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善救失与因材施教

合集下载

劝说文言文翻译

劝说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也者,进而不已者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师友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劝学文言文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教育没有贵贱之分,因材施教。

教育者,是帮助人们扬善避恶的人。

学习者,是不断进取的人。

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终究无法解开。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来得有用。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高远眺来得视野开阔。

登高而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别人却能看见得远;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响亮,但听者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出生并不是与众不同的,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我的老师和朋友,哪里在乎他们的年纪是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1、疏导性原则(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2、长善救失原则(“一分为二"瞧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要尊重学生;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得要求)4、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得年龄特点施教;针对个人特点与道德状况有得放矢加以教育;针对地区)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要组织与建设好集体;通过集体教育个人,通过个人影响集体)6、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2=0现象,家访)(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使校内德育影响一致与连贯;对每个学生个体得教育要一致与前后连贯;努力做好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得协调工作)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得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得原则:1、学生主体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3、集体教育原则4、民主公正原则5、严慈相济原则6、以身作则原则促使态度改变得方法:1、条件反应法(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2、提供榜样法3、说服性沟通法(实事求就是,晓以利害,单双面结合,考虑学生原有态度,循序渐进)德育方法:1、说服法(明确得目得性;注重差异与时机;具有趣味性;教师要以诚待人))2、陶冶法(创设良好得情境、启发与引导相结合)3、锻炼法(调动学生得主动性;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要严格要求)4、榜样发(可接受性原则;真实性;时代性;德智并重)5、奖惩法班主任工作得方法:1、说理教育法2、奖励法3、榜样示范法4、契约法5、惩戒法班主任了解学生得方法:1、观察法2、谈话法3、分析书面材料4、调查研究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演法)2、谈话法(问答法) 3、读书指导法4、演示法5、参观法6、实验法7、练习法8、实习法9、谈论法10、发现法建构主义得教学模式:一、抛锚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得好奇心与创造力)1、教师介绍学习目得,呈现学习内容2、将不同类型得“锚"呈现给学生3、教师引导学生识别知识问题、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计划4、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5、教师进行整体评价二、认知学徒教学模式(示范、指导、消退、练习)三、随机进入教学(呈现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散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四、支架式教学(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五、自上而下得教学常见得教学模式:1、范例教学模式2、抛锚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4、传递—接受教学模式5、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学、情知教学)教师得常规角色行为:1、父母得替代者2、知识得传授者3、学生得楷模4、集体得领导5、“法官与裁判“6、学生得朋友与知己教师角色得更新转换:1、学习得促进者2、学生得交往着与合作者3、终身学习者4、教育教学行为得研究者5、学生心理健康得维护者班主任得职责与角色:1、学生健康成才得守护者2、班级工作得领导者3、学校教育计划得贯彻者4、各任课教师得协调者5、学校、家庭与社会得沟通者教师得职业素养1、专业知识素养a、精神得学科专业知识B、广博得文化科学知识C、丰富得教育理论知识2、专业才能素养a、教学技巧B、教学能力C、教研能力3、专业精神素养班主任得素质要求1、高尚得思想品德2、坚定得教育信念3、对孩子炽热得爱心4、较强得组织能力5、扎实得教育理论素养与科研意识6、多方面得兴趣与才能7、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8、具有良好得心理素养 9.一定得心理指导能力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得规律:1、儿童身心发展得顺序性与教育2、阶段性3、不均衡性4、差异性5、互补性德育过程得一般规律:1、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得过程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得过程3、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得过程4、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得过程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3、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皮亚杰1、发生认识论—-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得问题2、建构主义得发展观——在自身经验得基础上建构自己得知识3、认知发展——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维果茨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类社会文化借助语言2、心理发展得本质——心理机能由低向高转化3、认知发展得三种观点——内化、“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

