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电陀螺仪技术研究进展

微机电陀螺仪技术研究进展
微机电陀螺仪技术研究进展

第9卷第3期2010年8月

导航与控制

NAVIGATIONANDCONTROk

V01.9No.3

Aug.2010

文章编号:1674-5558(2010)02-00613

微机电陀螺仪技术研究进展

王寿荣李宏生黄丽斌杨波夏敦柱

(东南大学微惯性仪表与先进导航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摘要:本文分析了振动微陀螺、转子微陀螺和介质类微陀螺的发展现状和各自的技术特最,提出了改善性能的几点看法。

中图分类号:U666.1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5558.2010.03.008DevelopmentofMEMSGyroscopeTechnologyResearch

WangShourong,LiHongsheng,HuangLibin,YangBo,XiaDunzhu

(KeyLaboratoryforMicroInertialInstrumentandAdvancedNavigation

TechnologyofMinistryofEducation,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0096)Abstract:Thedevelopingsituationofmicrovibrating,rotatingandmediagyroandtheirtechniquecharacteristicsareanalysedinthispaper.Someopinionsforimprovinggyro"sperformanceareputfor-ward.

Keywords:MEMSgyro;highperformance;levitatedrotor;dynamicallytuned

O引言

微机电陀螺仪是利用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技术和测控技术研制的一类新型的惯性仪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动态性能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制导弹药、中近程战术导弹、轻小型动能武器、鱼雷水雷以及微小卫星、无人作战平台、火控稳定系统等武器装备系统中。微机电陀螺仪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微机电陀螺仪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已开发研制出数十种微机电陀螺。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微机电陀螺可分为振动式、转子式和介质类。振动陀螺通过驱动检测质量作高频振动产生动量矩,敏感基座角运动。目前常见的包括硅振动陀螺和石英陀螺。转子式微陀螺通过驱动检测质量作高速旋转产生动量矩,敏感基座角运动。转子微陀螺按支承方式可分为悬浮式和调谐式。悬浮式微陀螺,其转子体悬浮在空间,通过静电场(静电悬浮式)或磁场(磁悬浮式)控制其运动,产生动量矩并敏感角运动。调谐式微陀螺是基于动力调谐的原理,由高速旋转的电机通过挠性支承带动薄片转子高速旋转,产生动量矩,并敏感角运动。介质类微陀螺则通过特殊介质传递哥氏效应产生的能量,目前包括微流体陀螺(通过气流传递)和声表面波陀螺(通过声表面波传递)。

1振动式微陀螺

振动式微陀螺是当前微机电陀螺的主流:按驱动方式分:有电容驱动、电磁驱动和压电驱动;按检测方式分:有电容检测、电流检测、频率检测、电阻检测和压电检测等形式。国内对振动式硅微陀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在硅陀螺的设计、加工、封装与测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硅微陀螺仪已开始从实验室

收稿日期:2010-03修订日期:2010-05

作者简介:王寿荣,男。教授,从事微惯性仪表技术研究工作。

通信地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210096)万方数据

第3期王寿荣等:微机电陀螺仪技术研究进展?39?

研制走向了工程实用。硅陀螺大多是平面结构、一

次成型,因此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等优点。但

是,硅材料相对于石英材料,其温度特性较差,目

前的SOG工艺还无法进行硅陀螺结构与电路的一

体化制作。此外,振动式陀螺的检测质量需要通过

支撑梁与基座相连,由此会带来各种噪声及振动的

非线性;同时,为了保证一定的灵敏度和测量带

宽,需要使陀螺的驱动模态与检测模态适当匹配;

另外,由于目前硅微机械加工工艺的局限性,存在

检测质量薄、一次成型、应力难消除等缺陷,制约

了硅微机械陀螺仪性能的提高。

我们认为,提高振动陀螺尤其是硅微振动陀螺

的性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进结构和工艺

硅加工工艺最大的缺点是只有二维加工能力,仅靠平面结构难以达到高性能。设计多层结构和混合结构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例如,美国JPL的四叶片陀螺,采用纯硅结构,其零偏稳定性为1。/h一10。/h,后来将微加工的硅片和常规加工的金属棒通过精密组装技术组装在一起,有效提高了陀螺动量矩,实现了一个混合结构的微机械陀螺,该陀螺的零偏稳定性达到了0.1o/h一0.01。/h。测量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图1)。Litton公司采用四层硅片,同时在每层硅片上进行一定的准三维加工,最终再组装到一起。利用微加工工艺和微组装工艺实现一个多层硅片构成的微机械陀螺,预计可实现的精度为0.01。/h(图2),

(b)JPL混合结构陀螺

图lJPL的微机电陀螺

图2Litton公司的多层结构陀螺

SOG(硅玻深刻蚀工艺)工艺是在玻璃基座上的体硅加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加工应力小,加工厚度大等特点,也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加工工艺。其缺点是很难实现陀螺结构与电路的一体化制作。SOl(绝缘层上硅工艺)工艺是在硅基座上的体硅加工技术,采用SOI工艺,将有利于实现陀螺结构与电路的一体化制作,从而能降低噪声,提高测量精度。

2)温度稳定性控制

高性能的振动微陀螺要求有好的温度稳定性:包括零偏与标度因数的温度稳定性,对振动陀螺而言,其振动模态频率的温度稳定性及品质因数的温度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多年来,为实现振动式微陀螺的温度稳定性控制,国内外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从硅微陀螺的结构、材料、工艺及电子元器件的匹配上提高敏感器件的温度稳定性,以提高陀螺精度;二是对陀螺仪输出进行误差特性分析、测试、建模与补偿;三是采取控制温度的方式使陀螺仪工作的环境温度维持恒定,保障陀螺仪硅结构体及驱动检测电路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使陀螺仪零偏维持稳定,提高陀螺仪的稳定度。近年来,国内许多科研人员对陀螺温度模型的辨识以及软件的实时补偿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目前国内硅微陀螺的重复性较差,因此补偿效果并不理想。2009年,美国学者S.H.Lee和Naj觚等人提出了低功耗的芯片级温控的方法,通过加热、控温和隔热等措

