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工艺对比选择

生化工艺对比选择
生化工艺对比选择

7、MSBR(改良型SBR)

MSBR 是8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技术,目前其中的专利技术归美国芝加哥附近的Apua AEROBIC SYSTEM .Inc 所有。MSBR 是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反应器,其实质是A/A/O 系统后接SBR,因此具有A/A/O 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和SBR 的

一体化、流程简洁、控制灵活等优点。

MSBR系统原理图见图5.1.3.3-6。

现将MSBR 系统的运行原理简介如下:污水进入厌氧池,回流活性污泥在这里进行充分放磷,然后污水进入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反硝化后的污水进入好氧池,有机物在这里被好氧分解、活性污泥充分吸磷后再进入起沉淀作用的SBR 池,澄清后的污水被排放,此时另一边的SBR 在1.5Q 回流量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硝化,或起静置预作用。活力污泥首先进入浓缩区进行浓缩,上清液直接进入好氧池,而浓缩污泥则进入缺氧池,一方面可以进行反硝化,另一方面为先消耗掉回流浓缩污泥中的溶解氧和硝酸盐,为随后的厌氧释磷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在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有1.5Q 的回流量,以便进行反硝化。

图5.1.3.3-6 MSBR 工艺流程图

由其工作原理可以看出,MSBR 是具有同时进行生物除磷及生物

脱氮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MSBR 工艺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备的利用率较低,这是SBR 工艺的通病,MSBR 工艺虽经多次改进,设备的利用率仍仅有74%。

(2)污水厂成功业绩欠缺,特别是大型污水厂采用MSBR 工艺的更少,国内投入运行的MSBR 工艺的污水厂较少。

(3)MSBR 工艺中污泥浓缩池,工艺计算中要求在30min 内将污泥浓度提高近3 倍(例如从2.4g/L 浓缩到7g/L),由于浓缩池底部布置欠妥,污泥堆积无法避免,因此池内MLSS 浓度无法平衡。

(4)进入好氧池有4Q,其中1.5Q 回流至缺氧池,1.5Q 通过SBR 池回流至污泥浓缩池,1.0Q 通过SBR 池沉淀排出,因此好氧池内流向较紊乱,如何控制1.0Q 从沉淀段排出是有问题的。

(5)MSBR 工艺各池传动机械设备多,相互之间回流泵多,对控制系统依赖性大,如果自控系统中某一部分出故障时,将导致全厂运行困难。

8、一体化UNITANK 工艺

一体化UNITANK 污水处理工艺是由比利时SEGHERS 公司提出的,该工艺是SBR 法的又一变形和发展,它集合了SBR 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优点。一体化UNITANK系统原理图见图5.1.3.3-7。一体化设计,不仅具有SBR 系统的主要特点,还可像传统活性污泥法那样在恒定水位下连续运行。它的运行工况与三沟式氧化沟相似,随着工艺的发展,一体化UNITANK系统已有单级和多级之分,以下这样对常规单级UNITANK 工艺进行介绍。

图5.1.3.3-7 UNITANK 工艺示意图

一体化常规单级UNITANK 工艺主要有两种运行方式,即单级好氧与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单级好氧UNITANK 工艺的第一个主体运行阶段包括以下过程:

(1)原污水首先进入左侧1号池内,在曝气的同时去除BOD ,因该池在上个主体运行阶段作为沉淀池运行时积累了大量经过再生、具有较高吸附及活性的污泥,污泥浓度较高。因而可以高效的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2)混合液同时自左向右通过始终作为曝气池从中间2号池,继续曝气,有机物得到进一步降解,同时在推流过程中,左侧1 号池内污泥进入中间2号池,再进入右侧3号池,使污泥在各池内重新分配;

(3)混合液进入作为沉淀池的右侧3号池,停止曝气,泥水分离后,出水通过溢流堰排放,剩余污泥则由底部排出。第一个运行阶段结束后,通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段,即进入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过程为污水从右侧3号池进入系统,混合液通过中间2号池再进入作为沉淀池的左侧1号池,水流方向相反,操作过程相同。

通过对系统进行灵活的时间和空间控制,适当的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可以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

