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合集下载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打包) 鲁科版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打包) 鲁科版

自然界中的元
第2节 氮的循环
(三)氨与铵态氮肥
1、氨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 _ 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 g ·L 1,比空气轻; 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
思考:
1、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 喷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
◇烧瓶装置气密性不好
◇导管过长
◇其他
练习、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
压强差。 (1)如图甲为喷泉实验 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 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 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 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B) A、HCl和H2O C、NH3和H2O B、O2和H2O D、CO2和NaOH 。
-3
催化剂
+2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6NO + 4NH3 ==== 5N2 + 6H2O
6NO2 + 8NH3 ==== 7N2 + 12H2O

氧气
①铂丝附近有 红棕色气体 ②铂丝保持红热 ③瓶口可能有白烟
灼热的 铂丝
浓氨水
综合应用
将烧红的铂丝伸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 使其接近液面,反应方程式:
(2)如果用图甲装置产生喷泉成败的关键原因是:
⑵、氨跟酸的反应
与 挥 NH3+HCl=NH4Cl (白烟) 发 性 的 NH3+HNO3=NH4NO3 (白烟) 酸 反 应 有 白 2NH3+H2SO4=(NH4)2SO4 烟
⑶、NH3具有还原性
4NH3+5O2=== 4NO+6H2O △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化学教案

【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列举、描述、辨识NH3、铵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NH3、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利用NH3、铵盐的性质和转化关系设计制备、分离、检验等简单实验的方案。

3.能依据氨、铵盐的性质,分析科学实验、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氨、铵盐的常见方法。

4.能分别说明氨、铵盐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

1.氨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氨水的性质(4)氨的用途13硝酸、铵盐和①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纯碱的原料。

②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14制冷剂。

2.铵盐□15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物理通性: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16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a .NH 4Cl 受热分解:□17NH 4Cl=====△NH 3↑+HCl↑。

b .NH 4HCO 3受热分解:□18NH 4HCO 3=====△NH 3↑+H 2O +CO 2↑。

②与碱的反应:a .固体反应:NH 4Cl 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b .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加热):□20NH +4+OH -=====△NH 3↑+H 2O 。

c .稀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加热): □21NH +4+OH -===NH 3·H 2O 。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氨的性质及应用[交流研讨]1.通常状况下,1升水可溶解700升氨气(已知通常状况下的V m =25 L·mol -1),得氨水的密度ρ=0.9 g·mL -1:(1)试求所得氨水的体积为多少?(2)由(1)的数据说明工业上保存氨气的一种方法,并说明原因。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

产生喷泉的原理:
两个容器通过连接管组成连通 器,装有液体的容器压强远大 于另一个容器的压强(即产生较 大的压强差),就会产生喷泉
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
◇收集的氨气不纯或较少 ◇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烧瓶装置气密性不好
◇导管过长
◇其他
练习、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
压强差。 (1)如图甲为喷泉实验 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 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 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 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B) A、HCl和H2O C、NH3和H2O B、O2和H2O D、CO2和NaOH 。
NH3+H2O
(一水合氨)
NH3•H2O
— + NH4 +OH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3种分子: NH3 H2O NH3•H2O
3种离子: NH4+ OH—
H+ 一水合氨
分析:液氨、氨水、一水合氨三者的区别
液氨
氨水
一水合氨是弱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氨水是弱碱,对吗? 氨水呈弱碱性
氨水的密度都小于1g/cm3 氨水越浓,密度越小 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⑵铵盐的化学性质
【实验1】取少量量 白烟,冷却后在试管壁上生成了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
NH4Cl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实验2】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放在试 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 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
试管底部的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壁 上有水生成,并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1.在储存氨态化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 通风处; 2.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氨和铵态氮肥学案

氨和铵态氮肥学案

氨与铵态氮肥学案班级:姓名:座号:【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对比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检验氨的两种方法。

