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综合症

白塞氏综合症
白塞氏综合症

中文名称:白塞综合征

英文名称:Behcet syndrome(丝绸之路病)

定义:以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该病与HLA-B51强关联,

感染或异常自身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参与发病。

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病理、临床免疫(二级学科);感染

免疫(三级学科)

白塞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综合征最初的描述主要是指复发性口腔溃疡,阴

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征。以后认识到系一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

多器官。典型或者符合诊断标准者可称为白塞病。但很多患者多不典型或尚

不符合诊断标准,尤其是有些疾病如溃疡性结疡炎、肉芽肿性肠炎、节段性

回肠炎等。也可引起类似的三联征表现,故统称为白塞综合征为好。

基本概述:本病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首次报告,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本病在日本、朝鲜、中国、中近东(土耳其、伊朗)以及东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远较西方欧美国家为高。因有此地区分布,故有的学者称本综合征为“丝绸之路病”。

诊断方法:尚无特异性的血清学、病理学诊断方法,主要为临床诊断。具有口、眼、生殖器损害(三联征)或加上皮肤损害(四联征)者可确定诊断。针刺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对不完全型或不典型者,应结合系统表现加以综合分析。有关Behcet综合征的诊断可参考日本厚生省标准(见附)及国际分类标准。

附:Bchcet综合征诊断标准

诊断条件判断标准

主要症状:完全型:临床经过中同时或先后出现4大主征者

1.口腔粘膜复发性阿佛他溃疡不完全型:出现3项主征或典型眼症状另加1项主征

2.皮肤症状疑似型:临床经过中出现2大主征

(1)结节样红斑样皮疹仅有可能者:反复出现1大主征

(2)皮下血栓性静脉炎

(3)毛囊样痤疮样皮疹

(4)皮肤针刺试验阳性

3. 眼症状

(1)虹膜睫状体炎

(2)视网膜脉络膜炎

(3)前两者的继发病变

4.外阴病变

(1)男性阴囊阿佛他溃疡

(2)女性大小阴唇阴道壁痛性溃疡

次要条件: 1.类风湿性关节炎 2.消化道症状,如回盲部多发性溃疡

3.副睾炎

4.血管系统症状,如闭塞性血栓性静脉炎、动脉闭寒、动脉瘤等

5.神经系统症状

附:白塞病国际分类标准

1.反复口腔溃疡由医师观察到或患者肯定诉说有阿弗他或疱疹性溃疡,在1年内反复3次。

2.反复生殖器溃疡由医师观察到或患者肯定诉说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

或疤痛,尤其是男性。

3.眼病色素膜炎(前和/或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可见细胞,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结节红斑样病变,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痤疮样皮疹(未服用泼尼松类药物而出现者)。

5.针刺试验阳性以无菌20号小针头,斜行入刺皮内,经24~48小时后由医师看结果判定。

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有其余4项中2项以上者,可诊断为本病。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关节炎)、皮下栓塞性静脉炎、深部静脉栓塞、动脉栓塞和/或动脉瘤。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副睾炎和家族史。

治疗措施: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减少脏器受损。对无重要脏器受累者,以秋水仙碱为首选药物,对有内脏受累尤其有眼病变影响视力者多需联合用药。

1.秋水仙碱:此药有抗趋化作用,用于防止溃疡、虹膜炎、滑膜炎及静脉炎。每次0.5mg,每日2~3次。毒性反应有骨髓受抑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与便秘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强的松30~40mg,每日1次口服,对重症可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待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虽可使口腔溃疡及关节炎症状缓解,但减量或停药后病情往往复发。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难治愈。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对重症色素膜炎50mg,每日3次或200mg,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使用时应注意白细胞下降,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脱发等副作用。近年来试用环孢霉素A(CycosyrinA)对眼疾患有一定疗效。对其他系统损害疗效不够明显。每次125~300mg,每日工1次,3个月为1疗程。雷公藤甙,每次30mg,每日3次。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食

欲不振,闭经、精子减少等副作用。也可用瘤克宁,氨甲喋呤等免疫抑制剂。

4.其他疗法:对有结核病者给予抗结核药物。病理表现基本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血管周围炎,尤以静脉明显。血管周围单核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管周类纤维素沉积。有的血管内有玻璃样血栓,血管内皮肿胀推动完整性。中膜均质化,结缔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发病机理:本病实系血管炎病变。血管壁和血管周围以及附近组织中皆可见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可有血管壁的坏死和血管栓塞。受累的血管可为动脉也可为静脉,可为毛细血管、细小血管(如皮下结节),亦可为大中型血管如肾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下肢动静脉、肺静脉、下腔静脉等。上皮细胞破坏,可在口腔、阴部形成溃疡,甚至形成胃肠道溃疡,而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三联征),可有皮肤损害(四联征),也可侵犯其他系统的器官。

一、口腔溃疡:溃疡多边缘清楚、疼痛、位于唇、齿龈、舌或颊粘膜上。溃疡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白色或黄色伪膜。常为多发,一般1~2周后愈合,但反复发作。有些患者溃疡持久不愈,影响食欲。几乎所有患者都出现口腔溃疡。

二、阴部溃疡:多发生在阴囊、龟头、女性阴唇、阴道壁、甚至子宫颈、尿道。溃疡形态与口腔溃疡相似,但反复性不似口腔溃疡强。查体可见外阴溃或溃疡愈合后的瘢痕。

三、眼部炎症:早期表现为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后期可有前房积脓、眼色素膜炎,结膜、角膜和视网膜出血。眼部很少炎本病首发症状。多在口腔溃疡初次出现数年后发生。表现为眼及眶周疼痛、畏光,也可瞳孔变形,一侧或双侧视力受影响。本病是日本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眼底可见出血、动静脉闭塞、视神经萎缩。

四、皮肤症状:多为结节性红斑及多形红斑,毛囊炎、痤疮样皮疹及皮肤过敏。针刺试验(Pathergytest),用20号或更小针头,无菌条件下斜刺入皮肤,24~48小时后被刺处出现脓疱或毛囊炎,周边红晕为阳性。在日本及土耳其患者的阳性率为90%,我国患者为62.2%。该试验特异性高,很少在其他疾病或正常人中呈现阳性。

