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地宫秘密

合集下载

法门寺唐密曼茶罗的秘密

法门寺唐密曼茶罗的秘密

1994年初以来,中国社科界、佛学界在近年法门寺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法门寺唐代地宫佛教文化根本内涵展开了全面、集中的研究和交流。

现已全面确认,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封闭时被布置为唐密曼荼罗,确为中国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

据密宗经典记载,法身佛大日如来为十地以上菩萨讲授《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在南天铁塔内外分别传出了胎藏界(物质世界)和金刚界(精神世界)两部大法,于公元七世纪分别为印度高僧善无畏和金刚智所承传。

善无畏、金刚智未在印度传授,而率其弟子不空(师徒三人史称开元三大士)于唐开元年间先后来到中国长安,结坛传法并相互传授,是谓“金善互授”。

其后,善、金又将两部大法传于不空及中国僧人一行。

一人而传承两部大法,谓之“两部一具”。

不空尽得两部真谛而全传于中国僧人惠果。

一行、惠果为两部一具最当机之大师。

十分可惜,当唐密大法由惠果、一行的日本弟子空海和最澄接承,创立日本东密、台密,迄今发扬光大;而唐密及其以后在中国的发展,到金胎合曼的全新阶段却随着法门寺地宫的封门而失传。

这座无比庄严辉煌、重重无尽的大千世界历千余年不被人知晓。

地宫总体为佛指舍利供养大曼荼罗,佛指舍利为三昧耶曼荼罗,供奉佛指舍利的诸种法器、供养器及供养法为法曼荼罗,如法供养为羯摩曼荼罗。

六大瑜伽、四曼不离、三密相应成就了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

地宫一道五门四室,为增益护摩法之仪轨,香华灯涂,上供下施。

地宫一道四室通彻全坛,体现金胎两界大日如来中道一实,四室四舍利表证四方四佛,建立两部曼荼罗。

地宫为石砌盝顶窑洞式,主体建制有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秘龛(即密室),即一道四室。

甬道、前、中室成长方形,后室及秘龛成正方形。

从入宫地面铺了金钱成黄金色,一直到后室主要供物均作金黄色,显示整个地宫为黄色方坛。

使人们入坛后,如“遂感灯摇圣影,云曳彩章。

神光亘发以辉华,玄鹤群飞而率舞”,“虔拜瑶函,若灵山之旧识。

一瞻金骨,忆双树之重逢”。

地宫一道四室,供养佛指舍利四枚,一道通彻全坛,表中央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法性圆寂,一切不可得故。

法门寺地宫秘密

法门寺地宫秘密

1987年5月5日凌晨1点,在古老的东方历法上恰好是佛诞生的时刻,那个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在古籍中记载、在信徒心里膜拜的佛指舍利,在法门寺地宫被发现——1981年秋季的一场暴风雨,侵袭了陕西的关中平原,一座佛塔在暴雨中轰然倒塌了半边,塔内所藏佛经佛像纷纷跌落地面,埋藏千年的秘密开始被人们发现了……法门寺,在西安西面110公里的扶风县内。

塔在佛教中是瘗埋舍利的标志,法门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

史籍中记载着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后人一直无法断定这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幻的传说。

1981年,法门寺塔在暴雨的冲刷下倒塌了,塔的倒塌给了考古学家一个揭示秘密的机会。

1987年春天,人们开始对法门寺塔进行考古发掘。

韩金科,当时任扶风县文化局局长,是考古发掘的负责人之一,他最先发现了佛塔下的秘密。

他回忆了当时的情景:“1987年2月27日,我们开始对塔基进行发掘。

到4月2日,洛阳铲打到石板上了。

清理了埋土以后露出一米见方的大理石盖,西北角有三块碎石,人们把碎石刨开,一个地洞显露了出来。

10点多钟太阳直射下去,底下云雾缭绕,看起来很神秘也很壮观,那里面是金碧辉煌的金银器。

”尽管当时还不清楚地洞下面究竟有什么,但人们知道,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即将诞生。

考古人员迅速掩埋好洞口,然后按科学的程序,在塔基的正南面找到了进入地宫的通道。

在挖掘出19级青石台阶后,一道石门显露出来。

考古人员巧妙地打开了石门上一把锈蚀的铁锁,这把锁已默默锁住佛塔之下1113年的光阴。

第一道石门后面是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地面铺了一层厚厚的钱币,总数大约有两万枚,其中13枚用玳瑁制成的纪念币,是中国钱币考古的首次发现。

