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思想发展史
古典管理理论简介

(2)、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认识 “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日:分。 分何以能行?日:义。”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无穷的欲望和要求,有 了欲望而不能满足,则人就会去追求。追求而 没有一定的限度,则会引起争夺。一争夺就会 引起混乱,一混乱就会导致天下贫穷。国家的 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地局面,就要制定礼 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 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 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们 的欲望而用尽。
1、儒家 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几个方 面来看: 首先是管什么?儒家回答是“治人“ 其次是谁来管? 儒家回答是“劳心者治 人“ 最后是怎样管?儒家回答是“和为贵“
(1)、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可以 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 的核心。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 而展开的。而人性的改造主要通过自身 的修养来完成。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工业革命与管理 (1)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内战后又传到 美国。在这一过程中 ,机械的力量迅速取代了人力, 并且使工厂中制造的产品更加经济。 例:英国第一个工厂,1718,约翰贝隆 英国的工业革命过程基本包括了三个方面 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 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 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工厂制度对管理 提出了客观要求:劳资双方相互对垒;管理人才极度 缺乏;工人技能要求的提高) (2)亚当斯密及其劳动分工理论
东西方管理思想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各种相应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与条件的产物,都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既是对管理实践的反映、概括与总结,也是管理认识与理念的理论化、系统化与体系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承启与阐释,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与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孕育了辉煌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管理思想作为文化与实践的函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样极为灿烂。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公元前770~前476 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杰出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政绩卓着,。
《管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是战国中后期管子的学生们托老师之名写成的一部论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经济学、管理学巨着,也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并阐释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着作,可谓管理之祖。
《管子》今本实存76 篇﹐分为8 类,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第一,天地为心的治理论。
管子提出,人君应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无私无。
天道产生权,权产生法,以法治国;地德产生义,义产生礼,以德治人。
管子的治理论还衍生了宽猛相济、刚柔并举等管理理念。
自利的人性观。
管子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节。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
但管子并未走向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不仅可以调和,甚至自利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善,既有自利之德,又有利人之德,唯其如此,才不至于有二心。
第二,民富与国富相统一,以民为本和与时变思想。
管子强调,国富不民富,民富才有国富,民富是国富的必要条件。
民富可以多收税,税收增加国家就会富裕。
国家要兴盛,一定要民富。
国富兵强,诸侯就服从国家的政令,藏富于民并不是以牺牲国富为条件。
东方管理思想论文:论东方管理思想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运用

东方管理思想论文:论东方管理思想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运用摘要:随着东方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东方的管理思想逐渐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中国管理模式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西方管理思想发展进入瓶颈的关键时期,东方管理思想以一种崭新的角度与思维为管理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管理要想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根植于一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当中,他与一国的企业管理进步也息息相关。
本文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将东方管理思想与企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针对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对策建议,以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东方管理思想企业管理创新运用一、东方管理思想的内涵与发展东方管理思想的研究最早始于复旦大学的苏东水教授,他认为以中国传统主导的东方管理文化注重辩证、系统和综合,因此不同于西方管理的原则与特征。
东方管理学应该注重“东方文化和东方当地经济发展条件下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方法是什么?”这一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方管理学说的得以正式创建,成为以研究东方国家古今管理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为内容的新学科。
相对于西方管理学而言,它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汇集了东方各族人民智慧,其研究范围覆盖渊源于亚洲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恒河、印度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以及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东方管理不能认同西方管理学将管理等同于“企业管理”的看法,以体现东方管理文化本质特征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原理为基础,形成了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的“四治”体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贵、和合、和谐的目标。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出经济学家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最早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概念,将创新定义为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而ray stata首次提出了企业中的管理创新问题,明确指出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
管理思想史要点总结

