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词复习课公开课 ppt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背诵专项复习》课件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巩固练习
填空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选自( 宋 )代( 朱熹 )的《 观书有感 》。 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选自( 唐 )代( 林杰 )的《 乞巧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主题思想
描写了山居新雨后, 秋天傍晚时的景象,表 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 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 格。
原文展示
张继,字懿(yì)
孙,唐代诗人。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 霜天寒夜 江枫渔火
孤舟客子
注释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 寒山曾住于此。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语文园地七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
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不须归。
语文园地八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园地八
观书有感(其二)
原文展示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朝气
蓬勃
的局 己亥杂诗 依靠
面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授课PPT之古诗词三首

PPT21-31
五年级上册
三、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的情感
PPT21-32
五年级上册
读诗歌的前三联,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如果自己身处 其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PPT21-33
五年级上册
读诗歌的前三联,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如果自己身处 其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场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 皎洁的月光映照在幽静的松林间,
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清澈的泉水淙淙地流淌在山石上。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林中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笑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 声,莲叶动摇,原来是顺流而下的 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PPT21-59
五年级上册
二、小组合作学习,想象诗句描绘 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PPT21-60
PPT21-49
五年级上册
第2课时
PPT21-50
五年级上册
PPT21-51
五年级上册
01 复习导入
背诵《山居秋暝》。
PPT21-52
五年级上册
02 学习《枫桥夜泊》
PPT21-53
五年级上册
一、理解诗歌,读通诗意
PPT21-54
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 的诗多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诗风自然朴素,情感深远。
指诗人满心愁绪, 难以入眠。
PPT21-58
五年级上册
参考译文
枫桥夜泊
﹝唐﹞张继
五年级上册
三、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的情感
PPT21-32
五年级上册
读诗歌的前三联,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如果自己身处 其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PPT21-33
五年级上册
读诗歌的前三联,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如果自己身处 其中,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场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 皎洁的月光映照在幽静的松林间,
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清澈的泉水淙淙地流淌在山石上。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林中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笑 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 声,莲叶动摇,原来是顺流而下的 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PPT21-59
五年级上册
二、小组合作学习,想象诗句描绘 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PPT21-60
PPT21-49
五年级上册
第2课时
PPT21-50
五年级上册
PPT21-51
五年级上册
01 复习导入
背诵《山居秋暝》。
PPT21-52
五年级上册
02 学习《枫桥夜泊》
PPT21-53
五年级上册
一、理解诗歌,读通诗意
PPT21-54
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 的诗多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诗风自然朴素,情感深远。
指诗人满心愁绪, 难以入眠。
PPT21-58
五年级上册
参考译文
枫桥夜泊
﹝唐﹞张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32张PPT)

想到孩子们提着银钲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 忽然冰钲落到地上,碎裂一地。孩子们虽然有点失望, 但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 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 可见他非常的调皮可爱。
悟诗情
《稚子弄冰》的后两句诗表现了儿童怎样的情感变化 ?
解诗意
不懂。解,理
解,懂得。
从事
小孩子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靠近
树荫
“学”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 可爱。这两句诗写的是农村 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 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 的天真乐趣,显露出诗人对 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荫下学着大人 的样子种瓜。
悟诗情
诗的最后一句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 显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儿童“学种瓜”的细节,一是表明农村儿童从小便 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儿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 的辛苦和繁忙。显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脉络梳理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 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解诗题
幼小的孩子
提着冰块玩耍
稚子弄冰
幼稚、天真的孩子以冰做玩具玩耍。
解诗意
金属盆
天刚亮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穿过,穿透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 穿过冰块,提在手中玉磬穿林响,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
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 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 可见他非常的调皮可爱。
悟诗情
《稚子弄冰》的后两句诗表现了儿童怎样的情感变化 ?
解诗意
不懂。解,理
解,懂得。
从事
小孩子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靠近
树荫
“学”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 可爱。这两句诗写的是农村 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 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 的天真乐趣,显露出诗人对 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荫下学着大人 的样子种瓜。
悟诗情
诗的最后一句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 显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儿童“学种瓜”的细节,一是表明农村儿童从小便 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儿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 的辛苦和繁忙。显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脉络梳理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 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解诗题
幼小的孩子
提着冰块玩耍
稚子弄冰
幼稚、天真的孩子以冰做玩具玩耍。
解诗意
金属盆
天刚亮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穿过,穿透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 穿过冰块,提在手中玉磬穿林响,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
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精华版】PPT课件(完整版)

