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精品练习全集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精品练习全集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课时精品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

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达标训练(二)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Mg属于大量元素,Fe、Zn属于微量元素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不同生物组成元素的种类差别很大,而含量基本相同

D.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15·延边汪清中学高一期中)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 A.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与此无关

B.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

C.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升高

D.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3.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骨质疏松症确定为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钙流失和钙吸收能力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C.生物体内的钙都以碳酸钙的形式存在

D.血液中的钙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4.(上海高考改编)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细胞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细胞中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细胞中含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细胞中含水量一般相等

B.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基本相同

C.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含水量

D.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基本无差异

6.结合下列曲线,判断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的变化

B.曲线②可以表示细胞呼吸速率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7.2014年3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水日”,宣传的主题是“水与能源”。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

C.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

D.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8.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B.人体缺铁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

C.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D.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作用

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设计验证Ni是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实验时,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是()

10.(多选)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钙或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同样的影响

B.适宜浓度的钙或硼分别有利于花粉管生长或花粉萌发

C.钙对花粉管生长无明显影响,且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的萌发

D.硼对于花粉萌发有明显影响,而一定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12分)如图是培育的长春冬小麦(品种“吉株”)在不同时期的含水量、自由水量、结合水量和呼吸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在9~12月间,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结合水的含量相对________,由于结合水与亲水性物质结合而不易结冰,所以结合水含量的相对增加有利于增强冬小麦的抗________性。

(2)大约从10月9日开始,冬小麦的呼吸__________,植物细胞消耗的糖分少,有利于糖分积累,这样就提高了________浓度,使冰点________。

(3)在9~12月间,自由水与含水量的比值不断______,新陈代谢不断________。

12.(8分)有些无机盐离子可重复利用,有的不能重复利用,可重复利用的无机盐离子缺乏时,老叶先表现出缺乏症,不可重复利用的无机盐离子缺乏时,幼叶先表现出缺乏症。请设计实验证明Mg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实验材料: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步骤:

(1)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缺镁培养液,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瓶中,并编号A、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在全素培养液中的玉米幼苗生长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C生物体中C、H、O、N、P、S、K、Ca、Mg等元素属于大量元素,Fe、Mn、Zn、Cu、B、Mo等元素属于微量元素。组成各种生物的化学元素的种类都基本相同,而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含量差别较大。O元素占细胞鲜重的一半以上,含量最多。

2.选B当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高。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与细胞新陈代谢强弱密切相关,A错误;结合水/自由水的值降低,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B正确;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升高,生物新陈代谢减弱,生长缓慢,C错误;当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降低,D错误。

3.选C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无机盐离子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生物体内的钙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一种以Ca2+的形式存在。

4.选A盐生植物细胞内贮存大量的Na+,增大了细胞液的渗透压,吸水能力增强。

5.选C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含水量一般不相等,如水母和鱼;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组织细胞中含水量可能相差很大,如血液和骨骼;通常情况下新陈代谢相对旺盛的生物或组织中水含量较高,因而萌发的种子中的含水量高于休眠种子中的水含量;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差异较大,如幼儿身体的含水量高于成年人身体的含水量。

6.选C衰老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也将减小;细胞内自由水比值升高后,代谢增强,细胞呼吸速率应加强;玉米种子被烘干的过程中所含水分越来越少,其内的无机盐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一恒定值;幼儿水的含量约为77%,高于成年人身体内水的含量。

7.选D水在各种细胞中都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少,代谢缓慢。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降低,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8.选A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人体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有氧呼吸功能。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如HCO-3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

9.选C此实验的关键就是缺Ni与有Ni的对照设置,并且有Ni和无Ni的培养液中,都应含有其他矿质元素。A中的沙土、B中的蒸馏水都不符合要求,D中两者都有,无法形成单一变量。

10.选AC题图显示,钙可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但不影响花粉的萌发率;硼可影响花粉萌发率,而不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

11.解析:在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自由水,二是结合水;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结合水的含量相对提高,这样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由于糖分的消耗减少,可提高细胞液的浓度,降低细胞的冰点。