万方数据

.40?导航与控制2010年第3期

施,使陀螺工作在某一特定的温度下。结果使陀螺驱动频率在100。C温度变化范围内的变化率从17.3ppm/。C减小到<1ppm/oC。陀螺加热所消耗的功率在一30。C到800C的情况下仅为33mW:陀螺再通过抽真空封装,其角度随机游走为0.012。/√hr,偏置稳定性为0.55。/hr。

3)虚拟陀螺仪技术

硅微陀螺仪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设计质量、加工质量、测控电路的质量和封装质量。但也与测试处理方法有关。采用恰当的方法对硅微陀螺仪信号进行处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硅微陀螺的一个很大优点是适宜于大批量生产。同时,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硅微陀螺可以采用灵活的集成化制造技术,将多个硅微陀螺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构成硅微陀螺阵列,通过阵列中各硅微陀螺的测量,对同一外界信号进行冗余检测,运用适当的同质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将硅微陀螺仪阵列的输出信号和被测角速度综合成一个虚拟陀螺仪,通过对噪声的模型化,建立相应的滤波方程,将使陀螺仪的漂移得到较大幅度的降低,也是硅微陀螺仪测试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样做,无论对微陀螺本身,还是对惯性测量系统,其体积或成本都不会增加许多,因而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

自2003年美国JPL的DavidS.B.等人提出虚拟陀螺仪概念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虚拟陀螺仪技术,陀螺静态测量精度能提高2个数量级,其动态测量精度能提高2—4倍。

2转子式微陀螺

转子式微陀螺是传统的转子陀螺与微机电系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微机电系统技术与静电陀螺技术结合产生了静电悬浮微陀螺,与动力调谐陀螺技术相结合则产生了调谐式微陀螺。一般来说,转子式微陀螺能实现较高的精度(导航级),且都是二自由度陀螺。其中,悬浮式微陀螺还可以测量沿空间三个方向的加速度。悬浮转子式陀螺分为磁悬浮和静电悬浮两种。磁悬浮转子微陀螺利用平面线圈内施加高频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对薄盘铝转子中的感应涡流进行作用,产生电磁斥力将铝转子悬浮并高速旋转,这种陀螺由于利用涡流效应而产生发热问题,并且薄铝转子侧向支撑刚度低而限制了其转速的提高:静电悬浮转子微陀螺通过在电极上施加直流电压产生静电力支撑悬浮扁平转子,并利用静电微马达的工作原理来驱动旋转悬浮转子:该陀螺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通过静电悬浮回路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将转子体稳定地悬浮在电极腔的几何中心,并能使转子体平稳地沿空间六个自由度运动:由于静电支撑力的限制,通常悬浮间隙在2—5微米,这就对微加工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对测控电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解决稳定悬浮、恒速控制和闭环检测等一系列问题:当陀螺敏感基座沿x或Y轴向的角速度时,悬浮转子会产生沿y或x轴向的旋转运动,而这时静电支撑负刚度会加剧转子体沿Y或x轴的旋转运动,这时需要通过静电力平衡回路补偿,因此,如何实现稳定工作也是静电悬浮微陀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调谐转子式微陀螺是依据动调陀螺动力调谐的原理实现自由转子:它采用动力调谐陀螺仪电机驱动的方式,但将动力调谐陀螺仪转子和挠性接头改为片状结构,并且该片状结构可以用硅微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此外.信号器、力矩器采用了硅微机械陀螺仪常采用的微电容检测和静电力反馈的形式。其结构示意如图3所示。

舒绕组、耀黝绷到、

’T]瞄■糊茜瑚幽幽■彰爿。/…

叼幽幽幽幽幽旷

隐惑钐殇。,,,,…7彳‘

。’…~\荡,,、,,…高~,刚闲慝‘等争77一{肇-r辛l

纠彳钐刃猫盘切獗钐俨

图3调谐式微陀螺结构示意图

该陀螺转子体通常做成三环结构(图4),其中,平衡环和驱动环之间及平衡环和陀螺转子之间均采用挠性杆连接,这种挠性结构绕其自身的轴线具有很低的扭转刚度,而绕与其垂直的方向具有很高的抗弯刚度。两组挠性杆相互正交,并相交于一点,它们不仅起着支撑陀螺转子的作用,还提供了陀螺转子所需要的转动自由度:该转子体可以单独加工,通过精密组装技术与陀螺构成整体:调谐式微陀螺采用电容检测和静电力矩反馈形式,在其调谐中,除了平衡环的负弹性力矩作用外,还要考虑

万方数据

第3期千寿荣等:微机电陀螺仪技术研究进展?41?

图4转子体三环结构

静电力矩的影响。静电力矩中的电刚度会补偿挠性扭杆的正弹性力矩。因此,需要综合调整平衡环的负弹性力矩和电刚度来补偿内、外扭杆的正弹性力矩。

比较悬浮转子式微陀螺和调谐转子式微陀螺,悬浮陀螺结构更加紧凑,但对加工工艺和测控系统要求更高。调谐式微陀螺转子体、信号器、力矩器及驱动电机都采用了分离式结构,其加工和测试都相对较容易,但组装调试的质量将对陀螺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3介质类微陀螺

无论是振动微陀螺,还是转子微陀螺,都是通过检测质量敏感基座角运动产生哥氏效应而工作的,无法摆脱悬振结构或旋转结构的影响。MEMS声表面波陀螺是在一个压电材料基片上,沿某个方向制作一个声表面波震荡器SAWR,设法在震荡器中间区域形成驻波,基片表面处于驻波区域的质点将敏感基座的角运动产生哥氏力,并激发出沿该方向的声表面波,通过检测该声表面波则实现了角速率的测量。在该结构中,由于没有机械悬浮结构,因而具有制作简单,抗高冲击等特点。微流体陀螺是在哥氏力作用下使气流场发生偏转,产生温度差,利用热敏电阻来检测,实现角参数的测量。它是将MEMS技术与传统的压电射流角速率陀螺有机结合起来的新产品。根据气流场在哥氏力作用下偏转的原理,借鉴了热对流加速度计的性能特点,研制而成的新型微惯性器件。

声表面波陀螺和微流体陀螺具有如下特点:

(1)承受高过载。由于没有活动部件,其承受过载的能力比一般微机械陀螺高;

(2)响应速度快;

(3)寿命长,由于它是一种固态陀螺,其寿命来自半导体器件;

(4)成本低,该类陀螺仪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因此成本比一般陀螺低。介质类陀螺特别适用于高过载、高动态的场合。

4结论

微机电陀螺作为一类新型陀螺是当前研究和应用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其中,振动式微陀螺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等优点,是当前微机电陀螺发展的主流。转子式微陀螺作为一种具有潜在高精度的二自由度陀螺,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质类微陀螺由于没有活动部件,特别适用于高过载、高动态的场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需求的扩展,对微机电陀螺提出了低成本、高精度和高过载、高动态等要求。需要在结构、工艺、组装及温控和信号处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嵘,陈志勇,周斌.硅微机械陀螺的发展及现状和趋势.中国惯性技术学会惯性仪表与元件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11,南宁.

