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洋务运动小论文
论洋务运动小论文

论洋务运动小论文
洋务运动发起于1861年初,当时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欣,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从此,洋务运动便正式开场。
发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十九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洋务”这个词,当时所谓洋务指的是牵连到外国的一切事情,提倡和主持洋务的人自然就成了洋务派,在洋务派刚刚产生之时,由顽固守旧派占主导地位的清廷对之所抱的是敌视的态度。
由于政府对办洋务不赞成,甚至反对,所以当时的洋务派可以说是在偷偷摸摸地办洋务,也就谈不上什么洋务运动了。
但到了19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随着太平天国,捻军,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之后,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堂,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侮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由于这批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握有大权的军政重臣,且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看到了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西洋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举国上下“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史称“同光新政”。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旧的阶级分化和新的阶级出现,关系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且
也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初始阶段。
洋务运动小论文100字

洋务运动小论文100字
洋务运动是一场由失败的封建大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关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史论文5000字

关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史论文5000字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史论文5000字,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史论文5000字篇一《浅析洋务运动的成与败》摘要:洋务运动,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开始是以军事自强为目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控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洋务运动改革影响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论文 (3)

洋务运动论文引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发生在清朝末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洋务运动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1.1 内外因素交织的背景洋务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种种内外压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领土,中国社会陷入了危机之中。
同时,清廷内部也存在着腐败、闭关思想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外界的挑战。
这种外部压力和内部腐败交织的背景,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1.2 对先进技术的渴求洋务运动的另一个重要起因是中国社会对先进技术的渴求。
当时西方列强已经在工业、军事、交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社会意识到自身的科技落后,急切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提升国家自身的实力。
二、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2.1 兴办洋务机构为了推动洋务运动,清廷成立了许多洋务机构,如洪仁玕所办的湘军、曾国藩所办的淮军等。
这些机构带来了西方的军事技术、训练方法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变革。
2.2 兴办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另一重要发展方面是兴办洋务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生产和制造各种商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它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业企业之一。
2.3 推动教育改革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清廷还推动了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清朝末年,许多新式学堂和学校兴起,为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1 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逐渐缩小了与西方的科技差距,提高了自身的工业生产水平。
这无疑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2 教育与知识普及洋务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机会。
这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并有机会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洋务运动作文

洋务运动作文
《洋务运动那些事儿》
嘿,咱今天来聊聊洋务运动。
你们知道吗,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老工厂,那里面还保留着当年洋务运动时期的一些痕迹呢。
我一进去啊,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时代。
那些陈旧的机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当时啊,我就在想,这洋务运动可真是不简单呐!那时候的人们,为了让国家强大起来,可真是下了大力气。
他们努力学习西方的技术,引进那些新奇的玩意儿,试图改变国家的命运。
就像这个老工厂里的这些机器,就是他们努力的见证。
他们开办工厂,制造各种东西,虽然一开始可能不太顺利,会出现各种问题,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跌跌撞撞的。
但他们没有放弃呀,一直在坚持。
想想看,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彻底改变当时的中国,但它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人们对进步和发展的渴望。
它让我们知道,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现在再看看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呀。
但我们可不能忘记洋务运动那段历史,那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呢。
好了,说了这么多,总之啊,洋务运动真的很值得我们去好好回味和思考,它就像我们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独特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洋务运动的探究论文

洋务运动的探究论文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清朝努力推进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实施方案、成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究,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19世纪30年代,尽管清朝政府开始逐渐实现了对一些新技术的认知,但这种认知只是一种知识储备,并没有被用来推进现代化。
1840年以前,清朝的贸易非常依赖于茶叶和丝绸等传统商品。
而在此后的近百年中,欧洲列强以其先进的制造业和技术崛起,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中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也开始学习欧洲的技术和制造业。
意识到这一点的清朝政府便在1861年开始了洋务运动。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引进欧洲的工业技术和制造业来加强清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实施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洋务运动计划建立一系列的制造业和机构,包括船厂、铁路、矿山和军工等。
这些计划由洪仁玕和李鸿章等著名官员负责领导。
清朝政府还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一些外资银行,以支持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机构如“求是书院”,又称“洋闸”,主要致力于翻译、出版欧美科学技术书刊,培养中西文化通的翻译员、科技人才等。
还有一些机构如瑜珈奏鸣琴局、光华馆等,致力于教育改革,推广西方教育。
然而,这些计划都面临着困难。
首先,这一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它们被各种权争抢购,并要竞相获得珍贵的财政支持。
其次,这一计划没有得到足够的技术支持。
大部分欧洲企业并不希望自己的技术泄露,因此他们要么不愿意分享技术,要么提高价格。
这导致了一些项目的濒临破产和困境。
三、成果评估洋务运动的实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它推动了清朝的现代化。
洋务运动在列强压力下让清王朝幸免于被殖民,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王朝的地位。
其次,洋务运动推进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它的实施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合作,改善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

