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思路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探讨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探讨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类型。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治疗效果的追求,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
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方法,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例如,心气不足、心血瘀阻、肝郁气滞等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因此,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中药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作用。
比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再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对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除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如经典方剂“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等组成,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病症。
这些中药复方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疗效确切,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例如,针刺内关穴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调节心律失常。
推拿按摩则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脏负担。
此外,中医的食疗、气功、太极拳等方法也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
中医疗法对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图分类 号 : R 5 8 7 .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2 5 — 0 0 5 7 — 0 2 糖 尿 病与 心 血管疾 病 的关 系十 分密 切 , 约有 7 5 %的糖 尿病 患 者 死 因是 心血 管 疾病 口 。糖 尿病 及 心脏 病 属 中医学 的消 渴 、 胸痹 、 心 痛 范畴 。 消渴 日久不 愈 , “ 久病 必虚 , 久病 必瘀 , 久病 人络 ” , 因虚 致实 , 而形成虚实夹杂 , 虚 以 气 阴两 虚 为 主 , 气 虚 则 无 力 推动 血 行, 由此而 致瘀 血 阻络 [ 3 1 。丹 红 注射 液是 扩 张血 管 、 降低 血液 黏 稠 度 的 传 统 中药 , 在 临 床 上广 泛应 用 [ 4 1 。中 药制 剂 采 用 的是 医 生 开 方, 中药房 统 一熬 制简 便 包装 袋 的方式 每 日 口服 2 袋 。本 文观 察 2 0 1 2 年 1 — 3月 在我 院心 内科 住 院 的 9 5 例 2型 D M+心脏 病 病人 的空 腹及 餐 后 血糖 、 糖 化 血 红蛋 白 、 凝 血 功能 及 心 电 图等 指标 的 变化 , 从 而 了解 中医疗法 在治 疗 中的 作用 , 现将结 果报 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法 1 . 1 一 般资 料 :选 择 2 0 1 2 年 1 月一 3月本 院心 内科 住 院的 老 年 2型 糖 尿病 患者 9 5例 ,糖 尿 病诊 断符 合 1 9 9 7年 A D A 2型糖 尿 病的诊断标准 ; 心 脏 病 诊 断 符合 《 内科 学 》 , 中 医辩 证 符 合 《 中 医 内科 学一 心 痛 》 中气 阴两 虚 、 瘀 血 阻络 的辩 证 标 准 。按 随 机 表法 分 为 两 组 。治 疗 组 男 3 0 例, 女1 8 例; 年龄 5 l 一 7 2岁 , 平均 6 2 . 2 O 岁; 病 程最短 1 1 个月, 最长 3 9年 ; 对 照组 男 2 7例 , 女2 O例 , 年 龄4 7 — 6 9岁 , 平均 5 9 . 1 7岁 ; 病 程最 短 1 7 个月 , 最长 4 5 年。 2 治 疗 方 法 2 . 1对 照组 : 进行 糖 尿 病 基 础 治疗 , 包括饮食控制、 运 动疗 法 、 应 用 胰 岛 素三 餐 前 皮下 注 射控 制 血糖 在 较 理想 范 围 ( 根 据 各个 病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思路与方法

低 血 尿素 氮 水平 、 防止 血 管 内皮 细胞 损 伤 等作 用 , 而 且 中药 是 通过 改 善 微循 环 障碍 始 发 的各 个 环节 起 作用 的 。从 而 能 通 过 降糖 、 降脂 、 阻止 由代谢 紊
乱 引发 的病 理 改 变 三 方 面 来 防 治 糖 尿 病 并 发 症 , 并且 无 明显 的 毒 副 作 用¨ J 。另 外 , 临 床 中 , 在 中 医 的治疗 并 不仅 仅 是 单纯 的针对 某 一疾 病 。中 医 学 在 治 疗 中更 重 视 人 与 自然 、 会 的 协 调 统 一 。 社
单 纯控 制 血 糖 , 须 结 合 其 他 治 疗 以改 善 患 者 症 必 状, 防止 和 阻 断并 发症 的发 生 发展 。而改 善 症状 、 改善 血 液循 环 正 是 中医 的优 势 。在 临床 实践 中我 们 发 现 , 尿 病 患 者 服 用 降 低 血 糖 西 药 的 同 时 接 糖 受 中 医治 疗 , 患者 症 状 改 善 明 显 , 糖 易 于控 制 。 血 亦 有实 验 研 究表 明 中药 能 改 善 微 循 环 障 碍 , 防 预
