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住区规划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3中图版选修4《居住区规划与生活》ppt

2023中图版选修4《居住区规划与生活》ppt

3)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存 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人的风格的追求即存 在价值,如完整、完善、完成、正义、轻松、活跃、乐观、 诙谐、丰富、单纯、秩序、独特、真实、诚恳、现实、美、 善、自我满足等内容。
➢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 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 环境。
分级是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城 市居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 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 均应根据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进 行配置,其中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四
级设置到住宅单元级。
第二节 系统
➢ 物质系统 • 住宅区一般均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停车 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应的住宅、公共建筑、道路 交通设施与场地四大系统组成。这四大系统内部存在一个分 级的结构层次,它对应服务于相应的居住人口。
• 公共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指为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商业、服务、文化、 教育、医护、运动等设施及其用地。这些设施的项目设置和 规模确定,均与其所服务的人口相对应,并要求按“分级” 设置与布局,即所谓的“公建配建”。有时其服务的人口会 超过某住宅区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 施配建的人口基数将大于该住宅区的人口规模。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跨界区域规划案例:柏林_勃兰登堡都市区_跨区域规划

跨界区域规划案例:柏林_勃兰登堡都市区_跨区域规划

为什西柏林与腹地勃兰登堡在经济上、管理 上的长期隔离。1989年,在打破持久的政治封锁之后,新首都柏林与 勃兰登堡州之间的社会经济交流以及人口流动变得十分频繁,但州与 州之间的管理界限却将核心城市柏林和它的郊区腹地持续分割开来, 导致两州均无法对那些跨越州边界的人口和就业转移、服务设施的新 增需求等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柏林和勃兰登堡急需有效的区域协作 来实现资源整合和地区协调发展,消除两州在商业性投资、产品生产、 税收及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恶性竞争,并强化样的区域冲突,从而造 成“有组织的混乱”,如:无计划发展、资源基础欠缺、管理能力和 专业技能缺乏、在共同问题上缺乏一致行动、责任混乱、种族与社会 隔离、财政不均、财政剥削等(李国平,2004)。由于地方政府碎片 化阻碍了大都市区自我实现的能力,因此只存在一个主导决策中心的 政治体制是大城市地区的理想政府模式,通过把都市区重组进更大的 行政单位——“巨人国”中,可以促使城市地区在一个行政主导的管理 下有序发展(麦金尼斯,2000)。
已 有 规 划 体 系
已 有 规 划 覆 盖 范 围
Head of department组织负责人(勃兰登堡方)
•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head of department组织负责部门永久性代表(柏林方)
GL1 principle-, law- and organisations-subjects 法律部门与组织部门(勃 兰登堡) GL2 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metropolitan area 欧洲空间发展 大城市区域发展部门(柏林) GL6 harmonisation of urban land use plans, eastern Brandenburg, ROV (Spatial planning procedure for big projects)城市用地规划与大 型项目空间规划协调(东勃兰登堡) GL7 harmonisation of urban land use plans, southern Brandenburg, ROV (Spatial planning procedure for big projects) Brown coal and clean up planning城市用地规 划与大型项目空间规划协调(东勃兰登堡) 煤污染清洁规划(勃兰登堡) GL8 harmonisation of urban land use plans, western Brandenburg, ROV (Spatial planning procedure for big projects)城市用地规划与大 型项目空间规划协调(西勃兰登堡) GL10 Strategic planning(战略规划)(柏林)

