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社会学方法》阅读文献

《社会学方法》阅读文献

三、阅读文献(一)社会研究方法篇1、戴维·德沃斯,2008,《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设计》,郝大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劳伦斯·纽曼,2007,《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劳伦斯·纽曼、克罗格伊,2008,《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刘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德尔伯特·C·米勒、内尔·J·萨尔金德,2005,《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5、罗伯特·K·殷,2004,《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周海涛主译,李永贤、张蘅参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6、罗伯特·K·殷,2004,《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周海涛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7、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8、大卫·E莫里森,2004,《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

9、斯蒂芬·范埃弗拉,2006,《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0、W.菲利普斯.夏夫利,2006,《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1、Charmaz,K,《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边国英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12、罗斯,1988,《当代社会学研究解析》,银川:宁夏人照出版社。

13、查尔尼娅维斯卡,2010,《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叙事》,鞠玉翠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4、丹尼尔·里夫,(美)斯蒂文·赖斯,(美)弗雷德里克·G.菲克,2010,《内容分析法——媒介信息量化研究技巧》,嵇美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5、赫伯特.J.鲁宾、艾琳.S.鲁宾,2010,《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卢晖临、连佳佳、李丁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课参考文献

社会学课参考文献

社会学课参考文献1.高放、李景治、蒲国良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刘豪兴主编:《社会学概论》,高教出版社1992年版。

3.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版。

4.李明堃、黄绍伦主编:《社会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992年版。

5.吴铎主编:《社会学》,高教出版社1992年版。

6.《社会学概论》(试讲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社会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美]乔纳森·特纳著《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9.[美]杰佛里·亚历三大著《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0.[德]盖奥尔格·西美尔《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1.袁亚愚、唐一之编:《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侯钧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6、《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卷)》,〔美〕乔纳森·特纳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7、《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蔡禾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古典社会学理论》,〔美〕瑞泽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9、《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美〕瑞泽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0、《现代社会学理论》,〔美〕瑞泽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1、《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美〕瑞泽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社会心理学》(第一版),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100种最被常引用的社会学着作

100种最被常引用的社会学着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ourdieu, P. (1984).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著 布迪厄,1984, 区隔:一种 《 无 1 218 the judgment of taste (R. Nice, Trans.). Cambridge, 作 趣味判断的社会学批判》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rk S. Granovetter. American Journal of 论 2 185 Sociology, Volume 78, Issue 6 (May, 文 1973),1360-1380. Raudenbush, S.W. and Bryk, A. S. (2002). 著 3 174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Second Edition). 作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格兰诺维特,1973,弱 关系 《 的力量》 ,美 国社会学杂志 郭志刚 Raudenbush, S. W.,2002, 《 分 译,社科 层线性模型:应用与数据分 文献, 析方法》 , 2007
5 166
著 William Julius Wilson, The Truly Disadvantaged 作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作 The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基础》
著 Travis Hirschi ,Causes of delinquency. Berkeley, 特拉维斯·赫希,《少年犯罪原 无 作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因》,1969 论 William H. Sewell, (1992), A theory of structure: 文 duality, agency, and transformation. American 西威尔,1992, 关于结构的 《 一个理论》《美国社会学杂 ,

社会学视角的文献分享

社会学视角的文献分享

社会学视角的文献分享:“工业污染”课题文献回顾和理论框架的思考吴云梅要分析村民对工业污染对其健康的影响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对其采取环境行为的影响,我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村民是否对工业污染采取回应行为首先和他们对该环境的态度和认识有关。

但是具有环境意识不一定就能导致他们采取相应的环境行为。

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之间的联系受到中间变量的影响。

有关这一中间变量有几种看法。

Diek2mann 和Preisend¨orfer(1992,转引自周志家2008)认为只有在采取环境行为时的成本较低或者对行为的要求较低的情境中,环境意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才会显著。

这里的“成本”是广义上的含义,它不仅仅指实施某一行为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成本,也包括实施该行为的难易程度、方便程度及舒适程度等非经济性的成本。

武春友、孙岩(2006:64)则强调情景因素、社会人口统计变量和主观因素对环境意识、环境行为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情景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影响(例如说服和示范)、社会规范、政令法规、物质诱因及成本等外界条件;社会人口统计变量指的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和家庭类型等;主观因素如利他道德规范、个人猎奇心理、生活习惯等。

不过这几个学者只是从一般意义上对影响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关系的中间变量进行讨论。

要具体分析村民对工业污染对其健康的影响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对其采取环境行为的影响,我们还需要更多方面的因素分析。

在这里,我们考虑的是把村民对工业污染的认识和其对健康地认识联系起来。

那么村民的健康意识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2、健康和污染认识的主观性健康意识并不是一种有统一好和不好标准的客观概念。

有研究表明,人们的健康认识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生活经验、沿袭的行为规范等(Lora-Wainwright 2009)。

因为工业污染如何影响健康也具有一个主观方面的因素。

我们要从人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入手寻找人们对于工业污染对其健康影响的认识。

社会学研究的参考文献格式

社会学研究的参考文献格式

社会学研究的参考文献格式
书籍:
作者姓,作者名字首字母. (出版年).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期刊文章:
作者姓,作者名字首字母. (出版年).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
号(期号), 页码。

网页:
作者姓,作者名字首字母. (发布年). 标题. 网站名. 网址。

以上是APA格式的基本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献可能会有一
些细微的差别。

在引用文献时,还需要注意对文献的引用方式,包
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在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时,正确的参
考文献格式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展现你对文献的准确引用和对学
术规范的遵循。