[2]崔峰等.静电悬浮转子微陀螺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Voll3(6),2005.12.

[3]韩丰田等.微静电陀螺仪再平衡回路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Voll8(1),2010.2.

[4]吕志清、胡爱民.MEMS—IDT声表面波陀螺[J].微纳电子技术,2003,40(4).

[5]耿凡.一种很有前途的全固态微型陀螺MEMS—llyr声表面波陀螺.中国惯性技术学会惯性仪表与元件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11南宁.[6]杨波等.微机电混合陀螺仪的系统设计与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V01.39(5),2009.10.

[7]DavidSB,ScotRP,Combiningmultiplegyroscopeout?putsforincreasedaccuracy.NASA

JPLNewTechnologyReoortNPO一30533.

[8]LeeSH,etal,Alow—poweroven-controlledvacuumpack?agetechnologyforhish?performanceMEMS,2009IEEE.

万方数据

带你看看高精度陀螺仪有哪些

带你看看高精度陀螺仪有哪些 对于陀螺仪,可能大家没怎么听过这样概念,但是你早已接触过陀螺仪带来的功能。就是在不锁定手机的情况下,进行手机的翻转,界面也跟着翻转;在玩精灵宝可梦的时候,你通过手机的偏转,画面进行的偏转,从而抓到你的皮卡丘。 陀螺仪的另一种叫法又称角速度传感器,从定义上来看陀螺仪是测量载体角运动或者角速度的传感器从应用的角度上来看,陀螺仪多用于导航、定位等系统常用实例如手机GPS 定位导航、卫星三轴陀螺仪定位,其陀螺仪的精度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高精度的陀螺仪直接决定了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以及制导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品质。 现在随着陀螺仪的发展,技术越来越成熟,陀螺仪的结构和原理都有着很大的变化。由于设备对偏转度的要求越来越精准,已经出现了高精度陀螺仪这一概念,完全不局限在传统的机械陀螺仪当中,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近年来成功开发的高精度陀螺仪。 1.静电陀螺仪 虽然传统的机械陀螺仪已经满足不了用户、或是场景变换上的精度需求了,但并不意味着包含转子结构的陀螺仪已经完全退出了高精度陀螺仪队伍当中。其身为机械陀螺仪的升级版本,静电陀螺仪利用电场克服了转子旋转的摩擦力,大大提高了陀螺仪的精度。可惜生产难度较大,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 2.压电陀螺仪 对于经常接触传感器的人都会知道,在需要完成测压力这一任务的时候,我们基本会采用压电传感器。但对压电陀螺仪并不清楚,压电陀螺仪是一种振动陀螺,依靠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当角速度不同时,贴在不同方向上的压电薄片的电压也出现偏差,依此测量角速度。作为高精度陀螺仪,压电陀螺仪的抗干扰能力也十分强大,甚至经受的动态核爆实验也没有损坏,因此多用在军工方面。 3.光纤陀螺仪 光纤陀螺仪可谓顺应着时代的陀螺仪潮流而诞生,其具有精度高,体积小等特点,而且在

电渗析脱盐技术应用简述

电渗析脱盐技术应用简述 电渗析是电场驱动的水溶液离子脱除/浓缩的分离技术,电渗析器的核心部件是由多张阴离子交换膜、淡化室隔板、阳离子交换膜和浓缩室隔板交替排列组成的膜堆。在电场的作用下可实现淡化室水溶液盐分的脱除和浓缩室水溶液盐分的富集。 电渗析膜和电渗析器,可用于脱除水溶液的盐分(淡化)或者浓缩水溶液的盐分(制盐),具体的应用包括各种化工/食品/医药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脱盐(比如乳清蛋白脱盐、甘露醇脱盐、大豆低聚糖脱盐、氨基酸脱盐等)、苦咸水淡化、天然水纯化、工业废水净化、小规模海水淡化、海水或卤水制盐等。在这些应用中,均相膜电渗析法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a)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脱盐,现有的方法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对于物料不可避免的吸附,导致物料收率低,并且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盐废水,不易处理。均相膜电渗析法的优势是物料收率高,产生的含盐废水少。(b)对于苦咸水淡化,同世界的很多其它地区相似,我国西北干旱内陆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天然匮乏,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下水普遍含盐含氟,成为苦咸水,水质低劣,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在山东,苦咸水分布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及潍坊市“三北”地区;山东省黄泛平原和滨海平原区,由于受地下水径流条件和古沉积环境的影响,在内陆和滨海区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盐水。与反渗透法相比,电渗析法苦咸水淡化的优势在于膜抗有机污染、水收率高以及较低运行费用。(c)

对于小规模海水淡化,电渗析技术适用于在海岛、酒店、渔船、舰艇和潜艇等生产饮用水。与反渗透法相比,电渗析法的优势在于低操作压力和预处理简单,系统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无噪音。(d)反渗透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浓水的处理。浓水可以排入海水,但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冲击。电渗析膜较反渗透膜,更耐有机污染和无机结垢,因此可通过电渗析器处理浓水,进一步生产出淡水,提高水收率,同时可将盐水中氯化钠浓度提高到18%以上,再通过多效蒸发等方式制备工业盐或食用盐。因此均相膜电渗析技术与反渗透技术结合,可突破膜法海水淡化的技术瓶颈,实现海水的综合利用。 目前国内市场的离子交换膜90%以上为异相离子交换膜,异相膜由离子交换树脂与聚乙烯粉共混挤出制备,电阻很高,选择性不足,寿命短;异相膜电渗析用于脱盐制备纯水运行能耗过高,用于生产过程的物料脱盐物料损失率高、设备使用寿命短。相比于异相膜,均相离子交换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电阻低,选择性高,使用寿命长;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地区,大多数应用中异相膜已经被均相膜取代。目前,国际上规模化的均相电渗析膜生产厂家仅限美国GE 公司、日本ASTOM 公司、日本Asahi Glass 公司和德国FuMA-Tech 公司,而国内也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家高校、企业从事开发研究。

