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南工业新城物流产业现状

哈南工业新城物流产业现状
哈南工业新城物流产业现状

哈南工业新城物流产业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哈南国际物流城推介材料

(2010-12-11)

一、哈南工业新城总体情况

按照哈尔滨市委“南拓”战略的部署,国家级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哈尔滨市平房区共同进行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哈南工业新城位于哈尔滨市老城区南部,总规划面积462平方公里,是哈尔滨市城市的副中心和南部门户。目前已形成了以哈飞飞机、长安哈飞汽车、东安三菱发动机变速器、巴西安博威、加拿大麦肯、英国联合食品、美国嘉吉、韩国希杰、新加坡益海、台湾康师傅食品等为代表的航空、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食品的产业簇群。成为国家民用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铝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食品)、国家汽车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汽车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国家4D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外包基地城市核心区。

哈南工业新城确定的鼓励发展的产业结构概括为:“一大、二城、三新、三生、四基础”。一大为大运载产业簇群。两城为国际数据城、国际物流城。三新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媒体;三生为生物、生命和生活产业;四基础为指食品、医药、房地产、机电产业。其中,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就是国际物流城。

二、哈尔滨物流产业现状及规划

(一)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哈尔滨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综合交通有了较快的发展,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全面发展,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铁路。哈尔滨铁路枢纽是我国东北北部的铁路枢纽中心,有哈长、绥滨、滨洲、滨北、拉滨五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南经山海关与全国各地相连,并经大连港、营口港通往世界各地;东南经绥芬河口岸,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出海;西北通过满洲里口岸经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通往欧洲各国,北抵与俄罗斯隔岸相望的口岸黑河市。哈尔滨铁路枢纽是我国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里程最短的重要中间站和联结点。哈尔滨铁路枢纽区内有哈尔滨、哈东、哈南、哈西、滨江、香坊等16个车站,站场总占地800多公顷,其中哈尔滨站是枢纽主要客运站;哈东站为辅助编组站、客运站和客技站;哈南站为主要编组站和货运站。

公路。目前,哈尔滨市公路网已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支干相连的公路网体系。市区共有10条公路出口辐射省内外(哈南有6条),在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骨架中占据“一纵一横”(同三线、绥满线)两条重要主干线。

水运。松花江干流航道是全国内河水运主通道之一,哈尔滨市域区内松花江航道上起拉林河口(双城与吉林省交界处),下至依兰县境的民主屯,长489公里,为三级航道,可通航千吨级船舶,年通航期为210天左右。哈尔滨港是全国内河主枢纽港之一,为东北内河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现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哈尔滨港共有8个港区,计有45个泊位;码头岸线长3628延长米,库场总面积58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5624米;主要承担着煤炭、木材、粮食、钢材、矿建材料、石油产品和水运外贸货物的中转换装任务。

航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郊太平庄,距市区35公里,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机场现有航线80余条,与全国大部分省会、中心城市、旅游热点城市建立了

空中联系,并开通了至韩国汉城,日本新泻、广岛,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布拉格维申斯克,美国洛杉矶等等23条国际航线,以及哈尔滨至香港的特殊管理地区航线。基本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枢纽,北接俄罗斯,东联韩国、日本,南联香港及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现飞行等级为4E级,可保障目前民航运输所有适航机型起降。

(二)物流企业现状

哈尔滨市城区的货运配载企业有1300家左右,其中从事专线运输和配载业务的有950家左右,从事配载信息服务的有360家左右。其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哈尔滨市物流企业聚集区域示意图

哈南区域内有龙运、中远、哈飞、北大荒、中铁、佳吉、招商物流、正阳家电等物流、运输企业百余家,年营业额过百亿,哈南地区将成为哈尔滨货运仓储最集中、物资流量最大区域。

(三)《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哈尔滨物流产业内容

规划纲要中提到:

要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业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围绕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多元开放交通体系,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合理配置。配合国家和省加快推进交通干线和枢纽港站建设,促进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的一体化和无缝连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枢纽功能和运转效率。发展大型专业化运载,推广厢式货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快递服务。积极发展运输代理等中介服务,促进运输市场有序竞争。