污水交替进入左侧1号池和中间2号池,在左侧1号池进行缺氧搅拌,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在前一个运行阶段的硝态氮通过兼性菌的反硝化作用实现脱氮;并释放上一阶段运行时沉淀的含磷污泥中的磷。中间2号池在曝气运行时,进行去除有机物、硝化及吸收磷;在进水搅拌时,进行反硝化脱氮,并自左向右推进污泥。右侧3号池作为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出水溢出,含磷污泥的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在进入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前,污水只进入中间2号池,使左侧1 号池中尽可能完成硝化反映。其后左侧1号池停止曝气,作为沉淀池。然后进入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污水由右向左流,运行过程相同。

与SBR相比,UNITANK系统主要有以下改进:

(1)UNITANK 系统在恒水位条件下交替运行,水力负荷恒定,因此可以降

低对管道、阀门、水泵等水利设施或设备的规格及要求,从而降低系统的成本;

(2)系统反应池的有效容积能够得到连续的使用,其结构因而变得更加紧凑;恒水位系统中可以使用表曝机,出水堰的构造也更加简单(不需要浮出式出水堰),而恒水位条件下的土建设计不需要考虑水位变化对池体的压力变化;

(3)厌氧及缺氧过程不会像SBR那样混在同一阶段(充水阶段);此外,根据具体的情况,如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或浓度较低的城市废水的不同要求,可以采用时间及空间控制的方法,建造可以实现脱氮除磷的小型、中型及大型UNITANK 系统。

一体化UNITANK 工艺集SBR,传统活性污泥法,“三沟式氧化沟”的优点,克服了SBR 间歇进水、“三沟式”占地大的缺点,使UNITANK 系统因采用“三沟式”近似的运行工况而能连续进水,又采用“传统法”同样的曝气装置而使处理厂的面积减少。

9、CAST 工艺

CAST(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工艺是澳大利亚开发的一种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是在传统SBR 工艺和ICEAS(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Aeration System)工艺(周期循环延时曝气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每组CAST 系统通常由四个池子组成,每池轮流运转,分别完成进水、反应、沉淀、闲置和出水工序。在每个池子前设有一个厌氧捕捉器(预反应区),部分污泥回流至该区。每个运行周期总时间为4h,每天运转6个周期。每个池子在不同时间的运行状态见表5.1.3.3-8。

CAST 工艺运转周期表5.1.3.3-8

从表5.1.3.3-8可以发现,在每一个循环周期中,始终有2 个池子处于进水/曝气状态,另外两个分别处于沉淀/闲置和撇水状态,沉淀和撇水过程均需停止充水和曝气,这样运行方式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连续进出水。

CAST 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为:除磷是靠厌氧捕捉选择区(预反应区)和曝气反应区(主反应区)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在主反应区完成。从充水/曝气开始,溶解氧(DO)浓度从0 mg/L 逐渐增加到2.0mg/L 的过程中,大约有50%的时间其DO 接近于零,约30% 时间DO 在1mg/L 左右,约20%时间DO 在2mg/L 左右。DO 能否进入微生物絮体内,取决于絮体大小和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一般情况下,耗氧速度较快,当DO 含量不高时,溶解氧很难进入絮体内部,这样在絮体内形成

-N 可进入絮体内部,使絮体了微缺氧环境,而硝化产生的较多浓度梯度的NO

3

内部发生反硝化作用,使硝化/反硝化过程同时发生,无需专设缺氧区和内回流系统。

CAST 工艺的特点:除具备SBR 工艺一般特点外,兼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点。由于存在基质浓度梯度和溶解氧浓度梯度,所以具有推流性质。因而其处理效果较好,具有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适应水质的变化。

10、BAF 工艺

BAF反应池是一种高负荷滤池。也即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2~5mm的颗粒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微生物附着于全浸没在水中的颗粒狀滤料上。以鼓气充氧,利用生物膜降解有机物。曝气生物滤池是国际上80年代开发的应用于废水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先进工艺,尤其适用于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其技术特征是在床体内充填特殊的陶粒填

