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初一下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

科学初一下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
科学初一下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

衢江区实验中学共同体学校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卷首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考场是展示你才华的一个舞台。请相信,你身后那一

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会告诉你一个最平凡的真理:付出总会有回报。请自信地举起你的笔吧!

温馨提示: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 .嗅觉和听觉

B .听觉和视觉C.听觉和味觉 D .触觉和味觉

2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者是雷奈克医生,他把小木棍的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

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清楚地听到了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这说明(▲)

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 .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D .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3 .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

伯咨询。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A. 阳光 B .适宜温度C .水分D .空气5?“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规律,形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的公转

B. 地球的自转

C.月球的自转

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 .蝗虫、乌龟、金鱼和家兔四种动物中生殖和发育方式最高等的是家兔。下列关于家兔的

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卵生、体外受精

B.胎生、体外受精

C.卵胎生、体内受精

D.胎生、体内受精

7 .最近,小明的爸爸买了一辆汽车,爱动脑筋的小明提出了这样的:为什么小汽车的挡风

玻璃不竖直安装?主要原因是(▲)

A .造型美观

B .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 .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8?蝴蝶在花从中飞来飞去,脚上粘有许多花粉。蝴蝶的行为,对植物的作用是(▲)

A.刺激植物受精

B.帮助种子发芽

C.帮助植物传粉

D.刺激植物开花

9. 一个14岁的初中女孩在身体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都出现了显著变化,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人

的(▲)

A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B .遗传性

C .适应性 D.青春期发育

10. 2009年5月7日晚上,在杭州发生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引起社会的反响。三位青年在杭

11.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

计,物重G= 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 1 N, 0

B. 0, 1N

C. 2N , 1N

D. 1N , 1N

12. 图G a、G b表示物体A和B受到的重力的力的图示,从图可(▲)

A ? G a小于G b

B. G a大于G b

C. G a等于G b

D.不能比较G a、G b的大小

13. 我国运动健儿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赛艇等一些弱势

2兰顿

项目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时赛艇就向前进,这一现象表明(▲)

A. 力使赛艇的惯性发生了改变

B. 浆对水的作用力是使赛艇运动的原因

C.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水对浆的作用力大于浆对水的作用力

14.下列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A .蝌蚪发育成青蛙B.鸡蛋孵出小鸡

C .蚕卵孵化成蚕宝宝 D.幼鼠发育成成鼠

16.开化县的龙顶茶享誉全国,其春茶的开采时间一般是3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

向北移过赤道,上述春茶开采时间在哪个节气前后?(▲)

A .春分

B .夏至

C .冬至

D .秋分

17.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非常相像,特别是南美

洲巴西东部的突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于是他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后来才裂开、漂移。之后,他通过大量的观察与考古

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魏格纳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 .收集证据的过程

B .得出结论的过程

C .提出猜想的过程

D .建立假说的过程

18.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教名山著称于世。其成因属于

A.地表风化的结果

C.冰川移动的结果

19 .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

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15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

B .流水侵蚀的结果

州文二西路上飙车,撞死过斑马线的行人,经公安交警部门认定,是一起由于汽车严重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行驶的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运动,这是因为(▲)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汽车受到重力

C.汽车具有内能 D .汽车具有惯性

3牛顿

D.地壳运动的结果

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

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 ?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 ?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 ?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20. 一次野外活动中,假如你身旁的一位老人突然晕倒且呼吸和脉搏都已停止,此时你应采取的措施

及原因是(▲)

A.该老人心脏停止跳动,已经死亡,不需救治

B. 该老人呼吸停止,已经死亡,不需救治。

C. 老人没有脉搏且呼吸停止,已经死亡,不需求救

D. 虽然脉搏、呼吸已停止,但不能判断已经死亡,应立即呼救。

21. 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下推动同一大箱子,这种现象说明(

A. 压力小摩擦小

B. 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小

C. 推力大摩擦小

D.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22. 某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做直线运动。若从绿灯亮起开始记时,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达到某一速度后匀速行驶,遇到下一个路口红灯亮起,开始刹车减速,直到停止。贝恠此运动

v)与时间(t)关系的是:

A . B. C.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计26分)

23. 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来的动物真多呀,有蚕、蝗虫、夜莺、蚊子、熊猫等。可把负责

接待的燕子们忙坏了,为了能使接待工作有序,她们分成了好几个接待组。

(1 )你认为上述动物________ ▲_________ 应该到昆虫组报到,_________ ▲________ 应该到哺乳动物(胎生)组报到。—

(2)大家发现蚊子和夜莺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但它们发生的原理有明显差异,蚊子是靠________ ▲____________ 发声的,夜莺是靠 ________ ▲_________ 发声的。

(3 )燕子们一边工作一边讨论着谁的衣服最漂亮,她们一致认为熊猫的黑白外套最漂亮,可她们都说不清楚为什么在太阳光下熊猫会有黑白两种颜色,你能帮忙解释吗?