增加国内外航线航班,重点开辟俄罗斯、日韩、欧洲、北美等国际航线,建成中型门户枢纽机场。加强松花江航道疏浚和码头建设,重点发展大宗散装货物运输。

发展现代物流。构建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网点”为支撑,以物流网络和物流信息平台、交通信息平台为依托的城市物流体系。推进连通大连、绥芬河、黑河等港口、口岸的物流通道建设,加快发展空港物流。建设和完善对俄罗斯和日、韩物流体系,提高物流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加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逐步把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向三环或预留区搬迁。鼓励和支持经营业态创新,加快连锁、特许、配送、代理等业态的发展,壮大大型商业集团和批发市场。

数字哈尔滨,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建立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一体”的电子商务体系。

加快市区物流中心建设,依托铁路、公路、航空、航运交通枢纽站点和仓储作业区,在哈南、哈东、江北三个方位上,规划建设大型物流节点。

在南部拓展区建设哈西工业新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和现代物流。规划中将哈南物流园区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在哈南打造全国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

(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物流产业内容

加快发展物流业,构建东北亚地区重要物流中心。依托国家和省的大通道建设,重点完善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发展大物流、大平台、大服务,构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打造“六园多节点、一核多放射”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哈尔滨新香坊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哈东物流园区、松北物流园区和哈南新城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哈尔滨重型装备及机电产品物流中心、润恒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哈药集团物流配送中心、哈尔滨化工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打通哈--满、哈--牡--绥、哈--大、哈--黑、哈--同、航空和城乡物流通道,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城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推动重点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培育发展重点领域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粮食、食品、医药、化工、装备制造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和配送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和支持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来哈投资创业。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五)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关于物流产业内容

建设国际物流城,加快发展物流业。充分发挥哈南工业新城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工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物流服务,完善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发展大物流、大平台、大服务,构建覆盖东北亚的大物流、大流通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联网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发展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区等物流产业。建设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中心,以及

汽车、食品、医药、机电等专业物流园区。

国际物流城重点发展工业产品物流,充分发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优势,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建设综合物流园区,进出口产品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建立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转运中心,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工业物流基地。

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多次强调:

哈尔滨要按照建设现代大都市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哈南要建设以工业物流、家电物流等为方向的东北亚现代工业物流基地。

(六)发展定位

综合现实条件与潜在因素来分析,在哈尔滨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辐射区域应该是不断拓展的,在整个区域物流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是随着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的。具体说,哈尔滨市物流发展的目标定位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全省物流网络“龙头”。这是从东北地区—黑龙江物流网络的角度来定位的。哈尔滨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交通中心,经济总量占全省的1/3,在全省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中,具有制造业中心、工业技术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的重要地位,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其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哈尔滨市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建设成为省域内物流网络的核心环节,成为省内和省际物资流通的集散地。这是哈尔滨市物流发展的最基本定位目标,也是其物流发展首先要实现的目标,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哈尔滨市已经成为省域内的物流“龙头”城市,这一层次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2.东北北部物流中心。这是从全国—东北物流网络建设的角度来定位的。哈尔滨市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位于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T”型轴的连接枢纽点上,可以凭借“沈长哈”和“哈大齐”两大重化工业带,确立以高加工度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是全省“南联北开”,全国对俄经济技术合作、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具备发展出口加工型工业的有利条件。同时,哈尔滨市是东北北部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的中心城市,是东北北部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东北区域与全国的物资互换流通相当一部分可以由此集散和配送,而且哈尔滨市的机械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石化工业、电站设备、汽车航空工业、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的物流需求也是东北地区其它物流中心城市所不能替代和竞争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交通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哈尔滨发展成为东北北部物流枢纽中心的基础。