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
“身”点明行进的方向,突 出了身心分离之苦。
从北京到山海关,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行驶也需要三个 多小时。古代交通不便,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很辛苦。
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到 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山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水
波涛滚滚 巨浪滔天
课堂小结
• 诵读了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张继的 《枫桥夜泊》
• 学习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堂演练
判断对错。
1.王维和张继都是唐代诗人。
(√)
2.《山居秋暝》颔联写的是自然景物。 ( √ )
3.《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指的是今天的苏州。
(√ )
第二课时
长相思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看下面的资料,再品读尾联,想一想:此时 诗人心中生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中年的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 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 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 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 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与他的知心好友度 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将士们行军的遥远与艰辛。
“千帐灯”让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朗读指导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边读边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 征途中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
品读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边读边想象:“风一更,雪一更”描绘的 是怎样的场景?
风雪交加、苦寒持续不断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40张ppt)

结合课文插图,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读诗歌,试着把握诗歌的节奏。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题目
一年四季
四时 田园 杂兴
有感而发的兴趣
农村
诗的题目意思是作者随兴写下一年四季 农村里的情景。
在田间锄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 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 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 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 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 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 来飞去。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风景。诗中用梅子黄、 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 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2.学习后两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便横坐在 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浑厚无 邪。 ②诗中的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表现出了牧童 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宋 杨万里
推举阅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 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
杨万里: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 国诗人。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 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 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 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 家,终忧愤而死。与陆游、尤袤、 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读准古诗、了解诗意
统编(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课件(50张)

枫桥夜泊 月 落/乌 啼/霜 满 天 , 江 枫/渔 火/对 愁 眠 。 姑 苏 城 外/寒 山 寺 , 夜 半/钟 声/到 客 船 。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 你留下了什么 样的印象?
理解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哪个字表达
枫桥夜泊 了诗人的情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人是通
姑苏城外寒山寺, 过哪些描写突
明月、松、清泉 静
喧、归、动、下 动
以动衬静,收到了艺术上相反相成 的效果。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 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 的艺术特色。
任凭。
暗指诗人自己。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美好,我 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
《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在这里反用其意, 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山里洁净淳 朴,于是决心留下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 林的向往。这虽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 这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却表现出封建士 大夫遭冷遇后对统治集团的一种反抗精神。
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这个字的?
理解诗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 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 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 愁绪,久久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意: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 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品读诗词
初读诗词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
ɡēnɡ
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学习诗词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 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 讲什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思考: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 特有的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谢谢观看
Thank You
太可惜了,好好的银钲被我摔碎了。只好今天晚上 用金盆再冻一个了。
金盆晓脱冰
稚
有色有形
子
穿丝当银钲
弄
自得其乐
冰
玉磬穿林响
声音清脆
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描绘了儿童在冬日弄冰的情景, 对冰的形色声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了儿童自 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课堂小结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 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 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 作戏”的场景。
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概念: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指我们可以在读熟的基础上,结合诗的意思, 在我们头脑中展现一幅画面。通过感受画面,体会诗句中所体现出的乐 趣,进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如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小孩子还不懂 耕地织布,你瞧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在桑树旁看着大人的模样学 起了种瓜。想象着这个 情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了:
无忧无虑
信口吹
《村晚》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夏日晚景 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表达了作者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 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 资料理解了诗意,让我们感受到乡村儿童的可 爱无忧。
《四时田园杂兴(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思考: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 特有的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谢谢观看
Thank You
太可惜了,好好的银钲被我摔碎了。只好今天晚上 用金盆再冻一个了。
金盆晓脱冰
稚
有色有形
子
穿丝当银钲
弄
自得其乐
冰
玉磬穿林响
声音清脆
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描绘了儿童在冬日弄冰的情景, 对冰的形色声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了儿童自 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课堂小结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 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 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 作戏”的场景。
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概念: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指我们可以在读熟的基础上,结合诗的意思, 在我们头脑中展现一幅画面。通过感受画面,体会诗句中所体现出的乐 趣,进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如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小孩子还不懂 耕地织布,你瞧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在桑树旁看着大人的模样学 起了种瓜。想象着这个 情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了:
无忧无虑
信口吹
《村晚》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夏日晚景 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表达了作者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 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 资料理解了诗意,让我们感受到乡村儿童的可 爱无忧。
《四时田园杂兴(一)》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件-拓展复习古诗阅读指导(共34张PPT)

