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勇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05-05T17:04:32.40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作者:赵虎[导读] 微创主要是指力求通过对患者产生最小的侵袭与生理干扰而得到获得最理想的手术疗效的一种现代临床新型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七一三工厂医院湖北襄阳 441000【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微创技术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明显减少用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提升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创伤骨科;微创技术;临床疗效微创主要是指力求通过对患者产生最小的侵袭与生理干扰而得到获得最理想的手术疗效的一种现代临床新型技术。
在骨科领域中,微创主要表现为,通过采用特殊的手术入路方式、新的器械、新的设备以达到高手术精确度的效果[1]。
与传统骨折治疗方式相比,微创技术具有切口小、对肌肉损伤少、对骨供血破坏少、术后骨折愈合速度快的优势,现将我院引入微创技术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因肩关节创伤、膝关节创伤或者髋关节创伤而需实施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将其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56岁,平均(36.15±3.25)岁。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24±3.31)岁。
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关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微创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通过小切口和显微镜等器械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骨科领域,微创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主流手术方式。
本文旨在观察和总结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关节骨折、骨盆骨折、骨折内固定、软组织修复等。
关节骨折是微创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
传统的关节骨折治疗需要进行开放手术,切开较大的创口,破坏周围软组织,容易导致术后关节僵硬、感染等并发症。
而微创技术可以通过小切口和显微镜等器械,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伤害,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风险更低。
1. 术后恢复情况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损伤,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康复风险。
一项针对骨盆骨折的研究显示,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疼痛感更轻、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2. 临床疗效观察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也备受关注。
研究显示,微创技术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愈合率更高。
而且,在关节骨折的治疗中,微创技术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这些数据表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3. 术后并发症观察4. 患者生活质量观察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具有众多优点,但也面临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微创技术在操作上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微创技术在器械和设备上的要求较高,成本较高,这也是制约其推广和应用的一个因素。
微创技术在处理复杂骨折和骨盆骨折等特殊情况时,面临着操作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挑战,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关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关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在各个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也包括创伤骨科。
微创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创伤骨科领域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以期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情况1. 术前评估: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首先需要进行术前的评估,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适应症。
对于一些复杂骨折、关节脱位等病例,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手术方案。
2. 手术操作: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微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微创关节腔镜手术、微创软组织修复等。
这些操作都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功底,操作精细、准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3. 术后康复: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也包括术后的康复治疗,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这主要是因为微创手术操作创伤小、出血少,术中操作视野清晰,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
2. 术后恢复速度: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
由于微创手术创伤小、组织破坏少,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一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并发症发生率: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由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引起的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4. 临床疗效评价:对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主要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临床研究表明,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在上述指标上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证实了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观察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3650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0 引言微创在各个科室中已经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骨科领域中也开始探究如何运用微创技术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对患者机体侵袭性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1],笔者所在科室近年开始对收治创伤骨科患者用微创技术治疗,通过特殊设备、特别术式完成治疗,遵循更小创伤、更精确手术和更突出疗效的原则[2],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笔者所在创伤骨科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患者36例为分析对象。
患者中男女例数对应21例、15例;年龄18~49岁,平均(30.1±4.2)岁;患者骨科创伤类型包括:髋关节创伤、肩关节创伤、膝关节创伤。
术前检查并确认患者无合并血管系统损伤、神经功能系统损伤[3]。
编序并随机将其以各组18例分为对照组与微创组,对组间上述基线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用传统手段进行对症治疗[4]。
微创组患者治疗内容具体如下:术前通过石膏或者支架手段达到制动效果,时间4~12d,再进行手术。
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完成麻醉后准备止血带,将内窥镜从患者患肢前外侧切口置入到内部,进行直接观察并分析病情状况,期间如果有滑膜、凝血块等阻碍视野,则用动力系统将此类物质处理,重点掌握患者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软骨等是否有卡压、受损情况,复位骨折端,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如患者伤口发现异物则用镊子及时取出[5]。
引流环节一般用0.25%复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纱条。
术后做好包扎工作,用无菌棉垫,定时换药,一般2d/次,直到伤口愈合。