德育原则与方法

德育原则与方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我国中小学常用德育原则导向性,疏导,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长善救失,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1,导向性原则概念: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疏导原则概念:又称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概念: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的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严格认真执行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概念:是指进行德育教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相互连贯地执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加以的要求发展基本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5,因材施教原则概念:是指德育教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概念:是指德育教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小学教师的职业公正

小学教师的职业公正
(三)可互换性
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证。要真正做到对人对己用一个标准,就必须保证自己在处在对方的位置时,仍然接受既定的标准,即在运用同理心之后依然对规则心悦诚服。因此,要求教师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将每一个学生和自己都纳入规则制定中进行权衡,制定出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公平的规则与标准,尽量避免学生遭受不公平待遇。
(二)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曾说“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学生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对学生只奖励不惩罚、只惩罚不奖励、赏罚无依据或者赏罚不均衡都是错误的。教师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赏罚分明,无论哪个学生有错误,都要进行调查了解,在弄清事情真相之后再公正地做出赏罚决定。教师还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惩戒的同时对学生犯的错误给予一定程度的包容,尽量体谅学生的难处,让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错误,更有勇气去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三)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需要避免“马太效应”,即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如果教师对自己心目中认为表现优异的学生过度关注,向其倾斜优质的教育资源,则会招致没有享受到同等待遇的学生不满,激发其“逆反心理”,导致其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
教师们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一名对学生一视同仁、办事公正的教师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公平的种子,让学生有信心去尝试以公正之心待人,以无私之心做事,而这些尝试会逐渐融入到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中去,使他们终身受益。
(五)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
教师如何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自己和团队成员的关系、自己与家长的关系等,都会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让学生们在校园中就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并享受到公正做事所获得的益处,有助于他们将这一理念同样使用到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推动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今日解读-最新教育资料

“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今日解读-最新教育资料

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今日解读[ 摘要] 从孔子、孟子、朱熹等一直到当代的著名教育家,对教育教学原?t 及方法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这些教育教学原?t 都是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所?群?的辩证法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若给予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将对于提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一、“长善救失”的内涵“长善救失” 的教学原则是《学记》中论述的六大教学原则之一。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

后人一般都认为是思孟学派的作品。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这指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等四种缺点,这些缺点的存在都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进行教学。

《学记》是在综合各家教育教学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的一套教学原则。

它包含: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六大教学原则。

虽然这些都是教学原则的精华,而“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最能体现师生之间辩证的互动关系。

“长善救失”中的“长”是“发挥、发扬、优化”的意思;“善”是“优点、长处、优势”;“救”是“拯救、挽救、补救、弥补”;“失”是“缺点、缺陷、不足”。

因此,“长善救失”反映的是一种辩证关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即通过一定的努力找寻有效的方法发展其优势,弱化其劣势,使每个人都能在发扬其优势的理想状态下,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

二、“长善救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表达“长善救失”在《学记》中所要表达的就是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掌握心理差异,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并有效运用辩证法思想去处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情形,这才是“长善救失”的真正内涵。

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略谈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领导者,面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学生,如何恰当的处理好、利用好学生身上长与短的关系,对班级的管理水平和班级凝聚力的提高,以及对和谐班级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长与短;班级管理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36-02《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各有长短,班主任要从他们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引导他们在各自的起跑线上奋进。

下面笔者就班级管理工作谈点体会:一、善于观察发现长与短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在智力、品质、修养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

班主任应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注重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教育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细心、持久。

人的素质构成是复杂的、多变的。

学生身上优缺点的外现,是由点到面、由表及里逐渐变化的过程。

班主任只有通过长期地观察、细心地研究、不断地分析综合,才能获得对学生准确的认识。

了解学生不能光凭一时一事就轻下断语,否则以偏概全,误解学生,导致教育工作“误诊”、“误治”。

其次是多渠道多形式。

学生优缺点总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多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班主任要有计划组织多种班级活动。

如主题班会、单科竞赛、特长展示、集体过生日、参观访问等。

让全班同学广泛参与,从个人与集体的交往中观察他们的长处与短处。

为了防止表面化、片面性,还要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同学评价、与他们个别谈话、与科任老师交流、与家长联系、与学生日常接触等多渠道多形式对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

