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源热泵的案例分析(实际运行)
深圳利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的案例

深圳利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的案例背景深圳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发达城市,由于气候炎热,空调需求量大,而且在冬季供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需求。
然而,传统的空调和供暖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能源消耗高,排放物排放量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圳开始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来供冷供热,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环境污染。
案例1:深圳某商业办公楼的利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案例背景该商业办公楼位于深圳市中心,是一栋多层建筑,总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由于深圳的气候炎热,办公楼需要全年提供空调服务,并在冬季提供供暖服务。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该商业办公楼决定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来供冷供热。
过程1.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在商业办公楼的地下安装了一套地源热泵系统。
该系统由地源热泵主机、地源换热器、地源井和地下管道组成。
地源热泵主机通过地源换热器将地下的热能吸收并传给热泵系统,然后再将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分配到各个办公室。
2.供冷过程:在夏季,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地下的地源换热器将地下的低温热能吸收到热泵系统中,然后通过制冷循环将热能释放到室内,达到供冷的效果。
同时,热泵系统还将室内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排出到地下,以保持室内的温度。
3.供热过程:在冬季,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地下的地源换热器将地下的高温热能吸收到热泵系统中,然后通过加热循环将热能释放到室内,达到供热的效果。
同时,热泵系统还将室内的冷能通过地下管道排出到地下,以保持室内的温度。
4.能耗监测和优化:商业办公楼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能耗进行定期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系统的优化。
通过优化系统的运行参数和调整工作模式,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供冷供热效率。
结果通过采用地源热泵技术,该商业办公楼取得了以下成果:1.能源消耗减少:与传统空调和供暖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源消耗减少了约30%。
这不仅减少了商业办公楼的运营成本,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环境污染减少:地源热泵系统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地源热泵系统实例分析课件

03
04
故障识别
及时发现系统异常,如温度异 常、压力异常等。
故障诊断
根据异常现象分析故障原因, 确定故障部位。
故障排除
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恢复 系统正常运行。
预防措施
加强日常维护保养,预防故障 发生。
维护与保养建议
定期检查
对系统各部件进行检查,确保无损坏、无泄 漏。
润滑与紧固
定期对系统进行润滑和紧固,确保各部件正 常运转。
操作。
系统分类与应用场景
分类
根据热交换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可 以分为地下水热泵、地表水热泵和土 壤源热泵等。
应用场景
适用于住宅、酒店、办公楼、学校等 建筑,尤其适用于对节能和环保要求 较高的建筑。
CHAPTERຫໍສະໝຸດ 02地源热泵系统实例介绍住宅型地源热泵系统
总结词
适用于单栋或联排住宅,提供冷暖空调和生活热水。
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地质条件
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受到地质 条件的影响,需要考虑土壤导 热性能、地下水情况等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决定了系统的运行效 率和能耗,需要考虑当地的气 候特点,如冬季和夏季的温度 、湿度等。
建筑需求
根据建筑的需求,如冷暖空调 、热水供应等,合理配置系统 设备,以满足建筑的需求。
经济性
成本回收期
在投资回报期结束后,企业即可通 过节省的能源费用实现成本回收。
环境与社会效益评估
环境效益
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 用方式,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它能 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化石燃 料的依赖。
社会效益
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促进 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 展。此外,它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 就业机会。
地源热泵案例

地源热泵案例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空调供暖的系统,它可以高效地利用地下的恒定温度进行换热,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地源热泵的实际案例,来看看它是如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
该案例发生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供暖改造项目中。
由于原有的供暖系统老化严重,效率低下,运行成本高,因此业主决定引进地源热泵系统进行改造。
