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麻醉的护理配合效果

合集下载

封堵器单肺通气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封堵器单肺通气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BA Gu i q i Y ANG Be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An e s t h e s i a ,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o f Lu a n C i t y i n An h u i P r o v i n c e , L u a n 2 3 7 0 0 6 , Ch i n a
t h e s i a . Me t ho ds F o t r y p a t i e n t s wh o s h o u l d b e p u t o n e l u n g v e n t i l a t i o n a n d d a t a s e l e c t e d l u n g b u l l a e r e s e c t i o n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r a n d o ml y a s s i g n e d i n t o o b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2 0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Bl o c k e r o n e l u n g v e n t i l a t i o n wa s a p p l i e d i n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w h i l e d o u b l e - l u me n e n d o b r o n c h i a l t u b e o n e l u n g v e n t i l a t i o n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Re s u l t s Th e p a t i e n t s i n b o t h g r o u p s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a c h i e v e d a o n e - t i me i n t u b a t i o n . Th e i n t u b a t i o n t i me a n d i n c i — d e n c e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t h r o a t p a i n i n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we r e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s h o r t e r a n d l o w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支气管封堵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的研究

支气管封堵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的研究
表 1 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麻醉时间、 单肺通气时间比较
参考文献 【】 1蒋京京 , 宋哲 明 , 彭龄 .nvn 导管和双腔支 气管导管用 孙 U iet
于单肺通 气的效 果比较[. 医学杂 志,092(2: 5— J实用 ] 20 , 1) 97 5 1
15. 9 9
[]hzk T, a ̄ a H, sieA O eln etai s g 2I i i Y n h m I hk . n -u gvnit nui s a s lo n
11 .一般资料 与 B组 比较 ,P O 1 <. 。 . 0 本 院于 2 1 5月一 0 1 7月择期手术行需单肺通气 23 0 0年 21 年 .两组患者术 中血 气分期 和气道压力变化
表 2 两组插管 、 定位时 间和术中肺萎陷情况
患者 10例 , 为 A 南通 安琪支气管封堵 导管 ) 和 B 双腔 0 分 ( 组 ( 两组 患者 各个 时 间点 S O 均无 明 显差 异 ( > . ) 见 p: P 00 , 5 支气管导管 ) , 般情况见表 l 组 一 。 表 3 。
单肺通气普遍使用 的方法有 2种 ,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 病人肺萎陷无 明显差异 , 见表 2 。 气管封堵法 。双腔支气管导管 管径 较粗 、 具有 固定 弯曲角度 , 插管时需进行角度选择 ,因而容易在插管时造成气道损伤Ⅲ , 定 位及 管理复杂 。国内外 的相关报道认 为支 气管封堵导管具 有 插管定位方便 、 阻隔双肺效果 确切等优点 3 1 。 1资料与方法
2 两组插 管、 . 2 定位时间和术 中肺萎陷情况 0 8 1 (2 : 0 — 2 8 4 A组所用 的插管和定位 时间明显少 于 B (<. )两组 2 0 .2 2 ) 2 5 4 0 . 组 P0 1, O