电渗析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电渗析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1、能量消耗少: 电渗析器在运行中,不发生相的变化,只是用电能来迁移水中已解离的离子。它耗用的电能一般是与水中含盐量成正比的。大多数人认为,对含盐量4000~5000mg/L以下的苦咸水的变化,电渗析技术是耗能少的较经济的技术。 2、药剂耗量少,环境污染小: 离子交换技术在树脂交换失效后要用大量酸、碱进行再生,水洗时有大量废酸、碱排放,而电渗析系统仅酸洗时需要少量酸。 3、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电渗析器是用塑料隔板与离子交换膜剂电极板组装而成的,它的主体配套设备都比较简单,而且膜和隔板都是高分子材料制成,因此,抗化学污染和抗腐蚀性能均较好。在运行时通电即可得淡水,不需要用酸碱进行繁复的再生处理。 4、设备规模和除盐浓度适应性大: 电渗析水处理设备可以从每日几吨的小型生活饮用水淡化水站到几千吨的大、中型淡化水站。 5、用电较易解决、运行成本较低:电渗析技术也存在以下不足:

1、对离解度小的盐类及不离解的物质难以去除,例如,对水中的硅酸和不离解的有机物就不能去除掉,对碳酸根的迁移率就小一些。 2、电渗析器是由几到几百张较薄的隔板和膜组成。部件多,组装要求较高,组装不好,会影响配水均匀。 3、电渗析设备是使水流在电场中流过,当施加一定电压后,靠近膜面的滞留层中电解质的盐类含量较少。此时,水的离解度增大,易产生极化结垢和中性扰乱现象,这是电渗析水处理技术中较难掌握又必须重视的问题。 4、电渗析器本身耗水量还是较大的。虽然采取极水全部回收,浓水部分回收或降低浓水进水比例等措施,但本身的耗水量仍达20%~40%。因此,缺水地区,应用电渗析水处理技术会受到一定限制。 5、电渗析水处理对原水净化处理要求较高,需增加精密过滤设备。

电渗析技术

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08食科汪强 20080808132 摘要:电渗析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 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等行业的分离纯化的生产过程中, 有效率高、清洁卫生及经济节能等优点。本文简述了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重点论述了电渗析技术的原理, 介绍了电渗析技术在食品行业以及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渗析;膜;应用 电渗析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 使离子从一部分水中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电渗析器, 就是利用多层隔室中的电渗析过程达到除盐的目的。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 阻止阴离子通过, 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 阻止阳离子通过。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 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 从而使含盐水淡化。在食品及医药工业, 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1]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 在天然水淡化, 海水浓缩制盐, 废水处理等[ 2]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1 .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1.1倒极电渗析( EDR)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1.2液膜电渗析( EDLM)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3 ] ,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1.3填充床电渗析( EDI) 填充床电渗析( EDI) 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

电芬顿总结

电芬顿总结 含油废水:油污水是一个组成、极性、相态都非常复杂的有机混合体。根据胶体化学理论,按污水中油珠粒径大小及稳定性,通常把油分为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4类。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Fenton反应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是处理有机废水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不仅可以用于浓度非常高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而且具有能耗小,处理成本低等特点。这些技术包括Fenton法和类Fenton法(UV-Fenton法、Ultrasonic-Fenton法和Electro-Fenton法等)。传统的芬顿反应通过加入过氧化氢达到氧化有机、无机污染物的目的,这样做反应速率低,氧化氢使用效率低下,加入金属盐(如铁盐)、臭氧或者紫外线等外界条件都能大大提高其效率,其中电Fenton因较其他方法具有自动产生H2O2的机制、H2O2利用率高、有机物降解因素较多(除轻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外,还有阳极氧化,电吸附)等优点,在Fenton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发展应用趋势。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又被称为是深度氧化技术。该技术利用物理(包括光、声、电等)和化学过程产生高活性、氧化性强的羟基自由基(·OH),实现对污染物的矿化和降解。现有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电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光化学催化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以及液相脉冲放电法等主要的实验方法。因为其在污水处理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产生大量强氧化性(2.80V)的羟基自由基(·OH),处理污水迅速且比较彻底,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处理过程容易控制等的特点,高级氧化技术显示出比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技术处理方面,高氧化技术对反应条件要求比较荀刻,实验选择性比较差,而且成本相比其他降解方式较高,使其具有较高的局限性。目前,该技术多用于处理含有高毒性且难降解的有机物废水,包括印染、农药、制药等行业。 高级氧化技术是利用活性羟基自由基进攻大分子有机物并与之反应,从而破坏有机物分子结构,使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CO2、H2O和有机小分子等,达到氧化去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目的,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氧化处理。而高级氧化技术中又因Fenton 试剂法具有简单快速、可絮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倍受关注,该法能有效地降解醚类、苯酚类、芳香族胺类、多环芳香族等多种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电化学氧化分为直接电化学氧化法和间接电化学氧化法。直接电化学氧化通过阳极直接氧化,是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间接氧化是通过电极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中间体(H2O2、轻基自由基等),中间体再与污染物作用,降解污染物其中,电芬顿(电-Fenton)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电-Fenton法是Fenton试剂法的发展,是一种通过电解生成芬顿试剂的水处理技术,根据铁和H2O2生成的方式,电-Fenton 法可分为EF-FeRe 法、EF-FeOx 法、EF-H202-FeRe 法和EF-H2O2-FeOx 法。 电芬顿系统是在Fenton试剂的作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化学处理系统之一。电芬顿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去除作用机理也很复杂,目前普遍认同的也是基于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由于电芬顿的形式不一,其产生羟基的方式也不一样,但在对污染物的降解中,研究者普遍认为同Fenton试剂的作用类似,主要是两极作用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氧化分解污染物,同时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廉雨等以涂有RuO2的铁基板为阳极,碳租为阴极构建电芬顿体系,降解酸性橙II,研宄结果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一、电渗析技术简介及其发展背景 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 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 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但直到1950年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 (1) 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2) 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 (3) 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 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阻止阴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阻止阳离子通过。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