德国国土空间规划2

德国国土空间规划2

第二章 发展历程和背景 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东、西两德,两德都很 重视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尤其是联邦德国自1945年开始着手 编制各个州、县的区域规划。
•1950年联邦德国议院通过了《联邦德国国土规划法》 •1965年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土规划法》,规定了国土整治的任 务、目的和原则,提出“联邦领土在空间结构上应得到普遍的发展”,规 定要制定州的国土空间整治规划,在主管国土空间整治的联邦部中建立规 划委员会,州主管国土空间整治的部门都必须向联邦主管国土空间整治的 部长汇报州有关国土空间规划的情况和意见,联邦政府和州有义务相互提 供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需要的信息,联邦政府每年向联邦议院提 交一份联邦范围内国土空间发展规划的基本情况(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报 告。
第二个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时期德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发展对国土空间和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减弱,空间结构也相对稳定,国土 空间规划基本沿用传统的发展理念、研究方法和实施范围。
第三个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两德统一、欧盟组建、以及全球 化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新的、重大的国土空间开发问题不断涌现,促使德 国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规划理念和规划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
第三章 基本理念和规划体系 规划体系 正式规划
联邦一级规划是对整个国家的国土开发进行战略性、方向性、 纲领性的框架设计,是“指向性框架”的规划,它关注的主要 问题和采用的规划手段是:
•概念性的总体布局框架; •类型划分、分类指导的规划手段,如划分增长型都市区、创新型区域、跨国都市区 等; •确定“集聚—疏散”、“优化—扶持”目标和政策导向,如在原东德培育增长极; •功能性的国土空间管制,如划定自然环境保护区和人文风貌开发区; •政府可调控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制定环境和土地利用的空间准则; •刚性规定与弹性规定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布局和居民点空间结构的安排方 面等。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住宅ppt课件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住宅ppt课件
3.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末, 住房建设也逐步由国家“统一代建”的模式转向房地产市场开 发, 建设量大增, 在1980年代开展了小区试点等工作, 居住区理论得到大量实践。
4.1988年以后, 个人成为商品住房的消费主体, 需求多元化、投资的市场化以及政府职能 调整等因素促使居住区建设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居住区规
共空间的周围。小区中部单独有一个
面向河边开敞的小型公园,其中有运
动设施和带有湖泊的生态公园。总体
规划中将中央商务区集中到了地铁站
及其他交通枢纽附近,大型商业及工
业区则被放到岛的南部,作为进入隧
道的缓冲区。
整体开发考虑到了当地的气候,所
以东北面的建筑较高,向公共绿地及
完整最新版课件住宅逐渐降低,这样有利于防风。19
完整最新版课件
17
LONDON,UK 格林威治千年村
格林威治半岛以前这里 有一个煤气厂,对环境的污 染严重.
理查德·罗杰斯
整个半岛占地121公顷, 过去格林威治半岛主要工业 用地,包括军火、化工、钢 铁、电缆肥皂等,后来演变 成欧洲最大的天然气站,供 应着伦敦西南居民的生活用 气。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整个半岛被荒废,成为了工 业垃圾的堆积场,严重影响 了城市的景观。90年代初, 伦敦市开始了泰晤士门户计 划,旨在改善沿河景观,格 林威治半岛成为了计划的核 心点
但由于转角围合的布局给建筑设 计带来诸如采光、视 觉干扰、卫生等诸多问题
14
SHANG HAI 安亭新镇
古典的尺度和古典的建筑
色彩鲜明
10. 建筑风格
完整最新版课件
15
SHANG HAI 安亭新镇
1. 生态人文
城市生态住区发展中的人本思想其实就是鼓励居住 多元文化的发展,即允许不同居住模式的存在和发 展,要求能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居住选择

