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检查
实验诊断学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的改进方法
优化样本采集
通过改进粪便采集方法,如使 用粪便收集器或进行连续采样 ,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
开发新型检测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 术,开发新型粪便检测试剂盒 或仪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和质控标 准,确保粪便检查的一致性和 可靠性。
处理方式
将粪便放入无菌容器中, 避免混入尿液、水等杂质 ,并及时送检。
粪便显微镜检查
涂片制备
将粪便均匀涂在载玻片上 ,晾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 。
显微镜观察
观察粪便中的细胞、寄生 虫、细菌等成分,判断是 否存在消化道炎症、感染 等疾病。
注意事项
显微镜检查前应先进行粪 便涂片的染色处理,以提 高检出率。
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肠道球虫,如隐 孢子虫等。
原虫感染
粪便检查可以检测到肠道原虫,如阿 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
下消化道出血
粪便呈现黑色或暗红色,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可能。
肠道炎症性疾病出血
粪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异常,提示肠道炎症性疾病出血可能。
临床应用评估
对粪便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不断完善和优化检测 方法,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THANKS
粪便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
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血 红蛋白,用于诊断消化 道出血、溃疡等疾病。
胆红素检测
检测粪便中胆红素的含 量,用于诊断肝胆疾病
。
脂肪检测
检测粪便中脂肪的含量 ,用于诊断脂肪泻等疾
病。
注意事项
粪便化学检查时应遵循 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和
粪便病原检查技术

粪便病原检查技术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要取得粪便检查的准确结果,必须注意:保证粪便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对原虫滋养体检查应立即送检,或暂时保存在35~37℃条件下待查;盛粪便的容器须干燥、洁净,无尿液或水混入,无药物、泥土和其他杂物污染;严格按照粪检程序进行操作,特别是镜检时要熟悉各病原体的形态特点并遵循顺序观察的原则,以免漏检。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直接涂片法直接涂片法(direct smear methed)适用于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由于用标本较少,故检出率较低,若连续图片3张,可提高检出率。
1、蠕虫卵检查取一清洁的载玻片,在玻片中央加一滴生理盐水。
再用竹签挑取绿豆(火柴头)大小的粪便一小块,均匀涂布于生理盐水中,涂片厚薄以透过涂片约能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
如果太厚,阻碍光线的透过,太薄则影响检查效果(必要时可加盖玻片)。
先用低倍镜观察,从左至右,由上到下顺序地移动载玻片或镜台推进器,仔细查找,找到被查物后,应将被查物移至视野中央,仔细辨认。
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
观察粪便涂片时,镜台应平放,以免粪液下流污染镜台,同时影响观察。
镜检过程中应防止涂片干燥,如已干燥而不透明时,可再加生理盐水,涂匀后继续观察。
粪便中常有很多与蠕虫卵相似的杂质,如食物残渣、气泡、脂肪滴、动植物细胞、植物孢子、淀粉颗粒等,必须仔细地与虫卵鉴别,以免误诊。
至于属何种杂质,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研究,以免因此而分散注意力。
蠕虫卵的形态特征:人体检查的蠕虫卵种类较多,但它们皆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即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颜色,明显的卵壳及特有的内容物(如卵细胞、卵黄细胞、幼虫等)。
但上述特征可因虫卵位置、死活、个体差异、发育情况、新鲜程度等而有所变化,必须分析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由于受检的粪量少,检出率较低,故常规检查每份粪便应取不同部位粪便查三片,必要时连续送检三次(三送三检),才可做出报告。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引言概述: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粪便常规检查的意义和应用。
正文内容:1. 粪便常规检查的基本原理1.1 粪便样本采集:介绍如何正确采集粪便样本,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外观和质地: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和质地,可以初步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病理情况。
1.3 pH值和酸碱度:测定粪便的pH值和酸碱度,可以了解肠道内的酸碱平衡情况,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4 隐血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可以发现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1.5 粪便颜色:不同颜色的粪便可能与不同的疾病有关,通过观察粪便颜色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2. 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2.1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通过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消化系统是否存在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
