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炮制的核心原理在于加热水解以减毒增效

合集下载

附子加工的“减毒存效”、“减毒保效”及“减毒增效”

附子加工的“减毒存效”、“减毒保效”及“减毒增效”

附子加工的“减毒存效”、“减毒保效”及“减毒增效”
【汉中附子开发研究之二】刘志超
由于生附子含有有毒成分,不能直接作为内服的药物(也有直接以生附子作为药物使用但严格久煎久煮减毒)。

自古代以来,围绕附子的使用一直的加工都是围绕着减毒为核心的。

其方法基本是干制和湿制两种,由此派生出盐卤浸泡,漂洗,煮或蒸制以及沙炮火炮等各种减毒去毒的基本工艺手段。

就此,中药里出现了生附子、炮附子两种有毒和去毒的原药,和黑顺片,黄附片,挂片等等附子饮片。

现代药理分析,附子的化学成分里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有些既是其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而表现出附子在临床使用中既有药理作用又有毒性反应的双重性。

因而,附子的加工炮制以及临床使用就出现了几种情况:一是毒性和药性等同,同时减少下降;二是药性存在,毒性减少;三是毒性增加药性存在;四是毒性不变,药性减少。

附子的炮制是应用于治疗疾病的,最佳的炮制结果应该是毒性减少药性提高,最低的要求应当是毒性减少,药性保留。

但在现实由于种种的原因,附子的炮制和成品中,多数只做到了减毒,没有可靠的手段或者根本的观念做到附子的减毒保效,减毒存效。

更由于种种的人为因素,为贪图简便或者赚钱,生产出减毒失效,减毒无效甚至存毒减效,增毒无效的毒附子。

过度炮制以及粗乱炮制的问题多有暴露和曝
光。

匠心独运,把附子从“毒药”变大补阳气的“良药”!

匠心独运,把附子从“毒药”变大补阳气的“良药”!

匠心独运,把附子从“毒药”变大补阳气的“良药”!给中药附上不良反应说明,不会影响中医的发展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介绍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植物肝毒性的文章,告诉大家含PAs的植物,如果服用,有可能导致可怕的“肝窦阻塞综合征”,这种病会导致肝衰竭,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医治方法,所以在很多国家,食品,药品或化妆品中,若检出 P A s , 无论含量多低 , 按照当地法律 ,一律判定为伪劣产品。

世界卫生组织也下发过指南,警示该类植物的毒性与危害。

结果我的文章遭到了部分人激烈反对,认为我在诋毁中医、中药。

一些人还举出了李可老中医常用的“附子”为例,反对我的说法,认为既然附子这类有大毒的中药都能用,含P A s的中药为什么不能用。

【附子】实际上,我们研究植物药、中药的毒性,不是为了诋毁它们,而是为了更安全、恰当地使用它们。

只有洞察了某种药物的毒性,才谈得上消除毒性,保留有效成分。

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前行。

西药说明书上附有详细的不良反应、毒附的作用说明,并不妨碍西药的畅销,所以,不必害怕给中药附上这些说明,会影响中医的发展,相反,能让公众更放心地服用中药。

今天,曾经被认为是大毒药物的“附子”被火神派中医及其他流派中医广泛使用,疗效斐然,这要得益于现代药理学对“附子”毒性的透彻研究。

与含PAs植物不同,附子的毒性是可以通过特殊炮制与煎法消除的。

【乌头的花与叶】附子毒性成分乌头碱,会“遇热水解”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子根)。

辛甘,热,有毒。

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是中医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被认为是禀地中火土燥烈之性,得天地之热气所生,如果用之得当,疗效显著。

但是,生附子有剧毒,其毒性成分是乌头碱。

乌头碱有很强的心脏毒性,它能直接损伤心肌,也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口服纯乌头碱0.2mg可以中毒,3—5mg可致死。

但是,乌头碱有一个奇妙的特性,就是遇热水解。

附子中主要的毒性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三种双酯型生物碱(DAs),在沸水中会被水解为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三种单酯型生物碱(MAs)。

炮制草药时会改变其化学成分

炮制草药时会改变其化学成分

炮制草药时会改变其化学成分草药炮制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加工、烘炙或煮制草药,可以改变其化学成分,进而产生不同的药效。

这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实践中,以提高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炮制草药的机制,以及其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炮制草药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包括炒制、煮制、烘干和蒸制。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草药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改变了草药的化学成分,并增强了其药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炮制方法及其影响:1. 炒制:炒制草药常用于处理黄连、附子等寒凉草药。

这个过程通常在低温下进行,可以通过炒制来降低草药的寒性,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并增强其温阳作用。

炒制的草药通常具有更强的温热性质,适用于寒凉病症的治疗。

2. 煮制:煮制是最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通过煮沸草药的水溶液,可以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并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

煮制还可以通过破坏一些草药中的有毒成分,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例如,煮制乌药可以去除其中的毒性物质,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3. 烘干:烘干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常用于处理湿性草药。

