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父子
《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沈炼,字纯甫,会稽人。
嘉靖十七年进士。
除溧阳知县。
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
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
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锦衣帅陆炳善遇之。
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
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
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
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
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
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
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
炼时时扼腕。
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
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
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
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
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
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
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
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
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
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
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
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因恸哭而去。
译文:沈炼,字纯甫,会稽人。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
授官溧阳知县。
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
父死后他离去,补在清丰,调入朝廷为锦衣卫经历。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
中国古代法律无情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明朝嘉靖年间,严嵩父子权倾朝野,一手遮天。
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严嵩以权相之位,独揽朝政,权倾一时。
严嵩之子严世蕃(1513-1565)亦为权臣,权势熏天。
然而,严嵩父子在权势滔天之时,却对国家、百姓毫不留情,最终导致了他们自身的覆灭。
二、严嵩父子的罪行1. 贪污腐败严嵩父子在朝中为官,大肆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
严嵩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导致国家财政空虚,百姓生活困苦。
2. 倒卖官职严嵩父子通过倒卖官职,大肆敛财。
他们以官职为代价,收买官员,结党营私,使朝政腐败不堪。
3. 残害忠良严嵩父子在朝中排挤异己,残害忠良。
他们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许多忠臣良将陷害致死,使得朝政黑暗,民不聊生。
4. 压制百姓严嵩父子在地方上实行严酷的统治,压制百姓。
他们加重赋税,搜刮民财,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三、严嵩父子的覆灭1. 严嵩失势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嵩因年老体衰,被罢免宰相职务。
此时,严世蕃也因贪污腐败被查办。
严嵩父子在朝中的势力逐渐被削弱。
2. 严世蕃被斩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严世蕃因贪污腐败被斩。
严嵩也因年老体衰,被贬为庶人。
严嵩父子在朝中的权势彻底崩溃。
3. 严嵩之死严嵩在贬为庶人后,不久便病逝。
严嵩父子虽然权倾一时,但最终却因罪行累累,遭到法律的严惩。
四、案例启示严嵩父子的覆灭,是中国古代法律无情的典型案例。
这一案例给我们以下启示: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权势多大,只要违法乱纪,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权力不能滥用。
严嵩父子在权势滔天之时,却对国家、百姓毫不留情,最终导致了他们自身的覆灭。