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附着很大的生物量。用于三级处理其污泥负荷低,

因而有很好的出水水质,而且出水水质稳定。

污水处理中采用的曝气生物滤池是在生物氧化基础上,引入自来水处理过滤工艺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工艺,在80 年代初出现在欧洲,主要是在一级强化处理基础上将生物氧化与过滤结合在一起,滤池后可不设二次沉淀池,通过反冲洗再生,实现滤池周期运行。由于其性能良好,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至90 年代已日趋成熟,在污水二、三级处理领域中BAF 曝气生物滤池发展很快,其BAF向上流生物滤池是近年来在欧洲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最近十年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超过70 个BAF 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厂。其中规模最大的达到41万m3/d。

BAF 工艺属生物膜法,生物膜法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

为H

2O、CO

2

、NH

3

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采用鼓风曝气系统结合污

水充氧。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生物膜,生物膜经反冲洗脱落下来,从系统中去除。

由于BAF 过滤时能有效的截留水中的悬浮物,经BAF生物滤池处理过的水,不再需要进行专门沉淀处理。减少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和投资。但是BAF生物滤池对进水性质有一定的要求,进水的悬浮物一般要小于60mg/L,故要加前处理设施,同时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时还要加混凝沉淀池。

从上述各工艺机理的定性分析来看,每种工艺都各有其优缺点,均可实现污水脱氮除磷的处理目的。考虑到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宜采用生产管理方便、对进水水质变化适应性强、能够确保处理水质的工艺,为了确定方案的合理性我们从上述各种工艺中初步筛选出“BAF工艺”和“CAST 工艺”两个选择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从中推荐一个适合本工程的最佳方案。

BAF工艺与CAST工艺比较表5.1.3.3-2

经比较:BAF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与CAST工艺相差不大,但因进水水质/COD比值较低、出水对磷的去除率要求较高和BAF工艺的优点,的特点和BOD

5

我们选择“混凝沉淀+BAF池+辅助化学除磷”工艺为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反应处理工艺。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专业概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在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产品研发、分析检验、市场营销等部门,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掌握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能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从事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生物药生产操作、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制药设备使用维护技术、产品开发、质量分析与管理和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生产操作、设备维护、质量管理及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实用药物学、生物药物生产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生产技术、化学原料药生产操作、化学原料药小试技术、化学原料药中试工艺与反应器、药物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制药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药事法规与管理。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发酵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合成单元操作、药物分析、生化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化制药机械

与设备、制药企业管理与GMP实施、有机合成实习、化工仿真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践等。 相关优秀院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情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 就业岗位 生产操作与工艺控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操作岗位、生物药品生产操作岗位、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岗位。 新产品开发试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物药品、药物制剂的小试实验岗位。 产品检验岗位:药品原料、药品中间体、成品药的分析检验与质量管理岗位。 主要工作岗位:药物合成岗位、药物精制岗位、药物分析岗位 相关工作岗位:生物发酵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技术管理岗位、新技术研发岗位 拓展岗位:药品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理化试验、产品销售等。[1]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大全及优缺点对比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大全及优缺点对比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 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 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 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 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

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一体化污水处理核心处理工艺比较选择

一体化污水处理核心处理工艺比较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是污水处理厂设计的主体和关键,污水处理工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处理效果、运转的稳定性、运转成本和操作管理的水平。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成熟、可靠、经济、高效且操作管理方便、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以取得最佳的效益。 由设计水质和处理要求可以看出,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为有机污染,参考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的规定,一级处理方法,对于SS处理效率为40~55%,对于BOD5处理效率为20~30%;二级处理方法,对于SS处理效率为60~90%,对于BOD5处理效率为65~95%。结合本工程设计,应采用二级处理方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具有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的优点,前人在设计和运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但普通活性污泥法也存在着在运行不当时或进水水质异常时易发生污泥膨胀导致出水恶化的问题,同时由于污泥泥龄较短和没有缺氧工况;对氮、磷的去除率不理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水体的污染负荷已严重超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特别是氮、磷在自然水体中积累,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就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水脱氮除磷二级生物处理采用较多的工艺作一分析比较。 生物除磷脱氮污水处理工艺比较 目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处理工艺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按空间进行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第二类为按时间进行分割的间歇性活性污泥法。另外还有一类就是以BAF工艺为代表的生物膜法。