两种通气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两种通气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1 0 2年 2月
中 国民康 医学
Me iM o m  ̄ o hn s epe SHe h dc Ju fC ieeP o l Mt
F b 2 1 e .02
Vol2 SHM No 4 _4 .
第2 4卷
下半月
第 4期
【 临床研究 】
两 种 通 气 导 管 在 单 肺 通 气 麻 醉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比较
计学处理 , 计量数据用均 数标 准差 , 比较用单 因素方差分 析 ,
P< .5为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00
2 结 果
达 唑仑 0 0 mgk 、 .5 / g 芬太尼 3 /g 异丙酚 2 / g维库 溴铵 g k 、 mgk 、 01 /g .mg k 诱导 , 口明视下 插入气 管导管 , 诊双肺 呼吸音 经 听 并使用纤 维支气管镜准确定位 。行桡 动脉穿 刺置管测血 压 、
碳分压 ( E C 和气道压 , PT O) 所有患 者经桡 动脉穿刺测 血压 、 定 时测 动 脉 血 气 分 析 。行 单 肺 通 气 时 , 录 单 肺 通 气 前 记
1mi( o 、 气 后 1 m n T ) 3 m n T ) 6 m n T ) 开 0 n T )通 0 i( 1 、0 i( 2 、0 i ( 3 及
12 3 双 腔 支 气 管 导 管 定位 法 经 口 明视 插 入 双 腔气 管 导 .. 管 ( 管) 经纤维支气管镜定位 。 左 后
1 1 一般资料 .
碍, 肺功能检查 为正常或轻 、 中度通 气功能 障碍 , 期手术 患 择 者6 O例 , 年龄 5 7 O一 8岁 , 体重 5 7 k 。其 中 , 2~ 3 g 左单肺 通气 2 6例 , 单肺通气 3 右 4例 。手 术种类 为肺手术 2 ( 中胸 8例 其 腔镜下肺大泡结扎 手术 1 8例 ) 食 管癌 根治 手术 3 、 2例 。行 单肺通 气时 , 录术 侧肺 萎陷和手术野 的评估及单 肺通气 时 记 间。将 患者分为两组各 3 。A组采 用 国产 支气 管填塞气 0例

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摘要: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在胸科手术中使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通过选择40例需要进行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腔支气管法,实验组采用支气管封堵器法,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与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使用结果,最后得出支气管封堵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方法。

关键词: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应用研究单肺通气在胸腔外科学中应用广泛,常用的方法有双腔支气管法和支气管封堵器法,双腔支气管法最早与1949年被应用于临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肺隔离技术,但随着技术的创新与时代医学的需求,以及微创技术在胸科手术中的普及应用,支气管镜、开胸活检等多项诊断性操作也逐渐被加入临床中,这些无疑对单肺通气技术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双腔支气管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逐渐无法保障。

近些年兴起的支气管封堵器技术在单肺通气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选择40例单肺通气患者,分别采用双腔支气管法与支气管封堵法对进行胸科手术的2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单肺通气不同时间段时的酸碱度、氧分压、气道压以及术中塌陷肺的数量等相关指标进行记录,通过对比后得出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1相关概念单肺通气技术方法目前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在为胸科手术提供良好视野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患侧出血和肺脓液流向健侧,并能在肺顺应性改变时提供充分的气体交换。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单肺通气方法有传统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法与新兴的支气管封堵法,支气管封堵器主要用于上下气道异常,患者需要进行肺隔离、胸腔镜手术,尤其需要阻塞支气管扩张、出血、肺脓肿、支气管瘘等现象;术后需要保留气管导管的胸科手术环着避免反复插管。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支气管封堵器以其生理损伤小、肺隔离完善、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胸科单肺通气麻醉中。

盲插支气管堵塞器在单肺通气临床应用论文

盲插支气管堵塞器在单肺通气临床应用论文

盲插支气管堵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普通胸外科手术麻醉通常用单肺通气技术,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健侧肺,确保气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和病灶扩散,避免术侧肺膨胀,有利于手术进行。

我们采用盲插支气管堵塞器的方法用于单肺通气,有效地解决了单肺通气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ⅱ~ⅲ级,术前无心、脑、肾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为正常或轻、中度通气功能障碍,术中需行单肺通气普胸手术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7~72岁,体重在45~72kg,其中,左单肺通气16例,右单肺通气26例。

手术种类为肺叶切除术16例,食道癌根治术6例(其中食管上段癌2例、食管中下段癌4例),肺大疱切除术20例。

1.2 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长托宁0.01mg/kg,咪达唑仑0.04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常规直接动脉压(i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度(spo2)监测。

静注芬太尼3~5ug/kg,丙泊酚1.5~2.0mg/kg或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单肺或双肺通气。

调节呼吸参数:潮气量(vt)8~10ml/kg、呼吸频率(rr)12~16次/分、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etco2)30~40mmhg。

术中泵注丙泊酚8~10mg·kg-1·h-1维库溴铵1~2ug·kg-1·min-1,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和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

