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处理[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414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流行病学[可修改版ppt]
![414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流行病学[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9defe358fb770bf68a559f.png)
11
不可调整的危险因素
不能通过干预降低或控制的危险因素,例如:
• 年龄 • 性别 • 种族 • 家族史(基因)
Introduction to NCD Epidemiology
12
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根本性的社会经济, 文化,政策和 环境因素
全球化
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
常见的,可改变的 危险性因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全球死亡和疾病负担的原因,前10位,2004
死因构成
DALYs构成
8
NCDs的特征
• 病因复杂 • 多重危险因素 • 潜伏期长 • 非传染性 • 病程长 • 功能受损或丧失 • 无法治愈 • 发作隐秘
Introduction to NCD Epidemiology
9
危险因素
• 个人行为或生活方式 • 环境暴露 • 遗传因素
缺乏锻炼 吸烟
不可改变的 危险性因素
年龄 遗传
中间状态的 危险性因素
血压升高 血糖升高 血脂异常 超重和肥胖
主要的慢性病 心脏病 中风 癌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糖尿病
Introduction to NCD Epidemiology
1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 传染性疾病的比较
Introduction to NCD Epidemiology
6
Projected main causes of death, worldwide, all ages, 2005
预测在2015年因各种病 因而死亡的6400万人中, 4100万人将死于慢性病
五分之四的慢性病死亡发 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 家
Projected global deaths by cause, all ages, 2005
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管理ppt课件

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
病和严重的急、慢性疾
病等患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Diabetes Care. 2012; 35 Suppl 1: S11-63.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指出:应采取宽松的降糖策略,个体化确餐后
控制方式
应采取较宽松的
降糖治疗策略, 并
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营养过量摄入
缺乏运动
内皮细胞
受损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事件
Antonio Ceriello ,ATVB. 2004;24:816
细胞内葡萄糖
和FFA超载
线粒体内 氧化应激
肌肉、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β细胞
胰岛素分泌减少
100%
对HbA1c的贡献(%)
80%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60%
40%
20%
0%
<7.3
7.3-8.4
8.5-9.2
HbA1c范围
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5.
9.3-10.2
>10.2
糖尿病治疗策略—改善代谢,综合达标
降糖
降压
控制心血
21%
糖尿病相关死亡 *
微血管并发症
37%
HbA1c
1%
如肾病和失明 *
14%
心脏意外 *
43%
截肢或致死性外周血
管疾病*
12%
卒中 **
* P<0.0001
** P=0.035
病和严重的急、慢性疾
病等患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Diabetes Care. 2012; 35 Suppl 1: S11-63.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指出:应采取宽松的降糖策略,个体化确餐后
控制方式
应采取较宽松的
降糖治疗策略, 并
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营养过量摄入
缺乏运动
内皮细胞
受损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事件
Antonio Ceriello ,ATVB. 2004;24:816
细胞内葡萄糖
和FFA超载
线粒体内 氧化应激
肌肉、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β细胞
胰岛素分泌减少
100%
对HbA1c的贡献(%)
80%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60%
40%
20%
0%
<7.3
7.3-8.4
8.5-9.2
HbA1c范围
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5.
9.3-10.2
>10.2
糖尿病治疗策略—改善代谢,综合达标
降糖
降压
控制心血
21%
糖尿病相关死亡 *
微血管并发症
37%
HbA1c
1%
如肾病和失明 *
14%
心脏意外 *
43%
截肢或致死性外周血
管疾病*
12%
卒中 **
* P<0.0001
** P=0.035
2023版ESC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多学科协作
指南强调多学科协作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重 要性,鼓励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专科医生共同 参与患者的诊治过程。
02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 评估与诊断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
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增加。男性通常比女性更容 易患上心血管疾病,但女性在绝
跨越治疗“瓶颈” 针对当前治疗手段难以解决的糖 尿病心血管疾病难题,探索新的 治疗靶点和方法。
强化跨学科合作 促进内分泌学、心血管医学、药 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诊疗 水平的提高。
06 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
案例一: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指南推荐,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 、血压和血脂控制目标,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长期随访
心血管科和内科医生应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与心理支持
饮食调整
01
推荐患者采取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
、全谷物的摄入。
运动康复
02
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有氧
运动和力量训练。
心理健康
03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根据需要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支