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 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是指各种处理功能(如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池子)内完成。目前,较成熟的工艺有:传统A2/O 工艺、A2/O氧化沟工艺等。 传统A2O工艺及UCT、倒置A2/O工艺 传统A2O工艺于70年代由美国专家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AO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该工艺是在AO工艺中增加一个缺氧段,将好氧段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段,以达到脱氮的目的。 传统A2O工艺可以完成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硝化反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其流程简图如下: 进水出水 回流污泥剩余污泥 传统A2O工艺流程简图 传统A2O工艺的特点: 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可达到除磷脱氮目的; 工艺简单、水力停留时间较短; 在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交替运行,丝状菌不会过度繁殖,从而不会引发污泥膨胀。 传统A2O工艺的缺点是回流污泥中过多的硝酸盐破坏厌氧环境,影响厌氧放磷效果,为此产生了UCT工艺。与传统A2O工艺比较,UCT工艺不同之处在于污泥先回流至缺氧段,再将缺氧段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段,从而减少了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但UCT工艺增加了一次回流,即多一次提

污水处理工艺简介及对比方案必选比用

污水处理工艺简介及对比方案必选比 用

A/O工艺、A2/O工艺、氧化沟、SBR工艺、CAST工艺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因此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A/O 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分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经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

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 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特别,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 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 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 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经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 (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3. 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

生化处理工艺说明

生化处理工艺说明 厌氧池 调节池的水由潜水泵打入厌氧池。 厌氧微生物对于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中环的裂解,具有不同于好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其裂解为还原性裂解和非还原性裂解。 厌氧生物发酵池的主要目的是去除COD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过程对于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水,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基等,以气体的形式从池中排中,可以去除废水中50~80%左右之COD。同时,还可以将废水中的芳烃类有机质所带的苯、萘、蒽醌等环打开,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为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创造良好条件。厌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性衰退阶段及甲烷化阶段。在水解阶段,固胶体性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有机物质,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厌氧反应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故水力停留时间短,效率高,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厌氧池启动后,污水由布水系统进入池体,由池底向上流动,经细菌形成的污泥层,污泥层对悬浮物、染料颗粒及细小纤维进行吸附、网捕、生物学絮凝、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在降解COD的同时也得以澄清。 焦化废水厌氧工艺水力停留时间较其他废水长,COD去除率15~30%,同时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缺氧池 缺氧池是生物脱氮的主要工艺设备,废水中NH3-N在下一级好氧硝化反应池中被硝化菌与亚硝化菌转化为NO3--N与NO2--N的硝化混合液,循环回流于缺氧池,通过反硝菌生物还原作用,NO3--N与NO2--N转化为N2。此转化条件,一是废水中含有足够的电子供体,包括与氧结合的氢源和反硝化异养菌所需之足够的有机碳源,二是厌氧或缺氧条件。由第一

级厌氧池之出水,已留有足够的有机碳源,可供反硝化菌消耗,但不能太大的过量碳源,以免出水含碳源过多,影响后续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影响因素: 碳源进入缺氧池之废水中,BOD5/TN>3—5,即认为碳源充足,本系统内碳源充足; pH pH在6.5—7.5为宜,原废水满足要求; 水中溶解氧<0.5mg/L; 适宜温度20~40℃; 硝化混合液回流率100~400%。 厌氧池排出的厌氧消化液在进入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前进行缺氧曝气,其作用如下: 缺氧池回流入大量的曝气池的沉淀污泥,使缺氧池和好氧池组合为A-O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 在缺氧过程中溶解氧控制在0.5mg/L一下,兼性脱氮菌利用进水中的COD作为氢供给体,将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排入大气,同时利用厌氧生物处理反应过程中的产酸过程,把一些复杂的大分子稠环化合物分解成低分子有机物。 好氧池 好氧池采用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它由池体、布水和布气系统三部分组成。 缺氧池流出的废水自流入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在此完成含氨氮废水的硝化过程。硝化菌为自养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将废水中NH3—N氧化为NO3--N,此过程消耗废水中碳酸盐碱度计),一方面须中和过程产生的H+,另一方面,硝化菌细胞生长需要消耗一定量碱度。每硝化1g氨氮,需消耗7.1g碱度(以CaCO3计)。因此需要在此投加适量Na2CO3,以补充碱度。反应温度20~40℃;pH8.0~8.4。此过程,要求较低的含碳有机质,以免异氧菌增殖过快,影响硝化菌的增殖。气水比20:1。与悬浮活性污泥接触,水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并部分转达化为新的微生物菌胶团,废水得到净化。该工艺在水底直接布气,活性污泥直接受到气流的搅动,加速了微生物的更新,使其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对比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对比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 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 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 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 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

