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示意图--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

3、进步性: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 融合的历史趋势; ②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 进了北魏的封建化、经济发 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 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落4、后局民限族性征:服全先面进推民行汉族化,,最使终鲜被卑先族进丧失民作族为的一先个进民文族明的独征立服性。、 主体性;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马克思
【探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中央政权所在之地洛阳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反动则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孝文帝 改革
短期来看,激化矛盾
曲折中前进
长期来看,文明发展
发展与交融 是历史主流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3. 民族融合
民族迁徙 民族交往 民族交流
思北严北重魏考魏改,的:“北北统魏革马魏治前上,统举期得治步,学天者维吏下和艰习治”汉。混汉可族乱人否,族民“各之先级马间官上进的吏治矛贪文天盾污下化十现”分象!?尖相锐当,
三、十六国与北朝 (四)北魏兴衰
★2.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后疆域
(1)原因: ①北魏建立后,社会仍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 ②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③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三)西晋时局
1. 五胡内迁
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
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向其收重税,
②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 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
谭其骧主编。
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
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
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
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目录1简介1. 1.1 内容2. 1.2 底图2作者简介3总编例1. 3.1 概述2. 3.2 若干幅3. 3.3 分幅图4. 3.4 断代年代5. 3.5 结语4书籍历史51996年版1.2.1简介内容内容包括:已公布的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的重大遗址,各民族政权的疆域或活动范围、政区和一些部族的分布,秦以前可考地名、秦以后全部可考县以上政区(含县)和县以下重要地名的位置或范围,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塞、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及海岸线、岛屿等。
各册都有编例和地名索引,共收地名约7万个。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
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
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

地图上的南北朝(14幅地图)汉末三国时期,华夏大地战乱频繁,最终蜀汉灭于曹魏,东吴灭于西晋,天下归于一统。
然而好景不长,西晋仅仅持续了51年(若从灭东吴统一全国始为37年),北方又陷入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状态。
虽然前秦短暂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前秦战败于东晋后,北方再次四分五裂。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在牛川称王,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建立北魏。
南方的东晋也叛乱不断,桓玄篡晋,废帝自立。
大将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匡扶晋室,因功掌朝政大权。
东晋偏安江南,不忘北伐,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等先后北伐未能成功。
公元409年,南燕慕容超纵兵掠淮北,刘裕率军北上,破南燕都城,收复青州、兖州。
之后,刘裕又向西收复巴蜀,趁后秦内乱时,出兵攻克洛阳、长安,灭亡后秦。
但坐镇朝廷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大权旁落,匆匆返回建康。
留守长安的晋军内讧,夏主郝连勃勃趁机夺取关中。
刘裕北伐势如破竹,使东晋似乎看到了光复中原的希望之光。
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刘裕威望如日中天,野心越来越大。
420年,刘裕废恭帝自立,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公元396年,北魏败北燕,将关东地区收入囊中。
公元427年,北魏攻破夏都统万城。
之后又向北奔袭漠北,大破柔然。
公元430年至439年,北魏夺取关中,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至此,刘宋和北魏南北对峙,中国历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北朝(386-581)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朝(420年-589年)有宋、齐、梁、陈四朝。
南朝因嫡传华夏之正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奉南朝为正统。
史书将南北朝起始时间定于公元420年,是因为北魏拓跋珪称帝早于刘裕,尽管当时北方还没有统一。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吸取东晋灭亡教训,重用寒门,压制豪门世族,推行土断等。
宋文帝继位后,继续推行刘裕的治国方略,整饬吏治、兴修水利、轻徭薄赋……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日强,史称“元嘉之治”。
各朝代地图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
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
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
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上图为:三国时期全图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
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
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图为:西晋时期全图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
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
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东晋时期全图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
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一)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
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分裂时期。
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
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
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为:隋朝时期全图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同意了中国。
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
在北方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
第三单元_魏晋南北朝

王 羲 之 《 兰 亭 序 》 帖 卷
2、绘画
⑴、曹不兴,三国时期画家,是我国佛像画 的始祖。 ⑵、顾恺之,东晋画家,是这一时期最著名 的画家。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 图》。 ⑶、这一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龙骨翻车(灌溉工具)
水 磨 模 型
水 碓
牛 耕
牛耙图
⑵、兴修水利
苍陵堰 新丰堰
吴兴塘
东 晋 南 朝 江 南 水 利 分 布 图
句章汉堰
图例
2、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的主要表现
⑴、新农具 、新技术
●曹魏马钧改进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水碓、水磨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西北嘉峪关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 ●深耕细作、积粪肥田 后来还传播到南方。
民族融合的途径及突出事件
1、民族迁徙 突出事件:西晋时五族内迁,汉族南迁 2、政治斗争或民族冲突 突出事件:北方各族之间的战争(淝水之战) 3、友好往来 经济文化交流 突出事件:南方青瓷制作技术传到北方 4、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西晋境内内迁各族分布图 北 方 民 族 南 迁
——《广弘明集》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1、诗歌的成就
⑴、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 的过渡。 ⑵、形成建安文学,成就突出。建安七子,是建安
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的诗内容充 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史称建安文学。代表作: 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 等。 ⑶、陶渊明田园诗成就突出。
6、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⑴、北方大量人口南迁。西晋末年以后, 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 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⑵、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 地经济的发展; ⑶、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 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 展的政策。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来坐坐坐!甭跟 我客气!
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拥戴司马睿 称帝,王氏家族控制了东晋的军政大 权
(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开启东晋门阀 政治格局
一、东晋的兴亡
3.观察《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和祖逖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东晋时期北伐的过程和结果。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贫。
楚越地区,地广人稀,—稻米—和《鱼史是记主》要食物,放火烧荒,耕种水田,
没有钱穷困的人比较多。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丝
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不同:
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安居乐业,一年种植的东西几个 郡都可以吃饱。丝织品丰富,足可让天下人穿暖。
中原人民南迁
东晋中原人口迁移示意图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2)自然因素: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便于耕种。 ②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③河流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政治因素: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北朝
蜀 西晋
吴
南: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建国于中国南方,都城都在建康,政 权更替频繁,共170年(420—589 年)。
南朝牛车画像砖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对比一下,两则材料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江南)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
420-479
479-502
502-557
魏晋南北朝(通史复习课件很好用)

经济: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一)社会经济特点 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 要地位 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下图是依据《隋书· 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 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东晋青瓷 羊形烛台
南朝莲花尊
青釉碗
(五)、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1) 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 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寺院经 “罢五铢钱, 济盛行,加之战乱频繁; 使百姓以谷帛为 (2)表现:商业活动十分萧 市。” 条,出现了实物交换的现象。 ——曹丕 乡村出现“草市”
银元宝
金元宝
曹魏五铢钱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突厥 契丹 周 齐
隋
陈
南 北 朝 后 期 的 形 势 图
东魏 北朝: 北魏 南北朝 南朝: 宋 西魏 齐 梁
北齐 北周 陈 隋朝
经济: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一)社会经济特点 (二)江南农业的开发(时期、范围、 表现、特点、影响与原因) (三)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 (四)手工业的发展 (五)、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因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与汉族及 2)民族矛盾激化: 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动荡不安: 因矛盾激化,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影响 可能性: 冯太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 有深刻的认识。
时间: 471年,孝文帝继位
北 原因 魏 孝 文 帝 目的 改 革 措施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口诀+图片详解+开国皇帝和都城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中国朝代顺序表简易口诀举例如下:
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
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
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
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