3.东北亚国际物流重要结点。哈尔滨市努力发展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物流结点。这是从中国——东北亚物流网络的角度来定位的。随着东北亚区域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物资流通的需求不断扩大,哈尔滨市在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区位优势必然显现。影响这一目标定位实现的因素十分复杂,尤其更依赖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外部大环境的进展。因此,这一层次目标定位可以作为我市物流业发展的中期目标。主要思路是,建设以哈尔滨为重要结点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体系,形成“扇形”国际物流布局结构。哈尔滨处于东北亚内陆中心区域,为其发展现代物流构筑国际物流体系,构建东北亚国际物流重要结点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哈尔滨位于欧亚陆桥“海参崴-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满洲里-赤塔”的中心,也是黑龙江省主轴经济物流带——“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哈牡绥”对俄产业经济带的轴心,以哈尔滨为轴心,以哈黑、哈伊鹤、哈同交通经济带为物流辐射带,形成“扇面”状物流经济带,沿京哈交通经济带形成哈尔滨南向国际、国内的主通道物流带。

4.建成洲际性的物流中心城市

这是从东北亚一欧洲大陆物流网络的角度来定位的,是哈尔滨市物流发展的远期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根据前3个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定。它实现的基础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规模,哈尔滨市在域际物流中心建设上取得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这4个层次的目标定位构画出哈尔滨市物流发展的一个轨迹,它们相互之间不是割裂的,不可能越过其中某一个阶段而实现下一个建设目标。从以上各目标定位关系看,第2、3层次的目标定位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哈尔滨市应以实现第3层次目标为战略指导,目前重点围绕实现第2层次的目标采取措施,展开工作。

根据哈尔滨市的综合交通区位条件、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特点、物流量的大小和分布、物流市场需求、既有的仓储资源合理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主城区南部、东南、东部、东北城乡结合部总共规划4个综合物流园区;另外为满足产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布置了9类与综合物流园区相补充的物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面积总规模为300万平方米,其中物流园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00万平方米,物流中心建设用地面积为100万平方米。

其中南部龙运物流园区总占地160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位于京哈高速公路哈尔滨一端出口,是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的“南大门”,距哈尔滨铁路南站2.8公里,距离国道黑河至大连公路3.3公里,距黑大公路副路2.1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佳木斯方向道口1公里。通过哈尔滨环城公路东南中环,可直达区域中心城市七台河、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通过哈尔滨环城公路西南半环,经哈尔滨外环高速公路四方台大桥可直达区域中心城市大庆、齐齐哈尔、黑河、绥化、伊春、鹤岗;通过阿城沿301国道主干线绥满路可直达牡丹江、鸡西、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等边境口岸。距哈尔滨飞机场30公里。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是黑龙江省公路货物与南方省市物流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货物进入东北亚经济区的重要物流通道枢纽之一。

龙运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主要以哈尔滨公路主枢纽主场站为主,哈尔滨公路主枢纽主场站作为国家公路主枢纽规划建设物流商务中心、中俄国际物流采购交易中心、全省货运配载中心、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海关监管区。功能定位:全省公路物流枢纽中心。

其中南部专业物流中心有

①汽车及配件物流中心。确定在平房区发展汽车生产及配件物流。

②重大装备物流中心。确定在动力区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物流。

③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确定在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工业配送物流。

哈南工业新城物流可辐射南部周边半小时内车程的阿城区、尚志市、五常市、双城市等区县市。

(七)发展优势

1.地理条件优势

新城位于哈尔滨市南部,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是中国东北部的产业物流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是哈尔滨连接北京等南方城市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枢纽。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之间里程最短的大陆桥枢纽,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依托母城对俄罗斯的地缘、人文等优势,经开区开通了“哈尔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跨国对接直销贸易通道”,建设了中国名优商品展示中心,对俄经贸成为一个特色经济品牌,为投资者拓展俄罗斯市场提供全方位支持。

2.产业基础雄厚

哈南地区是我市乃至全省工业集聚度最高、产业特色最鲜明的区域,已形成以长安哈飞、一汽、东安、东轻、北大荒集团、三精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航空、汽车、食品、新材料、医药

等五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格局。

3.人才及成本优势

(1)科研研发基础雄厚。哈尔滨在科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各IT相关产业均具有一定的基础实力和科研力量。拥有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全国重点和普通高等院校46所,人均教育资源在全国列第五位。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15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每年哈尔滨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为2万余人。

