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生产中各种不良原因及分析报告

锂电池生产中各种不良原因及分析报告
锂电池生产中各种不良原因及分析报告

各种不良原因的造成以及原因分析20130830

一、短路:

1、隔膜刺穿:

1)极片边尾有毛刺,卷绕后刺穿隔膜短路(分切刀口有毛刺、装配有误);

2)极耳铆接孔不平刺穿隔膜(铆接机模具不平);

3)极耳包胶时未包住极耳铆接孔和极片头部(裁大片时裁刀口有毛刺);

4)卷绕时卷针划破隔膜(卷针两侧有毛刺);

5)圧芯时气压压力太大、太快压破隔膜(气压压力太大,极片边角有锐角刺穿隔膜纸)。

2、全盖帽时极耳靠在壳闭上短路:

1)高温极耳胶未包好;

2)壳壁胶纸未贴到位;

3)极耳过长弯曲时接触盖帽或壳壁。

3、化成时过充短路:

1)化成时,正负极不明确反充而短路;

2)过压时短路;

3)上柜时未装好或部电液少,充电时温度过高而短路。

4、人为将正负极短路:

1)分容上柜时正负极直接接触;

2)清洗时短路。

二、高阻:

1、焊接不好:极耳与极片的焊接;极耳与盖有虚焊。

2、电液偏少:注液量不准确偏少;封口时挤压力度过大,挤出电液。

3、装配结构不良:极片之间接触不紧密;各接触点面积太小。

4、材质问题:极耳及外壳的导电性能;电液的导电率;石墨与碳粉的导电率。

三、发鼓:

1、电池有水分:制造流程时间长;空气潮湿;极片未烘干;填充量过大,入壳后直接发鼓;极片反弹超厚,入壳后发鼓。

2、短路:过充或短路。

3、高温时发鼓;超过50°C温度发鼓。

四、低容量:

1、敷料不均匀,偏轻或配比不合理。

2、生产时断片、掉料。

3、电液量少。

4、压片过薄。

五、极片掉料:

1、烘烤温度过高,粘接剂失效。

2、拉浆温度过高。

3、各种材料因素:如P01、PVDF、SBR、CMC等性能问题。

4、敷料不均匀。

六、极片脆:

1、面密度大,压片太薄。

2、烘烤温度过高。

3、材料的颗粒度,振头密度等。

各工位段不良原因的造成及违规操作

一、配料:

不良原因:1)各种添加剂与P01的配比;

2)浆料中的气泡;导致拉浆时不良率增加,以及

3)浆料中的颗粒;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容量发挥和

4)浆料的粘度。极片掉料。

不良操作:1)加入添加剂时少加或多加;

2)浆料搅拌时间不准确;

3)浆料中添加剂或多或少。

二、拉浆:

不良原因:1)敷料不均;

2)掉料或湿片;不良率增多,和电池性能不好。

3)断带。

不良操作:1)刀口调试不标准或刀口垫干料,或走速太快;

2)温度不合工艺标准或走速太快或太慢;

3)料槽加料过多刀口垫干料,而产生断带或极片敷料不均。

三、刮裁分:

不良原因:1)极片有毛刺;

2)极片敷料有偏差;导致电池短路,低容量或爆炸。

3)极片配比有误。

不良操作:1)分切刀安装未调试好产生毛刺,以及裁大片时裁刀口有毛刺;

2)刮片时误差太大,且用力不均匀刮破极片;

3)电子秤未及时清零,误差过大,和工人偷懒不配片,却无配比。

四、烘烤:

不良原因:1)负极掉料压片时粘辊;

2)正极断片;极片报废多,以及影响电池容量及性能。

3)发鼓。(部水分或D01未烘干而发鼓)

不良操作:1)烘烤温度及时间不符合工艺要求;

2)极片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较长;

3)烘箱温度有误差。

五、压片:

不良原因:1)变形严重;

2)打卷极片上有结疤;影响电池容量及安全性能:如短路、爆炸。

3)断片。

不良操作:1)分切时打边少以致训分极片敷料不均而压变形;

2)拉浆敷料不均匀以致压片打卷变形;

3)压片压的太死,及辊上粘料未擦干净,以致极片断片和结疤。

六、点焊:

不良原因:1)虚焊;影响阻及平台。

2)少焊点;

3)焊斜极耳;(极耳错位)

4)铆接不平。(造成高阻或短路)

不良操作:1)机器及焊接时间未调到最佳状态;

2)焊接速度太快、焊点太少、未按照工艺操作;

3)操作太快、焊斜极耳,使极耳错位。

七、包胶:

不良原因:1)极片头部未包住;造成电池卷绕时短路和电池充放电安全性能。

2)负极铆孔未包住;

3)包胶纸有偏斜,包住料。

不良操作:1)不按工艺要求操作;

2)包胶不平整、胶纸长度不够。

八、刷片:

不良原因:1)刷片不干净、有余粉;导致短路或自放电过大。

2)极耳边缘毛刺未刷掉。

不良操作:1)多片一起刷;

2)偷工减料漏刷;

3)海绵太脏,刷不干净。

九、卷绕:

不良原因:1)露黑;造成电池爆炸和不良率升高。

2)短路。

不良操作:1)卷针边缘有毛刺;

2)卷绕方片未放好;