药物选择与调整
依据指南建议,选用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如 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同时优化抗血小板、 降压和调脂治疗。
患者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指南强调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 、戒烟和限酒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
案例二:复杂病例的多学科协作治疗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PPT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快走、骑车或游泳,增强心肺功能和 代谢水平。
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和超重。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心血管和糖尿病的 预防和治疗都有积极作用。
控制血糖和血压
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
了解自己的血糖和血压状况,及时发现并控制异常。
遵循医嘱治疗
02
糖尿病对心血管的损 害
糖尿病对心血管的损害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心血管疾病对糖尿病 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与血糖控制
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 而影响血糖控制。
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脂肪代谢,导致 脂肪堆积,从而加重糖尿病病情。
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胰腺功能受损, 进一步影响胰岛素分泌,从而影响血 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后 ,其死亡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更 高。
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有助于 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04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的预防和治疗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
保持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习 惯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患者支持
建立患者支持平台,提供 疾病管理、心理支持等方 面的帮助,提高患者的自 我管理和生活质量。
THANK YOU
并发症管理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如糖 尿病足、心血管事件等,需要进行 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以降低风险 和改善预后。
05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1 2 3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发更有 效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防治ppt课件

UKPDS血糖与并发症观察性研究结论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与患者的高血糖明 显相关
• 与HbA1c正常者(<6%)相比,血糖愈高并发症发生率愈高
不存在明显的发生并发症的血糖阈值 • 提示降低血糖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微血管病变与血糖升高的关系更为密切 • 大血管病变与血糖升高也有关,但还有其他致病因素,血
1、科学饮食
忌烟、忌酒、调整不合理饮食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适当限 制脂肪及氯化钠的摄入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同时尽量多吃蔬菜,保 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在并发心梗或心衰时,应 尽量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这样不但有效保持血糖平稳,同时也减轻 心脏负担,预防疾病恶化。应改变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心 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这样既能有效控制血糖,也能有效控制血压 及血压波动,减慢心率,对预防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及脑血管意外 起着积极作用。 注: ①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②粗细粮巧搭配,蔬菜餐餐有, ③每餐八分饱,下顿不饥饿。主食的品种以全麦粉、大米、小米、玉 米面为主,尽量少食荞麦、莜麦等难以消化食物,以防止对胃肠道的 刺激。米面杂粮都要吃,还要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要吃鱼类、 瘦肉、鸡蛋(每周4~7个)、牛奶、豆制品、蒜、醋等。少吃动物油、 糖、奶油及咖啡。每天食盐应减少至5克。务必控制体重。提倡每天 清晨喝一杯温开水。每天不少于六杯水。食量可依据身 高体重,劳动强度而定。蛋白质以动物蛋白为主,辅以 植物蛋白,但肾病患者应限制蛋白摄入量,每日每公斤 体重在0.8克以下,脂肪在每日一两植物油左右为宜。
2、合理运动
• 合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防止心脑血管病 的有效方法,运动不同于每日的劳动,它 不需要胰岛素就能使血糖下降,且能调节 精神,强健心肺功能,因此应高度重视。 其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时间应选择在餐后,尤其是晚 餐后。晨起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并不科学, 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PPT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糖尿病的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 、运动治疗、自我监测等,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血管病的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可以降低心血 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心血管病的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以控制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联合治疗的策略
综合评估
对患者的糖尿病和心血管 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协同治疗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长期管理
对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定 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Part
05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的营养与运 动管理
