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 ,虽然国内学者对柑桔等多年生果 树产量气象灾害损失评估做了大量研究 ,但现有的产量损失评估方法是以当年总产量与上 一年总产量相比或以正交多项式逼近的方法求出趋势单产来确定 ,采用概率法评估气象灾 害风险 ,难以真实反映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 [ 10~13 ] 。柑桔等果树产量资料由于在其种植过 程 ,种植面积具有很大的易变性 ,多年生果树从投产到丰产有一个时间过程 ,造成产量资料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加上风险具有时间和强度的不确定性特征 ,因此 ,选择概率与模糊集 相结合的信息扩散方法计算风险比单纯采用概率法较为符合实际 ,能提高系统风险识别精 度 。信息扩散理论应用于自然灾害风险分析领域已得到合理的结果 [14 ] ,在保险方面 ,通过 应用信息扩散方法 ,提高了保险精算的精度 [ 15, 16 ] ,此类研究在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和农 业保险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
经相关分析 ,柑桔总产量与年份 、当年种植面积 、前 1年 ~前 4年种植面积呈显著相关 。
当发生严重冻害时 (出现 - 9℃以下低温 ) [ 11 ]会对柑桔树势造成严重伤害 ,地上部分枝条需
重新生长后才能形成产量 。以出现严重冻害年 ( 1984年 、1992年 、2000年 )为划段界限 ,分
为消除年际间总产量不同对气象产量的影响 ,以相对气象产量 :
Yw′=
Yt
Yw + Yn
Y =
-
Yt
-
Yn
Yt + Yn
×100 %(4)来自作为气象条件对产量的影响序列 。
213 柑桔产量气象灾害灾损率的确定 设低温冻害 、5月上半月热害 、干旱的产量灾损率分别为 YwL 、YwT、YwD 。对去除气象灾害
1 032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24卷
表 1 柑桔 5月上半月热害指数 Table 1 H igh temperature damage index in the first half of May
低温冻害指数 TLD
5月上半月最高气温
5月上半月热害指数 HD I
32℃以上天数 < 2 d
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 :逆选择以及道德风险 、灾后理赔时效低 、理赔成本高是我国 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主要因素 [ 4 ]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农业保险险种设计的基础 。 上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风险分析进行了大量研究 [ 5~8 ] 。在文献 [ 1 ]中 ,以风
收稿日期 : 2008- 06- 10; 修订日期 : 2009- 03- 05。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370914) ;中国气象局 2009 年业务建设项目“农业保险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 设 ”;浙江省气象局重点专项 (2006zd005)“浙江省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技术研究 ”。 第一作者简介 : 娄伟平 (1970- ) ,男 ,浙江新昌人 ,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和气象灾害 风险评估 。 E2mail: xclwp@163. com
1 引言
农业气象灾害是危害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它与农业经济效益紧密相联 [1 ] 。准 确 、定量地评估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影响 ,对农业结构调整 ,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防 灾减灾对策和措施的制定意义重大 。柑桔是浙江省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产量居全国总 产量第二位 ,但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常常引起柑桔产量的大幅度波动 ,制约着柑桔生产 ,影 响农民经济收入 [2 ]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减少乃至消除特定农业自然风险对农业生产的负 面影响 ,稳定农民从事种养殖业带来的收入 [3 ] ,浙江省在 2006年率先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 , 把柑桔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试点作物 。进行本研究 ,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建立和完善柑 桔政策性农业保险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为各地保险费率制定和灾后定损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 为柑桔生产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的制定 、产量预测提供依据 。
干旱对柑桔产量的影响 。
212 柑桔气象产量序列分离方法
柑桔产量的年际变化同树龄增长 、植株本身的大小年以及环境因子有关 。柑桔总产量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
TLD ≤ - 710℃
3 d 30℃以上或 2 d 32℃以上
4
3 d 32℃以上
5
1 d 35℃以上
6
2 d 35℃以上
7
可分解为 :
Y = Yt + Yw + Yn +ε
(2)
式中 , Y为实际总产量 ( 104 kg) , Yt 为趋势产量 ( 104 kg) , Yw 为气象产量 ( 104 kg) , Yn 为营养 产量 ( 104 kg) ,ε为产量的随机波动部分 ( 104 kg) ,可忽略 [ 18 ] 。
1 033
到的面积代替 。
对 ( Y - Yt ) / Yt ×100%序列前后 2年求相关 ,如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 ,表明该地柑桔 种植管理水平较高 ,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营养产量可忽略 ;如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表明该地 柑桔种植管理水平较低 ,大小年现象明显 ,利用前后 2年 ( Y - Yt ) / Yt ×100%的线性相关关 系建立线性方程可求得相对营养产量 Yn′。
发生年的 Yw′产量序列 ,与相应年的气象资料求相关 ,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正常年景的相对 气象产量 Yw″。
灾害发生年 ,由于年内各次灾害是相继发生的 ,它们和其它柑桔产量影响因子对柑桔产 量的影响是连续的 ,因此 ,第 i次灾害对于无灾条件下的损失率应是以前各次灾害的剩余 (产量 )率与第 i次灾害损失率的乘积 。设正常年景柑桔产量影响因子出现在冬季低温和夏 季干旱之间 ,灾害发生年的相对气象产量为 :
5
在 30℃以下
0
1 d 30℃以上且在 32℃以下
1
2 d 30℃以上或 1 d 32℃以上
2
- 710℃ < TLD ≤ - 610℃
3 d 30℃以上或 2 d 32℃以上
3
3 d 32℃以上
4
1 d 35℃以上
5
2 d 35℃以上
6
在 30℃以下
0
1 d 30℃以上且在 32℃以下
1
2 d 30℃以上或 1 d 32℃以上
2 柑桔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211 柑桔气象灾害识别及灾害指数设计方法
影响柑桔生产的气象灾害有低温冻害 、5月上半月热害 、干旱 。2000年以来 ,随着灌溉 条件改善 ,干旱对柑桔产量影响减小 。根据相关研究 [ 2, 9~11 ] ,设计低温冻害指数 、5月上半月
热害指数 :
如某一天最低气温高于柑桔冻害起始温度 - 5℃,则该天的低温冻害指数 TL D 为 0,否
(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 210044; 21新昌县气象局 , 浙江 新昌 312500; 31浙江省气候中心 , 杭州 310017; 4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杭州 310029)
摘要 : 根据多年生果树产量变化同树龄 、大小年以及环境因子的关系 ,建立柑桔产量处理方法 , 分离出趋势产量 、气象产量 、营养产量 。结合历史文献和气象产量与气象灾害的关系 ,运用农业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确定低温冻害 、5月上半月热害指标及其对柑桔产量的灾损率 。该产量 处理方法应用于丽水市莲都区 2006年柑桔总产量预测 ,误差为 415%。针对柑桔农业气象灾害 风险的不确定性 ,基于信息扩散原理 ,利用正态信息扩散技术将单一的样本观测值变为一模糊 集的模糊数学方法 ,建立柑桔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模型 ,得到较为稳定并符合实际的风险评 估结果 。在风险定量分析基础上 ,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 ,综合区域产 量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 ,设计了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理赔指数 ,解决了农业保险中逆选择 、 道德风险以及灾后理赔时效低 、理赔成本高的难题 ,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 支撑 。 关 键 词 : 农业气象灾害 ; 政策性农业保险 ; 风险评估 ; 信息扩散 ; 保险理赔指数 ; 柑桔 中图分类号 : S165 + 12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3037 (2009) 06 - 1030 - 11
段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趋势产量拟合方程 :
4
∑ Yt = a + bt + ci si
(3)
i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