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运用

合集下载

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微创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微创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法国医生Murice Muller提出 发展: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成为骨科手术的主要方式之一 特点: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应用: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包括关节镜手术、脊柱内固定手术等
微创技术的优势
创伤小:手术切口小对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出血少: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降低输血风险 疼痛轻:手术过程中疼痛感轻术后疼痛感也相对较轻 并发症少: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恢复快:手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关节融合术:用于治疗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如先天性关节畸形、创伤性关节损伤等
关节软骨修复术:用于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改善关节功能如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退行性变 等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骨折治疗: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加快骨折愈合 关节置换: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关节置换成功率 脊柱手术: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脊柱手术成功率 骨肿瘤治疗: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骨肿瘤治疗成功率
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领域
章节副标题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范 围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优势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常见手 术类型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发展趋 势
微创技术在关节外科的应用
关节镜手术:用于诊断和治疗关节疾病如关节炎、滑膜炎等
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严重的关节损伤和疾病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适应症:适用 于关节置换、 脊柱手术、骨 折固定等骨科
手术
禁忌症:不适 合用于骨质疏 松、骨肿瘤、
感染等疾病
优点: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
症少

30例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

30例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观察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手术情况
切口长度/cm
和进行描述,
(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
图1 四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的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组织中的TANs不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我们推测外周血和胃癌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之间可能共同作用于胃癌患者的病理过程,为此,我们开展了NLR联合TANs检测对于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将外周血NLR与胃癌组织TANs检测联合起来,讨论其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发现术前高NLR合并。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比传统手术技术,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微创技术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微创技术在骨折修复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手术钉、骨板和外固定器等。

(一)手术钉手术钉是一种通过钉子将断裂的骨骼碎片固定在一起的方法。

手术钉可以通过创口直接插入骨内,通过高科技的辅助设备来引导操作,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

手术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此外,手术钉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手术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短钉断裂、螺纹滑动和钉头翘曲等现象,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稳定的固定效果。

(二)骨板骨板是通过将一条金属板放在骨折部位两侧进行钉固定的方法。

骨板可以有效地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碎片的移动,同时也可以维持骨骼稳定性。

相比其他治疗方法,骨板固定操作简单,不易出现后效应,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外固定器外固定器是一种通过将钢针或钢板插入骨内,通过紧缩固定器来达到稳定骨折部位的方法。

外固定器具有固定效果好,结构简单等优点,然而,这种方法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拆除固定器,并可能会出现感染和骨髓炎等并发症。

关节镜手术是通过在关节内插入像头一样的镜子,进行半微创手术,达到观察、诊断和修复的目的。

关节镜手术的优点是切口小,可以减少患者精神和身体上的创伤。

此外,关节镜手术可以更为准确地观察关节内部的病变情况,并可以在单次操作中完成多项手术。

(二)关节置换关节置换是一种将受损关节中的病变骨、软骨、滑膜等组织取出,将人工关节替换到损伤部位的方法。

关节置换可以缓解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并可以重建关节的稳定性。

此外,关节置换对于老年人的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骨植骨是一种通过在骨折部位进行手术,将自身组织或人工植入物置于损伤部位,以达到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形态的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

探讨微创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

探讨微创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07-15T14:24:06.9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作者:付国军[导读] 探讨微创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付国军(太平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将方法自2019 年 5月至 2020 年 5月来于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骨折患者中,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

结果所有采用微创手术骨折恢复率良好,并依据Merchant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其中对照组优15例,良17例,可8例。

优良率74.15%,观察组优31例,良8例,可1例。

优良率98.55%。

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 05)。

结论临床上在实施骨科手术时,可采用微创技术实施辅助治疗,骨折恢复率良好,可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骨科;微创手术;临床研究骨科微创手术是医疗技术不断革新与进步的产物,其优点不仅拥有着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而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恢复快。

由于其诸多优势,目前被多数医师和患者所接受,为了了解骨科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选择了自2019 年 5月至 2020 年 5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现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调取自2019 年 5月至 2020 年 5月来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骨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创技术治疗。

其中对照组组男性 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1.11±3.2)岁。

在上述患者中,膝关节创伤23例,體关节损伤17例。

对改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男性 21例,女性 19例,平均年龄(41.23±5.1)岁。

