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道燃气定价策略

城市管道燃气定价策略
城市管道燃气定价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辇伟恒 上海伟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900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超前消耗、环境急剧恶化的空前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的现代城市规划,决定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只能追求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可达性。具有多项显著优点的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运输模式),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必须在依托改善既有公交系统、并通过优化网络便捷换乘而达到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它的建造运营成本。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population expansion,resource consumption,ahead of sharp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city planning,decided our country in most areas of pursuing only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the high quality of sex.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f rail transportation(especially the metro transport mode),is the city center area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in the best way,but must rely on improving existing bus system,and by optimizing the network convenient transfer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 under the premise,pay attention to reduce its operation cost.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造运营成本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city planning;rail transit;operation cos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作为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崭新时代,城市的诞生宣告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彻底变革,也由此开创了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初始形态。今天,伴随全球化的大潮,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人口迁移与国土城市化过程,充满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实践,越来越体现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交通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各方面处于跳跃式发展的人口大国,科学地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规划,意义尤其重大深远。 主要以上海市为例,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选择作为切入点,对如何进行城市格局系统规划和解决轨道交通与现存城市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经济、优化地建造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报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欧洲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在我国发展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的可能性。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模式 In urban rail transit of China model of development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ced Europe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volume in medium comprehensive rail transit system in the possibility. Key words:city traffic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traffic mode

目录 摘要 (2)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4) 二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 (8) 1.运量 (8) 2.适用范围 (8) 3.线路型式 (8) 4.车辆 (9) 5.运营管理 (9) 6.车站规模 (10) 7.车场 (10) 三结论与展望 (11)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16.1km,造价为6.2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7.6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界的许多城市也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地铁方案是技术成熟、环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全面的地铁网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运能又高于实际要求。所以应该找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在满足运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投资运量比合理的轨道交通方案。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城市燃气终端价格的比较分析

城市燃气终端价格的比较分析 字体:[大][中][小] 中国城市燃气供给和需求的分析,一般情况下,各省、市城市燃气的消费量与管道长度、用气人口数量同方向变化价格的分析,本文发现了天然气价格的几个特点。通过对不同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燃气价格的比较分析,天然气价格,而且政府产业政策、由消费者集中度高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效益、市场竞争等因素也影响天然气价格。燃气终端价格比较后的几点看法。 燃气天然气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价格规制 的供给和需求分析 可以分为三类: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由于燃气管道长度、用气人口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城市燃气的消通过对比表I的数据进行分析,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来说,中国城市人工煤气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其消费量,接近1/3的人工煤气没有供应给城市消费。由于人工煤气能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原油对外依赖率达47%左右),人工煤气被大量出口到国外的方式基本不现实;由于业压力大,企业约1/3的时间没有进行煤气的生产、开采和运输,这种企业间歇性生产、运作的可能性基本没有。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人工煤气在生产领域是高投入、低产出,损耗非常大或随着原油、煤炭等资源的开采,利用。应对的措施有:重视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勘探和开采,对在开采原油或煤炭时伴生的煤气可加强开采过程中产生范围经济效益,即同时生产石油(或煤炭)和煤气产生的成本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所花费的成本。 气的主要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不完全相同。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没有生产人工煤气,但是得到了16890;山西省生产了129283万立方米人工煤气,本省却只消费了77720.6万立方米,通过管道运输,人工煤气的余缺得比人工煤气的生产量和消费量,说明中国各省、市初始城市燃气资源量(禀赋)有较大的不同,即城市燃气资源量丰市燃气消费量较大的地区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两者之间形成的余缺是政府通过“川气东送”、“西气东运输项目来进行调节,完善城市燃气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体现能源的稀缺性、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完全同步的问题。 度和人工煤气的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人工煤气的消费量与管道长度有比较明显的同方向变化关系,即一般工煤气的消费量越大。人工煤气主要通过管道进行运输,但各个省、市的管道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网络,具有明显送许可的范围内,运输成本随着人工煤气消费量的增加而降低)。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也相似。 工煤气的人口不是决定其消费量的唯一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勤劳致富,然后先富的分阶段发展理论,导致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人民对人工煤气价格的承受力也不一样,人均收入的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但也受到供应量的限制。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消费情况和人工煤气差不多。 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发现,人工煤气、天然气是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国际液化天然气(LNG)是以百万英热油气是以吨为计量单位,这三种城市燃气的计量单位不一致,因而,增加了三者之间比较的难度。 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是主要的城市燃气,具有可替代性,在城市燃气领域是竞争关系。一个城市燃气的消费总三者之和,如果消费者能够同时获取的话,价格将成为制约消费量的关键因素;如果由于运输管道和先期固定资本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模式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城市轨道交通商业化运作模式 (一)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公共基础设施分解理论。准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高度垄断的单一供给模式,限制社会资金进入这些领域,减少了潜在的供给增加,也使准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缺乏竞争。鉴于此,有必要打破行政垄断,实施政府管制职能和具体经营业务的分析制度,给各种经济成分进行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在必须实行垄断的准公共产品行业划分出适宜市场竞争业务和不适宜市场竞争业务。对前者鼓励市场竞争,对后者通过采取一些竞争性的激励制度,来提高其内部运行效率。 技术变化和管理创新打破了一部分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性,基础设施经营的规模得以降低,业务得以分解,这使得利用市场和竞争改善基础设施服务的生产、供应成为可能。当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了基础设施经营的必要规模时,可以分解原本大一统的基础设施部门来获取竞争收益。就城市轨道交通而言,按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关系垂直分解为轨道线路管理与运营业务分解。 (二)东京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经验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商业化的经营方式,具有经营主体多样化的特点。东京地铁建成后交由东京都交通局和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公私两个团体共同运营。地铁运营费用也是由运营公司自行融资解决,政府不直接干涉。政府对地铁运营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运营公司的高层领导的任免权上。东京政府规定地铁票价要以社会物价增长指数为准,一般4年调价一次。作为补偿措施,政府将对地铁运营企业实行政策性补贴,补贴金额相当于实际价格与按总成本原则所拟价格的差额。