生化工艺

生化工艺学:是探讨生物产品的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通过发酵、细胞组织培养、酶反应转化以或直接从动植物体中提取等方式制备生物产物都属于生化工艺学的研究范畴 生物分离:指从发酵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生化分离过程特点(第6页):① 生物材料成分复杂,产物浓度低,分离难度大; ② 产物稳定性差,分离纯化过程的操作条件要求严格; ③ 产物易变质,难保存,分离过程必须快速高效; ④ 质量要求高 (药品或食品)。 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依据: 原料的组成及产物与杂质的性质差异:分配系数、相对分子量、离子电荷性质、挥发性、极性、稳定性等 分离纯化原则: 1 分离与纯化的步骤要尽量少; 2 尽量采用低成本且可靠的材料和设备; ③ 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的使用程序合理安排; 4 优先选择能缩短分离时间分离工艺; 5 根据产品的技术规范设计分离工艺。 、生化分离的工艺流程及常用方法(第9页五) 预处理的目的:①改善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流变性质、颗粒粒度

2 去除部分杂质:杂蛋白、多糖、高价无机离子等 凝聚是在高价无机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的降低,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是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架桥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是一种以物理的集合为主的过程。 凝聚和絮凝技术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粘度大的发酵液的预处理中盐析是在高浓度中性盐条件下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 改善过滤的方法 1)助滤剂:能改善过滤操作的质地坚硬不可压缩性固体 机理:表面吸附胶体及不可压缩型格子结构 使用方法: a 预先制成滤饼 b 助滤剂混入悬浮液中一起过滤 常用助滤剂:硅藻土,珍珠岩,活性炭 2)改善操作条件(温度,pH)和混合液黏度 3)错流过滤

废水除氨氮工艺比较知识讲解

国内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常见工艺 物化法 国内外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物理化学方法很多,主要有空气吹脱法、蒸 汽汽提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和烟 道气治理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用于不同条件的废水处理。 1.2.1.1空气吹脱法 空气吹脱法是使废水作为不连续相与空气接触,利用废水中组分的实际浓 度与平衡浓度之间的差异,使氨氮由液相转移至气相而去除。废水中的氨 氮通常以离子铵(NH4+)和游离氨(NH3)的状态保持平衡而存在,将废水pH值调节至碱性时,NH4+转化为NH3,然后通入空气将NH3吹脱出来。 NH4++ OH-→ NH3+ H2O 在吹脱过程中,废水pH值、水温、水力负荷及气水比对吹脱效果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pH值要提高至10.8~11.5,水温一般不能低于20℃,水力 负荷为2.5~5 m3/(m2·h),气水比为2500~5000 m3/m3,此时氨氮去除率 在80%~95%。 空气吹脱法工艺流程简单,但NH3-N仅从溶解状态转化为游离态,并没有 彻底除去,需要相应的回收装置,否则易造成二次污染;当温度低时, NH3-N吹脱效率大大低,不适合在寒冷的冬季使用。 另外,在当前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条件下,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粗糙的氨 氮废水处理工艺,空气吹脱法由于无法达到排放要求(如15 mg?L-1以下),加上氨的回收利用上受到限制,因此采用它的改良方法。

