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直流电机的装配工艺分析

毕业设计——直流电机的装配工艺分析
毕业设计——直流电机的装配工艺分析

直流电机的装配工艺分析

系部:精密制造系

学生姓名:陈维

专业班级:数控 11C1 班

学号: 111021104

指导教师:屠春娟

2014年 4月 20 日

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直流电机的装配工艺分析是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相关著作下独立进行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直流电机是定义输出或输入为直流电能的旋转电机,它能实现直流电能和机械能互相转换。当它作电动机运行时是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发电机运行时是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直流电机里边固定有环状永磁体,电流通过转子上的线圈产生安培力,当转子上的线圈与磁场平行时,再继续转受到的磁场方向将改变,因此此时转子末端的电刷跟转换片交替接触,从而线圈上的电流方向也改变,产生的洛伦兹力方向不变,所以电机能保持一个方向转动。

本课题以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装配工艺,内容包括:直流电机的结构介绍、工作原理分析、装配工艺及所涉及参数、在实际装配中所使用的各种装配工具、在实际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及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直流电机;工作原理;装配工艺;

引言 (1)

一、直流电机基本结构 (2)

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

三、直流电机的装配 (3)

(一)前端盖 (3)

(二)后端盖 (4)

(四)转子 (5)

(五)装配 (9)

(六)检测 (11)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谢辞 (15)

直流电机是实现直流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电力机械,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两类。其中将机械能转换成直流电能的电机称为直流发电机。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启动和调速性能,常应用于对启动和调速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如大型可逆式轧钢机、矿井卷扬机、宾馆高速电梯、龙门刨床、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城市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自行车、造纸和印刷机械、船舶机械、大型精密机床和大型起重机等生产机械中,如下图所示。

直流电动机与交流电动机相比,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和启动性能。直流电动机具有宽广的调速范围,平滑的无级调速特性,可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过载能力大,能承受频繁的冲击负载;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系统中各种特殊运行的要求。而直流发电机则能提供无脉动的大功率直流电源,且输出电压可以精确地调节和控制。

本课题以直流电机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装配工艺,内容包括:直流电机的结构介绍、工作原理分析、装配工艺及所涉及参数、在实际装配中所使用的各种装配工具、在实际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技巧及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课题来源于欧邦精密电机有限公司,欧邦电机生产的直流电机有多种不同的型号,其中以用于扫地机的80电机最受其他各大生产厂家的青睐,于是本课题就以此型号电机来简单的说明一下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工艺的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直流电机,如图1-1所示。直流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1.定子

定子由磁瓦、电刷装置、机壳和端盖组成,是电机的可见部分,如图1-1所示。其中磁瓦粘合在机壳上,作用是产生恒定的磁场与转子产生的电场相互作用以带动转子转动。电刷装置安装在后端盖两侧,作用是与换向器配合,完成直流与交流的互换,机座和端盖则起支撑和固定作用。

2.转子

转子的的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它主要包括转轴、转轴片、漆包线绕组以及换向器。

图1-1直流电机

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中有许多个线圈牢固地嵌在转子铁芯槽中,当导体中通过电流,在磁场中因受力而转动,就带动整个转子旋转,这就是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要使转子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关键问题是当导体从一个磁极范围内转到另一个异性磁极范围内时(也就是导体经过中性面后),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也要同时改变。换向器和电刷就是完成这个任务的装置。在直流发电机中,换向器和电刷的任务是把线圈中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向外输出,而在直流电动机中,则用换向器和电刷把输入的直流电变为线圈中的交流电。可见换向器和电刷是直流电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

直流电机的装配主要包括前、后端盖的后期加工、机壳与磁瓦的粘合、转子的加工以及组装等工序,以下是针对直流电机各工序的加工装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简单叙述,首先是前端盖的后期加工。

(一)前端盖的装配

前端盖如图3-1所示,四角有四个Φ6的通孔,其内是与机壳相配的环,两侧是用于打进连接整个电机的Φ5螺杆孔,内圈则是Φ24的轴承孔以及Φ18的油封孔。

图3-1 前端盖

前端盖的后期加工由我们小组完成,步骤如下:

1.塞入油封,油封的作用是防止齿轮箱中润滑油在转子的带动下流入电机导致电机短路等问题。这里要注意油封是否完整的塞入油封孔,不符合要求除了会导致漏油以外还将导致整个孔的伸缩距离缩小以致轴承卡死,使整个电机无法正常运转。

2.放入Φ24弹片,弹片只需平稳的放进去就可以了,一般不会出错。弹片的存在是为了给转子留下足够的伸缩距离,一旦弹片与轴承卡死,会使转子与前后端盖的活动距离过大或过小,活动距离过大会使整个电机不够稳定而引发一系列问题,过小则会造成转子卡死,使电机不能正常运转,电机不合格。如果是这样引发的电机通电后无法转动则需要将电机整个拆开重新装配。

3.按进轴承,为了防止装配时轴承漏出,轴承一般与轴承孔一样大,这里需要先将轴承放平,然后用力按进,不放平轴承会导致轴承卡住按不进去,这时就需要将轴承敲出,重新来过。轴承的作用是固定转子,让转子在安全的位置转动。而轴承的按入必须