2.2 肠道菌群的评估: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菌群数量和种类,可以评估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对肠道功能和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
2.3 肠道消化功能的评估: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和质地,可以初步了解肠道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4 肠道吸收功能的评估: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脂肪、糖类等物质的含量,可以评估肠道吸收功能的健康状况。
2.5 肠道炎症的评估: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炎症标志物,可以评估肠道炎症的程度和活动性,对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3. 粪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3.1 样本采集:正确采集粪便样本,避免污染和误差。
3.2 检测时间: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 饮食和药物干扰:某些食物和药物可以影响粪便的外观和化学成份,应在检测前避免相关干扰。
总结: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简便、经济且有效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信息。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目的、检查方法、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
一、检查目的: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诊断相关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消化道感染、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
通过分析粪便的外观、组织成份和微生物等指标,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二、检查方法:1. 采集样本:在患者排便后,使用干净的容器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应避免将尿液、纸巾等杂质混入样本中,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外观观察: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正常粪便应呈棕色,形状规则,无异味。
3. 组织成份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粪便中的组织成份,如脂肪球、肌纤维、红细胞等。
异常的组织成份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4. 微生物学检查:通过培养和鉴定粪便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者寄生虫感染。
三、结果解读:1. 外观观察:异常颜色(如黑色、红色)、异常形状(如稀糊状、硬块状)和异常气味(如恶臭)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需要进一步检查。
2. 组织成份分析:异常的组织成份如脂肪球增多、肌纤维增多或者红细胞存在,可能提示消化系统问题,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 微生物学检查:检测到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与感染相关,需要进一步鉴定病原体类型和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治疗。
四、注意事项:1. 采集样本时应注意卫生,避免与尿液、纸巾等杂质混入。
2.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有无服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
3. 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粪便常规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4. 检查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完成检查。
总结: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分析组织成份和检测微生物等指标,可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诊断相关疾病。
常用粪便检测项目

常用粪便检测项目
粪便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消化道疾病、肝胆疾病等多种疾病。
以下是常用的粪便检测项目: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炎症等疾病。
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血液,以判断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或炎症。
该试验可以帮助诊断胃溃疡、结肠炎、肠道肿瘤等疾病。
粪便细菌培养:通过培养粪便中的细菌,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如肠炎等。
粪便免疫法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以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特定的肠道寄生虫或病毒,如阿米巴痢疾、轮状病毒等。
粪便脂肪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脂肪的含量,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脂肪吸收障碍或胰腺疾病。
粪便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特定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肠道肿瘤等疾病。