1.3 疗效标准优:术后无自觉疼痛感,活动正常,日常与生活不受到影响;良:术后偶尔存在疼痛感,活动范围恢复较好,日常生活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差:术后伤口出现疼痛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需要到院再接受治疗[6]。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优势和局限。
随后分析了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常见应用方式,并观察了其临床效果。
评价了微创技术的安全性。
文章最后展望了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前景,讨论了其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研究的观察和评价,可以为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应用效果观察、优势、局限、安全性评价、前景展望、局限性讨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伤骨科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创伤骨科疾病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方式存在着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等诸多缺点,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而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应用在创伤骨科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创伤骨科手术可以通过微创方式进行,这种技术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还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加速康复和恢复功能。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手术操作技巧要求高、设备费用昂贵、术中遇到并发症处理困难等。
有必要开展对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应用效果的观察和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对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常见应用方式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微创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势和局限,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及评价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安全性。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其在创伤骨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就对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
目前,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中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 骨折治疗:微创技术可用于治疗多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踝部骨折、髋臼骨折等。
其主要治疗手段是采用针、导管、球囊等工具进行内固定或外固定。
相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 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它是通过患者的关节,采用镜头、针等工具进行操作。
常见的关节镜手术包括膝关节镜手术、肘关节镜手术、踝关节镜手术等。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可以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伤害,恢复更快。
3. 脊柱微创手术:脊柱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患者的小切口进行手术的方法,可用于治疗多种脊柱疾病,如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
脊柱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可以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伤害,减少出血和创伤,术后恢复更快。
1. 骨折治疗方面,微创技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和感染发生率,同时恢复快,使病人更容易术后恢复正常生活。
另外,在老年人和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中,微创技术更有优势,可以大大减少手术创伤对身体的影响。
2. 关节镜手术方面,微创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软组织,减少关节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
特别是在运动员和高强度劳动人群中,关节镜手术使得患者更容易恢复到职业和生活的先前水平。
3. 脊柱微创手术方面,微创技术在保护周围组织的同时,可以更精确地治疗患者的病情。
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短,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
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不足之处尽管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微创技术无法处理高难度、复杂的病例,也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此外,微创手术都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时间可能会比传统的开放手术长。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使用微创技术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开时间为2019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0月,研究过程中选择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患者90例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效果,本次采用对比的研究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微创技术治疗既PFNA手术治疗),两组依据1:1的比例各分得45例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治疗期间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本研究中的主要数据,统计后将两组数据进行详细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相对于对照组较短;换药次数和术中出血量相比,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67%)、(4.44)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68.89%)、并发症发生率(13.3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创伤骨科对患者的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微创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手术效果,同时还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临床中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创伤骨科;微创技术;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创伤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5例。
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50-76岁,中位年龄为(62.37±4.56)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1.方法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
采用微创技术进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既使用PFNA术进行治疗。
在手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患者的皮肤进行牵引和固定,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定制防旋鞋。
另外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评估,并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进行对症处理。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将微创技术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创伤骨科患者(2021年1月~2022年8月)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分别行微创技术、传统术式。
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愈合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均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微创技术用于治疗创伤骨科,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及换药次数少和术后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应用优势,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更快。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效果创伤骨科是指人体骨骼被外力所致的创伤。