解释:白色是因为——所有色光,黑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 所有色光。(选填“吸收”或“反射”)

24. 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

(1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和性腺是___▲____ (填序号),

其主要功能是产生_____ ▲____ 和雌性激素。

(2)精子与成熟的卵细胞的结合一般是在___▲_ (填序号,下同),如果女性在_____ ▲—处施行结扎手术,就可以达到节育目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胎的发育主要是在▲(填序号)中进行的。

? ?

25. 花的结构中形成种子的是_____ ▲_____ ,形成果实的是_______ ▲ ____ 。

26. 人在怀孕初期,有的孕妇会出现呕吐、厌食、晕眩等现象,怀孕后的妇女▲(填“有”、

“没有”)月经。怀孕期间,要慎用药品,是因为药品的毒副作用要通过▲由母

体进入胎儿,而使婴儿致畸。

28.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李红

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他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是在▲。

(2)衢州市的纬度是29oN, _____ ▲____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机会。

(3)我校操场上旗杆在正午时的影子朝向是—▲______ 。

29. 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以2米/秒的速度从空中匀速直线下落,所受阻力为980牛顿,

则运动员和降落伞的总质量为 _______ ▲___ 千克。此时运动员和伞受到的力_________ ▲

(“是”或“不是”)平衡力。

30. 七(9)班的同学在学习了植物的生殖方式后,在校园的实验地里剪了一根月季的枝条插

入土中,不久后生根发芽,这种繁殖方法叫__________ ▲_______ 。同学们想让这颗树上开出红、黄、白三种不同颜色和形态的月季花,可采用____________ ▲_____ 的方法。

三.探究分析题(每空2分,共30分)

31. 2003年元月26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飞机从台北飞经香

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返回台北。现经大陆

和台湾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直航。已知香港至台北的距离为760千米,

香港至上海的距离为1140千米,上海至台北的距离为550千米。若飞机

从上海以500千米/时的速度直飞台北与以相同飞行速度从上海经香港到台北相

比,可节约时间为▲(飞机两地间飞行均为匀

速运动)。

32 ?小云在观看2009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

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

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

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0点静止滑下,

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

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各组在A点时初速度均相同):

匪量m/kg0.10 !

0.250*300.35

0.0,20

滑行距离i/m0+420+410.430.420.430.420,42

(1)下,物

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

_

,

(2)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

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 小思同学反思上述实验后认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 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将 越远,因为:____ ▲ ___________ 。

33. 如图甲所示,A 是木块,B 是长木板,C 是弹簧测力计,另有 砝码、棉布、毛巾等物。若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可测出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 (1 )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Q (2) 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 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

▲ 力。

(3) 在图乙中,D 是一个电动装置,可带动木板匀速运动。该装置相对图甲所示装置更具优 势,请指出其中一点。 ▲ Q 34. 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课后探究问题:动物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红家里养了很多热带鱼,平时经常注意保持水的温度,所以,她认为可能鱼缸中热带鱼的 寿命与水的温度有关系。请你与小红同学一起来探究。

(1) 提出问题:热带鱼寿命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小红的假设:热带鱼的寿命与水的温度有关。

请你再提出一个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Q (3) 实验设计:

① 小红取3个鱼缸编上A 、B 、C ,加入等量的水各放入 5条个体状态相似的等龄的神仙

(热带鱼的一种);本实验研究的主要变量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Q ② 控制条件,培养观察,记录所有神仙的存活时间Q

(4 )结果分析:比较神仙存活时间的差异,分析水温与热带鱼寿命的关系,并与同学交流、 讨论。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 C ),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 C ),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O C ),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质覧m/k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滑行距离

6^42-

M3-

&T 43-

0^42-

0.42

0.40

0,38 0.36

0.32

0.30

0.28

第33题图乙

35.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对马铃 薯

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 取4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土

壤,并编号。

② 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同的

4块,每块马铃薯上都带有芽眼。将这 4块马

铃薯分别埋进4个花盆土壤中,处于适宜的、相同的深度。

③ 将这4个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 (见表),进行观察并记录。请问: (1) 马铃薯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2) 将I 号和3号花盆进行比较,可以研究

▲ _______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 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衢江区实验中学共同体学校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

简答题(每空1分,共计26分) 23. (1)蚕、! 蝗虫、蚊子 熊猫 (2)翅的振动

声带的振动

(3) 反射吸收

24. (1) 1 卵细胞 (2) 2 2 (3) 3 25. 胚珠

子房

26. 没有 胎盘

28. (1)正午 (2)无 (3) 向北

29. 100

不是

30. 扌千插 嫁接

三. 探究分析题(32题每空1分, 33, 34, 35题每空2 分

&,共30分)

31. 2.7小时或2小时42分

32. (1)无关 (2分)