致死 。 由于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活 模 式 现 代 生
化 ,M 和 其 并 发 症 发 病 率 上 升 很 快 , 其 因 D D 尤 M
并发 症致 死 率 已上 升 到 疾 病 因素 类 的第 三位 , 直 接威 胁 患者 的 健 康 和 生 命 安 全 , 造 成 巨大 人 力 亦
从内外环境两大方 面综合 考虑疾病 , 为疾病 的 认
发 生 是 多方 面原 因造 成 的 , 自然 、 会 、 理 因素 社 心
糖 尿 病 ( i e sM ltsD 是 一 组 由遗 传 Da t elu, M) be i 和 环境 因素相 互 作 用而 引 起 的 临床 综合 征 。 由于 胰 岛素 分 泌绝 对 或 相对 不 足 以靶 细 胞对 胰 岛素 敏 感性 降低 , 起糖 、 白质 、 肪 、 和 电解 质 等 一 引 蛋 脂 水 系列 代 谢紊 乱 , 以 高 血糖 为 主 要 标 志 。其 中大 而 约有 6 % 以 上 的 患 者 血 糖 控 制 不 佳 , 之 导 致 o 久
基于抗心律失常思路,构建中西医防治糖尿病心脏病策略

. A病 、 C 心肌病 、 心 脏 自主神 经 病 变是 糖 尿 病 的 常 见 并 发 症 , 它们的临床表现 非特异 性 , 心律 失 常是 常 见 的 临床 表 现 。很 多心 律 失 常 , 在 症 状 上 表 现 为 心 悸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常 有 致 心 律 失 常 作 用 , 而 中 医药 在 中 医理 论 的指 导 下 , 具 有 多层 次 、 多靶 点 的 调 节作 用 , 疗 效 显 著且副反应低 , 是 通 过 抗 心律 失 常 、 治疗心悸 , 而达 到 防 治 心 脏 病 的 目的 。 中 西 医 结合 抗 心律 失 常 能 发 挥 取 长 补 短 的 优 势 , 对 糖 尿 病
.
15 16 .
CHI NES E J OURNAL OF I NT EGRATI VE MEDI CI NE ON CARDI O一 / C ERE B ROVAS C UL AR D I S E AS E De c e mb e r 2 0 1 3 Vo 1 . 1 1 N失常思路 , 构 建中西 医防治 糖 尿 病 心 脏病 策 略 D
符显 昭 , 喻 嵘, 成细 华 , 秦小 慧
摘要: 由 于人 口老 龄 化 、 肥胖、 饮 食 不 节等 原 因 , 全 球 糖 尿 病 的发 病 率在 不 断 地 增 加 。 糖 尿 病 是 心 血 管疾 病 的 主要 危 险 因素 。冠
2 . 1 心 电 图 的 监测 Q Td 是 心 电图( E C G) 不 同导联 间 Q T 时
1 糖 尿 病 心 脏 病 心律 失 常 的 发 病 机 制
1 . 1 糖 尿 病 冠 心 病 导 致 心 律 失 常 冠 心 病 是 糖 尿 病 常 见 的并 发症 , 以冠 心 病 就 诊 者 合 并 糖 尿 病 或 高 血 糖状 态 的 比例 惊 人 , 糖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这类患者发病机制复杂,需综合分析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临床护理策略包括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并进行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药物治疗方面,心血管药物和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获得了良好效果。
非药物治疗注重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护理。
结合护理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了护理实践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情。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个性化治疗方案、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症,临床护理,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护理实践,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和冠心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合并发生率逐渐增加。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高血糖、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血小板活化、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这些因素不仅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在临床护理方面,根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综合干预措施。
及时并有效地管理糖尿病和冠心病,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护理策略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总结近年来关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及治疗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疾病的危害。
研究的目的包括: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探讨目前临床护理策略的优势和不足,总结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通过护理实践案例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糖尿病中医证治思路探讨

病并不能完全对应 。如 若糖 尿病 出现 口渴 、多尿诸症, 按消渴 诊治实属 必然, 当糖 尿病初 期和/ 但 或无症 状 时, 何辨治, 如 往
往 众 说 纷 纭 。 因此 , 定 一 个 能 反 映 消 渴 全 貌 、 操 作 性 强 的诊 制
