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一、加强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和整理。
中医经典文献是中医药的宝贵资源,对于理解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要组织专业团队对中医经典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其中的精华,以便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二、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要鼓励中医医生学习现代医学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治疗水平;同时,也要引导现代医生学习中医药理论和诊疗方法,增强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要加大对中医药专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懂中医药、能运用中医药的专业人才。
可以通过设立中医药学专业、开展相关培训项目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中医药工作。
四、提倡中医药的个体化诊疗。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个体化的诊疗方法。
要鼓励中医医生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生活习惯等情况,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是提高中医疗效的关键。
要鼓励中医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积累实践经验,总结规律,提高中医治疗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管理制度。
要完善中医药治疗过程管理、药品管理、康复护理管理等相关制度,加强对中医药临床工作的规范和监管,确保中医临床操作规范,提高疗效。
三、加强中医药技术培训。
要定期组织中医药技术培训,提高中医医生的临床能力和技术水平。
可以邀请老中医进行讲座、开展病例讨论等形式,促进经验的传承和交流。
四、加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
中医药与西医药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要鼓励中医医生与西医医生进行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疗效。
总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只有加强中医药的研究和整理,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倡中医药的个体化诊疗,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管理制度,加强中医药技术培训,加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脾胃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点

脾胃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点脾胃疾病指的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脾胃在中医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特殊的概念,它不仅指代解剖学上的脾脏和胃,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为全身提供气血和营养。
如果脾胃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和抵抗力,导致各种症状和疾病。
1.中医和西医对脾胃疾病的看法根据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脾胃疾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实证和虚证,寒证和热证,阴证和阳证等。
不同类型的脾胃疾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实证是由于外邪侵入或内伤积滞所致,表现为脘腹胀满、嗳气、呕吐、泻痢等症状,治疗原则是祛除邪气或消除积滞;虚证是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症状,治疗原则是补益脾胃或健运水谷;寒证是由于寒邪侵袭或阳气不足所致,表现为喜暖怕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等症状,治疗原则是温中散寒或助阳回复;热证是由于火邪上升或阴液亏损所致,表现为口渴喜冷、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等症状,治疗原则是清泻火邪或滋阴降火;阴证是由于阴液亏损或阴阳失调所致,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症状,治疗原则是滋阴清热或调和阴阳;阳证是由于阳气下陷或阳虚水停所致,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胖大等症状,治疗原则是升举阳气或利水温阳。
而西医则认为脾胃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功能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西医对于脾胃疾病的分类主要根据病因学和病理学的原则,即根据引起脾胃疾病的致病因素和脾胃组织的损伤程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感染性脾胃疾病: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脾胃炎症或溃疡,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等。
二是免疫性脾胃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所引起的脾胃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中西医结合医院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ⅩⅩ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把我院建设成功能完善、中医中药特色突出的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我院依照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中医院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和实施方案,特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一、确定我院以中医中药为重点方向,创建中医中药和谐发展环境(一)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以中医中药特色发展方向,明确以中医中药为发展目标。
今后年度工作计划要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二)今后医院管理体系中必须建立有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中将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二、加强中医中药人才培养,有计划配备的中医中药人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国中医药函[2009]14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一)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计划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
今后我院引进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卫生技术人员,现有进修学习人员主要安排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争取在十二五计划内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大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大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比例不低于70%。
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麻醉科除外)。
(二)定期组织医、护、药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技能。
要求我院全体护理、药学人员系统学习中医中药理论基础知识100学时以上,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技能。
(三)根据我院规模,争取上级组织部门配备中医专业的医院领导,并要求现有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医知识,参加中医管理培训教材。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色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为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并提高临床疗效,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首先,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可以通过设立更多的中医药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大对中医药专业的招生和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其次,加强中医药理论研究。
中医药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经验总结,但其中许多理论和实践尚未得到科学验证和深入研究。
为了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需要加强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工作,深入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开展临床实验和临床观察研究,发掘中医药的新应用和新疗法,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第三,加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
中医药与西医的结合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在医院设立中医科,并配备中医医生与西医医生共同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还可以开展中医药与西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寻找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最佳方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加强中医药临床教学和实践。
中医药临床教学和实践是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和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可以积极开展中医药临床教学的,加强对中医药临床技能的培训和磨练。
同时,还要鼓励中医医生参与到临床实践中,加强对疑难病症的治疗,提高中医药的实践经验和临床疗效。
第五,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加强与国外医学机构和药企的合作,共同开展中医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学习国外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借鉴国外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总之,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临床实践、教学和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