微创技术指术中以先进的手术方式和器械设备,利用电子影像技术清晰展现创伤的情况,使用专业辅助器材对完成疾病诊治,可减轻患者组织损伤和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手术精准度较高,术后愈合速度快,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积极改善[1]。
本研究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选择使用微创技术的安全有效性。
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00例创伤骨科患者(2021年1月~2022年8月)并均分为2组。
观察组:男/女:27/23;年龄25~49(36.12±6.38)岁;髋、膝、肩关节创伤依次为21例、15例、14例。
对照组:男/女:29/21;年龄27~50(36.24±6.41)岁;髋、膝、肩关节创伤依次为23例、12例、15例。
纳入标准:均经确诊为闭合性创伤骨折;创伤时间<3d;患者均知悉研究过程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均予传统术式,依据影像学检查对骨折部位及程度进行判断,选择手术及麻醉方案,垫高患处,确保术野充分暴露,对术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手术时选择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钝离组织,注意保护头静脉,确保骨折处完全暴露,对其受损位置组织与存在的瘀血进行清理,用克氏针暂时固定,确保骨折良好复位后,再行内固定,常规冲洗切口后进行缝合,完成后敷料加压,并做好包扎,确保有效止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李勇
发表时间:2018-04-08T15:09:06.6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期作者:李勇
[导读] 微创技术就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手术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1]。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骨科重庆 4041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长度小、伤口愈合时间短,且换药次数较少(P<0.05)。
结论:对创伤骨科疾病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手中出血量,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87-02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edics Li Yo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people's Hospital of Wanzhou District 404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trauma orthopedic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60 cases of traumatic orthopedic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The changes of the surgical indexe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shorter incision length, shorter wound healing time and less times of dressing change (P < 0.05).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orthopedic diseas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hands, shorten 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 reduce the times of dressing change, 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Orthopedic Trauma; Clinical efficacy
微创技术就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手术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1]。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有关节镜技术、闭合复位及经皮固定技术等。
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愈合时间快、留疤小、功能恢复佳等优点[2-3]。
主要运用在脊柱外科、创伤外科、关节外科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治疗效果也越加显著。
本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60例,所有患者检查均无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符合创伤骨科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17例髋关节创伤、19例肩关节创伤、24例膝关节创伤。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其中对照组,女11例,男19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1.8±1.5)岁。
治疗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1.7±1.6)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
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具体步骤:手术之前对患者手术部位采用石膏或是支架进行4~12d 的固定制动,然后再实施手术。
手术时,首先对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准备好止血带。
将患者手术部位进行碘酒消毒,铺盖无菌巾。
选择患者的需要手术肢体的前外侧进行切口,然后用内窥镜探入进行观察。
观察半月板的前后、软骨以及交叉韧带部位有没有出现卡压或是损坏的情况,最后把骨折部位就行复位。
整个过程都必须处于无菌状态下进行。
若发现患者伤口有异物需要及时的取出。
对于引流环节需要特别注意,选用25%的复方氯霉素地塞米松纱条。
对患者手术后的包扎采用无菌棉垫,换药时间2d/次,直到伤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显效:手术之后所有症状消失,可以正常的活动;有效:手术后生活基本自理,伤口偶尔出现疼痛;一般: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伤口时常出现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系统软件为本文统计分析资料。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相比较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且切口更小(P<0.05)。
详见表1。
3.讨论
微创技术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通过组织最小的创伤达到外科治疗疾病的目的[4-5]。
其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对骨组织血运的保护,以利于骨折愈合[6]。
这需要多种技术,间接复位,骨膜外固定或髓内固定,对于粉碎骨折,为最大限度保护血运,游离骨块的复位可能不佳,术后复查影像可以简单很多骨块位置不良,未能解剖复位,这种治疗才是真正的微创理念。
骨折愈合的概率会高于那些传统的治疗骨折的方法(内部固定和结构重建)后者牺牲了骨的血运,忽视了骨的生物特性,导致术后很多并发症的发生[7]。
而微创技术则可以在最大限度保存机体组织完整性的同时,把切口缩小,并顺利地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临床手术治疗中[8]。
在本次研究的30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相比较对照组其伤口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明显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疾病患者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无分泌物粘结。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可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铁军,王峰,刘鹏.骨伤科微创治疗实施情况及可持性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05):739-742.
[2]张洪斌,李涛.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6):89.
[3]莫刚.探讨微创技术在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D].遵义医学院,2013.
[4]宋春林,朱雨,钟浪.创伤骨科应用微创技术的效果评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2):117-118.
[5]孙禹.微创技术在140例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1):47-48.
[6]程俊,范声念,赵春红.骨科创伤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2):18-19.
[7]龚伟东.创伤骨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3):149-150.
[8]郭洪波.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08):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