(2)小敏的做法是错误的(1分)因为在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中收集的证据和数据必须真实, 不能捏造。(1分)

(3) 在摩擦阻力大小相同时,质量越大则水平表面就越光滑,所以滑行距离将越远。 (合理

均给分)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几何体,那么其三种视图中面积最小的是( ) A .主视图 B .俯视图 C .左视图 D .一样大 【答案】C 【解析】 如图,该几何体主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左视图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 俯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故三种视图面积最小的是左视图, 故选C . 2.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210824(3) cm - B .(2 108123cm - C .(2 54243cm - D .(2 54123cm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36ah 求解. 【详解】 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 ∴BD = 12a cm ,AD =32 a cm , ∴AC =2AD =3a cm ,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23a )cm ,宽为(4a + 1 2 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23a )?(h +2a +3a )=5,(4a +1 2 a )?4a =1, ∴a =2,h =9?23, ∴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24(3) cm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 A .90° B .75° C .105° D .1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 【详解】

初中几何证明题五大经典(含答案)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 ∴∠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 ∵∠EGO=∠FHG=90° ∴△EGO ∽△FHG ∴ FG EO =HG GO ∵GH ⊥AB ,CD ⊥AB ∴GH ∥CD ∴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 ∴∠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 ∴∠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 ∴PA=PD ,∠BAP=∠CDP=75° ∵BA=CD ∴△BAP ≌∠CDP ∴∠BPA=∠CPD ∵∠BPA=∠MPA ,∠CPD=∠MPD ∴∠MPA=∠MPD=75° ∴∠BPC=360°-75°×4=60° ∵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 ,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 2 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 2 1BC ∴∠F=∠GMN ∵AD=BC ∴GN=GM ∴∠GMN=∠GNM ∴∠DEN=∠F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 =AB ⌒ ∴∠F=∠ACB 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 ∴BH=BF 又AD ⊥BC ∴DH=DF ∴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 ∵∠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 2 1 ∠BOC=60°∴∠OBM=30° ∴BO=2OM 由(1)知AH=2OM ∴AH=BO=AO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经典例题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典型例题 【知识梳理】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 1定义:在随机试验中,确定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每一个试验结果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字表示.在这个对应关系下,数字随着试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①随机变量就是一种对应关系;②实验结果必须与数字对应; ③数字会随着实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 2.表示:随机变量常用字母X ,Y,ξ,η,…表示. 3、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 dis cre te ran dom var ia ble ) .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不同值为x 1,x 2,…,xi ,…,x n, X 取每一个值x i (i=1,2,…, n)的概率P (X =xi)=pi ,则称表: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P(X =x i )=p i , i =1,2,…,n, 也可以用图象来表示X 的分布列、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 ①pi ≥0,i=1,2,…,n ;②11 =∑=n i i p . 三.两个特殊分布 1.两点分布),1(~P B X 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具有上表形式,则称服从两点分布,并称p =P (X =1)为成功概率. 2、超几何分布),,(~n M N H X 一般地,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P (X =k )= n N k n M N k M C C C --,k =0,1,2,…,m ,其中m =min {}n M ,,且n ≤N ,M ≤N ,n ,M,N ∈N * . 三、二项分布 一般地,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 X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次数,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 ,则P (X=k )=C 错误!p k (1-p)n - k ,k=0,1,2,…,n 、此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X ~B (n ,p),并称p 为成功概率.易得二项分布的分布列如下;

七年级几何证明题训练(含答案)讲解学习

1. 已知:如图11所示,?ABC 中,∠=C 90于E ,且有AC AD CE ==。求证:DE = 1 2 2. 已知:如图 求证:BC =

3. 已知:如图13所示,过?ABC 的顶点A ,在∠A 内任引一射线,过B 、C 作此射线的垂线BP 和CQ 。设M 为BC 的中点。 求证:MP =MQ 4. ?ABC 中,∠=?⊥BAC AD BC 90,于D ,求证:()AD AB AC BC <++1 4

【试题答案】 1. 证明:取 ΘAC AD AF CD AFC =∴⊥∴∠= 又∠+∠=?∠+∠=?14901390, ∴∠=∠=∴?∴=∴=431 2 ΘAC CE ACF CED ASA CF ED DE CD ??() 2. 分析:本题从已知和图形上看好象比较简单,但一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经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手法。“截长”即将长的线段截

ΘΘCB CE BCD ECD CD CD CBD CED B E BAC B BAC E =∠=∠=??? ? ?∴?∴∠=∠∠=∠∴∠=∠??22 又∠=∠+∠BAC ADE E ∴∠=∠∴=∴==ADE E AD AE BC CE , 3. 证明:延长PM ΘCQ AP BP BP CQ PBM ⊥∴∴∠=∠,// 又BM CM =, ∴?∴=??BPM CRM PM RM ∴QM 是Rt QPR ?斜边上的中线

