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绪论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年);(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年);(3)再发展阶段(1949~1969年);(4)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2。
北京是我国第一座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于1969年10月开通地铁系统.3。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安全好,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舒适度高。
4。
城市轨道与国铁的差异。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2)站间距短;(3)速度较低;(4)列车编组较小;(5)列车发车间隔小;(6)采用直流牵引;(7)无须预定坐席;(8)非全天性营业。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1。
1971年德国制造了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2.1984年英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3.1901年英国开通第一条单轨线路。
4.1662年法国巴黎出现第一辆城市马拉式公共班车,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5。
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6.1863年1月10日,英国伦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7。
1838年英国伦敦修建了第一条市郊铁路.8.1895年美国芝加哥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铁路。
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铺设方式分类。
(1)地下铁路;(2)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
10.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分类。
(1)高运量:30000人以上,主要有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及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2)中运量:15000~30000人,主要有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和独轨铁路;(3)低运量:5000~15000人,主要有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导向方式分类。
(1)轮轨导向(2)导向轨导向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分类。
(1)市郊铁路(2)地下铁道(地铁)(3)轻轨交通(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5)有轨电车(6)自动导向系统(7)小断面地铁(8)胶轮地铁(9)索道13。
最新第六章地铁

三、现代地铁车站发展趋势
➢车站组成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 方向发展
修建地铁车站是为了解决城市客运交通问题,随着物质文化水平 提高,人们对交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车站向多功能方 向发展。如:斯德哥尔摩地铁车站等。
➢车站设备向高科技方向发展,设 施日趋完善
自动售检票系统、电力临近系统、环控、自动灭火系统现代化设施,对车站 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地铁车站向现代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
16
第一节 概述 一、地铁和轻轨车站特点及其分布
❖ 特点: ❖ 1. 需要处理的行李很少或没有。 ❖ 2. 旅客密度高,流量大,进出口的设计需要更快
速有效,站台一般与车厢地板同高。 ❖ 3. 列车间隔较短,因此不需要太多的等待候车空
间和设施。 ❖ 4. 需要设计或预留自动售、检票设施。 ❖ 5. 当设计为地下或高架型式时,要注意纵向流通
第六章地铁
2
3
4
5
6
北京地铁轻轨13号线立水桥站
7
天安门东站
8
9
韩国
10
莫斯科地铁——克鲁泡特金站
车站采用浅色大理石建成,
地板采用灰色和玫瑰色花岗岩,
11
廊柱内封闭式的照明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12
都灵地铁
13
14
广州地铁屏蔽门
15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地铁站点设计的工艺及计算 ❖ 第三节 地铁站点的平面布置
➢列车停站时间短
停站时间为20~30s。
➢与城市规划、市政部门关系密切
地铁路网、车站设置、土地使用都纳入城市规划布局。地铁用地范围内的拆迁、 管线改移等都应经过规划等部门的认可和同意,且相互密切配合,解决矛盾。 28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2020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2020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导向,贯彻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行车组织基础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统筹内部各专业部门,合理制定行车计划,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车辆运用计划、施工作业计划、乘务计划等。
其中,共线、跨线运行线路的行车计划应共同制定。
运营单位应做好土建工程、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各设施设备系统兼容协调,能够按照最大设计能力稳定运行,保障行车组织需要,充分满足客流需求。
运营单位应建立行车指标统计分析制度,对行车计划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五条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应以满足客流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线路客流规律及线网衔接等因素,有效发挥线路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车辆和安排施工维修时间,确定线路运营时间及各时段的行车间隔、停站时间、行车交路等。
运营单位应将列车运行图作为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组织内部各部门严格根据列车运行图的要求开展运营生产工作,保证按图行车。