甬道尽头又是一道石门,石门前立着两块刻满汉字的石碑。

一块碑上的文字,记载着从阿育王分送舍利于法门寺供奉,到中国历朝特别是唐朝皇帝供养佛指舍利的盛况;另一块碑上详细记录着为供奉佛指舍利捐献物品的名称、数量以及奉献者的姓名。

法门寺地宫探秘

法门寺地宫探秘
僧 舍 利 具 有 非 同 一 般 的法 力 , 而 佛 祖 释 迦 牟 尼
的 “ 身 舍 利 ” 更 是 法 力 无 边 。 释 迦 牟 尼 原 是 真
古 印 度 迦 毗 罗 国 的 王 子 , 自小 有 独 自沉 思 冥 想
6 D1 8 SCOVERY OF NATURE
维普资讯
在 遭 遇 连 日暴 雨 Fra bibliotek 后 , 随 着 一
道 霹 雳 ,千 年 古刹 法 门寺 内矗
立 了 4 0 多年 的 宝 塔 轰 然 崩 塌 , 0
只 剩 半 壁 塔 身 孑 然 孤 立 ,其 状 不 禁 令观 者 唏 嘘 喟叹 。
规 模 。 塔 的 地 基 下 面 或 多 或 少 都 埋 藏 着 一 些 舍
舍利。
公 元 1 1 8月 2 日凌 晨 , 8 年 9 4
法 门 寺 塔 地 宫 与 释 迦 牟 尼 的 真 身 舍 利 又 有
什 么 关 系 呢 ? 佛 塔 的 根 本 用 途 就 是瘗 ( Y1)埋 舍 利 的 标 志 。 闻 名 于 世 的 少 林 寺 塔 林 ,每 一 座 砖 塔 下 都 埋 着 一 位 高 僧 的 舍 利 或 骨 灰 ,经 年 累 月形成 了蔚为壮观 的“ 林 ” 塔 。早 期 的 印 度 佛 塔 , 更 像 是 一 座 陵 墓 。 建 塔 的 习 惯 随 佛 教 传 人 中 国 后 ,吸 收 了 中 国传 统 建 筑 的 式 样 和 风 格 ,形 成 了 独 一 无 二 的 中 国 式 佛 塔 。后 来 ,塔 逐 渐 成 为 寺 院 中 的 中 心 建 筑 物 ,塔 的 档 次 决 定 着 寺 院 的
身 舍 利 的 宝 匣 来 到 秦 都 咸 阳 ,试 图 说 服 秦 人 崇

法门寺的前世今生——历经千年沧桑 重现盛世辉煌

法门寺的前世今生——历经千年沧桑 重现盛世辉煌

法门寺的前世今生——历经千年沧桑重现盛世辉煌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起迹于北魏,中兴于隋,鼎盛于唐,是“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焕丽”的圣地灵境。

法门寺因供奉着举世仅存的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千年来受到佛教界和中国历代王朝的拥戴,法门寺植根周原炎黄文明沃土,雄居“丝绸之路”,周秦汉唐以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人文底蕴。

如今,全世界到法门寺朝拜、观光旅游和学术探求的人与日俱增,充分显示了法门寺在世界佛教文化的核心历史地位。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史、宗教史、美术史和中外交流史的灿烂画卷,印证着中华历史的盛世和谐。

前世东汉初建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84000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

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

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供奉声势浩大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

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咸通十五年(874年)正月初四,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

最全考古书籍

最全考古书籍

最全考古书籍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古墓、珠宝、古尸、陪葬,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

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

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

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宝鸡法门寺介绍

宝鸡法门寺介绍

佛塔地宫里的佛教信仰——宝鸡法门寺介绍“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镇。

距西安110公里。

寺内有一座八角形十三层宝塔,用以安放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法门寺始创于东汉,规模宏大,占地100余亩,寺中供奉着印度阿育王贡送的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至唐代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拨重金修寺院并修成四层木塔,作为皇家寺院而达顶盛时期。

后历朝都有修缮。

明代万历年间,因木塔倒塌而重建成目前的八角十三层石塔,但历代都未发现唐代所建之地宫。

塔身历经战火和风雨洗蚀于80年代半壁倒塌。

1987年,国家拨款重修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其时无意发现了一个1300多年前巨大的由石函封闭的地宫。

地宫内珍宝及文物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法门寺地宫”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第二的重大考古发现!立即震惊了世界各国。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