(2)人力成本低。据调查黑龙江省200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200元左右,约是上海的43%,北京的46%,大连的60%。

4.政策及配套优势

(1)金融配套。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企业5000余家,银行、保险、金融、投资企业集中,科技和商业创新活跃,有利于吸引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以及国内外物流投资商投资。

(2)政策扶持。该产业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哈尔滨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抢占现代服务业制高点,形成百亿级创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和产业增长点的重要战略举措,省、市、区各级政府将在税收、土地、融资等方面将给予大力扶持。

哈南工业新城,是一片投资的热土!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到哈南工业新城参观考察、投资创业,共谋发展!

2013年哈尔滨房地产年报终板

土地篇 2013年土地市场回暖供需两旺 受2012年下半年楼市持续回暖的影响下,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上游,2013年哈尔滨土地市场逐渐升温,供应成交大幅增长。2013年,哈尔滨市全年共挂牌220宗土地,总面积1245.3万㎡,同比2012年增加了272万㎡,增幅达27.8%,土地供应量增加十分明显。随着土地供应量的大幅增长,2013年哈尔滨土地市场共成交171宗,成交面积达1034.9万㎡,同比2012年上涨30.8%。 2013年土地供需结构分析 从土地供需结构上看,随着哈南工业新城、松北科技创新城、香坊工业园区等新兴工业区发展迅速,工业用地的供需也不断加大。2013年工业用地供需比例最大,工业用地成交80宗,总面积351.6万㎡;占土地总成交量的33.9%。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转暖,2013年经营性用地供需比重也随之加大,今年商业用地成为市场热点,为经营性用地供需首位。成交40宗,总面积259.7万㎡,占土地总成交量的25.1%。据数据显示,今年商业用地成交大多集中在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另外哈尔滨万达文旅城、润恒城物流园区等大型商业进驻,也是今年商业用地增长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商住用地,商住用地一直都是市场热点,2013年商住用地成交28宗,总面积256.2万㎡,占土地总成交量的24.7%;再次是居住用地成交16宗,总面积103.1万㎡;占土地总成交量的10%。

数据来源:哈尔滨市国土资源信息网中国土地挂牌网 数据来源:哈尔滨市国土资源信息网中国土地挂牌网

经营性用地呈现“量价齐升”趋势 2013年,经营性用地供应大幅增长,全市经营性用地供应总面积为793.6万㎡,同比2012年上涨57%;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889.2万㎡,同比上涨65%。2013年经营性用地供应118宗,同比增加23宗。随着供应增长,土地成交量也相当可观,2013年经营性用地成交总面积为612.4万㎡,同比2012年增长78.6%。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443.1万㎡,同比2012年增长64%。2013年共成交84宗土地,同比2012年增加12宗。 自2012年下半年年起,商品住宅市场进入去库存时代,企业销售业绩节节攀升,土地储备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规模,企业主观拿地的意愿非常强烈。另外2013新年伊始,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政府推地意愿也非常强烈。在此情况下,2013年2、3月份,政府大规模集中推地,房企也随即抓住时机纷纷拿地补仓,在同年4月再次出现集中成交现象。许多房企拿地后也纷纷入市销售,如:罗马公元、恒大帝景、哈尔滨万达城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数据来源:哈尔滨市国土资源信息网中国土地挂牌网