3)极片有毛刺。

十、焊接:

不良原因:1)极耳虚焊;

2)激光焊漏焊有沙眼;造成电池开路、高阻、漏液、报废等

3)烧盖帽、炸火。

不良操作:1)焊接设备不良;

2)激光焊速度过快;

3)操作不到位和烧极耳高温胶。

十一、烘烤;

不良原因:1)电池有水分;造成电池发鼓或爆炸。

2)温度过高使电池失效、影响性能。

不良操作:1)温度不准;

2)时间不准;

3)烘烤后未及时封口。

十二、注液:

不良原因:1)注液量少;造成高阻、低容量和低平台。

2)电池发鼓。

不良操作:1)称重不准确;

2)注液量不准;

3)注液后封口不及时空气进入。

十三、封口:

不良原因:1)挤压变形、外观不良;

2)挤出电解液、电液量偏少;造成电池高阻,低平

3)挤压短路;台、低容量或爆炸。

4)封口速度太快,空气未排出,造成发鼓。

不良操作:1)挤压力度太大,使电池变形,电液挤出;

2)挤压短路;

3)封口太快空气未及时排出,而快速封口。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6年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XXXXXX人民医院质控科 随着人们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明确以“病人安全”为导向,自从2014年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以来,各科室严格监控和管理,按规定及时、主动上报,2016年度各科室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312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现将各科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一、2016年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1.1-12月上报例数:图1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2 3.不良事件分类:

4.2016年与2015年不良事件对比,见图4 图42016年与2015年各类不良事件对比

4.各类不良事件1-12月趋势,见图5 图5—2016年1-12月趋势图5.不良事件发生场所,见图6

二、2016年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图7—-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柏拉图2.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由医生上报7例,护士上报19例。绝大多数属于Ⅳ级事件,占73%,主要是医嘱事件,Ⅲ级事件占27%,主要有医疗处置事件、用药错误等。 医嘱事件16例,其中录错药物数量5例、录错药物剂量4例、漏录电脑4例、录错患者3 例;医疗处置事件4例,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操作2例,导尿操作2例;用药错误2例,包括用 法错误、提前用药各1例;跌倒事件2例,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坠床;意外事件1例,为 住院处录入身份信息错误;输液反应1例。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2.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产能分析报告

产能分析报告 一、产能修改记录及主要产品信息 注:产能分析报告——修改记录 1)产能发生变化时以便及时追踪。如进行增产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线通过一系列步骤可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则应记录下这些变化。填写论证产能时也应同时填写日期。 2)此次产能分析报告均记作初次提交。 注:产品信息 1)完成产能分析报告的首先要明确需要分析的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能概况、客户需求信息等。 2)必要时应完善产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配套商供货情况,平衡零部件供货影响系数。 二、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注: 1)单班时间:每班总时间-每班的总计可用小时数。 2)班次:表示的是每天每个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无效工时)/总工时。 人员休息-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 计划的维修时间-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 5)计算举例:每班8小时、每天2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302天,净可用时间=8*2*80%*302=时。 2、代表产品制程/线能力计算

注: 1)代表产品:所谓代表产品指产品制程包含其他所有产品制造过程包含的所有工艺过程;如存在两种以上产品包含不同工艺过程、需分别取各类型产品代表产品制程并进行线能力分析。 2)评价瓶颈工序应排除可用外协、其他生产线可用设备借代等因素影响。 3)每条生产线选取一种或2种产品作为代表说明制程及瓶颈工序即可,其他产品可直接计算毛产能。3、毛产能核算 注: 1)毛产能核算过程没有排除产品合格率、设备故障率、人员负荷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不能作为需求平衡分析的依据,需进一步平衡。 2)其他产品可根据代表产品计算方法计算出出毛产能。

产能分析分析报告

产能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产能分析报告 一、产能修改记录及主要产品信息 A) 产能分析报告——修改记录 产能分析报告简述日期备注 初次提交 修订 注:产能分析报告——修改记录 1)产能发生变化时以便及时追踪。如进行增产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线通过一系列步骤可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则应记录下这些变化。填写论证产能时也应同时填写日期。 2)此次产能分析报告均记作初次提交。 B)主要产品关键信息 产品名称型号设计年产能查定年产能2012年需求计划备注 注:产品信息 1)完成产能分析报告的首先要明确需要分析的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能概况、客户需求信息等。 2)必要时应完善产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配套商供货情况,平衡零部件供货影响系数。

二、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注: 1)单班时间:每班总时间-每班的总计可用小时数。 2)班次:表示的是每天每个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无效工时)/总工时。 人员休息-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 计划的维修时间-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 5)计算举例:每班8小时、每天2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302天, 净可用时间=8*2*80%*302=3865.6时。 2、代表产品制程/线能力计算 A )计划工时 计算公式:净可用工时e=a*b*c*d 说明 a 单班时间/时 8 根据自身工时计划安排填写 b 班次/班 2 根据自身工时计划安排填写 c 作业率(%) 80 根据自身工时计划安排填写 d 年出勤天数/天 302 根据自身工时计划安排填写 e 净可用时间/时 产品年产能=净可用时间(年)/瓶颈工序总加工时间 工序名称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台数 加工工时min/件 辅助工时min/件 总加工时间 日加工能力 人员 配置 备注