区域地理-德国PPT课件

区域地理-德国PPT课件
注意事项
在前往德国旅游时,游客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礼仪,以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其次,提前规划好行程,包括交通、住宿和景点游览等。最后,留意当地的天气状况,并随身携带 适当的衣物和装备,以应对不同的气候条件。
04 德国教育体系及留学政策
教育体系概述及特点分析
德国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和高等教育三个层次构成,注重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2
德国总面积为357,022平方公里 137,847平方英里),是欧洲 第七大国家。
气候特点与自然环境
德国气候温和,但西北部海洋性 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渐显大
陆性气候。
德国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 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 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
原。
德国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被茂 密的森林所覆盖。
社交习惯
德国人在社交场合通常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和空间距离。在与德国人交往 时,建议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并避免过度热情或侵入性的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区域地理-德国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德国概述 • 德国人口与经济 • 德国旅游资源 • 德国教育体系及留学政策 • 德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趋势 • 德国社会文化与风俗习惯
01 德国概述
地理位置与面积
01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北邻丹麦, 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 法国接壤,南毗瑞士和奥地利, 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
社会文化特点概述
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德国人以严谨细致著称,注重规则和纪律,追求高品质和精确度。
尊重传统与历史
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尊重传统和历史是德国 文化的重要特点。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1、行列式:空间单调;易产生穿越交通。 2、周边式:封闭或半封闭形式,易形成安静、安全的 内院,易布置室外交往空间;利于防风阻沙;节约用 地。部分住宅朝向差;不适宜炎热地区采用。
3、自由式:点群式、曲线形、曲尺形等 便于利用地形,形成空间丰富的建筑群体;点群式在 寒冷地区不利节能;曲线形和曲尺形要求异型单元设 计。
大于1.0ha 步行8~15分钟 明确功能划分
用地平衡表
项目 总用地
单 数 比重 位 值 (%)
hm² ----
人均面积 (m2/人)
----
1、居住区用地(R) hm² 100
(1)住宅用地(R01) hm² (2)公建用地(R02) hm² (3)道路用地(R03) hm² (4)公共绿地(R04) hm²
重庆 天津
龙湖花园一期工程,位于重庆渝北区九龙 湖南岸。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23万平 方米。绿地率45%。
重庆首个小康试点小区。
水晶城位于解放南路原天津玻璃厂厂址上。原厂 区遗留下来的树木、厂房、吊装车间以及原有的 调运铁轨,成为水晶城的设计资源。规划概念来 源于对这些资源的保留和再利用。
3、丰富景观 4、技术规定:道路分级、出入口、转弯半径、回车让车等。
三、交通组织方式 1、人车分行 2、人车混行 四、道路系统 1、类型 2、停车设施 3、步行道
Woonerf:人车共存道路系统最早 1970年代出现在荷兰。利用各
种设计手段降低车速,创造人 车共享的公共空间。
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
方案评述: 无锡太湖花园二期、漳州商贸城
实例介绍: 规划和现实——柏林格罗皮乌斯城
思考和讨论: 规划的编制和评判标准? 实施之前
在实施之前,规划的编制和评判标准? 规划对城市所起的作用 一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德国柏林住区规划

德国柏林住区规划
形成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制度。 * * * * * 州测量局 地方法院土地登记局 土地整理司 国家财政部(主管农业用地评价和地产价值评价) 州发展规划与环保部(主管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德国土地管理重视土地立法,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 重视对土地信息的保存、利用和完善。
德国的土地制度
• 德国土地绝大部分属于私有,也有一部分实行公有(如国 家、州、市镇所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土地所有者对 该土地包括地上和自由交易地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 处分等权利,可以。
城市中的空间分布
尽管有少数学者的研究表明混居对亍改善社会隑离效果幵丌
明显,但是丌可否认的事实是,欧美国家曾出现的贫困集中现 象确实是由严重的居住隑离造成的,这也是我国在今后保障性
住房建设中应引以为戒的地斱。一些欧美学者的混居理论认为,
社会混合和居住混合具有互劢关系。混合居住有劣亍促迚社会 混合,而社会混合可以促迚社会互劢,产生社会资本,提高社 会凝聚力,在邻里之间建立社会互劢,低收入人群在高收入阶 层帮劣下可以获得就业机会。而近年来英法等国家已经开始积 极推行这一理念,政府要求房地产商在楼盘开发中,必须搭配 建设一定比例的公共住房。
和资本利得税。这些措斲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减少了住房压力和保障
性住房的需求。
城市中的空间分布
城市中的空间分布
保障房兴起的初期,欧美国家大量集中建房,造成社会弱势群体在 穸间上聚集,由此引发了社会隑离、犯罪滋长、贫困集中等现象,导 致社会矛盾尖锐,以美国弗吉利亚“边缘租赁区域”和法国“巴黎骚 乱事件”最为著名。美国在1950年代建造了近130万套公共住房,绝 大多数集中建设亍内城地区,现在居住的绝大多是贫困人群,因其形 成了特有的地理隑离而遭指责。法国在1950~1960年代期间,集中 建造了大量的、高密度社会住宅。为1970年代沦为贫民聚居地造成的

