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感染的临床分期与诊断
艾滋病临床表现及分期分析

艾滋病临床表现及分期分析xx年xx月xx日•引言•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分期分析目录•艾滋病的治疗及预防•结论01引言艾滋病的概述由HIV病毒引起全球范围内传播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研究目的和意义了解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析不同阶段艾滋病症状的差异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提供理论支持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外研究较早,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未来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综合性与协同性02艾滋病临床表现持续发热艾滋病患者经常出现持续发热,体温往往超过38℃,并伴随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可能会出现肿大现象,尤其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
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腹泻,持续时间较长,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肺炎等病症。
艾滋病患者的体重可能会逐渐下降,通常是由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等因素导致的。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淋巴结肿大咳嗽体重下降腹泻艾滋病的特殊表现艾滋病患者的皮肤黏膜可能会出现病变,如口腔溃疡、皮肤瘙痒、皮疹等。
皮肤黏膜病变神经精神症状肝脾肿大眼部病变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
艾滋病患者的肝脾可能会出现肿大现象,伴有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病变,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艾滋病的临床分期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急性感染期,通常会伴随着类似感冒的症状。
急性感染期急性感染期过后,患者会进入无症状感染期,此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无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结束后,患者会进入艾滋病前期,表现为持续性疲劳、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艾滋病前期艾滋病前期症状持续加重,出现体重下降、咳嗽、腹泻、口腔溃疡等症状,同时可能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期03艾滋病分期分析急性感染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皮疹、口腔溃疡等类似流感的症状。
艾滋病诊断及治疗

HIV-1IgG抗体
重组抗原或 合成多肽 HIV-1/2
重组抗原或 合成多肽 HIV-1/2/O P24抗体
抗人IgG
重组抗原或 合成多肽 HIV-1/2/o
重组抗原或 合成多肽 HIV-1/2/o P24抗体
HIV-1 / -2 IgG 抗体
HIV-1 / -2 / -O IgM / IgG 抗体
HAART的药物种类
核苷类 非核苷类 蛋白酶抑制剂 细胞融合抑制剂
.
17
核苷类药物的作用机理NRTIs
D4T、AZT:胸腺嘧啶类似物 3TC、FTC:胞嘧啶类似物 DDI:次黄嘌呤类似物 ABC:鸟嘌呤类似物
.
18
齐多夫定 (AZT 、ZDV)
剂型: 300mg 胶囊、片剂, 100mg 胶囊、 片剂、 10mg/ml 糖浆、
何奇金淋巴瘤 淋巴细胞间质肺炎
200/mm3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消瘦 周围神经紊乱 HIV相关痴呆
组织孢浆菌病 球孢子菌病
心肌病 空泡性脊髓炎
粟粒性/肺外结核
进行性多发性神经根病
多发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何奇金淋巴瘤
100/mm3
弥漫性单纯疱疹 弓形体病
隐球菌病 慢性阴孢子充病
微孢子充病 念珠菌食道炎
50/mm3
.