烘干过程中,草药中的水分被蒸发,有助于防止草药霉变,延长其保质期。

此外,烘干还可以改变草药的气味、质地和保存性质。

例如,烘干菊花使其更易于储存和使用,并改善其花香气味。

4. 蒸制:蒸制是一种特殊的炮制方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草药,如人参、枸杞等。

蒸制过程中,草药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可以改变其化学成分,增强药效。

例如,蒸制的人参可以提高其皂苷含量,增加其提供体力和抗疲劳的功效。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炮制草药通常还会发生其他化学变化。

例如,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可能会在加热过程中蒸发,从而改变其气味和药效。

一些不易水解的药物成分可以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从而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

此外,炮制还可能破坏一些草药中的酶活性,避免其可能的副作用。

然而,虽然炮制草药在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

中药炮制工知识考试(试卷编号1102)

中药炮制工知识考试(试卷编号1102)

中药炮制工知识考试(试卷编号1102)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1.[单选题]去残肉的操作方法()。

A)浸泡法B)除去翅C)除去头和鳞片D)以上都不是2.[单选题]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解鱼蟹毒的药物是( )A)麻黄B)桂枝C)香薷D)生姜3.[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药饮片包装材料的特性。

( )A)保护性B)美观性C)安全卫生D)非反应性4.[单选题]引起中药饮片变异现象( )A)外界条件B)运输条件C)产地条件D)以上都不是5.[单选题]灯芯草经( )煅制而成。

A)明煅法B)煅淬法C)闷煅法D)蒸煮法6.[单选题]具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人工干燥温度不能超过()。

A)30°CB)50°CC)70°C7.[单选题]白附片呈纵切片,上宽下窄。

无外皮,(),半透明,厚约 0.3cm。

A)白色B)黄色C)黄白色D)棕色8.[单选题]制何首乌每100KG何首乌块用黑豆( )A)5KGB)10KGC)15KGD)20KG9.[单选题]石决明味( )。

A)甘B)苦C)咸D)甜10.[单选题]下列关于勤劳节俭的论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企业可提倡勤劳, 但不宜提倡节俭B)“一分钟应看成是八分钟”C)1996 年亚洲金融危机是“饱暖思淫欲”的结果D)“节省一块钱, 就等于净赚一块钱”11.[单选题]淡附片具有()的功效。

A)清热解毒,利咽。

B)清热燥湿、泻火解毒C)回阳救逆.散寒止痛D)活血调经,清肝明目12.[单选题]企业采用的中药饮片外包装 料多为包装纸箱;执行( );A)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6541B)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6542C)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6543D)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654413.[单选题]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 )A)麻黄、荆芥B)香薷、紫苏C)生姜、桂枝14.[单选题]中药饮片包装材料的数量按每批中药饮片产量及包材规格估算,对应的标签按多余( )的估算数量领取。

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

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

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制附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饮片制剂,它是从小蝙蝠科动物附子(学名: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根状茎中提取制成的。

附子有很强的药效,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制附子的主要目的是将生附子中的毒性物质加以减毒或转化,使其能够安全使用。

下面将对制附子的炮制操作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进行初制操作。

将新鲜或干燥的附子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并晾干备用。

新鲜的附子受水分的影响,其中的毒性物质较高,所以晾干后更易于降低其毒性。

然后,将晾干的附子粉碎成细末,过筛备用。

接下来,进行水炮制。

将刚刚制备好的附子末(也可以是整体的附子)投放到大容器中,在附子的重量基础上加入适量的水,水量一般为附子的3-4倍。

然后,将容器加热至烧开,用中小火煎煮30分钟。

煮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附子充分与水接触,有效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煮制完毕后,将煮药液沥取出来,此时称为附子药渣。

药渣中还残留着一定的有效成分,可以再进行一次水炮制。

将药渣重新投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第二次水炮制,操作方法同上。

重复这一过程,一般可炮制3-4次,以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提取。

最后,将沥取的附子煎液静置数小时,待其浑浊沉淀后,可将上清液取出,即为制得的附子炮制品。

上清液可以通过过滤或沉淀分离得到。

制得的附子炮制品常以饮片的形式出售,供中医临床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附子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药物成分受损或过度转化。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吸入粉末或接触到附子的热水。

除了水炮制外,还有其他炮制方法,如蒸炮制和醋炮制等。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加工工艺也有所不同。

总之,制附子是一项繁琐且需要经验的工艺,但通过炮制可以改变附子的药性,降低其毒性,提高其疗效,使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厘米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厘米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

晋代有炒炭(《肘后》)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

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

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

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

浅析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对减毒增效特点

浅析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对减毒增效特点

浅析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对减毒增效特点摘要: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抗击衰老、强心、抗炎、镇痛等功效。