糖尿病的营养管理
血糖波动
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血糖的稳定 性,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 并发症的风险。
心血管病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影 响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影响 血糖控制。
胰岛素分泌异常
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延迟,加重糖 尿病病情。
心血管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01
糖尿病患者应限制高糖、高淀粉和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
以控制血糖水平。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02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糖尿病患者应多
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血糖的安心降糖策略ppt-PowerPo

与空腹血糖相比,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死亡的关系更加密切
多变量风险率
DECODA (n=6,817)
3.5
3.0
全因死亡
心血管死亡
2.5
2.0
p=0.81 p=0.83
1.5
p<0.001 p<0.001
1.0
0.5
0 <6.1 6.1–6.9 ≥7.0
FPG (mmol/L) 经2小时血糖校正
<7.8 7.8–11.0 ≥11.1
磺脲类对心血管存在潜在不良影响
钾离子通道
存在部位
说明
SUR1/Kir6.2 SUR2A/Kir6.2 SUR2B/Kir6.1
SUR2B/Kir6.2
胰岛β细胞/神经元 心脏/骨骼肌 血管平滑肌
非血管平滑肌
磺脲类主要作用靶点
磺脲类除作用β细胞外,对其 他组织KATP通道也有影响,从 而产生胰外作用,影响心肌和 血管的缺血性预适应(缺血、 缺氧时,通道开放,扩张血管, 降低心肌耗氧量)
GLP-1 衍生物
作用机制
上市时间(Leabharlann )与小肠上皮细胞α-糖苷酶竞争性结合,延缓碳 水化合物吸收
与磺酰脲类作用机理相似。
1995 1998
同胰岛素作用机制
1996
同胰岛素作用机制
1999
同胰岛素作用机制
人淀粉样酶的人工合成类似物,通过延缓胃排 空,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
抑制DPP-4活性,使GLP-1水平升高,抑制胰 高血糖素的释放,延缓胃排空和增加饱腹 感。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常规检测OGTT
中国高血糖主要以餐后高血糖为主 心血管疾病患者高发高血糖 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不检测OGTT将使大部分心
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肥胖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是 体重正常者的2.9倍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5.吸烟
非糖尿病人群中吸烟是公认的大血管病危险因素,
可使该人群10年死亡率增加20%, 而在糖尿病人群中这种危险急剧增加至120%。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6.高血糖
冠心病的发生与OGTT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相关。
大庆市:OGTT 2小时血糖升高5mmol/L以上者中, 冠心病的相对危险为1.97,
作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已被逐渐重视。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4.肥胖
肥胖(BMI=体重KG/身高M2>25%)者 多有胰岛素抵抗,
并常伴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4.肥胖
西方国家的2型糖尿病患者 90%都肥胖或超重,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1.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胰岛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的形成
及减慢其降解。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1.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均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
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 3. 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
在非糖尿病的血糖范围(〉6.1mmol/L)内, 已对心血管危险产生影响;
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以指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持续施加影响。
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 3. 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
积极控制高血糖可延缓微血管并发症, 也预防大血管并发症(尽管作用很有限)。
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
2. 高血糖增加心血管危险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5.吸烟
非糖尿病人群中吸烟是公认的大血管病危险因素,
可使该人群10年死亡率增加20%, 而在糖尿病人群中这种危险急剧增加至120%。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6.高血糖
冠心病的发生与OGTT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相关。
大庆市:OGTT 2小时血糖升高5mmol/L以上者中, 冠心病的相对危险为1.97,
作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已被逐渐重视。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4.肥胖
肥胖(BMI=体重KG/身高M2>25%)者 多有胰岛素抵抗,
并常伴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4.肥胖
西方国家的2型糖尿病患者 90%都肥胖或超重,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1.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胰岛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的形成
及减慢其降解。
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1.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均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
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 3. 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
在非糖尿病的血糖范围(〉6.1mmol/L)内, 已对心血管危险产生影响;
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以指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持续施加影响。