14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单一NRTI治疗HIV/AIDS 1987年3月,AZT , 对HIV的复制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 100%的服药者在治疗12周后出现病毒 载量的反弹。 在1995秋之前,对HIV治疗仅限于治疗中晚期病 例。 临床医师认为,只有有症状或AIDS病人才需要 治疗,CD4细胞计数在200-500/mm3之间是否 需要治疗仍有争论,CD4>500/mm3不主张治 疗。
艾滋病临床表现及分期分析

艾滋病临床表现及分期分析艾滋病临床表现及分期分析一、概述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失衡性疾病。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期分析,以便于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
二、临床表现1. 早期感染症状- 发热、乏力和体重下降- 腺体肿大和疼痛- 皮疹、类似流感的症状2. 健康期- 患者普通无明显症状,但体内已经存在病毒- 患者可传染病毒给他人3. 中晚期症状- 持续发热、乏力和体重下降- 慢性腹泻、恶心和呕吐-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和念珠菌感染- 多发性神经病变、智力退化和痴呆- 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和肺炎- 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和淋巴瘤三、分期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艾滋病可分为以下四个分期:1. HIV感染期(无临床症状)- 患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呈阳性反应,但无明显症状- CD4+细胞计数正常(大于500个/立方毫米)2. 早期症状期(中度免疫功能伤害期)- 患者浮现轻度临床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等- CD4+细胞计数降至200-499个/立方毫米3. 中晚期症状期(重度免疫功能伤害期)- 患者浮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反复感染、神经系统伤害等- CD4+细胞计数降至50-199个/立方毫米4. 艾滋病期(严重免疫功能伤害期)- 患者浮现严重的免疫功能伤害,容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CD4+细胞计数低于50个/立方毫米或者合并艾滋病相关疾病(如卡波西肉瘤)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艾滋病相关的临床病例资料、药物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测指南等。
请参阅附件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法律名词及注释:1. 艾滋病防治法:指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防治法》。
其目的是规范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众健康。
2. 传播:指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染给他人的行为。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平均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5年
临床分期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
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一)急性感染
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出汗、不适、厌食、恶心、头痛、咽痛及关节肌肉痛等症状,同时可有红斑样皮疹和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可减少,CD4:CD8比值下降或倒置。
(二)无症状期
持续6-8年,无自觉症状,仅血清抗HIV抗体阳性。
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转矿的个体差异、营养、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
(三)艾滋病期主要表现
HIV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全身除腹股沟外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持续三个月以上,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口腔,皮肤,眼部,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卡氏肺孢菌肺炎
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机会性感染
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干咳、呼吸短促
卡波西肉瘤
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有关
可发生在HIV感染的各个阶段,甚至在CD4+细胞水平较高时
可侵犯皮肤、黏膜、内脏和淋巴结。
艾滋病分期及临床表现

艾滋病分期及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
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时间多在2~12周,多以6周为主,在此期间,抗体低于检测限。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HIV后2~4周,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缓解,以发热最常见,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
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减少,单核细胞增加。
CD4细胞减少,多在750~350/立方毫米,CD4/CD8比率可倒置<1,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
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
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
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免疫系统受损,CD4细胞继续减少,多在350/立方毫米以下,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
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
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
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CD4细胞计数多在350~200/立方毫米,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A.淋巴结肿大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
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诊断标准 李鑫

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CD4+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
胞和树突细胞)等有特殊的亲嗜性,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