3. 忠诚正直是做人的根本。
严嵩父子因贪污腐败、残害忠良而遭到法律的严惩,警示我们要忠诚正直,为人民谋福祉。
总之,严嵩父子的覆灭是中国古代法律无情的典型案例,这一案例警示我们要严于律己,遵守法律,做一个忠诚正直的人。
历史趣谈:明代权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何被罗织罪名冤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代权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何被罗织罪名冤死?导语:严世蕃之死,当时就有人认为是冤案。
当然是冤案了。
这严世蕃恶贯满盈不假,聚众谋反却是冤枉。
林润的奏折其实说得很清楚:“道路皆言,两人严世蕃之死,当时就有人认为是冤案。
当然是冤案了。
这严世蕃恶贯满盈不假,聚众谋反却是冤枉。
林润的奏折其实说得很清楚:“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
什么叫“道路皆言”?就是路上的人都这么说。
实际上是捕风捉影,连匿名举报都算不上。
张居正在主修《世宗实录》时就说,严世蕃是该杀的,但罪名应该定为“奸党”而不是“反贼”。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一月,是“一代名奸”严嵩伤心难过的日子。
就在这个月,他的儿子严世蕃被人告发,以“通倭谋反”的罪名逮捕下狱。
这个罪名如果成立,等待他的,将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严嵩是有明一代的异数,一个“不可多得”的奸臣。
明代的奸臣不多。
《新唐书》作《奸臣传》,上下两卷,另有《叛臣传》上下两卷,《逆臣传》上中下三卷。
《宋史》作《奸臣传》,多达四卷,另有《叛臣传》上中下三卷,《佞幸传》一卷。
《明史》的《奸臣传》却只有一卷。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大明的奸臣就一定比大唐或大宋少,因为《明史》还有《佞幸传》和《阉党传》。
入此二传的,在一般人看来,也是奸臣。
比如武宗(正德)朝的焦芳,身为阁臣,却与宦官刘瑾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怎么不是奸臣?然而入《阉党传》。
又比如成祖(永乐)朝的纪纲,专一刺探官民隐私,打小报告陷害他人,“被残杀者不可胜数”,又怎么不是奸臣?然而入《佞幸传》。
《明史》认为,不能把小人都名之为“奸”。
只有那些“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身阴贼”的,才是奸臣。
像焦芳和纪纲那样的,便只好算作“阉党”和“佞生活常识分享。
文言文翻译明史杨爵传

杨爵,字伯修,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也。
其为人刚直,不事权贵,好学不倦,于经史百家,无不涉猎。
嘉靖壬午(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举进士,授庶吉士,改任编修。
爵初入仕途,即直言极谏,不避权贵。
时严嵩父子当朝,权倾朝野,爵乃上疏极论严嵩之奸恶,曰:“严嵩父子,贪墨无厌,祸国殃民,天下共愤。
陛下宜亟诛之,以正国法。
”疏上,严嵩大怒,欲加爵以罪。
幸得同僚力保,乃免。
嘉靖丙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秋,京师大水,爵上疏言:“陛下宜省己过,修德政,以安民心。
今水灾频仍,百姓流离失所,陛下宜亟行赈济,以救民困。
”疏入,帝虽未采纳,然亦嘉其忠直。
隆庆元年(1567年),帝崩,穆宗即位。
爵以言事得罪穆宗,被贬为庶人。
爵虽遭贬,然不改其志,仍屡上疏言事。
时穆宗好神仙,爵上疏极言神仙之误,曰:“神仙之说,荒谬不经,陛下宜摒弃之,以免误国。
”疏入,穆宗不悦,竟将爵下狱。
在狱中,爵不改其节,屡次上书,言辞激昂,深得狱吏同情。
后穆宗念其忠直,遂释之。
出狱后,爵仍坚持己见,屡次上疏,力主改革朝政。
穆宗虽不悦,然亦无奈。
万历四年(1576年),爵以年老致仕,归乡。
家居二十年,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不遗余力。
其学说以经世致用为主,提倡实学,反对空谈。
卒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享年八十四岁。
杨爵一生,忠直敢言,虽遭权贵排挤,亦不为之所动。
其言行,深得后人称颂。
史载:“爵之为人,刚直不阿,好学不倦,经世致用,虽遭困厄,不改其志。
真乃一代名臣也。
”译文:杨爵,字伯修,是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他为人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勤奋好学,对经史百家之学无不涉猎。
嘉靖壬午年(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予庶吉士的职位,后来改任为编修。
杨爵初入官场,就敢于直言极谏,不回避权贵。
当时严嵩父子掌握朝政,权势熏天,杨爵便上疏极力弹劾严嵩的奸恶,说:“严嵩父子贪婪无度,祸国殃民,天下共愤。
陛下应立即惩处他们,以正国法。
”奏疏呈上后,严嵩大怒,想要加罪于杨爵。
《严嵩》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严嵩》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严嵩》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盘点历史上十大贪官!他们分别是怎么变成贪官的?