用下,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从而使含盐水淡化。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在天然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二、几种电渗析技术 1 倒极电渗析( EDR)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倒极电渗析器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EDR 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其浓水循环、水回收率最高可达95 %。 2 液膜电渗析( EDLM)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 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固体离子交换膜对铂族金属

MEMS陀螺仪工作原理

陀螺仪是用来测量角速率的器件,在加速度功能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发展,构建陀螺仪。 陀螺仪的内部原理是这样的:对固定指施加电压,并交替改变电压,让一个质量块做振荡式来回运动,当旋转时,会产生科里奥利加速度,此时就可以对其进行测量;这有点类似于加速度计,解码方法大致相同,都会用到放大器。 角速率由科氏加速度测量结果决定 - 科氏加速度 = 2 × (w ×质量块速度) - w是施加的角速率(w = 2 πf) 通过14 kHz共振结构施加的速度(周期性运动)快速耦合到加速度计框架 - 科氏加速度与谐振器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位,因此可以抵消低速外部振动 该机械系统的结构与加速度计相似(微加工多晶硅) 信号调理(电压转换偏移)采用与加速度计类似的技术 施加变化的电压来回移动器件,此时器件只有水平运动没有垂直运动。如果施加旋转,可以看到器件会上下移动,外部指将感知该运动,从而就能拾取到与旋转相关的信号。

上面的动画,只是抽象展示了陀螺仪的工作原理,而真实的陀螺仪内部构造是下面这个样子。

PS:陀螺仪可以三个一起设计,分别对应于所谓滚动、俯仰和偏航。 任何了解航空器的人都知道,俯仰是指航空器的上下方向,偏航是指左右方向,滚动是指向左或向右翻滚。要正确控制任何类型的航空器或导弹,都需要知道这三个参数,这就会用到陀螺仪。它们还常常用于汽车导航,当汽车进入隧道而失去GPS信号时,这些器件会记录您的行踪。 无人机在飞行作业时,获取的无人机影像通常会携带配套的POS数据。从而在处理中可以更加方便的处理影像。而POS数据主要包括GPS数据和

IMU数据,即倾斜摄影测量中的外方位元素:(纬度、经度、高程、航向角(Phi)、俯仰角(Omega)及翻滚角(Kappa))。 GPS数据一般用X、Y、Z表示,代表了飞机在飞行中曝光点时刻的地理位置。 飞控是由主控MCU和惯性测量模块(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组成。IMU提供飞行器在空间姿态的传感器原始数据,一般由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电子罗盘提供飞行器9DOF数据。 IMU中的传感器用来感知飞行器在空中的姿态和运动状态,这有个专有名词叫做运动感测追踪,英文Motion Tracking。运动感测技术主要有四种基础运动传感器,下面分别说明其进行运动感测追踪的原理。 微机电系统(MEMS) IMU中使用的传感器基本上都是微机电系统(MEMS),是半导体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微机电系统(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平台。微机电系统是微米大小的机械系统,是以半导体制造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我们的四轴飞行器上用到的加速度陀螺仪MPU6050,电子罗盘 HMC5883L都是微机电系统,属于传感MEMS分支。传感MEMS技术是指用微电子微机械加工出来的、用敏感元件如电容、压电、压阻、热电耦、谐振、隧道电流等来感受转换电信号的器件和系统。 加速器(G-sensors) 加速器可用来感测线性加速度与倾斜角度,单一或多轴加速器可感应结合线性与重力加速度的幅度与方向。含加速器的产品,可提供有限的运动感测功能。 加速度计的低频特性好,可以测量低速的静态加速度。在我们的飞行器上,就是对重力加速度g(也就是前面说的静态加速度)的测量和分析,其它瞬间加速度可以忽略。记住这一点对姿态解算融合理解非常重要。 当我们把加速度计拿在手上随意转动时,我们看的是重力加速度在三个轴上的分量值。加速度计在自由落体时,其输出为0。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涉及到加速度计的设计原理:加速度计测量加速度是通过比力来测量,而不是通过加速度。

陀螺仪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Fuzzy-PID的陀螺仪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Gyroscope Based on Fuzzy-PID 摘要:陀螺仪是舰船上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性能的稳定对于舰船的控制至关重要。将Fuzzy-PID算法应用于陀螺仪温度控制系统,以MCS-51单片机作为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采用模糊PID算法以及其他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了一套温度采集和控制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温度控制;Fuzzy-PID;陀螺仪 引言 ---在舰船中,陀螺仪是关键的部件,陀螺球体与陀螺壳体之间的空间内充满悬浮液体。陀螺球体质量和悬浮液体比重的选择,应确保在悬浮液体加热到工作温度以后,陀螺球体可以拥有中性浮力。所以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应保证加热和保持充入陀螺部件的液体的常值工作温度为70±0.2℃,因为在这个温度上陀螺球体具有中性浮力。 ---传统控制方法(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在处理具有非线形或不精确特性的被控 对象时十分困难。而温度系统为大滞后系统,较大的纯滞后可引起系统不稳定。大量的应用实践表明,采用传统的PID控制稳态响应特性较好,但难以得到满意的动态响应特性。模糊控制的优点是能够得到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并且无需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适应性强,上升时间快,鲁棒性好。但模糊控制也存在固有的缺点,容易受模糊规则有限等级的限制而引起误差。本设计中采用AT89C52作为控制内核,并采用了Fuzzy-PID复合控制。弥补了单纯采用PID算法的不足。对PID参数的模糊自适应整定进一步完善了PID控制的自适应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陀螺仪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AT89C52单片机、A/D信号采集模块、可控硅输出控制及其他一些外围电路组成。系统的被控对象是陀螺部件内的液体温度,执行机构是可控硅触发电路。工作温度借助电桥测量。电桥的三个臂是配置在控制系统内的电阻,第四个臂是陀螺部件加热温度传感器的电阻。来自电桥的信号值通过高精度集成运放OP07进行差动放大、滤波,然后再送给A/D采样。根据测量的电流端和电压端原理,电桥电压信号的采集采用三线制接法,如图1所示。这是一种最实用又能较精确测温的方式,R4、R5和R6为连线和接触电阻。由于采用上述三线制接法,调整R1即可使包括R5在内的电桥平衡,而R4可通过R6抵消,因此工业上常用这种接法进行精密温度测量。控制部分采用Fuz zy-PID的复合控制使单片机输出PWM脉冲,进而控制执行机构输出到陀螺加热器的电流量,实现陀螺加热器的温度自动调节控制。由于采用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系统就可以在

