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发展史 3
3管理思想的历史沿革

由此可见,组织在我们中间存在了几千年,管 理实践也是如此。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也为我们理解管理提供了诸 多的真知灼见。 多的真知灼见。 《周礼》、《孟子》、《孙子》等书对于管理的 职能如计划、组织、指挥、用人等,都有不少 适用于今天的精辟见解。 • 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赛马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可以说是今天管理科 学中对策论的雏形。 学中对策论的雏形。
古罗马帝国
• 古罗马的文明也为我们留下了管理方面的宝贵文 化遗产。
• 公元284年,古罗马建立了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 公元284年 古罗马建立了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 284 古罗马帝国之所以兴盛 之所以兴盛, 古罗马帝国之所以兴盛,在很大的程度上应归功于卓越 的组织才能。他们采取了较为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 的组织才能。他们采取了较为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从 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在公元2 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在公元2世纪取得 了统治欧洲和北非的成功,并延续了几个世纪的统治。 了统治欧洲和北非的成功,并延续了几个世纪的统治。 罗马天主教会的组织系统也是早期管理的有效实践。 罗马天主教会的组织系统也是早期管理的有效实践。今 的组织系统也是早期管理的有效实践 公元2 建立的。 天的组织结构是在公元 世纪建立的 天的组织结构是在公元2世纪建立的。
刘邦何以定天下?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人之杰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此三者,人之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败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败也。”
西方管理思想史郭咸纲第三版

荐的奴隶,同时注意同两三个其它的农场保持联系,必要时交换必需物品; (7)认真同农场主核对账目;(8)对爱护牲口的奴隶应当奖励;(9)事先 要用充分的时间安排各项工作。 瓦罗—受帝王之命筹建了罗马第一所公立图书馆。《论农业》讲到农庄人员 的选择。 6.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 (1)摩西是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的岳父耶特鲁批评摩西在处理政务时事 必躬亲的做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制定法令,昭示民众;第二,建立等级 制度,委任管理人员;第三,分级管理,各司其责。 (2)罗马天主教严密的管理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第一,层次分明 的组织结构,形成金字塔式的指挥体系;第二,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运用“幕 僚职能”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科学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取得的成果其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管理的要求3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管理制度管理就是意味着以知识为依据来进行控制领导者应在能力上胜任其工作要依据事实来进行领导三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1管理备要和管理的要素1提出了适用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
(3)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 著作主要是《理想国》把人分为三等:第一等,是治国贤哲、第二等人,是 卫国的武士、第三等人,是民间艺工。 认为灵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是最优秀的部分, 欲望是灵魂里面最低劣的部分 (4)亚里士多德(天赋人性):是古希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学者。 贡献:1)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问题。2) 发展了色诺芬“家庭管理”的思想。3)认为一切具体事物都可归结为“形 式”和“质料”。形式是事物的目的因和动力因,是积极能动的因素;“质料” 即物质,是消极被动的因素。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潜能”向“现实”转化的 过程,即“目的→(物质+管理)→新的目的”的过程。 5.古罗马的管理思想:利用等级原理和委派、授权办法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

第二章一、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
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各点具体代表思想略)(顺“道”·此处指客观范畴的道:客观经济规律,又称则、常。
主观上的道指治国的道理。
重人·包括两方面: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
)2.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工业化开始迄今分为1760-19世纪末工业化初期:20世纪初-1950工业化中期.1960-1980工业化后期.1990--后工业化时期(新经济初期)*详见p50图解A西方早期管理思想(未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有促进和积极影响):亚当斯密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国富论>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工资越低、利润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会降低的结论;分析“劳动生产力”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3作用论点: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人”观点。
