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质检验论文

饮用水水质检验论文
饮用水水质检验论文

简析饮用水水质检验

摘要:生活饮用水,作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其安全直接关乎生命健康。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的情况多有发生,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当年gdp的1%。由此可见饮用水质检验关系国计民生,本文在分析了饮用水水质检验项目和标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饮用水水质检验的方向以及提高检验工艺的新要求。

关键词:饮用水检验项目检验工艺

【中图分类号】tn707

水是生命之本,自然之源。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立方千米,可见,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就是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也并不是都可以饮用的,其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因此生活饮用水的检验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水质检验项目

生活饮用水是指人类饮用和日常生活用水,包括个人卫生用水,但不包括水生物用水以及特殊用途的水。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根据人们终生用水的安全来考虑的,它主要基于三个方面来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即确保饮用水感官性状良好;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暴发;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以及其他健康危害。我国控制饮用水卫生与安全的指标包括四大类:

(一)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小于15度,并不得呈现

工业分析与检验论文

目录 一、前言 (3) 1、山梨酸简介 (3) 2、使用范围 (4) 3、用量介绍 (5) 4、应用实例 (5) 5、主要测定方法 (9) 二、实验部分 (12) 1、试验原理 (12) 2、实验仪器与试剂 (12) 3、实验方法 (13) 三、方法研究 (13) 1、吸收光谱和测量波长的选择 (13) 2、氧化反应温度 (14) 3、显色酸度 (15) 4、显色剂用量 (16) 5、工作曲线 (17) 四、样品测定 (18) 1、样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方法 (18) 2、精密度实验 (18) 3、样品分析 (19) 五、结论 (20)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食品中山梨酸含量的测定 [摘要]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超标严重,消费者长期服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肝脏的健康,因此食品中山梨酸含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1-2]法测定食品中山梨酸的含量。以双氧水-硫酸溶液为山梨酸 氧化体系,氧化产物丙二醛进一步与硫代巴比妥酸进行显色反应。在吸收波长

530nm处,氧化反应温度60℃,显色剂用量4.0mL,0.15mol/LH2SO4溶液用量1.4mL 测定效果最佳。山梨酸浓度在0~1.066μ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线性范围内吸 光度与山梨酸浓度(μg/mL)间的关系为:A=0.3715c+0.0047,R2=0.9998,回收率 为99.0%~101.1%。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山梨酸;过氧化氢-硫酸;硫代巴比妥酸 一、前言 1、山梨酸简介 山梨酸及山梨酸钾[3-4](以下简称山梨酸及钾盐)是一种良好的食品防腐剂,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科技论文: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文字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技管理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每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或建设项目,投资者都要对投资效果进行预测,要多方周密地调查研究,寻找能够获得最佳投资效果的可行方案,以便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调查研究叫可行性研究。 科技合同:科技合同(协议)是在科研、试制、成果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活动中,采用经济合同这一法律形式签订的契约,合同各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才能签订科技合同。 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试验指标:在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试验因素:凡对试验指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或要素 正交试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也称正交设计,是用来科学地设计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科技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 2.科技应用文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科技合同、和科技论文。 3.根据科技论文写作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后者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4.试验设计的三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 5.试验误差可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忽误差。 6.统计推断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7.显著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t检验、F检验、x2检验、μ检验等。 三、简答。 1.简述科技论文作用。 答:1.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审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 2.科技论文是政府或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依据。 3.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考核科技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科技人员申报、晋升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4.4.科技论文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标志着某个部门、单位、企业的研究水平越高,也是其科技工作成效和科学研究实力的具体体现。 2.试比较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写作格式和风格方面的异同。 答:①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程序,一般包括8个部分前置部分(题名、论文作者、关键词、摘要)主题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②风格客观朴素在学术论文里,不需要用一些华丽的或是带情感的词句;单独性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检验专业(独立本科段) 论文题目:皮肤点刺法与食物不耐受的比较、应用及评价 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准考证号100733041 姓名闫婧丽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论文评语: 论文建议成绩: 评审教师签名: 年月日论文综合成绩: 答辩组长签名:院系盖章: 年月日学校自考办意见:

目录 1 姓名等基本信息---------------------------------------------------- 2 目录-------------------------------------------------------------------1 3 摘要-------------------------------------------------------------------2 4 关键词----------------------------------------------------------------2 5 内容 正文------------------------------------------------------------------2-4 6 相关文献资料备注-------------------------------------------------4

皮肤点刺法与食物不耐受的比较、应用及评价 摘要 目的:了解皮肤点刺法与食物不耐受两种过敏原检测的不同及应用。方法: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这两种过敏原测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操作、原理及应用都不同。结论: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在不同过敏原的检测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皮肤点刺法,食物不耐受,过敏原,试验 正文内容 一、点刺法与食物不耐受是检测过敏原的两种较为常见的方法。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终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我们基本上就能够比较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作是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通过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验,可达到标准判断不耐受食物的目的。 1、点刺法原理:当有某种变应原进入皮肤时,对某些物质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患者,立即特异性地引起皮肤内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导致局部毛细学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操作方法:(1)、选择左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2)、用记号笔在左臂中部标记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5cm,防止反应红晕融合;消毒皮肤 (3)、自下而上滴各种点刺液一小滴 (4)、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不以出血为度),1秒后提起弃去,5分钟后将全部液滴擦去,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

总结正态性检验的几种方法

总结正态性检验的几种方法 1.1 正态性检验方法 1)偏度系数 样本的偏度系数(记为1g )的计算公式为 ()233133 1(1)(2)(1)(2)n i i n n g x x n n s n n s μ==-=----∑, 其中s 为标准差,3μ为样本的3阶中心距,即()331 1n i i x x n μ==-∑。 偏度系数是刻画数据的对称性指标,关于均值对称的数据其偏度系数为0,右侧更分散的数据偏度系数为正,左侧更分散的数据偏度系数为负。 (2)峰度系数 样本的峰度系数(记为2g ),计算公式为 ()2424 122 44(1)(1)3(1)(2)(3)(2)(3)(1)(1)3(1)(2)(3)(2)(3)n i i n n n g x x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s n n μ=+-=-------+-=------∑, 其中s 为标准差,4μ为样本的3阶中心距,即()441 1n i i x x n μ==-∑。 当数据的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时,峰度系数近似为0,;当分布为正态分布的尾部更分散时,峰度系数为正;否则为负。当峰度系数为正时,两侧极端数据较多,当峰度系数为负时,两侧极端数据较少。 (3)QQ 图 QQ 图可以帮助我们鉴别样本的分布是否近似于某种类型的分布。现假设总体为正态分布()2 ,N μσ,对于样本12,,,n x x x L ,其顺序统计量是(1)(2)(),,,n x x x L 。设()x Φ为标准正 态分布()0,1N 的分布函数,1 ()x -Φ是反函数,对应正态分布的QQ 图是由以下的点 1()0.375,,1,2,,0.25i i x i n n -??-??Φ= ? ?+???? L , 构成的散点图,若样本数据近似为正态分布,在QQ 图上这些点近似地在直线上 y x σμ=+, 附近,此直线的斜率是标准差σ,截距式均值,μ,所以利用正态QQ 图可以做直观的正态性检验。若正态QQ 图上的点近似地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认为样本的数据来自正态分布总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毕业作品相关要求及评分细则 一、毕业作品类型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作品包括以下5类: 1.分析测试报告 ①样品来源、样品名称和分析检验的目的; ②检验的项目; ③分析方法(尽量用国家标准)和原理; ④原始数据和数据处理,如果不是带有工作站的仪器分析以及化学分析项目一律要有手写的原始记录为准,有图表的不可缺少图表; ⑤检测结果及评价; ⑥实习后的体会与收获。重点写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2.分析检验方法的改进报告 ①原来分析方法及原理; 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③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完成技术工作的具体过程; ④解决时具体写出涉及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⑤改进方法后的优势和取得成效——改进前后都要有数据对比加以说明; ⑥自己的感想、体会和收获。 3.实验室质量管理报告 ①质量管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调研;