1.3 插管通气方法麻醉诱导后,喉镜直视下插入普通单腔气管导管(内径7.0~8.0mm),当导管气囊通过声门后,向术侧旋转90度进入气道,盲探法使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术侧支气管内,导管气囊充气后听诊双肺呼吸音,证实单腔气管导管在已插入术侧支气管,用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支气管堵塞器的管径外壁,沿单腔气管导管置入支气管封堵器一定的深度,使封堵塞气囊超过单腔气管导管尖端位置或有阻力感为止,以门齿为标记记录堵塞器放入深度。

支气管填塞气囊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支气管填塞气囊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支气管填塞气囊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黄桂明;钟宝林;吉灵;朱金有;刘晓成
【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9)006
【摘要】@@ 自2008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支气管填塞气囊于单肺通气麻醉中,有效地解决了单肺通气的问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rn1 资料与方法rn1.1 一般资料 rn选择ASAⅠ~Ⅱ级,术前无心、脑、肾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为正常或轻、中度通气功能障碍,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病人37例,年龄19~68岁,体重在46~73 kg,其中左单肺通气16例,右单肺通气21例,手术种类为肺手术28例(其中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手术8例)、食管癌根治手术9例.
【总页数】1页(P929-929)
【作者】黄桂明;钟宝林;吉灵;朱金有;刘晓成
【作者单位】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
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2
【相关文献】
1.支气管填塞气囊在成人单肺麻醉中的可行性研究 [J], 陈钊军;张传汉;王鹏;付向宁
2.支气管填塞气囊用于抢救支气管肺损伤手术一例 [J], 张传汉;王凤杰;刘志恒
3.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肺癌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J], 朱磊
4.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效果及其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J], 林绍立;陈曲敏;洪甲庚
5.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气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J], 王刚;赵玉斌;钱艳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制新型单腔两用气管导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效果观察

自制新型单腔两用气管导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效果观察

肺通气 : 将两用管的导 向端弯头向上 , 导管进入声 门 后导 向端 向手术侧旋转 9 。 0 推进入术侧 总支气 管 内; 插入 3 m左 右 时 向导 向端气 囊 充 气 5~ l 0c 7m 。 听诊两肺呼吸音 , 如堵塞侧呼吸音消失 , 对侧肺通气 良好 , 明导 向端气囊 位置 正确 , 证 否则 须调 整导 向端 气囊 位置 ; 确定 气囊位 置 正确后 , 固定 气管 导管 。对
即一腔控制一侧肺通气。故在两者外径相同时, 前
者 通气 面积 明显大 于后 者 。而较好 的通气 量可 减少 肺 内分 流 与静 脉 血 掺 杂 , 于 C 排 出 ; 降低 单 利 O 对
计学处理 , 内各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 组 间各 时间点参 数采 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验 。
O cl 20 1 ( u p n o, 06,7 S p  ̄):8 -8 . 1117
[ ] i , i gS Y L e a ni i t yeet f i- n 2 L J L n H, uH , t 1 h i r f c o m R2 o a .A n b o 2
5 8.
Ⅳ级 骨髓抑 制发 生率 明显 低于 对照 组 。进一 步证
实回生 口服液具有较强 的肿瘤抑制作用 , 并对骨髓 造血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关于回生口服液对卵 巢癌患者长期生存率 的影响 , 有待更 长时间的观察
证实。 一
[ ] 新华 , 6 许 苏进 , 向阳 , 付 等.回生 口服液联合 化疗一线治疗 中晚 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 山东 医药 , 1 ,1 4 : - . J. 2 15 ( ) 8 8 0 0 1
( 收稿 日期 :0 10 —8 2 1 -61 )