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 3. 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
积极控制高血糖可延缓微血管并发症, 也预防大血管并发症(尽管作用很有限)。
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
2. 高血糖增加心血管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凝,控制血糖,对症、
支持疗法等
糖尿病心肌病
微小血管变化,心肌细胞肥大, 心肌纤维化 有充血性HF及限制性心肌病特征 舒张功能性HF为主,后为混合性HF 中、小血管或微小管病变
(+)率高 控制血糖、降压,保护心肌 、抗心衰等
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
1. 有明确的DM史或标准
(1)糖尿病: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中一半死于CHD。
• 2型 DM 冠心病死亡危险性较非DM
者高2-4倍。
• 2型 DM 冠心病死亡危险性与非DM者
AMI后1年内死亡危险性相同。
发病机制:
高血糖与大血管(CA等)关系尚未十分明确,但 有几点已经明确:
(1)2型DM大血管病危险因素复杂,除高血糖 外,尚有非DM者的心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
或者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
2h血糖或随机血糖
11.1mmol/L ( 200mg/dL)
(2)空腹血糖损害(IFG)
FPG6.1mmol/L(110mg/dL)且<7.0mmol/L(<126mg/dL)
2h的PG<7.8mmol/L(<140mg/dL)
(3)糖耐量减退(IGT)
FPG<7.0mmol/L(<126mg/dL)
Betaloc(片剂/胶囊) 比索洛尔(康可、博苏) 卡维地洛(达利全、洛德、金洛)
• Ca++-A
异搏定 硝苯地平:(控释、缓释、长效) 氨氯地平(络活喜、施慧达) 非洛地平(波依定) 拉西地平(乐息平) 拜心同 地尔硫卓(硫氨卓酮、恬尔心、合心爽)
2. 抗栓不溶栓
抗血小板: ASA 力抗栓 氯吡格雷(波立维、泰嘉) 静脉GP IIb/IIIa 抗凝血酶: 肝素 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克赛、法要明)水蛀素
(如高血压、吸烟等); (2)2型DM的AS发生年龄较非DM者大大提前; (3)2型DM大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升 高
以前已出现(UKPDS表明,新诊断2型DM 已50%有血管并发症)。
多数人认为,DM易患CHD可能:
(1)动脉硬化(AS)脂相(“脂中毒” )
(2)胰岛素抵抗 (3)合并其他CHD多危险因素:包括肥
OGTT 2h PG7.8mmol /L( 140mg/dL)且<11.1mmol/L
(<200mg/dL)
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
2. 有心脏病的三个期临床表现:
(1)无症状期:
有糖尿病II型者多见,“ 三多”症状不明显,仅有餐后2小时血糖 异常或糖耐量异常,无创心功能检查E/A、EF、ECT;心肌病变特征 ,眼底检查;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心肌活检:心内膜下微小血管病变, CAG(一)。
胖、高血压等 (4)血流动力学异常 (5)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异常 (6)高凝状态,血栓倾向
总之,危险因子协同作用致2型DM合并CHD(见图):
胰岛素B细胞 血供不足
宫内及婴儿 期营养不良
中心性肥胖 内脏性肥胖
骨骼肌血供
遗传因子
肾脏血供
肝脏血供不足
胰岛素原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ACE 血管紧张素原 微蛋白蛋白尿
APOE 肝脂肪酶
PAI-I
高 血
糖氧 基化
糖
化加
状
或剧
态
血压
纤维蛋白原 TC TG
2型DM CHD
临床特点
1、DM合并CHD者临床表现有三大特点:多重性、非典 型性、无痛性:
(1)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较为严重, 原因: DM致代谢紊乱; 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游离脂肪升高; 心肌营养障碍。 (2)心力衰竭增多、程重严重, 原因: 冠脉广泛血管病变,致广泛性灶性缺血、坏死、纤
治疗
(一)按CHD的处理原则及治疗:
主要为“ 三 抗”:抗缺血、抗凝、抗脂
1. 抗缺血
•硝 酸 酯: 1879年首次用NG治疗AP,现已140多年。 作用:小剂量,扩张静脉;中剂量:扩张传输动脉(心外膜下的CA);大
剂量:扩张阻力小动脉降压。 临床指征: CAD:(ACS、AP、CA痉挛,无痛性心肌缺血、AMI)
维化; 糖蛋白沉着、钙化,使心肌收缩力与顺应性明显减低, CO。
临床特点
1、DM合并CHD者临床表现有三大特点:多重性、非典 型性、无痛性:
(3)心绞痛不典型或不明显,易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 原因: 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受损; CA处于低氧状态、无足够
代谢产物释放 (4)MI累及范围大、合并症多,再梗率高、死亡率高。
CHF 控制血压(高血压急症)
硝酸脂可能有益作用:
(1)扩张CA;
(2)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3)使血流向心内膜损区重新分布;
(4)高血压急症/危象;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6)改善心室重构;
(7)抑制血小板聚集; (8)抑制白细胞粘附;
(9)保护内皮细胞;
(10)抑制LDL过氧化。
• -A
2、DM合并CHD者冠脉造影特点:
(1)病变范围弥漫:累及多支血管或一支血管多次受 累;病变程度严重;病变类型多样;
(2)PTCA或其他介入治疗机会易丧失,术后再现窄 发生率高。
(3)易伴CHD多种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高血 压等。
3、年龄大、病程长
鉴别诊断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四个主要情况: DM并CA疾病; 糖尿病自主神经性心脏病;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心脏毛细血管病变。 但主要是糖尿病合并CHD与糖尿病心肌病鉴别
(见表)
DM合并CHD与糖尿病心肌病鉴别
项目
DM合并CHD
病理特征
大CA粥样硬化病变心肌
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
失常、心力衰竭
HF
左心室收缩功能性HF
实验室检查
CAG:
大血管多支,多位,多远
端粥样硬化病变或大及中
小血管联合病变
高频ECG :
(+)率低
心率变异性:
治疗
再通(药物或PTCA支架等)
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
2. 有心脏病的三个期临床表现: (2)有症状期:
心肌病变症状有心悸、气急、AP、心律失常等,ECG、胸片、LVH、 心肌缺血、心脏扩大、早搏等,无创心功检查:舒张功能或收缩功能低 下。
(3)心力衰竭期:
பைடு நூலகம்LVHF为主或全心衰竭等。
3. CAG(一) 4. 排除CHD,高心,扩张型心肌病等。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 病的处理
如果糖尿病没有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将不再是一个重大的公 共健康难题!
第64届ADA大会Banting奖得主Brownlee博士
流行病学现状
1. 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关系:
一些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 床研究和大系列荟萃分析结果表明:
• 70%2型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