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

㈡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 • • • • • 1、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 2、经济合作或因经济技术因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 3、大宗的转口贸易 4、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 5、季节性产品贸易 6、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 此外, 此外,商品统计分类的特点也可能形成这种产 业内贸易的现象。 业内贸易的现象。
二、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㈠ 相关概念
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 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 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 偏好完全相同。 偏好完全相同。 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存在一 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定的差异, 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 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 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在生产 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 案例中,美国和加拿大通过建立一个汽车自由贸易区, 促进了两国汽车行业内贸易的发展。加拿大不再生产 所有型号的汽车,只生产少数几种型号的汽车,然后 从美国进口自己没有生产的型号的汽车,出口自己生 产的型号的汽车。由于减少了自产汽车的型号,加拿 大的厂商可以集中精力生产单一型号的汽车,由于规 模经济其成本降低,效率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加拿 大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达到了美国的水平。
•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通过努力在1964年 同意建立一个汽车自由贸易区(附有一些限制条件)。这一举 措使汽车厂商得以重组生产:这些厂商在加拿大各子公司大力 削减其产品种类。但是加拿大的总体生产及就业水平并没改变。 加拿大一方面从美国进口自己不再生产的汽车型号,另一方面 向美国出口加拿大仍生产的型号。在自由贸易前的l962年,加 拿大出口了价值1600万美元的汽车产品然而却进口了5.19亿美 元的汽车产品,但是到1968年,这两个数字已分别成为24亿美 元和29亿美元。换而言之,加拿大的进口和出口均大幅度增长。 贸易所得是惊人的。到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汽车工业的生 产效率已可与美国的同行相媲美。
第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由于规模经济能够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因 此,规模经济和资源禀赋一样,也应该是国际 贸易的基础。
规模优势
P b
LAC
R
a
C
Q
O
B
AC
Q
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而 引起产量减少或收益减少,叫规模不经济。
格兰仕强势介入空调、冰箱制冷业
在企业发展初期,格兰仕一直坚持微波炉 的专业化生产,到二十世纪末格兰仕已是世 界微波炉第一大生产商,生产极限是1200万台 ,全世界的消费能力是1500万台。如继续扩大 生产,就会出现单台所摊费用增加、增加库 存、销售费用增加的局面,出现规模不经济 。因此一向专注专业化的格兰仕开始实行多 元化的生产,2000年一次性投入20亿元进军 制冷行业,形成800万台空调的年生产能力。
五、规模报酬递增说**
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在2010年1月1日,在那篇题为“中国的新年” (Chinese New Year)的文章中,克鲁格曼宣称,由 于人民币被低估,美国损失了140万个工作岗位。因 此,他支持针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3月11日, 在另一篇题为“中国的绝笔”(China’s Swan Song) 的文章中,克鲁格曼则建议美国财政部公开指控中国 操纵汇率。3月12日,在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的一 个会议上,他甚至表示,如果中国取消管制人民币汇 率并消除贸易顺差,那么全球的经济增长将会比现在 高出1.5个百分点。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理 论
国家竞争 优势理论
国 际 贸 易理
论 最 新 进展
教学重点
1.了解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2.掌握产品生命同期理论的假设、贸易模式及其
规模优势
P b
LAC
R
a
C
Q
O
B
AC
Q
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而 引起产量减少或收益减少,叫规模不经济。
格兰仕强势介入空调、冰箱制冷业
在企业发展初期,格兰仕一直坚持微波炉 的专业化生产,到二十世纪末格兰仕已是世 界微波炉第一大生产商,生产极限是1200万台 ,全世界的消费能力是1500万台。如继续扩大 生产,就会出现单台所摊费用增加、增加库 存、销售费用增加的局面,出现规模不经济 。因此一向专注专业化的格兰仕开始实行多 元化的生产,2000年一次性投入20亿元进军 制冷行业,形成800万台空调的年生产能力。
五、规模报酬递增说**
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在2010年1月1日,在那篇题为“中国的新年” (Chinese New Year)的文章中,克鲁格曼宣称,由 于人民币被低估,美国损失了140万个工作岗位。因 此,他支持针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3月11日, 在另一篇题为“中国的绝笔”(China’s Swan Song) 的文章中,克鲁格曼则建议美国财政部公开指控中国 操纵汇率。3月12日,在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的一 个会议上,他甚至表示,如果中国取消管制人民币汇 率并消除贸易顺差,那么全球的经济增长将会比现在 高出1.5个百分点。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理 论
国家竞争 优势理论
国 际 贸 易理
论 最 新 进展
教学重点
1.了解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2.掌握产品生命同期理论的假设、贸易模式及其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二)

End
10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图形
Y T PX/PY E
·C
O
T′ 图5—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X
End
11
图形说明(1)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 响,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如图 5 - 1 所示,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 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 E 点相对价格线( PX/PY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相交,而不是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 规模经济,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临的相对价格 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 斜率的绝对值)。在均衡状态下,社会福利则 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 线表示。
End
7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假设 X和 Y两个部门中至少有一个部门存在外 部规模经济。不妨假设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而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由于市场结构仍是 完全竞争的,而且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 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 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在没有 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两国之间还会发生国际贸 易吗?
