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学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9课 大雁归来 课件01

教学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9课 大雁归来 课件01

整体感知——人物简介
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 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 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 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 一篇。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 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 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 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深入探究
3.在文章中描写的这个大家庭里,除了人、大雁、农场、沼泽,还有哪些成员? 沙锥鸟,猫头鹰……(和谐、温馨、热闹的氛围)
4.请同学们回头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大雁归来》,能否改为《大雁》? 作者呼唤的仅仅是大雁的归来?
不仅是大雁的归来,还有人正在失去的美好人性的 归来,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归来。
6.为什么说“将人类的行为与大雁对比,表明大雁是联合的先驱。”? 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团队合作的联合观念,可谓
全“雁”一体化,这一点,正是人类所不及的。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7.怎样理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 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
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到阳光充足、 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 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 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南飞的大雁 冬季的大雁 归来的大雁 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段落 第7段 第8段 第9段 第11段 第12段 第13段
段意 孤独哀鸣的大雁 成群结队的大雁 四月夜间群居鸣叫的大雁 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 吹起联合号角的大雁 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土地伦理
从作者所处的年代到现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一 方面涌现出许多新技术用来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特别是在 矿藏方面;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又需要消耗能源,并且 加速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物质的获取,存在于自然界的资源一定要为我所用,不然 就是浪费。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土地伦理的方面出发,人 们与脚下的土地同属一个社区,损害任何一方都对集体不 利。
“我们现在的又大又好的社会活像一个忧郁症患者, 整日惴惴于自身的经济健康,却失去了保持其自身健康 的能力。整个世界是那样贪婪地想拥有更多的浴盆,结 果却失去了建造浴盆乃至关掉龙头所必需的控制力。”
–Aldo Leopold
“从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仅能带来危险......野 蛮是这个世界的救赎。”
关于生态问题的处理,就我个人粗浅的看法,需要合作意 识的提高、土地道德观的深入和集约生产的观念。生态问 题需要人类将自己看做一个物种去思考,需要整体观和系 统观,那么人类需要首先解决自己内部因博弈而产生的囚 徒困境。私人生产者的道德感是很重要的,靠一只强有力 的政府的手,这远不如靠每个人的良心和觉醒;最后,用 集约化的方式去获得人类想要的工业文明,“在这种情况 下,可能没有什么比稍稍轻视一下过多的物质享受更有益 的了”。
第三部分,“结论”,也是最有代表 性的部分,分别从美学、逻辑学、文 化传统及伦理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 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和一些不同 意见者的观点,同时寻求其中提及的 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告诉同行们如 何回到过去以实现认识上的统一,是 作者生态观念的思想结晶。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 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 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整体观 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的伦理观,是 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 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 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 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PPT说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PPT说课教学课件
总结说明的对象和特点,体会本文的生动 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 合的写法,提高分析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环境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作者在描写大雁时对拟人手法的运 用。 3、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5、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处在分娩的剧痛之中,冰体光辉地消融 只为释放几尾淡淡的游影,赤裸的脚 抚触河岸泥色的酮体,他松弛的毛孔微微扩张
浓绿的汗滴从中渗出 空洞
听见卵石空洞的肠音, 又或是钓翁胸中一颗 遇 飐则鸣的心,我奔跑着想 加入迤迤而行的,归雁之 列
却没有一声暗哑的叹 息,作为远寄的邮票。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 大雁,描写了大雁归来的情景,描写了春雁觅食 过程的鸣叫,描写了孤雁,描写了四月夜间大雁 群居的鸣叫。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 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D)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保持缄默。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 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 着从空中落下来。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 辑质量。
3、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
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这样说(B )
(1)十一月南飞 (2)三月的大雁 (3) 大雁归来 (4)春雁觅食 (5) 孤雁 (6)四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
2、如何理解“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 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
“坚定信念”是指经过迁徙到达目的地 之日,准是春回大地之时。迁徙之前,远在 千里之外,而且要把迁徙的时间计算在内, 它们就能断定目的地的季节,所以说“先 知”。“切断了其后路”,意思是大雁不像 主教雀或花鼠,它们一旦迁徙,“要想撤回 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是有进无退的。

19 大雁归来 课件(共24张PPT).ppt

19 大雁归来 课件(共24张PPT).ppt

盘旋(pán xuán):环绕着飞或走 喧嚷(xuān rǎng):(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邀请(yāo qǐng):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凋零(diāo líng):(草木)凋谢零落, 枯燥(kū zào):单调,没有趣味。 稀疏(xī shū):(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的间隔远。 弥漫(mí màn):(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目空一切(mù kong yí qiè):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偷偷摸摸(tou tōu mō mō):状态词。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
背景介绍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 州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 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和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 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思考、研 究、探索的结晶,而《大雁归来》正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
文题解读
“大雁”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归来”表明本文主要写的是大雁的迁徙活动, 文题简洁凝练。
生 字 词
雾霭(wù ǎi):雾气。 缄默(jiān mò):闭口不说话 迁徙(qiān xǐ):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赌注(dǔ zhù):赌博时所押的财物。 沼泽(zhǎo zé):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瞄准(miáo zhǔn):射击时为使子弹、炮弹打中一定目标,调整枪口、炮 口的方位和高低。 狩猎(shòu liè):打猎,
群雁:集会、喧闹
03 大雁联合 全球一体
课堂总结
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 多相似之处,他们也有家庭 结构,也有亲情,还有不少 人类所不及的品性。人类虽 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 的伤害他们。善待自然,将 人类自身看作自然的一个平 等成员,可以克服现代化物 质文明的弊病,让人类在心 灵上获得提升。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30页)