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 瘤的发生
病毒吸附
2015-1-28
10
病毒吸附
细胞表面CD4结合位点和HIV-1 gp120结合
艾滋病期
(6)肺孢子菌肺炎(PCP)
2015-1-28
47
2015-1-28
48
艾滋病期
⑺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 单胞菌
2015-1-28 49
艾滋病期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2015-1-28
50
艾滋病期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2015-1-28
43
艾滋病期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2015-1-28
44
艾滋病期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2015-1-28
45
艾滋病期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CD4 CD4细胞数量的少 细胞数量的减少
CD4细胞耗竭
未被感染的CD4细胞的“无辜旁观者”毁灭:由于CD4分子吸附游离的gp120, 致使对免疫袭击易感
23
CD4细胞减少的机制—破坏增加
游离的Gp120结合CD4 细胞,使 没有感染的T4 细胞看着象感染 细胞 补体介导溶解可以解释未感染 HIV的T4细胞的丢失
艾滋病的自然史和临床分期

肺结核
Courtesy of
自然史和临床分期
Courtesy of Dr. A Roussaux
37
WHO临床IV期:AIDS (1)
HIV消耗综合症
肺外结核
Courtesy of www.aids-images.ch
自然史和临床分期
© I-TECH, 2006
P24 ELISA a
b 2 3 4
从a到b的时间为窗口期:
从HIV感染到抗体检测阳性称为窗口期,通 年 常可持续3-6个月
Source:S Conway and J.G Bartlett, 2003
19
0
周 (感染时间)
自然史和临床分期
窗口期特点
窗口期:从HIV感染到抗体检测阳性称为窗 口期,通常可持续3-6个月。 在此阶段,病人具有感染性,出现病毒血 症,表现为高病毒载量和HIV检测阴性。 HIV抗体检测出现阳性的时点称为时期转换 点。
自然史 (2)
带状疱疹
反复性口腔溃疡
Courtesy of www.aids-images.ch
自然史和临床分期
Courtesy of CDC, Sol Silverman, Jr., DDS
30
WHO临床II期:轻度疾病期 (3)
脂溢性皮炎
瘙痒性丘疹样皮炎(PPE)
从HIV暴露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一般为2-4周, 少数病例可长达10个月。此阶段最常见症 状包括:发热,淋巴结病,咽喉疼痛,粘 膜病变,肌痛/关节痛, 腹泻,头痛,恶心/ 呕吐和体重减轻。
自然史和临床分期
18
HIV血清转换期: 窗口期
艾滋病临床表现及分期分析

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
详细描述
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咳 嗽、肌肉疼痛等。此外,淋巴结肿大也是本期的典型表现 。
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总结词
免疫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病毒复制处于较低水平。
详细描述
无症状感染期也称为潜伏期,在此阶段,免疫系统维持 正常功能,病毒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
01
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尤其是不安全的性行为,
包括同性恋、异性恋及双性恋等。
血液传播
02
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包括输入污染的血液及血
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针头等。
母婴传播
03
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哺乳等途径传播给胎儿或新
生儿。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社会发展影响
02
艾滋病概述
艾滋病定义及病原学
艾滋病定义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攻击人 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病原学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分为HIV-1和HIV-2两个亚型,其中HIV-1是全 球主要流行株。HIV病毒主要通过破坏CD4+T细胞,破坏机体免疫平衡,导 致机体易感染各种疾病。
艾滋病对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劳动力损 失、医疗资源负担、家庭破裂等。
社会歧视与排斥
艾滋病患者常常遭受社会歧视与排斥,影响其正 常生活和工作。
犯罪问题
与艾滋病相关的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故意传 播艾滋病、非法交易血液等。
03
艾滋病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急性期表现
发热
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发热,通常为 中等热,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3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P的理论研究(动物研究) 的理论研究(动物研究) 的理论研究
• 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对猴子进行粘膜暴露
– 24小时后,SIV感染暴露区域的树枝状细胞 – 24-48小时后,SIV进入暴露区域的淋巴结 – 5天后,可在外周血检测到 SIV
• 用Tenofovir治疗SIV经静脉暴露的长尾猿
我国使用WB条带的情况 我国使用WB条带的情况
• Genelabs
– 目前是混合型(HIV-2:gp36) 目前是混合型(HIVgp36) – HIV-2条带 HIV-
• Organon Teknika (biomerieux) :LiaTek
– 最早gp160,gp120, gp41, p18, p24, p55, p31, 最早gp160, p51,p65 – III型 包括HIV 1+2 III型 包括HIV • HIV-1 无gp160;HIV-2: gp105, gp36 HIVgp160;HIV-
– 最近预防接种(流感,HIV) 最近预防接种(流感,HIV) – 高丙种蛋白血症(全身性红斑狼疮) – 一般人群WB不确定率2/100,000,医院EIA阳性标本 一般人群WB不确定率2/100,000,医院EIA阳性标本 中WB确定率10-15%。最多见一条P24。不确定条带 WB确定率10-15%。最多见一条P24。不确定条带 出现与胶原脉管病、恶性肿瘤、非B型的HIV感染,高 出现与胶原脉管病、恶性肿瘤、非B型的HIV感染,高 危人群 – 实验室操作
HIV/AIDS的临床表 HIV/AIDS的临床表 现与诊断
库车县第二人民医院 吴玲
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按地理分布
(截止2005年底) )
传染危险性? 传染危险性
HIV
HIV阳性血液 阳性血液: 单次暴露于HIV阳性血液: 皮肤 0.3% 粘膜0.09% 粘膜0.09%
HCV
单次暴露于HCV抗体阳性血液: 单次暴露于 抗体阳性血液 (平均 平均, 1.8% (平均, 范围 0 to 7%)
Pr 55
Pr 66
Pr 160
HIV-2结构基因 结构基因
Gag基因 P 16 P 26 Pol基因 P 53
Pr 68 Pr 55
P 34 Env基因 gp 105 gp 36
Pr 140
HIV-1调节蛋白 调节蛋白
基因 Tat Rev Vpu Vif Vpr Nef HIV-1 功能
P16/p14 增强病毒复制1000倍 P19 P16 P23 P10-15 P25 与表达结构蛋白核新一代病毒颗粒有关 增强病毒颗粒释放 促进病毒成熟 病毒产率有关(?) 病毒颗粒传染性 (?)