ΘAD BC AD AE BC AE AD ⊥∴<∴=>,22 () ΘAB AC BC BC AB AC BC AD AB AC BC AD AB AC BC +>∴<++∴<++∴<++241 4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经典例题教程文件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经典例题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典型例题 【知识梳理】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 1定义:在随机试验中,确定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每一个试验结果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字表示.在这个对应关系下,数字随着试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①随机变量是一种对应关系;②实验结果必须与数字对应; ③数字会随着实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 2.表示:随机变量常用字母X ,Y ,ξ,η,…表示. 3.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 ) .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不同值为x 1,x 2,…,x i ,…,x n, X 取每一个值x i (i =1,2,…,n )的概率P (X =x i )=p i ,则称表: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P (X =x i )=p i ,i =1,2,…,n, 也可以用图象来表示X 的分布列.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 ①p i ≥0,i =1,2,…,n ;②11 =∑=n i i p . 三.两个特殊分布 1.两点分布),1(~P B X 若随机变量X p =P (X =1)为成功概率. 2.超几何分布),,(~n M N H X 一般地,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P (X =k )= n N k n M N k M C C C --,k =0,1,2,…,m ,其中m =min {}n M ,,且n ≤N ,M ≤N ,n ,M ,N ∈N *. 三.二项分布 一般地,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X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次数,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到E,使AD=DE∵D是BC中点∴BD=DC 在△ACD和△BDE中AD=DE∠BDE=∠ADCBD=DC∴△ACD≌△BDE∴AC=BE=2∵在△ABE中AB-BE<AE<AB+BE∵AB=4即4-2<2AD<4+21<AD<3∴AD=2ADBC 2、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ABCDEF21证明:连接BF和EF∵ BC=ED,CF=DF,∠BCF=∠EDF∴△BCF≌△EDF (S、 A、S)∴ BF=EF,∠CBF=∠DEF连接BE在△BEF中,BF=EF∴ ∠EBF=∠BEF。∵ ∠ABC=∠AED。∴ ∠ABE=∠AEB。∴ AB=AE。在△ABF和△AEF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ABF≌△AEF。∴ ∠BAF=∠EAF (∠1=∠2)。 3、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BACDF21E 过C作CG∥E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CG∥EF,可得,∠EFD=CGDDE =DC∠FDE=∠GDC(对顶角)∴△EFD≌△CGDEF=CG∠CGD= ∠EFD又,EF∥AB∴,∠EFD=∠1∠1=∠2∴∠CGD=∠2∴△AGC 为等腰三角形,AC=CG又 EF=CG∴EF=ACA 4、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 =∠CAD∵AE=AC,AD=AD∴△AED≌△ACD (SAS)∴∠E=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答案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 AB=4,AC=2,D是 BC中点, AD是整数,求 AD 解:延长 AD到 E, 使 AD=DE ∵D是 BC中 点∴ BD=DC 在△ ACD和△ BDE中 A AD=DE ∠BDE=∠ ADC BD=DC ∴△ ACD≌△ BDE ∴AC=BE=2 ∵在△ ABE中 AB-BE<AE< AB+BE ∵AB=4 即4-2 <2AD< 4+2 1<AD<3 ∴AD=2B C D 2、已知: BC=DE,∠ B=∠ E,∠ C=∠ D, F 是 CD中点,求证:∠ 1=∠ 2 A 1 2 B E C F D 证明:连接 BF 和 EF ∵BC=ED,CF=DF,∠ BCF=∠EDF ∴△ BCF≌△ EDF (S.A.S)

∴BF=EF,∠ CBF=∠ DEF 连接 BE 在△ BEF中 ,BF=EF ∴ ∠ EBF=∠ BEF。 ∵ ∠ ABC=∠ AED。 ∴ ∠ ABE=∠ AEB。 ∴AB=AE。 在△ ABF和△ AEF中 AB=AE,BF=EF, ∠ABF=∠ ABE+∠ EBF=∠AEB+∠BEF=∠AEF ∴△ ABF≌△ AEF。 ∴ ∠ BAF=∠ EAF ( ∠1=∠ 2) 。 3、已知:∠ 1=∠2,CD=DE, EF//AB,求证: EF=AC A 12 F C D E B 过C 作 CG∥EF 交 AD的延长线于点 G CG∥EF,可得,∠ EFD= CGD DE=DC ∠FDE=∠ GDC(对顶角) ∴△ EFD≌△ CGD EF=CG ∠CGD=∠ EFD 又, EF∥AB ∴,∠ EFD=∠1 ∠1=∠2 ∴∠ CGD=∠2 ∴△ AGC为等腰三角形, AC=CG 又EF=CG ∴EF=AC 4、已知: AD平分∠ BAC,AC=AB+BD,求证:∠ B=2∠C