按照要求进行,强行压入会使轴承损坏,转子旋转不稳定,造成噪音过大等问题。(二)后端盖的装配

后端盖的后期加工过程如下:

1.装入刷盒(图3-2中两侧黑色柱体与矩形铜以及铜片),先将刷盒放进两侧的刷盒孔内,因为精度原因,有时需要用到压机才能将刷盒压入,压入后用螺丝刀打进两颗M5螺丝以固定刷盒。完成后将铜片掰到如图所示位置。

2.在引线孔内塞入引线套,引线套由软塑胶制成,作用是避免引线与后端盖直接接触,保护引线不易损坏。

3.穿入引线,这里要注意不能将引线套带出,一般采用旋转推进的方法即黑粗线一边转动一边向内推进,之后将剥好的蓝黑线分别穿入两侧刷盒铜片孔内(两条线穿入的刷盒铜片如图所示),最后点焊引线铜片,确保引线铜片不会脱落且将铜片掰到指定位置后不会有点焊锡碰到端盖,蓝黑线穿入的铜片以及最终位置如图所示,一般黑线穿入远离引线孔的铜片内,同时检查黑线是否遮住螺杆孔,以及后端盖是否干净无异物。

4.按进轴承,这里的轴承同样用于固定转子同时为转子提供转矩使转子能够正常转动,方法与前端盖按轴承方法相同。

图3-2 后端盖

(三)机壳的装配

机壳作为电机的主体,工艺简单,但装配起来却比较繁琐,装配步骤如下:

1.首先将机壳放到如图3-3所示的工装上,工装的左右是固定机壳与磁瓦的位置,两侧有两块凸起,其他部分则是凹进去的。

2.机壳放平以后用AB胶涂抹图中右上角的磁瓦,这里要注意的是磁瓦上胶水要全部抹匀,不能有遗漏,遗漏会使磁瓦与机壳相接触的面留有气隙导致机壳与磁瓦不能紧密贴合,使磁瓦易脱离机壳。

3.将涂好胶水的磁瓦分别放入机壳内,工装上下凹的部分。用力按住磁瓦中间位置,带动磁瓦上下贴合机壳滑动。两片磁瓦都这样滑动几次之后进行下一步。

4.在两片磁瓦中留下的空间里敲进卡片用来固定磁瓦,卡片的主要作用是方便装配时螺杆能够更容易找准位置。同时也让我们在胶水未干的情况下可以将机壳取下来而不至于磁瓦脱落,增加工作效率。

5.将机壳从工装上脱离,在磁瓦上做好标记后放到充磁机上充磁,这样可以让磁瓦充满磁性,能够产生磁场。

图3-3 机壳与工装、磁瓦、卡片

(四)转子的装配

转子的加工工艺最为复杂,包括了转轴片的压铸、防止短路的插片套管以及缠绕漆包线等。装配过程如下:

1.首先是转轴片的压铸,如图3-4所示,因为这类电机需求较大,公司为这类电机准备了专门的转轴片,即只需要将准备好的转轴片放到特定的工装上固定好,插入转轴,再放到压铸机上压铸即成。转轴片两端一般各有两片胶片,其作用是阻隔漆包线与转轴片接触造成短路。

2.插入纸片与套管,如图3-5所示,纸片的作用是与转轴片两端的胶片组合隔断转轴片与漆包线,防止短路。纸片要求一般比转轴片与胶片总长度高0.5mm,这样既可以避

免转轴片露出与漆包线接触也可以不影响到后面的缠绕漆包线。套管作用是防止转轴与漆包线接触造成短路,套管完成后应该略短于轴承位(类似图中两端红片内侧黑色槽位置)。如果套管过长,会导致占用轴承位使轴承卡死,过短则可能在缠绕漆包线过程中使漆包线压下套管从而造成转轴与漆包线接触而短路。

图3-4 转轴片的压铸

图3-5 插纸片

图3-6 压换向器

3.压换向器,如图3-6所示。换向器的作用是产生附加磁场,使电机能够换向。这里选择的是M38的24角换向器。具体方法是先将换向器放入适合的工装内,将转子沿

卡槽插入,放置到压机上合适位置,压至合适位置。全部完成后则可缠绕漆包线。

图3-7 缠绕漆包线

4.缠绕漆包线后,即是主磁极,主磁极总是成对的,并按N极和S极交替排列。绕线有专用的绕线机,将转子放到特制的工装中,转轴片槽位对准两边以方便漆包线缠绕,按一定的顺序在换向器上拉好漆包线,启动机器,漆包线自动缠绕,然后调整转子,重复缠绕,直到所有的转轴槽内都缠好漆包线。当然在缠绕前需选择漆包线规格与缠绕次数及圈数,这些影响到最后电机的转速、功率、以及电压等。缠绕漆包线后如图3-7所示。

5.换向器点焊,缠好漆包线的转子还需要将换向器的24角全部贴合到换向器主体上才算基本完成,这里需要将转子装到点焊机上点焊,点焊头接通电流能瞬间产生靠近一千摄氏度的高温,足以在点焊头压下角的时候使角融化粘合到换向器主体上,旁边的出气口则负责冷却。全部点好后需要检测转子是否短路。

