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痘病毒科
兽医微生物学-双股DNA病毒-痘病毒

➢正痘病毒属:天花病毒及豆 苗病毒 ➢猪痘病毒属 ➢山羊痘病毒属 ➢兔痘病毒属 ➢副痘病毒属 ➢软疣病毒属:对人有致病性 ➢雅塔痘病毒属
二、各属的关系
1、各种禽痘病毒之间在抗原性上 存在抗原交叉; 2、各种哺乳动物的痘病毒之间也 存在抗原交叉; 3、禽痘病毒和哺乳动物的痘病毒 之间不存在交叉。
5、粘液瘤病毒(Myxima virus)
野兔、家兔都非常易感。 兔感染48h后出现临床症状,首先眼结膜炎, 接着头部广泛肿胀,呈特征性的“狮子头”, 严重者体温升高到42℃,多在48h死亡。
6、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
痘苗病毒一直作为痘病毒的模型,同时广泛 用作疫苗预防天花。 分布广泛,而且宿主谱宽,在自然条件下能 引致牛乳头感染。
(1)基因组——单分子的线状双股DNA, 约200kb; (2)细胞浆内复制
(3)通过胞浆膜胞吐方式,出芽释放 并获得囊膜;
(4)能在上皮细胞浆中形成胞浆包涵 体。
3、抵抗力
怕热:55℃,20min或37℃,24h 丧失感染力; 怕日光和紫外线: 可迅速灭活; 抗冷,抗干燥;冷冻干燥可保存3 年。病灶干痘痂,毒力可保存几个 月。
3、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
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绵羊,致全身性疱 疹,肺常出现特征性干酪性结节。 预防:定期接种疫苗,常用羊痘氢氧 化铝苗或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
4、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
该病毒与绵羊痘病毒之间存在共同抗 原。 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山羊,表现为发 热、有粘液性、脓性鼻漏及全身性皮 肤丘疹
遍及全世界,主要危害鸡,引起鸡痘,有 皮肤型、白喉型(黏膜型)。
科普丨痘病毒—可感染猪、鸡、绵羊三种动物的病毒

科普⼁痘病毒—可感染猪、鸡、绵⽺三种动物的病毒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痘病中最被⼈所熟知的当属“天花”,天花是⼀种烈性传染病,发⽣疫情时每4名病⼈就会有1⼈死亡,未死亡也会留下严重的痘痕,在18世纪的欧洲导致了超过1.5亿⼈的死亡。
直⾄1796年,英国⼈琴纳发明了⼈⼯接种⽜痘的⽅式预防天花,才将天花逐步控制住,经过长时间的努⼒1979年12⽉26⽇,世界卫⽣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天花也成为⼈类在世界范围内消灭的⾸个传染病。
痘病毒是病毒颗粒最⼤的⼀类DNA病毒,痘病毒科中含有脊椎动物痘病毒和昆⾍痘病毒2亚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包括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绵⽺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以及猪痘病毒属6个属和未定属的成员。
其中⽐较常见的就是感染猪、鸡和绵⽺三种动物的痘病毒。
绵⽺痘绵⽺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病⽺感染后会导致⽪肤和粘膜上发⽣特异的痘疹,可见到斑疹、丘疹、⽔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
绵⽺痘会导致羔⽺的死亡率⾼达100%,但是多数成年绵⽺可以耐过,死亡率较低。
绵⽺痘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破损的⽪肤或粘膜感染。
⽽且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免疫均可感染,但不会传染给⼭⽺及其它家畜。
另外冬末春初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季节。
绵⽺痘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除此感染的⽺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若呈地⽅流⾏性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该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症状不同:a、前驱期:体温升⾼到41-42℃,有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孔流出。
b、发痘期:约经1-4天后发痘。
痘疹多发⽣于⽪肤⽆⽑或少⽑部分,开始为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肤表⾯。
丘疹逐渐增⼤,变成淡红⾊结节,并在5-7天之内变成⽔疱。
c、化脓期:由于⽩细胞的浸润以及化脓菌的侵⼊,⽔疱的内容物发⽣混浊,继之变为脓性,体温再次上升,⼀般持续2-3天。
