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思想复习

合集下载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比较(二)2024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比较(二)2024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比较(二)引言概述: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是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管理实践。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的比较,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目标导向与关系导向、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权力与权威、决策与共识、变革与守旧。

正文:一、目标导向与关系导向1.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强调人们应该注重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则注重目标的实现,强调结果的取得和高效率的追求。

1.3 东方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

1.4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性,追求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2.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倾向于集体主义,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则更加偏向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权。

2.3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强调家族和社会的利益,注重共同体意识和道德责任。

2.4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性,追求个体自由和竞争优势。

三、权力与权威3.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的认同,注重领导者的权威性和威望。

3.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的合理性,强调领导者的能力和专业性。

3.3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中的权力体现为家族或社会的权威,追求稳定和秩序。

3.4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中的权力更加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责任,注重民主和公正。

四、决策与共识4.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强调决策的过程,注重共识的形成和团队的一致性。

4.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注重决策结果的准确和效率,追求理性和客观性。

4.3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中的决策过程通常是集体讨论和共识形成的结果。

4.4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中的决策更加强调个体权威和专业能力,注重个体决策的结果。

五、变革与守旧5.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倾向于守旧,注重保持现有的秩序和传统。

5.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则更加倾向于变革,强调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

东方管理学

东方管理学

1、一诺千金、不二法门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启示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一诺千金不管是对于企业管理或者是做人都非常重要。

在企业中,领导者许下的诺言不可轻易改变,尤其是对于员工,更是要慎重许诺、言出必行,比如在员工完成某项任务之后如果之前答应过要对其进行升迁那么必须及时做到。

另外,制定的制度也不可轻易变更。

不二法门:不二法门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每个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管理制度上必然要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或者制度,切不可生硬地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制度。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管理寓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被管理者,如此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才能更好地继续管理、服务他人。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每个人总会有处于劣势的时候,当局势对自己不利或者自己的权力、机会不如他人时,若遇到某些不公平的事,不必逞一时之快而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该忍耐时必须忍耐。

3、《诗经》、《楚辞》中的东方管理智慧《诗经》和《楚辞》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诗经》描写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生活,其中艺术和思想价值最高的是民歌。

1,表达劳动人或者说被管理者心声的诗歌使管理者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如《诗经小雅》的苑柳所写“上帝甚蹈,无自暱焉”讽刺统治者变化无常,善恶不分,自取灭亡。

告诫领导者切勿不能反复无常,要有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借助制度治理,而不能全部赖于人治。

2,描写人与人伦的诗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带来启示:如《诗经小雅》中的“小宛”有写“惴惴小心,如临于谷物。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告诫人们处事要小心谨慎。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内容也有很大价值。

1、《离骚》体现了屈原的美政思想,对于管理者来说要“亲贤臣,远小人”,要学会用人4、唐诗、宋词、元曲中蕴含的东方人文精神唐诗代表了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成就于一个强盛繁荣,包容奔放的时代,唐诗蕴含着文人丰富饱满的人文精神。

3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

3第三章 东方管理思想史与东西方管理文化比较

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 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 夏、商、西周概述
夏、商、西周,史称“三代”。 夏朝从“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至桀于公元 前16世纪灭亡,夏传14世、17王、471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王朝。从 商汤建国到纣灭亡,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其中有 二十九个王见于甲骨文中。从汤到纣共四百九十 六年。 西周,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中国西北 部地区。到西伯(文王)即位时,准备灭商。公 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王,周朝建都镐京。史 称西周,后成王即位,周公摄政。
(4)《淮南子》的无为思想
《淮南子》倡导的是积极无为思想,否定庄子的 消极无为论。 《淮南子》主张管理者尊重、认识与利用客观规 律。 《淮南子》在用人上提出,“贤主之用人也,犹 巧工之制木也”。 《淮南子》在管理艺术上提出,以柔克刚、以后 制先、以简驭繁、以权应变、以小明大等等卓越 思想。
※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管 理哲学思想
“轴心时代”的提出与文化魅力 1、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2、儒家的仁政思想 3、墨家的“兼爱”思想 4、法家的“法术势”思想 5、兵鬼家的奇正智谋思想
“轴心时代”的提出与文化魅力
雅斯贝尔斯于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和目的》中提出了
“轴心时代”的概念 。“轴心时代”是用以描述差不多 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中国、印度、伊朗、巴勒斯 坦和希腊地区的文化突破。 文化史家认为,“轴心时代”观念具有巨大的文化魅力, 轴心时代” 其一,它启示人们,天道、梵天、佛、罗各斯、耶和华不 约而同地出现在人类心灵的视野中;其二,它提醒人们, “轴心时代”在这种超越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象征系 统及其表达者与维护者(知识精英)具有相对独立的批判 和反省功能,它们同变动不居的现实社会之间保持着一定 的张力。