经过专业工程师的勘察和设计,最终确定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方案。
首先,工程师们对商业综合体的地下进行了详细的勘察,确定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布置方案。
考虑到商业综合体的用能特点,他们设计了合理的地埋管布局,确保了地源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了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地源热泵系统的主体设备安装也是关键的一环。
工程师们根据商业综合体的供暖需求,选用了合适的地源热泵主机和配套设备。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安装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安全运行。
同时,他们还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严格的调试和检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
最后,地源热泵系统的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商业综合体的供暖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系统运行稳定,能耗大幅降低,运行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地源热泵系统的环保效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商业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地源热泵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供暖问题,降低能耗成本,还能为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地源热泵系统在今后的建筑节能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它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地源热泵失败案例

地源热泵失败案例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供暖和制冷的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失败案例。
以下是十个地源热泵失败案例:1. 设计不合理: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热负荷、地热能的获取和利用效率等因素。
如果设计不合理,系统可能无法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导致系统失效。
2. 地热能获取困难:地源热泵系统需要通过地下的热能来供暖和制冷。
然而,有些地区地下热能获取困难,地源热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3. 地下管道损坏:地下管道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输送热能。
如果地下管道损坏,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
4. 运行成本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电力消耗和地热能获取成本。
如果电力价格高或地热能获取成本高,系统的运行成本将会很高。
5. 维护困难:地源热泵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如果维护困难或不及时维护,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
6. 噪音问题: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和风机等设备可能会产生噪音。
如果噪音超过了建筑物的容忍范围,系统可能会被废弃或关闭。
7. 水质问题: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下水可能存在水质问题,如硬度过高、含有铁锈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8. 环境影响:地源热泵系统需要进行地下开挖和管道敷设等工作,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环境影响过大,系统可能会面临抵制和关闭的风险。
9. 天然资源限制:地源热泵系统需要利用地下热能作为热源或冷源。
然而,地下热能是一种天然资源,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竞争。
如果地下热能资源有限,系统的运行可能会受到限制。
10. 用户不满意:地源热泵系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温度不稳定、运行故障等。
如果用户对系统不满意,可能会放弃使用地源热泵,导致系统失败。
以上是地源热泵失败案例的一些例子。
地源热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地下热能。
建筑节能施工中的地源热泵应用案例

建筑节能施工中的地源热泵应用案例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质热能进行建筑节能的先进技术。
它通过地下水或地表土壤中的热能,将低温热能提升到适宜供暖或供冷的温度,实现建筑物的能源高效利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地源热泵在建筑节能施工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住宅小区的地源热泵供暖系统某住宅小区为了实现环保节能目标,在建设初期就采用了地源热泵供暖系统。
该系统通过埋设在地下的塑料管道,将地下水中的热量吸收到地源热泵中,再利用热泵技术提高温度,供给小区内的每栋建筑物供暖。
该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无污染的特点,能够满足小区居民冬季供暖的需求,并且实现了较高的节能效果。
案例二:商业办公楼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一座商业办公楼在进行环保节能改造时,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该系统通过地下埋设的管道,将地下土壤中的热能吸收到地源热泵中,通过冷却和压缩等技术,将热能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实现空调供冷。
相比传统的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热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案例三:学校教学楼的地源热泵供暖与供冷系统某所学校的教学楼在进行新建时,考虑到能源利用问题,决定采用地源热泵供暖与供冷系统。