胸科手术麻醉中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应用效果

胸科手术麻醉中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应用效果

收稿日期:2019-03-22
5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
义 (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比较 (x±s)
组别 试验组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摘 要〕 目的 评估胸科手术麻醉中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8年 4—7月在宁夏 医科大学总院胸痛中心行手术治疗的 25例患者列入对照组,给予单腔支气管单肺通气麻醉;将同期在该中心行 手术治疗的 25例患者列入试验组,给予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比较单腔支气管单肺通气麻醉与双腔管插管 单肺通气麻醉的应用效果。结果 开胸 30min后,试验组心率 (HR)、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均低于对照组, 试验组舒张压 (DBP)、收缩压 (SBP)、氧分压 (PaO2)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 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0%,低于对照组的 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胸科手术麻醉中双腔 管插管单肺通气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改善各项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胸科手术;麻醉;双腔管;单肺通气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9)18-0089-02
例数 PaO2 (mmHg) 43
6024±635 9656±1032ab 43 6031±643 7993±813a
PaO2/FiO2 Cst(ml/kPa)
11456±1223 237±046 29623±3436ab 423±056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麻醉的护理配合效果
发表时间:2016-03-11T10:23:22.5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作者:任尚秀
[导读] 充分准备的护理配合有助于麻醉医师建立胸科患者单肺通气麻醉,纤支镜的准备与使用是关键之一。

 
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定位置入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麻醉护理配合。

方法整理收集我科于2012年完成的202例胸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纤支镜定位引导置入支气管阻塞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麻醉,总结围麻醉期的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

结果 61例胸科患者采用支气管阻塞器单肺通气,141例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所有患者均顺利插管,经纤支镜定位均取得良好的单肺通气效果,满足手术中单肺通气需要。

使用支气管阻塞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分别有11例(18%)和43例(30%),术后咽痛声嘶分别有28例(46%)和112例(79%),支气管阻塞器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咽痛声嘶的发生率均低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患者(P<005)。

结论充分准备的护理配合有助于麻醉医师建立胸科患者单肺通气麻醉,纤支镜的准备与使用是关键之一。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麻醉;护理
在普通喉镜盲探下置入支气管阻塞器或双腔支气管施行单肺通气,其失败率和导管移位率可高达25%~48%[1]。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可大大提高置入支气管阻塞器或双腔支气管的成功率,减少气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

纤支镜引导气管/支气管插管是我科常用的插管技术,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202例采用纤支镜引导置入支气管阻塞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麻醉的胸科手术患者,总结其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共202例胸科患者行单肺通气麻醉,男121例,女82例,年龄(57±12)岁。

其中肺部肿瘤手术58例,食道肿瘤手术24例,肺大疱手术57例,其他脓胸、血气胸、胸部外伤、手汗症等手术63例。

麻醉方式均采用纤支镜引导置入支气管阻塞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静吸复合单肺通气麻醉。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及比较支气管阻塞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两种不同单肺通气技术的护理准备工作,总结其护理配合要点;比较两种单肺通气患者苏醒期操作配合情况和咽痛声嘶发生率,总结其术后护理方法。

苏醒期操作配合评级标准[3]:0级:安静合作;1级:吸痰导管等刺激时肢体有活动,用语言安慰解释可改善;2级:无刺激时即有肢体挣扎,具有反抗表现,但不需医护人员制动;3级:强烈挣扎,需要多人制动或辅助用异丙酚。

0、1级为配合,2、3级为躁动。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科2012年共202例胸科患者行单肺通气麻醉,其中61例采用支气管阻塞器单肺通气,141例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均采用纤支镜引导插管和协助对位。

采用支气管阻塞器单肺通气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18%(11例),术后咽痛声嘶的发生率为
46%(28例),均低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患者的躁动发生率30%(43例),术后咽痛声嘶的发生率79%(112例),P<005。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准备。

支气管阻塞器或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对位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胸科手术患者常常需要动脉、深静脉穿刺置管,为了保证手术能准时开始,麻醉前应提前30 min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麻醉机、监护仪、微量注射泵、插管器具、纤支镜、吸引器、除颤监护仪、深静脉穿刺包、压力换能器等麻醉用具的准备,检查上述所有用具是否存在故障,若有故障应马上更换并上报修理。

关于麻醉药品的准备,麻醉护士应根据麻醉医生的医嘱,准备好常规的麻醉诱导用药,如镇静、镇痛、肌松药,以及麻黄碱、阿托品等常规抢救药,准备好有创压力监测的肝素盐水,肝素盐水的浓度为2.5~3.75u/ml。