东方管理学

东方管理学

——《管子·明法》
立威者胜,任势者强。
——《名太祖实录》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 ——《逸周书·周官》
为治有体,上下不相侵 。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魏纪二》
左右不相扰。
二 对下管理
3、领导
②激励
天下治者,赏罚而已。
——《南齐书·崔祖思韩非子·五蠹》
——辛弃疾《美芹十论》 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
——《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陈子昂传》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 ——《左传》
二 对下管理
1、计划
②治法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高 MS
层次
方法
低 MP
一 东西方管理
3、东方管理学 多管理哲学少管理科学
物格 正心 诚意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礼记·大学》
与文化紧密结合 强调个人修为,强调德
人为 为人 治心为上 --《礼记·大学》
注重等级秩序
对下管理
二 对下管理
1、计划
①计划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荀子 君道第十二》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孙子兵法·势篇》
二 对下管理
2、组织
②用人 原则
贤者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
——《吕氏春秋·士节》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68章》
善用人者不恃人
——王夫之:《读通鉴论》
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

一句话总结东方管理思想

一句话总结东方管理思想

一句话总结东方管理思想东方管理思想是一种独特的管理理念,具有根深蒂固的东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它强调和谐、平衡、智慧和细致的管理方法,注重员工人本关怀,追求共同发展和共赢的目标。

东方管理思想在实践中注重全面发展,追求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注重道德、人文和家族价值观念的传承,促进组织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东方管理思想强调的核心价值是和谐。

和谐是东方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也是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

在东方管理理念中,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一种家庭式的关系,注重亲情和信任。

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东方管理思想认为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会得到大大提高,从而推动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东方管理思想注重平衡。

在东方文化中,平衡是一种重要的美学观念。

东方管理思想认为,组织的发展应该追求内外平衡、长短平衡、逻辑与感性的平衡。

在组织中,东方管理思想注重横向的团队协作和纵向的权力平衡,追求组织内外部各方利益的平衡,以实现整体性的优化和发展。

东方管理思想注重智慧和细致。

智慧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

东方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注重理性思考和智慧决策,避免主观情绪和盲目决策的干扰。

此外,细致是东方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意味着注重细节、考虑周全和务实。

东方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注重细节和全局的协调,以实现管理目标。

东方管理思想强调人本关怀。

在东方管理思想中,员工被视为组织最宝贵的资源,注重员工的人文关怀和个人发展。

东方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提供积极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会,使员工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潜力,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东方管理思想追求共同发展和共赢的目标。

在东方管理思想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被视为一种利益共同体,强调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依存与互惠。

东方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共同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协商和协作,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利益。

东方管理思想复习资料

东方管理思想复习资料

东方(Dōngfāng)管理思想(sīxiǎng)复习资料第一章东方(Dōngfāng)管理本质特征:以人为(rénwéi)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东方(Dōngfāng)管理理论体系:治身论、治家论、治商论、治国论、治和论。

修身、齐家、治商、治国、平天下。

历史的拐点:推动有东方特色的国际化管理;由管理大国走向管理强国;争取东方管理话语权。

东方管理学 (Oriental Management)东方管理学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的现代科学,它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

OM研究范围: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以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三为”原理以人为本:管理重心是主题人及其首创精神;以德为先:以德治企,以德治国。

侧重伦理规范行为;人为为人:修身养性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图为他人谋福祉。

东方管理开创性地提出:“三学”: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和华商管理学;“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四治”:治国、治商、治家和治身;“五行”: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三和”:和贵、和合、和谐。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价值:包容性;人本性;系统性;创新性;柔和性;服务性。

如何研究:哲学要素的运用;“三为”是基业长青之本。

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宗旨是:提炼和总结东方管理文化中的精髓;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进东方管理的教育普及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OM 的哲学要素: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方面。