d、结痂期(痊愈期):没有其它病原菌侵⼊⽽继发并症时,化脓期很快转⼊痊愈期,即脓疱内容物逐渐⼲涸,痘疹处形成褐⾊或⿊褐⾊的痂⽪,好像⽣锈的铁钉钉在⽪肤上⼀样。
病毒学检验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病毒学检验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病毒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参考答案:对2.病毒的种类较多,其中可以感染细菌的病毒我们称之为()。
参考答案:噬菌体3.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包括()。
参考答案:质量控制原则;足够的硬件设施;生物安全原则;标本的采集原则4.下列属于病毒直接检测方法的是()。
参考答案:细胞病理学检测;病毒蛋白检测;电子显微镜技术;病毒核酸检测5.下列选项中,属于病毒学检验应用范围的是()。
参考答案:病毒性传染病的的检验与检疫;新发病毒性疾病的病原和防治研究;病毒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的诊断;病毒变异的研究6.新发传染病多是动物源性病毒性传染病。
()参考答案:对7.病毒的变异类型包括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和遗传转移(genetic shift)两种类型。
()参考答案:对8.下列因素中能够影响新发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有()。
参考答案:病毒变异;国际旅行和商务;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投入不足9.使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新病毒核算室,需要用到非序列依赖性的方法,下列属于上述方法的是()。
参考答案:病毒宏基因组学;随机引物PCR;简并PCR;非序列依赖性单引物扩增技术第一章测试1.在细胞培养系统中,培养一代细胞需要经过四个阶段,下列不属于这这四个阶段的是()参考答案:游离期2.细胞在冻存时要掌握的原则是()参考答案:慢冻快融3.常作为细胞培养液的指示剂是()参考答案:0.4%的酚红溶液4.因为细胞培养液的营养丰富,更易于发生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加()可控制支原体的污染.参考答案:卡那霉素5.实验室器材的清洗过程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浸泡→刷洗→酸浸→冲洗6.从组织分离的原代细胞是一群对原有组织有较好代表性的细胞,但细胞间存在异质性,即差异性。
()参考答案:对7.用胰蛋白酶做消化液时,浓度越大作用越强,对细胞的培养越有利。
双股DNA病毒知识

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
1、伪狂犬病毒
(1)分类地位: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 又名猪疱疹病毒1型。 (2)致病性 ① 猪为原始宿主,也可 感染马、牛、绵羊、山羊及多种野生动物。
本病毒各个毒株之间免疫原性很低,对同株 的免疫力也是短暂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 可用。
注意:我国目前没有非洲猪瘟,必须严 加防范!
第三节 疱疹病毒科 (Herpesviridae)
疱疹病毒在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 类、昆虫及软体动物均有发现,除绵羊外的 家畜家禽,均可引致重要的传染病,例如牛 鼻气管炎病毒、伪狂犬病毒及马立克病病毒 等。迄今至少已鉴定100种疱疹病毒,其中 至少19种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包括马疱疹 病毒1、2及4型、牛鼻气管炎病毒1型、牛恶 性卡它热病毒及斑点叉尾鲍疱疹病毒。
2、绵羊痘病毒
(1)致病性: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绵羊,致 全身性疱疹,肺常出现特征性干酪性结节, 各种绵羊对绵羊痘病毒的易感性不同,死 亡率5~50%不等。人由于直接接触病羊 污染的物质也可感染。 (2)培养: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 绵羊、山羊、犊牛睾丸细胞培养中生长, 并产生明显的CPE。 (3)预防:定期接种疫苗,常用羊痘 氢氧化铝苗或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
致病性
痘病毒可引起各种动物的急性和热性传 染病,特征是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丘疹 和疱疹。兔痘病毒所致的疾病为传染性皮 肤纤维瘤和粘液瘤。禽痘病毒所引起的疾 病特点是在上皮组织产生增生性和肿瘤性 病。
痘病毒科不同病毒属特异的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中图 分类 号 ] Q 8 3 3 7 ;R 7