列车运行图应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常态化延长运营服务时间或缩小行车间隔的,运营单位应充分论证运用车数量、线路条件等设施设备能力及施工维修时间、人员配备需要等情况,确保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组织实施。
列车运行图应至少保存2年。
第六条行车指挥层级自上而下分为线网监控级、线路控制级和现场执行级,下级服从上级指挥。
线网监控级负责监控线网运行状态、统筹线网运营生产、指挥应急情况下线网列车运行调整,以及对外联络协调。
线路控制级负责本线路的运营状态监控、运行调整和应急指挥。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案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案.doc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和分类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3.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4. 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5.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讨论法: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挑战。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2. 课件:城市轨道交通的图片、图表等3. 案例素材: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案例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
3. 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知识的考核。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及设施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类型和布局。
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设施及其功能。
3.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和管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类型和布局2.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设施及其功能3.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和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类型和布局。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设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和管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2. 课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图片、图表等3. 实地考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实地考察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
3. 实地考察报告:对学生参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设施的考察报告的评价。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牵引供电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类型和特点。
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更好地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组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应坚持安全导向,贯彻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行车组织基础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统筹内部各专业部门,合理制定行车计划,内容包括列车运行图、车辆运用计划、施工作业计划、乘务计划等。
其中,共线、跨线运行线路的行车计划应共同制定。
运营单位应做好土建工程、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各设施设备系统兼容协调,能够按照最大设计能力稳定运行,保障行车组织需要,充分满足客流需求。
运营单位应建立行车指标统计分析制度,对行车计划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五条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应以满足客流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线路客流规律及线网衔接等因素,有效发挥线路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车辆和安排施工维修时间,确定线路运营时间及各时段的行车间隔、停站时间、行车交路等。
运营单位应将列车运行图作为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组织内部各部门严格根据列车运行图的要求开展运营生产工作,保证按图行车。
列车运行图应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常态化延长运营服务时间或缩小行车间隔的,运营单位应充分论证运用车数量、线路条件等设施设备能力及施工维修时间、人员配备需要等情况,确保满足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组织实施。
列车运行图应至少保存2年。
第六条行车指挥层级自上而下分为线网监控级、线路控制级和现场执行级,下级服从上级指挥。
线网监控级负责监控线网运行状态、统筹线网运营生产、指挥应急情况下线网列车运行调整,以及对外联络协调。
线路控制级负责本线路的运营状态监控、运行调整和应急指挥。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与操纵第六章 司机乘务作业标准(检车)1

行车备品
• • • • • • 司机报单 车辆故障记录单 列车时刻表 列车主控钥匙 方孔钥匙 800M电台
• • •
• •
6.严格按《列车检查作业标准》对列车进行各种性能 试验和部件检查(不超过30分钟),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 告信号楼。 7.检车完毕,确认列车具备动车条件后及时与信号楼 联系,按“问路式”调车规定请求列车出场进路。 8.得到信号楼通知及地面信号开放后,按车场动车 “四确认”和《车场呼唤应答》标准动车,根据运营图的 规定确认运行至转换轨,及时将车载无线电台转换至“正 线”模式与行调联系。 9.接行调命令后凭车载信号的显示或地面信号机的正 确显示,动车至上行(下行)站台,根据列车运营图的规定 决定是否进行折返作业和开关门操作。 10.压道、巡道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行车,加强了望确 认。