End
23
垄断竞争的含义
“垄断竞争”的含义可理解为:大量厂商的存在,故
市场是“竞争”的,同时,每个厂商又都生产有别于 其他厂商的产品,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所以每 个厂商在其单个产品市场是又是“垄断”的,即在这 类市场上。垄断和竞争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同时存在。 从狭义上讲,所谓差异产品是指,在设计、品牌等 方面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且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差 异产品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产品的设计方面 等。
End
12
图形说明(2)
10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图形
Y T PX/PY E
·C
O
T′ 图5—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X
End
11
图形说明(1)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 响,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如图 5 - 1 所示,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 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 E 点相对价格线( PX/PY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相交,而不是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 规模经济,所以X部门厂商所面临的相对价格 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 斜率的绝对值)。在均衡状态下,社会福利则 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 线表示。
End
7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假设 X和 Y两个部门中至少有一个部门存在外 部规模经济。不妨假设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而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由于市场结构仍是 完全竞争的,而且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 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 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在没有 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两国之间还会发生国际贸 易吗?
End
23
垄断竞争的含义
“垄断竞争”的含义可理解为:大量厂商的存在,故
市场是“竞争”的,同时,每个厂商又都生产有别于 其他厂商的产品,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所以每 个厂商在其单个产品市场是又是“垄断”的,即在这 类市场上。垄断和竞争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同时存在。 从狭义上讲,所谓差异产品是指,在设计、品牌等 方面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且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差 异产品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产品的设计方面 等。
End
12
图形说明(2)
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Example: USA in 1999, export computers USD39.6 billion Import computers USD56.4 billion So, ITT = 1 – I39.6 – 56.4I/(39.6+56.4) ITT = 0.825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密集度看,它会随产品生命周期的逐渐演进而 密集度看, 有规则的变化。 有规则的变化。
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不同的 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比较优势。 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具有比较优势。
实例1 实例1
收音机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收音机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真空管收音机刚在美国发明时, 当真空管收音机刚在美国发明时,其市场前景并 不确定,它并没有吸引许多顾客,生产规模也较小, 不确定,它并没有吸引许多顾客,生产规模也较小, 价格非常昂贵并且具有手工艺的特点, 价格非常昂贵并且具有手工艺的特点,因而需要大 量技术性工人,经过最初错了又试的阶段之后, 量技术性工人,经过最初错了又试的阶段之后,收 音机成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成功产品, 音机成为适应大规模生产的成功产品,随着电台网 的扩张以及收音机的有用性对消费者越来越明显, 的扩张以及收音机的有用性对消费者越来越明显, 对收音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对收音机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不久收音机成为出口 商品,收音机成为非常成功的一种商品,二战后, 商品,收音机成为非常成功的一种商品,二战后, 随着生产技术的普及, 随着生产技术的普及,日本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扩 大生产,使得日本占领了这一市场的很大一个份额。 大生产,使得日本占领了这一市场的很大一个份额。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不完全竞争行业,也就是说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
第二,市场必须是分割的,即低价格市场的消费者不能把产品倒卖到高价格的市场上去;
第三,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不同。
国际贸易中这些条件是否满足:
根据我们的假定,如果一个厂商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上就有更大的垄断力量。与国外市场相比,厂商能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进行产品销售。那么,为什么厂商还要以低价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呢?厂商为们么不能将出口到国外的这部分产品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呢?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这家厂商不是—个完全竞争企业。
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类似的行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从而形成行业内贸易。