答案:(1)提高寒(2)逐渐减弱细胞液降低(3)降低减弱

12.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可重复利用的元素缺乏时,老叶先表现症状,此实验的自变量是镁的有无,因变量是老叶先变黄,还是幼叶先变黄。

答案:实验步骤:(2)将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两组培养瓶中(3)观察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实验现象:在缺镁培养液中生长的玉米幼苗老叶先变黄

课时达标训练(三)糖类和脂质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是()

A.乳糖和葡萄糖B.蔗糖和麦芽糖

C.乳糖和蔗糖D.葡萄糖和麦芽糖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依次是()

A.纤维素和糖原B.麦芽糖和乳糖

C.淀粉和糖原D.葡萄糖和纤维素

3.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都能水解并提供能量

B.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海南高考)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5.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在静脉内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营养B.供给能源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D.供给水分

6.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A.构成生物膜B.调节生理代谢

C.储存能量D.携带遗传信息

7.某人因经常抽搐,医生建议他补充某种化学物质(矿物质),但他补充了该物质后,病情并没有缓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缺乏维生素A B.缺乏维生素D

C.缺乏维生素B D.缺乏胆固醇

8.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性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9.下列对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10.有关还原性糖、脂肪两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 .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B .葡萄糖、果糖为还原性糖

C .使用斐林试剂最好是现用现配

D .还原性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11.(6分)如图表示细胞中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请回答: 元素C 、H 、O ―→A ――→脱水缩合

B (1)A 是指________,具有还原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参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 是由两分子的A 脱水缩合形成的,则B 是_____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在__________溶液中加入新配制的________并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该类物质是________。

(3)若B 是由大量的A 脱水缩合形成的,则B 是________,在人和动物的肝脏中存在的是________,在小麦、玉米种子胚乳中大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

12.(12分)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271 ℃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题中假设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①用于实验的材料:取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细胞供实验用。

②要求所培养的细胞内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海藻糖。

(3)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将上述细胞培养液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数小时;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绝大部分)死亡,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淀粉可用________来鉴定。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

(4)实验步骤:

①鉴定还原性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鉴定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B 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葡萄糖是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

2.选C在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在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是糖原。纤维素是结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葡萄糖、麦芽糖、乳糖都是能源物质,但不是储能物质。

3.选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选C蔗糖是二糖,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乳糖是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形成;麦芽糖是二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纤维素、糖原、淀粉都是多糖,其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5.选B低血糖病人休克是由于供能不足,无法维持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的。医生向其静脉内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主要目的是供给能源。

6.选D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三类,其中类脂中的磷脂构成生物膜;固醇类的维生素D和性激素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脂肪为主要的储能物质;核酸为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脂质不具有此项功能。

7.选B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8.选D据图分析,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纤维素、肌糖原,其中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属于还原性糖的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等,并不是所有的单糖和二糖都是还原性糖;纤维素不能储存能量;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9.选A B项中蔗糖不属于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不属于二糖。C项中脂肪不能包含固醇。D项中固醇属于小分子物质。

10.选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着色的脂肪颗粒;葡萄糖、果糖为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现用现配效果明显;还原性糖的鉴定,需放在大烧杯中水浴加热。

11.(1)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2)二糖蔗糖麦芽糖麦芽糖斐林试剂乳糖(3)多糖肝糖原淀粉

12.解析:要研究海藻糖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确认海藻糖为自变量,在设计实验时,实验组加入海藻糖,对照组不加,将其他无关变量控制等量,创设单一变量。

答案:(1)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2)②不含有

(3)①取培养的动物细胞适量,等分为甲、乙两组②海藻糖③-271 ℃

(4)①“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因低温造成的损伤②甲、乙两组细胞均(或绝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因低温而损伤

13.(2)斐林碘液

(4)①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斐林试剂,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②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碘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5)和(6)可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但一定要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相一致。(如观察到有砖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糖的存在;如没有砖红色出现,说明没有还原性糖的存在;如有蓝色出现,说明有淀粉存在;如没有蓝色出现,说明没有淀粉存在。)