五、交接班
• 列车到达后按照《司机交接班作业标准》与下班司机做 到对口交接班,交接内容包括: • 1.在停车库内交接班时,接班驾驶员应与交班驾驶员 进行对口交接,交接内容包括:列车钥匙、驾驶专用物品、 司机报单以及当日正线运行注意事项;并对列车进行检查 和试验,了解备用列车的技术状况,一旦发现列车故障或 车辆状况不符合出库要求的,应及时向运转值班员报告。 • 2.司机在正线交接班时,接班司机需等交班司机办理 完开关门作业后,再执行对口交接工作,交接内容包括: 列车钥匙、列车行驶交路、所交接车辆的技术状况、驾驶 专用物品、司机报单、继续有效的行车命令以及其他有必 要交接的内容;若遇设备故障或发生事故情况,以及在规 定时间内未交接完毕的,应随车继续交接,直至处置和交 接完毕。
三、对列车检查方法
• • • • • • 对列车检查时应做到项目,顺序及动作协调一致,由 上至下,由里往外,由左至右,以检、听、嗅、摸、测来 判断,检测列车质量。 1.目视检查法:对仪表及显示屏的显示,各部件有无 变形、裂纹、丢失、折损、堵塞、漏泄、烧损、工具、备 品、消防器材等进行目视检查。 2.手触检查法:适用于检查各部温度、震动等。用手 掌、手指或手背触及部件时应注意避免烫伤。 3.鼻嗅检查法:根据部件及电器装置发热、烧损时的 异味,进行判断和检查。 4.耳听检查法:凭听觉判断各部有无异常音响。 5.测量检查法:利用检查工具或仪表测量间隙行程的 限度尺寸,以及电压,电流、电阻值等。
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6章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及列车控制新技术

6.1 概述
(三)列车控制系统中传统的车地无线通信中存在的缺陷
(1)列车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处于运行状态的,但是传统的车地无线通信不 能很好的配合列车的运行,无线通信和列车在大部分时间内都不会有很好的契 合度;
(2)标准的无线通信中适用的传输带宽相对比较宽,但是在列车的运行过程 中,信号很容易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特别 容易衰落、多普勒效应以及隧道通信本身的传播特性等等;
也比原来多出很多。 (2)这种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轨道建设需要的通信设备,
减少了购买设备所需要的投资,而且,相对来说这种控制系统的设备更加 便于维修。
(3)在紧急状态下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的线路疏散人员,在一定程度 上降低了人员的伤亡。
6.4 城市轨道列车控制新技术
二、CBTC 控制系统的主要分类 CBTC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信息传输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电缆环线传输; (2)无线通信传输; (3)其他媒介传输等。
1.固定闭塞式的ATC系统:采用固定的方式来确定闭塞分区长度。 2.准移动闭塞式的ATC系统采用的是数字式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以此作 为传输媒介和轨道列车占用检测。 3.基于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主要是依靠漏缆、交叉感应电缆、扩频电 台、裂缝波导管等方式传输数据。
6.1 概述
(二)城市轨道交通色灯信号控制系统
(5)实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间隔控制。根据列车自身特点及行车线路改变长度,既可以随着列
车的移动而移动,又不需要地面上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定程度上保证了列车的行车安全。
(3)实现列车的检测。这种功能可以完善列车运行故障的诊断,便于及时进行列车的维修甚至报警。 (4)实现高速列车的快速定位。在列车的运行过程中,精确的定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
城市轨道概论第6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二、车辆基地(停车场)行车组织工作
停车场的作业由运转值班员总体负责,包括车辆运用作业以及为完成 车辆调移而进行的调车作业。 行车组织工作由以下几个作业组成: 1.出库作业 2.入库作业 3.整备作业 4.调车作业
三、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员一般是指电动列车驾驶员,电动列车驾驶员 的主要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电动列车的驾驶、应急故障处理。
(二)列车运行调度工作的主要设备 1.人工调度指挥系统设备 调度电话总机、分机,传输线,无线调度电话 2.电子调度集中设备 集中总机、分机、运行显示屏、运行图绘制仪、传输线、 无线调度电话 3.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调度设备 显示屏、行车调度工作站、监控工作站、调度电话、广播装置 主要功能:列控、传输信息、运行情况、异常报警、记录数据、 决策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特点: 1.安全、舒适、高速、污染小、大运量 2.仅客运,无货运 3.双线运行 4.高峰时段 5.运行间隔短,发车密度高 6.运营外检修 7.运行指挥集中,设备先进,牵涉部门多
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图解。 运行图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各次列车在区间的运 行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的时刻,在车站的停车 时间和在折返站的折返作业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 车辆段时刻等,能直观显示出各次列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 相互位置和对应关系。
目录
1 运营组织基础知识 2 列车运行调度工作 3 行车组织工作 4 客运组织工作
01
城市道交通 运营组织基础
知识
一、概述
1.在运输组织上:集中调度、 统一指挥、按图行车
{ 城市轨道交通 2.功能上:实现车辆、车务、
运营管理系统 机电、通信信号、供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的
• 热效应 • 化学效应 • 机械效应
–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如
• 电弧烧伤 • 电流灼伤 • 电烙印 • 皮肤金属化 • 机械性损伤 • 电光
8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 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
–电流越大 –生理反应越强烈 –病理状态越严重 –伤害越大
• 通电持续时间
–时间越长 –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 –后果越严重
9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 电流的种类