二、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到了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首先,各行业的商品结构:一般来说,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基本是同质的。如矿产品、农产品等,虽有差别,但对消费者来说其基本效用是差不多的。一个国家在出口小麦的时候一般不会进口小麦,本国与外国的小麦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初级产品间的贸易通常是行业间的贸易。
第一,必须是不完全竞争行业,也就是说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
第二,市场必须是分割的,即低价格市场的消费者不能把产品倒卖到高价格的市场上去;
第三,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不同。
国际贸易中这些条件是否满足:
根据我们的假定,如果一个厂商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上就有更大的垄断力量。与国外市场相比,厂商能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进行产品销售。那么,为什么厂商还要以低价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呢?厂商为们么不能将出口到国外的这部分产品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呢?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这家厂商不是—个完全竞争企业。
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类似的行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从而形成行业内贸易。
二、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到了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首先,各行业的商品结构:一般来说,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基本是同质的。如矿产品、农产品等,虽有差别,但对消费者来说其基本效用是差不多的。一个国家在出口小麦的时候一般不会进口小麦,本国与外国的小麦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初级产品间的贸易通常是行业间的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课件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二)新H—O模型的基本内容
C a W aR
C '(a) W ' aR '
C(a1) C '(a1) 即:C(a1) C '(a1) 0 W a1R W ' a1R ' 或:a1 (W W ') /(R R ')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三)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
❖ 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情况与统计数据的加总有关,即 与人们选择哪一级的SITC数据作为产业划分标准 有关。
❖ 考察第i产业的G-L指数:
Bj
X ij M ij X ij X ij M ij
的问题并没有定论,即生产品种是不确定的。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七、产业内贸易指标
(一)沃顿指数
Sj X j /Mj
❖ 其中,Xj表示某一行业产品组J的出口,Mj表示相 应的进口。
❖ 若Sj接近于1,则表明贸易结构属于产业内贸易; 若该数值远离1,如无穷小或无穷大,则为产业间 贸易。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 本国的厂商可以生产这类产品,满足本国的需求, 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呢?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二)新H—O模型的基本内容
C a W aR
C '(a) W ' aR '
C(a1) C '(a1) 即:C(a1) C '(a1) 0 W a1R W ' a1R ' 或:a1 (W W ') /(R R ')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三)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
❖ 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情况与统计数据的加总有关,即 与人们选择哪一级的SITC数据作为产业划分标准 有关。
❖ 考察第i产业的G-L指数:
Bj
X ij M ij X ij X ij M ij
的问题并没有定论,即生产品种是不确定的。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七、产业内贸易指标
(一)沃顿指数
Sj X j /Mj
❖ 其中,Xj表示某一行业产品组J的出口,Mj表示相 应的进口。
❖ 若Sj接近于1,则表明贸易结构属于产业内贸易; 若该数值远离1,如无穷小或无穷大,则为产业间 贸易。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 本国的厂商可以生产这类产品,满足本国的需求, 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呢?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内容
波斯纳认为,假如A国发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使A国相对 于B国说来,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特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 上,享有一定程度的比较成本优势,正是这种比较成本优势决 定着A、B两国间的贸易结构和商品流向。而且,这种比较成本 优势将保持下去,直到由之引发的B国的同类技术革新和发明创 造导致对A国新产品的成功仿制,或A国的发明者通过技术转让 的形式将其技术专利或生产特许权让渡给B国,因而此种技术差 距不复存在时为止。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考虑了生产要素密集性质的动态变化、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 态转移,以及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对落后国家利用直接投 资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发展制造业生产,实现优势产业的转 移,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同一个 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因 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局限性在于:难以说明当贸易双方各种要素禀赋(包括技术) 不存在差异或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贸易的问题;无 法解释对于大部分发生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 内的双向投资行为,也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 以后遍及全球的投资行为。
创新国
国内销售, 无出口 生产增加, 出口增加 生产减少, 出口减少 出口减少 无生产,完 全进口 完全进口, 进口减少
模仿国—其他发达国家
国内销售,无出口 无生产,进口增加 生产增加,进口减少 出口增加 生产减少,出口减少 无生产,进口增加
模仿国—发展中国家
无生产,无进口 无生产,无进口 无生产,进口增加 进口增加 生产增加,进口减少 生产增加,出口增加
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产品差异论