不良事件分析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作者:————————————————————————————————日期:

为持续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国医院协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和《二级医院评价标准和细则》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 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所造成患者可能的人身损害,包括诊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二、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处理流程: 各科室或个人具名或匿名报告不良事件 职能科室(医务、护理、院办公室、设备、后勤中心) 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知情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报送职能科室,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h 内报告,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立即口头汇报,事后补填《报告表》;报告人不愿具名或匿名的,可在医院网站上下载电子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完成后发送到医教科邮箱。 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医教科每个月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分析,每季度公布分析处理结果,并跟踪处理及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每个月科室考核和年终的科室考评内容。 三、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一)按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对病人或家属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6类: 一般事件(提出处理意见) 重大事件 分管院长 组织相关委员会讨论提出实施意见 院长

潜在不良事件: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无伤害: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 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或者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 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 疗。 中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 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重度伤害: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 极重度伤害:造成患者死亡的。 (二)按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错的大小,分为一般和重大医 疗不良事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 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由于诊断、治疗、护理水平有限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因实验检查器械或设备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预见或预见不够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4.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5.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使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 6.设施存在缺陷,未能尽到足够的安全义务导致的不良事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医疗不良事件: 1.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产能分析报告模板及指标明细

产能分析报告模板及指标明细 一、产能修改记录及主要产品信息 注:产Array能分析 报告— —修改 记录 1) 产能发 生变化 时以便 及时追踪。如进行增产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线通过一系列步骤可以达到完全生 产能力,则应记录下这些变化。填写论证产能时也应同时填写日期。 2)此次产能分析报告均记作初次提交。 注:产品信息 1)完成产能分析报告的首先要明确需要分析的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能概况、客户需求信息等。 2)必要时应完善产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配套商供货情况,平衡零部件供货影响系数。

二、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注:Array 1)单班时 间:每班 总时间- 每班的总 计可用小 时数。 2)班次: 表示的是 每天每个 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无效工时)/总工时。 人员休息-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计划的维修时间-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5)计算举例:每班8小时、每天2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302天,净可用时间 =8*2*80%*302=3865.6时。 2、代表产品制程/线能力计算

1)代表 产品: 所谓代 表产品 指产品 制程包 含其他 所有产 品制造 过程包 含的所 有工艺 过程; 如存在 两种以上产品包含不同工艺过程、需分别取各类型产品代表产品制程并进行线能力分析。 2)评价瓶颈工序应排除可用外协、其他生产线可用设备借代等因素影响。 3)每条生产线选取一种或2种产品作为代表说明制程及瓶颈工序即可,其他产品可直接计算毛产能。 3、毛产能核算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密级:□公开■内部□秘密】 1目得 鼓励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信息,医院利用报告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获得安全警示信息与改进建议,增强识别、处理安全隐患与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得能力,从而实现医院安全目标。 2范围

全院各部门、各科室 3职责 3、1工作人员 发生或发现不良事件立即处理,同时报告上一级直接主管,登录医院内网,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3、2各科室负责人 3、2、1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将事件损害降低到最小。 3、2、2将警训事件上报主管职能科室,督导科室内人员上报各类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 3、2、3积极组织改进工作,及时反馈给职能部门。 3、3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院感科、保卫科、药剂科、输血科等职能部门 接到各科室报来得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信息,将警讯事件或SAC=1、2级不良事件上报至分管院长,积极处理降低损害并及时组织调查、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登录医院内网填写处理意见与改进措施,并适时进行追踪检查评价,对本部门分管得警训事件与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得不良事件及时组织根本原因分析(RCA),形成分析报告,呈报分管院长、每季度将不良事件得趋势分析与处理情况形成报表,报至质管办。 3、4质管办 接收全院不良事件,对跨部门得警训事件与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得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改进。每季度整合各部门不良事件报表,对全院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每季度或半年汇报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3、4院领导:分管院长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及时呈报院长;院长指派分管副院长,在明确事件性 质得48小时内,启动RCA。 4 定义 4、1不良事件 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得、任何预料之外得,不期望得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得痛苦与负担得事件,以及影响医院工作得正常运转与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因素与事件。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4、1、1警讯事件 涉及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得意外事件。严重身体伤害具体包括丧失四肢或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1、1 意外死亡,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病情得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得死亡(如: 因术后感染或医院获得性肺栓塞而死亡)、足月婴儿得死亡、自杀等; 4、1、1、2与患者病情得自然发展过程或基本状况无关得主要功能永久丧失; 4、1、1、3 手术部位错误、操作错误与患者错误; 4、1、1、4 因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亦或移植受污染得器官或组织二造成感染慢性疾病

非对称条件下生产经营分析报告

非对称条件下生产经营启动的博奕分析 目录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4) 第二章葡萄酒生产过程简述 (7) 一、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7)

二、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8) 第三章生产、技术与设备能力分析 (11) 一、综述 (11) 二、采摘 (12) 1、葡萄的采摘 (12) 2、葡萄基地的部运输 (13) 3、葡萄的搬运和装卸 (14) 4、葡萄基地的外部运输 (14) 三、分拣 (15) 1、过磅 (15) 2、质检 (15) 3、排放 (15) 四、除梗破碎 (16) 五、酒精发酵 (16) 六、压榨 (17) 七、原酒储存 (18) 八、生产能力评述 (18) 1、生产能力瓶颈环节确认 (19) 2、可能实现的储存量 (19) 3、压榨能力改善方案评估 (20) 九、资金需求估算 (21)