《像山那样思考》ppt课件(30页)
第二部分〔4-9节〕: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 第三部分〔10节〕:首尾呼应,提出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索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 索〞是怎样的思索?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 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互相 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或许才 干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索,会有怎样的危害?
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罗列出哪 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 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 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 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 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 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课前讲话: 话题:
保护环境 时间:
五分钟 上台人数:
三人
《像山那样思索》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熟悉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我们的忧患意识,
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涵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 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索,我们究竟是以经 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合计一下在人类看 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9课《大雁归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 词义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初识大雁• 知识性
1.快速浏览课文,从迁徙特点、飞行特点、栖 息地、喜欢的食物、声音特点等方面概括有关大 雁的知识。
19 大雁归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探究新知
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 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 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 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誉为美国 “生态伦理之父”。
知识链接
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的沙乡购买了一个荒弃 的农场,尝试重新恢复生态上的平衡,并以此为素材撰写 了大量随笔,与他的其他文章汇编成著名的《沙乡年鉴》 一书。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威斯康星沙乡农场和 谐生活的追忆,也记录了为追求科学的生态观而经历的教 训和痛苦,并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试 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葆有的爱与尊重。全书语言清新 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 察,洋溢着对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
的时候,却漂亮极了。那狭长的翅膀,那分叉的尾巴都像由最 高明的画家画出来的,没有一个姿势不美。它有那样的翅膀和 尾巴,它有一对非常敏锐的眼睛,它的颈项几乎短到没有,完 全为着飞行的便利。再加上一张极大的嘴,老是张开在那里, 只待食物自己投进去。这样,它就飞着吃飞着喝,飞着洗浴, 飞着喂它的儿女。
(2)上空,两只麻雀,一前一后,逆风飞翔,小小的身 姿,勇猛、矫健,活像两架微型的驱逐机,在强劲的气浪中以 不同的姿态上下翻滚。饱满的胸脯,高高挺起,柔轻的羽毛, 旋转飞扬。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第二部分
• • • • 1、白山、马 2、一只大灰熊 3、厚嘴鹦鹉 4、拽住狗儿的后腿,把它的脑袋探到 井里。如果它放量豪饮,就有淡水。 • 5、C䴙䴘

• • • • • • • 历史的见证者:橡树 联合观念的履行着:大雁 空中舞蹈家:丘鹬 挥毫泼墨的画家:河流 丛林里的唱诗班:鹌鹑 草原大火的幸存者:大果橡 红灯笼:覆盆子
• • • • • •
1、臭鼬 田鼠和毛脚鹰 兔子和猫头鹰 2、80圈年轮 一次雷电 3、松树的种植数量、驻留在这里的大雁的数量; 收割后玉米地 • 4、大果橡,每株大果橡都被厚厚的软木皮包裹 着;腿很短,倘若在密集的草地或者杂草里, 它们既不能昂首阔步地使其优点得以全部展现, 也无法让雌性的丘鹬注意到它们。 • 5、黑白花纹的野牛;宽沟壑和排水沟

• 1、 C • 2、 C • 3、 D 《像山那样思考》则带有明显的生 态忧患意识,表达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保 护生态环境的主旨。 • 4、 D • 5、 C

• 6. (1)对自然:狼的消失失去了生物 的一个物种,造成了生物链的一种缺 失。 • (2 )对人类: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 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无可挽回的 退化,继而造成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 极大破坏。

• 6、鳟鱼 • 在垂钓的过程中,获得机会比钓到鳟鱼更重要,丰 富记忆比装满鱼篮更有意义。 • 7、磁石草 • 持续性的放牧、割草以及耕作 • 8、一条河 • 9、一群鹌鹑 • 10、在10月的阳光里变红的覆盆子的叶子 • 它是否心甘情愿到潮湿的沼泽中去;它是否会按照 你的指示向你报告。
• 11、砍倒红桦,保全白洋松 • 这是因为:我喜欢所有的树,但更宠爱 松树。 • 12、野兔的家园范围1/4平方英里 • 山雀的家园范围半英里 • 鹿儿的家园范围1英里远 • 松鸡的家园范围0.25英里 • 了解鸟儿的年龄、游历以及从前的食欲

第19课《 大雁归来》 课件(共33张PPT)

