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主要作品艺术特色比较
屈原《九歌》的艺术特征

屈原《九歌》的艺术特征
屈原的《九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特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艺术特征:
1. 抒情性强:《九歌》是一部表达作者情感的诗集,主题涉及爱情、离别、怀念、思乡等情绪,通过深情动人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展现出作者深沉的感情。
2. 感人意境:屈原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创造出诸多感人的意境,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歌中所描绘的情感和景象。
3. 艺术修辞:《九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增加了艺术的效果。
4. 艳丽的描写:作为屈原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大量的美丽景色和女性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爱情故事,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5. 音乐性:《九歌》是一部具有音乐性的诗集,其中每首歌的开头都标有音律,说明了吟诵歌曲的声调和曲调,这种形式使诗歌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
总体来说,屈原的《九歌》以其深情的抒发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古代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谈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南国的楚歌,都养了屈原。
屈原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任务,就是把群众集体性的口头创作,提高到了专业作家艺术创造的水平上来,写出了极富个性的诗篇。
一、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首先,侧重表现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屈原揭露现实十分深刻,但更着力于抒发理想,歌颂他心目中最美好的事物。
《离骚》颂扬历史上的圣君明主,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直到楚国创业的先君,写他们上得天助,下顺民心。
除了宣传理想,屈原又不遗余力地表现对理想执着不倦的追求。
他憎恨恶浊的现状,渴望寻求一条挣脱黑暗罗网的出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当他实在无路可走时,就形之于梦幻,上天下地,迎拜众神,神游西海,以致最终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屈原写理想,还表现在塑造理想化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上。
如《涉江》的开头,书写了一种自画像:“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明兮齐光。
”这个形象独行特立,光彩夺目,令人不能不仰而视之。
其次,想象丰富,夸张大胆。
正因为屈原笔下更多幼是理想世界和理想人物,所以他并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精琢细刻,而超脱空间条件的限制,采用了大量非现实的夸张手法,再加上广泛选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富于楚地特色的山川景物,就使他的多数诗篇具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形成优美奇特的境界,笼罩在绚烂绮丽的氛围之中。
如《离骚》为了突出对未来的憧憬,安排了两次向光明进军的旅程。
一次是奔上天宫:玉虬飞腾,风神护送,月神引路,云霞相迎。
一次是进发西海,八龙驾车,云旗飘扬,奏起九歌,跳起韶舞。
诗人任凭幻想驰聘,把人们带入了五彩缤纷,恍惚迷离的神话般的世界。
第三,感情的澎湃激越。
屈原的诗就是他沸腾的热血飞溅抛洒而成的。
他往往采取直接而强烈的抒情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要求、态度,赤裸裸、尽情地倾泻出来。
《离骚》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唯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开头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品德、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理想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何不改乎此度(也):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荃quán不察余之中情兮: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信谗而齌jì怒: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余固知謇謇jiǎn之为患兮: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忍而不能舍也:却不会因此而忍耐不进谏。
,斥责了楚王昏庸指九天以为正兮:上指苍天请他给我作证,夫唯灵修之故也:一切都为了楚王你的缘故。
曰黄昏以为期兮:分明约好了在黄昏(结婚)。