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 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不到2次,批发、零售业周转速度不到3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中国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三是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较慢。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铁路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中国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9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4.6公里/万人,美国分别为6869公里和254公里,德国为14680公里和66公里,印度为5404公里和22公里,巴西为1886公里和118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障碍。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二是政策障碍。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技术标准障碍。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信息标准不统一,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际物流业发展概况 1.1.2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 1.1.3中国物流的发展 1.2研究目的及理论创新点 1.3研究结构体系及主要内容 2.现代物流发展背景及其特征 2.1物流的基本理论 2.1.1物流的含义 2.1.2物流的基本特征 2.1.3物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2.2第三方物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2.3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3.中国物流发展现状与差距 3.1中国物流业发展阶段 3.1.1计划经济下的物流 3.1.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 3.1.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 3.2中国物流业基本现状 3.2.1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 3.2.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3.2.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3.2.4客户需求多样化,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2.5企业间寻求合作,共同克服困难以提高服务能力 3.3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3.3.1物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3.3.2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3.3.3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 3.3.4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4.发展我国物流业的营销对策 4.1物流营销策略转换 4.2物流营销的基本策略选择与策略组合 4.2.1物流服务市场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2.2物流服务创新与差异化策略 4.2.3物流服务营销渠道策略 4.2.4物流关系营销策略 4.2.5物流服务的4cs组合 4.3物流营销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湖北省A级物流企业名单

湖北省A级物流企业名单 AAAAA级(4家) 1 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4月第十批) 2 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3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4 武汉捷利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AAAA级(30家) 1 湖北大通运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2 宜昌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3 武汉市西马运输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4 黄冈市黄商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5月第八批) 5 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2006年10月第三批) 6 湖北汽车运输总公司(2007年3月第四批) 7 武汉市正达物流有限公司(2007年11月第五批) 8 武汉中力物流有限公司(2007年11月第五批) 9 武汉诚通物流有限公司(2008年4月第六批) 10 武汉长江沙鸥植物油有限公司(2008年11月第七批) 11 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2 荆州鑫泰达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3 湖北盛辉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4 葛洲坝集团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5 湖北全诚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6 武汉武钢集团汉阳钢厂(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7 武汉钢铁集团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8 武汉兴达汽车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9月第十一批) 19 武汉振宏物流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0 湖北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1 武汉宏青运贸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2 武汉世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3 武汉安达达基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十二批) 24 兴山县兴发汽运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25 襄阳东风合运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26 武汉中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27 武汉市车城物流有限公司(2007年11月第五批) 28 武汉云申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29 宜昌三峡茶城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30 荆州市浩然物流有限公司(2011年11月第十三批) AAA级(39家) 1 湖北楚元石化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2 大冶有色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5月第十批) 3 湖北安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6月第八批) 4 武汉长江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3月第四批) 5 武汉思凯物流有限公司责任公司(2007年3月第四批) 6 武汉市大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3月第四批)

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doc 52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现代物流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实施一体化、专业化运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重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重庆现代物流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规划,按照战略性、协调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营 1 / 52

销布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库存和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促进市场整合,推动区域联动和区域产业提升。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经济区。重庆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经济协作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近年来,重庆周边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步伐加快,对重庆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国家明确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工商重镇,是国家承东启西的战略要点,担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时期,重庆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GDP预计达到5000亿元。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重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集要素,拓宽市场,改造传统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经验。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泉,是国家鼓励发展产业。进入21世纪,在国家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现代物流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平稳下降。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物流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费用占GDP比率降为18.5%。“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并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落实物流业发展扶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报告 论文题目: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及措施分析 学员姓名:胡亚娟 准考证号: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工作单位: 导师姓名: 日期:2012 年 1 月 5 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3) (一)、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 (4)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且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4) (三)、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4)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4) (一)、我国物流领域缺乏配套法规 (4)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 (5) (三)、对物行业的认识水平及政策透明度不够 (5) (四)、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5) (五)、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5)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5) (一)、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集团 (5) (二)、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6) (三)、加强行业标准化 (6) (四)、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6) (五)、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6) (六)、培养与引进物流专业人才 (6) (七)、设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6) (八)、倡导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6) 【参考文献】 (7)

浅论我国现代物流业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的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源获取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已成为趋势。构筑一个将适当数量的适当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高效率物流体系,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推广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持续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合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物流现代物流业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逐步从实体交易中演变出多种形式,以满足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不但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快速转型,物流业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也越来越明显。 物流,最早是以二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物资供应建立的“后勤”(Logistics)理论为原型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体系被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现代物流的定义不断更新(以下定义仅供参考):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利润源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起步。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国加入WTO 后,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竞争中,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外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我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供应商,其中有超过70%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企业,有60%表示愿意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09物流16号谢文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关于物流产业的基本认识 (一)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久已存在,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发改委网站| 2014年10月30日 收藏本文 分享 评论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按照《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的要求,省发改委、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组织有关方面对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湖北省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省服务业中最大的支柱产业,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同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 (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201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2013年湖北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81万公里,相比2010年增加了0.11万公里,信息与通信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湖北省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在2013年达到813.3万户,三年累计增加353.9万户,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扩大;