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篇一《以近代史观看洋务运动》摘要: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运动的险恶情境中,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
作为地主阶级,他们不可能超越阶级局限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清朝现代化(近代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在这个过程里,中国为求自保,开始被动地、小心翼翼地去适应当时的形势。
这样,使得中国并不像大多数西方国家那样由资产阶级首先开始,而是由地主阶级开始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和曲折的。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英法的参战,清军在上海及浙江附近击败了太平军,使中国真正感受到了西方的军事优势,这样,以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就被当成解决国内外问题的办法。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这句话被曾国藩引用,说明了他想利用这次运动来使中国强大。
奕也曾建议利用镇压叛乱来作为得到西方武器的途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认识。
这其实也是在某些方面实践着魏源所提倡的“师夷长技。
于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曾国藩等人开始聘请洋人练兵,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但已经采用近代的方法并配备给军队以洋枪洋炮,还开始筹建新式水师。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兵工厂和造船厂逐渐建立起来,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包括外国的技术人才纷纷引进国内。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建立。
它们不仅制造军火还包括船只和机器,这些又用来装备中国的军队。
1872年,日本侵台后洋务派便加快了筹建海军的活动,以10年为限,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作文《洋务运动的故事》

洋务运动的故事篇一洋务运动的故事说起洋务运动,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就是我爷爷年轻时给我讲的故事。
他那会年轻气盛,爱听些稀奇古怪的事儿,经常缠着村里一位老秀才讲“洋鬼子”的事儿。
那老秀才家里摆着张老式地图,上面画着乱七八糟的船和一些他认不出来的玩意儿,然后就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洋务运动来。
老秀才说话慢吞吞的,但讲到关键处,他会敲敲烟袋,眯着眼,像个说书先生一样,把当时的情景说得活灵活现。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讲到李鸿章造船的事儿。
他说啊,李鸿章为了造军舰,跑到外国去偷偷学技术,那叫一个谨慎。
就跟咱们小时候偷吃零食似的,小心翼翼的,生怕被人发现。
而且造船厂建起来后,规矩特别多,工人们每天都要穿统一的衣服,还得戴帽子,就跟咱们现在上班打卡似的,一丝不苟。
我还记得,老秀才特意讲到一次造船厂发生意外,一艘新造的军舰,因为技术问题,突然起火了。
当时场面那叫一个混乱,工人们四处逃窜,就像一群受惊的兔子。
李鸿章也吓了一跳,差点儿被烟呛到。
这突发事件啊,像极了咱们家过年放鞭炮,总有那么一两个不听话的,砰地一声窜到天上去了。
老秀才还说,这造船啊,就像咱们种地一样,得一点一点来,不能操之过急。
急于求成,最后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篇二洋务运动的故事我爷爷讲故事的方式很特别,他不会像教科书那样,把洋务运动说成多么伟大的壮举。
他总是从一些小细节入手,让我们更容易理解。
比如,他会讲到当时引进的那些新式武器,可不是光有枪炮那么简单。
他还记得老秀才说过,当时引进的轮船,速度比以前的木船快多了,而且一次能运载更多的货物。
这就像咱们从骑自行车换成开汽车一样,效率提升了可不是一点点! 他还说,这些新式武器和轮船的出现,也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
就拿轮船来说吧,它让运输更加方便快捷,也加速了东西南北的交流,这就好比咱们现在用微信、支付宝一样,方便快捷。
老秀才还讲过一个细节,说是当时很多外国技师来中国工作,他们带了一些西方的生活习惯,比如喝咖啡、吃面包,还有一些西方的服装等等,这些东西也慢慢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洋务运动小论文
洋务运动发起于1861年初,当时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欣,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从此,洋务运动便正式开场。
发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十九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洋务”这个词,当时所谓洋务指的是牵连到外国的一切事情,提倡和主持洋务的人自然就成了洋务派,在洋务派刚刚产生之时,由顽固守旧派占主导地位的清廷对之所抱的是敌视的态度。
由于政府对办洋务不赞成,甚至反对,所以当时的洋务派可以说是在偷偷摸摸地办洋务,也就谈不上什么洋务运动了。
但到了19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随着太平天国,捻军,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之后,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堂,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侮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由于这批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握有大权的军政重臣,且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看到了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西洋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举国上下“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史称“同光新政”。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旧的阶级分化和新的阶级出现,关系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且
也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初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