APA格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学术文献引用格式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根据具体要求和出版物的规范进行调整。

《社会学》Zorro

《社会学》Zorro
家长制: 特 征 : 1)分工不明、责任不清——效率低下;
2)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推诿扯皮;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人浮于事;
4)终身制——敷衍塞责; 5)权力高度集中——命令主义。 非 正 式 群 体 :梅约“霍桑实验” 非 正 式 群 体 的 正 功 能 :对工人:1)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
10、社会互动的含义: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发生社会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
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情感。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弹 性 结 构 :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的分布状态中各地位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形象地说,社会成员在多元分 层空间的分布呈现弥漫状态。
弹性社会分层结构特点: 1)各个分层地位之间的零度相关,意味着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即他们之间不存在因果决定关系。 2)在弹性结构中,由于各分层属性处于不相关状态,因此用不同标准对社会成员进行分层,所得到的
结果是各不相同的。 3)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会资源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其他资源而得到补偿。
4)弹性结构对社会成员的层间交往起着促进作用。 5)弹性结构社会具有高于刚性结构社会的整合度。
社会流动 P218: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的类型:垂直流动(晋升、降级)VS 水平流动(同级调动、地区移动)
个人流动 VS 群体流动 结构型流动(社会结构变迁造成地位变化)VS 非结构型流动(个人原因造成地位变化) 代际流动(父母子女几代人之间)VS 代内流动(一个人一生) 渐进的流动 VS 骤变的流动

部编九年级上全册社会学文献专题

部编九年级上全册社会学文献专题

部编九年级上全册社会学文献专题
1. 文献一:《社会学导论》
- 作者: 马克思、恩格斯
- 摘要: 《社会学导论》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阶级斗争等重要概念的解析。

对于理解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二:《群体心理与分析学》
- 作者: 弗洛伊德
- 摘要: 《群体心理与分析学》是弗洛伊德的重要著作之一,探讨了群体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本书对于理解群体行为和社会心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文献三:《社会学与现代社会》
- 作者: 韦伯
- 摘要: 韦伯是社会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社会学与现代社会》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介绍了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和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4. 文献四:《社会契约论》
- 作者: 卢梭
- 摘要: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经典之作,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概念和人类政治组织的原则。

本书对于理解政治哲学和社会契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5. 文献五:《社会学原理》
- 作者: 杜尔汉姆
- 摘要: 《社会学原理》是社会学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对于九年级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以上是部编九年级上全册社会学文献专题的一些推荐文献,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教育社会学文献综述

教育社会学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教育社会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并没有让人眼热的历史,但有骄人的贡献,有充满活力的现在,活力后的纷争又预示着未来的发展。

它的奠基者可追溯到马克思、韦伯、涂尔干,从诞生始,它就不处于边缘地位而成为教育学科群中最具思想活力、提供批判反思并指引路标的“母学科”之一。

它的知识体系有赖两个不同的派別。

一方是教育学家对赫尔巴特体系作出批判时建立,强调教育与社会的互动。

另一方是社会学家把教育当做社会制度纳入到社会学研究领域。

教育社会学这一领域在1970后任然闪烁着一群光彩夺目的星星,譬如,艾坡(Apple)、伯恩斯坦(Bernstein)、吉鲁(Giroux) 、瑞威(Renway)、赖塞尔(Lather)、麦克赖恩( Maclaren)、威克斯勒(Wexler)、威蒂(Whitty)。

他们的研究使教育社会学——无论是登台唱大戏的各路理论流派,还是唱念坐打招式不同的方法论与认识论,皆成为吸引人的智力同时生长快速的领域。

鲍尔(Stephen J.Ball)在2000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重要论文集》(Sociology of Education: Major Themes)就发出这样的感慨:任何总结教育社会学的努力都是困难的,相应作出的任何概括也是脆弱的。

R. Dreeben把教育社会学研究主旨分为三个部分:教育的社会流动性理论;社区对教育的影响;作为社会组织的学校。

这三大主题贯穿了教育社会学从20世纪初诞生,发展至1950年代的全过程。

在1970年代以后,这些核心概念有了新的拓展,最主要的研究议题包括:公平和社会公正;全球化以及学校教育的扩张;社会网络以及他们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准则的影响。

演进过程:重要人物与影响:孔德–社会学之父,出版《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一本标题为教育社会学的教科书史宾赛–有机比拟论,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有机体极为类似涂尔干–社会连带论,由社会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认为共同信念与价值使社会凝固提出社会连带、集体意识概念华德–社会导进论,透过有计划的社会行动改进社会,又被称为心理学派的社会学者华勒–教育社会学,认为学校为社会有机体,強调学校师生之间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参考文献
社会学的性质和对象
1、乔•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
2、刘豪兴:《社会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1、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陈向明:《质的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3、范明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比较谈”,《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11期
社会与社会要素
1、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
社会化与行为导向
1、刘豪兴:《人的社会化》,复旦大学出版社
2、M•米德:《文化与承诺》,浙江人民出版社
3、伊恩•罗伯逊:《社会学》,商务印书馆
社会关系的群体层面
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2、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3、滕尼斯:《共同体和社会》,商务印书馆
4、波普诺:《社会学》,华夏出版社
5、李友梅:《组织社会学及其决策分析》,上海大学出版社
社会结构
1、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浙江人民出版社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制度
1、波普诺:《社会学》,华夏出版社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景熙:《欧美现代社会学说新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化
1、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艺术出版社
2、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1、杰•道格拉斯:《越轨社会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
2、朱力:《社会问题概论》,社科文献出版社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D•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
2、A•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华夏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