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物质的组成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错因:__如__焰_色__试__验__属__于__物__理__变__化__。______ (2)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错因:__原__子__核__内__部__的__变__化__属__于__核__变__化__。_____ (3)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错因:__如__N_a_H__C_O_3_和__N__aH__S_O_4_反__应__只__生__成__N__a2_S_O__4一__种__新__盐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5)混合物和纯净物 ①纯净物:由 12 __同__种__物__质____组成。
②混合物:由 13 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的__物__质_____组成。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14 __有___固定的熔、沸点 15 _无___固定的熔、沸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转换
1.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01 _颜__色__、02状__态___、03 _气__味__、光泽、密度、04 _熔__点__、
05 _沸__点__、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 06 _还__原__性__、酸碱性、金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角度二 物质的分类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 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必刷题(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05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建议完成时间:25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_分钟)目录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点三分散系与胶体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023春·广东河源·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下列关于岭南文化所涉及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选项A B C D地方文化顺德木制龙舟 广州珐琅 梅州长乐烧酒茂名“岭南圣母”冼太夫人铜像【答案】A【解析】A.木制龙舟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B.珐琅是一种玻璃搪瓷,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B项错误;C.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D.铜像的主要成分属于合金材料,D项错误;故选:A。

2(2023·广东惠州·统考一模)下列邮票内容所涉及的主要物质,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B C D工业合成乙烯生产橡胶侯氏制碱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答案】C【解析】A.乙烯是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B.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是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D.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错误;故答案选C。

3(2023秋·新疆巴音郭楞·高三八一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生石灰、白磷、熟石灰B.空气、氮气、胆矾C.干冰、铁、氯化氢D.烧碱、液态氧、碘酒【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钙、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白磷为单质;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化合物,为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为单质;胆矾是由铜、硫、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干冰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铁为单质;氯化氢是由氢、氯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烧碱是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态氧为单质;碘酒为碘和酒精的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②化合态:元素以__化__合__物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图2-3-1所示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由__同__种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_____。 (2)混合物:_由__几__种__不__同__的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_质。
4.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因涉及电解质的电离、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气体摩尔体积等知识,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应准确把握概念、公式, 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溶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以及溶液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剖析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和含义。了解原子团 的定义。
1.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有不同的分类,高考中往往 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溶液内容仍围绕 S、w、c 命题;胶体内 容有考查胶体的基础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
2.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是物质的量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目是高考的热点,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知识、电化学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强,思考容量大。 教学时要注意以物质的量为核心,一切知识都是从物质的量入手的。在教学过程中要 善于运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物质的量入手,明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阿伏加德罗常数渗透到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中,综合性强,对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要 求比较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返回目录
知识点解读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命题的热点是已知同温同压(或同温同容)下不同气 体的某些条件,推断或比较某些物理量(如体积、质量或密度)的大小;或者根据反应 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推断气体产物的化学式。由于推导出的结 论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容易弄混,学习时感到困难。对于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引导学生自己推导,解题时注意所给条件,仔细审题。把握相关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及 主要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课时作业加以强化巩固,紧扣相关理论的本质,提高学生 认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25届高考化学复习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2025届高考化学复习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3.能从物质类别的视角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及转化规律。

4.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元素与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_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4)同素异形体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但有差异。

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O 2和O 3;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 60;磷元素:白磷、红磷。

【师说·助学】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分类 (1)树状分类法(2)交叉分类法——用多个标准分类请用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Cu、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_。

2.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_。

3.Na2O2、Na2O都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二者均为碱性氧化物:_。

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_。

【教考衔接】典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2023·新课标卷,7A]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2023·新课标卷,7B]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2022·辽宁卷,1C)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2021·广东卷,2D]典例2[2023·浙江1月,1]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A.CO2B.SiO2C.MgOD.Na2O听课笔记【师说·延伸】用交叉分类法对氧化物分类时的易混点①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一、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由①元素组成,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式,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②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③化合态。

⒉微观上:质子、中子、④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⑤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二.分类的方法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2.树状分类法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根据被分类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的类别间的关系及其陈列式的形状(像树)来定义的,如下图: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有机物,又是弱电解质的是()A.乙醇钠B.氨水C.乙酸D.蔗糖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都可用C12H22O11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①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属于合成高分子①明矾、石膏、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①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①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①植物油、直馏汽油都可与溴水反应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石油的裂解、烧碱的潮解都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化学键的破坏与形成,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或形成4.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CO2含量较高,随着矿化反应的进行,其含量不断降低,迄今为止,仍在缓慢发生(图1)。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引入酸、碱辅助完成这一过程(图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矿化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B.图中“酸”“碱”“盐”分别指HCl、NH3·H2O、NH4ClC.地球形成初期因CO2浓度较高,该矿化反应速率比现在快D.实验室引入“酸”和“碱”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氯气的液化B.由海水生产氯化镁C.乙烯生产聚乙烯D.由煤焦油得到苯、甲苯制硝酸苯、TNT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24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及应用