1.2.1.2蒸汽汽提法 蒸汽汽提法是利用蒸汽将废水中的游离氨转变为氨气逸出,处理机理与吹脱法一样,即在高pH值时使废水与气体密切接触,从而降低废水中氨浓度的过程。其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是气体中氨的分压与废水中氨的浓度相当的平衡分压之间的差值。延长汽水间的接触时间及接触紧密程度可提高NH3-N 的处理效率,用填料塔可以满足此要求。由于采用蒸汽作为工作介质,氨自废水进入蒸汽中,然后在塔顶蒸馏成浓氨水、浓氨气或者液氨回收,或是采用酸吸收成为相应的铵盐。 蒸汽汽提法适用于处理连续排放的高浓度氨氮废水(浓度在1000 mg?L-1以上),操作条件易于控制。对于浓度在1000~30000 mg?L-1,甚至更高浓度的氨氮废水,采用该法可以经一次处理后,氨氮浓度达到15 mg?L-1(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以下。 蒸汽汽提脱氨技术因为是以蒸汽为脱氨介质,由于蒸汽价格较高(约200元/吨),因此蒸汽消耗就成为了该技术关键指标。传统蒸汽汽提脱氨技术蒸汽消耗达到300kg/吨废水以上,因此传统蒸汽汽提脱氨技术成本很高。随着近些年来技术的进步,一些在传统蒸汽汽提脱氨技术上研究开发的新型蒸汽汽提脱氨技术已经大大降低了蒸汽单耗,达到了30kg/吨废水,因此新型蒸汽汽提脱氨技术正在高浓度工业氨氮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为我国氨氮污染物减排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1.2.1.3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是将氯气通入水中,当投入量达到某一值(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而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投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折点氯化去除氨的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氮气逸入大气。

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及特点

表4 常用工艺性能简述 工艺 名称 工艺简述优点缺点 AB法工艺AB法工艺即吸附-生物降解工艺, 该工艺不设初沉池,由A、B二级 活性污泥系统串联组成,并分别有 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A段负荷高, 主要进行吸附去除,B段负荷低, 进行生物氧化降解。 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 行稳定性好;②去除COD、 BOD效果好;③具有良好的 脱氮除磷效果;④投资省, 运转费用低。 ①A段负荷太高, 如果控制不好, 很容易产生臭 气;②A段产生 的污泥量较大, 有机物含量高, 不易稳定化处置 [3]。 A/A/O 工艺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由厌氧 池、缺氧池、好氧池串联而成。在 工艺流程内,BOD5、SS和以各种形 式存在的氮和磷一并出去。系统的 活性污泥中,菌群主要由硝化菌、 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组成。在好氧 段,硝化细菌通过生物硝化作用, 将氨氮及有机氮转化成氮气逸入 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目的;在厌 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 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好 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 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去除。且以 上三菌均有去除BOD的作用。 ①在同类脱氮除磷的工艺 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 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 同类其它工艺;②在厌氧- 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 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 SVI一般小于100,污泥易 沉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③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 在2.5%以上,污泥肥效好。 ①该工艺适用于 TP/BOD值较低的 污水,当TP/BOD 值很高时,BOD负 荷过低会使得剩 余污泥量少,难 以达到满意的处 理效果②当污水 量变化时(高低 峰)会造成沉淀 池内污水停留时 间长,导致聚磷 菌在厌氧条件下 产生磷的释放, 会降低除磷效 率。 传统SBR工艺SBR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 泥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此法将 初沉池出水引入SBR反应池,按时 间顺序进行进水、曝气、沉淀、出 水等基本操作。各操作周而复始反 复进行,且在同一池子中完成。此 工艺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二沉池和 污泥回流系统,但每个池子都需设 ①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 占地面积小;②处理效果 良好,出水可靠;③较好 的脱氮除磷效果;④污泥 沉降性能良好。⑤控制灵 活,易于实现脱氮除磷⑥ 对进水水质水量的波动具 有良好的适应性 ①设备的闲置率 较高;②污水提 升水头损失较 大;③不连续出 水时,需要较大 的调节池;④不 适合于大型污水 处理厂[4]。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一.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二.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三.物理化学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 2.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 3.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4.吹脱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挥发物质的去除。 重点介绍 (随着各种工艺不断改进,原有缺点不断被修正,因此只列出各种工艺的优 点)

四.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1)SBR法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图: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优点: 1)工艺简单,节省费用 2)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 3)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 4)防治污泥膨胀的最好工艺 5)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 (2)CASS法 CASS法是SBR法的改进型,特点是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工艺稳定。 CASS法是在CASS反应池前部设置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 工艺流程图: (3)AO法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