体措施
一、在中医医院发展中完善诊疗组织管理
1、充分调动和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
加强医患交流沟通,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
3、在院内设立中医诊疗科室,发挥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治
疗机制,推动中医临床标准化;
4、建立完善中医传承与更新制度,拓宽中医新知的途径,以保护传
统中医文化;
5、积极开展社会病患救治,以科学性、个性化的诊疗方法和服务助
力贫困病人治疗。
二、在临床服务领域拓展中医药特色优势
1、加强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普及中医药知识,培养中医临床服务
能力及诊疗技能;
2、在中医院建立临床中药生产基地,发掘中药实质制剂的医疗方法,根据病情提供有针对性的中药应用;
3、开展多学科联动的中医服务工作,打破学科疆界,实现中医药与
西医理论、技术等的有效结合;
4、积极推行中药饮片及中医“经络学”的诊治技术,以达到精准化、多角度的辨证施治;
5、加强传统中医药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提高中医临床疗
效的具体措施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提高中医的
临床疗效,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加强中西医结合:中医学和西医学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
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临床
疗效。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可以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帮
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
2. 个体化诊疗: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的诊疗方法。
对于患者的病情,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
括配方、穴位选择等。
因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要注重患者的个
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
3. 强化临床经验总结: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非常有价值。
医生应该不断
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先进的临床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治疗
风格和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加强科学研究:中医药的疗效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进行验证。
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包括临床试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证据,增加中医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进一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5. 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需要建立健全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这包括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完
善中医药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水平和质量,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措施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体措施1.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应该加大对中医药专业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中医药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中医药师才的职称评审和职业认证,吸引更多有志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秀人才进入该领域。
2.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中西医结合模式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措施。
应该积极推动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可以在医院设置中医科、开设中医疗区,与西医科室形成互动交流,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3.促进中医药科研创新。
中医药科研创新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和关键。
应该加强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疗效的科学机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科学化,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同时,还应该加强中医药临床试验和效果评价,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证据依据。
4.加强中医药保健与康复工作。
中医药在保健和康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中医药保健和康复服务。
应该加强中医药保健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中医药康复的研究和推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医疗服务。
5.加大中医药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增加中医药研究经费、制定中医药相关政策、加大对中医药领域的宣传和推广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来。
总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医疗机构、中医药从业者和患者等各方面都要积极参与,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滑县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如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1.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目标。
2.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3.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中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鼓励和考核,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二、人员配备1.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技术人员。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低于100个学时)比例不低于70,。
原则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麻醉科除外)。
2.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要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中医药人员比例应占60,以上。
3.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医院逐步调整科室负责人,使之符合相关规定。
三、临床科室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科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
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相关措施
(2011年度)
为了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我院的中医药事业,弘扬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不断创新中西医的治疗新途径,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努力推进中医药与现代医药的和谐共进,创造医学奇迹。
为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效应,推进我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长远发展,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措施实施保障:
(一)在中西医结合服务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1、坚持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发展方向,集中主要力量,在医疗服务、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不断强化特色优势的主题。
2、提高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支持力度,开始实施中医药特色评价制度,并从各等方面加强引导。
3、注重加强科室医务人员技术文化素质培养。
并建立内部学习培训制度。
(二)具有特殊优势的中医脾胃科科室建设
1、根据我院周边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况,结合本科的自身条件,选择具有特色优势的专科疾病的诊疗方案进行优化。
2、初步完善脾胃重点专科的建设,做大做强中医传统制剂等治疗手段,更方便的服务周边群众。
3、初步制定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诊疗方案,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做好记录,以便后期分析总结与提高。
4、重点培养科室骨干力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进专科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和专科团队建设。
(三)提高中医药专业队伍的技术实力
1、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
科室制定并实施中医学习计划,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积极参加医院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及定期举办的学习讲座,夯实中医药基本理论,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
3、初步开展优秀科室中医临床人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四)强化中医特色
1、提髙中草药的使用,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充分保证中草药的应用比例,提高中草药应用能力。