距西安市110公里。

门票:28元,法门寺博物馆45元,学生半价。

开放时间:8:00—18:00交通:在火车站乘游2或乘坐开往扶风的旅游车(潘家村车站乘车,票价为20元)或者自驾车沿西宝高速公路过绛账出口约1000米下,有高等级公路直达,路桥费25元。

风味美食:法门寺的凉皮面筋斗,味鲜美是您旅游必尝的美味小吃啊。

旅游小贴士1、法门寺的最佳旅游季节是秋季。

因为法门寺周围的水果都熟了,一幅瓜果飘香的景象。

阴历的4月18日是佛祖的生日,有盛大的法会。

当然一年四季都可以去。

2、分为法门寺博物馆和法门寺紧邻的两个景点。

法门寺出土的宝物基本上都在博物馆里,很震撼。

而法门寺则是87年重修的,地宫也是全新的,游览的意义不是很大。

法门寺地图法门寺方位地图景点相关资料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

法门文化景区主要景点详细介绍

法门文化景区主要景点详细介绍

法门文化景区主要景点详细介绍1. 合十舍利塔,哇塞,那可真是法门文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啊!它高高矗立着,就像一个神圣的守护者。

你想想看,在阳光的照耀下,它是多么的耀眼啊!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很多人来到这里都会虔诚地仰望它,你难道不想来感受一下这种庄严的氛围吗?2. 法门寺地宫,这可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呀!里面藏着无数的珍宝和历史的秘密。

你说这像不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神秘洞穴呢?每次走进这里,都感觉像是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冒险之旅,让人兴奋不已呢!3. 佛光大道,哇哦,那是一条多么宽阔壮观的大道啊!走在上面,就好像走在通往神圣之地的康庄大道。

你不觉得走在这里会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吗?仿佛自己也变得神圣起来了呢!4. 大雄宝殿,嘿,那可是相当宏伟的一座宝殿呀!它庄严肃穆的样子,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这不就像是一座神圣的殿堂等待着我们去朝拜吗?你难道不想进去拜拜,祈求平安幸福吗?5. 珍宝馆,哎呀呀,这里面的宝贝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啊!每一件都精美绝伦,就像一个个璀璨的星星。

你看,那是不是像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宝库,等着我们去发掘呢?6. 禅修林,哇,这里简直是让人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呀!在树林中漫步,感受着宁静与祥和,就好像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你说这像不像一个能让我们心灵得到休憩的宁静港湾呢?7. 六度桥,嘿,这桥可有意思啦!走过它就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你想想,是不是有点像跨越困难走向美好的那座桥呢?快来体验一下吧!8. 千佛阁,哇塞,那里面满满的都是佛像啊!看着那些佛像,真的感觉好神圣。

这不就像是一个满是佛光的神奇楼阁吗?你难道不想来感受一下这种震撼吗?9. 文化墙,哇哦,这面墙可承载着好多的故事和文化呢!它就像一本展开的史书,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你看,这是不是像一个充满知识的宝库等待我们去探索呀?10. 游客服务中心,嘿,可别小看了这里哦!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超级热情的,就像你的好朋友一样。

他们会给你提供最周到的服务,让你在这里玩得开心又放心。

如果不是这个人的壮举,法门寺地宫将被红卫兵挖开,后果不敢想象…

如果不是这个人的壮举,法门寺地宫将被红卫兵挖开,后果不敢想象…

如果不是这个人的壮举,法门寺地宫将被红卫兵挖开,后果不敢想象…▼良卿法师:为护地宫毅然自焚法门寺宝塔法门寺是佛教圣地,寺院内的真身宝塔直刺云天,塔角的风铃日夜传出清脆缥缈的声响。