研究东方管理,要注意结合: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管理科学研究相结合。

管理心理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管理心理学研究中的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等等都可以用于对东方管理的研究。

第三章1、东方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

2、中国管理学渊源流长,它滋养了东方管理学的诞生。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流中,中国管理学形成了众多流派,比如《易经》的阴阳学说、道家的无为学说、儒家的仁爱学说、佛家的慈善学说、兵家的用人学说、法家的崇法学说,这些流派都是东方管理学诞生的理论基础。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比较(一)2024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比较(一)2024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比较(一)引言概述:管理哲学是一个围绕着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员与资源的学科。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是指东方和西方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比较和探讨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下的管理实践。

正文内容:1. 价值观和信念:a) 东方管理哲学强调整体观念和共同利益。

b) 西方管理哲学重视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

c) 东方管理哲学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

d) 西方管理哲学强调竞争和个人成就。

e) 东方管理哲学重视长期发展和稳定性。

f) 西方管理哲学更关注短期结果和变革。

2. 领导风格和权力观念:a) 东方管理哲学倾向于威权式领导。

b) 西方管理哲学倡导民主式领导。

c) 东方管理哲学视权力为掌握资源和信息的能力。

d) 西方管理哲学将权力视为一种托付和责任。

e) 东方管理哲学注重信任和忠诚。

f) 西方管理哲学强调个人独立和责任意识。

3. 沟通和决策方式:a) 东方管理哲学更注重非言语沟通和隐晦表达。

b) 西方管理哲学更倾向于直接和明确的沟通方式。

c) 东方管理哲学在决策时重视集体讨论和一致性。

d) 西方管理哲学强调个人决策和权威性。

e) 东方管理哲学重视维护面子和避免冲突。

f) 西方管理哲学更加开放和坦诚地处理冲突。

4. 组织结构和工作文化:a) 东方管理哲学偏向于层级式和官僚式组织结构。

b) 西方管理哲学更倾向于扁平式和灵活的结构。

c) 东方管理哲学重视家族和社会关系。

d) 西方管理哲学注重业务和绩效。

e) 东方管理哲学强调规则和程序的执行。

f) 西方管理哲学更加倡导创新和自由度。

5. 员工发展和激励手段:a) 东方管理哲学注重员工培训和长期发展。

b) 西方管理哲学更关注激励制度和绩效评估。

c) 东方管理哲学鼓励员工忠诚和依附感。

d) 西方管理哲学强调员工自主和激励动力。

e) 东方管理哲学讲究团队精神和协作。

f) 西方管理哲学重视个人成就和竞争。

东方管理思想

东方管理思想

案例
• 华为曾经是一个 “英雄”创造历史的小 公司,正逐步演变成一 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 定规模的公司。淡化英 雄色彩,尤其是淡化领 导人、创业者的色彩, 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由之 路。只有职业化、流程 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 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 理内耗。
如何达到无为而治
• 第一个阶段是达到有所为:即 建立在有严格制度的基础上; • 第二个阶段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管理者有的事情是要做的, 有的事情是不要做的,如果什 么事情都掌握在管理者的手里, 是很难管理好的; • 第三个阶段是无为而无所不为: 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2.1道家思想精髓
老子
公元前571-公元前471
庄子
公元前369—公元前286
2.1道家思想精髓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道家 思想
反者道之动 柔者道之用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1.道法自然
法则一: 管理企业必须遵循 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1.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反者道之动
①反:同“返” 返回、反复
3.反者道之动
Hale Waihona Puke ②反: 反对、相反3.反者道之动
案例:
李嘉诚“卖橙”
4.柔者道之用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柔性管理
1981 年 2 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巴斯卡和哈佛 大学雅索士两位教授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 书出版。
孟子的管理思想
1. 以“仁政”为目标的治国思想 2. 以“富民”为中心的经济管理思

3. 以“尊贤”为中心的用人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东方管理学的含义、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具体内容东方管理学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机器运行规律的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学派之一研究的主要范围涵盖这渊源于亚洲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恒河/印度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以及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研究对象也就是人们在各种管理实践中所包含的普遍使用的管理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除了涵盖了西方管理科学体系中的国家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工业管理/农业管理/科技管理/财政管理/城市管理等等以外,还包括治家管理/治身管理等关于人的生命存在质量的内容研究宗旨:提炼和总结东方管理文化中的精髓/促进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特点:人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日渐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发扬光大。