查理·巴贝奇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论点,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结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赞同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人为其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这一好处;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依据:认为工人收入应由三部分组成:按工作性质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生产效率及贡献分得的利润、为提高劳动效率提出建议的奖励。
罗伯特·欧文首先提出重视人的因素。
人事管理的创始人B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管理理论比较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阶段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论”19世纪末出现专门的管理阶层。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管理思想发展史

二、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计性工作、安全性工作和管理性工作。 管管理理理原论则丛缺林乏之弹六性:。管理科学学随派着组织层次中职位的提高,对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降低, 1、 这一学派是一门有关决对策过管程、理准能则、力类型的及要方法求的较提完高整的。理论体系。 二瑟、诺弗芬雷的德劳里动克分工·赫思兹想伯2:制格、鞋的管双因理素理的论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另(一3)方组面织,内人的群各关种系职理位3论都、的应研管按究照成理权果责的也合遭基一到的了本等一级原些原质则则疑组和:织非起议来。;
管2、理企理业论中丛存林在之道着六非家:正管式思理组科想织学。学派
2、特点: (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三、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的X理论-Y理论 1、照明试验(1924——1927年) (7)每个组织都必须建立一套规章制度,以保证组织内各项工作的统一协调。
法家思想 管理理论丛林之三: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思想发展史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
早期的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 管理理论的丛林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n 埃及金字塔 n 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 n 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n亚里士多德:专业化和分工、权利集中和分散、领导、 协作。 n瑟诺芬的劳动分工思想:制鞋 n 马基埃维里的领导四原则: n1)得到群众的拥护 2)使组织有凝聚力; 3)强烈的生存意志; 4)高尚的品质和非凡的能力
管理理论丛林之一:管理过程学派
(一)管理过程学派 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代表作《管理学》 主要内容: 1)该学派将管理视为一种程序和许多相互关联的职能,以此为 基础提供了一个分析研究管理的思想框架,把一些新的管理 概念和管理技术容纳到这一框架之中。 2)该学派从对职能的分析中归纳出若干原则,同时强调管理职 能的共性。
管理学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理论要点: A.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B.科学挑选工人。 C.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D.差别记件工资制。 E.职能管理。 F.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理论要点:
①将企业的经营活动概括为六个方面--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活动居于核心地位。
②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③提出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法约尔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报酬合理
泰罗
泰罗与搬运生铁块试验
❖ 第一步挑选工人:用4天的时间观察研究了75个人,最后选出1人(荷兰人施 米特)。每天工资1.85美元,条件:必须按泰罗的要求去搬运生铁。
❖ 泰罗与他的助手在研究中,试着转换各种工作因素,以观察它们对施米特的 日生产率的影响。他们还试验了行走速度、持握的位置和其他变量,从中获 取数据,比如:从车上或是地上把生铁搬起来需要多长时间;带着所搬的铁 块在平地上走,每英尺需要多长时间;带着所搬的铁块沿着跳板走向车厢, 每步需要多长时间;把生铁扔下或者堆放起来需几秒钟;空手回到原地,每 走一英尺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 认为企业应将管理的重点放在 ➢ 提出管理人员发展计划 服务上,而不是专图追求利润。
甘特图
甘特图
古典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 )
管理思想发展史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76年发表《国富论》:核心 - 市场与分工
“如果一名工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 练,恐怕工作一天也难以制造出一 枚针来。如果希望他每天制造20枚 针那就更不可能了。如果把制针程 序分为若干项目,每一项就都变成 一门特殊的工作了。一个人担任抽 线工作,另一个人专门拉直,第三 个人负责剪断,第四个人进行磨尖, 第五个人在另一头上打孔并磨角。 这样一来,平均一个人,每天可以 生产48,000枚针,生产效率提高的 幅度是相当惊人的。”
实验假定:随着照明强度增加,产量应增加.