6.短路检测使用的是耐压测试机,火线与零线分别接触转轴与换向器,机器鸣叫即短路,无声响则可以进行最后一步,换向器的车削。

7.换向器的车削在粗精车机上进行,目的是将换向器与碳刷接触部分车削的光滑,减小转子转动时与碳刷摩擦的噪音。方法一般是粗车刀先车削到换向器表面,然后由精车刀车削,由于这里对精度要求极高,所以要尽可能控制车削量越小越好,如一次不能完成则需要多次调整刀具多次车削,直到换向器表面符合要求为止,如图3-8所示。最后打磨换向器,转子制作完成。

转子装配后如图3-9所示。

图3-8 换向器粗精车

图3-9 转子

(五)直流电机装配

1.首先将转子换向器一端对准轴承中心孔压进后端盖中,旋转转子看是否能够转

动。如图3-10所示。

图3-10 转子插入后端盖

2.套上机壳,因为此时机壳内一对磁瓦已经具有磁性,在套机壳时需同时按住转子以防止磁瓦将转子吸出。磁瓦的具体位置以标记和后端盖为准,一般充磁时做记号的那片磁瓦靠近引线一端,同时卡片中心对准后端盖螺杆孔。如图3-11所示。

图3-11套入机壳

图3-12 电刷装置(碳刷帽、碳刷、刷盒)

3.盖上前端盖,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因为轴承孔太松造成的轴承脱落。同时前端盖的螺杆孔对准后端盖螺杆孔,进行位置上的微调。穿进螺杆,打紧,机壳主体完成。

4.碳刷的安装,碳刷主要由碳刷片、弹簧、铜绞线以及碳刷组成,如图,首先将铜绞线卡到碳刷片的卡槽中,按要求将碳刷放进刷盒内,用一字螺丝刀压紧,盖上刷盒盖,用螺丝刀拧紧。如果不能顺利拧紧,则说明碳刷没有放好就需要重新来过,如图3-12所示。

碳刷安装完成以后整个电机也就完成了,接下来则需要进行检测。

(六)检测

调整电源电压到指定电压,将装好的电机接到电源上,如图3-13所示。打开开关,正反方向让电机旋转,观察示波器波形是否过长,过长则不合格。再听电机旋转时产生的噪音,过大则不合格。最后用耐压测试机的火线与零线分别接电机引线与端盖,鸣叫则表示电机短路不合格。全部合格则电机完成装配,有一项不合格则需进行一些简单的修理,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简单问题的修理。

图3-13 电源

1.示波器波形过长说明电流不稳定,是绕线存在问题,一般这种情况需要将缠绕的漆包线全部拆除重新缠绕漆包线,而这个过程比较繁琐,考虑效益我们一般选择报废转子,进而重新选择一个备用转子重新装配。

2.噪音过大可能的原因有三种,一是碳刷安装不够规范,这时只需将碳刷拆开重新安装即可。二是安装碳刷时选用了不合格的碳刷,即碳刷与换向器相触的圆弧不符合规格要求,这时可以选择打磨碳刷或者更换合乎规范的碳刷。三是换向器车削时精车刀车

削量过大造成的换向器表面不平滑,这时需要将整个电机拆开,将转子拿到粗精车机上再次车削。

3.电机短路的可能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情况是刷盒上铜片掰动的距离过大导致引线接触到后端盖而引发的短路,这时选择的做法是将铜片拨到指定位置。第二种情况是在剪线时失误导致引线内铜线暴露接触到机壳或者后端盖,这时的做法是更换后端盖,同时将更换下来的后端盖上破损的引线更换掉。第三种情况则是转子短路,由于车削的问题是可能造成转子在车削前后短路情况不一样的,同样考虑效益问题这里转子直接报废,更换转子重新装配。

总结

从开始工作到如今已快一年光景,从一开始刚离开校园时青涩的菜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直流电机装配员,我经历了这上述的每一步。写毕业论文查找资料我才了解到自己做的电机也应用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初步了解了它的原理,在工作中一步步了解它的结构,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教导下一步步成长,学习端盖、机壳、转子的制作,最后整个电机的装配,犯过很多的错误,甚至有过屡教不改的坏习惯,老师也一直不停的提醒我,一刻不停的教导我,让我做得更好。

欧邦电机的工作是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在这里我学到太多,不止于工作的技能。后端盖的按轴承,虽然看上去一份很简单的工作,但只有做起来才知道只是差一点也可能需要你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将轴承放到你想放的位置。这告诉我只有方法和方向都是对的才可能尽快完成自己的目标。电机装配最后的检测工作一直都是欧阳完成的,他坚持这份工作有多久我并不清楚,我只知道他对这份工作极尽熟悉,转轴片需要多少、多少号的漆包线绕多少圈能做成需要电机、车间内每一样零件的位置,他全都记得,我们忘记都需要他来提醒,但他依然认真对待每一个从我们手里做出来的电机,不让任何有问题的电机发到客户手里。他这样认知的态度值得我适用一生。