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③改进的方法; ④在某些方法有什么提高; ⑤自己和收获和体会。 4.生产工艺的调研和改进报告 ①生产的产品和工艺流程; 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③存在的问题; ④改进的建议和创新点; ⑤改进后的优势和取得成效; ⑥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5.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类作品 二、毕业作品要求 1. 学生毕业前,均应完成毕业作品一件; 2. 学生毕业作品的主题,须与本专业课程体系相关,不能用原有的专业综合实训报告代替毕业作品,作品最后需附有相关原始记录; 3. 毕业作品的制作,需个人独立完成; 4. 学生毕业作品均需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和一名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按系部的统一安排,校外指导教师一般为实习项目的现场负责人。 5.指导教师在2015年3月31日前依据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及岗位情况确定学生的毕业作品选题范围,与所指导学生沟通后确定最终毕业作品选题,并制定毕业作品指导工作任务书。 6.学生需在确定选题后的半个月内(2015年4月17日前)向

关于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摘要手印痕迹往往是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刑侦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的重要步骤,更是一起刑事案件寻找线索、收集证据的关键所在,对刑事案件的侦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影响着整起案件的侦破进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印痕迹的检验技术必须不断发展和改进才能在刑事案件中获取到更多更重要的线索。对于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需要持续、深入探索的过程,为了使手印痕迹检验为案件侦破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本文首先分析了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重要性,然后对手印痕迹检验的多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手印痕迹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 作者简介:柴跟华,临汾市襄汾县公安局。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67-02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趋于科技化,公安机关陈旧的破案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很大帮助,所以,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将科学技术引入到案件侦破过程中是极为必要的。手印痕迹作为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最易遗留下来的犯罪证据,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印痕会完全暴露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因此,公安机关对手印痕迹的获取和检验成为案件侦破的重要环节。 二、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性 手印痕迹检验是指公安机关侦查人员采用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对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犯罪现场的指纹、掌纹等痕迹进行现场固定、提取和分析比对。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和掌纹都是不同的,永远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指纹,因此,只要提取到手印痕迹并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比对就能准确判断出犯罪嫌疑人,同时也为破案提供有力的物证。对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掌握也就成了公安机关进行侦破案件使用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在案件侦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两点: 第一,将提取到的手印痕迹作为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目前,公安机关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指纹数据库,通过全国联网能够获取到完整的指纹信息。在公安机关的刑侦人员提取到现场的指纹或掌纹后,采用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对手印痕迹进行检验,然后将检验结果在网上与指纹数据库中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就能够判定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进而抓获犯罪嫌疑人侦破案件。 第二,在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的情况下将手印痕迹检验结果作为有力物证。在许多刑事案件中,即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仍拒不认罪,这种情况下将现场提取到的指纹与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进行比对,在强有力的物证下,犯罪嫌疑人不得不承认和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 三、现场手印痕迹的固定和提取技术 刑侦人员在对犯罪现场进行侦查时,如果发现指纹或掌纹等手印痕迹,为了能把手印痕迹完整清晰地提取出来,首先要对手印痕迹进行现场固定,再对其进行提取,之后将其带回保存和检验,经过以上缜密的程序之后才能使手印痕迹发挥其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重要作用,否则倘若手印痕迹遭到破坏或不能完整提取,手印痕迹就是去了其重要意义,影响案件的侦破进度。下面针对在犯罪现场的侦查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手印痕迹固定、提取技术进行介绍。 (一)拍照 拍照是在犯罪现场侦查过程中最为原始的手印痕迹的获取方式。用相机将犯罪现场进行拍摄可以完整反映现场状况,并不会遭到破坏。将手印痕迹用相片展示出来可以完整保存手印痕迹,并将指纹的清晰度和现场状况直观呈现出来,因此,虽然拍照是既简单又原始的手印痕迹固定和提取的方式,但延续至今也是侦查人员在进行犯罪现场固定、提取手印痕迹的