1、葡萄外购价格 (21) 2、采摘环节所需资金 (21) 十、小结 (21) 第四章人员与组织能力分析 (23) 第五章资金与成本分析 (23) 一、盈利能力分析 (23) 二、资金分析 (31) 三、各方案的盈利性及资金保证分析 (33) 第六章结论 (38)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今年是银广夏进行资产重组后,557公司(以下简称557)组织葡萄酒生产的第一年,随着广夏葡萄基地中葡萄苗种植年龄的增长,今年葡萄的产量将大幅度增长,这在给557生产带来充足原料供应的同时,也对557在资金、人员、生产组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资金链条断裂的条件下如何度过难关,保证今年葡萄的正常采摘和酿造,使葡萄酒生产能力最大限度的释放,为明年葡萄酒营销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使重组后的银广夏能得到主导产业的有力支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既严峻又现实的问题。 557的领导对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后认为,葡萄酒生产经营启动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资金缺乏,二是成本高,竞争能力弱。 557的主要领导认为:资金缺乏是最迫在眉睫的问题,今年的生产启动需要200余万元的资金,加工8000吨葡萄则需要1352万元;成本高的原因则是由于财务费用过大和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的摊销过多造成的固定成本高。要解决这问题,应该提高现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千方百计的增加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557的领导提出了通过出卖葡萄并受托加工葡萄原酒,先获取一部分资金,使今年的葡萄采摘和葡萄酒生产能够正常启动,不仅要消化掉广夏自产的8300吨葡萄,而且还应利用今年葡萄大丰收的时机,外购葡萄,最大限度的发挥557的生产能力,摊薄固定成本。

生产分析分析报告

生产分析分析报告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生产管理分析改善报告自11月23日进入公司,经过13个工作日的工作,通过熟悉生产现场、公司环境,并与多位生产部门基层管理者、以及生产相关部门管理者面谈,对公司生产基本情况有了简单和直观的认识。 但是,由于加入公司时间较短,了解材料有限,其中肯定存在不全面、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方面,敬请谅解! 现将了解到的生产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状况: 生产计划流程基本明确,并且PMC和生产部门基本按照该流程操作;公司层面的计划流程基本得到遵从。 1.1大部分生产作业员对于PARCK封装生产操作过程和规范熟悉。 1.2一线管理者对于PARCK封装生产操作熟悉,包括产品加工标准、生产加工过程、设备操作和维护知识等。 1.3现场生产作业员和管理者具有很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工作热情,坚持加班、延时,力争完成生产任务。 1.4生产设备配备较为完善,并且逐渐在引进和更新老旧的生产设备。随着新设备的增加,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逐步优化和提高。 1.5日常生产质量运行体系基本完备,包括首件管理、工装夹治具管理等方面。 二、存在问题: 按照现代PARCK封装生产管理标准衡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予以改进。

2.1生产理念需要更新:大部分生产管理者管理理念需要更新。比如在生产组织上,必须尽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理念。(严格来说,生产流程中只有一个工序是瓶颈。只要保证瓶颈工序最大效率地运行,即可以保证公司最大产出,并同时最少地投入资源!) 2.2生产运作职能需要改进和加强:目前的生产组织结构基本具备,但是在具体的运行层次和职能职责上需要完善和加强。大部分基层生产管理者的主要目标还是完成生产任务(这可能与目前的生产主要矛盾有关),这不符合现代生产的管理理念。必须尽快向其明确,基层生产工序和班组是公司生产运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必须将效率、质量、成本、人员士气等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强大战斗力的组织单元。 2.3生产统计职能不完备:针对生产的测量和统计体系没有建立,包括生产效率、生产能力、生产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管理流于粗放,没有细致的统计分析,更谈不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 2.4基层生产管理者管理能力需要提高:车间、拉线的生产管理较为简单,基层生产管理者能力需要提高; 2.5生产计划管理流程简单(计划达成率低):生产计划流程简单;计划相关职能不完备、不明确;并且,生产计划执行不严谨不重视,执行过程中沟通不通畅。 2.6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流程拉线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员工时浪费严重。 2.7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车间流水线基本上没有建立完整的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也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或者安全事件。 2.8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备: 2.8.1生产质量管理没有形成体系,包括质量认证、拉线、岗位质量目标运行和考核等。

生产分析报告及改善建议

一、企业生产诊断。 生产活动贯穿于企业整体的运作之中,无论是经营决策还是各种职能管理,都围绕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而进行,生产诊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考察企业生产整体能力。 主要考察其生产负荷(是指投产项目某一年度的产品产量与年设计能力之比)的饱和度。包括生产中有没有出现空档的情况;员工、设备、材料是否充分利用等。如出现上述情况则需要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考察企业生产工序能力。 主要考察其生产工序前后匹配的情况。即员工劳动组织是否合理;生产车间班组配备是否均衡等。针对此类问题一定要通过细致的测算,检验生产不匹配达到了何种程度,以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3、考察企业生产作业环境。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企业都非常重视,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生产环境能够使人心情愉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对作业环境的检查也是企业生产诊断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生产部门的各种设备工具安排是否合理,工作环境是否干净卫生等因素。 二、生产诊断操作 1、生产基本条件诊断。 企业生产基本条件,包括工程管理、工厂布置、机器设备及厂址选择等内容。企业生产的这些基本条件一般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已经具备并