–快速试纸条,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HIV-1/2混合试剂 HIV-1/2混合试剂
• 同源性 • 致病性 • 传染性 • HIV-2的趋势 HIV• 使用混合试剂的时间
40-60% 40-
EIA; LA, Red cell PA, PA
ELISA间接法原抗体
2型不同结构蛋白
HIVHIV-1 Env gp41 gp120 gp160 Gag p17 p24 P55 p31 p51 p66(65) HIV-2 HIVgp136 gp105 gp140 p16 p26 p56 p34 p53 p68
Pol
结果判断
• 阴性 • 阳性 • 可疑或不确定
结果判断
假阴性血清学检测
• 指EIA+WB的假阴性 EIA+WB的假阴性 • 原因
– 急性感染后的抗体迟反应 – 不同HIV毒株型 不同HIV HIV毒株型 – 发病晚期抗体消失 – 窗口期:几周到6个月,与当地HIV流行率有关 窗口期:几周到6个月,与当地HIV流行率有关 – HIV亚型 HIV亚型 – 实验室操作
2. 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颈、腋及枕部有肿大淋巴结 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皮疹 肝脾肿大
8名职业暴露者中7人出现本 期症状; 出现时间:2~4周为多;少数 可长达10个月。
回顾调查显示
发热 (96%) 96%) 咽炎(70%) 咽炎(70%) 淋巴瘤肿大(74%) 淋巴瘤肿大(74%) 口、生殖器、 食道溃疡(70%) 食道溃疡(70%) 肌痛、关节痛(54%) 腹泻(32%) 肌痛、关节痛(54%) 腹泻(32%) 头痛(32%) 头痛(32%) 恶心、呕吐(27%) 恶心、呕吐(27%)
人IgG 抗体
固相抗人 金标记抗 IgG抗体 人IgG抗体
快速检测(层析法)原理图1 快速检测(层析法)原理图1
加样区 (玻璃纤维素)
反应区、质控区 (硝酸纤维素)
吸水垫
金标记 抗原
固相 抗原
待测 抗体
针对金标 记抗原的 抗体
快速检测(层析法)原理图2 快速检测(层析法)原理图2
阳性 T C 阴性 T C
• HIV感染可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 感染和AIDS三期。其中对感染期的患者统称 为HIV感染者,对AIDS期的患者称为AIDS病 人。
一、急性HIV感染 急性 感染
1. 流行病学史 A不安全性生活史 : 主. 是本病主要传播途经,以同 恋为
B静脉注射:药瘾者共用针头 C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史:血友病病人 D 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 F其他(如职业暴露或医源性感染史)
HBV
未疫苗接种者): 单次皮肤暴露 (未疫苗接种者):
37 % to 62 %
HIV in Body Fluids
血液 18,000
精液 11,000
阴道 分泌液 7,000
羊水 4,000
唾液 1
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 病毒颗粒平均数 每毫升中
Exposure Risks (average, per episode, involving HIV-infected source patient)
二、无症状HIV感染 无症状 感染
1. 流行病学史同“急性HIV感染” 2. 临床表现: 常无任何症状,但也可有全身症状 3. 实验室检查 (1) HIV抗体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者(2)病人血 浆中HIV-RNA(+)