第19课《 大雁归来》 课件(共33张PPT)

jiǎ
zhì zhuī
岬角 环颈雉 沙锥鸟
pǔ 蹼鸡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 举一动。
(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三__月__春___天_。 (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笔__直___的___。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叫__,_喧__嚷__。 (4)十一月份的大雁_一__声___不__响_____。 (5)大雁特喜欢寻食_玉__米___________。 (6)大雁常 六只或六的倍数 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一__阵__阵___喧__闹。 (8)大雁被作者称为 我们的朋友 ,他和学生自称 ___爱__鸟___者_ 。
内容探究
1.课本120页第2段问题:“赌注”一词有什 么特殊意味?
“赌注”的意思是赌博时所押的财物。 在此处形象地说明了大雁飞行迁徙的成本很 高,且不能随意撤回,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 扬、钦佩、崇敬之情。
2.课本120页第3段问题:读了这一段,你能猜到 “法规”的内容吗?
“法规”可能说的是春天禁止猎杀大雁, 秋冬则允许猎杀。
拓展延伸 ⒈语文积累——写“雁”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 声咽yè。
2.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作者声情并茂地描写大雁,使大雁的
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作者按照大雁行为的过程,对大雁的
归来、觅食和集会,有层次地细细地加以描 写,让人好似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乡年鉴》
By :Aldo Leopold
基本信息
作 者:(美) 利奥波德 著,舒新 译 出 版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 版 时 间:2015-1-1 I S B N:9787564097189
作者简介
《沙乡年鉴》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84)被称为美国“生态伦理之 父”,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务官和环境保护 主义者,在现代环境伦理的发展与荒野保育 运动中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他的自然写作以朴素直接而闻名,其中《沙 乡年鉴》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 经”,是其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 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沙乡年鉴》是现代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生态保护政策的 基石,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生 态文学的圣经,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生态文学最重要的经典作 品。
并且,书的第一和第二部分里,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和优美的笔 触,来描写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在这些文字中,字字句句都充 溢着宁静与快乐,而且这些快乐极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这种快 乐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它究竟是 什么,只是在一旁静静观察。而当观察带来知识和规律的时 候,当知识从无到有、由内而外从天而降的时候,它又远比那 些不得不记住的知识美好。
第三部分,“结论”,也是最有代表 性的部分,分别从美学、逻辑学、文 化传统及伦理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 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和一些不同 意见者的观点,同时寻求其中提及的 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告诉同行们如 何回到过去以实现认识上的统一,是 作者生态观念的思想结晶。
土地伦理
“土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 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 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整体观 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的伦理观,是 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 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 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 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内容介绍
沙乡年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是“一个沙乡的年鉴”,是利奥波 德对木屋经历的追述,以一年四季 十二个月的时间流逝为顺序,描写 了自己在沙地农场上的观察与体 会,用优美的笔触和细腻的视角为 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中绚丽多彩而被 我们忽视的事物,这是一个“用铲 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 在失去的那些东西”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素写—这儿和那儿”,所 涉及到的都是作者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 地方,威斯康星、爱荷华、新墨西 哥……几乎游历北美大陆,有观察有历 险,也有痛苦和教训。讲述了一些给作 者思想以启迪的生命中的小插曲,通常 表现为他与往昔同行们的意见龃龉。 这一类插曲如今已遍布于北美大陆之 上,为标着集体主义标签(亦即自然资 源保护主义)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个很 好的样板。
关于生态问题的处理,就我个人粗浅的看法,需要合作意 识的提高、土地道德观的深入和集约生产的观念。生态问 题需要人类将自己看做一个物种去思考,需要整体观和系 统观,那么人类需要首先解决自己内部因博弈而产生的囚 徒困境。私人生产者的道德感是很重要的,靠一只强有力 的政府的手,这远不如靠每个人的良心和觉醒;最后,用 集约化的方式去获得人类想要的工业文明,“在这种情况 下,可能没有什么比稍稍轻视一下过多的物质享受更有益 的了”。
“我们现在的又大又好的社会活像一个忧郁症患者, 整日惴惴于自身的经济健康,却失去了保持其自身健康 的能力。整个世界是那样贪婪地想拥有更多的浴盆,结 果却失去了建造浴盆乃至关掉龙头所必需的控制力。”
–Aldo Leopold
“从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仅能带来危险......野 蛮是这个世界的救赎。”
土地伦理
从作者所处的年代到现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一 方面涌现出许多新技术用来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特别是在 矿藏方面;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又需要消耗能源,并且 加速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物质的获取,存在于自然界的资源一定要为我所用,不然 就是浪费。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土地伦理的方面出发,人 们与脚下的土地同属一个社区,损害任何一方都对集体不 利。
–Aldo Leopold
“埃斯库拉迪山仍然悬挂在地平线上,但当你看见它 时,不会再见到大灰熊,如今它仅仅是一座山而已。”
–Aldo Leopol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