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基本养老金空账的成因及填补
社保

【摘要】空账现象是指个人账户内显示数额,但实际领取时没有钱的现象。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巨额空账黑洞,主要源于转型期所付出的改革成本。
如何填补全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数以万亿元的,并从制度上彻底杜绝新的空账产生,是“十二五”期间能否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关键。
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空账现象入手,提出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空账现象养老保险解决建议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改革从1997年统一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覆盖范围逐步从国有企业向各种经济组织、从正规就业人群向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扩展;2005年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次突破城镇局限向广大农村发展。
2011年,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原则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标志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二、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现象的出现以及现状我国目前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政策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企业按照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20%缴纳保险费将其纳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缴纳保险费形成个人账户基金。
二者本来是独立运作的项目,但是由于养老金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在实际执行中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养老金账户未分开记账。
其结果就是,当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时,各级政府就会挪用个人账户基金来填补不足,形成个人账户内本是显示余额的,但在实际领取的时候是没有钱的现象,也就是空账现象。
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社会保险空账为7400亿元,最近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社会保险空账大约 1.3万亿元,每年空账数额以1000亿左右的惊人速度增长。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日趋完善但也仍存在着不规范,风险大的特点,在这方面,可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如德国,智利,均对养老基金投资领域范围和投资比例进行限制,可采取稳中求进,逐步放宽的策略。
2.组合资产,优化配置
通过投资多样化分散调非系统风险,实现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3.制度创新,公众监督
(二)实现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
国际经验表明:长期积累性基金如进行市场化投资运作一般可实现保值和增值,但巨额资金市场化前提条件是存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吸收巨额资金。因而,从长期来看,要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还应该逐渐允许部分养老基金投入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的组合投资,成立多家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引入并强化竞争机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咸熟。
(二)导致人们对社保制度丧失信心
由于退休后的养老金取决于在职员工个人工资高低、缴费总额和缴费年限的多少,职工个人对个人账户拥有明晰的产权,而且个人账户中是实实在在的钱,是人们对未来预期非常明确,刺激个人参加养老保险。而个人账户“空账”的运行使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损害了个人参加养老保心的积极性,还会导致人们对社保制度丧失信心。
四、化解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一)国家应加强个人账户的立法工作
通过立法,将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明确划分好,防止三方互相推诿。对
基金的管理,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要对基金管理工作定期向公众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实现阳光型政府的目标。对滥用、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人依法严惩。
2.“中饱私囊”
养老保险基金与财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养老保险容易被挪用和拖欠。由于各地区在经济外地人员的流入,各地普遍严格限制跨地区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基金转移。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格局,使得各统筹地区的社保经办机构,只能管理本地区参保人员的有关情况,而对参保人员在异地是否曾参保则无过问。再加上冒领保险金和提前退休现象的与日剧增,更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蒙上了层层迷雾。有统计显示:仅1986年至1997年间,由于缺乏监管,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挪用。相关部门由于集保费征收、基金管理、投资运作等多种职能于一身,以政企合一的方式运营基金难免会陷入暗箱操作、效率低下以至被挪用、贪污的境地。这无疑对养老金“空账”这个黑洞来说是雪上加霜。
2021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对策范文2

2021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对策范文 1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空账”的规模在逐年快速增长,年增长率在100%左右。
在 1997 年,这一规模仅仅为 140 多亿元,到了 1998 年为 450 亿元,2000 年为 2000 亿元,2004 年已达到 7400 亿元。
在 2010 年 7 月的“中国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上,相关部门透露,截至 2009 年底,我国养老金仅仅是当年 GDP 的 6.62%,总规模为 2.25 万亿人民币,而西方发达国家养老金与 GDP 的平均占比为 40%-50%。
账户空账运转总额高达 1.7 万亿元,多数地区的个人账户基本上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
除此之外,我国养老金制度还存覆盖面狭窄,统筹层次低下,基金管理分散度高,制度分割现象很严重等问题。
首先,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阻碍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它的公平性。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全国性养老保险基金资金缺口问题,让中国养老保险的历史欠账问题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的眼球上,让公众对于现有的养老保险中的筹资模式产生了深层次的喜好。
以此为背景,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状况是否要终结,如何将“空账”转为实账成为了公众思考和探索的热门话题。
2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原因分析 2.1转制成本过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的养老保险制度为现收现付制。
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当中国出现老龄化现象时,这种制度必然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因此,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改革必然会产生转制成本。