(三)上海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经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有别其他内地城市的一些优势,如资金充足、客源丰富。尽管如此,上海地铁为了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了商业化的投融资和运营模式。在投融资方面,上海地铁由前期的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化过度。上海地铁以项目公司为载体,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并借助政府财力、政策的支持,搞活资产运作,实行多元化融资。 在运营方面,上海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分别经历了三者合一、三者分开和三者再合一的过程,目前为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运营模式。2001年8月,上海地铁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上市,开拓了市场化的融资渠道。然而上市所融资金毕竟有限,上海地铁上市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为了创造更好的商业运作环境,实现循环建设。 (四)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盈利措施 要保障商业化经营模式的盈利,必须做好综合交通体系的宏观调控。香港地铁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上盖物业盈利模式外,香港交通运输政策的变化对香港地铁的发展也留下许多经验和教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的运输政策几经调整,最初保护铁路运输的政策大大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而后的政策调整使得前后政策不具有一致性,之后轨道交通发展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局面。一般认为,公共交通市场私有化能够通过引入竞争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然而,尽管香港有着极高的人口密度和极低的私家车出行率,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和管制,市场也并不能有效地避免恶性竞争和供应过剩,这种恶性循环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效应。 所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仅应该进行价格规制,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各类公共交通服务的供给和扩张,确保部分用户的利益获取不是以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的利益损失为代价。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轨道交通毕业论文范文