完善,且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重大变化。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市场变化,这些条件一旦与生产活动不适应,对生产任务的完成必然会造成直接影响。 2、生产执行工作诊断。 产品质量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企业生产执行过程中,产品的品质管理、产品生产各阶段的检验就成为企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其次,生产工艺流程、工序生产能力的平衡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能力。以上种种因素互为联系不可分割,在企业生产能力诊断中要逐一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因素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改善意见,使企业各项生产执行工作中提高生产能力。 3、生产人员诊断。 对人的诊断正是从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分析、对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分析中得出企业目前生产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结构的相关信息,并提出改进方法。 4、生产辅助工作诊断。 仅靠生产职能管理部门或者生产车间还不能够全面、顺利地完成企业生产活动,他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配合(如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采购管理、储运管理、生产工具管理等管理工作)才能最终完成生产目标和生产任务。

2014公司产能分析报告模板

2014公司产能分析报告模板 一、产能修改记录及主要产品信息 注:产能分析报告——修改记录 1)产能发生变化时以便及时追踪。如进行增产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线通过一系列步骤可以达到完全生产能力,则应记录下这些变化。填写论证产能时也应同时填写日期。 2)此次产能分析报告均记作初次提交。 注:产品信息 1)完成产能分析报告的首先要明确需要分析的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能概况、客户需求信息等。 2)必要时应完善产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信息,以便及时掌握配套商供货情况,平衡零部件供货影响系数。

二、现有设备产能核算 1、预订工作时间标准 注: 1)单班时间:每班总时间-每班的总计可用小时数。 2)班次:表示的是每天每个工艺操作的班次数。 3)作业率:(总工时-无效工时)/总工时。 人员休息-如果在人员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停止运转,则输入每班中机器不运转的时间长度。 计划的维修时间-这是计划的每班中机器停机用于维护的时间长度。 4)年出勤时间:年出勤天数-表示的是每年的工艺运作的天数(扣除法定节假日、双休日)。 5)计算举例:每班8小时、每天2班次、作业率80%、年出勤302天,净可用时间=8*2*80%*302=3865.6时。 2、代表产品制程/线能力计算

注: 1)代表产品:所谓代表产品指产品制程包含其他所有产品制造过程包含的所有工艺过程;如存在两种以上产品包含不同工艺过程、需分别取各类型产品代表产品制程并进行线能力分析。 2)评价瓶颈工序应排除可用外协、其他生产线可用设备借代等因素影响。 3)每条生产线选取一种或2种产品作为代表说明制程及瓶颈工序即可,其他产品可直接计算毛产能。3、毛产能核算 注: 1)毛产能核算过程没有排除产品合格率、设备故障率、人员负荷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不能作为需求平衡分析的依据,需进一步平衡。 2)其他产品可根据代表产品计算方法计算出出毛产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报告

2013年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 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 2013年第一季度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例,来源于临床科室及门诊科室,虽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二、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具体表现用药查对不严,在给病人发药时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外出,未告知病人用药须知,未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2、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个别护士在值班,夜班如无新入院病人,则减少进病房巡视次数,或巡视时走马观

花,未仔细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或认为新入院病人无大碍,未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护理人员缺乏急救意识,不能及时发现判断并发症的发生。透析病人为门诊治疗,大多数病人病情稳定,生存期长,护理人员对透析中一般不良反应处理比较有经验,对不常规的严重并发症没有预先性,缺乏观察处理经验。 4、个人防护不到位,特别是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治疗时,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简化流程,存在懒惰心理,工作随意性太强,导致被针刺伤。 5、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未认真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对于一些病情不平稳的患者,特别是新入院病人、产后、术后患者未及时进行评估,工作疏忽大意,导致产妇起床解手出现晕厥。 6、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病人 的管理。 三、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 1、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病人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级别护理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米取安全防护措施,如床栏、约束带等,同时告知家属留陪侍人,必要时悬挂安全警示标识。

跌倒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一、事件经过: 2015年月日时,患者在一楼放射科大门口前散步,不慎跌倒,致左脸颧骨处皮肤有轻微擦伤,患者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主诉:左脸颊部有轻度疼痛;查体观察左脸颊擦伤处无瘀斑及血肿,患者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口语清楚,对答切题,测血压:125/67mmHg,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体温:℃,告知医生,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另查体未发现躯体骨折及脑部损伤等情况,肢体活动正常。 二、科室对事件分析: (一)、护长调查经过:事件发生始末清楚明了,询问当班护士患者入院时给予详细的防跌倒宣教,患者及家属未足够重视,加之当日当班护士责任心不强,未发现患者自行外出,且外出无家属陪同,导致患者散步时跌倒。 (二)、跌倒主要原因: 1、管理因素:(1)针对高危跌倒患者的管理措施不强硬。