在现收现付制度向统账结合制度转变以后,政府作为改革主体就必须负担旧制度下的职工们所累积的养老保险权益,但实际上当期企业在职职工在很大程度上负担了这部分基金的支付,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账户支付缺口。
2.2政府责任未明确 政府在以经济发展作为核心任务的情况下,难免会对经济之外的任务有所疏忽。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与对策分析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与对策分析董腾2012-8-28 15:12:14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第6期摘要: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导致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在着空账的问题,养老保险金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这给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分析一、养老保险基本问题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为了保证社会劳动者在达到退休的年限或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工作岗位之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一般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较高的覆盖性。
养老保险不仅仅可以对老年人的生活进行保障,现代的养老保险立法目的已经开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持社会的安全稳定转移。
当前的养老保险大概有三中模式。
一种是传统型的养老保险模式,以德国为主要代表。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提倡个人缴费,并且养老金发放的水平与个人的收入相挂钩,基本养老金由社会成员退休前的月均工资等进行计算,并且定期调整。
除了基本养老金,国家还给予其他方面的补助。
第二种就是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模式,又称福利型养老保险模式,以瑞典为主要代表的。
特点是实行现收现付制度,养老保险金全部来自于政府财政开支,个人不需要交纳养老保险金。
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
第三种就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
这种模式政府对养老保险不投入资金,由国家强制力保障进行强制性储蓄,等劳动者年老之后,从储蓄账户提取资金进行养老。
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模式是第一种模式,并且由三个层次组成。
首先是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强制建立和实施,企业和职工按照法律规定交纳养老保险费用,并且在职工退休之后,由保险承办部门为其发放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其次就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再次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本文讨论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就属于基本养老金的范畴。
浅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现状与对策

浅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现状与对策【摘要】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养老金保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本文从“个人账户‘空账’现状分析”、“造成‘空账’的原因”、“加强个人账户管理的对策”、“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完善个人账户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总结了“空账”问题的影响、对策实施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
加强个人账户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是解决“空账”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改革完善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才能确保个人账户的安全稳定,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可靠的养老保障。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现状分析、原因、管理对策、监管机制、制度完善、影响、对策实施、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是参保人员个人缴费的一种方式。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空账”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背景介绍中,我们需要了解到,个人账户“空账”是指在个人账户内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金支付。
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参保人员的养老金待遇,甚至可能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养老金待遇。
这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出现,既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当前监管不力和管理不善的现状。
为了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完善个人账户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参保人员的养老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2 问题提出现因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日益突出,给养老保险制度稳定运行和个人权益保障带来一定影响。
个人账户“空账”的现状依然属于普遍现象,不仅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风险,也给个人养老金的领取带来不利影响。
有必要对个人账户“空账”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造成“空账”的原因,提出加强个人账户管理的对策,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完善个人账户管理制度,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和个人养老金的有效保障。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账户形成空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分析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账户形成空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分析第一篇: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账户形成空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分析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账户形成空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分析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个人账户一直处于“空账”状态,近些年,更有扩大的趋势,从2()()4年到2010年。
短短六年的时间.“空账”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
我国自从1997年采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以来,个人账户空账愈演愈烈。
原因如下:1.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混乱。
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采用的是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两个账户都是由各地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采取的是混账管理模式,国家也没有对其设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构,一旦统筹账户的资金满足不了当期养老保险的开支,很轻易就能挤占个人账户基金,形成了个人基金账户的空账。