微创技术在140例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微创技术在140例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微创技术在140例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微创技术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小手术创伤和组织损伤,通过微小的切口和精密的操作仪器完成手术的一种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微创技术在140例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微创技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来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特点。

在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组织和器官,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康复期,提高治疗效果。

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140例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55例,年龄在18岁到65岁之间。

患者的创伤类型包括骨折、韧带撕裂、关节脱位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内固定术、关节镜手术、微创成形术等。

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术后并发症较少,康复期也大大缩短。

经过治疗后,140例患者中有13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5例患者的症状缓解不明显。

通过对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骨折愈合良好,关节稳定,软组织恢复良好。

术后患者的康复期明显缩短,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包括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期短、外观美观等。

微创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骨科创伤患者,对于一些复杂性骨折和多发骨折的患者,微创技术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微创技术在手术操作中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费用较高等也是其局限性之一。

五、结语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应用微创技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微创技术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创伤骨科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具有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 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共计100位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具有一定差别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平均且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及微创组,每组患者各为50位。

结果:在治疗中,微创组实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较高,且微创组患者在治疗中,伤口的愈合情况与常规组相比更为优异。

微创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与常规组相比较低。

结论:在创伤骨科治疗中,应用微创技术能够拥有更为优异的效果,能够促使患者的伤口愈合,尽可能的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存在的出血量,使换药次数得以减少,在临床中所具有的应用价值较高,需要进行推广。

关键词:创伤骨科;微创技术;临床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共计100位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把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以及微创组。

其中,常规组患者共计24位男性患者,共计26位女性患者。

患者的平均年龄区间为25~5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21±4.56岁。

微创组患者共计26位男性,24位女性,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5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31±4.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着较高的可比性。

在此次研究中,选取的所有患者为闭合性创伤性骨折患者,对此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予以充分的明确,且自愿参加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已经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此次研究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排除心肝肾、肺观器官功能性衰竭患者,排除热性肿瘤患者,排除出现精神疾病以及精神异常的患者。

1.2方法在常规组治疗中,应用常规性的治疗技术。

患者在实际麻醉后,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有效的垫高,对患者手术的区域予以有效的消毒,并且选取患者的三角肌与胸大肌具有的间隙作为手术的入路,对头静脉进行有效的保护,使骨折部位予以有效的暴露。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5T05:16:32.6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1期作者:金宪政[导读]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金宪政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 321000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方法:抽取骨科创伤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即实验A组和实验B组。

其中实验A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40例患者;实验B组使用微创技术治疗,40例患者。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情况以及调查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手术、伤口愈合以及住院等的时间均长于实验B组患者,实验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也大于实验B组患者。

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手术状况、沟通满意度评分低于实验B组患者。

结论: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损害较小,引发其他相关病症的可能性较低,值得推崇。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应用效果;满意度骨科疾病目前在现代医学上属于高发疾病,造成创伤性骨科疾病拥有多种原因,而手术治疗是创伤骨科治疗中普遍手段[1]。

常规的手术治疗通常创口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损害也大,因此极易引发术后其他相关病症。

目前微创技术的兴起可弥补常规手术额缺陷。

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需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筛选2021年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骨科创伤患者共80例,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组平均40例。

其中实验A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在24~77岁之间,平均年龄(44.28±3.47)岁,该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

实验B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43.58±4.2)岁,该组使用微创技术治疗。

两组患者都属于创伤骨科患者,包含不同类型的骨折,均可接受手术治疗,排除多发性骨折患者。

创伤骨科与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与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是骨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是通过手术和非手术的方法针对骨骼系统的创伤、骨折、韧带损伤等疾病进行治疗的专科领域。

创伤骨科疾病常见于运动损伤、意外事故、骨质疏松等情况,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影响和心理压力。

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旨在迅速恢复患者的骨功能和生活质量,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治疗创伤骨科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创伤、出血、恢复时间长等。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正逐渐被广泛应用。

什么是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和特殊工具进行手术的技术,旨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手术疗效。

微创手术主要依靠特殊器械和高分辨率显微镜等辅助工具进行手术操作,使得手术过程更精细、更精确。

在微创手术中,医生会运用一系列特殊的仪器,如腔镜、电凝刀、骨钉等,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操作。