管理思想史要点总结管理思想史要点总结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中世纪管理思想第一节、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一、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埃及人懂得了分权并且是最早的“管理幅度”的实践者。
《汉漠拉比法典》的编制表明古巴比伦人意识到了——法律方法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古希腊人思想氏族部落采取的是“一长两会”制。
(一)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二)色诺芬-《家庭管理》1、首先提出了管理的研究对象2、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的判别标准问题。
3、首先认识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
(三)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国》第一等:治国贤哲第二等:卫国的武士第三等:民间艺工,商人、农民等组成柏拉图建立了“亚加德米”-大学的雏形。
人的灵魂理性意志欲望三、古罗马人和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一)古罗马的管理思想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了集权、分权的经验。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在第一次服役时,古罗马的士兵要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保证永不背离规范,服从上级指挥的命令,为皇帝和帝国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宗教信仰和荣誉感的双重影响使罗马军队遵守规范。
队伍金光闪闪的金鹰徽是他们最愿意为之献身的目标;在危险的时刻抛弃神圣的金鹰徽既是邪恶的又是可鄙的。
某种更有实质内容的敬畏和希望加强了这种力量来源于想象的动机,在指定的服役期满之后享有固定的军饷、不定期的赏赐以及一定的酬报等减轻了军队生活的困苦程度;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当然,另一方面,由于懦怯或不服从命令而企图逃避最严厉的处罚,那也是办不到的。
军团百人队队长有权用拳打作惩罚,司令官则有权处决死刑。
古罗马军队的一句最固定不变的格言是,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在西方,这种管理方法终于总结为一句格言:“胡萝卜加大棒”。
拿破仑说得更形象:“我有时像狮子,有时象绵羊。
管理思想发展史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76年发表《国富论》:核心 - 市场与分工
“如果一名工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 练,恐怕工作一天也难以制造出一 枚针来。如果希望他每天制造20枚 针那就更不可能了。如果把制针程 序分为若干项目,每一项就都变成 一门特殊的工作了。一个人担任抽 线工作,另一个人专门拉直,第三 个人负责剪断,第四个人进行磨尖, 第五个人在另一头上打孔并磨角。 这样一来,平均一个人,每天可以 生产48,000枚针,生产效率提高的 幅度是相当惊人的。”
实验假定:随着照明强度增加,产量应增加.
“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
实验设计:实验组VS对照组 实验结果
实验组:照明增加,产量增加,照明下降,产量仍 增加(除非暗到月光水平) 对照组:照明不变,产量也在增加
实验结果无法被解释
继电器装配实验(女工实验)
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梅奥接手,1927年4月 至1929年6月 挑选了五名装配工、一名划线工组成小组,单 独工作室 改变各种工作条件,休息条件和奖励办法 产量不断地增加 什么原因?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2)
权力与责任:管理者拥有发布命令和要求下属服从的 权力 纪律:管理者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 团体 统一指挥:一位员工应该只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 统一领导:组织应该只有一个行动计划来指导管理者和 工人 个人服务集体:员工应该理解他们的业绩是如何影响整 个组织的业绩的 合理的报酬:报酬系统对于员工和组织应该是公平的
古典管理理论
主要从机械的观点来看待组织和工作,将组织 看成是机器,将工人看成是机器上的齿轮。关 注的重点是经理们如何对雇员的行为进行控制 和标准化。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历史发展

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三家对后代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儒家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立人。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 结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权威等方面提出了 不少见解。 道家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精神是以“道” 为中心,讲求“无为而治”,偏重与对管理的规 律、方式和艺术的探索 。
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汉代 董仲舒将儒家学说定为独尊,并将之逐步体系化,成 为社会主流思想。这一时期,管理思想,尤其是人力 管理思想逐步精细化。从《吕氏春秋》、《淮南子》、 《论衡》,到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以及刘劭的《人 物志》,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 家书》等的理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1、强调天人合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传·文言》
2、彰显变易。 《系辞》曰:“一阖一辟谓之变。” 。《周易》作为一个系统, 是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所谓的动态系统。
3、强调进德修业《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辩、进德修业,挖掘人的德性。为 了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管理者应具有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例 如乾卦强调在成为最高管理者之前后要采取的不同决策;坤卦和泰卦说的 是内刚外柔的品行和宽厚远大的胸怀;中孚卦说的是管理者具备的诚信品 格;谦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具备中谦和退让的品德;比卦、同人卦、观卦和 咸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当亲比下民,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有的放矢, 制定相关策略,实现宏大的管理目标等。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历史发展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形成阶段 时期: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开 端,也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产生和奠基时期。 特征:各种管理心理学的思想百家争鸣,是管理心 理学的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东西方管理思想