痕迹检验初级试卷(DOC)

2009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 和技术侦查队伍专业考试试卷 科目名称:痕迹检验 级别:初、中级 应考人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9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分析题四部分组成; 2.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工作单位填写在试卷封面密封线左侧相应的位置上,并核对无误; 3.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楚; 4.答案须写在规定的括弧内,不得在试卷上做标记,否则视为废卷; 5.多专业合一的试卷请按指导语要求解答本专业内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其中,第1至8题为每人必答题,第9至15题为痕迹检验专业人员答题,第16至22题为指纹管理专业人员答题。) 1.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2.管制的期限为()。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3个月以上1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 D.3个月以上2年以下 3.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A.主犯、从犯、教唆犯 B.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C.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 D.主犯、帮助犯、胁从犯 4.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但应经()。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B.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C.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D.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5.我国刑事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为()。 A.年、月、日

B.时、日、月 C.时、日 D.日、月 6.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7.物证同一认定的常用方法有()。 A.筛选法 B.推断法 C.比对法 D.物证法 8.客体的相对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 A.唯一根据 B.现实基础 C.理论基础 D.可行条件 9.指头乳突花纹的外围系统主要由下列哪种形态的纹线构成()。 A.波浪线 B.弓形线 C.弧形线 D.棒形线 10.手印依照形成物质成分分为:汗液手印、()、油垢手印、灰尘手印等 A.立体手印 B.减层手印 C.血手印 D.显在手印 11.线条痕迹有起点、终点和()三个部分组成。 A.痕起缘 B.痕迹面 C.痕底 D.痕壁 12.蹬痕是步态特征中哪一阶段形成的()。 A.落足阶段 B.起足阶段 C.摆动阶段 D.滚动阶段 13.在发射过程中形成的弹壳痕迹有()。 A.拉壳钩前端痕迹 B.枪机下表面痕迹 C.抛壳口痕迹 D.弹底窝痕迹 14.常见的钥匙复制方法有()。

正态性检验的几种方法

正态性检验的几种方法 一、引言 正态分布是自然界中一种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分布。因此,人们在实际使用统计分析时,总是乐于正态假定,但该假定是否成立,牵涉到正态性检验。目前,正态性检验主要有三类方法:一是计算综合统计量,如动差法、Shapiro-Wilk 法(W 检验)、D ’Agostino 法(D 检验)、Shapiro-Francia 法(W ’检验)。二是正态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如2χ检验、对数似然比检验、Kolmogorov-Smirov 检验。三是图示法(正态概率图Normal Probability plot),如分位数图(Quantile Quantile plot ,简称QQ 图)、百分位数(Percent Percent plot ,简称PP 图)和稳定化概率图(Stablized Probability plot ,简称SP 图)等。而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介绍正态性检验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并且就各种方法作了优劣比较,还进行了应用。 二、正态分布 2.1 正态分布的概念 定义1若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 ()()()+∞∞-∈= -- ,,21 2 2 2x e x f x σμπ σ 其中μ和σ为参数,且()0,,>+∞∞-∈σμ 则称X 服从参数为μ和σ的正态分布,记为()2,~σμN X 。 另我们称1,0==σμ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1,0~N X ,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分别用()x ?和()x Φ表示。 引理1 若()2,~σμN X ,()x F 为X 的分布函数,则()?? ? ??-Φ=σμx x F 由引理可知,任何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标准正态分布表示。 2.2 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