“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
实验设计:实验组VS对照组 实验结果
实验组:照明增加,产量增加,照明下降,产量仍 增加(除非暗到月光水平) 对照组:照明不变,产量也在增加
实验结果无法被解释
继电器装配实验(女工实验)
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梅奥接手,1927年4月 至1929年6月 挑选了五名装配工、一名划线工组成小组,单 独工作室 改变各种工作条件,休息条件和奖励办法 产量不断地增加 什么原因?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2)
权力与责任:管理者拥有发布命令和要求下属服从的 权力 纪律:管理者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 团体 统一指挥:一位员工应该只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 统一领导:组织应该只有一个行动计划来指导管理者和 工人 个人服务集体:员工应该理解他们的业绩是如何影响整 个组织的业绩的 合理的报酬:报酬系统对于员工和组织应该是公平的
古典管理理论
主要从机械的观点来看待组织和工作,将组织 看成是机器,将工人看成是机器上的齿轮。关 注的重点是经理们如何对雇员的行为进行控制 和标准化。
3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

第二篇 管理与环境
第四章 组织与环境关系 第五章 管理与社会责任
第三篇 管理的基本活动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计划 组织 人员配备 领导 控制
第四篇 管理创新与发展规律
第十一章 管理创新规律 第十二章 当代重大管理创新理论评价
汽车生产的第二次革命发生在日本,而不是美 国。 20 世纪 60 年代,大野耐一 —— 一位丰田汽车公 司的生产工程师 —— 在参观了美国三家汽车生产厂 家后,开创了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方式, 成为管理思想的一大变革。 在精益生产方式下,工人们在一个运动的生产 线旁工作,但不同的是他们被组织成为小的团队, 每一小组对某一特定的装配环节负责,像安装汽车 传动系统、电子系统等等。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 需要学习掌握他所在团队所有成员的全部工作技能, 并且每一个工作团队的工作职责不仅是装配汽车, 而且要不断地发现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办法。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管理者已经成功高效地应 用了这种新的精益生产系统,与美国竞争对手相比 , 他们生产的汽车质量更高、成本更低。到20世纪80 年代,日本汽车企业已称雄世界汽车市场。
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 CEO—— 艾尔弗雷德 斯隆( Alfred Sloan )、沃尔 特 克莱斯勒( Walter Chrysler )没有简 单地模仿福特的方法,而是采取了一种新的 战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范围广泛的选择空间。 新战略一经提出即大受欢迎,以至于福特 最后不得不将工厂关闭了7个月,以进行重组 来适应生产多种型号汽车的需要。由于福特 对于汽车市场变化的局限性眼光,他的公司 失掉了竞争优势。在20世纪30年代,通用汽 车公司取代福特汽车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
管理思想史第3章

泰勒最终认识到, 泰勒最终认识到,真正的问题是切实为每一 项工作规定一个完全公正的标准, 项工作规定一个完全公正的标准,即怎样 取得“合理的工作量” 这样, 取得“合理的工作量”,这样,就必须从 事实出发,通过科学的试验, 事实出发,通过科学的试验,找出含有深 刻科学意义的标准。 刻科学意义的标准。
第三章 科学管理理论的 形成与发展
一、泰勒对科学管理的探索
1 . 弗 雷 德 里 克 · 泰 勒 (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 , ) 美国人,工程师, 美国人,工程师, 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之父。 生日 1856/20/3 双鱼座 主宰行星: 主宰行星:海王星 属性: 属性:水相星座
简历: 简历:1856年出生在美国宾州费城一个富裕 年出生在美国宾州费城一个富裕 的律师家庭里; 的律师家庭里;在家庭中受到了不同寻常 的教育;为今后的工作做了素质上的准备。 的教育;为今后的工作做了素质上的准备。 19岁时因健康和视力受损,停学进入一家 岁时因健康和视力受损, 岁时因健康和视力受损 小机械厂当徒工。 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 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 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 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 为工长、总技师。 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 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 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 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在新泽西州的斯 蒂文斯技术学院学习, 蒂文斯技术学院学习,并最终获得机械工 程学位。 程学位。
结论:将实验的手段引入到经营领域; 结论:将实验的手段引入到经营领域;计划 和执行相分离;标准化管理概念的形成; 和执行相分离;标准化管理概念的形成;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提高效率的最 好办法。 好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四 科学管理思想阶段主要人物、著作及观点:
1. 泰勒 —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科学管理之父”
代表作: 《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发表
主要观点:
● ●
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分离(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管理的一切问题要科学化
● ● ●
工作定额
标准化
差别计件付酬制
●
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4
2. 法约尔 — 提出一般管理思想 ,“经营管理之父” 代表作: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年发表 主要观点: ● 企业活动类别及人员能力结构研究 ﹡ 活动类别: ● 技术性工作 ● 商业性工作 ● 财务性工作 ● 会计性工作 ● 安全性工作 ● 管理性工作 ﹡ 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必要能力相对重要性不同 ﹡ 不同层次人员所需管理能力不同 ● 确定组织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 提出了管理工作的五大要素(五大职能) ● 计划 ● 组织 ● 指挥 ● 协调 ● 控制 3. 韦伯 — 提出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三. 主要特点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4
现代管理思想主要特点:
• 强调系统管理 • 突出经营决策的战略地位 • 重视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管理手段的自动化