五、关节表现:50%~60%患者诉关节痛,可发生急性或慢性滑膜炎,但关节红肿及骨破坏者少见。四肢大关节尤其膝关节最多受累。

六、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者占10%~18%。有头痛、颈强直、脑膜炎、癫痫、软瘫、感觉及运动障碍、小脑共济失调、颅神经受损及各种精神症状。中枢神经受累多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七、静脉及动脉炎:几乎不同部位的大、中、小动静脉皆可受累,但多见者为下肢的栓塞静脉炎,静脉曲张也不少见。常发生上下腔静脉梗阻。动脉受累主要为动脉闭塞及动脉瘤,而招致指端坏死、无脉症、动脉瘤破裂出血等。肺动脉受累引起肺动脉高压。

八、胃肠道表现:肠溃疡多见于回盲部,也可在其他部位,可有腹痛、腹泻、出血、穿孔、肠瘘、肠狭窄等。

九、其他:可有副睾炎。累及肺可出现肺实质阴影;累及肾可发生局灶性肾炎。国内有数例转为白血病的报道,2例并有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此系本病的恶性发展,还是这些恶性疾病引起的白塞综合征表现或两种疾病偶合并存有待进一步研究。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贫血,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急性发作时可增设。

2.血沉增快,α2和γ球蛋白增加。

3.C蛋白反应增高,多克隆丙种球蛋白异常多见,关节炎及眼型者血IgM、IgG明显增高。40%以上的患者血清中可测得抗口腔粘膜抗体。

4.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显著增加,活动尤为明显。

5.X线可发现肺、心血管或消化系统的异常。

预后预防:本病反复发作并呈进行性发展有者长达40年,并发肺部血管炎引起咯血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预后不良。

应做检查:

(1)眼科检查:眼底镜检查有无视网膜出血;裂隙灯检查有无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以发现早期的视网膜血管病变。

(2)针刺试验:用20号针头,在无菌条件下倾斜刺人皮肤。观察:若24或48小时后出现脓疮或毛囊炎,周围有一红圈环绕(红晕),则为阳性。

(3)肠镜检查或下消化道造影:有助于发现肠道溃疡。

(4)血管造影:若怀疑大血管病变,可以作血管造影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受损的程度。

(5)血象: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

(6)血沉:多器官损害的病人常有血沉升高。

口腔损害指征:口腔溃疡为本病初发症状者占70%左右,整个病程中口腔溃疡发生率高达95%以上。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3毫米,境界清楚。溃疡为单发或多发,可见于唇、龈、腭、舌、扁桃体、咽、喉及食道或鼻腔,深浅不一,浅表溃疡的红肿疼痛较轻,数周内可自愈。不留瘢痕。但深的溃疡可有明显红肿疼痛伴吞咽困难及明显口臭,愈后留有瘢痕。溃疡可不定期复发,常在妇女月经周期加重,病程缠绵,经久不愈。

白塞氏病的护理:

1、口腔护理:几乎所有病人口腔粘膜都可出现疼痛性溃疡,给饮食、说话等日常生活造成痛苦。因此,在口腔发生溃疡时,可用银花甘草煎水漱口以清热解毒,同时涂布华素片、冰硼散、锡类散等,每日数次,以利于溃疡愈合。每次饭后要及时刷牙漱口,以免食物残渣存留而致细菌滋生。

2、眼部护理。用野菊花煎水,清洗我们的眼睛,因为野菊花可以清热解毒明目。

3、饮食护理: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积热蕴毒,或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燥热之品,脾胃湿热,日久蕴毒所致。因此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利湿化湿之品,如赤小豆、绿豆、西瓜、冬瓜、苡米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并注意少食狗肉、牛肉、羊肉、及油炸、肥厚、辛辣刺激食品,以免化燥助热。又因烟酒能助湿,并易酿生湿热,所以应严禁烟酒,同时应注意食品不宜过硬或温度过高,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口腔溃疡疼痛剧烈者,应半流质或流质性饮食。

4、精神护理:因本病病程长,病情易于反复,导致部分病人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精神负担重,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应注重病人的情志变化,做好精神护理,稳定其情绪,排出一切不良刺激因素。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情绪变化对与疾病恢复有密切关系,解除心理障碍,纠正错误认识,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5、生殖器官护理:白塞氏病生殖器溃疡比口腔溃疡大而深,疼痛程度却较轻。由于患者外生殖器发生溃疡、疼痛,愈后形成瘢痕,严重影响性交及性交快感。患者害怕诱发溃疡,尽量避免性生活,进一步导致性功能障碍。

[1]白塞氏病是一本质上为血管炎,而病因至今不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使皮肤、粘膜、

a.口腔溃疡者应停止使用牙刷,改用漱口液或淡盐水,选用两种以上交替使用,增加漱口次数,不食用过热过烫、硬、有刺激性食物;

b.饮食宜清淡,禁辛辣温燥、肥甘油腻食物,禁烟酒。多食绿豆、西瓜、冬瓜及新鲜蔬菜、水果。不食用牛、羊、狗、驴肉、生葱、生蒜、生姜和辣椒等辛辣刺激食品。

c.口腔溃疡严重时应以流食或流食为宜,以免损害创伤面;

d.白塞氏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以清淡为宜,如西瓜、冬瓜、苡米等多吃新鲜蔬菜,

水果等,少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尽量不要喝酒。少量多餐,花样多变,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渣流质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e.给予白塞氏病患者流质饮食,如牛奶、肉汤等,避免过硬、过热及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或加重口腔溃疡而引起疼痛,应鼓励患者少量慢食,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促进恢复。因烟酒能助湿,并易酿生湿热,所以应严禁烟酒,同时应注意食品不宜过硬或温度过高,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口腔溃疡疼痛剧烈者,应半流质或流质性饮食。眼、胃肠、关节、心血管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