除了以上常用的粪便检测项目外,还有粪便酸度检测、粪便胆红素检测等多种检查方法。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消化道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粪便检测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事项,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颜色、形状、质地、气味等特征,以及检测其中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等指标,来判断消化系统的正常与否,并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一、粪便样本采集1. 采集器具准备:清洁的容器、手套、塑料袋等。
2. 采集前准备:清洁肛门,避免尿液或水分混入样本中。
3. 采集方法:用手套保护手部卫生,用容器接住粪便样本,确保样本完整,避免污染。
4. 采集量:一般需要采集2-3g的粪便样本,可根据医生要求采集更多或更少。
二、粪便外观检查1. 外观特征: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质地、气味等特征。
- 颜色:正常粪便呈棕色,异常颜色可能提示消化系统问题。
- 形状:正常粪便呈柱状或S形,异常形状可能与肠道疾病有关。
- 质地:正常粪便软硬适中,异常质地可能与消化吸收问题相关。
- 气味:正常粪便有一定气味,异常气味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三、粪便化学检查1. 隐血检查:用于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藏血液,常用于早期肠道肿瘤筛查。
2. 糖类检查:检测粪便中糖类的含量,可用于诊断糖尿病等疾病。
3. 脂肪检查:检测粪便中脂肪的含量,可用于评估胰腺功能和脂肪吸收情况。
四、粪便微生物学检查1. 细菌检查:检测粪便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可用于评估肠道菌群的平衡情况。
2. 寄生虫检查:检测粪便中寄生虫的存在,可用于诊断寄生虫感染病。
3. 真菌检查:检测粪便中真菌的存在,可用于诊断真菌感染病。
五、粪便其他检查1. pH值检测:检测粪便的酸碱度,可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
2. 粪便潜血试验:用于检测粪便中潜在的血液,可用于早期肠道肿瘤筛查。
3. 粪便免疫法检测:用于检测粪便中特定抗原或抗体,可用于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
六、注意事项1. 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样本。
2. 采集后及时送检,避免样本变质。
3.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解读结果时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信息,如消化道出血、感染、炎症和肿瘤等。
以下是关于粪便常规检查的详细介绍。
1. 检查目的: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以便发现和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2. 检查内容:粪便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外观: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质地温和味等特征。
- 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血来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 病原微生物检测: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
- 粪便pH值:测量粪便的酸碱度,以评估消化系统的酸碱平衡。
- 粪便中的脂肪含量:检测粪便中的脂肪含量,以评估脂肪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 粪便中的消化酶活性:检测粪便中的消化酶活性,以评估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3. 检查方法:粪便常规检查通常需要患者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并将其送往医学实验室进行分析。
以下是普通的检查流程:- 患者在采集粪便样本之前应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 患者使用专用的粪便采集容器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 患者将粪便样本送往医学实验室,通常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在实验室中,专业人员将对粪便样本进行外观观察、潜血试验、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分析。
-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避免使用过期的或者已经暴露在空气中的样本。
- 在采集粪便样本时,避免将尿液或者其他杂质混入样本中。
- 在送样之前,确保将样本存放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以防止样本的变质。
- 如果在检查前需要停用某些药物或者饮食,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5. 检查结果解读:粪便常规检查的结果通常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并由医生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结果及其可能的解释:- 异常颜色:不同颜色的粪便可能与饮食、药物或者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粪便检查

• 吞噬细胞 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 红细胞:正常无,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 • 肠粘膜上皮细胞:结肠炎、假膜性肠炎时增多 • 肿瘤细胞:左半结肠、直肠癌可见
2.食物残渣 正常粪便中的食物残渣系已消化的无定形细小颗粒
,仅可偶见淀粉颗粒和脂肪小滴等未及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