15
现代管理思想阶段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 巴纳德 — 提出组织理论和系统管理思想 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1938年发表 主要观点: ● 系统思想 ● 经理作用 ● 权力理论 2. 西蒙 — 决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 代表作:《管理决策新科学》 (1960) 《组织》 (1958) 《管理行为》 (1947) 主要观点: ● 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 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和技术 ● 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3. 芦桑斯 — 权变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2. 马斯洛 — 需要层次理论的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
– 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按其发生的顺序,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较高层次的需
要才会产生。
12
3. 赫茨伯格 — 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
– 引起职工不满的因素主要是金钱、地位、安全、工作环境、 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满足只能起到安抚职工情绪的作 用,而对激励不大起作用,称之为“保健因素”;工作成 就感、事业上的发展等因素能直接引起劳动效率的提高,
一. 时间
●
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二. 时代背景
●
经济发展出现国际化趋势
●
产品竞争更激烈,产品升级换代频率加快,对管理
决策提出新要求 科学管理的管理方法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在应用中 常常失效
●
三. 主要特点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9
• 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 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 性
2
§2.2
一. 时间
●
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19世纪末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二. 背景 劳资双方的矛盾尖锐 ● 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生产水平的发展急需一套管理理论和科学的 管理方法与之适应 三. 主要特点 ● 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分离 ● 用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 ● 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代表作: 《国富论》 主要观点:
● ● ●
1776年发表
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强调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提出经济人的观点
2. 罗伯特. 欧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3. 查尔斯. 巴贝奇 主要观点: ● 奉劝经理尽量采用劳动分工方法 ● 用科学方法有效使用设备、原料及动力 ● 对工作方法进行研究 ● 报酬制度研究 巴贝齐的思想在深度上广度上都较同代人有较大进步。
§2.1
一. 时间
●
传统管理思想阶段
18世纪80年代的工业革命 — 19世纪末
二. 背景
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革命 ● 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继出现
●
三. 主要特点
由资本家直接担任管理者 ● 依靠个人的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 ● 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
●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
四 传统管理思想阶段主要人物、著作及观点:
称为“激励因素”。
13
§2.4 现代管理思想阶段(管理科学思想阶段)
一. 时间:
●
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在解决复杂的军事问题过程中,显示了
二. 时代背景
●
由各学科专家联合起来解决重大的复杂问题 的优越性 ●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形式趋于稳定, 各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研究自己的 管理理论
10
行为科学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贡献:
1. 梅约 — 人群关系理论的创始人 代表作: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主要贡献:亲自参与并指导了霍桑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 霍桑实验: ● 照明试验 ● 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 ● 大规模访问交谈 ● 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主要观点: ●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 周围人的关系 11 ●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6
70
60
50 管理能力(%) 40 30 20 10 0
a
b
c
d
e
f
g
h
I
人员类别
人员类别与管理能力相关图
7
法约尔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
劳动分工
●
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
●
权利与责任
纪律
●
●
等级层次
秩序
●
●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
●
公平
保持人员稳定
●
●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合理的报酬
●
●
首创精神
团结精神
8
§2.3
5
大型工业企业技术职能人员必要能力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人员类别 大型企业 工人(a) 工长(b) 车间主任(c) 分厂长(d) 部门领导(e) 经理(f) 联合企业总经理(g) 国家企业部长(h) 总统(i) 能力(%) 管理 技术 商业 财务 安全 会计 总计 5 15 25 30 35 40 50 50 60 85 60 45 30 30 15 10 10 8 5 5 5 10 15 10 10 8 5 5 10 10 10 8 5 10 10 10 10 10 10 10 8 5 10 15 20 10 10 10 10 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