塔的四周,云聚着一座座仿古建筑。

法门寺地宫,由于珍藏着释迦牟尼舍利指,吸引着全世界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

这里终日香烟缭绕,紫气升腾,诵经念佛之声不绝于耳,地宫真像一座童话宝库,里面曾发掘出八重宝函、秘色瓷、单轮十二环金锡杖、银熏炉等令人炫目称绝的珍宝。

上千件宝物在地宫中酣睡了一千多年,安然无恙,这不能不感谢佛祖的保佑及一群群可歌可泣的护宝使者。

法门寺历史上有三位法师自焚殉教:唐代惠恭、金代法爽、现代良卿。

最为悲壮明晰的一页,当是“文化大革命”中良卿法师在红卫兵即将挖开地宫之门时,用煤油泼到干柴上,身披绛红色袈裟在烈火中自焚。

面对这血与火哔剥燃烧的瞬间,面对“烈火金刚”,红卫兵在惊恐中纷纷散去,法门寺地宫的宝物终于躲过了一劫。

良卿法师我见过良卿法师的照片,穿着棉衣,双眉紧锁,满脸愁云……他原是河南偃师县人,七岁时因连年灾荒奉母命出家于宜阳铁佛寺,在灵山寺受俱足戒,当过白马寺监院。

几经辗转,1953年来到法门寺,成了第一任住持。

由于扶眉战役主战场在罗局镇一带,法门寺在隆隆炮声中未伤一根毫毛。

土地改革时,法门寺拥有良田五六十亩。

但渐渐地,法师的日子不好过了,合作化后,寺院土地划归合作社,僧人成了俗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民公社社员,靠挣工分艰难度日。

当时的大趋势是要将良卿等僧人改造成唯物主义者,法师所经受的双重熬煎不言而喻。

良卿法师苦撑着门面,法门寺风雨飘摇,香火渐稀。

虽然法门寺成了省政府宣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也光临寺院,但保护圈内噤若寒蝉,人人自危。

“大跃进”将触角伸向了佛门圣地,《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序》、《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等一批名碑被患政治狂热病的人抬去箍梁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年5月5日凌晨1点,在古老的东方历法上恰好是佛诞生的时刻,那个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在古籍中记载、在信徒心里膜拜的佛指舍利,在法门寺地宫被发现——1981年秋季的一场暴风雨,侵袭了陕西的关中平原,一座佛塔在暴雨中轰然倒塌了半边,塔内所藏佛经佛像纷纷跌落地面,埋藏千年的秘密开始被人们发现了……法门寺,在西安西面110公里的扶风县内。

塔在佛教中是瘗埋舍利的标志,法门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

史籍中记载着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后人一直无法断定这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幻的传说。

1981年,法门寺塔在暴雨的冲刷下倒塌了,塔的倒塌给了考古学家一个揭示秘密的机会。

1987年春天,人们开始对法门寺塔进行考古发掘。

韩金科,当时任扶风县文化局局长,是考古发掘的负责人之一,他最先发现了佛塔下的秘密。

他回忆了当时的情景:“1987年2月27日,我们开始对塔基进行发掘。

到4月2日,洛阳铲打到石板上了。

清理了埋土以后露出一米见方的大理石盖,西北角有三块碎石,人们把碎石刨开,一个地洞显露了出来。

10点多钟太阳直射下去,底下云雾缭绕,看起来很神秘也很壮观,那里面是金碧辉煌的金银器。

”尽管当时还不清楚地洞下面究竟有什么,但人们知道,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即将诞生。

考古人员迅速掩埋好洞口,然后按科学的程序,在塔基的正南面找到了进入地宫的通道。

在挖掘出19级青石台阶后,一道石门显露出来。

考古人员巧妙地打开了石门上一把锈蚀的铁锁,这把锁已默默锁住佛塔之下1113年的光阴。

第一道石门后面是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地面铺了一层厚厚的钱币,总数大约有两万枚,其中13枚用玳瑁制成的纪念币,是中国钱币考古的首次发现。

甬道尽头又是一道石门,石门前立着两块刻满汉字的石碑。

一块碑上的文字,记载着从阿育王分送舍利于法门寺供奉,到中国历朝特别是唐朝皇帝供养佛指舍利的盛况;另一块碑上详细记录着为供奉佛指舍利捐献物品的名称、数量以及奉献者的姓名。

两块石碑告诉人们,那个记载与传说中神秘的佛指舍利和无数珍宝是存在的。

虽然由于塔身的巨大压力、地震以及年代久远,造成了天顶和地面损毁,但考古人员发现,洞内放置的物品却安然如初。

一千多年前的阿育王塔依旧色彩夺目,它用整块汉白玉雕成,塔的四面雕刻着身姿婀娜的菩萨像,朱红色的裙裤和粉绿色的披带,就像刚刚画就的一般。

在一个白藤箱中发现的已经粘成一堆的丝绸服装,更让考古人员兴奋不已。

此前人们根本不知道唐代皇家丝绸是什么样的,而这次发现的箱子里一共有几百件衣服,里面有惠安皇太后的,甚至包括武则天的裙子。

遗憾的是,大部分丝织品已经炭化和部分炭化。

但在炭化的丝织品中,人们惊讶地发现有5件蹙金绣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在显微镜下人们发现,这5件蹙金绣的金线是用黄金拉成的,它们平均只有0.1毫米,最细的地方仅有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就是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也很难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平。