(此句为衍句)羌中道而改路:为什么中途又改变了主意?初既与余成言兮: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后悔遁而有他: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伤灵修之数化: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余既滋兰之九兮: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树蕙之百亩: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屈原楚辞意象的艺术特色

屈原楚辞意象的艺术特色屈原所处的黑暗的现实政治环境、郁郁不得志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审美感受以及他对比兴手法的创造性应用使楚辞意象具有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特有的艺术特色。
(一)屈原楚辞意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楚辞所采用的意象大胆、新奇、充满幻想。
诗人驾龙御凤,驰骋想象,上天入地,这些新颖的意象,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九歌》作为一组祭祀性的祭歌,描写了一系列缠绵悱恻人神相恋的浪漫故事。
《山鬼》就写了巫山女神与心上人幽会,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迟迟未来女神情绪的变化。
情感刻画细腻,千回百折,真实生动。
楚辞中饱含着屈原强烈的情感,不同于《诗经》的含蓄凝练,在楚辞中屈原往往直抒其爱憎,作者一腔愤懑之情,在文章中呼之欲出,表达这些淋漓尽致的情感的意象,独特而鲜明,隐含着作者的“情”与“志”,具有浪漫气息。
他用隐的方式,将自己之志隐与意象之中,楚辞中典型意象承载着屈原的一腔热情,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含有强烈情感的意象,使楚辞的浪漫气息更加浓厚。
楚辞中的意象选用了大量的神话素材。
这些大胆、优美的神话意象本身就具有浪漫色彩。
诗人借神话人物来比照自己,抒发不平之气,张扬英雄气概。
以鲧的意象为例。
“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离骚》这里诗人借鲧这以人物意象,寄托了自己的悲愤不平,以及身死不忘报国的忠贞。
作者运用这些神话意象创造了一个富有奇特魅力的诗歌意境。
作者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借楚辞抒发自己的忧郁之情,表情酣畅淋漓,意象奇特、大胆,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二)象征手法的创造性运用楚辞中的意象不单单是其本身的含义,它们往往具有象征性的多重含义。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污秽。
《离骚》前四句讲个人修德,后四句讲用人。
他以种植香草比喻培养人才。
这里的兰、蕙、留夷、揭车、杜蘅、芳芷均为芳草。
香草在屈原的笔下是人才的象征,是高尚美德的象征。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浪漫主义特色

《屈原》浪漫主义特点各位同学还有老师大家下午好,接下来我将代表我们班的男生为大家讲述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特点。
因为课本里对《屈原》的介绍十分少,三十年里也没有《屈原》的原文。
所以呆会我们讲课将不会用到课本,所以还请大家把书本放在一边,只需要专心听我讲,谢谢。
由于老师提供的两本文献参考《郭沫若代表作》(华夏出版社)《郭沫若名作欣赏》(工人出版社)均只有原文。
所以我们资料收集来自于郭沫若历史剧《屈原》诗话黄中模著四川人民出版社《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化解读》陈俐陈晓春著四川大学出版社以及网络。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
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著作十分丰富。
尤以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
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
相信大家上学以来,读过郭沫若的一些诗歌,比如初中时的《天上的街市》,因而对其有所了解,所以我们这里不多做介绍。
关于《屈原》, 郭沫若于1942年1月7日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该剧以战国七雄为背景,描写楚国三闾lǘ大夫屈原因主张对内主张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曾得楚怀王信任。
但南后却勾结秦国密使张仪,以“淫乱宫廷”之加害屈原。
怀王竟听信谗言,将屈原囚禁,并废弃齐楚盟约,依附强秦。
屈原满怀忧愤。
此时,学生宋玉已卖身投降南后,忠诚追随诗人的侍女婵娟又将被南后处死。
宫廷卫士救出婵娟,并一起去营救屈原,不料婵娟误饮欲害屈原的毒酒身死。
卫士杀死谋害屈原的帮凶,焚烧高堂,并在屈原作《桔颂》以悼婵娟后,跟随诗人走向汉北,走向民间。
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便是《屈原》。
此剧以无比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赞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讴歌了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志,鞭挞了苟合与媾和的投降主义,怒斥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主义。
它虽然是历史剧,但矛头直指现实;反映了整个中国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心态,但它又高度浓缩,戏剧冲突极为强烈,场面极为紧张。
屈原的简介和主要作品还有诗句

屈原的简介和主要作品还有诗句屈原,古代中国楚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