(1) 淀粉颗粒: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呈特殊轮状结构的颗粒, 滴加碘液后染成蓝色,如己部分水解则染成红褐色。腹泻者的粪 便中易见到,在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时,由于碳水化合物 消化不良,可在粪便中大量出现。
• 血红蛋白有过氧化物酶作用 • 化学法:邻联甲苯胺法、联苯胺法,可检出5~10ml的出血; • ELISA:一种为抗人血红蛋白抗体,另一种为抗人红细胞基质抗
体
[临床意义] 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有重要诊断价值。
(1)阳性反应:①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一70%,呈间隙阳性;②消化 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 因此,OBT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筛选指标;③其他,如急 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及流行 性出血热等,OBT均常为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食物残渣
淀粉颗粒:正常犬猫 粪便中基本没有,粪 便中含有大小不等的 圆形或椭圆形颗粒, 加碘变为蓝色。 粪便中若发现大量淀 粉颗粒,表明消化功 能障碍。
脂肪小滴:粪便中出 现大小不等,圆形、 折光性强的脂肪小滴
粪便中若见到大量脂 肪滴为摄入的脂肪不 能完全分解和吸收, 或胆汁及胰液分泌不 足
2.黏液粪便; 动物正常粪便中只含有少量黏 液,因和粪便混合均匀而难以看到,如果肉眼 看到粪便中的黏液,说明黏液增多。小肠炎时, 多分泌的黏液和粪便均匀混合。直肠炎时,黏 膜附着于粪便表面。单纯的黏液便,稀粘稠和 无色透明。粪便中含有膜状或管状物时,见于 伪膜性肠炎或黏液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应激 综合征等。 3.鲜血便; 动物患有肛裂、直肠息肉、直肠 癌时,有时可见鲜血便,鲜血常附在粪便表面。
取粪便0.5ml放入粪杯中,加10-20倍 饱和食盐水,充分搅匀,静置10min, 用小接种环蘸取表面液体,滴到载玻 片上,此法适合较小的虫体。
(1)蛔虫卵:蛔虫 卵个体相对较大, 圆形,卵囊颜色深 且只有一个卵囊, 卵壳厚卵内充满大 小不等的折光颗粒
(2)钩虫卵:椭圆 形、壳薄,无色透 明,卵内有4~8个 卵细胞,卵壳与细 胞之间有明显的空 隙。
肌纤维:显微镜镜下 呈现两端不齐,片状、 带有纤维横纹,呈条 束状,多为黄色和黄 褐色
肌肉纤维为喂食鲜肉的宠 物粪便中正常成分,过多 时可考虑为胰液或肠液分 泌障碍及肠蠕动增强。
植物细胞:显微镜下 呈规则的几何图形, 很像菠萝的外皮。
植物细胞 细胞内含有草酸钙簇晶
花粉 应于寄生虫卵相鉴别
(四)寄生虫
寄生虫卵检验法 1、直接涂片法: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用 吸管吸取少量粪便,滴加少量洁净水, 充分混合,涂成薄膜,加盖玻片(尽量 防止产生气泡)镜检时视野光线稍暗, 先用低倍镜观察,需要仔细辨认时,再 换成高倍镜观察。
2、盐水漂浮法: 直接观察的涂片,检出率不高,当观察数 个涂片均未发现虫卵时可用此法。 我院方法:在一瓶500ml的0.9%氯化钠瓶 内加入190g左右的钠盐(只含钠盐),来 回晃动5分钟左右,最后瓶底会有食盐颗 粒,表示此瓶内的盐水已饱和。
(一)粪便颜色
正常动物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因动物种类不同 和采食不同而各异,粪便久放后,由于粪便胆 色素氧化,其颜色将变深。 1.变稀或水样便; 常常由于肠道蠕动亢进引 起。见于肠道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腹泻,尤其 多见于急性肠炎。服用导泻药后等。幼年动物 肠炎,由于肠蠕动加快,多排绿色稀便。出血 坏死性肠炎时,多排出污色样粪便。
将注射器的水全部打 进去,手拿注射器慢 慢的来回抽动,易软 化粪便,注射器回抽 的时候边抽边向外撤, 将输液管全部撤出, 注射器内有细软的粪 便即可。
采便的注意事项;要视动物大小来准备 注射器的大小和输液管的长度,大于15 公斤的狗就用10毫升注射器和大概10厘 米长的输液管;猫的肛门口比较小,不 容易将输液管送入,要一只手带手套后 食指沾上石蜡油,将食指缓缓送入猫肛 门口然后再将输液管送入;抽出的粪便 一定要有实在的内容物,不能只有少许 肠粘膜等物质,以免化验漏诊。
4.黑便; 黑便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粪便潜血检验阳 性。服用活性炭或次硝酸铋等铋剂后,也可排黑便, 但潜血检验阴性。动物采食肉类、肝脏、血液或口服 铁制剂后,也能使粪便变黑,潜血检验也呈阳性,临 床上应注意鉴别。 5.白陶土样粪便;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堵塞。因 无胆红素排入肠道所致。消化道钡剂造影后,因粪便 中也含有钡剂,也呈白色或黄白色。 6.凝乳块; 吃乳幼年动物,粪便中也见有黄白色凝乳 块,或见鸡蛋白样便,表示乳中酪蛋白或脂肪消化不 全,多见于幼动物消化不良和腹泻。
毛滴虫
贾滴虫
嗜气毛细线虫
姜片吸虫卵
(五)、细菌
粪便中的细菌极多,细菌占1/3属正常菌 群,一般为大肠杆菌,厌氧菌和肠球菌 为粪便中的主要菌群。 大肠杆菌:细小的杆状,无色,一般在 粪便中呈运动状 肠球菌:细小的球状,无色,在粪便中 无运动。 可染色确定
(二)细胞
白细胞:正常粪便中没有或偶尔能 看到。在细菌性肠炎时可见大量中 性粒细胞。分布成堆、细胞结构被 破坏、核不完整的称为脓细胞,过 敏性肠炎和肠道寄生虫时,粪便中 多见嗜酸性粒细胞。
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在检查 的过程中,要在显微镜下看到完整的红 细胞。
肠粘膜上皮细胞 倩 硕士 执业兽医师 (济南振牧宠物医院 250014)
粪便检查
粪便样品的采集 粪便检查必须采用新鲜的粪便,因为 时间长的粪便往往干燥、腐败或被污 染,影响正确的诊断。 采取的方法有:宠物自然排便;由宠 物直肠内采取。
采便的方法
采便时先准备一根长 度中等的输液管,一 般7-10厘米
(3)吸虫卵:黄褐 色,卵前端狭小有 盖,卵盖与卵壳之 间形成肩峰,卵后 端钝圆,有一小突 起。
(4)球虫卵囊:球 虫卵囊较小,圆形, 无色。附着在肠粘 膜上,大小和形态 与肠粘膜细胞相似, 它与肠粘膜的区别 是,球虫外有卵囊, 内含一个或两个球 形的卵囊。
犬球虫
兔球虫
(5)滴虫:分为毛 滴虫和贾滴虫两种, 在显微下呈卵圆形, 有鞭毛,在镜下快速 游动的即可确诊。
在一只五毫升的注 射器里注满生理盐 水,拔掉针头,将 输液管套到注射器 上,将盐水注满输 液管,再在输液管 的一端沾上石蜡油
采便的时候一手将动 物尾巴扬起,暴露肛 门
先将少许石蜡油沾到动 物的肛门处润滑,一手 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拿住输液管前面,慢慢 的送入动物的肛门内, 待输液管全部送进去后, 往里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