该系统通过地下埋设的地源热泵井,利用地下水中的热能进行供暖与供冷。
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中的热能被吸收到地源热泵中,经过增压和处理后,分别用于供暖和供冷。
这种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学校教学楼内部的温度需求,还能够为学校节省大量能源。
综上所述,地源热泵在建筑节能施工中的应用案例是多样化的。
通过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建筑物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地下热能,实现供暖与供冷的需求,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未来的建筑节能工程中,地源热泵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源热泵案例

地源热泵案例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岩石或地下水等地热能源进行供热和供冷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回收和利用地下的热能,以高效的方式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同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下面是一个地源热泵的应用案例。
某高校图书馆地源热泵改造项目是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对图书馆供热系统进行改造,以提高供热效率和节能效果。
该图书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原热源为自备锅炉房,燃煤锅炉供暖。
由于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低下、热量利用率不高,造成大量煤炭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地源热泵改造项目的设计是将地下水作为热源进行供暖。
首先,在图书馆建筑的下方进行钻孔,安装地源换热器,将地下水引入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换热器可以执行传热操作,通过热交换将地下水的热能转移到地源热泵系统中进行供热。
然后,地源热泵系统将地下水的热能转移到供热系统中的流体中,再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室内空气。
最后,通过风扇将温暖的空气输送到室内,提供舒适的供暖效果。
该项目的改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进行了地下水管道的铺设和地源换热器的安装。
然后进行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进行了供热系统的改造,包括燃烧设备的升级和管道的改造。
整个改造项目历时2个月完成,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地源热泵改造后,图书馆的供热效果显著改善。
首先,地源热泵系统的热效率高,热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比原锅炉系统提高了30%左右。
其次,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成本低,每年节约能源消耗约30%,减少碳排放量约40%。
最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稳定可靠,减少了燃煤锅炉的故障和维修成本。
综上所述,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在某高校图书馆改造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利用地下的热能,提高了供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这个案例为其他建筑物的能源改造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热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热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随着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热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探讨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热中的应用情况。
案例一:地源热泵在北京某小区的应用某小区是北京市一处示范性绿色住宅区,为了实现集中供热的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该小区采用了地源热泵供热系统。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土壤的稳定温度,通过回收废热进行供暖。
由于地温较为稳定,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通过该系统的运行,小区的供热成本被大幅降低,并且还大大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减少了。
案例二: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上海某学校的应用上海某学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供热方面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
该系统利用太阳能热集热器将太阳光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热水系统将热能利用到供热中。
该学校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供暖季节可以满足学校上百栋教学楼的热水需求,大大减少了传统能源的使用。
与传统燃气供暖相比,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更低的运行成本和更高的环保性能。
案例三:生物质锅炉在广州某小区的应用广州某小区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降低供热成本,采用了生物质锅炉进行供热。
生物质锅炉以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为燃料,通过高温燃烧产生热能。
该小区利用周边农田废弃的秸秆资源,通过生物质锅炉供热,既解决了农田秸秆的处理问题,又大大降低了供热成本。