工业分析论文参考题目

工业分析论文参考题目 1、洗衣粉的生产工艺及分析检验 2、化工企业水质调查 3、煤的发热量测定 4、原子吸收分光度法快速测定复合肥钾含量 5、水溶液中铁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6、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7、酸性腐蚀液中铁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8、PAR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铜合金镀液中铜镍含量 9、用双波长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10、用双波长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11、氨氧化率的测定意义和分析方法 12、低温煤焦油分析检测 13、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14、电解铝生产的分析检测 15、煤的分析与检验 16、氯乙烯的成分分析 17、水泥强度新检验方法探讨 18、胡萝卜籽的抗氧化性研究 19、尿素总氨含量的测定分析 20、电厂水质量的测定及处理方法 21、油脂酸价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22、氯乙烯成分的分析 23、石油产品的分析检测 2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Fe(II)的初步研究 25、论乙酸乙脂合成实验及工业分析 26、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钙镁离子 27、奶酪的加工工艺与三聚氰胺的测定 28、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铁含量 29、炉水磷酸盐–PH协调控制对锅炉的影响和深远意义的研究 30、不同种类甘薯中Ca、Fe、Zn、Se等矿物元素含量比较 31、循环水中总磷含量的测定 32、片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33、油品质量分析过程中应用的工作原理

34、无汞法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实验研究 35、尿素成品分析 36、紫菜中锶含量的测定 37、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 38、微量元素肥料的分析 39、甲基橙—重铬酸钾法测定硫铁矿渣铁含量 40、检测焦炭中煤的含量及构造分析 41、全铁不同测定方法的不同比较 42、从废旧干电池回收锰并制备MnCO3 43、天然硝酸钠的制取及分析实验 44、低温煤焦油的研究 45、PITC法测定常见二十种氨基酸的方法研究 46、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浸出液中氟化物的含量 47、ICP-AES法测土壤中铜和铁含量 48、糖的高郊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 49、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银含量 50、冻干脑膜炎球菌多糖参比品含量标定 5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实验条件研究 52、离子色谱法茶叶中氟离子含量测定 53、工业用丁二烯产品中烃类杂质测定方法的探讨 54、ICP法测定多种饮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 55、邻菲啰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铁离子 56、EDTA法测定矿石中的铅 57、矿泉水中铁含量的测定 58、水硬度测定不同方法的比较 59、HPLC测婴幼儿奶瓶中的双酚A残留量 60、常见肉类脂肪含量的测定 61、蔬菜中铅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62、鸡蛋中脂肪酸含量、种类及检测 63、离子色谱法测定面条及面粉制品中的溴酸盐 64、人体头发中锌含量分析研究 65、丙烯酸乙酯反应液组成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 66、X射线衍射仪在全岩矿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67、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方法的研究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_杨敏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杨 敏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510440) 摘 要: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利用率很低。人的主观因素和技术上的客观因素是造成 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技术上的客观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利用。要着重剖 析工具痕迹检验的技术上原因,深入了解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现状以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国内外研 究情况,并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D91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50(2011)04-0052-(05) 一、引言 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是多年办案实践已经证明的一个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工具痕迹出现率占刑事案件现场的70%以上,有的地区则占80%左右。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的利用率却低。某市公安部门近五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公安技术鉴定室平均每年共勘查12486起刑事案件现场,其中入室抢劫盗窃案件勘查占据勘查案件总数的89.0%,达10323起。从这些案件的现场提取痕迹物证种类来看,提取到手印的案件4482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1%;提取到足迹的案件6145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8%;提取到工具痕迹的案件191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14.4%。目前,基层技术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比较注重手印的发现与提取,对工具痕迹一般只采取照相处理,有的甚于不予处理。在现场勘查中,由于对现场的工具痕迹处理得不够好而直接造成对其的利用率较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并不说明工具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作用不大,相反,工具痕迹包含了大量反映作案工具及作案人的相关信息,对案件的分析起重要作用。关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已有相关研究,[1]但其研究主要侧重点于人的管理、主观意识等方面;对工具痕迹检验发展与展望也有研究,[2] 但其研究只针对了我国的工具痕迹检验问题,且其对检验技术的阐述不够深入。本文主要针对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技术原因进行剖析,并在阐述国 内外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二、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剖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大量存在。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庭审制度、诉讼模式的变革,刑事侦查、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刑事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刑事案件,痕迹检验鉴定是主要的破案手段;在法庭上,痕迹物证及其科学的鉴定结论是判别案件性质的有力证据。在实际的案件现场勘查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痕迹物证是指印。其主要原因包括:指印特征的特定性,即每个人的指纹特征均不同;指印在犯罪现场出现率高;已有较成熟的指纹识别系统。随着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增强,在很多犯罪现场,罪犯往往有意识地戴上手套作案,以至于在现场提取不到可用的指纹。犯罪工具痕迹是现场勘查中最常见的一种痕迹,且在现场不容易被破坏或伪装,出现率高,特征稳定,一般有较好的鉴定价值,这些优势是其它类型痕迹难以比拟的。但是,从办案的实际效果来看,与手印、足迹和枪弹痕迹相比,工具痕迹在现场的发现提取率、检验鉴定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人的主观和技术上的客观两大因素。 收稿日期:2010-12-19 责任编辑:陈 汇 基金项目:本文系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基于知识的工具及其痕迹查询与分析数据库的研究》(项目编号: 2009YYCXGDST070)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敏(1974-),男,广东警官学院刑事技术系副教授,博士。— 52—2011年8月第21卷第4期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Aug .,2011 Vol .21 No .4