最后对学生有了阶段性了解之后,要整理记录每个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列表分项逐人登记,建立个人“长短”档案。

《学记》第十一章:长善救失【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学记》第十一章:长善救失【原文、解释、译文、解读】

《学记》第十一章:长善救失【原文、解释、译文、解读】《学记》第十一章:长善救失【原文、解释、译文、解读】沙月【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解释】失,偏向。

或,有的人。

则,是,就是。

多,贪多务得,不深入钻研。

寡,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

易,变异,见异思迁。

止,畏惧困难,停滞不前。

心,客观心理实际。

救,同“纠”,纠正,帮助弥补。

长,读“zhǎng”,增长。

善,优点。

【译文】谈到学生学习的偏向,有四种类型,教师不可不知道。

在学习中,有的学生的偏向是兴趣多样,贪多务得;有的学生的偏向是迟钝内向,狭隘寡闻;有的学生的偏向是急躁外向,没有主见;有的学生的偏向是笨拙拘束,畏惧竞争。

这四类偏向的根源是因为学生的客观心理实际不同。

教师带班上课,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类型的区别,这以后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健康的发展他们的优点,帮助学生克服个性上的不足。

【解读】第十一章说的是坚持正面教育因材施教的道理。

“心”的概念,是最早出现在经典中的唯物的东西,古人解之为“心性”,指的是心理素质。

学生身上有些被某些老师深恶痛绝的东西,被老师称之为“缺点”,白眼之,痛斥之,嘲讽之。

其实,这些所谓的“缺点”,并不是学生的过错,而是学生的“心”,也就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先天遗传的心理个性。

有一个学生,现在已经是某军校的后勤主任了。

当初做我的学生时,性情多变,暴戾狂躁,一小小的个子,老是在课间把同学按倒在地,用笔盒或者其他器物拼命殴打。

他的父亲,某部少校首长,沮丧的告诉我,孩子这个样子,是家族遗传。

在少校的记忆里,祖父,父亲,是严酷而不近人情甚至人性的,自己小时候就常常被打得死去活来。

自己是棍棒下打出来的一付硬身板。

因为自己的痛苦,自己虽然并没有打过孩子,但是执拗得近乎偏执的个性,总是把拳头挥向了柔弱的妻子。

略谈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略谈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略谈班级管理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班级管理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也要具备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即长善救失。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因材施教1. 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因材施教。

2. 了解学生差异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3. 调整教学策略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多的辅导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4. 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班级管理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长善救失1. 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具备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 倾听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主动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准确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个别辅导、集体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 关注学生综合发展班级管理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上的困难,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以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善救失与因材施教(由长善救失想到的)
《学记》指出,学习者会经常发生四种失误,其根源在于心理上的问题,教育者必须要了解。

有些学生浮躁,以至贪多,这样会造成虽博而不精的失误;有些学生拘谨,以至务求精深,这样会造成虽精而不博的失误;有些学生轻飘,以至务求速进,这样会造成虽长进却肤浅的失误;有些学生畏缩,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以至浅尝辄止,这样会造成半途而废的失误。

这四种过失,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为师之道,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其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此必须具备洞悉心灵的能力,并能全方位把握学生的所长与所短、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因此,《学记》总结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就是现代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

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二、辩证施教,化“失”为“善”,变短为长。

所谓“长善”,就是发扬某一类型学生的优点。

“救失”就是纠正其缺点。

学生虽各有其缺点、偏差。

但与此同时也会各有其优点,教师的教学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

这样缺点自会被克服的。

辩证考虑,四类缺点也隐含着学习的长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力,第一类学生是兴趣广泛,学习效率高;第二类学生是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第三类学生是信心十足,进度快;第四种是学习有追求兴趣。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也就是化劣势为优势,变短处为长处。

在学习中真正实现“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