同时,该系统还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极其有限。
综上所述,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生物质锅炉等新能源技术,不仅可提供高效、节能的供热方式,还能大幅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相信新能源技术在城市供热中的应用还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地源热泵经济案例分析

地源热泵经济案例分析系统介绍能够节电50%的环保中央空调阳光假日别墅位于延庆,该别墅建筑结构为地面三层,地下一层,每户都有一个40平方花园,这就给安装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提供了必要条件。
依据我司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户型作比较,其结果如下:一、采用传统的风冷热泵中央空调,其造价:52500元。
二、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其造价:72500元。
三、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每年可节省的电费和燃气费用:5550元。
四、除去燃气炉的成本约11500元,两年内节省的费用就超过增加的投资。
随着空调工业的发展,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不断的出现,空调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们对空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节能、环保、灵活成为今后共同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深入,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进入了我国,并通过在工程中的成功运用得到了空调界人士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我国中央空调发展的趋势,体现了节能、环保、灵活、舒适的新概念。
美国环境保护局已经宣布,地源热泵系统是目前可使用的对环境最友好和最有效的供热、供冷系统。
组成地源热泵空调机组是一种水冷式的供冷/供热机组。
机组由封闭式压缩机、同轴套管式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热力膨胀阀(或毛细膨胀管)、四通换向阀、空气侧盘管、风机、空气过虑器、安全控制等所组成。
机组本身带有一套可逆的制冷/制热装置,是一种可直接用于供冷/供热的热泵空调机组。
原理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由双管路水系统连接起建筑物中的所有地源热泵机组而构成的封闭环路的中央空调系统。
在冬季,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埋在地下的封闭管道(称为环路)从大地收集自然界的热量,而后由环路中的循环水把热量带到室内。
再由装在室内的地源热泵系统驱动的压缩机和热交换器把大地的能量集中,并以较高的温度释放到室内。
在夏季,此运行程序则相反,地源热泵系统将从室内抽出的多余热量排入环路而为大地所吸收,使房屋得到供冷。
尤如电冰箱那样,从冰箱内部抽出热量并将它排出箱外使箱内保持低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本系统与改造前系统对比 由于原系统运行能耗数据无从考究,在 与原系统进行对比过程中,根据原运行人员 口述系统设备投入运行的情况做简要对比。
四、本系统与改造前系统对比
原系统于2004年6月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运 行中地下井水能量短路及含沙量严重超标,加上板 换两侧流体之间的换热效率低下、运行维护不善, 致使系统井水侧水路严重堵塞。系统长期处于大流 量小温差运行状态:为满足一台热泵机组的正常工 作需开启深井泵4台、井水侧二次循环泵3台、末端 循环泵3台,井水侧及板换侧温差均工作在2℃以下。 末端温度不能有效提升,为满足末端负荷需求进而 增开末端循环泵,无形之中又增加了热泵对冷热源 需求。如此反复恶性循环,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热泵机组启停频繁、外管线土方塌陷等问题。
五、本系统与其它地源热泵系统对比
表3 本系统电耗与其它地源热泵系统电耗对比
参与分析项目电耗 项目指标 运行工况
本系统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样本数
含末端
不含末端
运行天数
供暖季 kW· h/(m2•d) 制冷季 kW· h/(m2•d)
0.527
0.281
0.111
29
0.138
0.113
189
0.382
248388.8 122 含过渡季通风电耗
实际运行天数 单位用电量 折算标煤
(kW· h/m2· d)
(kW· h/m2· d) (Kg/m2· a)
0.138
0.113 9.21
0.073
0.06 3.15
含末端
不含末端 含末端
(Kg/m2· a)
7.59
对比分析,在本文中对同一系统进行对比时,折合电耗单位为千瓦· 时/每平方 米· 每天(kW· h/m2· d);对不同系统进行对比时,折合为标煤千克/每平方米· 每年 (Kg/m2· a),在将电耗折合成标煤数据参考2004年全国平均火力发电煤耗,即1kWh电力 折合为354g标准煤。表1分别统计了机房与末端的电耗数据。
四、本系统与改造前系统对比
表 2: 对比项目 投入设备
热泵机组kW 深井泵kW 井水侧二次循环泵kW 末端循环泵kW 合 计kW 改造前 123 4*37 3*15 3*18.5 371.5 3715 702135 改造前后设备投运情况对比 改造后 123 55/22 无 18.5 163.5 1635 309015 改造后节省 无 126 45 37 208 2080 393120 按每天工作10h 07年供暖189天 频率给定70% 备 注
0.174
0.067
27
0.073
0.06
122
五、本系统与其它地源热泵系统对比 从表3可知,本系统供暖季电耗 0.113kW· h/(m2· d),接近同系统最小值;比同系 统平均值节电59.9%,供暖季合计少耗电 890040 kW· h;比同系统最大值节电78.6%。制 冷季电耗0.06 kW· h/(m2· d),低于同系统最小值; 比同系统平均值节电65.5%,制冷季合计少耗电 387747.5 kW· h;比同系统最大值节电84%。 热泵系统单位面积电耗差距较大。供暖季最大 值是最小值的4.75倍;制冷季最大值是最小值 的6.37倍。
四、本系统与改造前系统对比
表2列出了改造前后一台热泵机组满负荷运 行工况下所投入的设备,图表1为改造前后节能 情况对比。其中改造后的深井泵供一台热泵机 组运行时只需给定70%的负荷,此时电流约为 43A(在开式系统中适当下延回水管可降低深井 泵扬程以达到节电的目的),合功率约22kW, 故表2中改造后深井泵功率按22kW计算。
六、本系统与其它采暖空调系统对比