[ 献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 0 22 1)6 0 2 — 4 0 9 0 O (0 00 — 8 3 0
De eo v l pm e o G e us S cfc PCR M e ho f r De e to nt f n pe i i t d o t c in o f Po ii a xvrd e
Mo ls u o tgo u i s wee p e a e e p c iey t e d f r n r r n e ci n o dt n e e o t z d l c mc na is mv r r r p r d r s e t l, h i ee t p i s a d r a t c n i o s w r p i e u u v f me o i mi
研 究 报 告
痘 病 毒 科 不 同病 毒属 特 异 的 P R检 测 方 法 的 建 立 C
周 为 民 , 慧娟 , 陵林 , 文 杰 , 小平 , 力 王 张 谭 董 阮
中 国疾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病 毒 病 预 防控 制 所 , 京 10 5 北 00 2
[ 要 】 目 的 : 立 可 准 确 、 速 地 鉴 别 诊 断 可 感 染 人 的 不 同属 痘 病 毒 的特 异 P R 方 法 。 方 法 : 计 针 对 正 痘 病 毒 摘 建 快 C 设 属、 副痘 病 毒 属 和传 染 性 软 疣 病 毒属 的 多对 特 异 引 物 , 制 备 相 应 的 D A 模 板 , 对 不 同 的模 板 优 化 引 物 与反 应 条 并 N 针 件 , 别 进 行 检 测 筛选 , 立病 毒 属 特 异 的 单独 与 多重 P R 方 法 。 果 : 一模 板 的 P R扩 增 反 应 中 , 痘病 毒 的检 分 建 C 结 单 C 正 测 敏 感 性 可 达 1 贝/ L 引 物 为 O E L F 8 0 O E L R 0 7 , 痘 病 毒 的 检 测 敏 感 性 可达 1 贝/ ( 物 0拷 I ( x P a — 18 / P a — 2 5 ) 副 0拷 L 引
痘病毒

2020/3/27
5
痘病毒结构图
2020/3/27
6
理化性质
❖ 对热抵抗力不强,55℃20min或37℃24h可丧失 感染力。对冷及干燥有抵抗力,冷冻干燥可保 存3年。
❖ 在pH=3的环境下,病毒可逐渐失去感染能力。 ❖ 直射日光或紫外线可导致灭活病毒。 ❖ 0.5%福尔马林、3%石炭酸、0.01%碘溶液、3%
❖ 是后却是玄烨继承皇位,其中的奥妙何在呢?原来,顺治病 入膏肓,在考虑皇位的继任人选时,备受他信任的德国传教士汤
若望,曾经出过这样的主意。
❖ 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他生于顺治十一年,出生不久, 就离开父母,前往皇宫西华门北面的一座官府中避痘。
❖ 顾名思义,“避痘”,就是躲避天花感染和侵袭。
❖ 不过,玄烨并没有躲过天花的袭击。幸运的是,他染上天花 不久就痊愈。只是在脸上留下了点点痘痕。
一来,作为痘病毒科成员的天花病毒
成为人类最早彻底消灭的人
类传染
病病原。
14
关于天花的故事
清顺治帝
2020/3/27
清康熙帝
15
关于天花的故事
❖ 在中国的历史上,天花不仅能摧毁帝王的生命,还能决定一个王 朝政权的继任人选。
❖ 二十岁的顺治皇帝(入关后的第一位清朝皇帝)死于天花,可是 他死后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
❖2020加/3/27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做好消毒,保持饲场 13
2020/3/27
天花smallpox
古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五世死于天花,我
国宋真宗时发现了人痘接种法,英国人
Jenner 1896年发明了天花的人工接种,
以后各种畜禽的痘病相继发现。WHO于
1980年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消灭”,这样
第07章痘病毒科(Poxviridae)

第七章痘病毒科(Poxviridae )一、 概述二、 痘病毒基因组结构 (一) DNA 末端的发夹结构 (二) DNA 末端的倒置重复序列 (三) 痘病毒基因组的保守区与变异区(四) 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 苗(五) 痘病毒基因变异株 (六) 痘病毒基因组的多肽编码区(七) 痘苗病毒基因组表达调节的特点三、早、晚期转录 四、痘病毒的繁殖 五、重组痘苗病毒(一)重组痘苗病毒的基本原理(二)进行重组痘苗病毒必要条件(四)重组痘苗病毒表达活性多肽 主要参考文献-、概述痘病毒科是一大群长方形或卵圆形病毒,长方形粒子长220〜450nm,宽140〜260nm,厚140〜260nm 卵圆形粒子长 250〜300nm,直径160〜190nmo 病毒粒子由1个核心、2个侧体 和2层脂质外膜组成,是动物病毒中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病毒。
痘病毒在宿主细胞的胞 浆内增殖,这在 DNA 病毒是独特的。
根据病毒的特征、自然宿主和特异性抗原,痘病毒分为 两个亚科,即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和昆虫痘病毒亚科。