2.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的转轨成本由谁承担问题没有解决。
我国从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统账结合”的混合制,意味着当前就业人口养老金缴纳的一部分要建立他们的个人账户,这部分养老金不再作代际转移,这自然会出现一块缺口”,这个“缺口”就是业内人士所言的转轨成本。
对于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或已经参加工作的“老人”和“中人”,其基础养老金仍应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但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没有或很少。
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对这一转轨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设有落实,导致个人账户的积累资金被用来填补“空缺”,形成空账。
3.养老保险覆盖率低且缴费率偏高。
在我国,由于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以及户籍制度的限制,劳动力在跨地区流动后,与其相伴的养老保险账户很难转至其新的工作区域,对于流动性较大的人群来说,他们不会参保,以致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与覆盖率偏低。
在“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中,社会统筹账户用以当期养老保险的支付,由于覆盖率低,因而参保企业的负担较重,主要表现为缴费率相对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养老金支出大于收入。
养老金亏空问题与解决方案

养老金亏空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亏空问题日益凸显。
养老金亏空不仅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也对社会经济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养老金亏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养老金亏空问题的原因1.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这导致养老金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加,而缴费人口的减少使得养老金的收入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
2.养老金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养老金制度相对较为落后,缺乏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主要依靠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种方式,但两者之间的平衡并不理想,导致养老金亏空问题的出现。
3.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金亏空问题。
此外,经济增长放缓还导致就业形势不佳,缴费人口减少,进一步加大了养老金的亏空压力。
二、解决方案1.提高养老金缴费比例:为了增加养老金的收入,可以适当提高养老金的缴费比例。
这样一来,养老金的收入将会增加,从而缓解养老金亏空问题。
2.延迟退休年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增加缴费人口,从而增加养老金的收入,减轻养老金亏空的压力。
3.改革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养老金亏空问题的根本途径。
可以考虑建立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包括基本养老金、企业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商业养老金等。
这样一来,养老金的来源将更加多元化,减少了单一来源的风险。
4.加强养老金投资管理: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率对于解决养老金亏空问题至关重要。
可以加强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同时,要加强对养老金投资的监管,防止出现投资风险。
5.鼓励个人养老金储备:个人养老金储备是缓解养老金亏空问题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个人储备养老金,减轻养老金亏空的压力。
三、结语养老金亏空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养老金亏空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

养老金亏空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近年来,养老金亏空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养老金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渠道,亏空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养老金亏空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养老金亏空的根源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金负担加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升,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的比重也逐渐增加。
这使得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变得巨大,原有的体制逐渐难以满足需求。
其次,养老金缴费体系存在问题。
当前的养老金缴费主要是由在职人员的工资所得进行缴纳,但是随着经济的不稳定,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员工的工资水平也相对不高。
这导致养老金缴纳额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养老金缺口进一步扩大。
再次,养老金投资运营策略不当。
当前的养老金投资主要以传统的理财方式为主,风险较高且回报相对较低。
而且,政府在养老金投资方面往往限制太多,导致了投资效益不佳。
这使得养老金的增值能力减弱,亏空问题难以解决。
面对养老金亏空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调整养老金缴费制度。
可以通过改变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方式,提高养老金的筹集规模。
此外,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养老金缴费方式,如个人自愿缴纳和企业、政府的补贴等,以增加缴费来源。
其次,要推进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改革。
可以鼓励养老金基金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运作,增加投资回报。
同时,政府也应该放松对养老金投资运营的限制,为其提供更大的投资空间,以应对目前面临的投资收益不足问题。
再次,需要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
除了养老金制度外,还应该探索其他形式的养老保障,如养老保险、基本养老服务等,以提供全面的老年人保障。
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力度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此外,还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问题的解决。
非营利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可以在养老服务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创新服务,为养老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人均缴费不变,在制度开始的几年里,由于参保人数迅速增加,因而单位时间缴费
迅速增加(即累计缴费函数的导数 ∂C 不断增大),表现在函数曲线上就是向外凸出的递增 ∂t
曲线。但是很快,参保人数达到最大化并稳定下来(我国劳动保险建立以后 7 年的时间覆盖
现在应该很清楚了,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并不是由于我国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实行“重积累,轻消费”的经济发展政策所造成的。事实上,根据费尔德斯坦的 观点,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反而会降低储蓄,增加消费(Feldstein, 1998)。那么,是 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的养老保险“空账”问题呢?