2024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及应用
答案:A
解析:文楼汤包的汤汁里含有许多物质,A项符合题意。
考点二 传统文化与化学
基础梳理
1.经典史料中的化学物质 (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中“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应用
目录
CONTENTS
1
考点核心梳理
2
典型精研
3
真题研练
4
教学后记
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及变化
基础梳理
1.宏观物质与微观组成
2.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易错提醒】
物质组成、分类的“四个误区”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 组成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则为混合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 物,而由H2、D2混合得到物质是纯净物。
答案:A
解析:纳米级金刚石粉末是纯净物,胶体是混合物,A错误; 化学反应前后遵循元素守恒的思想,制造过程里元素种类不变, B正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C正确; 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的过程是钠单质置换出碳 单质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练习1 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跨临界将水直冷制冰 B.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 C.《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D.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2024年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解析版)

2024年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解析版)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模拟精练+真题演练)最新模拟精炼1(2023·西藏拉萨·统考一模)我国有着雄浑醇厚的青铜(铜锡合金)文化,包括冶炼、铸造、雕刻和造型纹饰等一系列的技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锡合金有固定熔点,属于纯净物B.青铜的冶炼、铸造、雕刻均为化学变化C.调整青铜中铜、锡的比例不会影响青铜性能D.古代冶炼铜的方法包括湿法炼铜、火法炼铜【答案】D【解析】A.铜锡合金中铜、锡比例不同时熔点有所不同,属于混合物,A错误;B.青铜的冶炼、铸造、雕刻,铸造、雕刻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调整青铜中铜、锡的比例可以影响青铜的熔点、硬度等,C错误;D.古代冶炼铜的方法包括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火法炼铜:Cu2S+O2=Δ2Cu+SO2,D正确;故选D。

2(2023·浙江·校联考一模)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蒸馏水B.硫酸铜溶液C.淀粉溶液D.Fe(OH)3胶体【答案】B【解析】A.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选;B.硫酸铜溶液是分散系,但属于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B选;C.淀粉是大分子,该分散系实际上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不选;D.氢氧化铁胶体是分散系,且有丁达尔效应,故D不选;故选B。

3(2023·山东日照·校联考二模)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带电可用于静电除尘B.利用皂化反应可处理泄漏的汽油C.氰化钠NaCN剧毒,不慎泄漏,可用铁粉处理 D.青瓷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其色调主要与铁元素有关【答案】D【解析】A.胶体不带电,胶体中胶粒带电,可用于静电除尘,A错误;B.汽油主要为烃类物质,不是酯类,不发生皂化反应,B错误;C.铁单质不和氰化钠反应,故氰化钠泄露不能用铁粉处理,C错误;D.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D正确;故选D。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主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目录
考点过关
真题回访
2.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
A.乙醇
B.液氯
C.醋酸
D.碳酸钠
命题调研
11
【解析】乙醇是非电解质,A项正确;液氯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 电解质,B项错误;醋酸属于酸,是电解质,C项错误;碳酸钠属于盐,是电解质,D 项错误。
主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主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目录
考点过关
真题回访
(1)分类标准是对物质进行正确分类的关键
命题调研
5
主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目录
考点过关
真题回访
(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命题调研
6
主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目录
考点过关
真题回访
命题调研
7
(3)交叉分类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如:
⑤水玻璃 ⑥有机玻璃 ⑦漂白粉 ⑧TNT ⑨H2SO4
⑩含氧 40%的氧化镁 花生油 福尔马林 密封保存的 NO2 气体 CuSO4·5H2O 液氯
王水 KAl(SO4)2·12H2O 分子式为 C5H10 的烃 分子式为 C7H8 的芳香烃
其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①⑧⑨⑩
;一定为混合物的是
②③④⑤⑥⑦
主题1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目录
考点过关
真题回访
命题调研
10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2)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3)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 (5)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 ) (6)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 (7)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 × ) (8)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课时训练题(带答案)第三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6月28日,第五期中国科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医学专家呼吁:过量补锌致儿童性早熟,全民补碘也是不科学的,这里的锌、碘应理解为(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同位素2.在碱性条件下,由经过处理的工业级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通过氧化沉淀的方法,可以制备适合复印墨粉的高档四氧化三铁磁粉,则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属于( )A.同素异形体 B.同位素C.同分异构体 D.同一金属的不同氧化物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生石灰 C.铝热剂 D.漂粉精4.(2012•深圳二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4C中含有14个中子B.1H、2H、3H是同一种核素C.根据酸溶液中c(H+)大小,可将酸分为强酸和弱酸D.根据分散质颗粒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5.下列各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 )A.碘酒、干冰 B.石油、液氮C.Na2CO3•10H2O、Na2CO3 D.石灰石、氨水6.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此时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二、双项选择题7.在下列物质分类中,后者包括前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电解质C.溶液胶体 D.溶液分散系8.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关于“NaClO”的分类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 B.电解质C.钠盐和氯酸盐 D.碱性氧化物三、非选择题9.溶液、________、浊液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都(统)称为________。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________之间,溶液中的溶质一般以________或________形式存在。