选修2-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

2-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HW) T数字特征11 …. --- L-W Array「(两点分布〕 5店殊分布列)--憊几何分祠 -(二项分利 十[并件相互独立性)一価立重复试劇 5J ~(条件概率) ”、r<正态分布密度曲绚 f正态分布)一 要点归纳 一、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1.⑴随机变量:在随机试验中,我们确定了一个对应关 系,使得每一个试验结果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字表示?在这个对应关系下,数字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像这种随着试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通常用字母X, Y, E, n等表示. (2) 离散型随机变量: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 机变量. (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 X可能取的不同值为X i, X2…,X i,…X n,X取每一个值X i(i = 1,2,…,n)的概率 P(X= X)= p i,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如下: X的分布列.有时为了简单起见,也用等式P(X = X i) = p i, i = 1,2,…,n表示X的分布列. (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 ①P i>0,i = 1,2,…,n; n ②P i = 1. i = 1

(5)常见的分布列: 两点分布: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具有下表的形式,则 称X 服从两点分布,并称p = P(X = 1)为成功概率. 两点分布又称 0- 1分布,伯努利分布. 超几何分布:一般地,在含有 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 X 件次品,则事件{X = k }发生的概率为 P(X = 其中 m= min { M , n },且 n W N , M < N , n , M , N € N *.如 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具有上表的形式,则称随机变量 X 服从超几何分布. 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1)条件概率:一般地,设 A 和B 是两个事件,且 P(A)>0, p / AB) 称P(BA) = P ((A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 的条件概率.P(B|A)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 ⑵条件概率的性质: ① 0 < P(BA)< 1; ② 必然事件的条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条件概率为0; ③ 如果 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P(B U C|A)= P(B|A) + P(C|A). (3)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设 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 P(AB)= P(A)P(B),则 称事件 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如果事件 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 A 与-,-与B ,-与-也都相互独立. (4) 独立重复试验: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 n 次试 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 c M c N-/i c N k = 0, 1, 2, ,m,即 n 件,其中恰有 k)=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难题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1、如图,/ AOB=90 , 0M 平分/ AOB ,将直角三角尺的顶点P 在射线0M 上移动,两直角分别与 0A , 0B 相较于C , D 两点, 则PC 与P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PC=PD 证明:作PE 丄0A 于点 V 0M 是角平分线 ??? PE=PF / EPF=90 V/ CPD=90 ???/ CPE= / DPF V/ PEC= / PFD=90 ???△ PCEPDF ??? PC=PD AF 丄 BE 证明: V CD=CE , CA=CB , / ACD= / BCE=90 ???△ ACD 尢 BCE ???/ CBE= / CAD V/ CBE+ / BEC=90 ???/ EAF+ / AEF=90 ???/ AFE=90 ??? AF 丄 BE E , PF 丄0B 于点F D 在BC 上,连接AD 、BE , AD 的延长线交BE 于点F 。试判断AF 与 0 D 2、如图,把两个含有45°角的三角尺按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B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直线11 II 12,且13和11、1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直线AB上。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试求出/ 1、/ 2、/ 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A、B不重合),试探究/ 1、/ 2、/ 3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1)/ 1 + / 2= / 3; 理由:过点P作11的平行线PQ, V 11 // 12, ???11 // 12 / PQ, ? / 1 = / 4,/ 2= / 5. V/ 4+/ 5= / 3,(2)同理:理由:当点? / 1 + / 2= / 3; / 1-/2= / 3 或/2- / 1 = / 3. P在下侧时,过点P作11的平行线PQ, V 11 // 12 ? 11 // 12 / PQ, ?/ 2=/ 4,/ 1= / 3+/ 4, ?/ 1-/2= / 3; 当点P在上侧时,同理可得/ 2- / 1 = / 3 ? 4、D、E是三角形^ ABC内的两点,连接BD、DE、EC,求证AB+AC > BD+DE+EC 解答:延长DE分别交AB、AC于F、G。 由于FB+FD>BD AF+AG>FG EG+GOEC 所以FB+FD+FA+AG+EG+GOBD+FG+EC

初一几何证明题练习

初一下学期几何证明题练习1、如图,∠B=∠C,AB∥EF,试说明:∠BGF=∠C。(6 解:∵∠B=∠C ∴ AB∥CD( ) 又∵ AB∥EF() ∴ ∥() ∴∠BGF=∠C() 2、如图,在△ABC中,CD⊥AB于D,FG⊥AB于G,ED//BC,试说明 ∠1=∠2,以下是证明过程,请填空:(8分) 解:∵CD⊥AB,FG⊥AB ∴∠CDB=∠=90°( 垂直定义) ∴_____//_____ ( ∴∠2=∠3 ( 又∵DE//BC ∴∠=∠3 ( ∴∠1=∠2 ( ) 3、已知:如图,∠1+∠2=180°, 试判断AB、CD有何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8分) 4、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 = 30°,你能算出∠EAD、∠ DAC、∠C的度数吗?(7分) D C B A E D