中西医结合内科考点白塞氏综合征知识点点评

20XX年中西医结合内科考点白塞氏综合征知识点点评 白塞氏综合征的有关知识点是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的考点之一,本文详细介绍的是有关这方面的详细内容,请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概述 西医 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复发性口腔、阴部溃疡和眼部病变为特征的可侵犯多系统多脏器及组织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其主要病变部位除口、眼、阴部外,还常见皮肤、关节、动脉、静脉,少数可侵犯心脏、大血管、肺、肾、消化道和神经系统。多发于青壮年。 二、诊断标准 以往将白塞病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凡有反复口腔或阴部溃疡,同时伴有眼色素膜炎、关节炎、结节红斑样皮肤血管炎和脑膜脑炎的其中2个或2个以上者可诊为完全型,只伴有1个者则为不完全型。1989年9月美国第五届国际白塞病会议通过了新的简化的国际分类标准。 1.反复口腔溃疡 由医师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1年内反复发作3次。 2.反复生殖器溃疡 由医师观察到或患者诉说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或疤痕,尤其是男性。 3.眼病变 前和(或)后色素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内可见有细胞,视网膜血管炎。 4.皮肤病变 结节红斑样病变,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痤疮样皮疹。(未服用糖皮质激素而出现者)。 5.针刺试验阳性 以无菌20号或更小针头,斜行刺入皮内,经24-48小时后由医师看结果判定。

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有其余4项中2项者,可诊为本病。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关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关节炎),皮下栓塞性静脉炎,深部静脉栓塞,动脉栓塞或(和)动脉瘤,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副睾炎和家族史。 三、中医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中医病名类似《金匮要略》中记载的“狐惑病”,主要由于气阴不足,湿毒蕴热所致。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1)轻型患者出现皮肤、粘膜、关节病变者,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为主,此期可以中药为主治疗配合局部用药,辅以对症处理。 (2)眼病变时及时选择有效方法,减少致残率,除局部用药外多需全身用药,如激素,免疫抑制剂,配合中药减轻激素副作用及减轻激素撤药后的反跳现象。 (3)及时预防重要脏器病变,可常服扶正祛邪中药,调整全身状况,调节免疫功能。一旦发病,应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联合用药为主,同时对症处理。 (4)内科、眼科、皮肤科等各科应相互配合。 总之,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需要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五、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般措施 1.限制活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重要脏器受累时应卧床。 2.预防感染保持房间和自身清洁,注意口腔、眼部、生殖器和皮肤卫生,经常清洗。 3.饮食原则避免刺激性食物,进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肠白塞病严重时,应禁食,静脉补给足够的营养。 六、西医治疗 (一)轻型病例治疗

白塞病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白塞病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白塞病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疾病,口腔、眼、生殖器及皮肤为本病的好发部位,也可出现多系统改变。 一、白塞病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病程中有医生观察和记录到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眼炎、生殖器溃疡以及特征性皮肤损害,如结节性红斑、毛囊炎、痤疮样皮疹,另外出现大血管或神经系统损害高度提示白塞病的诊断。 2.实验室检查 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异常。活动期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HLA-B51为易感抗原,其在白塞病患者中阳性率57%~88%,与眼、消化道病变相关。 3.针刺反应试验(Pathergytest) 用20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约0.5cm沿纵向稍作捻转后退出,24~48小时后局部出现直径>2mm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脓疱疹样改变为阳性。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阳性率约60%~78%。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4.特殊检查 a.神经白塞病常有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 b.脑CT及磁共振(MRI)检查对脑、脑干及脊髓病变有一定帮助。 c.急性期MRI的检查敏感性高达96.5%,可以发现在脑干、脑室旁白质和基底节处的增高信号。慢性期行MRI检查应注意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MRI可用于神经白塞病诊断及治疗效果随访观察。 d.胃肠钡剂造影及内窥镜检查、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有助诊断病变部位及范围。 e.肺X线片可表现为单或双侧大小不一的弥漫性渗出或圆形结节状阴影,肺梗塞时可表现为肺门周围的密度增高的模糊影。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变诊断。 二、诊断标准

白塞氏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白塞氏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白塞氏病又称为“白塞氏病综合症”或简称为“白塞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反复发作的,以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生殖器溃疡和眼部眼部病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白塞氏病临床表现如下: 1.反复口腔溃疡:患者发病初期为小结节,很快形成溃疡,溃疡大小 深浅不一,呈浅黄色坏死的基底,周围红晕,边界清楚,可单独或成批出现,好发于唇、牙龈、颊粘膜和舌,严重者可累及扁桃体、咽喉甚至消化道,自觉疼痛,影响进食甚至是饮水。 2.外阴生殖器溃疡:外阴生殖溃疡的外观以及发病过程与口腔溃疡相 似,男性好发于阴囊、阴茎或者尿道,女性常出现大、小阴唇、阴道或者子宫颈部。其他如阴股皱壁、肛门、会阴也会发生溃疡。痛性溃疡可导致患者行走困难。 3.眼部表现:眼部病变常在发病时出现,但也能在最初几年内发生病变, 按解剖部位可分眼球前段病变(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结合膜炎以及角膜炎以及角膜溃疡)眼球后段病变(葡萄膜炎、玻璃体病变、视乳头炎甚至视神经萎缩)。眼球后段病变损害可导致并发白内障或者青光眼以及视神经萎缩而出现失明和完全失明。 4.皮肤表现:皮肤病变损害呈多形性,反复出现,可出现结节性红斑样 皮疹、多形性环状红斑皮疹、痤疮样丘疹和丘疹脓疱样、疖、毛囊炎等,针刺反应结果多呈阳性。 5.关节病变临床症状表现:四肢大小关节和腰骶关节均可受累,以四肢大关节多见尤其膝关节,表现有疼痛或者酸痛以及晨僵。 6.血管病变表现:可出现周围深或浅静脉血栓形成,罕见有肺栓塞,动脉受累极少,若发病可表现为主动脉炎或周围动脉瘤以及动脉血栓形成。 7.消化道表现:消化道病变损害以消化道溃疡最为常见,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回盲部至上行结肠出现出血以及穿孔症状。

范永升辨治白塞氏病经验

范永升辨治白塞氏病经验 作者:沈俊晔,谢志军,范永升 【关键词】名医经验;范永升;白塞氏病;狐惑病;甘草泻心汤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类似于中医学之“狐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因其以口腔和(或)外阴溃疡、眼部病变最为常见,故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有疗效,但长期服用有明显不良反应,且易复发。导师范永升教授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从师并侍诊于左右,受益匪浅,今将范师诊治白塞氏病经验介绍于下,以飨同道。 1 通古博今,阐明病因病机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对其症状及治法、方药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时至今日仍有临床指导意义。古代医家认为狐惑的病因为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所致。范师融汇古今文献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与饮食辛辣肥甘、感受湿邪、情绪不遂等因素有关,而湿之为患在本病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其性