盛 、中期气阴两虚 、后期阴损及 阳和 阳气 不足 。
小便 频 多 、体 重 下 降 、疲 乏无 力 、视 力 减 退 、皮 肤 瘙 痒 等 症 状
渴属火 , 自不 待言 ”的论 点。消渴既成, 三多一少诸症 明显, 一
则 火 热 伤 津 烁 液 , 则 津 气 同 源 , 损 及 气 , 而 津 伤 气 耗 、气 一 津 故 阴两 虚 当 属 必 然 。病 至 后 期 , 证 丛 生 , 损 及 于 心 , 伤 及 于 变 或 或 目, 戕 及 于 肾 , 而 脉 络 闭 阻, 气 耗 泄, 损 及 阳 , 或 进 精 阴 出现 阴 阳 两 虚 、 阳 虚 寒 凝 、 阴虚 血 瘀 等 复 杂 情 况 。
中图 分 类 号 :R 5 .7 2 98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3 42 0 )00 8 -2 0 55 0 (0 8 1-0 50 糖尿病, 医称之为 “ 中 消渴 ” , 证 之 临床 , 统 的 消 渴 概 但 传
中医治疗该病 的另 一优 势与特色 。 笔者在临床上 打破 三消传统
辨 证 法 , 出 了按 病 程 、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等 予 以分 期 综 合 辨 证 , 提 分 为初 、 中 、 晚期 ; 并 提 出三 期 病 机 辨 证 学 说 , 即初 期 火 热炽
念 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 中医 的辨证要 求。如 口渴、多饮、多尿
的 消 渴 患 者 , 以区 分 是 糖 尿 病 还 是 尿 崩 症 , 示 消 渴 与 糖 尿 难 昭
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

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摘要】养阴活血通络法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针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重要性,然后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详细阐述了养阴活血通络法的原理、临床试验设计、治疗方案及方法,通过对临床结果的分析和疗效评价,得出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
最后总结了治疗的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强调了养阴活血通络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效果、治疗、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养阴、活血、通络、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糖尿病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细胞的损害密切相关。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对患者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养阴活血通络法作为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之一,在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1.2 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重要性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危害大且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周围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痉挛、血液循环不畅、微循环障碍等症状,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及时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思路探讨

光 明 中 医 20 07年 7月 第 2 2卷 第 7期
C G T M Jl 20 . o 2 . J M C u 07 V l 27 y
’1 ‘ 5
脏 , 为“ 肺 水之 上 源 ” 肺 的宣 发 肃 降 和 通 调 水 道 , 赖 , 有 于 肾 阳的推 动 ; 同时 肺主 呼气 , 肾主纳 气 , 故有 “ 为气 肺 之主 , 肾为气 之 根” 肺 虚 日久 可 以损 伤及 肾 , , 由此 得 出 肺脾 同治或肺 肾同治 。如 浅见 隆康 使用 补 脾 肺 的六 君 子汤 加减 治疗 抑郁 症 1 5例 , 疗 前后 H ml n 郁 治 a io 抑 t 量 表分数 呈 明显 减少 , 为该方 对 抑郁 症 也有 效 。 认 综 观 以上古 今名 家 治抑郁 , 以从肺 论 治 为主导 , 辅 以五脏相 关 的 思 想 去 辨 证 施 治 均 取 得 良好 的 临 床 疗
奏效 , 张景 岳便 直 言“ 如 自古言 郁者 , 知解 郁顺 气 , 但 通
作实 邪论 治 , 不无 失 矣 ” 认 为治 郁 不 能 以疏 肝 解 郁 通 , 治 。本文 试从 肺论 抑郁 , 考虑 心 、 、 、 五脏 相关 并 肝 脾 肾 来论 治 , 考 临床 上 治 抑 郁 症 可合 理 应 用 清肺 、 肺 、 思 润
张保 伟 孙 冰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治疗 思路 河 南平 项 山平 煤集 团总 医院 (6 00 4 70 )
糖尿 病是 一种 因胰 岛 素 分 泌 的绝 对 或 相对 不 足 ,
的治 疗 和研 究均 局 限于 降 低 血 糖 , 对 于 其 它 因素 的 而 研究 较 少 。 多数 学 者 仍 然 遵 循 中 经 、 肤 等 。西 医 降糖 虽 然 有 脑 肾 眼 神 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思路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思路。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月年1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原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原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处方疗法。