浅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内容提要: 在概述国外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 提出我国城软交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 管理与机制策略两大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警惕管理体制运营管理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轨道交通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 而 是必须具备的,当今, 有无城轨交通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之一, 也已成为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进人21 世纪, 各国轨道交通 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建成相当规模城轨交通的城市, 正在进一步完善 其系统, 一些国家和地方恢复了有轨电车, 如北美、欧洲旧本、澳大 利亚的一些城市; 一些认识不足或过晚的甚至走了弯路的国家和城市 重新审时度势, 纷纷作出了发展城轨交通的决策, 如泰国的曼谷、美 国的洛杉矶等城市; 已经从城轨发展中获得好处的国家, 又加大了建 设力度, 或扩大规模增加线路、或改进装备、或提高服务质量。总之, 进人21 世纪后,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 的城轨交通, 其中地铁、轻轨、市郊或城市铁路将得到迅猛发展。为 我们出行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一、世界主要城市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城轨交通的建设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3 个阶段: 即线网规划与设 计阶段、实施与施工阶段、建成与运营管理阶段。当今世界城轨交通 运营管理中仍存在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 世界各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体制形式多样, 但它们都与建设资 金来源有关, 即投资主体的不同, 就决定了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英 国伦敦的国铁和地铁是通勤运输的主要工具其中市郊铁路由国铁管理, 其管理体制是国有国营性质, 地铁和公共汽车由地方运输公司经营。 法国巴黎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地区快速铁路(R E R )和市郊铁路, 其 中R E R 由运输公司和国铁共同管理, 市郊铁路属于国铁, 其管理体 制既有国有国营,也有国铁与地方共同管理。美国纽约公共交通由地 铁、通勤铁路和公共汽车组成, 地铁由城市运输管理局经营管理, 市

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与营销对策

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与营销对策 [摘要]从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上看,天然气价格可由三部分组成,即井口价格、管输价格和终端市场价格。我国的天然气处于发展初期,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程度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而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价格。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定价机制,对于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得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我国已把加快天然气的发展和综合利用列为今后能源领域的工作重点。油气单位面对大的市场需求,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天然气市场营销策略以开发市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营销 一、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 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的价格形成机制,二是政府管制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天然气销售以油气田为主,直供大用户,城市用气则实行城市门站交气,再由城市燃气公司分销。这种仍沿用计划经济的定价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价格机制也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照目前体制,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天然气价格是相对稳定的,而用户的产品价格和可替代能源价格已放开,随市场情况而变化。在这种价格体制下,用户的利润随产品价格变化,时高时低,而天然气生产供应者的利润水平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原材料涨价,带来生产成本提高。在供需双方之间没有建立起随市场变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纽带,影响了生产和消费双方的积极性。 (二)价格机制没有体现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天然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别是在发展初期管不发达的情况下,供需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生死与共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一经建立,就带有长期性。同时,不同的天然气资源条件和不同的用气部门对天然气供应和利用条件的要求往往有较大的差异,日前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不能体现供求双方的这种差异性。价格机制不能促进天然气供求环节的良性发展。天然气供需双方必须不断增加规模,降低成本,才能不断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天然气价格的“双轨制”曾为筹集天然气勘探开发基金,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气价“双轨制”也确实存在着弊病。在“双轨制”下,供气方希望每年的计划价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引言 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发展,工业化进程快,致使我国城市速度不断加速,城市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速增加。居民出行与物资交流高度繁,客货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而我国大中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土地减、道路堵塞、车辆拥挤交通秩序混乱、空气噪污染严重,城市交通环境与交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危机,恶了我国大城市的投资环,严重地束缚和限制了市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将进一步加大,大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必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环境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展状况 1.我国城市轨道通的发展现状 我城市轨道交通的发起步晚且发展慢,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有近30个城市提出修建城轨道交通的计划,20多个市作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北京东直门至西直门的40km市铁路2002年通车,北京城市轨道交总长达96km,成为其共交通的骨干;上海已建成3线路,全长约62km,日客运量达100万人次;广州地铁1、2线相继投入使用,连接2号线新机场的23km轻轨线也正可行性研究中;天津地铁2期工程南北线改扩建26.188km也已完成设计。此,深圳、青岛、南、成都、大连、武汉、重庆、尔滨、杭州等大城的地铁、轻轨均在划修建中;济南、兰州、昆、西安、乌鲁木齐城市也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城市