10.下列物质:①Na ②Br2 ③NaCl溶液④CO2 ⑤硫酸⑥Ba(OH)2 ⑦熔融KCl ⑧蔗糖(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以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2)写出Ba(OH)2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 ②铝③CaO ④CO2 ⑤H2SO4 ⑥Ba(OH)2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分类标准氧化物电解质属于该类的物质②⑧⑨⑦(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 -===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 g ⑩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SO2—4的粒子数为________,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②与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HNO3===Al(NO3)3+NO↑+2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当有5.4 g Al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探究铁和铁的化合物的一些化学性质,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1)高温下,让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如下图。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为氧化剂。

(2)铁及其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应用。

Fe2O3――→HClA溶液――→足量Fe时B溶液――→NaOHC①往A、B溶液中分别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的颜色A:__________,B:____________。

②写出上述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C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A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不断加热,可制得______胶体;当光束通过该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效应。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补锌、补碘是指补充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故选C。

答案:C2.解析: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都是铁的不同价态的氧化物,不是单质,也不是原子,更不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故A、B、C均错。

答案:D3.解析: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A错;生石灰就是氧化钙,是纯净物、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铝热剂是由铝粉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后金属的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漂粉精是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以次氯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故D错。

答案:B4.解析:14C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则中子数=14-6=8,故A错;1H、2H、3H的质子数都是1,但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B错;根据酸的电离程度,可分为强酸和弱酸,故C 错。

答案:D5.解析:碘酒是I2和酒精的混合物,干冰(固态CO2)是纯净物;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液氮(液态N2)是纯净物;盐的结晶水化合物和盐都是纯净物;石灰石(CaCO3)是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

答案:C6.解析:该红褐色液体是氢氧化铁胶体,故选B。

答案:B二、双项选择题7.解析: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电解质属于化合物,故B错;溶液、胶体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故C错;溶液属于分散系,故D正确。

答案:AD8.解析: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电解质、钠盐,不是氯酸盐,也不是氧化物,故选A、B。

答案:AB三、非选择题9.解析:常见的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等混合物,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粒子直径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即1~100 nm或10-9~10-7 m,溶液中溶质一般以离子或分子形式存在。

答案:胶体混合物分散系1~100 nm(或10-9~10-7 m) 分子离子10.解析:(1)Na和Br2都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而是电解质的水溶液;CO2本身不能电离,因此是非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蔗糖是不能电离的有机物,因此是非电解质。

(2)Ba(OH)2是强碱,完全电离为Ba2+和OH-。

答案:(1)⑤⑥⑦④⑧(2)Ba(OH)2===Ba2++2OH-11.解析:(1)根据分类法,十种物质分别是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强酸、强碱、胶体、弱碱溶液、强酸溶液、盐,电解质主要包括金属氧化物、酸、碱、盐。

(2)H++OH -===H2O表示强酸和强碱中和生成水和可溶性盐,因此可表示Ba(OH)2+2HNO3===Ba(NO3)2+2H2O,不能代表Ba(OH)2+H2SO4===BaSO4↓+2H2O。

(3)Al2(SO4)3===2Al3++3SO2-4,n[Al2(SO4)3]=17.1 g342 g•mol-1=0.05 mol,则n(SO2-4)=3n[Al2(SO4)3]=0.15 mol,所以N(SO2-4)=0.15NA或0.15×6.02×1023;c(SO2-4)=0.15 mol0.25 L=0.6 mol•L-1。

(4)由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仿写可得:CO2+Ba2++2OH-===BaCO3↓+H2O。

(5)部分氮元素由+5价降为+2价,得到3个电子,被还原,则HNO3是氧化剂;铝是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1;n(Al)=5.4 g27 g•mol-1=0.2 mol,Al+4HNO3===Al(NO3)3+NO↑+2H2O~3e-,则n(e-)转移=3n(Al)=0.6 mol;强酸、可溶性盐应改写,则该反应为:Al+4H++NO-3===Al3++NO ↑+2H2O。

答案:(1)分类标准金属单质氧化物溶液胶体电解质属于该类的物质②③④⑧⑨⑦③⑤⑥⑩(2)Ba(OH)2+2HNO3===Ba(NO3)2+2H2O(3)Al2(SO4)3===2Al3++3SO2-4 0.15NA(或0.15×6.02×1023) 0.6 mol•L-1(4)CO2+Ba2++2OH-===BaCO3↓+H2O(5)HNO3 1 1 0.6 molAl+4H++NO-3===Al3++NO↑+2H2O12.解析:(1)试管中还原性铁粉与水蒸气共热发生臵换反应,生成四氧化铁和氢气;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0价,被还原,则水是氧化剂,而铁是还原剂。

(2)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2FeCl3+Fe(足量)===3FeCl2,FeCl2溶液遇KSCN溶液不变红;Fe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后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1)3Fe+4H2O( g)=====高温Fe3O4+4H2 H2O(2)①红色不变(或浅绿色)②Fe2O3+6HCl===2FeCl3+3H2O 2FeCl3+Fe===3FeCl2③白色沉淀转变为灰绿色又转变为红褐色④Fe(OH)3 丁达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