反渗透、电渗析技术比较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比较 一、原理比较 1、反渗透(RO)除盐原理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 2、电渗析除盐原理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二、反渗透、电渗析在污水回用领域的技术特点比较 序号项目电渗析反渗透RO(双膜法) 1 除盐原理利用离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 水中电解质的离子产生选择 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 装置。 以分子扩散膜为介质,以静 压差为推动力将溶剂从溶 液中取出 2 透过物溶质,盐溶剂,水 3 截留物溶剂,水溶质,盐 4 膜类型离子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5 除盐率60%-90%80%-95%(废水)6 处理污水膜通量与 处理净水膜通量比 10.5-0.7 7 经济回收率45%-70%60%-75% 8 工作温度大于5℃小于40℃大于4℃小于40℃ 9 随温度降低通量衰 减无 每降低1℃膜通量下降 2-3%

陀螺仪的作用

陀螺仪的作用 这陀螺仪和重力传感器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很多,但最大的区别就是重力传感对于空间上的位移感受维较少,能做到6个方向的感应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陀螺仪则是全方位的。这很重要,毫不夸张的说,这两者不是一个级别上的产品。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还是会觉得有些迷惑,既然陀螺仪很厉害,那么它在手机上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第一大用途,导航。陀螺仪自被发明开始,就用于导航,先是德国人将其应用在V1、V2火箭上,因此,如果配合GPS,手机的导航能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准。实际上,目前很多专业手持式GPS上也装了陀螺仪,如果手机上安装了相应的软件,其导航能力绝不亚于目前很多船舶、飞机上用的导航仪。 第二大用途,可以和手机上的摄像头配合使用,比如防抖,这会让手机的拍照摄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三大用途,各类游戏的传感器,比如飞行游戏,体育类游戏,甚至包括一些第一视角类射击游戏,陀螺仪完整监测游戏者手的位移,从而实现各种游戏操作效果。有关这点,想必用过任天堂WII的兄弟会有很深的感受。 第四大用途,可以用作输入设备,陀螺仪相当于一个立体的鼠标,这个功能和第三大用途中的游戏传感器很类似,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类型。 第五大用途,也是未来最有前景和应用范围的用途。下面重点说说。那就是可以帮助手机实现很多增强现实的功能。增强现实是近期才冒出的概念,和虚拟现实一样,是计算机的一种应用。大意是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的处理能力,让人们对现实中的一些物体有跟深入的了解。如果大家不理解,举个例子,前面有一个大楼,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它,马上就可以在屏幕上得到这座大楼的相关参数,比如楼的高度,宽度,海拔,如果连接到数据库,甚至可以得到这座大厦的物主、建设时间、现在的用途、可容纳的人数等等。 这种增强现实技术可不是用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在实际生产上,其用途非常广泛,比如盖房子,用手机一照,就知道墙是否砌歪了?歪了多少?再比如,假如您是一位伊拉克抵抗美军的战士,平时只需要揣着一部此类手机,去基地那里转转,出来什么坦克,装甲车或者直升机,用手机对准拍下,马上就能判断出武器的型号,速度、运动方向

陀螺仪基本原理

陀螺仪介绍2013-1-28

?陀螺仪发展及应用情况 ?MEMS陀螺仪基本原理 ?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电子罗盘的 对比以及九轴概念 ?测试讨论 2013-1-28

?陀螺仪发展及应用情况 ?MEMS陀螺仪基本原理 ?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电子罗盘的 对比以及九轴概念 ?测试讨论 2013-1-28

2013-1-28 1850年法国的物理学家莱昂·傅科(J.Foucault )为了研究地球自转,首先发现高速转动中的转子 (rotor ),由于惯性作用它的旋转轴永远指向一固定方向,他用希腊字 gyro (旋转)和skopein (看)两字合为gyro scopei 一字来命名这种仪表。

?最初的陀螺仪主要用于航海,起稳定船体的作用,此时主要是二维陀螺仪; ?后在航空、航天领域开始广泛的应用。用于飞行体运动的自动控制系统中,作为水平、垂直、俯仰、航向和角速度传感器。指示 陀螺仪主要用于飞行状态的指示,作为驾驶和领航仪表使用。在这些应用中都是三维陀螺仪; ?另外,在军事领域,陀螺仪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炮弹的旋转、导弹的惯性导航系统,以提高击中-杀伤比 ?最开始用于航海、航空、航天的陀螺仪都是机械式的,到了现代,主要可以分为压电陀螺仪、微机械陀螺仪、光纤陀螺仪、激 光陀螺仪,现代陀螺仪在结构上已不具备“陀螺”,只是在功能上 与传统的机械陀螺仪同样罢了 2013-1-28

2013-1-28 现在广泛使用的MEMS (微机械)陀螺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兵器、汽车、生物医学、环境监控等领域。并且MEMS 陀螺相比传统的陀螺有明显的优势: 1、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于对安装空间和重量要求苛刻的场合,例如弹载测量等; 2、低成本; 3、更高可靠性,内部无转动部件,全固

电渗析技术说明

电渗析技术说明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水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淡化使另一部分浓缩的过程。电渗析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的溶质粒子(如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如离子)通过膜而迁移的现象称为电渗析。 电渗析与反渗透相比,它的价格便宜,但脱盐率低。当前国产离子交换膜质量亦很稳定,运行管理也很方便,自动控制频繁倒极电渗析(EDR),运行管理更加方便。原水利用率可达80%,一般原水回收率在45%~70%之间。电渗析主要用于水的初级脱盐,脱盐率在45%~80%之间。它广泛被用于海水与苦咸水淡化;制备纯水时的初级脱盐以及锅炉、动力设备给水的脱盐软化等。 基本性能∶操作压力0.5~3.0kg/em2;操作电压100~250V,电流1~3A;本体耗电量每吨淡水0.2~2.0kW·h。 电渗析法的特点为∶ a.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 b.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解质; c.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 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在电渗析过程中也进行以下次要过程∶ a.同名离子的迁移,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往往不可能是百分