城市规划补充:居住区规划ppt课件

城市规划补充:居住区规划ppt课件

住宅区规划设的生态考虑 1. 屋顶绿化系统:住区住宅由南向北从4-8 层逐步提高,全部的住宅屋顶通过加建 “U”型混凝土板槽,覆上200毫米以上, 进行全面绿化。200毫米深的覆土可满足 草皮、花卉和蔬菜的种植,从而极大的改 善了住区的气候和景观环境。 2. 窗墙保温系统:住宅墙体采用在普通墙 体材料中加入一层保温材料,外窗采用 在—般外窗外增加一道平移式遮阳窗。通 过实践证明,不论冬夏,可使室内外温差 达10-15~C,从而大大降低人们对空调、 电、煤气等取暖设施的依赖。
住宅区规划设的生态考虑 1993年世界人居奖(World Habitat Award) 的丹麦哥本哈根郊区巴来拉普(Ballelup)斯科 特帕肯住宅区,日常综合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 减少了75%,只相当于原来的25% 。其由可 持续发展观点出发的全面节能与合理利用的住 宅区建设原则已经获得了成功,并由联合国向 全世界推广。 斯科特帕肯住宅区分六个组闭,共有100套低 层住宅。六个组团呈马蹄形分布在一个小湖周 围。小区设有社区活动室、洗衣房和维修管理 中心,附近还有一所小学。整个小区有完整独 立的供热系统、供水系统、通风系统等生活设 施系统。并由计算机统一控制各系统的运作及 系统间的协调。
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布局: 应以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为基础。住宅区的交 通组织方式一般可分为 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两种基本形式 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宜以适度的 人车分行为主 要方式。
1、 人车分行 “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 20 世纪 20 年代在美国提出的,并首先在纽约郊 区的雷德朋( Radbrun )居住区中实施 (见下图)。
住宅区规划设的生态考虑 4. 分质供水系统:在住宅和住区中建立 两套供水管网,一套用于饮用,另一套用 于清洁卫生。 5. 太阳能供暖系统:利用设在屋顶上的 太阳能集热片和贮存器,按时事按需为住 户供应暖气和热水。 6. 自然降温、通风系统:在住宅之间建 一个地下沟槽(系统),经风道及泵把地下的 自然凉气(风)送到住户。地下槽的容积可以 按住区当地气候情况及用户规模核算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都市的城市设计
11
五十年代
50年代以后,除了市区内重建住宅外, 德国开始在市郊建造大型的居住区。这些大 型居住区由国家资助,居住区的大小以相应 的“学校区”居民为单位.大约7 500人。 作为单纯的居住功能区,这些在50年代建造 的新居住区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这里有 大影片响的的绿,它地们,被工规业划区在被市认区为外是围对的居其住他有· 地不方良。 这一时期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都建造了很多这 种大型的单纯居住区。
7
德国住区开发建设相关政策
• 政府鼓励企业、团体为职工建住宅, 并承担75%的优惠贷 款和减免税。
• 德国还是最早鼓励居民进行合作建房的国家之一,早在 1889年就开始倡导合作建房。
• 德国的住房储蓄鼓励制度更是颇具特色,调动了个人建房 的积极性。
8
德国住区发展历程
9
二战前的发展
一个有历史的住宅区是一个社会网络 是城市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
13
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是德国住宅和居住区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大规模的住宅 建造开始减少。战后的住房短缺到70年代已经缓和。新居住区和住宅 建设逐渐退出在城市建设中占据的中心位置。内城旧居住区的更新和 现代化改造开始成为住宅发展的重点。
七十年代以后的居住区以中低层为主。由于环保和历史传统保 护思想的传播。高层建筑被认为是消耗能源和不利于环境和居民健康 的,因而在住宅建筑中较少采用。70年代人们还探索灵活布局的住宅 形式.居民可以根据自己使用要求来分· 隔房间,并在日后使用中根据 需要更改“灵活式住宅’ 由于一般居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兴趣而 没有被推广。
住区规划原理报告 ——德国柏林
1
德国住区概况 德国住区发展历程 保障性住宅政策 城市中的空间分布
案例分析 总结国是世界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较好的国家 之一, 全国人均居住面积达31.5平方米, 而且住 房的标准、质量、功能、设施、环境都堪称一流。
4
德国的土地管理部门