课时达标训练(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质中,不是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2.下面关于肽链和蛋白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是同一概念

B.多肽属于蛋白质的一种

C.多肽和蛋白质都具有空间结构

D.肽链可以进一步形成蛋白质

3.蛋白质分子为肽酶所分解,分解情况决定于肽酶使哪一个肽键断裂。肽酶P能使带有基团R4和相邻氨基酸的—NH—基团之间的肽键分开。P将打断下图中的哪一个键() A.1 B.2 C.3 D.4

4.肌肉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蛋白质,但它们的功能不同,其原因最可能是()

A.组成元素不同

B.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C.分布部位不同

D.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

5.(上海高考)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

6.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18 B.518

C.517 D.617

7.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无关的是()

A.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

C.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D.氨基酸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8.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等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38分子的水

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图中“-”表示肽键,可简写为CO-NH

D.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6

9.(江苏高考)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10.如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肯定含有S元素

B.①过程会有水产生

C.多肽中乙的数目等于丙的数目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二、非选择题(30分)

11.(9分)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器测定几种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表:

多肽化合物

名称

缩宫素

牛加压素

血管

舒张素

平滑肌

舒张素

猪促黑

色素细

胞激素

人促黑

色素细

胞激素氨基酸数目9个9个9个10个13个2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在不知血管舒张素的具体结构的情况下,推知这类肽类化合物至少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它们位于肽类化合物的位置是____________。

(3)⑥中常见的氨基酸最多有______种。

(4)假若构成这六类化合物的每一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⑤比④的相对分子质量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肽化合物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因为其结构中有__________,鉴定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溶液呈________色。

12.(9分)如图所示的几种符号代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请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它们结构的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不同。

(2)7种氨基酸通过________的方式形成一条肽链,此过程可形成________个肽键,脱去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3)如果上述肽链原长度不变,改变其中的________,就可改变该肽链的性质。

(4)若两个蛋白质分子均由两条(2)中的肽链构成,那么这两个蛋白质分子的功能是否一定相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脑啡肽的合成采用的是蛋白质工程技术,这是生物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的又一突破。

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种方式叫做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肽。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3)该化合物水解后可产生________种氨基酸,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鸡蛋、人的口腔唾液(含淀粉酶)、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请设计实验证明“脑啡肽是多肽”。

①实验原理:在碱性溶液中,多肽与CuSO4反应产生紫色物质。

②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D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否则,就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选D多肽通常呈链状,不具有空间结构。肽链可以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所以多肽没有空间结构。

3.选C肽酶使肽键断裂,具体断在哪一个键应根据题干的要求确定。肽酶断裂的肽键位于带有R4和相邻氨基酸的—NH-基团之间的肽键分开,即该肽键位于R4和R5之间,应为“3”。

4.D

5.选C蛋白质中的氧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2+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所以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2n-(n-m)=n+m。

6.选C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每一条多肽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总数-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可知:5个多肽至少含有5个游离的氨基和17个肽键。

7.选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则不同;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也不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也不同。因此A、B、C三项都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只有D项不是。

8.选C图中“—”代表肽键,表示为—CO—NH—;而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38分子的水,同时形成一个二硫键,失去2个H,相对分子质量减少38×18+2=686;通过分析肽链分子的结构,不难发现每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氨基(—NH2)。

9.选D不同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都不尽相同,A、C项正确;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如血红蛋白和载体蛋白都具有运输作用,B 项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相同,D项错误。

10.选B甲为构成氨基酸的元素,可能含有S元素,也可能不含。①过程为脱水缩合过程,每形成1个肽键,就会有1分子水产生。环状肽中,乙的数目等于丙(肽键)的数目,但是链状肽中乙的数目不等于丙的数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11.解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分子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而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1)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11肽链两端(3)20(4)3m-54(5)双缩脲肽键(—CO—NH—)紫

