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2.掌握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差异和联系;3.学习中国音乐的崛起和传统文化的传承;4.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比较;3.中国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4.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主要用于讲授中国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现代音乐的变化。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区别来引导学生了解两种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音乐欣赏法:通过欣赏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传统和现代音乐的魅力。
4.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既加深了解,又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讲授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1.介绍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长远深厚。
2.介绍中国传统乐器和音乐体系,让学生了解乐器与音乐形式的关系。
3.欣赏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以及其与秦腔、京剧等表演艺术的联系。
第二步:对比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1.分析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差异,如音乐形式、音乐风格、演奏技术等方面。
2.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3.讨论当前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关系和前景,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音乐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基因。
第三步:介绍中国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1.分析中国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如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2.欣赏现代中国音乐代表作,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音乐,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四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1.介绍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探讨中外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2.欣赏中外音乐的融合作品,让学生体验中外音乐文化融合的多元性和创造性。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 走进新时代教案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教案【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样性风格,并能进一步关注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当代作曲家及作品、音乐主题【教学难点】作品的多样性风格及多元化发展特征【预习导学】一、《百年沧桑》之《南海渔歌》【背景搜寻】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在经历了百年风云之后,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朱践耳的交响诗《百年沧桑》就是为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它完成于1996年,同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的金奖。
作曲家在总谱的首页上写下这样的题记: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带来了屈辱和困难,由此,激发了人民的觉醒。
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坚持斗争,走过了一条从斗争到最后胜利的漫长道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这段文字,为我们听赏和理解这部长达22分钟的大型作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根据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的转换,可以分为入侵—苦难—觉醒—挖掘你的潜能铸造巨大的成功成功源于合作抗争—胜利、欢庆五个段落。
整部作品,用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概括了中国近一百多年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音乐分析】这一部分分为引子、呈示部、中段、再现段、尾声。
引子:富于东南沿海音乐特点的十面锣在钟琴、钢琴、竖琴等配合下,敲响了欢庆的节奏,音乐显得清新秀丽。
国内音乐变迁历史教案初中

国内音乐变迁历史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的音乐流派和代表作品;2.了解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的音乐流派和代表作品;3.通过学习音乐的变迁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2.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3.音乐变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变化;2.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1)古代乐府音乐:以《庄子》和《离骚》为代表;(2)古代宫廷音乐:以《文王拘而演《周南》》为代表;(3)古代戏曲音乐:以《临终曲》为代表。
2.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1)民族音乐:以《茉莉花》和《稻草人》为代表;(2)流行音乐:以《成都》和《夜空中最亮的星》为代表;(3)网络音乐:以《朋友》和《丑八怪》为代表。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示范:通过讲述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播放代表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变迁;2.讨论分组: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3.观摩评析:通过观摩音乐作品的表演和评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片段,引起学生对音乐变迁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讲述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介绍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变化,然后进行总结和展示。
4.观摩评析:播放不同流派音乐作品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观摩并进行评析,拓展音乐欣赏视野。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对音乐变迁历史的热情和兴趣。