食品分析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高效、高灵敏度、范围广、流动相选择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化学、药物及食品卫生领域广泛应用,是现代分离测定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原理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食品分析应用 The applications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food testing Abstrac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romatography, with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high sensitivity, wide range, mobile phase to select a wide rang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biochemistry, medicine and food hygiene, and the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food testing. Key words: HPLC Food analysis Application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规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约十亿人次,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年有1/3的人群感染食源性疾病[1]。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人们广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诸如:蔬菜残毒事件、红心鸭蛋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均属于此类。食品中的各种残留物、添加剂和污染物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多数都能产生致癌、致畸作用,若不加以控制,将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危害。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新的分析测试仪器也被不断开发[2]。采用高效、可靠的分析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杜绝超标食品进入市场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项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检测技术,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指标快速检测中的表现尤为出色。它融合了液相和气相两种色谱分析方法的优势,因而功效更明显,在食品检测工作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 高效液相色谱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分离、分析、纯化有机化合物(包括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有机化合物的无机物)的有效方法之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它是色谱分析法的一个分支,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问世以来,因其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好、能分析高沸点但不能气化的热不稳定生理活性物质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药物及临床分析。近年来,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作站软件的开发,以及与质谱等仪器的联用,大大拓宽了HPLC的应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范文 摘要:现阶段相关医疗机构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内容还不够明确,对学生实践考核不够成系统化。因此,应逐渐改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 医学检验技术是注重实践性的临床学科[1],医学高等院校要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学生接触临床之前的重要学习途径,在国内各检验院校实践教学的方式都不相同[2-3]o在以前的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多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影响了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4]。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实践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要。 1实践教学主体内容 实践教学的主要LI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教学机构应构建以实践教学模式为主体、理论基础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检验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加以评估,并对今后的岗位工作情况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以了解,从而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检验技能。 2实践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2. 1实践教学形式与临床脱节 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都还是在校内,但当前教学单位的实践教学环境与临床岗位的条件差距很大,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 2. 2考核制度不完善 当前国内的一些医学检验院校中,主要是基础理论课教学,其次是实践课教学, 且实践课占总成绩的比例偏低,因此在校期间学生也不重视对实验课的学习及考核。 2. 3校内教学方式过于老套 当前国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中,主要都是教师对学生讲解实验的