正是这些镶嵌在织物中的金线阻挡了时光的侵蚀,让人们在1000多年后还能一睹唐代丝绸的真容。

当考古人员揭开已经破碎的大理石盖板,直接从顶部进入时发现,这间石室中摆满了珍宝,其中金银器就有121件,各种珠宝玉石400多件……在金银器中,最奇妙的是两个鎏金银质圆球,叫“香囊”,在球内的小碗中装上香料,点燃后香气就从镂空的纹饰中溢出。

当年,它们是被悬挂着使用的,为了防止香囊晃动时香料流出,工匠们在内部装了两个平衡环,圆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滚动而香碗的重心却不动。

这种平衡装置,与现代运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完全相同。

锡杖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出行时驱赶毒蛇害虫用的,后来演变成佛教权威的象征。

这次出土的长1.96米的双环12轮鎏金银锡杖,一共用去了62两黄金、58两白银。

杖首两个金轮上套着12枚雕花的金环,金环围绕着两重象征圣洁的莲花宝座,顶端是一颗象征智慧的宝珠。

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锡杖,在全世界的佛教法器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世界锡杖之王”。

地宫中的第三道石门后是地宫的中室。

一顶硕大的汉白玉灵帐几乎把中室占满了,灵帐顶端罩着3件用纯金罗纹线和丝线交织而成的袈裟,旁边还放着一双金丝绣鞋。

考古人员在灵帐后边发现了一只已经腐朽的檀木箱,箱中装满了瓷器,初看起来,这些瓷器不过是碗碟一类的生活用具,但仔细端详发现这些瓷器的颜色非同一般。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禚振西介绍说,这就是秘色瓷。

秘色瓷是青瓷中的顶级之作,烧制工艺非常复杂,每一件成品都是珍品,在当时比金银还贵重,只作为贡品献给皇室。

由于烧制工艺早已失传,现代人从未见过真正的秘色瓷,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些秘色瓷器,不仅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也让今天的人们有幸看到当年只有皇帝才可享用的瓷宝。

此外,在法门寺地宫中室,考古人员还意外地发现了20件玻璃制品。

在煤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前,玻璃制品几乎可以与珠宝钻石等价。

当时只有伊斯兰国家才掌握精湛的玻璃烧造工艺,因此,考古专家相信,这些玻璃制品来自异域,玻璃器上的纹饰有着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刻纹玻璃在伊斯兰早期十分流行,但像这样完好无损保存下来的整件器皿却极为罕见,其中的玻璃盘被认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伊斯兰釉彩玻璃。

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1987年5月5日凌晨1点,在古老的东方历法上恰好是佛诞生的时刻,那个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在古籍中记载、在信徒心里膜拜的佛指舍利真的在法门寺地宫出现了……地宫内的挖掘已接近尾声,只剩下前室的阿育王塔、中室的汉白玉灵帐和后室的一个用丝绸包着的大包裹没有打开。

考古人员开始小心地解这个包裹已经炭化的结。

大约用了两个小时,他们成功了,光彩夺目的宝函露了出来。

宝函一层套着一层,最外面是檀香木的,已经朽烂,接下来是金、银、玉、珍珠镶嵌的各种宝函,一共套了8层,最里面是一座闪闪发光的纯金四门小塔。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伟回忆说:“我把那个宝珠顶的单檐四门纯金塔动了一下,发现它是可以移动的,然后就把盖子揭开,在塔座上有个银柱,银柱上套着一个白色的管子。

我一看,完全和真身志文塔上面说的佛指舍利一样。

我脱口而出:‘不得了,发现佛指舍利了!’”然而,人们激动过后仔细鉴定,发现这枚舍利是玉质的。

就在人们有些失望地离去前,一位年轻的考古人员无意间发现,已经清理空的地宫后室,有一个角落有片松动的浮土。

挖开浮土后,一个密龛显露出来,密龛中有个不大的包裹,里面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