重浊粘腻,来去徐缓,病势缠绵,一旦侵犯人体,深入脏腑,隐匿经隧,化为湿毒,则伺机作变,故其病缠绵反复。而湿邪致病,又有内外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如恣食生冷、肥甘,或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转输,停聚而生。不论内湿与外湿,一旦存留体内,每逢阴虚津亏之人,其形瘦而内火易动,久必化热,或遇脏腑积热火盛者,湿亦从热化,成为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内蕴成毒,必然首犯中焦,困遏脾胃。因脾为阴土,属后天之本,喜燥恶湿,湿盛则困脾,胃喜润恶燥,热盛则伤胃,湿热蕴遏交蒸,土壅木郁,势必导致肝之疏泄失司,热毒瘀郁于肝,湿毒内蕴脾胃,表现“肝热脾湿”之候,久则肝脾两伤,或病及诸脏。因此,本病与肝脾的关系密切。湿热毒邪内蕴脾胃,浸渍肝经,或内伤七情,肝郁失达,以致肝热脾湿相互为患,循经上蒸,则见口腔、咽部生疮,溃烂不愈,甚则目赤如鸠眼;或流注关节经络,则关节肿痛;循经下注二阴,则见生殖器、尿道口、肛周等处糜烂。又因其缠绵反复,日久又变证繁多,病势深入,而现阴虚、血瘀、血热甚或动血等变证。 2 把握病机,辨证施治 2.1 巧用经方,泄中焦湿热 范师对本病善用甘草泻心汤加减化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此方治疗“狐惑病”,是为“泻心下之火”,即胃火。白塞氏病乃湿热蕴结成毒于中焦,湿热毒邪循经熏蒸所致,因此,拟甘草泻心汤为主方对证治疗白塞氏病泄中焦热毒,取效甚验。范师认为,此方应重用生甘草,甘草生用偏凉能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药性,解百药毒,与寒药同用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Betch’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临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 目录 1疾病简介 2疾病分类 3发病原因 4发病机制 5病理生理 6临床表现 7诊断鉴别 17.1 辅助检查 17.2 疾病诊断 17.3 鉴别诊断 8疾病治疗 9疾病预后 1疾病简介 白塞氏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道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调节免疫的药物,不治疗则预后不好,严重者危及生命。

2疾病分类 本病属于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患者对于自身器官组织的免疫反应亢进,对外界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减弱。 3发病原因 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如HLA-B51基因)、感染(部分病人可能与结核感染相关)、生活环境都有关系,好发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土耳其等。 4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是患者在各种发病原因的作用下出现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常,嗜中性粒细胞功能亢进、内皮细胞损伤与血栓形成、免疫系统针对自身器官组织产生反应,导致器官组织出现炎症,产生破坏[1]。 5病理生理 在多种发病因素的作用下,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外周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淋巴细胞针对自身粘膜上皮细胞以及其它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通过细胞毒作用、迟发超敏反应以及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等方式,产生和吸引大量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到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对自身组织器官造成免疫损伤,导致器官出现炎症和功能损害。 6临床表现 1.[2]好发人群:该病可见于我国各类人群,从青少年到老人都可患病,中青年更多见,男女均可发病。

白塞病

白塞病 【概述】 白塞病(Bechet’s disease, BD)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为一系统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中枢神经及大血管受累者预后不佳。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链球菌、结核菌感染,以及免疫遗传因素(HLA-B51)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约半数患者抗人口腔粘膜抗体阳性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存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CD4+/CD8+比例倒置,CD45RA+细胞缺乏,淋巴细胞自分泌TNF-α、IL-6、IL-8以及IL-1β可溶性IL-2受体增加,均表明本病有自体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与其他血管炎疾病不同,它累及全身各大、中、小血管,其中以静脉受累最多。组织病理学改变是血管周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可有IgG、IgM和C3沉积,大静脉血栓形成,大动脉由于变性、坏死而形成的血管瘤。血管炎有渗出和增生两种病变,渗出性改变为血管腔出血,管壁水肿,内皮细胞肿胀,纤维蛋白沉积等,增生性病变是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增生,管壁增厚,有时有肉芽肿形成。 本病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被称为丝绸之路病。我国发病率无确切资料,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发病高峰年龄为16~40岁。我国以女性居多,男性患者血管、神经系统及眼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 【临床表现】 本病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但多种临床表现较少同时出现,有时须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相继出现。 1、口腔溃疡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类似口疮性口炎的复发性、疼痛性口腔溃疡(Aphthous ulceration,阿弗他溃疡),多数患者以此征为首发症状。溃疡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多位于舌缘、颊、唇、软腭、咽、扁桃体等处。可为单发,也可成批出现,米粒或黄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深浅不一,底部有黄色覆盖物,周围为一边缘清晰的红晕伴有疼痛。约1~2周可自行消退不留疤痕。重症者溃疡深大愈合慢,偶可遗有疤痕。复发性口腔溃疡为本病的最基本必备症状。 2、生殖器溃疡 约75%患者出现生殖器溃疡,病变与口腔溃疡基本相似。但出现次数少。溃疡深大,疼痛剧、愈合慢。受累部位为外阴、阴道、肛周、宫颈、阴囊、阴茎等处。阴道溃疡可无疼痛仅有分泌物增多。有患者可因溃疡深而致大出血或阴囊静脉壁坏死破裂出血。 3、眼炎 约50%左右的病人受累。眼炎可以在起病后数月甚至几年后出现。眼部病变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飞蚊症和头痛等。通常表现为慢性、复发性、进行性病程,双眼均可累及,眼受累致盲率可达25%,是本症致残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膜炎(uveitis)。眼球其余各组织均可受累。角膜炎、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乳头炎、坏死性视网膜血管炎、眼底出血等。前房积脓是色素膜炎的最严重形式。色素膜炎及视网膜血管炎为眼损害的特征性表现。此外可有晶状体出血或萎缩、青光眼、视网膜脱落。单独视盘水肿提示脑静脉血栓、颅内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4、皮肤病变 皮损发病率高,可达80%,表现多种多样,有结节性红斑、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多形红斑、环行红斑、坏死性结核疹样损害、大疱性坏死性血管炎、Sweet病样皮损、脓皮病等。一个患者可有一种以上的皮损。而