30d后进行临床效果的观察比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84%,对照组为65.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医治疗;临床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心血管病并发症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等[1]。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相反,糖尿病也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为探讨中医治疗在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 例;年龄36~79岁,平均(63±
2.7)岁。
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 例;年龄37~80岁,平均(63±
3.1)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方案:胰岛素注射和他丁类药品服用。
观察期1个月。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原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处方疗法。
辨证属肝肾气阴两虚型方用生地30g、山萸肉10g、枸杞子20g、太子参15g、天花粉30g、葛根15g、元参30g,辅以丹参30g。
辨证属脾肾气阳两虚型用黄芪30g、党参20g、茯荟30g、生地20g、仙灵脾15g、猪荅30g、泽泻15g、泽兰15g、木瓜30g,辅以丹参30g。
辨证属心肾气阳两虚者方用生脉饮合五苓散加减人参、五味子各10g、麦冬20g、猪苓30g、茯苓30g、泽泻15g、桂枝6g、葶苈子30g辅以丹参30g活血。
观察期1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5d和30d对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糖尿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且稳定。
有效:糖尿病症状减轻,血压较治疗前下降且趋于正常。
无效,糖尿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压未见改善甚至升高。
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进行x2分析及T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2]。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为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优治疗前,且治疗后生活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主要是虚证,或本虚夹实证,本虚为主,标实为辅,气虚是因又是果,标实主要是果[2]。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现代难治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为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
病变分为两种类型,即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理论上与非糖尿病者相似,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等大中动脉,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及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周围血管病变等。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为糖尿病的特征性合并症,分布广泛,以肾脏及眼底病变为典型。
分型辨证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是当今临床最常用的辨证论治模式,有根据气血阴阳虚实盛衰分型者,有结合脏腑辨证,病因辨证方法分型者,实际上是在继承多种传统辨证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综合辨证方法。
目前临床治疗中,中医药降血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治糖尿病的地位仍是作为现代医学的辅助疗法。
但从大量临床病例中观察到,加用中医药治疗,能够减少降糖西药的用量,明显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症状[3]。
客观指标证实,中药可以降血糖、降血脂、改善糖耐量和微循环,因此中药对于慢性合并症有较好的确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潜能,亟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苏娜,徐珽,唐尧.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循证药物治疗[J].中国药房,2012(14):1330.
[2]项磊,刘菊妍.金元四大家论治消渴思想探析[J].江苏中医药,2009.4(08):7-8.
[3]中國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S].中国糖尿病杂,201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