(完整版)微生物与制药综述.doc

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 姓名:李青嵘 班级:生工 102 学号: 1014200044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检索,从微生物生产维生素,微生物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微生物生产抗生素,微生物生产抗癌物质,微生物生产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1.前言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医药领域的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其中 采用微生物制药,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产品产量高,产品纯度高,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同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传统工艺,如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酶制剂以及 B-胡萝卜素等;到现今的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 素、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几十种新药和疫苗。本文着重综述了微生物的发酵工程在医药研究和生产中应用的最近进展,主要包括生产维生素、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抗生素、抗癌物质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 2.研究内容 2.1.微生物生产维生素 维生素是六大生命要素之一, 为整个生命活动所必需。β-胡萝卜素、 VC 、 VE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三种维生素,它们的作用分别是:β - 胡萝卜素是强力抗氧化剂 , 有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V C 和 V E 均是抗氧化剂 , 前者可阻止、破坏自由基形成,还具有激活免疫系统细胞的 活力,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以抵御外来侵染因子。至于VE 可产生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上述的“三素”以实现了微生物工业化生产。 目前,β -胡萝卜素主要是由三孢布拉霉菌生产,在1998年,陈涛等[1]已经 针对三孢布拉霉菌的特点,优化发酵工艺,在3M 3的发酵罐中发酵 120h,生产的β-胡萝卜素产量已达到 1146.5mg/L。虽然,传统的工艺生产β -胡萝卜素的产量高,生产周期比较短,但是传统的工艺复杂,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故 ,目前许多课题组专注于开发新的生产β -胡萝卜素的菌种或改进传统工艺。据近年所发表的期刊文献,目前,采用红酵母发酵生产β -胡萝卜素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虽然在产量方面较传统方法的低很多,但是该方法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何海燕等[2]采用粘红酵母 R3-35摇瓶发酵 84h,生产的β -胡萝

污水处理几种常见工艺比较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2.A/O内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 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 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 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 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 (内循环) 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3. A/O工艺的缺点 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龄长,具有脱氮的功能。 设计要点: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5000mg/l;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去除BOD5时,取5~8天,当要求硝化反应时取10~30天;水力停留时间为20、24、36、48h,根据对处理水水质要求而定;BOD—SS负荷(Ns)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积负荷(Nv)为0.1~0.2 kgBOD/(m3.d);污泥回流比为50~150%;混合液在渠内的流速为0.4~0.5m/s;沟底流速为0.3 m/s。 但氧化沟工艺与SBR和普通活性污泥工艺比较,能耗高,且占地面积较大。 2、A/O法 即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钢铁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工艺

钢铁冶炼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工艺 冷轧、焦化工序的外排水,因水中含有酚、氰化物、氨氮、油、COD、C1一等污染物及高含盐量对处理工艺、生产系统具有较大影响,因此该两部分废水不进入综合污水处理站,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置,处理后的废水回用料场、烧结等用户。 1.焦化酚氰废水处理: 焦化生产工艺及废水来源: 对各种废水的处理:

(1)剩余氨水 剩余氨水部分以一定速度送至溶剂脱酚工序,经萃取脱酚后送入蒸 氨工序,蒸氨后送到生化水处理装置进行最终处理,一般脱酚、蒸 氨后废水含酚量300-400mg/L,含氨氮100-400 mg/L。 (2)各路煤气水封污水 焦化厂的焦炉煤气总管线路长,根据清污分流的原则,将有所水封 废水分别就近集中回收到底下回收槽,并增设公用管线,用水泵分 时间段定期抽送至机械化氨水焦油澄清槽,实现所有废水的集中回 收,无污染外排 (3)粗苯分离水 在粗苯分离水排放线路中增设一组轻重油回收补入洗苯系统再利用,除油后的粗苯分离水引入煤气水封污水地下槽,与煤气导淋水混合 后,定期用泵抽到机械化澄清槽。 (4)终冷污水处理 煤气在进入终冷时,氨被终冷水洗下,因此必须定期对终冷污水进 行置换(怎么置换?),否则终冷水中的氨含量将持续升高,不仅会 增大对粗苯生产设备的腐蚀,还会影响粗苯生产。因此焦化厂会结 合实际,将部分终冷水以一定流量送到炼焦作为熄焦补充水,同时 还增配一根专用管线,根据终冷水量和含氨浓度,及时将需置换的 部分终冷污水以一定流量送往一、二段煤场作为灭火和防扬尘喷淋 水,实现多于的终冷水不外排。 (5)污水的生化处理 COD含量为1000-3000mg/L、酚含量为100-300 mg/L、油含量≤40