参考文献

[1] 沈宫秋主编.直流电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2

[2] 孙克军等.直流电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1

[3] 尤佳章.直流电机.商务印书馆,1932

[4] 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直流电机厂.直流电机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谢辞

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屠春娟老师,在初稿与定稿的写作期间,屠老师给了我细心指导,并且花了她许多宝贵的时间耐心地为我修改论文,她为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我少走了些弯路,特别是在我思路比较混乱时帮我理清了思路,对初稿混乱的论文结构给出了简洁明了的建议结构框架,指出了论文应做的重点,为我修改论文,屠老师对待工作严谨细心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让我深受感染,使我对本研究课题的完成,充满了信心。

最后我想要谢谢三年来教育我的老师们,三年来,老师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为我们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要感谢欧邦电机以及校外指导老师欧阳军武给予我这次实习机会,感谢他们教会我新的技能,并且在我实习遇到困难时给予的帮助。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将课本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学习更多的有用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的期望!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 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 纯,记忆 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 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 源电缆送 图2整机装配顺序 (箱、柜级)(插箱板级 )(插件级 ) (元件级 ) 第四级组装第三级组装第 二级组装第一级组装

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 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装配CAPP工艺设计与装配BOM的形成

装配CAPP工艺设计与装配BOM的形成 1、问题的由来 众所周知,制造业为市场提供用户需求价廉物美的产品为已任,在机械制造中零度的 性能、功能与价廉物美是由加工决定的,但产品性能、功与价廉物美还需由装配来解决,因此装配成了产品性能、功能的关键。由于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复杂性,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辅助企业生产管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也已有30 多年的历史, 信息技术辅助企业生产管理不论是初期的MRP还是MRPII或现代的ERP、SCM,都需要产品数据,包括组成产品各部分物料的定义数据、产品各部分结构数据与各种物料的制造工艺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与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产品设计提供的零件图的内容是产品零件(物料)的定义数据,产品及各部件装配图是产品各部分结构数据,为了生产管理方便,产品及各部件装配图结构数据用产品零部件明细表的方式提供给生产管理部门,这种表称为物料清单(BOM),由于在绘制装配图时其组成零部件(物料)的标号是按制图标准顺时针方向顺序标记如图2,所以产品零部件明细表(物料清单BOM)中的零部件先后顺序是按标号排列的见图2中的明细表,它提供了组成产品各部分物料的种类、数量,但其零部件先后顺序没有表明装配过程的顺序,这种物料清单(BOM)称为设计BOM,也有称为工程BOM(EBOM)。MRP、MRPII或ERP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软件,目的是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按时、按质、按量为顾客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为此MRP、MRPII或ERP是按顾客需要时间及产品及各部件装配过程来安排零部件的生产作业计划与原材料、外购件等的采购、外协计划,进行能力、资源的平衡,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并获得最大利润。一个复杂产品有多个大部件组成,每个大部件又有多个零部件组成,生产周期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在这一过程中如过不能按时的提供所需的物料,则将使正在进行的装配工序停工待料,最终不能按时交货,当然不可能获取最大利润。如果过早提供所需的物料,将为造成资金积压。因此提供准确的具有装配过程顺序的物料清单是正确运行MRP、MRPII 或ERP的必要条件。具有装配过程顺序的物料清单称为装配BOM(ABOM)。为了MRP、MRPII 或现代的ERP的正确运行,必须提供装配BOM,但怎样为ERP提供装配BOM?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9165.49165.4-1998及一般工厂装配工艺编制的规定,装配工艺文件包括: 装配程序(装配工艺过程卡与装配工序卡片), 在以上工艺文件编制过程中形成产品、部件、分部件及组件的装配顺序,对指导装配作业已能满足要求,所以没有具体规定装配零件明细表必须按照产品、部件、分部件及组件的装配顺序的要求,即使编制装配零件明细表但没有装配顺序也只作为装配领料的依据。按照MRP、MRPII或ERP的要求,为了MRP、MRPII或ERP的正确运行必须按照装配顺序的要求编制装配零件明细表,即为装配BOM。装配零件明细表可按产品、部件、分部件的装配分别编制,这时形成的BOM 这称为单层BOM,如按产品(部件)装配统一编制,则形成多层BOM。这些应为装配CAPP 重要内容。 2、装配零件明细表(ABOM)的形成

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河南科技大学 2009 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2009-05-22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控制PWM信号从而实现对直流电机转速进行控制的方法。文章中采用了专门的芯片组成了PWM信号的发生系统,并且对PWM信号的原理、产生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软件编程对PWM信号占空比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其输入信号波形等均作了详细的阐述。此外,本文中还采用了芯片IR2110作为直流电机正转调速功率放大电路的驱动模块,并且把它与延时电路相结合完成了在主电路中对直流电机的控制。另外,本系统中使用了测速发电机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测量,经过滤波电路后,将测量值送到A/D 转换器,并且最终作为反馈值输入到单片机进行PI运算,从而实现了对直流电机速度的控制。在软件方面,文章中详细介绍了PI运算程序,初始化程序等的编写思路和具体的程序实现。 关键词:PWM信号,测速发电机,PI运算 1