同质产品是指性质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 品,如同样的水果、砖等。 差异产品是指从实物形态上看,产品的品质、性能、造 型、设计、规格、商标及包装等方面的差异,如不同型 号的电视机、不同功能的化妆品等。 产业间贸易大多发生在同质产品之间,产业内贸易大多 发生在差异化产品之间。 国际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这些主要 体现在产品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等三方面
国际经济与贸易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 Diamond框架
迈克尔•波特
• 波特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 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后获 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目前,他拥有瑞典、荷 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 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波特至今已出版了17 本书及70多篇文章 。其中 ,《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 次 , 并被译为17种文字 ;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 版32次;至今也已再版32次;目前,波特的课已成了哈佛商学 院学院的必修课之一 。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的
进一步了解现代贸易理论和贸 易实践的交互发展,能够从更 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 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 程和规律 。
➢学习重点
1、产业内贸易理论 2、偏好相似学说 3、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4、国家竞争优势学说
第一节 理论背景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发达国家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 大大增加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生口产制的成商品品,(,出In如口tra出钟-In口表d初,us级进tr产口y T品电ra,视de进机)
等等
➢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是相对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也称作部门内 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 制成品。
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 至少前3位数都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 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 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 Huppy公司将自行车生产转移到中国等地的做法在美国并非 首次出现。从电视机、打字机到服装等,许多曾经是美国生 产并出口的产品,现在纷纷转移到劳动力充裕的国家进行生 产。 Huppy公司的自行车“远足”中国只不过是一系列产业 转移中的一例。
迈克尔•波特
• 波特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 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后获 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目前,他拥有瑞典、荷 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 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波特至今已出版了17 本书及70多篇文章 。其中 ,《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 次 , 并被译为17种文字 ;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 版32次;至今也已再版32次;目前,波特的课已成了哈佛商学 院学院的必修课之一 。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的
进一步了解现代贸易理论和贸 易实践的交互发展,能够从更 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 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 程和规律 。
➢学习重点
1、产业内贸易理论 2、偏好相似学说 3、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4、国家竞争优势学说
第一节 理论背景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发达国家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 大大增加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生口产制的成商品品,(,出In如口tra出钟-In口表d初,us级进tr产口y T品电ra,视de进机)
等等
➢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是相对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也称作部门内 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 制成品。
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 至少前3位数都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 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 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 Huppy公司将自行车生产转移到中国等地的做法在美国并非 首次出现。从电视机、打字机到服装等,许多曾经是美国生 产并出口的产品,现在纷纷转移到劳动力充裕的国家进行生 产。 Huppy公司的自行车“远足”中国只不过是一系列产业 转移中的一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称为异质产牌品的,同指种那产些品要素投入具 有相似性,用途也基本相同,存在着 替代性但是不产种能品类完的:全差水替别平代性差的是别产产和品业垂内直贸差易别
的基础,实际上大多数产业 内贸易是差别产品的贸易
2.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林德(瑞典),《论贸易和转变》(1961),偏 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 因作出分析。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生口产制的成商品品,(,出In如口tra出钟-In口表d初,us级进tr产口y T品电ra,视de进机)
等等
➢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是相对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也称作部门内 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 制成品。