8-几种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分析

几种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就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对比和选择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比较;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众多,具体结合到污水处理工程要根据原污水的水质、出水要求、处理规模、污泥处理方法以及当地的具体条件,慎重分析和选择。在方案的选择上还要考虑经济效益、技术性能、操作管理以及占地面积等因素。 一、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1、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氧化沟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连续循环完全混合工艺,是用延时曝气法处理废水的一种环形渠道,平面多为椭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以上。在沟渠内安装与渠宽等长的机械式表面曝气装置,常用的有转刷和叶轮等。曝气装置一方面对沟渠中的污水进行充氧,一方面推动污水作旋转流动。氧化沟多用于处理中、小流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以间歇运转,也可以连续运转。氧化沟根据其构造和运行特征,并根据发明者和专利分为不同类型。 以Carrousel(卡鲁塞尔)式氧化沟(荷兰DHV公司开发)为例, 图1卡鲁塞尔氧化沟 1—出水堰;2—曝气器 由上图1可知,这是一个多沟串联系统,进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后沿箭头方向在沟内作不停的循环流动。Carrousel氧化沟采用垂直安装的低速表面曝气器,每组沟渠安装一个,均安装在同一端,因此形成了靠近曝气器下游的富氧区和曝气器上游以及外环的缺氧区,这不仅有利于生物凝聚,还使活性污泥易于沉淀。BOD5去除率可达95~99%,脱氮效率约90%,除磷效率约为50%。Carrousel氧化沟的表面曝气机单机功率大,其水深可达5m以上,使氧化沟面积减少土建费用降低。由于曝气机功率大,使得氧的转移效率大大提高,平均传氧效率至少达到达2.1Kg/Kw.h。因此这种氧化沟具有极强的混合搅拌耐冲击能力。当有机负荷较低时,可以停止某些气器运行,以节约能耗。 氧化沟的沟渠长度较大,污水在氧化沟内停留的时间长,污水的混合效果好。可以不没初沉池,有机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氧化沟的曝气装置具有两个功能:供氧并推动水流以一定的流速循环流动。污泥的BOD负荷低,同延时曝气法。对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龄长,有利于硝化菌的繁殖,在氧化沟内可产生硝化反应;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到稳定的程度,不需要再进行硝化处理,可直接进行浓缩脱水。如采用一体式氧化沟,可不单独设二次沉淀池,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中间的沟渠连续作为曝气池,两侧的沟渠

AO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废水

A/O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废水 一、概述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位于太原市中心,属环境敏感区,该院医疗废水在院区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最终进入XX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医院废水污染物浓度较高,且具有相对毒性,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地表水质,危害人体健康。目前该院产科综合大楼项目基本建成,根据新的《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46—2005)和《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为保证医院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本方案采用两级处理+消毒工艺。处理后的排放废水必须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46—2005)。 二、设计依据 1、污水量: 根据业主提供参数,目前排放水量:80t/d,还需预留今后发展要求,则本方案设计 排放水量:120t/d,平均时流量:Q=5m3/h。 2、污水水质: 参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项目CODCrBOD5SS植物油氨氮pH 指标300—360mg/l250mg/l200mg/l100mg/l25mg/l7—9 3、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46—2005)。 项目CODCrBOD5SS植物油氨氮石油类总余氯pH 指标≤60mg/l≤20mg/l≤20mg/l5mg/l15mg/l5mg/l0.5mg/l6—9 说明:粪大肠菌群数:500MPN/L,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均不得检出。 4、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投加量:20mg/l 平均时投氯量:G1=20×5=100g/h=2400g/d 5、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0)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4)《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5)国家有关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有关技术规范 三、设计原则 1、采用先进、成熟、节能的工艺及设备,处理后排放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46—2005); 2、整个流程采用一级提升,降低运行费用; 3、处理装置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4、处理装置不产生二次污染; 5、选用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可靠的设备,以保证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四、工艺流程 五、工艺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