The Design of Direct Current Motor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Based On SCM Chenli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thod to generate the PWM signal by using MCS-51 single-chip computer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a D.C. motor. It also clarifies the principles of PWM and the way to adjust the duty cycle of PWM signal. In addition, IR2110 has been used as an actuating device of the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which controls the speed of rotation o f D.C. motor. What’s more, tachogenerator is used in this system to measure the speed of D.C. motor. The result of the measurement is sent to A/D converter after passing the filtering circuit, and finally the feedback single is stored in the single-chip computer and participates in a PI calculation. As for the softwar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idea of the programming and how to make it. Key words:PWM signal,tachogenerator,PI calculation 2

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 本次的设计任务就是直流电动机无级调速的设计,使其能更好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2) 本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要求设计要使得电动机转速可以由零平滑调至额定转速,能实现高速起动,具有较高的调速精度。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知识 (2)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3) 主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3.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家生.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6年 [2] 唐介.电机与拖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陈世元.电机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 [4] 徐邦荃.直流调速系统与交流调速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赵影.电机与电力拖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论文初稿2012年12月27日 2 第一次修改2012年12月30日 3 第二次修改2013年01月08日 4 第三次修改2013年02月17日 5 论文终稿2013年03月16日 I

直流电动机无极调速 摘要 本设计主要是运用调速系统对直流电动机进行调速,使其实现无级的效果。此调速系统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主电路是采用晶闸管可控整流装置进行调速;控制电路是采用双闭环速度电流调节方法进行反馈。系统采用调压调速的调速方法可以获得与电动机固有机械特性相互平行的人为机械特性,调速方向是基速以下,只要输出的电压是连续可调的,即可实现电动机的无级调速。双闭环速度电流调节这种方法虽然初次头次成本相对而言较高,但它保证了系统的性能,保证了对生产工艺要求的满足,它既兼顾了启动时的电流的动态过程,又保证稳态后速度的稳定性,在起动过程的主要阶段,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达到稳态后,只要转速负反馈,不让电流负反馈发挥主要作用很好地满足了生产需要。 关键词:无级调速;双闭环;晶闸管 II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0 研究所张爱平 1 前言 1.1装配的概念装配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系,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整机装配是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且产品的最终质量由装配保证。 产品的质量是以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效果和寿命等综合指标来评定的。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产品提出了若干项装配要求,这些装配要求应当在装配过程中予以保证。所谓装配精度,就是产品装配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工作性能等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工作性能等参数的符合程度,即主要指各个相关零件配合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包括配合面之间为间隙或过盈的相对位置,以及由于装配中零件配合面形状的改变而需计及的形状精度和微观几何精度(如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点的分布)。 1.2问题的提出在产品逐级装配这一复杂的制造过程中,装配工艺设计怎样才能发挥其指导生产的作用呢?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按设计目录(物料名细表)来组织生产的。而且从现行的设计、工艺文件分析,所谓的物料名细表只能说明装配所需的物、料,没有表示物料需求的先后顺序。所以对指导生产计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能完全反映整个产品的装配结构、层次、顺序以及所需物料的数量。现今国际上的技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已经提出了制造业中优化生产计划的根本思想——按需求来组织生产,值得我们借鉴。这种需求不仅是用户的最终需求,还包括制造过程中加工、装配各工序间的需求。需求计划一般以周为单位,甚至可落实到以天为单位。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库存控制法来组织生产的方式,九十年代美国把这一系列思想方法总结为精益生产方式。要按“需求”的方式组织生产,就必须弄清楚整个装配过程中的“需求”是什么?即什么时间、需要什么物料,数量多少。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导出什么时间加工、什么时间制造毛坯等等。而装配过程中的物料需求正是装配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可见,一个复杂产品的装配不但要有严格的工艺要求,而且与企业的生产组织、装配工艺装备、工人的技术水平等有关,否则不能保证装配的质量和按期完成产品的装配。从装配周期分析,较复杂的产品装配需要一个月到几个月、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其装配过程中的零部件等(物料)的需求也是陆续的,应按照装配工艺的要求提供,否则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物料积压。所以改善当前拖拉的生产现状,应先从总装配开始安排生产计划,从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发出需求指令(看 板管理的形式),形成“拉动”的生产方式。分析这一拉动过程,就是研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需求,这一需求正是首先由装配工艺设计确定。可见改革现行的装配工艺文件与设计的内容,成了改革计划管理、使我所由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先进的工艺设计发挥作用,获得应有效益的关键。 2复杂系统的装配工艺设计(以某雷达稳定平台为例)

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无刷电机驱动的电动自行车 的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 近年来,燃油交通工具因尾气排放问题已造成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于是发展绿色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发展电动自行车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随着电机技术及功率器件性能的不断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发展迅速。本文设计采用无刷直流电机专用控制芯片MC33033为控制芯片,以功率器件MOSFET为开关器件驱动电机,实现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设计出了电路原理图、印制板电路图和电路板实物的3维效果图。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MC33033 原理图印制板电路图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ransportation fuel emission problem has been caused by urban air pollution levels. S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ranspor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aking into account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bicycles has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With the motor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devic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bicycle controller. This design uses a brushless DC motor for the control of dedicated control chip MC33033 chip, in order to power MOSFET devices as the switching device drive motor, to achieve control of the electric bike. Design a circuit diagram, PCB circuit diagrams and circuit board real 3-D renderings. Keywords:brushless DC motor MC33033 Schematic PCB circuit