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漯河宏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货运业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一、发展现状 漯河宏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交通行业二十家大型汽车运输企业之一,其前身为河南省漯河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旅客运输、货物运输、驾驶员培训、汽车销售等,企业总资产2 亿多元,07年被评为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百强第七十九位。公司货运业自2000年开始从零重新起步发展,在政府各级部门特别是交通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车辆已达到2000台,吨位达到2万余吨,货运业务以散装货物运输为主,开展有部分零担配送、信息服务、合同运输等,年完成运量近400万吨,换算周转量近40000万吨公里,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多元,上交各种税费1千多万元。 二、存在问题 1、运力结构(主要为普通敞蓬小型、中型货车、)经营结构(从事普通货物运输)不尽合理,成本高、效率低。 2、公司组织化程度低,车辆基本处于单车单放状态,运输安全形势不好,车辆实栽率低,企业效益不高。 3、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理念、认识不够到位,同时由于社会物流综合体系、物流综合规划不健全,发展现代物流缺乏信心,向

现代物流转型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4、货源开发极其艰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5、基础设施(货运站场)建设有待完善和加大投资。 三、发展设想及打算 1、发展设想 在漯河市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公司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巩固漯河货运企业龙头地位;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至少建成一个标准化的物流基础设施;科学化的物流信息系统,规模化的物流服务网络,个性化的物流管理体系,使公司迅速向能为工、商等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转型。 2、发展规划 3、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 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要加快物流(货运)站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公司铁东物流大院的相关建设,要在论证立项的基础上,继续建设仓储库房、露天货场,食堂、洗浴中心等配套设施,形成人、货、车集中中心。要争取在2011年在漯河西部选择合适地址征地建设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第二个大规模物流站场,引进1-2个货运分公司经营。还可以考虑对原燕山汽车站进行改造,主要部分建设成仓储库房,经营仓储业务。二是要加强货源开发。要成立统一货源开发领导机构(也可以称为货运调度中心),积极参加河南省

现代物流产业与物流知识

现代物流项目运作和经营治理 近几年,我国各种媒体上有关经济进展的项目报道,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物流”是其中之一。依照我国的经济进展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及政府的支持,现代物流差不多进入了项目运作时期。项目运作关键是项目策划,尤其关于一个新生的项目,正确的项目策划是能否进行筹融资,得到资本支持和今后进展成功的关键。科学的项目经营治理是项目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就现代物流项目运作和经营治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差不多启动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差不多逐步形成。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社会对现代物流服务需求表现的越来越强烈。各类生产型和零售企业随着规模经营进展及适应市场竞争,差不多迫切需要用现代物流提升竞争能力。在二十世纪最后几年,我国迎来了现代物流进展的春天,这是我国物流界专家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倡导和普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称之为新经济的互联网技术自1994年在美国社会化以来,在全球得到快速普及应用,目前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那个行业本身的进

展,有力的拉动了全球IT行业和电信行业的快速进展,进而拉动了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互联网技术成为90年代拉动美国经济的重要行业。尽管本世纪初信息技术在那斯达克遭到无情的打压,现代信息技术仍然以不可抗拒的潮流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信息技术在那斯达克的重创,实际上是对信息技术表现出狂热及炒做的冷处理和自然回归,起到了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让人们能够平复考虑,不断挖掘和发觉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价值。上世纪最后几年的电子商务运行差不多证明了这一点:既没有强有力的物流作后盾,信息流的价值会大幅缩水。因此,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物流技术为基础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产业(有人称是互联网物流),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中,实现有效地供应链治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的保证。是互联 网技术对经济进展的进一步拉动,也进一步展现了互联网技术的价值。现代物流产业应当充分体现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特征,才有更强盛的生命力和进展后劲。在后工业化社会的今天,更需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进展的支撑,因为,后工业化社会所生产的巨大物质资源,供需双方需要以最快的信息传递,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运输方式使其物畅其流,达到物质资源的优化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 施的意见 【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电子商务 【发文字号】鄂政办发[2012]68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09.26 【实施日期】2012.09.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鄂政办发[2012]6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精神,推动实施《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一)推进物流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全省物流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列