打开铁函,里面又是一层套一层。

银函内是檀香木函,木函里有一只镶嵌着硕大宝石的水晶棺椁,最里面是洁白的小玉棺:一枚佛指静静地躺在玉棺里!法门寺的高僧们已经开始顶礼膜拜。

这枚骨质的舍利,毫无疑问就是至高无上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

接下来,人们从汉白玉灵帐和阿育王塔中又发现了两枚玉质的佛骨。

法门寺鉴院智严法师介绍说,据史料记载,指骨不像其他舍利,其他舍利还有同类的舍利还有若干处。

但指骨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枚,就是法门寺的这个指骨。

那么地宫中为什么会有一骨三玉四枚佛指舍利呢?据说,唐代第15位皇帝唐武宗不喜欢佛教,他上台后,颁布法令抑制佛教并要毁灭佛骨。

韩金科介绍说,公元841到845年连续进行了5年的灭佛运动,法门寺当时受破坏最重。

石碑上记载,就是要把舍利调到武宗的面前当殿碾碎。

在这个时候,法门寺的和尚冒着生命危险把舍利保留下来,搞了一个复制的,把皇帝搪塞过去。

法门寺地宫中的4枚佛指舍利,与这一说法吻合起来。

一枚真身佛指,是灵骨三枚玉质佛指,是影骨。

影骨既是保护真身的复制品,又是真身的影像。

就像有人把它们比作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影子一样,能分虚实,但不分真假。

佛的世界充满玄机。

当法门寺地宫中的珍宝终于被转移到精心修建的博物馆展厅时,人们却发现还有更多的谜团没有破解。

用大理石砌的地宫为什么全部涂成了神秘的黑色?为什么法器上凡有空隙的地方都刻着各种菩萨像?为什么这些菩萨像跟一般佛教寺庙中的不一样?所有珍宝的摆放似乎是有秩序的,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又有着怎样的内涵呢?今天,考古专家们仍在不断地努力发现与认知,但要完全破解法门寺地宫中的秘密,尚需足够的时日和更深的思考。

佛教舍利塔佛教诞生在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曾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29岁时舍弃奢华生活出家修行,最后在菩提树下悟出了人生真谛,创立了佛教,被尊为佛祖。

公元前486年,80岁的释迦牟尼在北部印度一个树林中去世,弟子们哭泣着将他的尸体焚化,焚化后的尸骨结晶体和未烧尽的遗骨,被称作舍利,由他的亲属和弟子们作为圣物收藏起来。

释迦牟尼死后250多年,古印度一位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部族纷争的印度。

这位晚年皈依佛门的国王,为了传播佛教,将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来重新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

据说,这些舍利的一部分传到了中国,中国各地便有了佛教舍利塔,而法门寺塔就是其中的一个。

佛教与唐朝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是在东汉王朝,也就是公元1世纪。

但直到唐代,这一外来的宗教才发展到鼎盛时期。

在唐朝,人们一直相信这样的神话,说法门寺塔30年开启一次,把佛骨请出来让世人瞻仰,就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32年命令开启法门寺地宫,让人们礼拜佛指,祈祷佛祖保佑平安。

这个先例开创了唐代狂热的迎送佛指活动,法门寺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最大和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之一。

事实上,在唐朝30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有6位皇帝迎奉过佛骨,每一次开启法门寺地宫,都会引起人们理性的晕眩和情感的痴狂。

尽管唐武宗灭佛运动很快就在皇权的转移中停止了,但此时的唐王朝已经开始从盛世走向衰落。

唐代第17位皇帝唐懿宗为了祈求佛祖保佑即将倾塌的大唐王朝,于公元873年最后一次从法门寺地宫中请出佛骨,迎到长安的皇宫中供奉。

但礼佛仪式还没有结束,这位皇帝就突然去世了。

继位的皇帝是只有12岁的唐僖宗,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归送佛骨回法门寺。

公元874年的一天,在响彻云霄的诵经声中,人们哭泣着向地宫抛撒着钱币,随着巨大的铁锁把最后一道石门锁上,唐代持续242年的奉迎佛骨活动连同敬献佛祖的珍宝和佛指舍利本身,被永久地封闭在了地宫,直至1113年后考古人员重新开启地宫。

秘色瓷为什么叫秘色瓷,说法不一。

过去解释为秘色这个颜色,主要是讲宫廷使用,秘而不宣。

但现在考证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叫秘色,主要是南方有一种草,叫秘草,这个瓷就是仿造它的颜色,青绿色,所以这个颜色也叫千峰翠色,像山峰里的翠,非常清新、典雅。

中国唐代一些著名文人,曾用华美的诗词描写秘色瓷,他们形容这种瓷器就像“薄冰托着青云,嫩荷盛着露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