2.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获得物质性质。

3.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氨的重要性质。

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程序。

【温故知新】回忆从初中到现在学过的气体有哪一些?以二氧化碳为例,想一想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气体的呢?一、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学生活动一.【观察·思考】观察实验台上准备好的一试管的氨,思考从几个方面如何获得氨的物理性质,完成下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溶解度学生活动二.【实验·探究】问题:氨溶于水吗?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现象:结论:小结:氨是色气味的体。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体积氨气。

【迁移·应用】闻少量氨气身体不会造成影响,但是,当液氨泄露时,会造成极大危害。

假如你正出在液氨泄露的现场,你将如何做?【演示实验】喷泉实验实验现象:形成喷泉的原理:体现了氨的哪些性质:氨气溶于水,氨水中有使溶液显性的物质。

能否用其他的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举例说明。

2、化学性质学生活动三.[ 实验·探究]问题: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演示实验】变色的蝴蝶:将两只用酚酞试剂浸泡过白色的纸蝴蝶,一只干燥、一只用水湿润,分别放入两个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取出用水湿润过的蝴蝶放在酒精灯上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结:a.氨与发生反应。

氨的水溶液叫。

因为,,所以氨水显性。

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和。

方程式:。

【迁移·应用】加热浓氨水能得到什么?想一想,NH3还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演示实验】魔术——空瓶生烟:取两个“空”的集气瓶,分别滴入几滴液体,将它们倒扣,观察现象。

高一化学()教学案:第3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

高一化学()教学案:第3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错误!错误!细读教材记主干一、氨气 1.物理性质色 味 态密度 水溶性无色刺激性气体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2.化学性质3.氨水的性质(1)成分:H 2O 、NH 3、NH 3·H 2O 、OH -、NH 错误!、H +。

(2)弱碱性:①原因:NH 3·H 2O NH +4+OH -,②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易分解(用方程式表示):NH·H2O NH3↑+H2O。

4.氨的用途(1)氨气易液化,用作制冷剂.(2)用于合成氨、制硝酸、氮肥等。

二、铵盐1.概念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2.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3.化学性质(1)受热易分解:①NH4Cl受热分解方程式:NH4Cl错误!NH3↑+HCl↑。

②NH4HCO3NH4HCO3错误!NH3↑+H2O+CO2↑.(2)与碱的反应: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固体反应:NH4Cl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错误!NH3↑+NaCl+H2O.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加热)NH 错误!+OH -错误!NH 3↑+H 2O 。

三、化学氮肥[重点剖析]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如图A 。

气体 HCl NH 3 CO 2、SO 2 吸收水或水或NaOH剂NaOH溶盐酸溶液液(2)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形成喷泉。

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如图B。

A.通过挤压胶头滴管,使氨气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压强变小。

B.CaCO3与HCl反应,生成CO2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变大。

【精选】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精选】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标要求]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

2.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NH 3是唯一的碱性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 3·H 2O 是唯一的可溶性弱碱。

2.实验室制NH 3的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3.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有机氮肥。

4.NH +4的检验方法:向盛有待测液的试管中加入碱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

5.主要的化学反应:NH 3+HCl===NH 4Cl(白烟) NH 4HCO 3=====△NH 3↑+CO 2↑+H 2ONH 4Cl=====△NH 3↑+HCl↑ NH +4+OH -=====△NH 3↑+H 2O氨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特别提醒] NH 3极易溶于水,可由喷泉实验证实,实验室收集NH 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3NH 氨与水反应,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H ++42·H 32H。

O 2H +↑3NH =====△O 2·H 3NH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H 3NH(2)氨与酸的反应+3N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产生白烟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

Cl 4=NH ==HCl(3)氨的催化氧化。

O 26H +4NO =====高温催化剂25O +34NH 化学方程式为[特别提醒] (1)干燥NH 3时不能用浓H 2SO 4,原因:2NH 3+H 2SO 4===(NH 4)2SO 4。

(2)液氨与氨水不是同一种物质,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

(3)NH 3遇HCl 产生白烟现象,可用浓盐酸检验NH 3;NH 3遇H 2SO 4无白烟现象,原因是H 2SO 4不易挥发。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氨与铵态氮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氨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质和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使学生掌握氨的基本反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铵盐的物理性质和有关反应。