王文春老中医治疗白塞病经验介绍

王文春老中医治疗白塞病经验介绍 发表时间:2013-04-28T11:09:39.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金刚王思农张博[导读] 白塞病又称为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 金刚王思农(通讯作者) 张博(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白塞病是一种临床难治疾病,由于病程缠绵,易于反复,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王文春老中医在临床诊疗中认为白塞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素体肝郁、脾虚、肺肾阴亏,复遇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1]。治疗方面当以滋阴降火,调和阴阳为主,自拟方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关键词】白塞病滋阴降火调和阴阳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317-02 白塞病又称为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口、眼、生殖器和皮肤损害为特征的细小血管炎症改变,病变严重时可累及大、中血管,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2]相当于中医“狐惑病”、“湿蠹病”范畴。由于本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且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问题。 王文春老中医一生热衷中医事业,从事医疗、教学、科研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外科杂病的辨证论治,无论是在临床实践,还是教学科研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一套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在白塞病治疗方面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王老治疗白塞病的成功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白塞病之病因病机 关于白塞病发病的病因病机,早在《诸病源候论.湿蠹候》中就有论述:“湿蠹病,出脾胃虚弱,为水湿所乘… …多因下利不止,或时病后,客热结腹内所为。其状不能饮食,忽忽喜睡,绵绵微热,骨节沉重。齿无色,齿上尽白,细疮如粟。若上唇生疮,是虫食五脏,则心烦懊;若下唇生疮,是虫食下部,则肛门烂开。甚者脏腑皆被食,齿上下悉生疮,齿色紫黑… …皆由水气也。”[1] 《千金方》记载“狐惑由湿毒气所为也”。《医宗金鉴》中说:“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湿虫之为害也”。《医贯》云:“湿热久停,蒸腐气血而成瘀虫,于是风化所腐而成”。关于其发病机理,王老认为本病多由于长期忧思郁怒,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导致肝郁、脾虚、肺肾阴亏,复因正气虚弱,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2.白塞病之治法用药 对于白塞病的治疗,王老坚持以滋阴降火,调和阴阳立法,自拟方药治疗,效果甚好。基本处方为: 鸡血藤15g首乌藤15g钩藤15g沙参30g 石斛20g菟丝子12g车前子12g。方中重用补阴药物如沙参、石斛等以滋肺肾之阴,兼以清热。《本经》记载沙参具有“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的功效。据《本草备至》记载,石斛具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的功效。根据“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理论,在滋阴的同时配伍以少量补阳药物如菟丝子以滋补肾阳,以达阳中求阴的目的;再佐以钩藤、鸡血藤以散肝郁,清肝热,舒经络,止痹痛;配伍首乌藤养心安神;另予车前子、苡米等健脾除湿,通经络。除上述基本药物外,若早期热盛,加银花、连翘;若有眼部损害者加密蒙花、青葙子、木贼草;若骨节酸痛者,加羌活、独活、威灵仙、虎杖;若皮肤结节红斑者,加泽兰、桃仁、川牛膝;若夜寐不安者,加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等。 3.病案举例 李兰丽,女,40岁。2001.8.23初诊。主诉:口腔反复溃疡7年。 初诊:患者自诉七年来口腔反复溃疡,曾在当地医院及兰医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白塞氏综合症”,用强以松,每日50mg,并配合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未稳定。体查及问诊:查手足部发凉,腿痛,有时头晕头疼,口腔连续、不断发生溃疡,彼此起伏,同时经常伴有腹泻,便溏,腰酸腰痛,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寸关弦,尺沉细。诊断:白塞氏综合症。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 方药:红藤15g,鸡血藤15g,首乌藤15g,钩藤15g, 沙参30g, 石斛15g, 菟丝子12g, 女贞子15g, 枸杞子10g, 车前子15g, 金银花20g, 5付,水煎服,日一剂。强以松,每日50mg顿服。 二诊:2001年8月28 患者自诉服药后,症状有所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视力较前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方药: 鸡血藤15g,首乌藤15g,天仙藤15g,钩藤15g,土获苓15g,苡米15g,丹参15g,沙参15g,赤芍10g,菟丝子10g,石斛10g,车前子15g。36付,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01.10.2经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退,逐渐减少激素,治疗两个月后口腔溃疡痊愈,左眼视力恢复了0.6,强的松,减至每日10mg,,继续治疗。 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方药:鸡血藤15g,首乌藤15g,天仙藤15g,钩藤15g,土获苓15g,苡米15g,丹参15g,沙参15g,赤芍10g,菟丝子10g,石斛10g,车前子15g,女贞子15g,麦冬10g,灵仙15g。共进30付,水煎服,日一剂,前述诸症均消,疾病临床治愈。 4.体会 白塞病作为一种临床难治性疾病,发病多以青壮年为主,在我国以女性多见,而伴有内脏器官及眼受累者,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关于本病,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寐,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皆黑。” 王文春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白塞病治疗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均可以反映到外表上来,而人体外表的变化亦反映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白塞病的发生实为脏腑阴阳失调,加之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因此,本病临证多从肺、肾、肝、脾论治,强调要以滋阴降火,调整阴阳为主,王老自拟方药治疗多例患者,每获良效,值得学习、借鉴。参考文献 [1] 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外科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3-555