累制转轨所必须付出的转轨成本1。空账运行给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埋下了隐患。世界银行 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几乎所有的养老保险费都被用于支付现期退休金,支付给养老保险金 的节余利息也是名义的,在目前制度设立的个人账户大多是空账户,账户中几乎没有什么实 际资产,这样的空账户根本不能满足积累养老基金的目标(林毓铭,1997)。这个问题是中 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最为紧迫的问题(王燕等,2001),问题不解决,则新旧养老保险制 度难以顺利转轨,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的需求,企业的负担也势必有增无减(李名 镇,2001)。如何解决空账问题,学者们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讨论2,但在大家讨论的过程 中,有几个重要的误区。不厘清这些错误的看法,空账的解决就失去了科学依据,而且,如 同下面所论述的,设立个人账户的初衷也将得不到实现。
1 需要明确的是“空账”与“隐性债务”、“转轨成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隐性债务是指现收现付 制下参保人所积累的全部养老金权益,转轨成本则指的是根据特定的转轨目标,必须解决的那一部分显性 化的隐性债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保障课题组,2000)。而在我国,转轨成本的帐面表现就是“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老人”个人账户的空账部分。 2 关于各种可能的解决空账的办法及其经济后果的讨论,参加李绍光:划拨国有资产和偿还养老金隐性债 务,《经济学动态》2004 年第 10 期 57~60 页;杨方方:《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述评》,《社 会保障制度》2005 年第 1 期 71~75 页。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empty individual account during the reform of China’s basic pension plan. The author certificates that China’s empty individual account isn’t the result of so called “high accumulation, low consumption” as popular thought. It is a inevitable by-product of China’s pension plan reform from PAYG system to funded system. There are many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empty individual account, so the cost of the pension reform should be shared by all sides too. The author also suggests that empty individual account isn’t necessarily be filled at once, when and how much to fill it depend on two condition(s whether the investment revenue of social security fund is more than the revenue of general capital and whether the Aaron Condition is satisfied) and China’s reality. Keywords: Pension plan empty individual account PAYG funded system
因此,在上述模型中,我们可以用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来“做实”被保险人的个人储 蓄账户。
现在回到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
制度,只是将一部分现收现付养老金转化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但原理同上述模型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分别构建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函数和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函数。
论我国基本养老金空账的成因及填补
The Causes and the Fill of China’s Empty Individual Pension
Account
薛在兴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 25 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100872)
摘 要:本文对我国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养老保险空账并不 是目前普遍认为的“高积累,低消费”的结果,而是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 制转轨必然出现的现象。空账的产生主要的原因是责任准备金的缺失,而后者又是因为① 1969 年近 4 亿元的积累基金上缴财政;②在“企业保险”下,企业真实缴费低于制度规定 缴费;③在职职工个人没有缴费;④退休职工享受到过高的养老金待遇;⑤制度设计之初缺 乏精算,规定的养老金替代率过高或者缴费率过低;⑥人口老龄化蚕食了可能用作责任准备 金的企业缴费。因此,养老保险改革的成本应该由各方来分担。作者还进一步提出,空账不 一定要一次性填补,填补的时机和规模要根据两个条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大于社会 资本投资收益率以及艾隆条件)和现实可能而定。 关键词:养老保险 空账 现收现付 个人账户