4.了解氨及铵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氨的化学性质及基本反应。

2.铵盐的性质及主要反应。

【教学难点】1. 氨的化学性质及基本反应。

2. 铵盐的性质及主要反应。

【教学过程】1.氨的物理性质。

给每个小组发一只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在此教授学生正确的实验室闻气体的方法)2.已知空气摩尔质量为29g/mol,让同学们计算氨气的摩尔质量,与空气的摩尔质量比较得到: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阅读课本p76得到:氨气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接下来我会为同学们演示氨的喷泉实验:由实验现象,我会给出以下问题:(1)喷泉实验说明氨气什么性质(突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碱性物质“NH3+H2O ≒NH3.H2O≒NH4+ +OH- ”所以:使酚酞变红色。

(2)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喷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问题?4.氨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能具有什么性质?它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由氨气中的氮元素是-3价,可推知氨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与氧化性物质反应:这时我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写出NH3分别与O2、Cl2、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学生NH3的结构中N原子还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而H+的核外没有电子,当两者相遇时,如何使它们都能达到稳定结构。

学生可从配位键的角度来理解NH3与H+结合成NH4+的过程,从而认识到NH3能与酸反应成盐,进一步认识NH3是碱性气体。

3.2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学案(鲁科版必修1)

3.2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学案(鲁科版必修1)

3.2 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学案(鲁科版必修1)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氨与酸的反应。

2.通过分析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

3.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活动探究【情境引入】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最多的元素是N。