轨交通事宜,上述诸城市编制的轨交通线网总里程达3000km。[1] 另外,随我国各个大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很多大城市的铁枢纽被包围在城市心区内。为此,一些城市出了充分利用现有铁路资源,积极开发城市郊铁路和城际快速铁路,广州、北京等城市已经提出了行性报告。因此,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城市交通结构、顺畅通、促进劳动就业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发、提高城市形象的高速发展中,渐成长为一个可持续发展新型产业。 2.目前存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城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未结合市发展做全面的规划,成轨道线路布局不尽合理,与城市功能布局缺乏整体的协调合。 有轨道线路间、站点内的乘通道不尽合理,轨道交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缺乏整体调,车站不能快速地集客流。仅考虑了与公交的配,而忽略了与公路、铁路、民航大交通的协调与配合 对既有城市轨道扩,没解决城市轨道扩展后与地面交的协调。既不能根本上解决城市交拥堵,投资效益也得不到报,或可能引起局部地区更大范的交通堵塞。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总是一味地、盲地强调地铁的开发,忽视了有轨电车、轻轨、市郊铁路等其轨道交通方式的研究和发。 我国现有城市轨道通的运营技术、运营理和市场营销战略等严滞后,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划经济时期的内部管理模上,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境。

2018年天然气定价机制分析报告

2018年天然气定价机制分析报告 一、管住中间,管输与配气政策逐步落地 (3) 1、管输费定价:75%的负荷率税后全投资收益率8% (4) 2、配气费定价:不含接驳费有效资产回报率不超过7% (5) 二、放开两头,上游气源与下游销售向市场化定价前进 (6) 1、上游供给较为集中,门站价格允许浮动但市场化仍需时日 (6) 2、下游销售价格联动,城燃顺价不及预期 (7)

管住中间,管输与配气政策逐步落地。我国从2015年开始逐步落地天然气行业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管控中游的管输和配气这两个垄断环节的收益率,放开上游气源及下游销售环节的市场化竞争及定价机制。 (1)管输费定价——75%的负荷率税后全投资收益率8%。2017 年9 月,中石油、中石化下属13 家跨省管道运输企业执行管道运输核定价格,管道运输企业按核定的运输价格向用户收取运输费用,核定后的管道运输平均价格比之前下降15%左右。目前跨省的主干管道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家企业投资建设,未来国家将剥离两桶油的长输管道资产,组成国家管道公司促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2)配气费定价——不含接驳费有效资产回报率不超过7%。2017 年6 月,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配气价格准许收益为有效资产回报率不超过7%。目前各地城市燃气都在进行成本监审,最终各地城市燃气配气的调整方案应于 18-19年逐步核定完成。本次政策意图通过规范城燃配气价格鼓励燃气行业健康发展,通过降低部分地区原来配气的超额收益为燃气用户降低能耗成本促进燃气消费。 放开两头,上游气源与下游销售向市场化定价前进。(1)上游供给较为集中,门站价格允许浮动但市场化仍需时日。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下调0.7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气价格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提出自6月10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城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使得区域间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流量迅速扩大。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地面交通道路需求,于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而生。本文将在回顾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精彩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DOI]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7c6731242.html,ki.zgsc.2015.04.053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地铁上的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基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是为轨道交通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伴随着政府适时提出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国产化政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通过铺设固定轨道线路,采取轮轨运转方式,配备专用运输车辆以及专业服务设施,主要用于城市区域内客运服务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其具有运量小、速度慢、污染大等多方面的缺点也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舒适性好、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按照车辆类型、技术参数以及运送范围等不同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分为轻轨、地铁、有轨电车、单轨以及磁悬浮列车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6年时间历程。起步阶段,于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开始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建设高潮开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沈阳、天津、南京、重庆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调整阶段,1997年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km)开始启动。建设高潮阶段,1999年之后,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超过前30年建设度和规模。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 2.1规划不合理 轨道交通因为交通设施的不同,存在着不可移植性等特点。这种特点就导致了在规划阶段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不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部分规划不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因为布局不尽合理,丧失了对于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的作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造成交通堵塞。