2、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充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科室逐步开展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
如穴位贴敷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不断提升科室内涵建设水平,增强科室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让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得到充分发
挥,进一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2011年1月10日
脾胃科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
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相关措施
(2012年度)
为了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弘扬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不断创新中西医的治疗新途径,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努力推进中医药与现代医药的和谐共进,创造医学奇迹。
为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效应,推进我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长远发展,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及上一年度措施落实情况,特制订以下措施:
(一)在中西医结合服务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1、继续坚持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发展方向,集中主要力量,在医疗服务、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不断强化特色优势的主题。
2、狠抓科室内涵建设,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充分、合理应用为重点,优化科室资源配置,为临床学科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资源保障。
3、继续提高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落实并实施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制度。
4、注重加强科室医务人员技术文化素质培养,引领科室人员热爱中医事业。
(二)强化脾胃专科建设
1、进一步完善脾胃科专科建设,积极推进中医特色优化诊疗方案。
2、通过对上一年度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继续完善专科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诊疗方案,不断优化,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提高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应用水平。
3、进一步培养科室骨干力量,加强人才梯队和科室团队建设,形成高素质的脾胃专科人才群体。
4、积极向医院领导请示汇报,医院给予在政策上、组织上予以充分保证,资源配置上予以大力支持。
(三)提高中医药专业队伍的技术实力
1、继续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
科室继续制定与实施本年度科室中医学习计划,不断提高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
2、大力支持科室人员参加各类中医药技术培训班、中医药管理研讨班及成人中医类再教育,鼓励科室年轻医师投身本科或本院的名老中医门下,在德厚术精的带教老师那里学习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使中医事业能够得以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3、继续开展中医临床人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四)强化中医特色
1、进一步完善相关奖惩措施,提髙中草药门诊与住院的使用,科室逐步形成科内协定处方,完善中医特色。
2、继续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在科室逐步开展新的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
如穴位注射、灸疗等。
(五)加大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宣传力度
1、充分利用各种舆论渠道,大力宣传脾胃病中医药治疗的地位、作用和优势。
2、充分利用医院宣传栏、宣传单及组织举办健康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医药基本知识,宣传脾胃病中医药特色优势。
2012年1月12日
脾胃科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
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相关措施
(2013年度)
为了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弘扬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不断创新中西医的治疗新途径,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努力推进中医药与现代医药的和谐共进。
为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效应,推进我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长远发展,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及上一年度措施落实情况,特制订以下措施:
(一)在中西医结合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1、继续坚持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发展方向,集中主要力量,在医疗服务、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不断强化特色优势的主题。
2、狠抓科室内涵建设,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充分、合理应用为重点,完善制度保障,从质量控制、优势病种管理,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持发挥特色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为专科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资源保障。
3、积极开展针对脾胃专科疑难疾病的防治研究,巩固和扩大中医药在某些脾胃疾病或一些环节等方面的优势,针对脾胃专科疾病的一些重点病种或关键治疗环节,丰富中医药特色诊疗,形成更加明显的专科优势,使中医药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
4、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制度。
5、注重加强科室医务人员技术文化素质培养。
科室建立内部学习培训制度。
系统进行“西学中”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培训,倡导中医典籍精读,引领科室员工热爱中医事业。
(二)强化具有特殊优势的中医专科建设
1、进一步完善脾胃专科的建设,做大做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致力开展脾胃病专科门诊,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积极推进技术创新,让中医传统技术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不断提高科室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
2、围绕脾胃专科的重点病种、优势病种,制定实施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诊疗方案,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和对历代医家经验的研究,以及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不断优化诊疗方案,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提高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应用水平。
3、促进重点病种、优势病种的不断发展;在加强脾胃专科自身建设的同时,注意加强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协作,为专科的不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4、加强人才梯队和专科团队建设,形成高素质的专科人才群体。
5、积极向医院领导请示汇报,给予在政策上、组织上予以充分保证,资源配置上予以大力支持。
(三)提高中医药专业队伍的技术实力
1、坚持中医特色,注重中医理论学习。
科室制定并实施新一年度科室中医学习计划、积极开展西学中等措施。
2、继续引进高学历中医类人才,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各类中医药技术培训班、中医药管理研讨班及成人中医类再教育,要求科室西医人员定期参加中医基础培训,在规定时间内掌握中医药常识,所有低年资医生必须参加医院所有关于中医的继续教育学习,鼓励年轻医师投身本科及本院名老中医门下,在德厚术精的带教老师那里学习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使中医事业能够得以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3、开展科室中医药人员对“四部经典”的学习,继承并拓展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
4、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四)加快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科技创新
整理近两年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调整中医药科研思路,重点解决中医药辨证思维方法和科研方法、临床防治的评价方法等,争取发表部分文献,不断发展扩大中医药的优势。
(五)强化中医特色
1、进一步完善相关奖惩措施,提髙中草药门诊与住院的使用,科内协定处方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不断完善中医特色。
2、继续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在各科室逐步开展新的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
如耳穴贴敷、中医胃肠治疗仪运用等。
(五)加大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宣传力度
1、继续利用各种舆论渠道,大力宣传中医药的科学性以及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的地位、作用和优势,宣传中医药文化,提高社会对脾胃病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认知度。
2、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医药基本知识,宣传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社会民众对中医药科学性、实用性的认同。
3、加强中医药对口支援,积极进行义诊、坐诊、会诊、讲课等技术指导,定期到对口支援乡镇开展中医查房,普及脾胃专科疾病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
201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