七、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音乐:1.乐府音乐2.宫廷音乐3.戏曲音乐中国现代音乐:1.民族音乐2.流行音乐3.网络音乐音乐变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八、课堂作业1.整理一个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的报告;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教学案例分析摘自:《宝山教研网》日期:年月日行知中学高一()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展示演唱辩论等活动中,体验并了解在重大历史变革中,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认识他们的艺术价值。
通过演唱歌曲《东方之珠》以及辩论音乐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从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
二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体验重大历史变革中,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认识他们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展开辩论,进一步探讨交流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与评议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课题: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
子课题:①音乐作品与中国抗日战争。
②音乐作品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③音乐作品与前苏联保卫战争。
④音乐作品与中国长征。
分小组展示学生在课外就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这一主题的自选子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评议:每一组展示完毕,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展示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实践与体验歌曲演唱《东方之珠》。
①欣赏原唱歌曲。
②学唱歌曲。
③启发学生进行歌曲处理。
④完整地演唱歌曲。
说明:此环节注重学生从演唱中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
通过歌曲处理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理解音乐作品在重大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辩论会①出示辩题:历史变革是由音乐作品激起并决定成败的。
②分组进行讨论。
③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说明:从辩论中进一步探讨交流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注重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心理。
(三)总结与归纳音乐作品在历史变革中的意义。
重大的历史变革,给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文艺作品在重大历史变革的当时起到鼓舞人们斗志的作用,重大事件成为历史后,帮助人们记忆历史的变迁。
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中有丰富的内涵,作为高中生,在欣赏时要注意由感性的欣赏逐步向理智的欣赏过渡,使我们的鉴赏水平向高一层次发展。
小学音乐百宝山下教学教案

小学音乐百宝山下教学教案小学音乐百宝山下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的特产。
(新疆)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本单元标题《天山之音》,即新疆音乐。
并简要介绍新疆。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三、学唱《青春舞曲》1、随范唱用“la”音模唱。
2、填词跟唱。
3、理解歌词寓意,启发学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4、了解“别的那呀哟”的含义,对比演唱并思考:把“别的那呀哟”改成“小鸟哟”好不好?为什么?5、师生同唱歌曲,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图形谱,并思考歌曲的结构特点。
6、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和旋律相似的地方。
了解歌曲的创作方法。
7、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跟慢速伴奏演唱《青春舞曲》,思考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同一歌曲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王洛宾及其作品。
五、欣赏视频欣赏历年春晚《青春舞曲》视频,鼓励学生和明星一起演唱。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
高中音乐_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姓名:单位:学科:高中音乐联系方式: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同音高重复出现,也叫位移。
分为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两种类型,是一种重要的旋律展开手法,首先我们来唱一遍音阶。
我们来唱一遍接下来我们来看两段视频来判断哪个是上行模进,哪个是下行模进?第一段视频是《音乐之声》的一个插曲《哆来咪》的一个片段;第二段视频是《亲爱的小孩》的一个片段;这两段旋律听完了,第一段是上行模进,因为他的旋律是越来越向上行的,我们来唱一遍;第二段是旋律下行的,所以是下行模进四、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主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1.进行曲:在刚开始进行音阶跟唱时,学生有点放不开,纠正了歌唱姿势和状态,声音好很多,但是整体上学生声乐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孩子还是羞于张嘴。
也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引导与鼓励多加练习。
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3.学唱与分析《义勇军进行曲》G大调,2/4拍子,富于动力音调节奏老师指挥学生们齐唱,注意音准唱出气势。
4.探究分析《玫瑰三愿》这首声乐作品一二句,前面两个音构成了四度音程开始,大调式属音到主音进行,节奏弱起强落,富于动力。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时候讲课声音的音量音调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
在歌唱时候有的非常投入,有些孩子没有挖掘到歌词呐喊般的热情,强烈迫切的情绪不够真切。
需要我继续去探索挖掘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情绪和动力。
审阅(签名) 9月 9日《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大部分孩子没有过多的接触过音乐类的培训,有些学生有所接触也只是略知一二,我们鉴赏课程进行的难度也是有的,课改后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精品文档 (58)第八单元第3课“音乐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19世纪以来音乐流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多样性;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图表绘制,音乐再现,比较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历史课程不同于音乐课程的使命,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一个音乐历史的发展观,即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音乐流派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是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上,主要通过师生共同探讨音乐家的创作历程来突破这一重点的。