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 至少前3位数都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 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 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62.3 巴西 19.1
85.4 墨西哥 29.7
97.7 土耳其 16.5
91.9 泰国 5.2
86.0 韩国 19.4
92.8 阿根廷 22.1
86.7 新加坡 44.2
85.5 平均 22.3
1987
37.0 45.5 54.6 36.3 30.2 42.2 36.4 71.8 44.3
1999
1991年获克拉克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雷蒙德·弗农(R.Vernon,美国,哈佛), 《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 》 (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后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 ➢一个商务理论和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典范 ➢动态分析(技术差距论的延续)
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于 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解释产业 内贸易的产生原因。
产业间贸易与产 业内贸易的区别
SITC代码 0 00
01 02 03 04
SITC的例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商品描述
SITC代码
食品及活动物 活动物
041
042 0421 0422 0423
肉类
043
奶制品 044
商品描述
小麦,未碾磨 大米
大米,未去壳 糙米
大米,碾磨过的 大麦,未碾磨
玉米,未碾磨
鱼类
045
其它谷物,未碾磨
谷物类
046
面粉
➢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
( Xi Mi) Xi Mi
Bi
100%
Xi Mi
Xi Mi
或
Bi 1
100%
Xi Mi
当该产业出口量恰好等于其进口量时,即Bi=1,达最大 值,即全部贸易都是同产业贸易;反过来,当 Bi =0,达最 小值,完全没有同产业贸易。通常情况下,0< Bi <1。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的
进一步了解现代贸易理论和贸 易实践的交互发展,能够从更 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 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 程和规律 。
➢学习重点
1、产业内贸易理论 2、偏好相似学说 3、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4、国家竞争优势学说
第一节 理论背景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发达国家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 大大增加
➢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1纽95约3人-),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
毕业于纽约肯尼迪高中、耶鲁大学、 麻省理工
1979年一夜成名
1982年任政府经济顾问团国际 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短暂的政客 生涯
1992年支持克林顿竞选
主要贡献: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分析框架、战略性保护贸易理论、货 币(汇率)理论
Example:
USA in 1999, export computers USD39.6 billion Import computers USD56.4 billion So, ITT = 1 – I39.6 – 56.4I/(39.6+56.4) ITT = 0.825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 的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原 因。
3.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 也就是说,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各 企业只生产少数几种款式,企业可以在长 期持续生产使用更专业化和快捷的机器设 备。该国可以从他国进口其他款式和种类 的商品,消费者可以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所 带来的较低价格水平上有更多选择。所以 消费者在产业内贸易生产过程中获益匪浅。
基本论点 ➢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 ➢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是什么因素影响一个国 家的需求结构呢?
偏好相似区间图
质量 Y
500 4000 5000
平均收入
收入相近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多
要因林素德。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重需叠求需结求构模的型最主
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以用来作为需求结构相似 的指标。由于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接近, 消费者的偏好相似程度比较高,这为工业制成品贸 易和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88.0 78.8 97.3 82.2 94.8 73.3 48.7 96.8 82.5
资料来源:1970年至1987年的数据来自于J. A. Stone and H. H. Le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 Longitudinal, Cross Country Analysis, ” Weltwirschaftliiches Archiv, No. 1, 1995。1999年数据是根据WTO的2000年 度的国际贸易统计报告计算的。
➢产业内贸易理论“三支柱”
➢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 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同质产品 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符合 消费者的偏产好业完内全贸一易样标,准从的而商相品互分之为
间存在着完全两的类替:代同性质的产商品品和差别产品 ➢差别产品 譬如说不同质量档次或品
工业化 国家
1970
1987
美国 55.1 61.0
日本 32.8 28.0
德国 59.7 66.4
法国 78.1 83.8
英国 64.3 80.0
意大利 61.0 63.9
加拿大 62.4 71.6
西班牙 41.2 67.4
平均 56.8 65.3
1999
发展中 国家
1970
81.1 印度 22.3
的基础,实际上大多数产业 内贸易是差别产品的贸易
2.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林德(瑞典),《论贸易和转变》(1961),偏 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 因作出分析。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生口产制的成商品品,(,出In如口tra出钟-In口表d初,us级进tr产口y T品电ra,视de进机)
等等
➢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是相对产业间贸易而言的,也称作部门内 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 制成品。