白塞氏综合症

中文名称:白塞综合征 英文名称:Behcet syndrome(丝绸之路病) 定义:以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该病与HLA-B51强关联, 感染或异常自身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参与发病。 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病理、临床免疫(二级学科);感染 免疫(三级学科) 白塞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综合征最初的描述主要是指复发性口腔溃疡,阴 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征。以后认识到系一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 多器官。典型或者符合诊断标准者可称为白塞病。但很多患者多不典型或尚 不符合诊断标准,尤其是有些疾病如溃疡性结疡炎、肉芽肿性肠炎、节段性 回肠炎等。也可引起类似的三联征表现,故统称为白塞综合征为好。 基本概述:本病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首次报告,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本病在日本、朝鲜、中国、中近东(土耳其、伊朗)以及东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远较西方欧美国家为高。因有此地区分布,故有的学者称本综合征为“丝绸之路病”。 诊断方法:尚无特异性的血清学、病理学诊断方法,主要为临床诊断。具有口、眼、生殖器损害(三联征)或加上皮肤损害(四联征)者可确定诊断。针刺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对不完全型或不典型者,应结合系统表现加以综合分析。有关Behcet综合征的诊断可参考日本厚生省标准(见附)及国际分类标准。 附:Bchcet综合征诊断标准 诊断条件判断标准 主要症状:完全型:临床经过中同时或先后出现4大主征者 1.口腔粘膜复发性阿佛他溃疡不完全型:出现3项主征或典型眼症状另加1项主征 2.皮肤症状疑似型:临床经过中出现2大主征 (1)结节样红斑样皮疹仅有可能者:反复出现1大主征 (2)皮下血栓性静脉炎 (3)毛囊样痤疮样皮疹 (4)皮肤针刺试验阳性 3. 眼症状 (1)虹膜睫状体炎 (2)视网膜脉络膜炎 (3)前两者的继发病变 4.外阴病变 (1)男性阴囊阿佛他溃疡

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白塞病(BD)又称贝赫切特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等。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血管受累者预后不佳。 本病在中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又被称为丝绸之路病。好发年龄维16—40岁。男性患者血管、神经系统及眼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 2 临床表现 本病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有时患者需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相继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2.1 口腔溃疡:几乎100%患者均有复发性、痛性口腔溃疡(Aphthous ulceration,阿弗他溃疡),多数患者为首发症状。溃疡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可为单发,也可成批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深浅不一,底部有黄色覆盖物,周围为一边缘清晰的红云,大约1-2周后自行消退而不留瘢痕。复发性口腔溃疡是诊断本病最基本的必备症状。 2.2 生殖器溃疡:约75%的患者出现生殖器溃疡,病变和口腔溃疡基本相似,但出现次数少。溃疡深大,疼痛剧烈,愈合慢。受累部位为外阴、阴道、肛周、宫颈、阴囊和阴茎等处。有患者可因溃疡深而致大出血。 2.3 眼炎:约50%的患者有眼炎,双眼各组织均可累及。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头痛等,致盲率可达25%,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膜炎,可伴有或不伴有前房积脓,后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可影响视力。 2.4 皮肤病变:皮损发生率高,可达80-98%,表现多种多样,有结节性红斑、脓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等。同一患者可有一种以上的皮损。特别有诊断价值的皮肤特征是结节性红斑和对微小创伤(针刺)后的炎性反应。 2.5 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白塞病,可有多部位受累,发病率为5—50%,少数(5%)可为首发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多见,可伴有头痛、Homer综合征、假性球麻痹、癫痫、无菌性脑膜炎、视乳头水肿、偏瘫、失语、截瘫、感觉障碍、精神异常等。周围神经受累较少,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周围型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多数预后不佳,脑干和脊髓病损是病变致残及死亡的主要要原因之一。 2.6消化道损害:又称肠白塞病,发病率为10-50%。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溃疡可为单发或多发。严重者可有溃疡穿孔,甚至可因大出血等并发症而死亡。 2.7 血管损害:本病的基本损害为血管炎,全身大小血管均可受累,约10-20患者合并大中血管炎,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壁的弹力纤维破坏及动脉管壁内膜纤维增生,造成动脉狭窄、扩张或产生动脉瘤,临床出现相应表现。静脉系统受累较动脉系统多见。25%左右患者发生表浅或深部的血栓性静脉炎可致肺梗死;肺受累时患者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大量咯血可致死亡。 2.9 其他:半数左右的患者有关节症状,表现为局限性、非对称性关节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患者可有骶髂关节受累,出现与强制性关节炎相似表现。 肾脏、心脏损害较少见。附睾炎发生率不高但教具特异性。妊娠可致多数患者病情加重,可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后病情大多加重。

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方法

一、口腔溃疡是白塞氏病的主要症状白塞氏病是一种免疫性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是由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内分泌失调以及生活质量不好导致的感染等因素引发的,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局部皮肤出现红疹;消化道(如食道、肠等)溃疡;出现关节肿瘤;身体发热等。 二、白塞氏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许多患者由于对白塞氏病不了解,所以当被断诊为白塞氏病,不免出现恐慌,使病情加重。白塞氏病是一种免疫性系统疾病,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因素致使人体免疫功能出现缺陷而导致的。如果能够及早确诊,得到有效治疗的话,恢复人体免疫力,消除体内的病菌,是能够治好的。但是由于白塞氏病与口腔溃疡部分的相似性,导致很多人认为是简单的口腔溃疡,从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病变,到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熬夜,加强锻炼,

合理膳食,科学的护理措施非常有益于白塞氏病的治疗。 白塞氏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下面我来介绍几种,中医治疗依照不同的症状类型,分别采取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解毒通脉、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方法治疗该疾病,结果表明中医不仅可以控制溃疡的反复发作,而且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还有药物治疗该病有病灶小、病位浅的特点,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外用及内服治疗白塞氏病,能有效地缓解溃疡的发作频率、发作个数及疼痛程度,对于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帮助。最普通的就是一般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平时要注意保护口腔卫生,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禁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 1在日常生活中,白塞氏病患者不宜吃牛肉,羊肉,狗肉,驴肉及姜,葱,蒜,辣椒等辛辣刺激之品,烟酒