(2)护长督促不到位。 2、护士因素:(1)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够,予松懈护理管理。 (2)宣教不到位,沟通有欠缺未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3)护士责任心不强,对患者跌倒高危因素未重视。 (4)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巡视,发现患者外出。 (5)护士的安全意识不够强,缺乏安全意识教育; 3、患者因素:(1)患者性格固执,且自我评估能力不足,安全意识不够,不听从 宣教,依从性差。 (2)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虚弱,腿脚活动不方便。 (3)外出散步时未告知医务人员,未告知其内心需求,怕打扰护士工作。 4、家属因素:(1) 家属工作繁忙,未能时刻陪在患者身边。 (2)家属对跌倒风险重视力度不够,未能协助医务人员一起督促患者防跌倒。 5、环境因素:(1)医院一楼缺乏扶手等措施。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6、环节因素:(1)患者较多,护理照看不周。 (2)未按规定巡视病房。 (3)交接班不认真,接班后宣教不落实。 (三)、发生跌倒危险因素(鱼骨头分析):

生产分析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生产管理分析改善报告 自11月23日进入公司,经过13个工作日的工作,通过熟悉生产现场、公司环境,并与多位生产部门基层管理者、以及生产相关部门管理者面谈,对公司生产基本情况有了简单和直观的认识。 一、 1.11.21.31.4备的增加,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逐步优化和提高。 1.5日常生产质量运行体系基本完备,包括首件管理、工装夹治具管理等方面。 二、 存在问题: 按照现代PARCK 封装生产管理标准衡量,企业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予以改进。

2.1生产理念需要更新:大部分生产管理者管理理念需要更新。比如在生产组织上,必须尽快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理念。(严格来说,生产流程中只有一个工序是瓶颈。只要保证瓶颈工序最大效率地运行,即可以保证公司最大产出,并同时最少地投入资源!) 2.2生产运作职能需要改进和加强:目前的生产组织结构基本具备,但是在 2.4 2.5 2.6 2.7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较多:车间流水线基本上没有建立完整的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也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或者安全事件。 2.8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备: 2.8.1生产质量管理没有形成体系,包括质量认证、拉线、岗位质量目标运行和考核等。

2.8.2车间质量管理局限于操作层面的产品分选、外观确认等日常工作。对 于供应商产品供应状况、工序能力、质量总体状况等宏观层面内容关注较少; 2.8.3现场普遍认为“质量是检查出来的”,这完全不符合现代的质量管理理 念,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产品的分选、返工工作;同时,部分纵容了作业员将问题遗留到检查工序或者下工序的态度。产品执行二次包装,这无疑对 三、 大小等。 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职责,特别是要明确强调各个基层管理者;拉线组长、经理助理必须对结果负责任,具体包括安全、质量、效率、成本、人员管理(作业纪律、行为规范、员工士气)等各个方面。 3.1.2建立适当的工资考核体系(记件制):建立生产一线作业员、组长助理、

不良原因分析

不良原因分析模具型式:復合下料模 毛邊太高 1、研磨刃口; 2、導柱磨損換新; 3、公母模間隙修正; 4、刀口處理﹔ 5、模板變形,重修重合。 未能脫料 1、脫料板鑽頂料銷﹔ 2、材料表面太油,擦試﹔ 3、模板刮傷,材料附著,磨平﹔ 4、毛邊太高附眷,修刃口。 沖頭斷裂 1、換沖頭﹔ 2、檢查脫料板活動性﹔ 3、下模孔是否退料不良﹔ 4、模孔間隙過小得加大﹔ 5、沖子處理不良,回火﹔ 6、夾板偏斜,孔重修正﹔ 7、逃孔不良,磨大磨順。 刀口鈍、裂 1、模板處理不良,再淬火或回火﹔ 2、刀口氬焊后修正﹔ 3、間隙過小應磨成正確尺寸﹔ 4、彈簧壓力太大,應均勻調整﹔ 5、模板材質不良,重換﹔ 6、模板變形,磨平,修正 脫料板附著 1、彈簧追加﹔ 2、板邊附著料屑,清洗干淨﹔ 3、鎖附螺絲孔位偏,加大﹔ 4、沖子孔太緊,磨順,活動間隙0.02mm~0.03mm 5、模板邊壓傷,磨平﹔ 6、模板變形,平面磨平,邊緣修正 沖孔偏移