但附子为有毒中药,对其临床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从附子的炮制方法和附子药对角度对附子减毒作用进行梳理,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附子;炮制方法;附子药对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其主要产地有湖北、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如四川江油所产的川附子就是道地药材[1]。

附子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称之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附子具有强心、抗衰老、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等功效[2-5]。

1.附子的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附子成分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有机碱、蛋白质、醇胺[1]。

其中生物碱是附子所有成分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6]。

生物碱类既是其毒效成分,也是附子有效成分之一。

随着附子化成分学和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附子中的其他成分,尿嘧啶、多糖及微量元素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2,7]。

生物碱类特别是二萜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二萜类生物碱可分为单酯型、双酯型、醇胺型生物碱三种。

这三者中毒性最大的是双酯型生物碱,因此临床中常以双酯型生物碱作为毒性评价的重要指标[1]。

2.附子不同炮制方法对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类生物碱,既是其有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

为了保证附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附子一般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使用。

附子的炮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记载。

东汉《伤寒论》中就记载有“去皮”的净制方法,发展到宋代开始有“去须根”的制法[8-9]。

历代医药专著中有炮、炒、煨、蒸、煮等炮制方法[10]。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附子的炮制都是为了减少其毒性,并增加其疗效。

生附子经过炮制和加热煎煮后,其剧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则会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可以实现减毒作用。

附子炮制的核心原理在于加热水解以减毒增效

附子炮制的核心原理在于加热水解以减毒增效

附子炮制的核心原理在于加热水解以减毒增效未经炮制的药材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普遍高, 酯碱( L ipo- alkaloid) 含量低, 而炮制品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低,酯碱、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增高。

这说明在炮制过程中除了将剧毒性双酯型生物碱 C 14 位上的乙酰基水解, 失去一分子醋酸, 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外, 另一可能是由于脂肪酰基取代了C 8 -OH 上的乙酰基, 生成酯碱。

从而减少毒性的缘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生附子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种生物碱, 其中以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为主,其有强烈毒性, 但对热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加热水解可变为乌头原碱, 毒性只有原来的1/2 000 , 故加热、加水可解其毒。

另外乌头类生物碱 C 8 位上的乙酰基在比较缓和的条件下被脂肪酰基置换, 生成毒性较小的脂型生物碱类。

附子的显著疗效与毒性并存, 为减毒而传承下来的传统炮制工艺使部分有效成分随加工过程同步流失, 势必要进一步筛选优化。

附子的现代炮制由于过度强调其安全性, 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炮制太过的现象。

大量的古代炮制经验和现代研究表明,附子炮制的关键不在于制透而在于煮透, 即双酯型生物碱遇热水解是附子炮制减毒的重要手段。

综观古今对附子的炮制研究,附子炮制工艺的研究应该从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应整理并优化附子炮制的传统工艺,
确保附子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通过研究揭示附子产地加工过程中胆巴的作用原理,科学揭示胆巴对附子加工炮制的作用或副作用; 其次还应开展附子的产地鲜切片研究以及鲜附子的保鲜储存或者储备方法; 最后应深入开展制附子的粉剂、汤剂以及附子颗粒等新型饮片研究, 拓宽附子新的用药形式和药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炮制的核心原理在于加热水解以减毒增效未经炮制的药材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普遍高, 酯碱( L ipo- alkaloid) 含量低, 而炮制品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低,酯碱、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增高。

这说明在炮制过程中除了将剧毒性双酯型生物碱 C 14 位上的乙酰基水解, 失去一分子醋酸, 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生物碱外, 另一可能是由于脂肪酰基取代了C 8 -OH 上的乙酰基, 生成酯碱。

从而减少毒性的缘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生附子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种生物碱, 其中以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为主,其有强烈毒性, 但对热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加热水解可变为乌头原碱, 毒性只有原来的1/2 000 , 故加热、加水可解其毒。

另外乌头类生物碱 C 8 位上的乙酰基在比较缓和的条件下被脂肪酰基置换, 生成毒性较小的脂型生物碱类。

附子的显著疗效与毒性并存, 为减毒而传承下来的传统炮制工艺使部分有效成分随加工过程同步流失, 势必要进一步筛选优化。

附子的现代炮制由于过度强调其安全性, 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炮制太过的现象。

大量的古代炮制经验和现代研究表明,附子炮制的关键不在于制透而在于煮透, 即双酯型生物碱遇热水解是附子炮制减毒的重要手段。

综观古今对附子的炮制研究,附子炮制工艺的研究应该从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应整理并优化附子炮制的传统工艺,
确保附子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通过研究揭示附子产地加工过程中胆巴的作用原理,科学揭示胆巴对附子加工炮制的作用或副作用; 其次还应开展附子的产地鲜切片研究以及鲜附子的保鲜储存或者储备方法; 最后应深入开展制附子的粉剂、汤剂以及附子颗粒等新型饮片研究, 拓宽附子新的用药形式和药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