5、如图,已知EF∥AD,∠1=∠2,∠BAC=70 o,求∠AGD。 解:∵EF∥AD(已知) ∴∠2= () 又∵∠1=∠2(已知) ∴∠1=∠3(等量替换) ∴AB∥() ∴∠BAC+ =180 o () ∵∠BAC=70 o(已知)∴∠AGD= ° 6、如图,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位置关系。 解:AB∥CD,理由如下: 过点E作∠BEF=∠B ∴AB∥EF() ∵∠BED=∠B+∠D(已知) 且∠BED=∠BEF+∠FED ∴∠FED=∠D ∴CD∥EF() ∴AB∥CD()7、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 o, 求∠EAD、∠DAC、∠C的度数。(6分) 8、如图,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6分)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1、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尺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分别与OA,OB相较于C,D两点,则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PC=PD 证明: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 ∵OM是角平分线 ∴PE=PF ∠EPF=90° ∵∠CPD=90° ∴∠CPE=∠DPF ∵∠PEC=∠PFD=90° ∴△PCE≌△PDF ∴PC=PD 2、如图,把两个含有45°角的三角尺按图所示的方式放置,D在BC上,连接AD、BE,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F⊥BE 证明: ∵CD=CE,CA=CB,∠ACD=∠BCE=90° ∴△ACD≌△BCE

∵∠CBE+∠BEC=90° ∴∠EAF+∠AEF=90° ∴∠AFE=90° ∴AF⊥BE 3、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直线AB上。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试求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A、B不重合),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1)∠1+∠2=∠3; 理由:过点P作l1的平行线PQ, ∵l1∥l2,∴l1∥l2∥PQ, ∴∠1=∠4,∠2=∠5. ∵∠4+∠5=∠3,∴∠1+∠2=∠3; (2)同理:∠1-∠2=∠3或∠2-∠1=∠3. 理由:当点P在下侧时,过点P作l1的平行线PQ, ∵l1∥l2 ∴l1∥l2∥PQ, ∴∠2=∠4,∠1=∠3+∠4,

当点P在上侧时,同理可得∠2-∠1=∠3. 4、D、E是三角形△ABC内的两点,连接BD、DE、EC,求证AB+AC>BD+DE+EC 解答:延长DE分别交AB、AC于F、G。 由于FB+FD>BD AF+AG>FG EG+GC>EC 所以 FB+FD+FA+AG+EG+GC>BD+FG+EC 即AB+AC+FD+EG>BD+FD+EG+DE+EC 所以AB+AC>BD+DE+EC 5、D为等边△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G。作∠ADE=60°(E.C在AD同侧)与∠ACG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连AE。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 解:如图,作DF‖AC交AB于F. ∵DF‖AC.等边△ABC. ∴等边△BFD.

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

1.填空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AB ∥EF ( 已知 ) ∴∠A + =1800 ( ) ∵DE ∥BC ( 已知 ) ∴∠DEF= ( ) ∠ADE= ( ) 2.已知:如图,∠ADE =∠B ,∠DEC =115°. 求∠C 的度数. 3. 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 求∠DAC 的度数. 4.已知AB ∥CD ,∠1=70°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 43 2 1A C D B 5. 已知:如图4, 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 A C D E F B D E B C A

H G 2 1 F E D C B A 6.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EOA :∠AOD=1:4,求∠EOB 的度数. 7.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M、N,∠EMB=50°,MG平分∠BMF,MG交CD于G,求∠1的度数. 8.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求∠D 的度数. 9.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10.已知:如图,AB∥CD,∠B=400 ,∠E=300 ,求∠D的度数 A B C D E E B A

E D B A C 2 1 F E D B A C 11.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 b a 341 2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 . (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 ,求另外两边的长; (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 ,求另外两边长; (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13.如图,AB//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0, 求∠D 的度数. 14.AB//CD,EF ⊥AB 于点E ,EF 交CD 于点F , 已知∠1=600 .求∠2的度数.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戴氏教育达州西外校区名校冲刺 戴氏教育温馨提醒: 暑假两个月是学习的最好时机,可以在两个月里,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承上,还能启下。在这个炎热的假期,祝你学习轻松愉快。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3、 4、证明:连接BF 和EF A B C D E F 2 1 A D B C

∵ BC=ED,CF=DF,∠BCF=∠EDF ∴△BCF≌△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已知:∠1=∠2,CD=DE , EF P 是∠BAC 平 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

初一下册几何证明题(多篇)