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包括正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羊痘病毒属、兔痘病毒属 ( )、猪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软疣痘病毒属和牙塔病毒属等 8个属。
昆虫痘病毒亚科则只含昆虫痘病毒A 、B C3个亚属。
各属内的成员可发生遗传性重组,各属间的成员则可发生非遗传性复活。
目前仍有一些未定 属的痘病毒(表7-1)。
表7-1痘病毒科分类一、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 (Chordopoxrinae ) 1. 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 )牛痘病毒(Cowpox virus) 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 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兔痘病毒(Rabbitpox virus)小鼠传染性脱脚病病毒 (Infectious ectromelia virus)DNA 结构的基本特征(三)几种可能的重组痘苗病毒活疫水牛痘病毒(Buffalopox virus) 马痘病毒(Horsepoxvirus)2. 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 火鸡痘病毒仃urkeypoxvirus) 骆驼痘病毒(Camelpox virus) 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鸽痘病毒(Pigeonpoxvirus) 金丝雀痘病毒(Canarypox virus)痘病毒引起人与多种动物包括禽类的疾病一一由持续较长时间的轻症感染, 至严重的致死性感染。
痘病毒科有两个亚科

本病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
症状
潜伏期平均为6 ~ 8天。病羊体温升高到 41 ~ 42℃ ,有浆液、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 孔流出。
病毒粒子呈砖形或卵圆形,大小约为300~ 450×170 ~ 260nm。有含类脂质和管状或球状 蛋白质结构的外膜,包着1个或2个侧体(Lateral bodies)和1个双股DNA的核芯。在受侵害的细 胞内繁殖时,于胞浆内形成包涵体,该包涵体直 径比细胞核还大。在包涵体内有许多更小的颗粒, 在普通显微镜下即可见到,这些小的颗粒称为原 生小体或原质小体。
鸡胚接种:以皮肤或白喉病灶的悬浮液接种 于9 ~ 12日龄SPF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接种 5 ~ 7天后检查痘斑。
防制
鸡痘病毒可以通过翼翅刺种方法 接种于4周龄的鸡或产蛋前1 ~ 2月的 育成母鸡,该疫苗不适合于正在产蛋 的鸡群。
预防接种
在秋、冬季多发病地区,常在春夏季进 行。 预防接种常在三种情况下进行: 1. 往年发过病的禽场或圈舍。 2. 如果头年发生痘病而采用鸽疫苗进行过
山羊痘病毒属内有绵羊痘、山羊痘和疙瘩皮 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在兔痘病毒属中有粘液瘤病毒以及兔、野兔 和松鼠的纤维瘤病毒。
猪痘病毒属包括猪瘟。 副痘病毒属包括绵羊触染性脓疱性皮炎 (orf)。
痘病毒含5 ~ 7.5%双链DNA,分子 量为160×106。其砖形或卵圆形粒子, 具有排列不整齐的丝状亚单位的双层膜, 圆筒形亚单位的双层膜组成并含有DNA 的内体(芯髓)。某些痘病毒对乙醚有 抵抗力。病毒的复制发生在细胞质内, 主要在上皮细胞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动物病毒学各论第十章痘病毒科(Poxviridae)痘病毒科是迄今所知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类病毒。
天花病毒是人类较早认识,并且病毒学家作过详尽研究的痘病毒,20多年前就大致上阐明了痘病毒的基本繁殖过程,但随着种痘免疫的普遍推广,控制了天花流行,特别是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以来,病毒学家对痘病毒的研究兴趣和重要性降低了。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突飞猛进,痘病毒又使病毒学家、分子遗传学家及其他先生学家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生物学中一个中心研究课题。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痘苗病毒可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这为发展重组痘苗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及高效表达活性多肽开辟了前景;第二,痘苗病毒具有庞大的基因组和编码进行自身复制的多种特殊的酶类,它是研究真核(或介于真核和原核)基因调节控制的良好模型。