整机装配工艺

GHFD93-2000/Ⅲ风力发电机组 整机装配工艺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内蒙古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风机概况.................................................................................... 3.1风机简介 .............................................................................. 3.2 风机主要参数.......................................................................... 3.3主要机械部分组成....................................................................... 4装配要求与说明 .............................................................................. 5机舱总装工艺............................................................................. 5.1机舱总装概述........................................................................... 5.2整机装配简图........................................................................... 5.3机舱总装所需控制的尺寸和装配工序的检查点............................................... 5.4机舱总装零部件配套卡................................................................... 5.5整机装配标准件配套卡................................................................... 6附录..................................................................................... 错附录1:紧固件紧固顺序简图.......................................................... 错误!未附录2:2MW风力发电机组紧固件力矩值表 .............................................. 错误!未附录3:2MW风力发电机组润滑油脂配套表 .............................................. 错误!未附录4 ............................................................................. 错误!未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学号:1008421057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4届)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胡杰 指导教师陆俊峰陈兵兵 高工助教 2014年4月

摘要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础是有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无刷直流电机在各种传动应用中虽然还不是主导地位,但是无刷直流电机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自上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在办公、工业、生产、电器等领域设备中越来越趋于小型化、智能化、高效率化,而作为所有领域的执行设备电机也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电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现阶段的电机的要求是高效率、高速度、高精度等,由此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也在随着人们的要求的转变而不断地迅速的增长。 本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一个控制系统来驱动无刷直流电机,主要以DSPIC30F2010芯片作为主控芯片,通过控制电路采集电机反馈的霍尔信号和比较电平然后通过编程的方式来控制直流无刷电机的速度和启动停止。 关键词:控制系统;DSPIC30F2010芯片;无刷直流电机

Abstract Brushless dc motor is the basis of brushless dc motor, brushless dc motor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its. Now in all kinds of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 applications while it is not the dominant position, but the brushless dc motor has been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Since the last century,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people in the office,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other fields increasingly tend to be miniaturization, intelligence, high efficiency, and as all equipment in the field of motor is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people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tor is in constant change. At this stag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tor is high efficiency, high speed, high precision and so on, so is the application of brushless dc motor as the change of people's requirements and continuously rapid growth. The design of this system mainly through a control system to drive the brushless dc motor, mainly dspic30f2010 chips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through collecting motor feedback control circuit of hall signal and compare and then programmatically to control the speed of brushless motor and started to stop.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dspic30f2010 chip; brushless DC motor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 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图2 整机装配顺序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源电缆送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

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 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1)组装工作是由多种基本技术构成的。 (2)装配操作质量难以分析。在多种情况下,都难以进行质量分析,如焊接质量的好坏通常以目测判断,刻度盘、旋钮等的装配质量

基于PLC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基于PLC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目录 1.1 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史概述 (2) 1.2 可编程控制器PLC (3) 1.2.1 PLC的发展概述 (3) 1.2.2 PLC的特点 (4) 1.3 选题背景及论文主要内容 (5) 1.3.1 选题背景 (5)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6) 第 2 章直流调速系统 (7) 2.1 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7) 2.1.1 稳态性能指标 (8) 2.1.2 动态指标 (9) 2.2 PWM直流调速系统 (11) 2.2.1 直流电动机的PWM控制原理 (11) 2.2.2 PWM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12) 2.2.3 PWM调速系统的主要参数 (18) 2.3 双闭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20) 2.3.1 电流、转速反馈环节 (20) 2.3.2 设计中的调节器计算 (22) 2.3.3 双闭环脉宽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 (26) 第 3 章现代PLC控制技术 (28) 3.1 PLC的组成和分类 (28) 3.2 PLC的工作原理 (28) 3.3 PLC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30) 3.3.1 PLC的硬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30) 3.3.2 PLC软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31) 3.3.3 设计中用到的模块 (32) 第 4 章基于PLC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34) 4.1 设计任务 (34)

4.2 脉宽调制系统特有部分设计 (34) 4.3 PLC硬件设计 (35) 4.4 PLC 软件设计 (37) 结束语 (40) 致谢 (41) 参考文献(主要及公开发表的文献) (2) 附录 (4) 第 1 章引言 传统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采用的是继电器控制,加PI 调节器及校正装置,实现控制系统稳定运行。但由于继电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电气元件的老化易出故障而损坏,而且结线复杂,使其工作可靠性较差。采用 PLC 设计的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并且具有结构简单,调试修改参数方便,工作可靠,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优点。同时,PLC 控制的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控制[13][14]。 1.1 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史概述 电机调速的发展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不可分离的,电机调速和电力电子技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实现了现代的电气传动控制:一弱点检测、判断并发出控制信息,用强电来执行控制的使命。从这个角度上看,可以说,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强电与弱点相结合的技术。 早期的电机控制只是利用电器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制动、正反转和分级调速。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对电机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诸如精确稳定的运行速度、无极调速、快速反向、准确定位等等。直流电机变压和弱磁调速可以比较好的满足这些要求,于是诞生了旋转变流机组供电的直流调速系(Ward-Leonard系统),简称G-M系统。对调速性能要求再高时,则引入电机型放大器、磁放大器、电子放大器等放大装置进行反馈控制。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机组供电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技术发展到了巅峰的阶段,也正是它的缺点暴露的最充分的时候:它的设备多、体积大、费用高、效率低、安装须地基、运行有噪音、