初一下册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 初一下册几何证明题 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 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 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 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 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点. 则( )x=do,y=hy,z=dj. 因为d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 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是中点,所以2do=fq+en 又因为 fq=2dj,en=2hd。所以do=hd+jd。 因为x=do,y=hy,z=dj.所以x=y+z。 2.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ea上的点,bm与相交于点o,若∠bon=108°,请问结论bm=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bon=108°时。bm=还成立 证明;如图5连结bd、ce. 在△bci)和△cde中 ∵bc=cd,∠bcd=∠cde=108°,cd=de ∴δbcd≌δcde ∴bd=ce,∠bdc=∠ced,∠dbc=∠cen ∵∠cde=∠dec=108°,∴∠bdm=∠cen ∵∠obc+∠ecd=108°,∠ocb+∠ocd=108° ∴∠mbc=∠ncd 又∵∠dbc=∠ecd=36°,∴∠dbm=∠e ∴δbdm≌δe∴bm= 3.三角形abc中,ab=ac,角a=58°,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与n,则角nbc=() 3° 因为ab=ac,∠a=58°,所以∠b=61°,∠c=61°。 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设交ab于点d,一个角相等,两个边相等。所以,rt△adn全等于rt△bdn 所以∠nbd=58°,所以∠nbc=61°-58°=3° 4.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且角paq=45°,求证:pq=pb+dq 延长cb到m,使bm=dq,连接ma ∵mb=dqab=ad∠abm=∠d=rt∠

超几何分布教学案

2.1.3超几何分布 教学目标:1、理解理解超几何分布;2、了解超几何分布的应用. 教学重点:1、理解理解超几何分布;2、了解超几何分布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随机变量: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 2. 离散型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 只能取有限个数值 或可列无穷多个数 值 则称 为离散随机变量,在高中阶段我们只研究随机变量 取有限个 数值的情形. 3. 分布列: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得值为 x 1,x 2,…,x 3,…, ξ取每一个值x i (i =1,2,…)的概率为()i i P x p ξ==,则称表 为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简称ξ的分布列 4. 分布列的两个性质:任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满足:1)(0≤≤A P ,并且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由此你可以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都具有下面两个性质: ⑴P i ≥0,i =1,2,...; ⑵P 1+P 2+ (1)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等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个值的概率的和 即 ?? ?+=+==≥+)()()(1k k k x P x P x P ξξξ 5.二点分布: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二、讲解新课: 在产品质量的不放回抽检中,若N 件产品中有M 件次品,抽检n 件时所得次品数X=m 则()m M m n N n M N C C P X m C --==.此时我们称随机变量X 服从超几何分布 1)超几何分布的模型是不放回抽样 2)超几何分布中的参数是M,N,n

(完整版)初一上册几何练习题50道

.选择题 1. 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2. 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5 , 12 , 13 (B)5 , 12 , 7 (C)8 , 18 , 7 (D)3 , 4, 8 3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 , 20和25 ,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 ) (A) 12 (B) 10 (C) 8 (D) 5 4. 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 ,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 ) (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 5.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线段MN (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 钝角ZAOB 6.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 (A)125 0(B)135 0(C)145 °(D)150 0 7. 已知Z a , Z 3是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若Za= 50°,则Z。葡) A . 40 ° B. 50 ° C. 130 ° D . 140 ° 8. 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若Z 1 = Z2,贝U AD //BC B. 若Z 1 = Z2 ,贝U AB //DC C. 若Z A = Z3,贝U AD //BC D. 若Z3 = Z4,贝U AB // DC 9. 下列图形中,可以折成长方体的是( D. 10.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A. B. C_ D 11. 如图1,在AABC中,AB = AC,点D在AC边上,且BD = BC = AD,则Z A的度数为( ) A . 30 ° B . 36 ° C . 45 ° D . 70 ° 12. 、如图2 , AB II CD , AC ± BC于C,贝U图中与/ CAB互余的角有()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试题含答案