之百的,因此总会有少量的相反离子透过交换膜; b.离子的浓差扩散,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中的溶液中存在着浓度差,总会有少量的离子由浓缩室向淡化室扩散迁移,从而降低了渗析效率; c.水的渗透,尽管交换膜是不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但是由于淡化室与浓缩室之间存在浓度差,就会使部分溶剂分子(水)向浓缩室渗透; d.水的电渗析,由于离子的水合作用和形成双电层,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水分子也可从淡化室向浓缩室迁移; e.水的极化电离,有时由于工作条件不良,会强迫水电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可透过交换膜进入浓缩室; f.水的压渗,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之间存在流体压力的差别,迫使水分子由压力大的一侧向压力小的一侧渗透。显然,这些次要过程对电渗析是不利因素,但是它们都可以通过改变操作条件予以避免或控制。

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陀螺仪的原理 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轴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响时,是不会改变的。人们根据这个道理,用它来保持方向,制造出来的东西就叫陀螺仪。我们骑自行车其实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轮子转得越快越不容易倒,因为车轴有一股保持水平的力量。陀螺仪在工作时要给它一个力,使它快速旋转起来,一般能达到每分钟几十万转,可以工作很长时间。然后用多种方法读取轴所指示的方向,并自动将数据信号传给控制系统。 现代陀螺仪 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的仪器,它是现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惯性导航仪器,它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国防和其它高科技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传统的惯性陀螺仪主要是指机械式的陀螺仪,机械式的陀螺仪对工艺结构的要求很高,结构复杂,它的精度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约。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现代陀螺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976年等提出了现代光纤陀螺仪的基本设想,到八十年代以后,现代光纤陀螺仪就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激光谐振陀螺仪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光纤陀螺仪具有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工作可靠等等优点,所以目前光纤陀螺仪在很多的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了机械式的传统的陀螺仪,成为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和光纤陀螺仪同时发展的除了环式激光陀螺仪外,还有现代集成式的振动陀螺仪,集成式的振动陀螺仪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体积更小,也是现代陀螺仪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现代光纤陀螺仪 包括干涉式陀螺仪和谐振式陀螺仪两种,它们都是根据塞格尼克的理论发展起来的。塞格尼克理论的要点是这样的:当光束在一个环形的通道中前进时,如果环形通道本身具有一个转动速度,那么光线沿着通道转动的方向前进所需要的时间要比沿着这个通道转动相反的方向前进所需要的时间要多。也就是说当光学环路转动时,在不同的前进方向上,光学环路的光程相对于环路在静止时的光程都会产生变化。利用这种光程的变化,如果使不同方向上前进的光之间产生干涉来测量环路的转动速度,这样就可以制造出干涉式光纤陀螺仪,如果利用这种环路光程的变化来实现在环路中不断循环的光之间的干涉,也就是通过调整光纤环路的光的谐振频率进而测量环路的转动速度,就可以制造出谐振式的光纤陀螺仪。从这个简单的介绍可以看出,干涉式陀螺仪在实现干涉时的光程差小,所以它所要求的光源可以有较大的频谱宽度,而谐振式的陀螺仪在实现干涉时,它的光程差较大,所以它所要求的光源必须有很好的单色性。 陀螺仪工作原理与应用(陀螺经纬仪Jyro Station) 来源:译自日本《测量》06年8月号作者:日本测量仪器工业会更新日期:2006-9-22 阅读次数:6183