资料的正态性检验汇总

资料的正态性检验汇总 作者:huaxie 来源:【整理】发布时间:2009-4-22 浏览: 567 访问者: 58.23.96.242 摘要提示:本文汇总了通常在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时遇到的问题,比如Kolmogorov-Smirnov检验(简称K-S检验),还是Shapiro-Wilk检验, SPSS里面用哪个过程,SAS程序等。 SPSS和SAS常用正态检验方法 如何在spss中进行正态分布检验 一、图示法 1、P-P图 以样本的累计频率作为横坐标,以安装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累计概率作为纵坐标,把样本值表现为直角坐标系中的散点。如果资料服从整体分布,则样本点应围绕第一象限的对角线分布。 2、Q-Q图 以样本的分位数作为横坐标,以按照正态分布计算的相应分位点作为纵坐标,把样本表现为指教坐标系的散点。如果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则样本点应该呈一条围绕第一象限对角线的直线。 以上两种方法以Q-Q图为佳,效率较高。 3、直方图 判断方法:是否以钟形分布,同时可以选择输出正态性曲线。 4、箱式图 判断方法:观测离群值和中位数。 5、茎叶图 类似与直方图,但实质不同。 二、计算法 1、偏度系数(Skewness)和峰度系数(Kurtosis) 计算公式: g1表示偏度,g2表示峰度,通过计算g1和g2及其标准误σg1及σg2然后作U 检验。两种检验同时得出U0.05的结论时,才可以认为该组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由公式可见,部分文献中所说的“偏度和峰度都接近0……可以认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并不严谨。 2、非参数检验方法 非参数检验方法包括Kolmogorov-Smirnov检验(D检验)和Shapiro- Wilk(W 检验)。 SAS中规定:当样本含量n≤2000时,结果以Shapiro – Wilk(W检验)为准,当样本含量n >2000时,结果以Kolmogorov – Smirnov(D检验)为准。 SPSS中则这样规定:(1)如果指定的是非整数权重,则在加权样本大小位于3和50之间时,计算Shapiro-Wilk统计量。对于无权重或整数权重,在加权样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煤的工业分析 学校:福建船政交通学院 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 姓名:甘雅丽 学号: 143216014 指导教师:张星春

(3) 2. 影响低温煤焦油产率和性质的主要因素 (5) 3. 煤低温干馏工艺 (5) 3.1连续式外热立式炉 (5) 3.2连续式内热立式炉 (5) 3.3连续式内外热立式炉 (6) 5. 低温煤焦油产品 (6) 5.1 柴油 (6) 5.2 沥青 (6) 5.3 渣油 (6)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简称焦油。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低温煤焦油也是黑色粘稠液体,其不同于高温煤焦油的是相对密度通常小于1.0,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煤焦油是炼焦化工的大宗产品,煤焦油的加工利用开创了近代有机化学工业的历史。在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煤焦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大部分为价值较高的稀有种类,是石油化工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

前言 按照煤干馏的不同终温,将煤的干馏划分为3个干馏类型。干馏终温在450 ~ 650℃范围内称为低温干馏;600~900℃范围内称为中温干馏;干馏温度1000℃称为高温干馏。 煤低温干馏技术的应用始于19世纪,当时主要用于制取灯油(或称煤油)和蜡。19世纪末,因电灯的发明而趋于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期间,德国建立了大型低温干馏厂,用褐煤为原料生产低温煤焦油再高压加氢精制和裂化制取高级液体燃料和航空汽油,以适应战争需求。日本在战时也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将低温焦油加工成战时用燃料。这些低温焦油加工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与高温煤焦油加工生产厂完全不一样,也从未与高温焦油联合生产过。在1943年这些战时工厂曾生产和加工了约250万立方厘米的低温焦油,而当时焦炉生产的高温焦油在加工量上相当于低温焦油加工量的77%。 战后,大量廉价石油的开采,使煤低温干馏工业再次陷于停滞状态,各种新型低温干馏的方法多处于试验阶段。单一的煤低温干馏已经不多见,但从能源以及化工资源考虑,低温干馏和低温焦油加工还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欧洲,目前低温焦油加工生产量大约为150立方厘米,采用加氢、蒸馏、萃取、裂解、脂化等工艺方法,生产汽油、柴油、酚类产品、盐基类产品、溶剂、石脑油、渣油等产品。 适合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粘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温挥发分烟煤。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发展低温干馏的基础,目前主要用于直接燃烧。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简单得多,加工条件温和。若能通过回收低温干馏煤气和焦油,并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使低温干馏产品能找到较好的利用途径,将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