盘点历史上十大贪官!他们分别是怎么变成贪官的?“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贪官指的是官员、干部,以权力势力,贪污枉法,迷恋钱财和官位的官员。
历史上的贪官不计其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群众或公共财物。
所以说,在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都有贪官,只不过,他们的手段不同、水平不等。
那么,接下来,我们细数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巨贪。
一、赵高:秦朝最有名的贪官要数赵高,秦始皇听说赵高既有能力,又懂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
秦二世时任丞相,专权朝政。
赵高利用职权,霸占良田,操纵赋税,掌控国库,短短几年,就成为了家财万贯的富豪。
在他任职期间,弄虚作假,玩弄权术,贪得无厌,终遭到了报应。
之后,赵高通过发动政变,陷害无辜,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二、梁冀:梁冀,东汉王朝的大将军,人称“跋扈将军”,在朝廷中横行霸道二十多年,暴虐无道,为所欲为。
梁氏一门,九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七人,娶公主的驸马三人。
其余担任卿、将、尹、校尉一共五十七人。
汉桓帝夺回权后,诛杀梁氏,使得梁冀被迫自杀,其家被抄,卖钱达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之多。
三、王温舒:王温舒,汉武帝时代的十大酷吏之一,以暴虐酷杀著称,年轻时就是一个地痞流氓,性格残暴,尽干一些拦路抢劫的勾当。
此外,王温舒不仅是一个酷吏,还是一个贪官。
狡黠的王温舒扮演着两张面孔,在无权无势者面前,他露出“酷”的面孔,以酷行贪;在权贵者面前,他露出“谄”的面孔,以谄行贪。
王温舒掌握着生死予夺大权,杀死了几万人,贪污了好多被籍没的财产,使得一些豪强地主紧要关头为了保命不惜倾家荡产,大行贿赂。
王温舒死后,史料记载其“家累千金”。
四、石崇:石崇是西晋有名的富豪,他的财富主要靠打劫而来。
在他任荆州刺史期间,专门抢劫沿途来往富商,获得大量钱财,虽不是贪污得来,但行为却令人唾弃。
而且,石崇和王恺斗富占据上风的故事,更是令人张目。
《明史·吴时来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授松江推官,摄府事。
倭犯境,乡民携妻子趋城,时来悉纳之。
贼攻城,骤雨,城坏数丈。
时来以劲骑扼其冲,急兴版筑,三日城复完,贼乃弃去。
擢刑科给事中。
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
皆严嵩私人,嵩疾之甚。
会将遣使琉球,遂以命时来。
时来抗章劾嵩曰:“嵩辅政二十年,文武迁除,悉出其手。
潜令子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
世蕃因招权示威筐篚苞苴辐辏山积犹无餍足每行事推官必先禀命世蕃而后奏请陛下但知议出部臣岂知皆嵩父子私意哉!虚官帑以实权门,臣窃谓除恶务本,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时张翀、董传策与时来同日劾嵩。
而翀及时来皆徐玠门生,传策则玠邑子,时来先又官松江,于是嵩疑玠主使。
密奏三人同日构陷,必有人主之,且时来乃惮琉球之行,借端自脱。
帝入其言,遂下三人诏狱,严鞫主谋者。
三人濒死不承,第言“此高庙神灵教臣为此言耳。
”主狱者乃以三人相为主使谳上。
诏皆戍烟瘴,时来得横州。
隆庆初,召复故官。
进工科给事中。
条上治河事宜,又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苏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