在首位的为牵头部门或单位,下同) (二)完善地方税收支持政策。对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代开票物流企业可适当降低应税所得率;对物流企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可给予适当减免税照顾;对货运自开票纳税人连续两年没有不良记录的,可适当提高预警值;在物流业发达、集中地区,经省地税局批准后,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可委托中介机构代开货运发票。(省地税局负责) (三)完善农产品物流税收支持政策。抓紧开展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调整试点,妥善解决农产品进项税抵扣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房产税政策。(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 (四)执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移送时不征收增值税;相关机构不设在同一县(市)的,未发生向购货方开具发票或向购货方收取货款等情形之一的,移送时不征收增值税。(省国税局负责) 二、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五)保障物流业项目合理用地计划需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和要求,组织编制全省物流园区发展和布局规划,加强与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的衔接,形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物流体系。对符合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建设所需用地,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优先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积极支持符合省级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条件的项目申请使用省级土地利用计划,用地规模较大的可以考虑分年度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和土地供应计划。(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调研报告自10月份起,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服务业办公室、市交通局着手研究车辆外挂整治工作,期间就我市的货运量、运力、货源分布及税票开具、抵扣等情况做了大量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大会,重点对车辆外挂治理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并出台了优惠政策。截止目前,全市新增和吸引外挂车辆回流近380余辆。随着调研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必须从“大物流、大流通”的角度,搞好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引导我市运输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有效整合市内的运力和货源,强化监管和服务,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现就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必要性、优势、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提出初步的探讨意见,供参阅。 首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理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次,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前景和增值功能的新兴服务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再次,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现阶段保持我市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选择。经过近几年来年的发展,临清经济实现了较大跨越,在“工业立市、商贸兴市、科教强市、农业支撑、城市带动”方针的指导下,已经步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在加速全市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成为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区位优势。我市位于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处,西依晋冀能源基地,东接沿海开放前沿,北连京津都市圈,南望中原腹地,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在今年聊城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宋远方书记提出聊城要立足区位优势,成为山东产品和服务业西进占领中西部市场、中西部能源向东进入山东的桥头堡,这种优势在我们临清有较为集中的体现,加之邢临高高速、德商高速、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315省道拓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我市的区位优势必将进一步凸显。同时,我市可借力中原经济区大物流业发展格局,实现自我发展。温爷爷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崛起要“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而“大市场、大流通”不仅要依托具有优势地位的粮食、煤炭、钢铁等重要原材料和商品,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品种、全方位、开放统一的市场和流通体系。只要我市融入这个流通体系,就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 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 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 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 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 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其三是在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中,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 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二)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除了国际物流 企业,以及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新兴的专业化物流 企业,如宝供物流等,也不断涌现。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 展。一方面是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 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典型的货运代理企业如中外运,能够提供包括报关、商 检、运输合同管理等服务。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 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 务。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刚刚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还缺乏成功的运作经验和实例。 (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 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四)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在大力发 展物流业。北京市就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设施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 划;上海除了要发展为国际经济、金融与贸易中心,还要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天津市也 根据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天津现代物流发展纲要; 深圳市已明确将物流产业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初步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 在南京,号称华东地区最大的高速物流通道即将建成。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家经贸 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也从不同角度关注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 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国家经贸委已设下目标,要求相关部门争取在 2005年,把全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增加到6000万个标准箱(和2000年比较增长140%),铁路集装箱发运量达到400万个标准箱。 (摘自国研网,作者:“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及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 <《返回列表 吴清一:中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