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9年第8期广东化工 第46卷总第394期https://www.360docs.net/doc/7d15355406.html, ·101 ·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阳柳,刘志华,苗珂,王丹阳,赵文玉*,杨敏,夏畅斌 (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低而难以商业化应用制约了其发展,而MFC与其它技术耦合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 点,也为MFC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本文综述了MFC耦合新技术研究进展,包括MFC-MEC、MFC-电芬顿、MFC-PEC、MFC-CW、MFC-超级电容器,并对其进行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技术;能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8-0101-02 Research Progress on New Microbial Fuel Cell Coupling Technology Yang Liu, Liu Zhihua, Miao Ke, Wang Danyang, Zhao Wenyu*, Yang Min, Xia Changbin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Protection for Electric Power and Transportation, School of Chem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low power generation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 it is difficult to commercialize applications, and the coupling of MFC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has become the main focus of researche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MFC coupl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FC-MEC, MFC-Electric Fenton, MFC-PEC, MFC-CW, and MFC-supercapacitors. Keywords: Microbial fuel cell(MFC);coupling technique;energy use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把生物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 新型技术,它通过细菌对有机物的氧化和氧气的还原来发电。该 技术可以实现废水处理的同时实现电能回收,为解决能源和环境 挑战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从而成为环境工程研究的 热点方向之一。在MFC染料方面,从简单物质(如醋酸盐[1])到复杂的难降解物质(如纤维素[2]);以及从低浓度易降解的废水(如生活污水[3])到复杂有机废水(如玉米秸秆水解物[4])等MFC的应用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提高MFC产电效能,从电极材料 的选择[5]、质子膜的使用[6]、MFC构型的改进[7]以及MFC的规模 化[8]、包括新型MFC生物阴极[9-11]等MFC构型开发方面也做了 大量的开发。然而,MFC的最大功率(200~250 Wm-3)仍然比化学燃料电池(CFCs)低几个数量级[12],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应 用。为了克服MFC产电低而难以直接商业利用的缺点,许多研 究者开发MFC与其它技术的耦合方式来实现电能的使用而开发 出新型的污染治理工艺。本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微生物电解池、 电芬顿、光催化、人工湿地和超级电容器等技术进行耦合技术发 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1 MFC-MEC耦合技术 微生物电解池(MEC)利用微生物作为反应主体,在阴阳极间 施加电流后产生氢气。利用MFC产生的电能作为MEC电能供给 成为MFC电能利用的新思路,成为MFC研究的热点之一。 Sun等[13]采用MFC-MEC的耦合系统实现了醋酸盐产氢,电路中负载电阻从10 Ω变为10 kΩ时,氢气产率在2.9±0.2到0.2±0.0 mL L-1·d-1的范围内变化,其中氢回收率(RH2),库仑效率(CE)和氢产率(YH2)均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加而降低。Wang等[14]先采用发 酵方式水解纤维素,再采用MFC-MEC耦合系统实现产氢,与单 独发酵相比,综合系统(发酵-MFC-MEC)的总产氢量增加了41%, 达到14.3 mmol H2·g-1纤维素,总产氢率为0.24 m3 H2·m-3·d-1,总能量回收效率为23 %。同时将MFC-MEC系统串联或并联有利于 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同时提高能源的回收效率。Yong Zhang等[15]在用MFC-MEC耦合系统回收Cr(VI)、Cu(II)和Cd(II)时发现,将MFCs(Cr)和MFCs(Cu)串联的回收率优于并联配置,此时,每 mol的COD可分别回收0.23±0.04 mol Cd,0.27±0.03 mol Cr,和0.40±0.05 mol Cu,同时产氢量为0.0022±0.0001 m3 H2·m-3·d-1。 随着MFC-MEC耦合系统的发展,其也可实现其他污染物的 协同处理。Yong Jiang等[16]使用硫化物和有机化合物作为电子供 体,在MFC-MEC耦合系统中实现了从二氧化碳中去除硫化物同 时产生甲烷,三个阳极室中的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62.5 %、60.4 % 和57.7 %。甲烷以0.354 mL·h-1·L-1的速率累积,库伦效率为51 %。Liping Huang等[17]在自驱动MFC-MEC系统中实现从钴酸锂中完全回收钴,并从MEC中获得0.8 g Co g-1 COD产率,以及0.15 g Co g-1Co的总系统钴产率。潘璐璐等[18]则实现了含镉重金属废水中Cd2+的去除,并发现,MFC的产电量、MEC中Cd2+的去除率和MFC容积成正相关,但与MFC阴极处Cr6+去除率呈负相关,MEC 阴极液pH在3~5时有利于含镉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最高Cr6+去除率可达80 %以上。 2 MFC-电芬顿耦合技术 电芬顿技术是近年来在水处理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化学氧化技术,因其氧化能力强,耗能低等特点,备受国内外的重视。MFC与电芬顿技术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组合工艺。 利用MFC产电驱动电芬顿反应来控制MFC阴极中污染物降解[18],与传统的电芬顿系统相比,将节省能源成本,同时拓宽MFC的应用领域。Rozendal等[19]将有机废水作为MFC的阳极燃料,使MFC-Fenton系统降解非生物化学物质,例如废水染料,从废水中回收能量。Lei Fu等[20]用MFC-电芬顿系统降解偶氮染料-觅菜红,以0.5 mmol·L-1 Fe3+为催化剂,1 h内75 mg·L-1苋菜红的降解率可达76.4 %。Xiuping Zhu等[21]使用苯酚为燃料,在电-芬顿反应器中进行一个循环(22小时)能除去75±2 %的总有机碳(TOC),并且苯酚完全降解为简单且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酸。对燃料电池或者电芬顿系统进行电极改性强化,能提高MFC-电芬顿系统的总体性能。Dios等[22]利用MFC和电芬顿技术中的真菌细菌组合开发了废物可持续能源生产的潜力,该系统能产生稳定的电,当在阴极室中发生电芬顿反应时,该配置可达到约1000 mV 的稳定电压,证明了MFC-电芬顿,同时进行染料脱色和发电的双重益处。MFC-电芬顿耦合系统系统中,可以利用MFC阴极室连续产生H2O2,促进芬顿系统降解废水中的染料[23]。Chunhua Feng等[24]发现具有改性电极的MFC通过O2的双电子还原能在阴极室中有H2O2最大生成速率,而H2O2浓度的增加有利于H2O2与Fe2+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数量的增加,能使电芬顿过程的氧化能力提高到偶氮染料的脱色和矿化。 3 MFC-PEC耦合技术 近年来,光电催化(PEC)由于克服了光催化过程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这一限制因素而成为研究热点[56-27],利用MFC与PEC耦合可利用MFC产生的电能降低PEC的能耗和提高处理效率成为MFC研究的新方向。 SHI-JIE YUAN等[28]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能量,有效地减少了有机污染物-对硝基苯酚。耦合系统中,电化学和光催化氧化过程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表现出更快速地降解对硝基苯酚,其最大降解速率常数0.411 h-1,为单个光催化和电化学方法的两倍。吕淑彬等[29]在以TiO2纳米孔阵列电极作光阳极,金属铂黑做阴极,设计了一种光催化废水燃料电池,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和废水有机物化学能的综合利用,该系统开路电压为1.16 V,短路电流为1.28 mA·cm-2,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 [收稿日期] 2019-03-26 [基金项目] 长沙理工大学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7CL09);2018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SK2011) [作者简介] 阳柳(1994-),女,湖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废水处理及污泥资源化。*为通讯作者。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原理 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子通过而阻挡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电渗析器通电以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呈酸性,并产生初生态的氧O2和氧气Cl2。阴极水呈减性,当极节水中有Ca=+和Ng++时由生成CaCO3和Ng(OH)2水垢,结集在阴极上,阴极室有氧气H2排出。因此极水要畅通,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 三、电渗析的结构 电渗析不论其规格怎样,形式如何,均由膜堆、电极、夹紧装臵三大部件组成。 1.膜堆 一张阳膜、一张隔膜、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膜堆。它是电渗析器的心脏部件,也是电渗析器性能好、坏的关键部件。 在此简单介绍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 (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与半均相膜。理论上讲均相膜优越,事实上由于各制膜厂技术水平不齐,生产经验不等,制出来的膜性能相关很大,即使同一家厂的产品由于批号不一样性能差别也不小。本所通过试制比较确定采用上海化工厂生产的异相膜,该膜性能相对比较稳定。 (2)隔板:本所电渗析器隔板流进均为无回路短流形式。其边框采用0.9毫米聚丙烯板冲压成型。内烫二聚丙烯丝编织网构成水流通道,有时根据用户需要选用0.5或1.2毫米聚丙烯板加工成型(一般说隔板愈薄脱盐效果越好,但对进水水质要求也愈高)。 2.电极 一般电渗析的电极采用石墨、铅、不锈钢材料,这些电极材料易得,造价低,制作方便;但电化学性能不好,寿命短。本所产品电极使用优质钛为基材、表面涂履镣、铱等稀土金属,具有电化学性能好,耐腐蚀、寿命长、形状如图四所示。 3.夹紧装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