东方管理思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管理思想,统治者们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制定出各自适合于各自的管理法则,因此管理思想是多变万化而不是一沉不变。
管理思想史通过在实践中得到的理论,东方管理思想可分为一、国家管理实践二、大型工程管理实践三、管理实践的行政性和经验性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
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
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
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的通过变革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又怕老百姓不相信他,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很高的木头,并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谁十金。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开玩笑。
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
人们在木头旁议论纷纷,终于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一直扛到了北门。
结果商鞅真的赏给那人五十金。
这件事在秦国引起了轰动,商鞅说到做到,在老百姓中有了威信,于是商鞅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可是,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的反对。
太子的两个老师鼓动太子反对变法,商鞅就处罚了那两位老师,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
这样,大家就不敢反对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在古代的东方管理体制是专制与民本相互依存的。
中国农业社会是由大量分散、小型、雷同的,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要维持这种社会结构的稳定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管理体制和万众臣服的管理思想。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套新法令的公布没有得到很多人的信任,那么这套法令将不会得到成功。
商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让老百姓看到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来增加他在来百姓心中的可信度,对反对派的制裁来压制反对的声音,让人感觉法令实施是势在必行的,给人以不容反抗,从而达到新法令的实施,新的法令的颁布使得统治者对百姓的管理水平跟上一城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取代了封建 性的“富国之学”,但由于地主、买办资产阶 级的压迫以及帝国主义殖民地的掠夺,使得中 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步履艰难,在国民经济 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10%。在这样恶劣的环境 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仍能够生存下来并 发展壮大,实属不易,一些民族企业还在国外 设立分厂或在与国外的竞争中占了上风,并在 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和思想,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宝贵的 历史遗产。
2.代表人物
曾国藩、张謇
四、中国现代管理思想
1.发展历程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通过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以及国民党官僚资本企 业等一系列改造活动,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在此同时中国的现代管理思想有 了较快的发展,体现在企业管理思想方面。在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同时,结合中 国的国情,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
进生产力的发展,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土地 主和官僚利用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所拥有的 强大势力,通过合法购买或暴力掠夺等各种手 段,把大量农民的土地攫为己有,而广大农民 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少量土地,土地兼并日益严 重,迫使百姓造反,危及封建阶级的统治,激 化了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尤其是进入了西汉 以后,由于土地兼并所引起的各种矛盾日益尖 锐,使国家管理的难度加大,因此就出现了关 于如何限制大地主私有制的恶性膨胀、抑制土 地兼并的封建土地管理思想。封建社会时期出 现的限田、井田和均田三种典型的主张,构成 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土地管理思想的三种基 本理论模式。
2.主要代表人物
贾思勰、李世民、刘晏、王安石、忽必烈、 朱元璋、朱棣、康熙
三、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1.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 逐 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 了重大变化,经济管理思想领域也产生了很大 的变化。但中国近代并未形成自己具有时代特 色的比较成熟的管理思想,只是有一些处于转 变时期新旧冲突、新旧交替的管理思想。虽然
2.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①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的管理思想 ② 第二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管理 思想 ③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管 理思想 ④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 ⑤ 第五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 放新时期的管理思想
东方管理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优势
1.注重“情”的成分,人们在单位中 能找到归属感,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与潜力 2.强调团体意识,注重组织各方面的 和谐与协调,有利于组织抓住稍纵即 逝的机会,避免因个人意见不一致而 耽误时机
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方面进步较大。此时, 奴隶制生产关系日益不能适应这种新兴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奴隶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日趋激化, 奴隶逃亡和斗争事件此起彼伏,使土地国有和 奴隶国有的井田制越来越难以维持下去,大片 井田成为荒草地。同时,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 地主阶级,由于能够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而日 益显示出其优势,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奴隶制 国有工商业和奴隶主贵族文化垄断也逐渐解体, 整个奴隶制陷入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工商 业领域日益成了私人工商业者的天下,文化学 术也散入民间,成为私人的事情。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
一、在决策方面,西方强调民主决策,强调权力制约,三 权分立、议会制代表了西方的政治文明和管理思想;东方 强调个人独裁,东方人更愿意把命运托付给强者,他们相 信领袖胜于相信自己。
二、在组织方面,西方组织松散化、扁平化、横向联系多; 东方组织紧密化、层次化,上下联系多。
三、在人员配备方面,西方重视发挥人的个性,愿意把人 安排到他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去,而东方强调个人应适应集 体、服从集体,喜欢把人安排到组织认为他最适合的地方 去。
四、在激励方面,西方强调物质激励,认为人的利己性是 人的基本属性,东方更重视精神鼓励。
五、在控制方面,西方控制制度化,东方控制非制度化、 弹性化。
东方管理思想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产生 1.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萌芽于原始社会部落联 盟时期,从那时起,就有了专管经济的官员, 并产生了一些管理的思想和观点。但作为具有 中国传统特色的古代管理思想却是产生于春秋 时期,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成熟于西汉中期。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过渡的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技术的 发展以及农田水利的兴修,使得生产力有了很
1.发展历程
土地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因而 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方式就成为一个决定生产发 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奴隶制时代,实行 井田制,土地全部归奴隶主阶级国家所有,但 到了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经济陷入了衰落, 而封建土地私有制由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各国纷纷变法,建立 土地私有制。 建立土地私有制比奴隶制的井田制更能促
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正是在这种历史形势 下产生的,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树立起了 自己的旗帜,拉开了先秦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 帷幕。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流派
① 儒家的管理思想——仁政德治论 ② 法家的管理思想——法治刑治论 ③ 道家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论 ④ 兵家的管理思想——竞争方略
二、中国封建时代的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