他与《离骚》、《九章》、《天文》等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灿烂的明珠。
他被后人誉为“楚国之光”、“诗圣”。
屈原出生于楚国西部的芈山,早年曾效力于楚怀王、楚共王等君主,参与过仁德之政的建立,因而备受重用。
但后来,由于与贾谊等人的社会改革主张不同,被流放至汨罗江岸,身陷囹圄。
传说中的他,最终投江自尽,化为荡涤心灵的诗词。
屈原留下的诗词,充满浓郁的个性特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
对于屈原的诗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介绍:一、屈原的主要作品:1. 《离骚》:《离骚》又称《天问》、《黄鹤》等,是屈原最为著名的作品。
全诗用典较多,语言华丽诗意深邃,表现了作者雅致高远的思想境界,内容主旨是借黄帝、舜、禹、汤、文王等人物喻指当时楚国政治,表达对人生理想和国家前途的期望。
其辞藻华丽,造句巧妙,词义深刻,颇富哲学性,被誉为古代“天问”诗的代表作之一。
2. 《九章》:《九章》是屈原较为朴实的诗歌作品。
全诗由9篇组成,各篇内容上无明显联系,只是单纯地联句而成。
其风格幽婉深沉,内容大都是与人生、自然、人情等相关的哲理性思考,情感饱满,表达深刻。
二、屈原的经典诗句:1.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是屈原所写下的一句诗句,表达了当时春日的美好,意境优美宛转。
2.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情感慨。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虽然不是诗句,却被后人广泛引用,表达了人生的变幻不定、莫测其谷的意境。
4. “巴东三峡,余之籍也。
”这句话是屈原所写的一篇诗的名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
屈原的文学成就渊源于丰富的阅历与斑斓的天赋,他的诗歌言辞似乎很华丽、深邃,但却很接地气,朴实无华中透露着智慧和内敛。
他的诗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使他的诗歌流传至今。
他的诗歌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文学上的享受,也为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启迪和滋养。
屈原的四部代表作

屈原的四部代表作
屈原,有着“九江传奇”的美誉,是我国古代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民族英雄,其因其伟大的抗争精神以及不朽的英雄气概而被许多民族崇敬着。
屈原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文学的瑰宝。
以下是其四部代表作:
一、《离骚》
《离骚》是屈原所创作的经典之作,三百六十首,是一部民歌性质的诗歌集。
整部诗中,屈原把自己的思想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把自己的愤懑、不甘、仇恨表达的淋漓尽致,被誉为古代诗歌的最大思想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品。
二、《抒情诗》
《抒情诗》是屈原所创作的一部精美的文学作品,以爱国主义和思想高度为特点,以诗文形式抒发心中之思,以歌唱爱国之情。
这部诗精彩纷呈、感情深切、语言慷慨激昂,已被誉为“古代诗歌中的瑰宝”,被誉为“古诗文经典”。
三、《祭文》
《祭文》是屈原所创作的三篇祭文,其中以《大祭》为主要内容。
用此文作,屈原把“宗教方式”融合到了“文学”之中,表达了对古老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缅怀,是一部精彩的文章作品。
四、《九歌》
《九歌》是屈原晚年劳动之作,源于他对九江传奇的经历,以及对青天朗月、夏夜清风、高山流水、春潮涌动的深刻感受。
他用精湛
的文学语言,把生活中的感触、憧憬及情绪抒发的淋漓尽致,被誉为是古代诗歌的绝唱。
以上,就是屈原的四部代表作。
他的作品,是古代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提高语言功底的经典,也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支柱。
古人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屈原的作品,正是一部有着色彩的、有着故事的、充满思想的古代文章合集,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知,也是我们学习创作的典范。
《屈原列传》的写作特色

《屈原列传》的写作特色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陈涉世家》)相比,本文的特色是: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
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在语言上,这篇文章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叙述深情,倾向性明显。
谈谈感受,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运用对偶、对比、排比、重复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司马迁称赞屈原有两个方面: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伟大的人格;他钦佩自己在语言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
司马迁认为,屈原联齐抗秦的思想是正确的。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
当时,秦国拥有最强的武力。
然而,楚国和齐国可以抵抗强秦,因为楚国的领土最大,齐国的财力最雄厚。
况且楚、齐关系密切,其他山东国也会联合楚、齐,共同对付秦国。