帝皆从之。
隆庆二年,给事中光懋等劾其滥举。
会高拱掌吏部,雅不喜时来,贬云南副使。
复为拱门生给事中韩楫所劾,落职闲住。
万历十二年,始起。
十五年拜左都御史。
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数抗朝令,时来劾之,下所司讯治。
时来初以直窜,再遭折挫,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
连为饶伸、薛敷教等所劾,时来亦连乞休归。
未出都,卒。
赠太子太保,谥忠恪。
寻为礼部郎中于孔兼所论,夺谥。
(节选自《明史·吴时来传》,有删改)译文: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
嘉靖三十二年中进士。
拜授为松江推官,代理府事。
倭寇侵犯府境,乡民携带妻子儿女逃到城里来,吴时来全部收纳了。
贼寇攻城,天突降大雨,城崩塌了数仗,吴时来用精良骑兵扼守要处,急忙筑土修城,三天城又修好,贼寇于是放弃离去。
提拔为刑科给事中。
弹劾罢免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以及巡按御史路楷。
濯缨随处有沧浪

“濯缨随处有沧浪”———明代严氏父子双贪的肮脏生活公元1536年(嘉靖十五年)冬十二月以前,在南京任吏部尚书的严嵩,说他是个文人,是个诗人,或者,加上“著名”,都是可以的。
那时,他纱帽翅上的“缨”,还用不着“濯”。
因为明代开国定都南京,永乐迁都北京后,仍在南京设了一个稍小的,与北京却是同样设置的中央ZF机构。
但是,派到那里去做官的,通常都属于非主流的二线人物,所以,在南京时的严嵩,很有时间游山逛水,吟诗作文,以风雅著称。
次年到了北京,来给皇帝祝寿,留在了翰林院修《宋史》,随之入阁,纱帽翅上的“缨”,开始抖了起来,按捺不住的本性,便逐渐暴露了。
权力这东西,落在品质不佳的人手里,便是一种恶的催化剂。
于是,“凭藉主眷,骄子用事,诛夷忠臣,溃败纲纪,遂为近代权奸之首”。
这时候,连“濯缨随处有沧浪”那种假姿态,假清高,也没有了。
一直在南京坐冷板凳的严嵩,发迹太晚,等到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其年五十六岁。
等到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受到明世宗朱厚重用,是嘉靖二十一年的事,老先生已年过花甲,高寿六十二了。
那时,虽无到点退休一说,但他不能不考虑到上帝留给他贪污的年头,无论怎样抓捞,为时不是太多。
于是趁早赶快,将他实在不成样子的“短项肥体,眇一目”的儿子,提拔起来,作为膀臂。
这样,独眼龙得以“由父任入仕。
以筑京师外城(功)劳,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
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明史》)。
这一次,被嘉靖彻底冷落的严嵩,再也无法救他的儿子一命了。
不过,他很纳闷,法司黄光升奏的这一本,为什么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法司黄光升角色虽小,在官场厮混多年,也成了精。
他算盘拨拉得很明细,第一,严嵩虽然致仕归田,风光不再,但嘉靖只是讨厌他,并不想收拾他,时不时还念叨他的“赞玄”之功,谁知他会不会起复,又杀回来呢?第二,严世蕃就更不是好惹的了,此人朝上朝下,党羽密布,京内京外,网络沟通,是一个气焰嚣张,罔顾一切,什么卑鄙龌龊都做得出来的坏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嵩父子
明朝六巨猾臣之一的严嵩,与其子严世蕃同领朝政,权倾全国二十年,一意媚上,践踏糟踏忠良,全国怨恨。
本来,严嵩起家之前也是微贱之人,他少年聪明勤学,饱读诗书,八斗之才且为人机灵。
可是,时晦气兮,运乖命蹙。
平易近间传说,严嵩曾挑担卖面。