白塞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白塞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1-11-17T09:29:40.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7期供稿作者:高应兵张智斌杨仓良[导读] 本病病因病机较复杂,然根据其临床症状当属于中医“狐惑病”的范畴,其病因认为与“虫毒”有关。 高应兵张智斌杨仓良(宁夏秦杨风湿病医院宁夏银川 750011)【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418-02 【关键词】白塞病中医治法中西医结合治法甘草泻心汤白塞病(BD)或称为白塞氏综合征,又译作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肺肾等脏器亦可受累的一种原因未明的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清且无特效办法,故归为难治病范畴。近年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使本病的治疗研究有了更加可喜的苗头,现将近5年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本病病因病机较复杂,然根据其临床症状当属于中医“狐惑病”的范畴,其病因认为与“虫毒”有关。如汉·张仲景早在《金匮要略》中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唐·孙思邈《千金方》也指出:“狐惑病……其毒在喉咽为惑病,在阴肛者为狐病。……毒食于上者,则声嗄也。毒食下部者,则干咽也,此由湿毒气所为也。”这里都强调了湿热毒邪在发病中的作用。陈德霞等[1]认为“脾失健运是BD发病的内在基础,邪气内舍是BD发病的外部条件,湿热毒瘀胶结为BD的病机关键。”龙田[2]则提出:“BD的病因病机离不开肝,肝经环绕阴部,上通于咽喉,连接于目系,湿热毒邪熏蒸则前阴蚀烂,其热毒循肝经自下而上冲,则口腔溃烂,热毒上攻则畏光目赤。”可见古今医家对BD 病因病机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即主要由毒邪所致。此认识已逐渐被现代医学的感染学说所证实:1937年首次提出BD病名的Hulusi Behcet 本人就认为微生物在BD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提出病毒病原学假说。研究者[3]发现白塞病与结核感染有密切关系。刘相东等[4]研究提示BD体内多种病毒抗体滴度普遍较高,从患者的受累部位及外周淋巴细胞中发现有单纯疱疹病毒基因。 2 治疗研究 2.1 单味中药鲁缘清[5]治疗本病急性期以生甘草清热解毒,缓解期用炙甘草补益中州,顾护脾胃,用量以30-50克为宜。其意在于取甘草抗溃疡的药理效应,从而用于口腔溃疡及其它部位溃疡的治疗。张翠贞[6]则重用玄参50克以上配生地、重楼、甘草、附子、肉桂、白及、蒲黄、栀子等治疗白塞病,疗效显著。 2.2 辨证论治张华东等[7]提出白塞病中医辨证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是辨病、辨症、辨证相结合。在治疗上强调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配以活血药;缓解期重在全身调理为主。徐重明等[8]对本病采用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收效甚好,即对脾经湿热内蕴上犯型用清胃散或泻黄散加减;肝经湿热化火上炎型用龙胆泻肝汤;肝经湿热下注型用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或龙胆泻肝汤合八正散加减;肝肾阴虚型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等,气阴两虚型用生脉散合十全大补汤加减。陈旋等[9]以中药口服加外用消除溃疡。自拟消减白塞汤:黄芪、黄芩、炒黄柏、当归、生地、旱莲草、枸杞各10g,芦根30g,土茯苓、生薏仁、麦冬各15g,菊花12g,生甘草8g,赤芍9g,红花6g,随证加减治疗本病19例,总有效率96.67% 2.3 专方专法罗微等[10]用清热解毒、燥湿活血法(选用黄芩、黄连、生地、知母、连翘、蒲公英、地丁、丹皮、赤芍、生甘草等)治疗白塞病疗效可靠。张永熙等[11]用狐惑汤治疗白塞病41例,总有效率85.3%。狐惑汤:知母、黄柏、生地、龙胆草、栀子各15g,丹皮、赤芍、丹参、麦冬、黄芩、当归、何首乌、枸杞子、金银花、甘草各20g。考希良[12]用益气托毒汤(黄芪45g,白芍30g,大青叶15g,生甘草、炙甘草各15g,雷公藤、当归各9g,白及6g)治疗BD16例,总有效率9 3.75%。高凤云等[13]用玄花解毒饮(玄参、金银花各30g,水牛角、连翘、黄连、赤芍、当归、生甘草各10g,蒲公英、黄芩各15g,半夏6g),治疗急性期BD30例,总有效率83.3%。刘自伟[14]采用内服与外用中药治疗本病100例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2%。方药:养阴解毒汤(自拟):麦冬、玄参、蒲公英、穿心莲、白术各20g,石斛25g,生地、元柏、知母、泽泻、茯苓各10g,土茯苓、金银花各30g,牛膝10g。 2.4 专家经验王新陆教授[15]集多年临床经验提出:BD病机强调本虚标实,责之湿热脾虚,肝肾阴亏。湿热蕴结重在除湿,健脾是关键;肝肾阴虚,滋阴必以引火归元,常以一贯煎加减变化;稳定期常见脾肾阳虚,余邪未尽之证,常配甘草泻心汤,黄芪桂枝汤,胃苓汤,真武汤,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等方。柴守范[16]提出从络病的角度来论治白塞病颇有新意,认为络脉瘀滞、络脉损伤是白塞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初期热毒蕴结,致络脉失和,应泻火解毒,兼以凉血护阴;若湿热壅盛,阻滞络脉则以清热利湿通络为法。高凤云[17]亦从络病角度诊治本病收效甚好,急性期治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通经透络为主,方用玄花解毒饮;缓解期气血亏虚,络脉失荣型,治以益气养血,养络荣络,兼清余热为主,方用八珍汤加味;络阴亏虚,脉络失荣型,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润络,兼清余毒为法,方用一贯煎加减;络阳亏虚,寒凝络痹型,治以温阳散寒,煦络通络为法,方用补阳通络汤。 2.5 中西医结合 2.5.1 中西药并用王冬英[18]中西药并用治疗BD50例,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泼尼松)总有效率73%。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施治,湿热毒蕴型用四花四草汤(自拟);气阴两虚型用四参四根汤(自拟),总有效率96%,两者比较P<0.05。王永强[19]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2例。治疗组口服泼尼松,硫唑嘌呤加中药龙胆泻肝软胶囊治疗两周,对照组仅用西药,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好转2例,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丁倩[20]用龙胆泻肝汤加用激素(强的松口服,地塞米松点眼,球旁注射地塞米松)治疗BD并虹膜睫状体炎14例22只眼,治愈12只眼,好转7只眼,无效3只眼,总有效率86.3%。 2.5.2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林志翔等[21]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配合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本病35例结果总有效率94.4%,且毒副作用小。万玲等[22]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本病50例,总有效率为92%。 2.5.3 中药提取剂与西药联合应用陆小萍[23]则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及复方甘草酸苷片,配以盐酸美他环素胶囊口服,证明两药联合应用后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差异非常显著。徐建等[24]亦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本病28例,其中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 3 存在的问题及治疗展望