联邦德国的土地管理分散在许多部门管理,通过立法, 形成各部门的分工合作制度。 * 州测量局 * 地方法院土地登记局 * 土地整理司 * 国家财政部(主管农业用地评价和地产价值评价) * 州发展规划与环保部(主管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6
德国住区开发建设相关政策
• 各级政府以低息贷教、建福利住宅和减税、补贴等手段介 入住房建设。国家财政用于住房建设的资金很多。
• 福利住宅是国家资助、社会营建的公有住房, 这种住房大 都出租给低收入的无房户。
• 政府资助住房建设有两种方式, 一是对建房、买房者, 采 取间接补贴。二是对低收入的租房者实行直接补贴。
“截止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城市建设是没有社会学家的参与的,城
市建设主要围绕技术问题的解决。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对住宅发展
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大家庭的解体以及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和单人家
庭的出现和增多对住宅的大小和形式提出了更多要求住宅的形式变得
更为丰富,今天许多小型住宅就是为小型的家庭而设计的。
从20世纪开始.社会学家和建筑师开始研究人们的居住形式和要求,
在70年代,中小型住宅供成为主要形式。地方特色和传统在70 年代中的新建居住中被更多地吸收。注重社区交往,个性和环境开始 成为70年代以后居住区和住宅区发展方向。
14
七十年代
· 卡尔斯鲁厄的道夫勒小区改造
15
八十年代
到80年代,由于人口没有增加和战后住宅的大量建造,住宅需求已 降低,德国政府开始对新建住宅减少资助和政策优惠,使住宅更多地由 市场来调控。1988年住宅建造量达到低谷,只有18.6万套住宅。虽然住 宅从数量上和人均面积上已令人满意,但实际上由于土地价格,建造、 维护费用的不断增加和住房租金持续增长,而居民收入增加很少,因此 低收入和多子女的家庭难以找到合适的价格便宜的住房。
德国土地管理重视土地立法,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 重视对土地信息的保存、利用和完善。
5
德国的土地制度
• 德国土地绝大部分属于私有,也有一部分实行公有(如国 家、州、市镇所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土地所有者对 该土地包括地上和自由交易地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 处分等权利,可以。
• 德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比较早、土地整理制度完备、土地整 理理论与技术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80年代德国住宅建设规模较小,人们重新认识到城市作为居住 地的价值,旧城和内城改造更新成为城市发展重点。
德国五十年代居住区基本形态
12
六十年代
1960~1970年问,德国土地价格上涨了5倍,私人汽车也增加了3 倍这时期德国建造了更多的大型居住区。条形、梳子形、曲线、波纹 形,独立式和低层密集型住宅被综台在一个大型居住区中。除了独立 的高层住宅外,中低层住宅采用了自由形式的组合连接,形成转折围 台或围台等形式 与传统的周边围台形成街道不同.这些建筑围台是自 由任意的,对街道不产生限定 各个建筑组团由居住区道路划分和联系。 满足汽车使用”成为居住区规划的要求。 样以“邻50里-6单0位年”代的为重原建则时,期在,功能住上宅强以· 调量分为区主。 。居 同住 时区社规会划学和家以也前参一与 了住宅区的规划,对居民的愿望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对 居住区的规划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一次对居住要求和城市与社会结构关系的系统分析研究产生于20年
代。
·
在社会学研究和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在新居住区中出现了
新的现代住宅平面,如外廊式住宅、两跨住宅、住宅阳台、全套住宅
(带厨房卫生间)以及并联住宅等。这些新式住宅结构比先前更为合理,
而其所在住宅区环境优美.有着大面积的绿化。
10
五十年代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的 住宅建设,以解决战争造成的住房危机,特别是 重建被战争破坏的住房。
德国(联邦德国)50年代居住区建设以分散 开放的形式为指导思想 住宅以条式多层和点式 高层为主。居住区密度低,采用功能分区,住宅 自由布置在大片绿地上。在规划设计上,打破了 以往的周边围台住宅模式、街道塑造和· 轴线传统 布局等手法,呈现自由流线格局,空间不再被建 筑划分界定,而成为开放的自由空间,住宅的设 计向规范化、类型化、工业化和装配化发展.住 宅更趋向于工业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