1、內脫料板不准,重修﹔ 2、沖頭長度得超出母模面,否則不准﹔ 3、公母模不准影響,重合公母模﹔ 4、夾板、內脫料偏斜過大,修正夾板﹔ 廢料附著 1、退磁﹔ 2、下模孔過大,割入子入入塊﹔ 3、下模退廢料孔不順,磨順﹔ 4、沖料表面油質太粘,擦淨 模具型式:成型模 尺寸不准 1、案內重新調整; 2、模板尺寸不准,重修整﹔ 3、公母模重處理,重磨﹔ 4、下料展開錯誤,重修﹔ 5、材質不良,修整模板尺寸﹔ 6、沖制深淺調整。 不能直角 1、模具公母模間隙重調整﹔ 2、沖制素材材質不同,母模刀口R小﹔ 3、公模邊磨壓線(如:右圖,尺寸選取視料厚) ﹔ 4、公模刀口面外,磨斜度逃料﹔ 5、兩次成型﹔ 6、強化脫料板﹔ 7、軟化脫料板﹔ 8、模板平面不正,重架模 不能退料 1、追加頂料銷﹔ 2、公模刀口太尖銳,以磨石梢磨﹔ 3、刀口變形,再處理,磨整﹔ 4、公母模間隙不足,沖材擠壓,修正尺寸﹔ 5、上下模成形后,平面傾斜,重架模及磨平模板。退料變形 1、頂料不均,重新調整﹔ 2、彈簧彈力失調,重換﹔ 3、消除公母模變形度﹔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 报告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2016年全年我院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0例,均来源于临床科室包括手术室,虽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现将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如下: 一、2016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共10件: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在不良事件中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在给病人输液时未能将液体瓶上的标签内容与患者床头卡、输液单认真核对,个别护士凭主观判断。核对时不遵循“三查八对”原则,造成输错液体。 2、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如:,一级护理评估不到位及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 3、违反操作规程,个别护士简化流程,存在懒惰心理,工作随意性太强,交代时未能真正考虑到患者的理解能力和生活习惯,未能做的与患者有效的沟通,造成患者在术前喝奶延误手术。 4、由于实习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 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无带教监管独立操作,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5、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理。 三、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 1、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严格整点巡视。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对压疮高危患者积极采取措施,如:指导按摩,帮病人勤翻身等,同时告知家属留陪人,必要时床头交接班并悬挂警示标识。 3、组织学习各种操作流程,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不能随意间简化流程,不能存在懒惰心理,稍一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4、护士长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对有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有预见性,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加强与患者之间、

关于生产系统改善提案及生产问题的分析报告

生产系统改善提案及生产问题的分析报告 目前公司生产系统环节不流畅、生产瓶颈大、订单交期延缓以及生产安全、质量控制、 从上图可以看出,以订单为主导生产,以销售为核心,团团包住生产,一旦生产系统出现问题就直接影响客户的订货和交期延缓。而在生产系统运行上,人、料、机、法、环、管都是围绕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必须是相互配合和支持,也就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团体。 1、人员的合作性严重制约着生产进度

2③ 半成品的转序进度 ④ 材料的质量控制 培训 2、提高员工对产品的认知程度 4、加强人员 合作性的教育

改善方法: 3、车间生产安排和管理出现盲点和失控是导致生产进度的最大误区 ① 车间安排不合理 ② 加工工序之间衔接不及时 ③ 人员调配不合理 ④ 出勤管理不到位 改善方法: 合理安排人员 工序瓶颈 的安排加 班 主次排产 及时转序 互补生 围绕计划生 产,保证订单

二、质量方面 三、物料方面 改善方法: 单据不详,账目与实物不符改善 物料收货及入库 工序间互 检 点击添加文本 操作者自检 装配调试 点击添加 文本 加大外观的控 制 材料质量 点击添加文本 外协进厂检验 成品质量控制 半成品质量控制 进料质量控制 完工后复 检验员巡 出厂前试机检 对供应商考核评 单据不详,账目与实物 不符 产品数量不准确 物料摆放混乱 产品名称不统一

①物料采购入库时需有采购单,采购单为本公司开出,具有产品名称、规格、数量 ②物料收货时需有送货单,送货单为供应商开出需有供应商单位名称、负责人,单据具有产品名称、规格、数量 ③仓库管理员在办理材料入库手续时,需核对所有单据上的名称、规格、数量与实物是否相符 ④外协半成品在入库时需有加工单位名称、负责人,单据具有我公司统一的产品名称、图号、规格、数量 ⑤自制半成品入库的由本公司车间调度员开出,单据具有统一的产品名称、图号、规格、数量 ⑥成品入库的由本公司车间调度员开出,单据具有统一的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特殊说明 ⑦仓库管理员及时登记物料入库台账,标识物料卡片,分类摆放 ⑧同一物料归结到一起,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将刚入库之物料往后排列 物料出库 ①物料出库应有部门开具领料单据方可办理出库手续,单据具有产品名称、规格、数量 ②外协加工物料出库由外协人员办理领料单据,单据具有产品名称、规格、图号、数量、外加工单位

锂电池生产中各种不良原因及分析报告

各种不良原因的造成以及原因分析20130830 一、短路: 1、隔膜刺穿: 1)极片边尾有毛刺,卷绕后刺穿隔膜短路(分切刀口有毛刺、装配有误); 2)极耳铆接孔不平刺穿隔膜(铆接机模具不平); 3)极耳包胶时未包住极耳铆接孔和极片头部(裁大片时裁刀口有毛刺); 4)卷绕时卷针划破隔膜(卷针两侧有毛刺); 5)圧芯时气压压力太大、太快压破隔膜(气压压力太大,极片边角有锐角刺穿隔膜纸)。 2、全盖帽时极耳靠在壳闭上短路: 1)高温极耳胶未包好; 2)壳壁胶纸未贴到位; 3)极耳过长弯曲时接触盖帽或壳壁。 3、化成时过充短路: 1)化成时,正负极不明确反充而短路; 2)过压时短路; 3)上柜时未装好或部电液少,充电时温度过高而短路。 4、人为将正负极短路: 1)分容上柜时正负极直接接触; 2)清洗时短路。 二、高阻: 1、焊接不好:极耳与极片的焊接;极耳与盖有虚焊。 2、电液偏少:注液量不准确偏少;封口时挤压力度过大,挤出电液。 3、装配结构不良:极片之间接触不紧密;各接触点面积太小。 4、材质问题:极耳及外壳的导电性能;电液的导电率;石墨与碳粉的导电率。 三、发鼓: 1、电池有水分:制造流程时间长;空气潮湿;极片未烘干;填充量过大,入壳后直接发鼓;极片反弹超厚,入壳后发鼓。 2、短路:过充或短路。 3、高温时发鼓;超过50°C温度发鼓。 四、低容量:

1、敷料不均匀,偏轻或配比不合理。 2、生产时断片、掉料。 3、电液量少。 4、压片过薄。 五、极片掉料: 1、烘烤温度过高,粘接剂失效。 2、拉浆温度过高。 3、各种材料因素:如P01、PVDF、SBR、CMC等性能问题。 4、敷料不均匀。 六、极片脆: 1、面密度大,压片太薄。 2、烘烤温度过高。 3、材料的颗粒度,振头密度等。 各工位段不良原因的造成及违规操作 一、配料: 不良原因:1)各种添加剂与P01的配比; 2)浆料中的气泡;导致拉浆时不良率增加,以及 3)浆料中的颗粒;正负极活性物质的容量发挥和 4)浆料的粘度。极片掉料。 不良操作:1)加入添加剂时少加或多加; 2)浆料搅拌时间不准确; 3)浆料中添加剂或多或少。 二、拉浆: 不良原因:1)敷料不均; 2)掉料或湿片;不良率增多,和电池性能不好。 3)断带。 不良操作:1)刀口调试不标准或刀口垫干料,或走速太快;

一季度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8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上月的3个科室增加到17个科室,多为主管医生上报。其中用药错误2件,一是护士静点液体时未核对患者信息张冠李戴;二是摆药机口服摆药有一袋药摆药错误,护士未核对出来,但上述两件不良事件均未给患者造成后果,均是责任护士上报。其他是药物不良反应,排名第一的是注射用莫西沙星4例占比%,上报科室3个,均发生在静脉输注过程中,上报症状描述多为静脉刺激但也有1例患者用药后出现幻视的中枢症状。另1例患者在输注三维B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抢救时间约40分钟,后药学部虽未认定与输注药物有直接因果关系,但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较为少见。此次评审的药学专家对我院2017年多起、较集中的中药不良反应药学部分析欠缺也给予督导意见。药学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提升明显,但根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实施相对滞后。

从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一季度的三月份上报较少较同期下降%,但从一季度各部门对上报事件的处理时长却有大幅下降较同期下降%,分析与评审时各部门对不良事件的上报、处理,无论从上报人或是科室或部门负责人都有顾虑,所以较去年同期变化较大。但一季度纠纷办的6件投诉事件中2件临床科室均同时上报不良事件较以前有较大改进。各环节的平均处理时长是天,为自上报以来最短,与质控办多次强调各部门就不良事件的关注及处理时长有关。 在不良事件上报率逐步提升的基础上,设备、耗材类事件也在持续增长,但将设备、耗材2017年仅占14%,2018年一季涉及。而设备类,特别是资源紧张的大型设备运行故障却没有一次上报。如:统计MRI 、CR 等设备运行故障2017年共计8次,平均维修时长天,按每台日工作量统计43人次计算,无论是

生产瓶颈案例分析

生产瓶颈案例分析 我们在对流水线上的员工进行工时分配的时候是根据平均节拍,并结合员工技能水平进行“等时”分配的,理论上来讲生产节拍应该是同步的,但是由于员工的出勤、员工熟练度、设备、工序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导致生产中出现瓶颈,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也给班组长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顾名思义,瓶颈就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制约生产顺利进行的环节。在服装生产环节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个工位半成品堆积、前后道衔接不顺、员工有的闲有的忙、生产设备发生故障、返工导致生产不顺畅等。遇到瓶颈,我们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1、工序改进 在生产中,我们会发现,实际生产用时跟最初分配的工时有出入,从而造成传递节拍不一致,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从利于生产的角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A)省略或取消某个辅助作业:如下图所示省略手工作业工序,减少了一次半成品拿与放和加工的时间消耗,但是增加了后一道工序的加工难度,需安排技能较高的员工操作。 B)变更工序顺序或者重排:如下图所示,变更工序顺序,将手工作业集中,可同时操作,节约传递和拿放的时间浪费,降低瓶颈时间。

C)简化工序:对复杂的、难度较大的工序进行进行,以降低工序的操作的难度,同时可以 将拆分后的小工序分配给其他合适的人,以达到降低瓶颈工序的时间。如下图所示。 2、员工调整 我们都知道,上腰对企业来说会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但我们又不能把这道工序省去,企 业的条件也简化,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调整这道瓶颈工序呢? B.换技能较高的员工 让组内技能水平高的员工来做这道工序,如下表所示,同一道工序这种调整可以大大降低操 作时间。但是,这种方法的前提是你的组内得有这样的员工。 工序员工时间 A 104 S 上后领压条 B(平车技能很高)78 S B.分摊工序 除了更换熟练员工之外,我们也可以对工序进行分摊,如同一道工序按工作量分配两个人完成,从而使提高效率。 3、使用辅助工具 对于上述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辅助工具,如模板、拉筒、各种 小工等,详细情况见804期缝制辅助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