相同类型的商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 至少前3位数都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 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 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
62.3 巴西 19.1
85.4 墨西哥 29.7
97.7 土耳其 16.5
91.9 泰国 5.2
86.0 韩国 19.4
92.8 阿根廷 22.1
86.7 新加坡 44.2
85.5 平均 22.3
1987
37.0 45.5 54.6 36.3 30.2 42.2 36.4 71.8 44.3
1999
1991年获克拉克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雷蒙德·弗农(R.Vernon,美国,哈佛), 《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 》 (1966)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后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 ➢一个商务理论和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典范 ➢动态分析(技术差距论的延续)
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于 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解释产业 内贸易的产生原因。
产业间贸易与产 业内贸易的区别
SITC代码 0 00
01 02 03 04
SITC的例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商品描述
SITC代码
食品及活动物 活动物
041
042 0421 0422 0423
肉类
043
奶制品 044
商品描述
小麦,未碾磨 大米
大米,未去壳 糙米
大米,碾磨过的 大麦,未碾磨
玉米,未碾磨
鱼类
045
其它谷物,未碾磨
谷物类
046
面粉
➢ 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
( Xi Mi) Xi Mi
Bi
100%
Xi Mi
Xi Mi
或
Bi 1
100%
Xi Mi
当该产业出口量恰好等于其进口量时,即Bi=1,达最大 值,即全部贸易都是同产业贸易;反过来,当 Bi =0,达最 小值,完全没有同产业贸易。通常情况下,0< Bi <1。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的
进一步了解现代贸易理论和贸 易实践的交互发展,能够从更 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 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 程和规律 。
➢学习重点
1、产业内贸易理论 2、偏好相似学说 3、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4、国家竞争优势学说
第一节 理论背景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2.发达国家的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 大大增加
➢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1纽95约3人-),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
毕业于纽约肯尼迪高中、耶鲁大学、 麻省理工
1979年一夜成名
1982年任政府经济顾问团国际 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短暂的政客 生涯
1992年支持克林顿竞选
主要贡献: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分析框架、战略性保护贸易理论、货 币(汇率)理论
Example:
USA in 1999, export computers USD39.6 billion Import computers USD56.4 billion So, ITT = 1 – I39.6 – 56.4I/(39.6+56.4) ITT = 0.825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
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 的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原 因。
3.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 也就是说,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各 企业只生产少数几种款式,企业可以在长 期持续生产使用更专业化和快捷的机器设 备。该国可以从他国进口其他款式和种类 的商品,消费者可以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所 带来的较低价格水平上有更多选择。所以 消费者在产业内贸易生产过程中获益匪浅。
基本论点 ➢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 ➢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是什么因素影响一个国 家的需求结构呢?
偏好相似区间图
质量 Y
500 4000 5000
平均收入
收入相近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多
要因林素德。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重需叠求需结求构模的型最主
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以用来作为需求结构相似 的指标。由于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接近, 消费者的偏好相似程度比较高,这为工业制成品贸 易和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88.0 78.8 97.3 82.2 94.8 73.3 48.7 96.8 82.5
资料来源:1970年至1987年的数据来自于J. A. Stone and H. H. Le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A Longitudinal, Cross Country Analysis, ” Weltwirschaftliiches Archiv, No. 1, 1995。1999年数据是根据WTO的2000年 度的国际贸易统计报告计算的。
➢产业内贸易理论“三支柱”
➢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 需求偏好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 ➢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源泉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同质产品 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符合 消费者的偏产好业完内全贸一易样标,准从的而商相品互分之为
间存在着完全两的类替:代同性质的产商品品和差别产品 ➢差别产品 譬如说不同质量档次或品
工业化 国家
1970
1987
美国 55.1 61.0
日本 32.8 28.0
德国 59.7 66.4
法国 78.1 83.8
英国 64.3 80.0
意大利 61.0 63.9
加拿大 62.4 71.6
西班牙 41.2 67.4
平均 56.8 65.3
1999
发展中 国家
1970
81.1 印度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