对痕迹检验基础理论的分析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10052496.html, 对痕迹检验基础理论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吴迪 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05期 摘要: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痕迹检验技术的种类以及在我国痕迹检验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痕迹检验技术;刑事侦查;应用水平 中图分类号:D6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4-0161-02 作者简介:吴迪(1983-),男,汉族,云南人,本科,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公安局技术室,研究方向:现场勘查及痕迹物证的提取;提取痕迹物证直接破案二十余起,参与各类重特大案件现场勘查五十余起。 一、痕迹检验技术的种类 (一)指纹痕迹检验技术 在对指纹痕迹所检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技术就是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警方对刑事案件进行检查的时候会在现场提取相关嫌疑的人指纹并转交到相关检测人员的手中,同时检验提取的指纹痕迹,随后把检验最终结果与警方指纹数据库中的所有储存指纹进行全面对比与分析,并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调查的线索。因为指纹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指纹,所以,假如犯罪现场发现了指纹,该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就很容易被证实。 (二)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犯罪嫌疑人在现场所使用工具留下的痕迹被称为工具痕迹。作为犯罪嫌疑人留下的重要痕迹,工具痕迹拥有先烈几种特点: 首先,因犯罪嫌疑人会在犯罪现场使用工具,所以会留下很多工具痕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工具痕迹相当冗杂,随之导致检验难度很大;最后,因为制造痕迹的工具具有相对的长度、宽度还有高度。 所以,工具制造出工具痕迹也就拥有相应的长宽高度,所以就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觉。相关检测人员在犯罪现场搜寻刑事案件犯罪人员在现场留下的工具使用痕迹的技术被人们称之为检验工具痕迹技术。 (三)足印痕迹检验技术

食品分析与检验论文

食品分析与检验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品分析与检验 摘要:21世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用人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食品类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组织有关院校的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食品类专业教材。 关键词:;食品检测,分析,检验 中图分类号:TQ46-69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一:食品分析与检验的重要性 食品供给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各种营养素与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果腹,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营养和美味,而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食品质量,陆续制定了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各类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可以说,食品分析与检验已经于食品加工过程的各方面密不可分,是有效地进行食品卫生管理安全的必要手段。二: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任务 食品分析检验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验方法,检验技术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安全卫生的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在食品科学研究、生产、流通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分析检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内容与方法:1、食品分析与检验主要包括感官检验,营养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食品感官检验人们选择食品中往往从个人的喜好出发,凭借其感观印象决定取舍。研究不同人群对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口感等感觉,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极其重要的。 2、食品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分,灰分,矿物元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机维生素八大类,它们也是构成食品的主要成分。 3、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监督食品企业在生产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保证食品安全性,已经成为食品分析与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4、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为了食品安全各国政府均制定出严格的食品卫生法规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允许量作了明确的规定。 5、食品分析检验方法的选择通常要考虑到样品的和分析方法本身的特点,如一专一性,准备度、精密度,分析速度、设备条件、成本费用、操作要求等。以及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食品分析检验常用的方法有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分析法和酶分析法。 1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采集又称采样,是指从大量物料(分析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样品的采集是指分析工作的开始。 1)样品的采集目的和意义 ①采样的目的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魏中礼刘道朋编写 司法检验实验室

目录 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 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 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 第二章手印检验 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 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 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

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 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 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 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 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 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 第一节牙齿痕迹 第二节车辆痕迹 第三节锁痕 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 第五节纺织物痕迹 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

《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时】36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 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