复习(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复习(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复习(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复习(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复习(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复习(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复习(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平明/送客/楚山孤。 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
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 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
洛阳/亲友/如相问, 杰,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
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李白写的诗想 象奇特、飘逸洒脱,充 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人 称“诗仙太白”。是唐 朝写诗最多的诗人,存 世诗文千余篇,有《李 太白集》传世。公元 762年离世,享年61岁。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在唐朝是文人墨客、 达官贵人聚会、送行、饯别的地方。
黄
岳
滕
鹤
阳
王
楼
楼
阁
黄鹤楼 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 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学习两首 送别诗。 学习阅读古诗的步骤与方法。 理解先景后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步骤 1、知诗人,明作者。 2、解词语,通诗意。 3、意象,想意境。 4、再读诗,悟诗情。
方法 1、勤查字典,看注解。 2、感情朗读,多体会。 3、结合图画,多想象。 4、联系前后,多发问。 5、伙伴合作,多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冬)
-
9
“风光不与四时同”——品古诗猜季节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夏)
-
10
“乱花渐欲迷人眼”——巧填词赏美景
1.巧填花名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 )村。 (2)竹外( 桃花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 )开。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 )别样红。
27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古诗巧运用
逢年过节,人们常常引用唐代诗人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
-
28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古诗巧运用
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 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 情景真可谓是:
“_慈__母__手__中_线__,__游__子__身_上__衣___。”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
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家园。-
18
画中有诗
-
19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20
门窗一两
泊含行个
东西白黄
吴岭鹭鹂
万千上鸣
里秋青翠
船雪天柳
-
11
“乱花渐欲迷人眼”——巧填词赏美景
2.巧填动物名。 (1)泥融飞( 燕子 ),沙暖睡( 鸳鸯 )。 (2)两岸( 猿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 )。
(4)草长( 莺 )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12
诗中有画
-
13
籍唐 张
-
14
秋思
唐 张籍
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 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 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 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26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古诗巧运用
毕业在即,在同学即将分别之时, 请你写出一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 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
24
“漫卷诗书喜欲狂”——品佳句增学养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2.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4.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6.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
25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古诗巧运用
-
31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古诗巧运用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 顽强精神,自古以来就倍 受人们的称赞。请你说出 一句古人赞美梅的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32
-
33
1、试写一段话,用上2-3句古诗。 2、继续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
34
-
29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古诗巧运用
除夕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 接新春的到来。此时,我们不禁想 到王安石诗句中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
“不会作诗也会吟”——学古诗巧运用
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 强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唐代诗 人白居易的哪一首诗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 。 21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
22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
23
“万紫千红总是春”——品佳句增学养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2.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3.满园春色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4.春潮带雨晚来急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5.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6.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15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16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17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1
-
2
-
3
-
4
百家争鸣 大显身手
-
5
朝代
诗人 内容 题材
所写诗篇
-
6
“风光不与四时同”——品古诗猜季节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秋)
-
7
“风光不与四时同”——品古诗猜季节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
-
8
“风光不与四时同”——品古诗猜季节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