–直流 –交流 –高频电流
• 电流通过途径
–伤害程度取决于心脏受损程度 –途径不同:心脏受损程度不同 –最危险:左手到前胸
10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 触电者的健康状况
–影响触电后果
• 性别 • 年龄 • 健康状况 • 精神状态 • 人体电阻
–最危险
• 心脏病 • 肺病 • 内分泌失调 • 精神病
11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 作用于人体的电压
–电压越高 –电流越大 –伤害越严重 –安全电压
• 36V
12
电气安全常识
• 不私拉、乱拉电线,不私用电炉 • 不超负荷用电
–不随意加大熔断器的熔体规格 –不以铜丝或铁丝代替铝锡合金熔丝
• 不在
–架空线路 –室外变配电装置
• 附近放风筝
13
电气安全常识
• 装拆电线和电气设备由 电工进行
• 特点
–电压作用时间短 –击穿电压高
25
绝缘老化
• 引起因素
–热的作用 –电的作用 –机械力的作用 –周围环境的影响
26
屏护
• 采用
–遮栏 –护罩 –护盖 –箱盒 –挡板
• 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
27
屏护
28
屏护装置的作用
• 防止意外碰触或过分接近带电体
–遮栏、栅栏、保护网、围墙等
• 检修部位与带电部位小于安全距离的措施
• 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抹布擦拭电气设施 • 遇有人触电,按规定方法进行急救处理
16
触电防护技术
• 直接触电防护技术 • 间接触电防护技术
17
直接触电防护技术
• 绝缘 • 屏护 • 间距
18
绝缘
• 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 • 最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 • 符合
–电压等级 –环境条件 –使用条件
• 绝缘良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 绝缘不良:
31
间接触电防护技术
• 保护接地 • 保护接零
32
其他触电防护技术
•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 安全电压 • 电气隔离 • 漏电保护
33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 双重绝缘
–基本绝缘(工作绝缘) :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 –附加绝缘(保护绝缘) :不可触及与可触及的导体
• 加强绝缘
–加强力学强度和绝缘性能的基本绝缘
–看不见、听不到、嗅不着 –猝不及防
• 涉及领域广
–用电领域 –非用电场所
5
触电事故种类
• 电击(触电)
–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 –造成的人体内部组织
• 生理反应 • 病变伤害
–直接接触电击
• 触及正常状态带电体
–间接接触电击
• 触及正常状态不带电、故障状态意外带电的带电体
6
触电事故种类
触电事故
7
触电事故种类
2
电气安全
3
电能
• 特点
–便于输送 –容易控制 –用途广泛 –利用效率高 • 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 危害认识不足 – 缺乏用电安全知识 – 使用不当 – 控制和防护措施不到位 – 安全管理不到位 – 运行维护不当
4
电气事故的特点
• 危害大
–影响生产、生活、社会秩序 –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 危险难以直接识别
主题 电气安全
学习内容
内容
•电气安全基本知识 •触电事故防护技术 •雷电危害及防护技术 •静电危害与消除 •电焊安全 •电气系统故障 •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使用 •高压电气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安全知识述
1
主题 机械安全
培训大纲
内容 •通用机械安全基础知识 •通用机械安全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安全
–导致设备漏电、短路 –引发设备损坏及触电事故
19
绝缘
20
常用绝缘材料
• 按形态
–气体绝缘材料 –液体绝缘材料 –固体绝缘材料
• 按化学性质
–无机绝缘材料 –有机绝缘材料 –混合绝缘材料
21
讨论
• 常用的气体绝缘材料
–空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六氟化硫
• 常用的液体绝缘材料
–矿物油、硅油、蓖麻油、十二烷基苯、二芳基 乙烷
• 绝缘电阻
–工作绝缘不低于2MΩ –保护绝缘不低于5MΩ –加强绝缘不低于7MΩ
34
安全电压
• 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
–一定条件下 –一定时间内
• 根据
–人体电阻 –安全电流 –环境条件
• 制定的电压系列
35
电压系列上限值
• 任何情况下
–两导体间 –任一导体与地之间
• 不得超过50V • 我国规定额定值
• 不在电线上晾晒衣物 • 不用鸟枪或弹弓打停在
电线上的鸟 • 不攀登电线杆和变配电
装置的构架
14
电气安全常识
• 移动电器的插座采用带保护接地的插座 • 所有可触及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
–接地 –接中性线 –接保护线
15
电气安全常识
• 电线断落在地
–不可走近 –不能用手去捡 –高压线
• 禁止进入落地点8~10m范围 • 如已进入,单足或并足跳离 • 划定禁止通行区,派人看守 • 通知电工或供电部门
• 常用的固体绝缘材料
–电瓷、云母、玻璃、绝缘纤维制品、绝缘浸渍 纤维制品、绝缘漆、绝缘胶、电工薄膜、复合 制品、胶粘带、电工用塑料和橡胶
22
绝缘破坏
• 定义
–绝缘材料
• 性能逐渐恶化 • 被击穿
–发生短路或漏电事故
• 种类
–绝缘击穿 –绝缘老化
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绝缘破坏
绝缘破坏
24
绝缘击穿
• 定义
–绝缘材料 –在强电场等因素作用下 –发生破坏性放电
–42V –36V –24V –12V –6V
36
安全电压具体规定
• 42V
–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
• 36V或24V
–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
• 12V
–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
• 金属容器、隧道、水井 • 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
–绝缘隔板
• 保护电气设备不受机械损伤
–低压电器的箱、盒、盖、罩、挡板
29
间距
• 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带电体与带电体 –带电体与地面 –带电体与其他设施
• 称为安全距离或安全间距,简称间距 • 大小取决于
–电压 –设备状况、安装方式
30
间距种类
• 变配电设备的安全净距离 • 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 • 电缆线路的安全距离 • 室内外配线的安全距离 • 低压进户装置的安全距离 • 低压用电装置的安全距离 • 检修时的安全距离 • 带电作业时的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