12.解析:题目以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将蛋白质结构这一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构成天然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均为α-氨基酸,它们有共同的结构通式,其中R基的不同是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唯一因素。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相邻两个氨基酸缩合后通过肽键相连接并失去一个水分子,因此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也各不相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答案:(1)R基(2)脱水缩合66108(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4)不一定分别由相同的两条肽链经盘曲折叠可形成空间结构不同的两个蛋白质分子

13.解析:该多肽含有4个肽键,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在形成多肽时,共脱去4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18=72。该多肽中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从结构上可以看出,左起第二个氨基酸的R基和第三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应为同一种氨基酸,因此脑啡肽水解后产生4种氨基酸。脑啡肽是多肽,在碱性溶液中,多肽与CuSO4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空白对照。

答案:(1)11(2)54脱水缩合五72(3)4R基不同(4)②取2支试管分别编号A、B,在A中加入2 mL脑啡肽液,在B中加入2 mL清水;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 mL 0.1 g/mL NaOH溶液,振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4滴0.01 g/mL的CuSO4溶液,振荡③A 试管中出现紫色,B试管中不出现紫色④脑啡肽是一种多肽

课时达标训练(五)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DNA与蛋白质的元素种类相同

C.HIV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

D.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

2.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

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

C.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D.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生成物是CO2和H2O

3.关于下列四幅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共有5种核苷酸

B.图乙是构成DNA的单位之一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

D.在小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4.如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病毒中都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构成

C.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可存在上述两种核酸

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生成物中有两种五碳糖

5.德伦(Dren)是科幻惊悚片《人兽杂交》的主角,它是一个有着啮齿目动物特征,但是又长着巨大双眼、长尾巴和细胳膊的怪物,而且它还会发出鸟类的叫声。它是由两位反叛科学家将人类和动物的DNA进行杂交创造出的一个生物。下列有关该生物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B.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含有A、T、G、C 4种碱基

D.不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

6.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

7.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戊

+糖+→→DNA

A.甲表示的碱基有5种

B.乙表示的是核糖

C.丙表示的是核糖核苷酸

D.丁表示的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8.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若将水稻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A.一种五碳糖B.五种含氮碱基

C.四种核糖核苷酸D.八种核苷酸

9.将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物质注入金丝雀体内后,经检测,新产生细胞的细胞核具有放射性。注入的物质可能是()

A.脱氧核糖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D.核糖核酸

10.不同生物体内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体内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只含有DNA或RNA。下列关于各种生物细胞或病毒中含有的碱基、核苷

选项

A

人口腔上皮细胞

B

洋葱叶肉细胞

C

SARS病毒

D

大肠杆菌细胞

碱基5种5种4种8种核苷酸5种8种8种8种

11.(8分)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

(1)A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

(2)B的名称叫________,一分子的B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4分)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人类了解自身的奥秘、增进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其基础是对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如图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________;包括两类:一类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二者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结构上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和f的关系是________。e共有________种。

Ⅱ. 如图为核苷酸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________(从a、b中选择)。

(2)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____________;若该链为核糖核苷酸链,则缺少的碱基是____________。

13.(8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万至7万人死于狂犬病。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引起,人类会因被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狂犬病。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要研制狂犬疫苗,必须知道狂犬病病毒的大分子组成,请设计实验验证其物质组成。

(1)实验原理:

①RNA在盐酸溶液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②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呈蓝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酸性苔黑酚试剂并加热;

③向B试管中滴加适量的二苯胺试剂并加热;

④向C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表格并记录实验结果。

答案

1.选D 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HIV的遗传物质是RNA。

2.选D由图可知,A为葡萄糖,E为多糖(植物体内主要是淀粉,动物体内主要是糖原),B为甘油、脂肪酸,F为脂肪,C为氨基酸,G为蛋白质,D为核苷酸,H为核酸。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脂肪产生的能量较多。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

3.选C图甲中共8种核苷酸;图乙是构成RNA的单位之一;小鼠体内不存在蔗糖;丙是构成DNA的单位,脱氧核苷酸中所含的糖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