十二周培优精选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 求证:CD=GF.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 MN于E、F. 求证:∠DEN=∠F. 1、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 求证:CE=CF.(初二) 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且CE=CA,直线EC 求证:AE=AF.(初二) 3、设P是正方形ABCD一边BC上的任一点,PF⊥AP,CF平分∠ 求证:PA=PF.(初二) 经典题4 1、已知:△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3,PB=4, 求:∠APB的度数.(初二) 2、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 求证:∠PAB=∠PCB. 4、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E、F分别是BC、AB上的一点,AE与 AE=CF.求证:∠DPA=∠DPC.( 经典题(一) 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 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 如下图做△DGC 使与△ADP 全等,可得△PDG 为等边△,从而可得 △DGC ≌△APD ≌△CGP,得出PC=AD=DC,和∠DCG=∠PCG =150 所以∠DCP=300 ,从而得出△PBC 是正三角形 4.如下图连接AC 并取其中点Q ,连接QN 和QM ,所以可得∠QMF=∠F ,∠QNM=∠DEN 和∠QMN=∠QNM ,从而得出∠DEN =∠F 。 经典题(二) 1.(1)延长AD 到F 连BF ,做OG ⊥AF, 又∠F=∠ACB=∠BHD , 可得BH=BF,从而可得HD=DF , 又AH=GF+HG=GH+HD+DF+HG=2(GH+HD)=2OM (2)连接OB ,OC,既得∠BOC=1200, 从而可得∠BOM=600, 所以可得OB=2OM=AH=AO, 得证。 3.作OF ⊥CD ,OG ⊥BE ,连接OP ,OA ,OF ,AF ,OG ,AG ,OQ 。 由于22AD AC CD FD FD AB AE BE BG BG , 由此可得△ADF ≌△ABG ,从而可得∠AFC=∠AGE 。 又因为PFOA 与QGOA 四点共圆,可得∠AFC=∠AOP 和∠AGE=∠AOQ , ∠AOP=∠AOQ ,从而可得AP=AQ 。 4.过E,C,F 点分别作AB 所在直线的高EG ,CI ,FH 。可得PQ= 2 EG FH 。 由△EGA ≌△AIC ,可得EG=AI ,由△BFH ≌△CBI ,可得FH=BI 。 从而可得PQ= 2 AI BI = 2 AB ,从而得证。 经典题(三) 1.顺时针旋转△ADE ,到△ABG ,连接CG. 由于∠ABG=∠ADE=900+450=1350 从而可得B ,G ,D 在一条直线上,可得△AGB ≌△CGB 。 推出AE=AG=AC=GC ,可得△AGC 为等边三角形。 ∠AGB=300,既得∠EAC=300,从而可得∠A EC=750。 又∠EFC=∠DFA=450+300=750. 可证:CE=CF 。 2.连接BD 作CH ⊥DE ,可得四边形CGDH 是正方形。 由AC=CE=2GC=2CH , 可得∠CEH=300,所以∠CAE=∠CEA=∠AED=150, 又∠FAE=900+450+150=1500, 从而可知道∠F=150,从而得出AE=AF 。 3.作FG ⊥CD ,FE ⊥BE ,可以得出GFEC 为正方形。 令AB=Y ,BP=X ,CE=Z ,可得PC=Y-X 。

初中经典几何证明练习题(含标准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 ∴∠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 ∵∠EGO=∠FHG=90° ∴△EGO ∽△FHG ∴ FG EO =HG GO ∵GH ⊥AB ,CD ⊥AB ∴GH ∥CD ∴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 ∴∠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 ∴∠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 ∴PA=PD ,∠BAP=∠CDP=75° ∵BA=CD ∴△BAP ≌∠CDP ∴∠BPA=∠CPD ∵∠BPA=∠MPA ,∠CPD=∠MPD ∴∠MPA=∠MPD=75° ∴∠BPC=360°-75°×4=60° ∵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有关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问题区别举例

关于“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问题举例 一.基本概念 1.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事件 X=k 发生的概率为:P(X=k)= n N k n M N k M C C C --?,k= 0,1,2,3,,m ; 其中,m = min M,n ,且n N , M N . n,M,N N 为超几何分布;如果一个变量X 的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则称随几变量X 服从超几何分布.其中,EX= n M N 2.二项分布

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P(X=k)= C n k p k(1-p)n-k(k=0,1,2,3,,n),此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 记作:X B(n,p),EX= np 3.“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联系与区别 (1)“二项分布”所满足的条件 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是一种放回抽样.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每次

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随机变量是这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 (2)“超几何分布”的本质:在每次试验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不相同,是不放回抽样,“当样本容量很大时,超几何分布近似于二项分布; (3)“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是两种不同的分布,但其期望是相等的.即:把一个分布看成是“二项分布”或“超几何分布”时,它们的期望是相同的.事实上,对于“超几何 分布”中,若p= M N ,则EX= ∑ = - - ? ? n i n N k n M N k M C C C k 1 =

七年级重要几何典型题

七年级重要几何典型题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13?江阳区模拟)如图,面积为12cm 2的△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平移的距离是边BC 长的2 倍,则图中四边形ACED 的面积为( ) . C D . 14.如图,AC ⊥BC ,CD ⊥AB ,DE ⊥BC ,垂足分别为C ,D ,E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D. 18.(2010?西藏)已知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 24.(2003?河北)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7cm和10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那么第三根木棒长xcm的范围是_________. 25.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9厘米,若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厘米.26.(2002?吉林)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经常如图所示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根据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 27.如图,AD是△ABC的中线,如果△ABC的面积是18cm2,则△ADC的面积是_________cm2.28.(2009?安顺)如图,AB∥CD,AC⊥BC,∠BAC=65°,则∠BCD=_________度. 29.(2007?江西)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BAD=80°,AB=AD=DC,则∠C=_________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13?江阳区模拟)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沿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平移的距离是边BC长的2倍,则图中四边形ACED的面积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