一日,严嵩挑着面担沿街叫卖,时已近午,唇干口燥,两腿酸软,却没有一个买面之人。
严嵩失望,正筹办回家,却被一个干瘪的红眼老妇人远远地叫住了,那害眼的半瞎老太太说要买面。
严嵩见有了生意,便放下担子号召老太太。
不意,那老太太只是要买一个钱的面,为做鞋粘鞋口用。
严嵩好不失望。
转思,一文钱虽少,也是生意。
就揭开面筐盖子,为老太太秤面。
这时候一阵怪风旋起,将尘埃杂草都旋进面筐以内。
严嵩打发了老太太,心中愁闷,不由悲从心来,仰天长叹。
不意,天上刚巧一只鸟飞过,拉了一泡屎,正好落在严嵩仰脸叹息的口中。
严蒿卖面不成,后来,又做了猜字师长教师。
时老皇病笃,诏小王子进京担当大统。
为防各路诸侯王加害小王子,概况上说是要将那位小王子拿京问罪,黑暗告知那位小王是叫他进京担当皇位。
可是,小王子心中仍七上八下。
一路之上那位小王虽没戴锁枷前行,却在脖子上挂了一条犯罪绳,以示钦犯。
当小王子走至严嵩故乡时,巧遇严嵩在市上卖卜。
那小王子是以往京师存亡未卜,心中愁闷,到市井上闲逛,散心舒闷,恰碰到严嵩在地上摊着卦摊,蹲在一边等人问卜。
小王子丢给严嵩一锭白银说,算一卦。
严嵩回覆说,我不会算卦。
小王子问,师长教师会甚么?严嵩说,我会猜字。
小王子问,作甚猜字?严嵩说,你随意写一个字,我便知道你的吉凶祸福。
那小王子拾起地上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土字,要严嵩算算出息。
严嵩左看右看,困惑未定。
呻吟道,昔日客长出一字,严嵩便可定福祸。
本日事大,委实委决不下。
须客长再写一字方可决计。
那小王心中焦躁,想,叫你算卦你说不会,说你会猜字,写了字你却又猜不出来,我岂是你随意消遣的人!顺手愤恚地将树枝在地上划了一道,就要回身离往。
这时候,只见严嵩扑通一声双膝跪倒。
小王子见状吃了一惊。
说道,不算不猜也就是了,师长教师何以至此?严嵩启齿道,君王到此,得识君颜,草平易近安能不跪?小王子道,你看我身披犯罪绳,乃是钦拿要犯,怎见得是君王到此?严嵩见礼答道,我不管您披不披犯罪绳,从字面看,您的将来,必登九五之尊。
小王子问,何故见得?严嵩说,您刚才写一土字,四海以内难道王土,率土之宾难道王臣,因事体之大,我实难判定,您又在土上加一道,不恰是一个王字吗?所以我判定您是君王到此。
小王子听罢,心中怅然,便细问了严嵩姓名籍贯和常日所学。
临别赠银三百两,告知严嵩,若诚如师长教师所言,大后年即士子大比之年,你没必要再卖卜猜字,归去后潜心攻读五经四书,赴京应试,我不管你文章黑白,都点你为头名状元。
说罢衣袂飘飘,洒但是往。
那小王子进京以后,公然继了大位。
严嵩回家以后,也闭门苦读,进场连捷,待到大比之年,进京应试,公然点了头名状元。
严嵩官至阁老,权倾朝野,荣华富贵,位极人臣,好不威风舒服。
严嵩之子严世蕃倒是一介纨绔后辈,全日走马斗狗,不读诗书,不尊圣教,但严嵩孙子却伶俐勤学,早早就少年及第,中了进士公。
一日严嵩率领儿孙祭祖,严嵩和孙子俱是莽袍玉带,金印乌纱,只有他儿子严世蕃是个白丁,没有功名。
严嵩在祖宗牌位前恭顺下跪,后面天然是他儿子严世蕃跪着,儿子后面是孙子跪着。
严嵩和他孙子俱是恭顺肃穆。
但严世蕃倒是不务正业,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
严世蕃的行动引得严嵩大为不满,回头瞪了儿子一眼。
不意这位花花令郎却说,看我怎的!用手指着后面儿子说:我儿子不如你儿子?这句话惹得死后儿子嘿嘿一笑。
那严世蕃却又呵儿子道,笑我甚么?用手指着前面的严嵩说:我父亲不如你父亲?
后来,严嵩把严世蕃破格汲引了起来,父子同掌朝政。
那严世蕃瓦釜雷鸣,毫无所惧,横行霸道,傲慢之极,乃至严氏父子垂垂掉宠。
至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命令将严世蕃问斩市曹。
严世蕃临刑,渧泗交换大哭一场,方束身待罪。
朝廷将严嵩削官还乡,严嵩无家可回,赐紫金碗一只,准其处处乞讨。
那严嵩四周流散,如飞絮飘蓬,两年后病卒。
可叹一代权臣,过眼富贵,如同春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