现在,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保险公司有钱将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做实”吗?如 前所述,保险公司养老保险计划是用年轻被保险人的缴费来支付年老被保险人的养老金。从 理论上来讲,养老保险遵循的是精算平衡的原则,在每一个时点上,用于支付年老被保险人 养老金的金额应该与年轻的被保险人缴纳的净保费是相等的(在现实当中,保险公司还要提 取包括营业费用、安全费用等在内的各种费用,所以,总保费要大于净保费,超出的部分称 之为附加保费。但附加保费用于支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开支,也是没有剩余的)。 也就是说,被保险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已经被用于支付养老金,保险公司没有钱来“做实”被 保险人的个人账户。这就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的奥秘所在,只要不断地有新人投保并 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就可以用这些保险费来支付比他更老的人的养老金,自己则完全可以 一分钱都没有。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构造一个简单的模型。假设有一家商业人寿保险公司计划改造为一 家银行。为此,保险公司要将参加了该公司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的投保转化为他们在未来银 行里的长期存款(规定只有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才可以支取)。由于保险公司养老保险计划 的基本原理是用年轻被保险人的缴费来支付年老被保险人的养老金,所以是一种现收现付制 度;而银行则是将个人的缴费记入个人的储蓄账户,所以可以看作一种个人账户制度。
一、基本养老保险空账的成因
解决空账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空账产生的原因。空账是如何造成的?目前流行的观点 是空账是由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采用“高积累,低消费”的分配政策所造成的(国务院发展 研究中心“八五”经济研究课题组,1997;伍新木,1997;郭士征,1999;赵建国,2000)。 他们认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积累建设资金以尽快发展工业经济而人为降低了劳动 者的工资,劳动者得到的是不足以弥补其劳动产出的低工资。所以,所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事实上都已经以‘低工资’的形式向国家“预付”了养老保险费, 只不过是国家没有将这笔养老保险费积累起来形成养老保险基金,而是用作国家投资,建设 新企业或扩建已有企业。
亡人数也逐渐增加,但每年净增退休人员数(当年新增退休人员-当年死亡退休人员)仍然
为正值,所以函数
P
在这段区间的导数
∂P ∂t
是递增的。因此,当
t1
≤
t
≤
t3
时,表现在函数
曲线上就是向外凸出的递增曲线。到第 t3 年,制度成熟,当年新增退休人员人数等于当年退
休人员死亡人数,不再有净增退休人员,退休人员数达到最大值并一直保持该规模。所以函
是“空”的。如果说养老保险“空账”是由于“重积累,轻消费”造成的,那么,怎样来解 释新“空账”的产生呢?
第四,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表明,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向个人账户制的养 老保险制度转轨的过程重,都存在着空账问题。比如智利,智利从 1979 年开始对原来现收 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实行个人账户制。结果,智利新的养 老保险制度同样面临着“空账”的问题(智利通过发行认可债券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我 们是否可以因此得出结论:智利在改革之前也实行的是“重积累,轻消费”的经济发展政策?
所谓基本养老保险空账,指的是由于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下职工没有建立个人账 户,当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转变时,这些人从参加工作到建立新制度这 段时间内的个人账户“有名无实”的现象。据劳动保障部统计,截止 1999 年底,个人账户 空账的规模已超过 1000 亿元(李连忠,2000)。另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积累的“空账”已 近 5000 亿元(李绍光,2004)。填补空账是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
你也许要问,第一代投保的人所缴纳的保费哪去了?并不存在比他更老的投保人的养老 金需要这笔缴费来支付。这是问题的关键。简单地说,保险公司将第一代投保人的缴费“储 蓄”了起来,保险精算学上称之为责任准备金(社会保障学上称之为社会保障基金)。因为 第一代投保人的养老金可以用第二代人的养老保险缴费来支付,第二代人的养老金可以用第 三代人的缴费支付,……依此类推。所以,通常情况下,责任准备金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 一旦保险公司出现投保人锐减的问题,新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就会不足以支付当前养老金的 需要,这时候就要动用责任准备金了。而且,从理论上讲,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即使没 有一个新的投保人加入,储备金也应该是正好够支付现有投保人全部养老金的(直到他们全 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