文化因素作用突出。

全球一体化加速东西方文化融合。

推进东方管理的教育普及及应用2.东方管理学体系结构从1970年代初开始,东方管理经过多年探索,汲取中国管理文化中道家儒家、法家、释家、兵家、墨家以及伊斯兰教和西方管理、华商管理等派别主干思想的合理养分,终于开创性地提出了概括东方管理文化本质特征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原理,在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的“四治”体系,以人本论、人德论、人为论为核心、包括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五行”管理的东方管理理论体系,并提出东方管理学的管理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贵、和合、和谐(苏东水)。

这样,东方管理学的体系可以总结为五个字:“学”(三学)、“为”(三为)、四治)、“行”(五行)、“和”(三和)。

东方管理学还从管理主体、管理权力管理组织、管理文化和管理心理等五方面,归结出管理成功的基本要素:以管理主体为出发点,凭借职位凭借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施加影响力,依靠管理组织去协调人们的活动,通过管理文化规范管理主体的心态、意识和行为方式等,从而使组织目标顺利实施。

贯穿于这个过程的是管理主体的心理行为过程。

因此管理主体也成为管理的归宿。

就其管理哲学思想而言,东方管理的要素可以概括为“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万面(苏东水,2010)。

就管理未来的发展来看,管理思想的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和管理人才的现代化等五个方面目前包括:理论基础:中国式管理、西方管理、华商管理、四治论、和谐论、三为论、五行论、十五字3.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价值(1)包容性,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的博大精深得益于他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成分(2)人本性,在西方管理中,人不过是追求利润或效率最大化过程中的手段。

东方管理则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是主体,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因为没有人就没有了组织,没有了成功的可能,所以,东方管理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牺牲效率和利润,来维持人的发展。

(3)系统性,东方管理讲究管理中的整体协调,反对简单的因果对应。

整体观念是东方管理系统论的核心。

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综合考虑。

要把具体问题放到系统中去,视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出具体的处理决定。

(4)创新性,东方管理在其不断的发展演化过程中,融合了多种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而每一次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东方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

(5)柔和性,东方管理讲究在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因而它主张的管理手段是“仁治”,所以,东方管理的柔和性最终还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管理中的忠实体现。

(6)服务性,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的一个很大的区别,体现在两者对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处理上。

西方管理强调人的个体意识,承认人的独立性,因此人有权力向社会索取他(她)所需要的任何东西;而东方管理则强调人的群体意识,突出人的社会性、服务性,因此人人有义务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重要的是,东方管理强调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前提是“人为”,也就是要求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人”,即服务。

4.现代管理的运用(1)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管理科学研究相结合(2)本土化与跨文化管理研究相结合(3)理论、时间和咨询研究相结合(4)东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结合(5)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相结合(6)中国大陆/港台和海外的研究成果相结合(7)东方管理和华夏文化研究相结合(8)管理研究与中国人的能力研究相结合(9)管理研究与促进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相结合(10)管理研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11)人员关系与企业发展研究相结合(12)管理研究与心理健康研究相结合第二章1.管理文化时间维度上的界定;大小维度上的界定;可察性维度的界定管理文化时间维度上的界定就管理文化而言,也有其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统一的、连续的社会运动过程。

分为:回溯性管理文化/前瞻性/追踪性大小维度上的界定:官方主流的管理文化传统称为大管理文化传统反之小管理文化传统可察性维度的界定:我们定义管理文化时往往偏重于可观察方面,而按照现代社会文化内在法则运行的,是不可观察的管理文化。

可观察管理文化(管理自然、生活),不可观察管理文化(无形资产企业文化)2.东方管理文化模式的特征(1)人本精神,组织的根本是人。

管理的实质也就是对人的管理(2)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3)道德软约束,重视自我修炼,提高道德品质(4)中和思想,和谐、和为贵、适度(5)不变而变,善于把握变化,灵活应对(6)无为而治,东方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指有所放弃的同时又有所作为3.东方管理学说的探索三大阶段(1)古为今用阶段,从古代管理的相关着作中着手研究(2)理论创建阶段,提出人为为人,人为是指修身养性,为人是指从事、控制和调整自己(3)影响扩大阶段,97年承担东方管理学思想研究,03年出版东方管理,已经取得了多项成就,第三章1.《易经》人本观点与西方现代人本思想的融通性《易经》强调平衡、和睦、互补,平衡即阴阳平衡,无论阴阳哪一方过盛,都会带来动荡。