装配工艺规范(20210130024917)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公司从事机械装配作业之员工或技术人员一、作业前准备 1、作业资料:包括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物料BOM 表等,直至项目结束,必须保证图纸的完整性、整洁性、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2、作业场所:零件摆放、部件装配必须在规定作业场所内进行,整机摆放与装配的场地必须规划清晰,直至整个项目结束,所有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齐、规范、有序。 3、装配物料:作业前,按照装配流程规定的装配物料必须按时到位,如果有部分非决定性材料没有到位,可以改变作业顺序,然后填写材料催工单交采购部。 4、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 二、基本规范 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2、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 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 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5、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6、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 7、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 8、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三、联接方法 1、螺栓联接 A ?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 头螺钉拧紧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B?—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 C?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 D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 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表》的规定。 2、销连接 A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B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 3、键联接 A.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B.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C?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4、铆接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一、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下面电机原理部分的内容主要摘自谢明琛教授编著的《电机学》: 图示为一个最简单的直流电机模型,定子上有固定的永久磁铁做磁极,转子为圆柱型的铁芯,上面嵌有线圈(图中导体ab和cd连成一个线圈),线圈的首末端分别连接在两片彼此绝缘的圆弧型换向片上,换向片固定在转轴上,换向片构成的整体称为换向器,整个转动部分成为电枢,为了把电枢和外电路接通,在换向片上放置了两件空间位置固定的电刷A和B,当电枢转动时,电刷A只能与转到上面的换向片接触,电刷B只能与转到下面的换向片接触。 当这个原理样机作为直流发电机运行时,用原动机拖动电枢,使之以恒速n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导体的有效长度为l ,线速度为v,导体所在位置的磁通密度为 ,则在每根导体中感应出电势为 = v l e.. B δ

导体感应电势的方向用右手定则确定,在图示的瞬间,ab导体处在N极下,其电动势的方向由b—a,而导体cd处·在S极下,其电动势方向由d—c,整个线圈的电动势为2e,方向由d—a,如果线圈转过180度,则ab导体和cd导体的电动势方向均发生改变,故线圈电动势为交变电动势。 但通过测量,我们却发现在电刷A/B间的电动势却是单向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电刷A只与N极下的导体接触,当ab导体在N极下时,电动势方向为b—a—A,电刷A的极性为+,在另一个时刻,导体cd转到N极下时,电动势的方向为c—d—A,电刷A的极性仍为+,可见电刷A的极性永远为+,同理,电刷B的极性就永远为-,故电刷A/B间的电动势为直流电动势。 若把上述电机模型用做电动机运行,在电刷A/B间施加直流电压,使电流从正极电刷A流入,通过线圈abcd,经负极电刷B流出,由于电流始终从N极下的导体流入,S极下的导体流出,根据电磁力定律可知,上下两根导体受到的电磁力方向始终为逆时针方向,它们产生的电磁力矩的方向也始终是逆时针方向,使电机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直流电机的绕组里,电枢线圈里的电流方向是交变的,但产生的电磁转距的方向却是单向的,这也是由于有换向器的原因。 以上是直流电机运行的基本原理,而对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我就不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下面,就首先从电动机的额定参数的定义开始给大家开始介绍电机的运行方程及特点。

非标设备的整机装配注意事项)

欢迎阅读 装配课 《装配、调试设备的流程规范》 一台设备的产生不光要有科学严谨的设计,也需要精度可靠的加工,更需要经验丰富的装配,以下就公司现阶段研发的成套设备的装配、调试问题做出规范的流程以及汇总一些典型的设备装配注意事项: 一、何为装配 ????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机器的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装配过程使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间获得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所以装配过程也是一种工艺过程。 ????为保证有效地进行装配工作,通常将机器(设备)划分为若干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 ????1、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 ????2、套件(合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3、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件而构成的。如,车窗的主轴组件、四工位贴泡棉设备的滚轮组件等。 ????4、部件(模组):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而构成的。如,车床的主轴箱、四工位贴泡棉设备的移栽模组等。部件的特征:是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能。 在非标设备中,常见的有传动动力部件、定位夹持部件、设备功能部件、作业安全防护部件等。 二、各种生产类型的装配特点: ???1、量测测试类:精度要求高,抗震、恒温、耐油污、防电磁、隔音(测噪音),如手机壳试漏设备、三坐标量测仪、影像量测仪、噪音测试机; ???2、多工位加工组装类:凸轮连杆、分割器类间歇机构、气缸动作件,此类设备品种规格比较多,效率高占地空间小;???3、精密加工类:光栅尺、丝杆、导轨,如四工位贴泡棉机、研磨机、贴片机、贴膜机; ???4、压合类:压力传感器、导向杆,如伺服压合机、超音波焊接机、点焊机; 三、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1、装配精度:为了使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必须保证其装配精度。机器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相互位置精度: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 ??(2)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如传动精度、回转精度等。??(3)相互配合精度:指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2、装配尺寸链 (1)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称为装配尺寸链。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本章要点: 装配方法 装配尺寸链 装配工艺规程制定 自动装配 第一节概述 一、机器装配: 机械装配是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构成机器的零件结合成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装配是机器制造中的后期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机器装配基本作业: 清洗 连接 校正、调整与配作 平衡 验收、试验 三、机器装配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 相互运动精度 相互配合精度