2.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前、课中及其课后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新课标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培养“让学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难点的突破正是基于以上新观念,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开放自己、主动参与,积累更多获取历史信息的技能,从中形成正确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本课。
根据兴趣分为古典主义音乐组、浪漫主义音乐组、流行音乐组(又可分为爵士乐组、摇滚乐组)等四个小组,分别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找其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的图片、生平、代表作简介及欣赏并做成课件;有音乐特长的同学准备表演。
2.教师:课前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其分组;指导并监督学生完成各自任务;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向音乐老师请教,以便更好地调控课堂;制作本课课件。
四、课堂教学设计1.设计思路: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当今中学生非常喜爱音乐,而且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也不乏其人,尤其是我校会演奏乐器、参加校园摇滚乐团的学生非常多,所以本节内容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百年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2.探究百年中国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变化,认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节:百年中国音乐的发展概述1.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2.清代宫廷音乐的兴盛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革命4.五四时期及之后的中国音乐变革5.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第二节: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比较1.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二泉映月》等2.现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月光》、《黄河大合唱》等3.对比分析不同风格音乐的演变和变化第三节: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1.传统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作品。
引导学生从音乐构造、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
2.现代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卡门幻想曲》等作品。
引导学生从配器、曲调、情感等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听音乐、看音乐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了解音乐的形式和特点。
2.小组讨论和演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发扬个性的意识和能力。
3.课后评析,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1.课堂听写及作业:让学生识别和掌握关键名词和概念,从而加深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感性理解、表现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参考资料1.《中国古代音乐史》高云峰2.《中国音乐史》吴文光3.《音乐欣赏指南:中国音乐》张晋安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中国百年音乐的历程和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特点。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风格及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
教案还包括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从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希望的将来时《梁祝》:虽然故事是久远的,但所表达的内涵确是追求 未来的自由爱情,突破旧社会的枷锁。所以说它是将来时更贴切。 第五变:不愿看到的“变”(文化大革命时期) 扭曲的时代,扭曲的音乐形态,说教感太强。 旋律:口号式 歌词:毛主席语录 八大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交响音 乐《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白毛女》、舞剧《红色娘子军》 此时美的标准改变了,以政治斗争为重,作为宣传斗争的工具,音乐彻底 为政治服务,音乐具有很浓的革命色彩。 第六变:梦寐以求的“变”(改革开放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禁锢,造成人民大众文化的枯竭。人们追求精神上 更自由的愿望更加迫切和需要。改革开放时期的音乐到来如久旱逢甘露似 的,尽管这个时候还有点争议,但似乎不管是什幺样的音乐(区别样板戏 的)总是能带来新鲜感并流行开来。 第(一)阶段 1978 年—1985 年 复苏期:抒情歌逐步获得认可 文革期间内地音乐一直被“高强硬响”的红色音乐统治着,港台、国外音乐 都被称为“靡靡之音”;改革开放之初,文艺打破禁锢,抒情歌曲开始复兴,但 两种音乐观念的冲突仍时有发生。1980 年秋天,在一场“新星音乐会”上,北 京姑娘苏小明借《军港之夜》一举成名,成为中国歌坛的偶像人物,也使她 成为中国大陆演唱通俗歌曲的先驱人物之一。这场演唱会让内地从此有了“歌 星”的叫法。 第(二)阶段 1986 年-1。活泼的旋律,通俗化的歌词,同样是李叔同 的歌就已经看出变化和发展了。 第三变:不得不变的“变”(20 世纪 20—30 年代) 幻灯:这个时期在不同条件下音乐的形态,上海、国统区、抗战区。 这个时期流行音乐体现了一种殖民地式的畸形的“繁华”,对于当时尖锐的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采取了暧昧的回避态度。它的“暧昧性”体现在救亡与沉 沦的冲突、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冲突。 救亡歌曲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与当时敌战区、国统区的靡靡之音形成了 鲜明的对立。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作品。如聂耳的《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等 小结: 上海为代表的爵士音乐娱乐性较强(在烽火的年代里就自然而然被称为靡 靡之音,当然也不排除确有歌词低俗的歌曲); 国统区里也有救亡的呼声但大多被镇压或假呼声; 救亡的歌曲以实用性,号召性为主要特点。 第四变:理所当然的“变”(建国后 1950—1966 年) 中国音乐文化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歌唱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派 景象中: 1、历史的过去时《洪湖赤卫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 队在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洪湖水》从旋律到 歌词都很淋漓尽致地把洪湖人民的那种热爱家乡,乐观开朗,淳朴可爱的个 性表现了出来,很具有感染力。 2、建设的进行时《老司机》: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一汽解放牌卡车出厂并 在北京接受国庆典礼检阅而谱写的工人歌曲.