特别是最近发现,病毒编码的蛋白可以影响细胞生长和调节宿主的防御机制。
第一节痘病毒的一般特征一、痘病毒分类痘病毒科下分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
(一)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dopoxvirinae)该亚科包含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猪痘病毒属、羊痘病毒属、兔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软疣痘病毒属和亚塔痘病毒属8个属。
1.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该属包括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鼠痘病毒(Ectromelia virus)、猴痘病毒(Monkey pox virus)、兔痘病毒(Rabbit pox virus)、水牛痘病毒(Buffalo pox virus)、骆驼痘病毒(Camel pox virus)、牛痘病毒(Cow pox virus)、马痘病毒(Horse pox virus)。
2.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口疮病毒(Orf virus)(或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假牛痘病毒(Pseudo-cow pox virus)(或挤奶者结节病毒Milker s node virus)、牛脓疱性口炎病毒(Bovine pustular stomatitis virus)(或牛丘疹性口炎病毒(Bovine popular stomatitis virus)和羚羊触染性脓疱病毒(Chamois contagious ecthyma virus)。
3.猪痘病毒属(Suipoxvirus):猪痘病毒(Swine pox virus)。
4.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有疙瘩皮肤病羊痘病毒(Lumpy skin diseasecapripox virus)、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和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
5.兔痘病毒属(Leporipoxvirus):也称粘液瘤病毒属。
有粘液瘤病毒(Myxoma virus)、野兔纤维瘤病毒(Hare fibroma virus)、兔肖普氏纤维瘤病毒(Rabbit shope fibroma virus)、松鼠纤维瘤病毒(Squirrel fibroma virus)。
6.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有鸡痘病毒(Fowl pox virus)、鸽痘病毒(Pigeon pox virus)、金丝雀痘病毒(Canary pox virus)、麻雀痘病毒(Sparrow pox virus)、火鸡痘病毒(Turkey pox virus)、燕八哥痘病毒(Starling pox virus)、鹌鹑痘病毒(Quail pox virus)、雪鸡痘病毒(Junco pox virus)。
7.软疣痘病毒属(Molluscipoxvirus):如人传染性软疣病毒(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
8.亚塔痘病毒属(Yatapoxvirus):如亚巴猴瘤痘病毒(Yaba monkey tumor pox virus)。
(二)昆虫痘病毒亚科该亚科包含昆虫痘病毒A属(Entomopoxvirus A),有蛴螬(鞘翅目)昆虫痘病毒等9个种;昆虫痘病毒B属(Entomopoxvirus B),有摩氏蛾(鳞翅目)昆虫痘病毒等9个种;昆虫痘病毒C属(Entomopoxvirus C),有淡黄摇蚊(又翅目)昆虫痘病毒等6个种。
以上痘病毒,在病毒颗粒形态、大小、化学组成,包括DNA含量及在宿主细胞浆内繁殖的模式均相似。
某些痘病毒具有共同的属抗原(NP),并具有拯救其它加热灭活痘病毒的能力。
属内的痘病毒之间,在形态、抗原性及生物学性质方面一般是相似的。
二、病毒粒子的形态所有痘病毒的毒粒呈砖形或大卵圆形。
痘苗病毒大小为270×218 nm,正痘病毒属的其它成员,兔痘病毒属和禽痘病毒属的成员,大小和外形均十分相似。
Orf病毒较窄小,约252×158 nm,绵羊痘病毒较小,约194×115 nm。
采用负染色或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毒粒在形态上具有三个主要结构成分:一个双凹面的核心体,两个侧体和包膜。
病毒基因组集中在核体内,有蛋白质外膜。
感染性痘苗病毒颗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细胞内的,也是主要的,即具有脂蛋白外膜,双凹核体和侧体;另一种存在于细胞外,一般仅占<1%~20%,因不同毒株和宿主细胞而有所差异。
它具有额外的一层脂蛋白外膜,可能来自高尔基体膜。
三、理化性质毒粒的沉降系率为5×103。
痘苗病毒毒粒的密度在稀释的缓冲液中为 1.16g/cm3,在53%的蔗糖溶液中为1.25g/cm3,在酒石酸钾溶液中为1.20g/cm3。