和睦实质上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人心与人情应当建立在共同意愿的基础上,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既表现出入的主观积极作用,又不违背自然法则,即重视人的价值观念。

以人为本的社会组织观念,早在三干多年之前就在我国开始形成。

而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把人看作“经济人”到了1930年代梅奥(Mayo)提出“社会人”的观念。

《易经》关于社会组织的构成所提到的“元永贞”是指为了永久和睦合作过程中的“社会人”的概念。

1930年代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人”的观念。

在梅奥的眼里中,人本管理不是局限在技术和经济的管理,同时管理者与被管理人的“友情”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

梅奥的观点以及后来麦戈雷戈( Mcgregor)的行为科学的观点与《易经》比封的人本观点具有一定的融通性。

《易经》比封所展示的亲密关系,不能将它狭隘地去理解,认为这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比封中的人本观点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强调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形成真诚的关系。

比之自内,发之内心,从自己做起。

而西方认识到“社会的客观性之后,在管理上通过采用各种方式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满足工的需求欲望,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道家的无为学说道家可追溯至黄帝,其中可归纳为最平的管理思想,内用黄老,外显儒术,道学处于隐学、民学的地位最高的管理形态,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东方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指有所放弃的同时又有所作为,道治不仅在每一种方略中体现,而且确实为管理的最高形态最深刻的人本管理思想,天人合一/道学的核心逻辑结构是从人出发,回归到人。

高度概括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同时具体的指出了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理想境界的人的价值取向。

3.佛家的慈善学说佛教对善的内涵规定是:顺益,指符合佛教伊利,符合宇宙真实、人的本性,有益于世,利乐众生,就是善。

尊重他人,忍让他人,不说人非,奉献社会。

4.兵家的用人学说(以人为本的选才标准;以人为本的用人策略)选材标准,选材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

用人策略:适、恩、威、恕、严5.法家的崇法学说崇法是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关于法术势一体的极端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管理思想体系顺应了当时历史的需要,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崇法,人性自私论,无法依照道德约束,则依靠法重势,统治者相对于被统治者的优势或特权,势去则一事无成。

必须牢牢掌控势。

尚术,帝王之术,忠臣之术,奸臣之术6.西方管理中古典管理理论有哪些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管理程序理论(法约尔)、行政组织理论(韦伯)、其他7.西方管理中现代管理理论的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中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贡献;系统管理学派中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权变理论学派简介;战略管理学派中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纽曼等人)主要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要先分析职能(2)管理科学是一门揭示管理人员活动规律的科学,既有自己的核心知识又有其边界范围。

社会系统学派中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贡献(1)把组织中人们的互相关系看作一种协调系统(3)提出非正式组织虽然可能对正式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也可以对正式其某些积极作用(3)用效力和效率原则把组织中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连接在一起(4)社会系统理论吧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规定为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的和信息联系(5)组织的共同目标必须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予以阐明,对后来的目标管理理论形成帮助很大(6)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搞好组织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具有借鉴意义系统管理学派中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1)为建立全面的企业组织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2)追求整个系统的高效率(3)把企业看作是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联的开放系统,更贴近现实(4)系统的分析方法、原则和步骤为企业通过科学决策取得最优方案提供了前提和依据(5)管理的系统模式对于企业设计来说明确各部门间的分工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权变理论学派简介:是西方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最早运用权变思想研究问题的学者是英国的伯思斯和斯托克等人,《组织和环境》67年劳伦斯和洛希,被称为现代权变理论的创始人。

战略管理学派中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指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业务。

8.华商管理中华商管理含义、华商含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华商方略的调整;华商的文化渊源;华商管理中融入所在国文化的原因;华商管理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与西方管理文化以及华商足迹所至的土着管理文化相融合的成功典范。

华商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并且有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最初为从事海外贸易的中国商人,后演变为华侨商人或工商企业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