N2与H2化合生成氨,氨与不同的物质反应生成了不同的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那么,氨的性质是怎样的?常用的铵态氮肥有哪些?探究一氨气的性质【探究活动】活动设计1.喷泉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打开橡胶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形成喷泉实验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2.实验:分别在两个集气瓶中滴入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盖上玻璃片,将两集气瓶口上下对齐,然后抽去中间的玻璃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实验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各具有什么性质?(3)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铵盐的[学习目标]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列举、描述、辨识NH3、铵盐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NH3、铵盐的性质和转化关系设计制备、分离、检验等的主要化学性质.2.能利用NH3简单实验的方案.3.能依据氨、铵盐的性质,分析科学实验、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氨、铵盐的常见方法.4.能分别说明氨、铵盐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1.氨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氨水的性质(4)氨的用途①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13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②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14制冷剂. 2.铵盐□15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1)物理通性: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16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a .NH 4Cl 受热分解:□17NH 4Cl =====△NH 3↑+HCl↑. b .NH 4HCO 3□18NH 4HCO 3=====△NH 3↑+H 2O +CO 2↑. ②与碱的反应:a .固体反应:NH 4Cl 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9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b .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加热):□20NH+4+OH-=====△NH3↑+H2O.c.稀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加热):□21NH+4+OH-===NH3·H2O.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氨的性质及应用[交流研讨]1.通常状况下,1升水可溶解700升氨气(已知通常状况下的V m=25 L·mol -1),得氨水的密度ρ=0.9 g·mL-1:(1)试求所得氨水的体积为多少?(2)由(1)的数据说明工业上保存氨气的一种方法,并说明原因.(3)教材上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提示:(1)V=m(溶剂)+m(溶质)ρ=1000 g+700 L25 L·mol-1×17 g·mol-10.9 g·mL-1=1640 mL=1.64 L.(2)把700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得氨水的体积为1.64 L,便于贮存和运输,需要氨气时只需加热、干燥即可.(3)烧瓶中的氨气极易溶于胶头滴管中的水,使得烧瓶中的压强远远小于大气压,烧杯中的水就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烧瓶形成喷泉.2.分析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氨分子可作什么剂?提示:氨分子中氮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因此可作还原剂.[点拨提升]1.氨气与H2O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 NH3·H2O NH+4+OH-,所以氨水的主要成分有:H2O、NH3·H2O、NH3、NH+4和OH-,故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2.氨气能与HCl反应生成NH4Cl,故实验室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氨气(产生大量白烟)来检验氨气;NH3与H2SO4反应生成(NH4)2SO4,实验室用硫酸来吸收尾气中的氨气;NH3还能与H2O和CO2反应生成(NH4)2CO3或NH4HCO3,工业上利用此反应制碳酸铵或碳酸氢铵,也利用该反应制纯碱.3.氨气能与O2、Cl2、NO(或NO2)反应显还原性(1)工业上利用反应:4NH3+5O2=====催化剂高温4NO+6H2O来制HNO3(反应原理之一).(2)工业上利用反应:8NH3+3Cl2===6NH4Cl+N2,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泄漏时产生白烟——NH4Cl).(3)在催化剂作用下NH3与NO(NO2)反应生成N2和H2O,可利用此反应除去尾气中的氮的氧化物.知识拓展喷泉实验的原理、装置及形成(1)喷泉实验原理由于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现象,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形成喷泉.(2)常见的可以形成喷泉的气体(3)常见装置图①图甲装置形成“喷泉”可先打开止水夹,然后挤压胶头滴管,让滴管中的液体喷到烧瓶中,由于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②图乙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打开止水夹,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练习与活动]1.下列有关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氨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B.氨水的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小C.氨气极易溶于水,收集氨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D.NH3中N为氮元素的最低价,故NH3具有还原性答案 C解析根据氨的物理性质,A项正确;氨水的ρ<1 g·cm-3,其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B项正确;氨的密度小于空气的,故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NH3中N的化合价为-3(最低价),故NH3具有还原性,D项正确.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内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并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答案 D解析 A 项中NO 2与水反应可以形成喷泉,但由于NO 2与水反应还可以产生NO ,故最终有13的体积不会充满水,A 项错误;Cl 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不会形成喷泉,C 项错误;D 项中的气体会与相对应的液体反应而使得烧瓶内的压强快速地减小而形成喷泉,最终几乎充满烧瓶,故应选D 项.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交流研讨]农用化肥碳酸氢铵的使用注意事项上说:忌高温使用,忌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一起使用,使用时最好埋在土壤中,据此你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下吗?提示: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分解逸出氨气;碳酸氢铵与碱作用,生成氨气,一是降低肥效,二是污染环境.[点拨提升]1.铵盐受热都不稳定,但有的铵盐如NH 4NO 3等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铵盐无论是固态还是在水溶液中都能与强碱反应,受热时生成氨气,实验室利用此反应原理来检验铵盐(或NH +4),其操作步骤和现象如下:3.实验室制氨气时注意的问题(1)用试管收集氨气时,应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防止NH3与空气对流.(2)不能用浓H2SO4、P2O5干燥NH3,也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因为CaCl2+8NH3===CaCl2·8NH3.(3)不用NH4NO3代替NH4Cl,因为NH4NO3加热可能发生爆炸,也不能用NH4HCO3或(NH4)2CO3代替NH4Cl,因为它们分解还产生CO2;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因为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NH3的产生,且高温时易腐蚀试管.知识拓展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他方法(1)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2)浓氨水与碱石灰、固体NaOH或CaO反应: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促使NH3逸出,且OH-浓度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碱石灰或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且反应放热,促使NH3逸出.反应装置如右图所示.[练习与活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铵盐受热分解均可用于制取NH 3B .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元素均呈-3价C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看是否变蓝,可检验该盐是否为铵盐D .NH 4Cl 和NaCl 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答案 C解析 A 项,如硝酸铵受热分解易发生爆炸;B 项,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3价又有+5价;C 项,检验原理为NH +4+OH -=====△NH 3↑+H 2O ,NH 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 项,NH 4Cl 受热分解成NH 3和HCl ,二者遇冷又重新化合成NH 4Cl ,在试管口有白色固体生成,故可用加热法分离NH 4Cl 与NaCl 的固体混合物,但不是升华法.4.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 .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 B .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 C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浓氨水中 D .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_.(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①密度②颜色③溶解性④热稳定性⑤与氧气反应(4)如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C (3)②④(4)d 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解析(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就很容易制得NH;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3氯化铵稀溶液制取,产量较少.(2)根据所给试剂看,不需要加热条件.(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密度与空气差距大、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等),也可采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本课小结-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