如果楚王能一直沿用屈原的外交理念,改善内政,那么当时的世界就不知道谁会赢了。
这部传记用很大的篇幅描述了楚、齐、秦的关系,从历史教训上证明了屈原联齐抗秦主张的正确性。
楚怀王重用屈原为左派时,齐楚从属,秦不敢侵。
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疏远了屈原,秦国就让张仪来离间破坏两国联盟,以此来一个个分化两国。
张对楚王撒谎说,如果楚国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出六百里的生意。
贪小便宜,所以他真的和齐国绝交了。
张还说是六十里,不是六百里。
当楚怀王大怒时,他参加了入侵秦国。
没有了齐国的援助,楚国失去了军队,失去了权力,失去了土地。
才派屈原到齐国,与齐国复交。
秦还说要把汉中还给楚求和。
因为恨张,他说他不想得到这块土地,但他愿意得到张。
张仪果然来到了楚国,买通了楚王最喜欢的晋商和最喜欢的郑绩秀,平安回国。
当屈原从齐国回来,问楚王为什么不杀张仪的时候,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色:直面战争,热烈歌颂。
天问
思想内容: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汉北,忧思
愤懑之作,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远古 历史。社会现象才提出170个问题。
艺术特色:形式奇特简短而一问到底的句
式,节奏明快而强烈,能有效地宣泄积蓄已 有的激情。
招魂
思想内容:屈原为楚怀王招魂的作品
屈原主要作品
离骚
九章(9) 九歌(11)
天问
招魂
湘君
湘夫人
山鬼
国殇
九歌
思想内容:1、在宗教仪式、人神关系的幕纱下,表演
人类社会关系 的活剧 2、爱情---人神相恋 3、颂歌---祭祀娱神(比如神君、人鬼)
艺术特色: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于韵味。
节奏舒缓深沉,有极强的表现力。
九章
艺术特色:1.采用纪实手法为主,直接铺叙,反复抒写。
离骚
思想内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了作者的回顾与追
求,表达了屈原强烈的忠君爱国之情,强烈的批判斗 争精神,高洁纯美的人格,宏大的抱负以及抱负不能 实现的悲愤。
艺术特色:(一)香草美人意象 1、美人: 比喻、
象征君王或自己 2、香草: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 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 象征着政治斗争双方 (二)篇幅恻,感情强烈,悲壮美 (四)奇特想象
山鬼 国殇
山中女神赴约不遇到,失恋 悲哀的情景,创造了美丽、
。 忠贞、痴情的女神形象
(1)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 术手法,真实生动,浪漫可喜;(2)借景 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 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赞颂楚国卫国将士的英雄气 概,既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 的祭歌,又是一首鼓舞士气 的战歌。
2.直抒胸臆,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朴素。如《哀郢》 中直 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平实朴素,不加夸饰。
3. 写景的诗句,文笔平实凝重,只是以情感物,没有夸饰 浓彩。
4.篇章结构跌宕有致,语气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而变化。
思想内容:1、与《离骚》大体相近,但更多纪实性,叙述身世和遭遇。
2、是对某一方面的片断抒写,诗人的“美政”理想、爱国 热情、批判精神、高洁人格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国将覆亡的哀 叹、身遭疏放的悲愤、有志难酬的苦闷、奸佞误国的怨恨等等)
(2)楚化语言;
(3)错乱的行为刻画心理。
思想内容:山中女神赴约不遇到,失恋悲哀
的情景,创造了美丽、忠贞、痴情的女神形象。
艺术特色:(1)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
杂糅的艺术手法,真实生动,浪漫可喜;
(2)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 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 境界。
思想内容:赞颂楚国卫国将士的英雄气概,既
九章 湘君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湘夫人思恋湘君不来产生的
思慕哀怨之情。
(1)韵味隽永,语言精美,情感缠绵;(2) 人物塑造:人物动作的描 绘;心理活动
的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
湘夫人
以侯人不来为线索,表现了 怨,也表现了爱,深长怨望 悲苦。
(1)情景交融,“千古言秋之祖”——嫋 嫋兮秋风不,洞庭波兮木叶下;(2)楚化 语言(3)错乱的行为刻画心理。
直面战争,热烈歌颂。
思想内容:湘夫人思恋湘君不来产生的思慕哀
怨之情。
艺术特色:(1)韵味隽永,语言精美,情感
缠绵;
(2)人物塑造:人物动作的描 绘;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
思想内容:以侯人不来为线索,表现了怨,也
表现了爱,深长怨望悲苦。
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千古言秋之
祖”——嫋嫋兮秋风不,洞庭波兮木叶下;
艺术特色:1、结构精密完美。(大篇幅逐层铺夸故居 的华丽富足和无比快乐,以示故居值得永驻。这样结构 精严,根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汉 赋影响甚远)
2、长于铺排描摹。(想象夸张,新奇怪异, 描摹事物,形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