首先,医生会通过腔镜将摄像头插入体腔,可以在显示屏上观察到手术部位,而不需要直接开刀。

其次,医生使用电凝刀等特殊工具进行切割、止血等操作,电凝刀通过高频电流和电热效应,在切割的同时加热局部组织,实现肌肉组织的分离和凝固,达到快速切割止血的目的。

这样,微创手术可以在保护周围组织完整性的同时,完成手术所需的切除或修复工作。

另外,在骨科微创手术中,还使用了特殊的骨钉和内固定材料。

这些骨钉经过特殊设计和针尖处理,可以在小切口下便捷地插入骨骼内进行骨折固定,改进了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大切口暴露、植入物较粗大的不足。

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的区别传统开放手术是通过较大的切口进行手术,将患者的身体完全暴露出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必要的修复或切除。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直观、彻底、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的骨科手术,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传统开放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手术创伤较大,会引起术后疼痛,容易引发并发症。

其次,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长,患者需要更长的住院恢复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5-09-18T15:59:19.9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陈锋陈清汉(通讯作者)王跃华解金三李振威
[导读]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467000 在骨科治疗中,微创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创伤小,痛苦小.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467000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运用。

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骨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微创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疗法,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调查满意度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骨科治疗中,微创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满意度高,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常规治疗;临床运用
微创技术是指通过微小的创口、最小的生理干预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一种技术手段,不仅仅是要求创口小,更重要的是要在保证与常规手术治疗的疗效相当甚至更好的情况下,通过准确定位、减小损伤范围、降低患者的痛苦而达到治疗目的【1】。

临床上对其进行了准确的定义:通过特殊的手术途径,采用一些如内镜、影像技术、计算机、内固定器材、特殊穿刺针、专用自动拉钩等特殊设备或新器械,从而得到一种比传统手术窗口更小、痛苦更小、效果更有保障、预后更快的新科技和新技术。

微创理念在不断进步发展中,逐渐在骨科等范围内广泛使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本文为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运用,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骨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骨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102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42岁(Max62岁,Min2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骨折诊断标准,平均手术时间为患病后 1.2周(Max3周,Min1周)。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接受微创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治疗,由于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

治疗组患者在术前需用石膏或支架固定,固定约4~12天【2】后进行手术。

所有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于患侧肢外侧取切口,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将污垢冲洗干净,接着在患侧肢内侧去切口置入内窥镜,观察内部结构,复位骨折端,若伤口处存在异物,及时用镊子取出。

引流时使用
0.25%的复方氨霉素地塞米松纱条【3】,包扎伤口时使用无菌垫包,换药时间为1~3天。

1.3评价标准
局部无异常活动、无按压痛和叩击痛;X片显示有连续骨痂,无明显骨折线;拆除外固定物后,下肢者不借助拐杖能够在地面活动行走半个小时,大于30步,上肢者则向前平举重物1kg持续1min,此外还需连续检查两周无骨变形。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对
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比较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等数据,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详见表1。

3.讨论
以往的骨科治疗中,主要是以重建解剖结构和内部固定为主,进而达到稳定的生物系统构造。

但是这种治疗手段常常会造成患者的血运受损,忽视了骨骼的生物特性,因此在临床治疗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手术内固定失败、伤口愈合缓慢及钢板下部出席那骨质疏松等【4】,这些问题困扰着骨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微创技术通过特殊的手术途径,采用一些如内镜、影像技术、计算机、内固定器材、特殊穿刺针、专用自动拉钩等特殊设备或新器械,从而得到一种比传统手术窗口更小、痛苦更小、效果更有保障、预后更快的新科技和新技术。

本文为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临床运用,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骨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
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微创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疗法,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比较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等数据,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说明患者对于微创治疗有较高的接受性。

结合其他的研究报告可知,在骨科治疗中,微创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满意度高,接受度高,应用前景广泛,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谢铁松,李爱华,陈晓丽等.关于创伤骨科之中微创技术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14):550-550.
[2]刘尚礼.中国微创骨科的十年发展[C].//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11年微创学组年会论文集.2011:1-5.
[3]李彦林.运动医学——新兴的朝阳学科[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1-3.
[4]田玉军.关节镜微创术治疗膝关节骨折的临床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5):77-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