3.2 支气管阻塞器置入的护理配合。

纤支镜引导支气管阻塞器置入应用于单肺通气的操作过程为:先行普通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后在纤支镜引导下向患侧支气管内置入充分润滑的支气管阻塞器;然后向阻塞器套囊注入空气3~5 ml,经纤支镜观察套囊充气情况,避免套囊充气过多或充气不足;套囊充气后听诊阻塞侧肺有无呼吸音存在,进一步确定阻塞器的位置是否正确,呼吸音消失表明阻塞成功;固定阻塞器,拔出纤支镜,抽出套囊内的空气,行双肺通气。

在此操作过程中,麻醉护士应尽力配合麻醉医生做好支气管阻塞器置入的准备,例如检查纤支镜的电源是否充足、准备好石蜡油、酒精、生理盐水等辅助物品,协助麻醉医生给阻塞器套囊充气或调整套囊气量,协助阻塞器的固定等工作。

3.3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的护理配合。

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入对于普通喉镜暴露声门良好的患者,凭麻醉医生的临床经验可常规喉镜插入,然后通过纤支镜对双腔支气管精确定位;而对于普通喉镜暴露声门不佳的患者,常常借助于纤支镜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

双腔支气管插管前,要协助麻醉医生检查套囊是否漏气以及官腔的连接是否配对,在双腔管的外表面涂一层利多卡因乳膏可起到润滑和减少患者术后咽痛不适的并发症。

通过传统听诊的双腔管定位方法证明放置位置正确的双腔管,经纤支镜检查可发现其位置不正确率最高可达78%,因此,双腔管插入后常规需要纤支镜精确定位,在定位的过程中,麻醉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调整双腔管的深度及调整气囊的充气量。

3.4 患者苏醒期的护理。

在患者的苏醒期,气管导管尤其是双腔气管导管可作为强烈的应激源,刺激患者口、鼻、咽喉,引起强烈的异物堵塞感,而且,胸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合并有胸痛、胸闷、窒息感,从而可导致患者烦躁不安,苏醒期剧烈躁动。

特别是在吸痰的过程中,患者躁动可更为明显,本次回顾性分析发现,支气管阻塞器患者躁动的发生率为18%,双腔支气管导管患者躁动发生率30%,躁动发生率较高。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预防苏醒期躁动以及躁动带来的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苏醒期双上肢约束、镇静,吸痰动作轻柔,减少吸痰刺激等护理干预。

3.5 纤支镜的护理。

纤支镜价格昂贵并与患者直接接触,使用或保存不当容易损坏,而清洗消毒工作的疏忽可导致患者交叉感染,因此,纤支镜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纤支镜的每一次使用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前置清洗,用酶纱布将镜身的分泌物擦拭干净,反复吸水送气并吸引至少10 s,然后进行初洗、酶洗、漂洗、浸泡消毒、末次清洗、干燥等清洗程序。

纤支镜的清洗过程中,应注意多酶洗液应当
每清洗一次后更换,消毒剂每天使用前要使用专用试纸监测浓度是否合格。

4 讨论
通过本回顾性分析发现,通过纤支镜引导置入支气管阻塞器或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可使导管对位准确,减少术中导管移位的发生,并可减少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而支气管阻塞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各自有其自身的特点,支气管阻塞器对气道损伤少,患者术后较易耐管,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较低,但其欠缺吸痰吸引功能、术中肺萎陷效果逊于双腔支气管;相反,双腔支气管导管管径较粗、插管难度较大,患者术后不易耐管,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较高,但其吸痰吸引功能和肺萎陷效果优于支气管阻塞器。

在临床麻醉的护理工作中,麻醉护士应掌握两种导管的作用原理及使用特点,做好各种插管准备配合工作,术后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922.
[2] Schwartz DE, Yost CS, Larson MD Pneumothorax complicating the use of a Univent endotracheal tube Anesth Analg,1993, 76(2):443445.
[3] 李梓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4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