四、装配组织形式 第二节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一、装配方法:

二、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确定封闭环:通常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就是装配精度要求 ?装配尺寸链查找方法:取封闭环两端的零件为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面为联系线索,分别查明装配关系中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那些有关零件,直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或同一基准表面为止。所有零件上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 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便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则 ?组成装配尺寸链时,应使每个有关零件只有一个尺寸列人装配尺寸链。相应地,应将直接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那个位置尺寸或位置关系标注在零件图上?又称一件一环原则 装配尺寸链的完全互换法 ?采用极值算法计算装配尺寸链 ?封闭环公差的分配 1)当组成环是标准尺寸时(如轴承宽度,挡圈的厚度等),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为确定值 2)某一组成环是不同装配尺寸链公共环时,其公差大小和位置根据对其精度要求最严的那个尺寸链确定 3)在确定各待定组成环公差大小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公差分配方法,如等公差法,等精度法或按实际加工可能性分配法等 4)各组成环公差带位置按入体原则标注,但要保留一环作“协调环”,协调环公差带的位置由装配尺寸链确定。协调环通常选易于制造并可用通用量具测量的尺寸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图解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图解 一.直流电机的物理模型图解释。 这是分析直流电机的物理模型图。其中,固定部分有磁铁,这里称作主磁极;固定部分还有电刷。转动部分有环形铁心和绕在环形铁心上的绕组。(其中2个小圆圈是为了方便表示该位置上的导体电势或电流的方向而设置的) 上图表示一台最简单的两极直流电机模型,它的固定部分(定子)上,装设了一对直流励磁的静止的主磁极N和S,在旋转部分(转子)上装设电枢铁心。定子与转子之间有一气隙。在电枢铁心上放置了由A和X两根导体连成的电枢线圈,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分别连到两个圆弧形的铜片上,此铜片称为换向片。换向片之间互相绝缘,由换向片构成的整体称为换向器。换向器固定在转轴上,换向片与转轴之间亦

互相绝缘。在换向片上放置着一对固定不动的电刷B1和B2,当电枢旋转时,电枢线圈通过换向片和电刷与外电路接通。 二.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发电机是机械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电气设备。 如何转换?分以下步骤说明: 设原动机拖动转子以每分转n转转动; 电机内部的固定部分要有磁场。这个磁场可以是如图示的磁铁也可以是磁极铁心上绕套线圈,再通过直流电产生磁场。其中 If 称之为励磁电流。这种线圈每个磁极上有一个,也就是,电机有几个磁极就有几个励磁线圈,这几个线圈串联(或并联)起来就构成了励磁绕组。这里要注意各线圈通过电流的方向不可出错。在以上条件下环外导体将感应电势,其大小与磁通密度 B 、导体的有效长度 l 和导体切割磁场速度 v 三者的乘积成正比,其方向用右手定则判断。 但是要注意某一根转子导体的电势性质是交流电。而经电刷输出的电动势确是直流电了。这便是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动画演示: 三.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电动机PWM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直流电动机PWM控制系统设计 下达日期:2014 年07 月02 日 开始日期:2014 年09 月9 日 完成日期:2014 年月日 指导教师:高文华 学生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207班 学生姓名:ZHAO 教研室主任:王永康 学院:电气工程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设计(论文)内容及要求: (一)设计(论文)内容 本设计采用PWM控制技术,利用斩波原理改变脉冲宽度,改变直流电动机两端的直流平均电压的大小,来实现对直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 (二)要求 1.PWM控制器(或单片机)为核心。 2.运用PWM控制器(单片机)为核心,构建控制系统电路。 3.利用PWM控制器(单片机)、大功率开关器件、隔离电路、驱动芯片等硬件,设计建立直流电动机PWM控制系统,力求实用、简单、经济。 4. 保护电路 二、技术指标: 1、采用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以提高系统控制精度; 2、输出信号稳定,以此来驱动大功率开关器件; 3、控制信号通过PWM控制器(单片机)对功率开关进行控制,使其满足按要求进行速度调节的要求。 4、电动机额定数据为:10kW、220V、55A、1000r/min,电枢电阻Ra为0.5Ω, C e =0.122V·min/r时间常数:T l =0.02s,T m =0.16s。 5、调速范围D=10。 6、稳态指标:无静差。 7、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不大于5%;转速超调量不大于10%。 三、主要参考资料: 1电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谭建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电气传动的脉宽调制控制技术吴守箴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黄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5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孔凡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6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王津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