LNG产业链成本分析及定价策略

LNG产业链成本分析及定价策略 一、LNG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分析 1. LNG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构成 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天然气供应成本主要由天然气开采费用、净化液化费用、运输费用以及接收再汽化等费用构成。根据资源状况、运距等的不同,各项费用所占比例变化范围很大(见表1)。 (1)LNG开采和净化、液化环节费用及其与国际市场FOB价格的关系 国际市场上的LNG价格,不论是长期合同价还是现货或期货价,都是指LNG的离岸价(FOB价)。FOB价由天然气的开采费用、净化液化费用、资源国征收的税赋和公司的利润构成。在1993-2003的10年间天然气的开采费用随气田情况的不同差异很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天然气的净化和液化费用已经降低了35%~50%。但是LNG的FOB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一样,随国际地缘政治、经贸关系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LNG的净化和液化费用相对稳定,不稳定的是开发商的利润和产气国的税收。 (2)LNG的运输费用 LNG的运输费用主要包括LNG运输船的折旧费用、燃料费用以及管理和人员费用。随着LNG贸易的发展, LNG的运输费用降低了40%。 13.8万吨级的专用船,1995年的造价为2.8亿美元,到2003年已降到l.5亿~1.6亿美元。LNG运输船的设计航行年限一般为20年,如果船舶在运营期间无重大故障发生,即使航行40年也属正常,所以

LNG运输船的折旧费用在不断下降。2003年以包租船运合同方式进口LNG的运输费大约是0.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相当于0.16元/立方米左右。其中折旧费、燃料费和管理费所占比重分别大致为(3~4)∶(2~3)∶(3~4)。这个比例显然随造船费用的高低、运输距离的远近、燃料价格的涨落而不同。但是可以肯定,随LNG的FOB价格升高而升高的燃料费用不会对运输费用产生太大的影响。 (3)接收站和汽化、管输费用 LNG接收站和汽化、管输费用的成本主要包括接收站和管道设施的折旧成本、再汽化成本及人工管理费。一个年接收量为几百万吨的LNG项目工程站线总投资需要几十亿元人民币。折旧期按20年算,其折旧成本分摊到天然气费用上,相当于0.04~0.08元/立方米。而汽化和输送的能耗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与汽化方案、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采用传统的海水/加热炉补充燃料加热汽化方案,这两笔费用总计约在0.3元/立方米或稍多一点。 2. 利用冷能降低汽化成本 LNG在汽化的过程中可以释放约860~830kJ/kg的冷能。如果对这些冷能加以充分利用,可以节省大笔电费。LNG冷能的利用范围很广,但会受到接收站附近用户市场的制约。具体的利用方案和利用效率不同,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同。从低于-150℃的低温到常温的LNG,其冷能的价值按当量电价计算约为420元/吨。如果对冷能加以充分利用,将获得0.3元/立方米的经济效益,可以抵消LNG的汽化费用。即使冷能利用效率只有50%,其降低汽化费用的经济效益也是很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的探讨 摘要简单回顾了欧洲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在我国发展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交通模式 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造价为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广东省物价局城市管道燃气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广东省物价局城市管道燃气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粤价[2008]176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物价局 【发布日期】2008.05.09 【实施日期】2008.06.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城镇管道燃气配气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物价局城市管道燃气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 (2008年5月9日粤价〔2008〕17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政府制定城市管道燃气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定价成本监审一般技术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调整城市管道燃

气价格过程中,对相关城市管道燃气经营者实施定价成本监审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管道燃气经营者,是指一定区域内通过燃气管网向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和生产等用户输送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气体燃料的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管道燃气定价成本,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市、县区域内的城市管道燃气经营者的社会平均成本。管道燃气定价成本按每立方米核定。 当在同一市场区域内只有一个经营者的,应当在调查、核实该经营者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审核、调整并核定定价成本。 第四条城市管道燃气定价成本监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相关性原则。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与管道燃气供气经营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与生产经营过程无关的费用不得计入定价成本。 (三)合理性原则。影响定价成本各项费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社会公允水平。 第五条核定城市管道燃气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审计(审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原始凭证与账册以及经营者提供的真实、完整、有效的成本资料为基础。 没有正式营业的,经营者应当提供经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批文、批件等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