毒粒的重量为4.5×10-15g。
痘苗病毒在生理pH值时带负电荷,兔痘病毒的等电点为2.3,天花病毒、类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为3.4,牛痘病毒和痘苗病毒为4.0。
毒粒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约占干重的90%,DNA约占5%,约含有3.2%的类脂,主要是胆固醇、磷脂和中性脂肪。
磷脂中主要是卵磷脂。
有报道说,鸡痘病毒中类脂含量极高,约占其重点的1/3。
此外,尚有微量的非DNA的碳水化合物,还可能含有极微量的铜、核黄素和生物素。
四、毒粒中含有的酶已知痘病毒中至少含有转录系统的多种酶类。
1.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约500 kd,含有147 kd、132 kd、34 kd、22 kd、21kd、20 kd和17 kd的亚单位。
在DNA病毒中,仅知痘病毒与非洲猪瘟病毒有它们自己的RNA聚合酶。
2.聚(A)聚合酶,80 kd,含有55 kd和33 kd两个亚单位。
3.RNA鸟嘌呤基转移酶。
4.RNA鸟嘌呤7-甲基转移酶。
5.RNA(核苷-2')甲基转移酶,38 kd。
6.GTP-焦磷酸转换酶。
7.多核苷酸三磷酸酶。
8.依赖核酸的核苷三磷酸酶I、II,72 kd、68 kd。
9.蛋白激酶,62 kd。
10.5'-磷酸多核酸激酶,目前尚未纯化。
11.内核酸核酸酶,目前尚未纯化。
12.单链特异性去氧核糖核酸酶。
13.拓朴异构酶,在DNA病毒中,目前仅知痘病毒有自己的拓朴异构酶。
五、毒粒的多肽组成痘病毒毒粒含有大量的蛋白,纯化的毒粒经SDS-PAGE至少可以分辨出30个条带。
共12个区带,大部分区带中还包含着几个条带,有的条带可能是未加工的高分子前体,有的因为糖化或磷酸化使多肽形成多样性。
双向电泳表明,在毒粒内存在100种以上的多肽。
胞外病毒毒粒的外膜至少有8个多肽:210 kd、110 kd、89 kd、42 kd、37 kd、21.5 kd和20 kd,其中7个是糖蛋白,37 kd是主要蛋白,不糖基化;89 kd蛋白是血凝素。
胞内病毒毒粒的外膜蛋白中,54~58 kd蛋白形成表面的微管结构,它可引起中和抗体和抑制细胞-细胞融合,另一种14 kd蛋白也可引起中和反应。
在毒粒核心中有4种蛋白,74 kd、62 kd、25 kd和11 kd,占核心重量的70%,其中11 kd和25 kd蛋白对DNA有很强的亲和性。
第二节痘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痘病毒基因组的长度差异较大,副痘病毒约130 kb,而禽痘病毒约300 kb。
采用温和的DNA提取办法可以获得完整的无缺口的病毒DNA分子,其长度的变化也较大,从兔痘病毒的120 Md至牛痘病毒的145 Md,就痘苗病毒本身的DNA长度也有变异,不同毒株为120~130 Md,即180~200 kb,其DNA无感染性。
正痘病毒属各成员的基因组有70%~90%的同源性,其基因组结构的特点如下:一、DNA末端的发夹结构痘病毒DNA链的末端有单链的发夹结构,即末端交叉连结。
由于这结构,原始基因组和末端的酶切片段在碱或加热变性后很快可以复性。
存在这一发夹结构的证据是,如果不用单链特异性核酸酶处理,毒粒DNA对外切酶III、末端转移酶、多核苷酸激酶、蛇毒磷酸二脂酶和脾磷酸二脂酶的活性是有抵抗。
就痘苗病毒DNA末端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每一末端有104核苷酸并不完全配对,存在两种形式,呈倒置互补,称为“反转”发夹结构,即使在合适的构形中,还有10个核苷酸不能配对。
至于在DNA复制过程中,这一单链复制区的命运尚不清楚。
Pogo(1977)报道,在接种痘苗病毒后,这一交叉连结的发夹结构在90 min内消失。
母株DNA发夹结构消失的时间相当于DNA合成开始的阶段,在DNA合成停止时,发夹结构才重新出现。
发夹结构的消失是在末端发夹单链区产生缺口还是在DNA的主体部分发生缺口,也尚未阐明。
Esteban等(1977)在电镜下研究痘苗病毒DNA复制中间体,发现逐渐增大的末端双链复制的泡状结构,提示在DNA复制早期,末端发夹结构并未解开。
目前,关于带有末端发夹结构的线状DNA的复制机理有3种模式,即Bateman模式、Esteban模式、McFadden和Morgan模式。
二、DNA末端的倒置重复序列正痘病毒基因组具有较长的末端倒置重复序列(ITRs)。
不同成员的ITRs的长度也不一样,痘苗病毒、牛痘病毒和猴痘病毒的ITRs约有10 kb长,而兔痘和鼠痘病毒则仅为其一半,天花病毒则十分短,小于2 kb。
这种结构与腺病毒、疱疹病毒的ITRs相似,但后者短得多。
病毒的ITRs结构可能与繁殖方式有关。
在ITRs的远侧端尚有串联的重复序列区。
紧接着“反转”发夹结构有-86核苷酸的区段NR1,依次跟随着:(1)第一套串联重复序列(Set 1),它由串联的重复序列单位所组成,在痘苗病毒则为AB两个单位,长约70 bp,有13次重复;(2)NR2独特区,牛痘与痘苗病毒有77%的同源,其中有Dde I和Alu I切点;(3)第二套串联重复序列(Set 2),AB两个单位重复18次;(4)NR3独特区,在痘苗病毒Set 2后1800 bp处有Sal I切点;在牛痘病毒Set 2后269 bp处有Sal I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