确诊标准
病人有1 病人有1和2中的现象,并有3(1)或3(2)中 中的现象,并有3 )或3 任何一项即可确诊
• 特异性高,但也有漏检
– 核对、多种、操作技术
不确定标本的处理
• 原因 • 因素 • 处理 • 保存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标本种类,操作技术,感染时间, 指征把握等 随访(注意一根条带)
HIV感染者系列血清的WB变化 HIV感染者系列血清的WB变化 感染者系列血清的WB
假阳性血清学检测
• 一般人群,在美国发生率0.0006% 一般人群,在美国发生率0.0006% • 原因
– 暴露后24小时内治疗可以完全预防SIV感染 – 暴露后48-72小时内治疗就无法完全预防SIV感染 – 暴露后治疗仅持续3-10天也无法完全预防SIV感染
• 因此,暴露后尽快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 抑制靶细胞和 局部淋巴结中的病毒复制,就可能防止或抑制全身感染
国家的HIV/AIDS 分期 国家的
• 其它:Cambridge等 其它:Cambridge等
WB使用须知 WB使用须知
•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和阅读
– 摇床:自动和人工 – 注意1种试剂2种不同操作方法,恒温,扫描 注意1种试剂2
• 判断结果典型
– 带型和颜色;强调env带 带型和颜色;强调env带
• 非典型
– 全而淡、一根主要条带、高危人群、不确定, 等等
金标记 抗原
固相 抗原
待测 抗体
针对金标 记抗原的 抗体
颗粒凝集试验(PA)原理图 颗粒凝集试验(PA)原理图
待测 抗体
非待测 抗体
抗原致敏的 明胶颗粒
PA的凝集图像 PA的凝集图像
EIA实际试剂盒进展 EIA实际试剂盒进展
代次 1 2 3 抗原 全病毒 重组或多肽 重组+ 重组+多肽 方法 间接 间接 夹心 检测时间 > 2个月 2个月 3-4 周 4-7 天
• HIV-1阳性 HIV– >2个env gp41+gp160/gp41+gp120 >2个 – 至少有1个env和p24 至少有1 env和
• HIV-2阳性 HIV– >2个env gp41和1条gag带 >2个 gp41和 gag带
WB应用史 WB应用史
• 过去用I型 过去用I • 之后用I型和II型 之后用I型和II型 • 现在先用I+II型,然后用II型 现在先用I+II型,然后用II型
两型HIV毒株比较 毒株比较 两型
HIV-1 分布 传播模式 造成OI 导致AIDS 传染性 母婴传播 发展AIDS 引起临床症状 感染模式 两者交叉 HAART 全球性 相同 一样 一样 +++ +++ 短 +++ 多 40-60% 佳 HIV-2 地区性 相同 一样 一样 + + 较长 + 少,与HIV-1同时感染 稍差,NNRTI差
4
抗原+ 抗原+抗体
夹心
抗原 5pg
HIV抗体确认试剂 HIV抗体确认试剂 免疫印迹法(WB) 免疫印迹法(WB)的应用
标 本 检 测
• 筛查检测 • 重复检测 • 确认检测
严格按说明书 2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 新老标本 全球2种,我国1 全球2种,我国1种
HIV-1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
Gag基因 P17(基质蛋白) P 6(出芽时作用) P24(衣壳结构蛋白) P 9(核衣壳蛋白) Pol基因 P10(PR) P50(RT) P15(RN) P32(IN) Env基因 gp120(膜表面蛋白) gp41(穿膜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