与其它采暖系统进行对比的资料为: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01年所做的《北 京城市采暖供热方式研究》,该报告中计 算了各种采暖方式折合为标准煤的能耗和 污染物的排放量。
六、本系统与其它采暖空调系统对比
表 4: 指 标 采暖方式 城市热网 蓄热式 电锅炉 电热膜 单位面积 能耗 21.73(Kg/m2· a) 142.72(kW· h/m2· a) 135.58(kW· h/m2· a) 17.35(Nm3/m2· a) 16.33(Nm3/m2· a) 26.03(kW· h/m2· a) 本系统采暖与其它系统采暖能耗及污染物排放表 热效率 折算标煤 (Kg /m2.a) 21.73 57.1 54.23 20.82 19.59 9.21 43.4 40.8 2.95 2.8 So2 (g /m2.a) 326 Nox (g /m2.a) 121.7 烟尘 (g /m2.a) 34.8
2006年初由建研院空调所进行热泵系统改造设计、北 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进行了系统改造施工、调 试,并承担了空调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改造 后主楼利用原有水源热泵机组5台,钻凿抽水井3眼、回 灌井3眼、水量调节池1眼,新安装深井泵3台,标称功率 55kW并配ABB变频器3台,井水经除沙器及电子水处理 仪处理后直接进入机组,无井水侧二次循环泵;使用原 末端循环泵5台;末端设备采用新风机组加风机盘管进行 冬季供暖及夏季供冷。其中新风机组17台,合计71.1kW; 风机盘管542台,合计20.3kW。裙楼利用原有水源热泵 机组2台;井水部分与主楼共用,使用原末端循环泵2台。
图表1
四、本系统与改造前系统对比
通过以上数据表明系统改造是成功的。按 表中计算系统供暖季节电393120度;制冷季 节电253760度,全年共节电646880度,比原 系统节电56%。
四、本系统与改造前系统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得出原系统出现高能耗 的原因: 1、系统设计不合理。单台深井泵抽水后经一台 板换换热后回灌,能量利用不够充分;地下水系 统存在能量短路现象。 2、施工组织不得力,成井质量不高。井水含沙 量严重超标,造成井周围抽空导致地面塌陷。提 高成井质量可以解决井水含沙量过大的问题,可 去除井水侧的二次循环设备能耗及板换换热的温 差损失,有利于实现井水的100%回灌。
三、本系统运行情况
热泵机组开启3台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7% 以下、开启2台时间占74.5%、开启1台时间占 18.5%;深井泵及变频器从06年10月运行以来 最多开启1台,夏季平均运行频率为74%、冬季 平均运行频率为77.2%;末端循环泵最多开启2 台。末端供回水温差大多在2.5~4.8℃之间,系 统运行效率较高。
地源热泵系统实例分析
内容介绍
工程概况
实际运行情况
现行运行数据与改造前对比分析 本系统与其它热泵系统对比分析 本系统与其它空调系统对比分析
一、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项目的 目标能否实现。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影响项 目目标实现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组织因素、人 的因素以及使用的方法与工具等。
地源热泵系统是将低品位热量转换成高品位 热量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之一。与使 用燃煤、燃气、燃油等常规能源方式相比,其能量利 用率为3.5以上(燃煤为0.65~0.85;燃油炉为0.7~0.9; 燃气炉为0.8~0.85;电锅炉电热膜的理想值也只能接 近于1;空气源热泵系统可做到2.5,但在恶劣天气下 效率低,甚至无法启动)。地源热泵系统以其环保、节 能、一机多用、维护量小、系统运行稳定、能源重复 利用等优点而得以推广。据美国环保署估计,一套设 计安装良好的地源热泵系统平均可以节约(30~40)% 的运行费用,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高达70%以上 。
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很多地源热泵 项目因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问题,远远没有 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下面通过对我单位实施的某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进行对比, 以及与其它地源热泵项目、与其他空调形式进行 对比,说明了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中的经济性及 影响其经济性的相关因素。
该项目位于海淀区,原地源热泵系统由北京某 地源热泵施工单位承建,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其中主楼2.8万平方米,裙楼1.4万平方米。共设 LWP1800.2型水源热泵机组7台,单台标称功率 123kW;凿井7眼,深井泵7台,单台标称功率 37kW;抽取的地下水除沙后分别经7台板式换热 器与机组进行热交换,作为机组的冷热源;井水 侧二次水循环泵7台,单台标称功率15kW;末端 循环泵7台,单台标称功率18.5kW。系统于2004 年6月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运行效果较差,不能 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
0.65~0.85 0.95 1 0.8 0.85 3.5
壁挂式 燃气炉
直燃机 本系统 (地源热泵)
六、本系统与其它采暖空调系统对比
不同采暖方式单位面积能耗统计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42.72 135.58
21.73
17.35
16.33
26.03
城市热网(Kg/m²·a) 电热膜(kW·h/m²·a) 直燃机(Nm³/m²·a)
三、本系统运行情况
表 1: 07年供暖季及08年制冷季统计数据
运 行 工 相 关 参 数 主楼建筑面积(m2)
况
供暖季 28000 600255
制冷季 28000 204233.4
备 注
冷暖机房(kW· h) 用电量
末
小
端(kW· h)
计(kW· h)
128596.9
728851.9 189
44155.4
五、本系统与其它地源热泵系统对比
以此分析数据可以看出: 1、热泵系统运行能耗效率差距较大,在日后的 推广与发展中还需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 2、热泵系统专业性强。为充分发挥其节能、环 保等优势,还需我们延伸服务范围,从项目全 寿命周期出发,加强日后运行维护管理队伍的 建设,以充分体现地源热泵工程的价值。 3、热泵系统是一项好技术,但是能否达到节能 效果,则需要对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严格把关, 最重要的环节是地下系统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