神经白塞氏病的磁共振表现一例报告

积物形态为膜性胞浆体,与苷露糖沉积症不难鉴别。对疑难病人,酶学检查可最后确诊。 (本文图1~6见插页图第51页) 参考文献 1施惠平,郭玉凤,张为民,等.新生儿粘脂质储积症 型一例.中华儿科杂志,1989,27:239. 2施惠平,郭玉凤,罗会元,等.粘脂贮积症 型的实验及产前诊断.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32. 3H indm en J,Co tlier E.Gluco sidases in no rm al hum an leukocytes and abno rm alities in G M12gangli o sido sis.C lin Chem,1972,18:971.4O ckerm an PA.A generalized sto rage diso rder resem bling H urler′s syndrom e.L ancet,1967,2:239. 5Cooper A,H atton CE,T ho rnleg,et al.Α2andΒ2M anno si2 do ses.J Inherit M etab D is,1990,13:538. 6Kaw ai H,N ish ino H,N ish idn Y,et al.Skeletal m uscle patho logy of m anno sido sis in two siblings w ith spastic paralegia,A cta N europatho l,1985,68:201. 7L evade T,Graber D,F lurin V,et al.H um anΒ2m anno si2 dase deficiency associated w ith peri phearl neuropathy. A nn N euro l,1994,35:116. (收稿:1995211219 修回:1996205202) (本文编辑:陈秀华) 神经白塞氏病的磁共振表现一例报告 程敬君 朱 克 患者女,46岁,干部,因右侧肢体无力4年入院。入院前22年起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13年前相继出现外阴部溃疡,视物模糊,诊为色素膜炎。4年前,发热后出现头痛,为双颞枕部胀痛及右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伴有饮水呛咳。发病6天后做脑M R I,见左大脑脚肿胀,左丘脑、中脑和桥脑片状T2高信号,左桥脑点状T1低信号。用激素治疗好转,并于发病20天后复查脑M R I,见大脑脚已无明显肿胀,左桥脑、中脑、丘脑片状T2高信号较前略减少。1年前做脑M R I见左侧中脑、桥脑T2高信号较前更为缩小。2个月前自觉右侧肢体无力加重,做脑M R I检查,发现胼胝体、扣带回显示T2高信号。而入院时脑M R I仅显示左大脑脚萎缩,中脑及桥脑仅见少许点状T2高信号。 神经系统查体:无失语,思维、记忆力、计算力正常。下颌反射亢进,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呈折刀样,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四肢腱反射亢进,可引出踝阵挛,双侧病理反射均呈阳性。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电解质、血免疫复合物均正常。抗核抗体阴性。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及脑脊液糖、氯化物、蛋白定量正常。蛋白定性阳性,IgA、IgG、Ig M均正常。 讨论:白塞氏病是一种以缓解、复发为特征的疾病,1937年由Behcet提出。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氏病。神经白塞氏病是由于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所致的脑组织灶性坏死。其神经病理特征为血管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软化坏死,脱髓鞘及胶质增生,这种血管病变常为非特异的炎性改变,而静脉系统受累则是其主要特征。其大多经过缓慢,少数发生较急。神经白塞氏病发生率为4%~49%,5%为本病的首发症状。 典型的神经白塞氏病的脑M R I表现为病灶处T2高信号,T1正常或低信号。异常信号常见于脑干和间脑,灰质、白质均可受累。在急性期常呈片状T2高信号,并有明显的增强效应。用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后,片状T2高信号缩小,增强效应消失。E rdem认为,这种片状的T2高信号是由于水肿所致,而明显的强化效应说明血脑屏障在炎性反应过程受损。A lkaw i将神经白塞氏病按其头颅M R I表现分为三个阶段:①急性期:常发生于大脑中心结构、大脑脚及桥基底部散在的T2高信号;②恢复期:T2高信号缩小,但脑干及皮质下白质T2高信号持续存在,偶可发现小血肿T1、T2低信号; ③慢性期:后颅窝结构萎缩,信号变低,可能是由于血铁质的沉积。本例在4年的病程中共做了5次头颅M R I,从发病初期左侧中脑、桥脑及丘脑的片状T2高信号到4年后仅存的中脑、桥脑点状T2高信号及左大脑脚萎缩,则证实了这一演变过程,并与A lkaw i的分期特征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程中出现了扣带回、胼胝体的异常T2高信号,且在50天后异常信号消失,这尚未见文献报道。 (收稿:1995211212 修回:1996203220) (本文编辑:陈秀华) ? 2 8 2 ?Ch in J N euro l,O ctober1996,V o l29,N o. 5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口腔综合

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 352口腔综合 Ⅰ.考试性质 口腔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口腔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口腔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口腔综合主要考试范围为《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原则上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口腔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兼顾口腔多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Ⅳ.试卷题型结构 1.单项选择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2.不定项选择题:第61~9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3.简答题:第91~9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论述题:第97~99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V.考查内容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

(一)牙体解剖生理 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2.牙的萌出概念及生理特点,了解牙的萌出时间及顺序,牙的部位记录法。 3.牙体常用名词、牙冠各面的命名及牙冠的表面标志。 4.各恒牙的名称、位置、形态特点、牙根的数目及应用解剖和有关鉴别要点。全口恒牙的正常数目。 5.乳牙的数目、形态、应用解剖及其与恒牙的鉴别要点。 6.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了解牙的变异。掌握髓腔的解剖标志;了解髓腔的增龄和病理变化。 7.恒牙和乳牙的髓腔形态及其应用解剖。熟悉髓腔的变异。 (二) 牙列与牙合 1.牙列的形状、牙齿排列的倾斜情况及牙齿的上下位置关系;牙列牙合面的形态及生理意义。 2.牙合与颌位概念及牙尖交错牙合的解剖标志。 3.下颌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的定义及生理意义。 4.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三)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1.上、下颌骨、腭骨,蝶骨,颞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临床有关的标志。上下颌骨的结构特点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关节盘的分部、形态和结构特点,关节囊和关节腔附着、功能及形态特点;关节盘在组织学、解剖学颌功能结构方面特点。关节韧带的位置、起止、作用,关节盘的组织结构;颞下颌关节运动中的生物机械作用。 3.咀嚼肌的位置、起止、功能。腭部各肌、口周围组表情肌、舌骨上、下肌群各肌的位置、起止、功能。咽部肌肉的名称、功能及口颌系统的肌链的组成作用及临床意义。 4.腮腺、颌下腺的位置、形态、毗邻;腮腺鞘附着、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腮腺、颌下腺导管起始、形态结构、走行及开口部位。 5.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走行及分布;颌面颈部主要浅静脉,深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颈外侧群淋巴结的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