课前情景创造:播放复兴之路中的歌曲《闪光的回忆》歌词: 星星雨请你告诉我 那往事又多远 还记得我们每个人 现在和从前 我们和岁月一路走 走过沧海桑田 多少眼泪默默流下了 没有更多语言 这些年还有这些事 所有这些改变 回首往事我们想一想 好像就在眼前 这些年还有这些事 所有这些改变 回首往事我们想一想 好像就在眼前 一、导入:钞票 幻灯展示:百年中国的钞票 说明:时代在变化,不变是钞票,变化的是衡量标准。 为何变化?因为需要。而音乐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为什幺要变为 什幺会变?还是因为需要。
二、新课 课题: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 百年来的中国历经三次重大的变革,哪三次? (辛亥革命新中国改革开放) 那幺我们从清末民初开始探讨。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充分说明了歌曲是最能表达我们心声和情 感的,歌曲也是百年中国音乐的开端。那幺我将大部分用歌曲的例子来说明 百年的中国音乐是如何变迁的。也请同学们把百年来 6 次变化归类到这框架 中。 第一变:社会变革的“变”(20 世纪初学堂乐歌时期) 回顾历史来到了 20 世纪初,百废待兴,举国上下都在追求新的理想,也都 在积极探索救国之道。其中音乐文化更是贫瘠和落后,一些文人都在积极开 辟中国音乐的道路,但道路是坎坷的。 例案:《送别》美国的旋律李叔同笔下如诗的词。 特点:规整符合中国诗的特点,起承转合。因为刚刚从封建社会转变而 来,白话文还未兴起。 例案:《国民革命军军歌》儿歌的旋律,雄壮激昂达的歌词。 特点:在举国无人能曲的情况下,改编成这样的歌曲风格为激发人民群众 爱国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也折射出落后和悲哀。 第二变:尝试变化的“变”(20 世纪 10—20 年代) 尝试性音乐创作的开始,寥寥无几的中国音乐时代开辟者艰难地在音乐的 土壤里播下自己的种子,期待能在还在文化贫瘠的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看 看这位中国流行音乐的先驱—黎锦晖虽然努力开拓中国流行歌曲和歌舞剧音 乐已经有了音乐剧的雏形了,证明跳开时代去开创音乐的天地需要多大的勇 气。李叔同的《春游》同样也是初探性创作却比较成功,是中国的第一首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课题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 花城版 课型 鉴赏 教育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音乐是时代的一种反应,是时代中人情感的表白,懂得判断时代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音乐中的体现; 用历史辩证法来看待百年的中国音乐; 初步了解百年中国各个时期音乐的现象;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时代变迁的“变”现象,理解音乐在时代变迁的不变的音乐本质;百年 中国音乐的纵向思维的把握。能在变与不变的对峙中理解和体验音乐。 教学过程
成长期:“西北风”唱遍大江南北 1988 年,歌坛“西北风”横扫大半个中国,《黄土高坡》、《信天游》、《山沟 沟》等红极一时,田震、范琳琳、杭天琪、韦唯、那英、程琳、孙国庆、常 宽等歌手借此上位,带来了中国音像市场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西北风”在音 乐上是对邓丽君式的温柔演唱风格的改变,喊唱成为一种突出的演唱方法, 风格慷慨激昂,是处于萌生状态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表现。 第(三)阶段 1991 年-1995 年 成熟期:广东成流行音乐“航母”和校园民谣 30 年来,广东的流行乐坛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航母”的发动机。1977 年 5 月 1 日,广东出现了全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揭开了中国流 行音乐的序幕;广州的音像公司领先引进歌手签约制度,最早进行歌手“包 装”当时由广东起步的歌手杨钰莹、毛宁、甘苹、李春波、林依轮、高林生、 张咪等红极一时。同一时期,受台湾校园民谣的影响,一股校园民谣“新民谣 运动”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老狼那首《同桌的你》成为校园民谣热潮中 的最亮点。【标志事件】校园民谣成热潮 体验:学生演唱《同桌的你》 第(四)阶段 1996 年-2001 年 繁荣期:音乐排行榜“乱云飞渡” 各地广播电台的各种“音乐排行榜”纷纷出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商业利 益的驱使与 DJ 个人私欲的膨胀,使得“排行榜”离“繁荣乐坛”的美好初衷越来 越远,DJ 退榜另立山头的事情层出不穷,歌手花钱买榜“黑箱作业”的丑闻屡 见不鲜。仅仅数年,曾经繁荣庞大的排行榜逐渐萎缩走向没落。【标志事件】 田震南京摔话筒 第(五)阶段新世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