4.C

5.选D DNA是核酸的一类,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含有A、T、G、C 4种碱基。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生物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6.选B 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不同,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后者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构成两者的五碳糖不同,前者为脱氧核糖,后者为核糖。DNA的碱基由A、T、C、G构成,RNA的碱基由A、U、C、G构成。

7.选D从概念图中可以看出,考查的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8.选A水稻的遗传物是DNA,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脱氧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后得到的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只有四种:A、T、G、C)。

9.选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10.选B组成DNA的碱基有4种:A、G、C、T,组成RNA的碱基有4种:A、G、C、U,所以共有碱基5种;核苷酸是组成DNA或RNA的单体,组成DNA的单体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4种核糖核苷酸;由于DNA和RNA含有不同的五碳糖,因而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体内碱基虽然只有5种,但核苷酸却有8种。

11.解析: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P,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答案:(1)C、H、O、N、P(2)核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12.解析: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Ⅱ.图中a可作为一个完整核苷酸;各核苷酸之间通过③相连;作为脱氧核苷酸链,还应有的一种碱基为T,作为核糖核苷酸链,还应具有的一种碱基为U。

答案:Ⅰ.(1)[f]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DNA含有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糖,而RNA含有尿嘧啶U和核糖DNA一般是双链的,RNA一般是单链的(2)e 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8

Ⅱ.(1)a(2)③(3)T U

13.(1)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

(2)④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

(3)

课时达标训练(六)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许多科学家对细胞学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B.细胞学说由英国科学家胡克创立

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但其描述有欠合理的地方

D.细胞学说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2.人体的下列细胞中,细胞膜表面积最大的是()

A.神经元B.红细胞

C.骨细胞D.肌肉细胞

3.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显微镜的镜筒会()

A.迅速上升B.在极小范围内变化

C.没有任何变化D.迅速下降

4.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扩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扩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5..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C.细胞之间的差异性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6.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7.

选项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A 利用光束来观察物体利用电子束来观察物体

B 使用玻璃透镜聚集使用磁透镜聚集

C 样品必须被杀死或被污染样品可以是活的或不被污染的

D 放大倍数较大放大倍数非常大

8

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B.乙C.丙D.丁

9.如图所示,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⑤、⑥是观察时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的大小。观察时,如果想要得到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应该选择的正确组合是()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10.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 B.4

C.8 D.16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8分)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果⑤上安置的两个物镜分别标有40×和10×,目镜①上标有10×,那么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本身的________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观察操作:a.放好装片;b.左眼注视目镜进行观察;c.转动④调至看到物像;d.转动⑦调至物像清晰。

你认为此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如有补充请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

12.(8分)一位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2)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这样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4分)苏北某校学生在实验室内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先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所看到的图像如图甲。

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看到的图像如图乙。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看到的图像如图丙。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所看到的图像中的生物,有病毒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病毒________细胞结构,所以说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的可以不需要细胞参与,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一与实验二中的图甲与图乙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甲、图乙、图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相同吗?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即图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为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出的突起有的达1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图丙分别代表动物、植物细胞,但最早通过细胞将动植物看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科学家是________,形成的理论是________。

答案

1.选B胡克发现和命名了细胞;虽然施旺和施莱登创立了细胞学说,但其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2.选A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突起部分主要是细胞膜和少部分细胞质,增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神经细胞间的相互联系。

3.选B显微镜上能快速调节镜筒,使镜筒迅速上升或下降的结构叫粗准焦螺旋;在找到物像后,需要仔细观察,能在小范围内调节镜筒的叫细准焦螺旋。

4.选A光线明亮的教室,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采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的光圈;转为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时应改为聚光的凹面反光镜并扩大光圈,增加进光量,便于看得更清楚。

5..B

6.选C标本染色较深时透光性较差,视野相对变暗,观察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增大进光量;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则玻片标本位于左下方,要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转换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若视野不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将要观察的物像先移到视野中央,以便在较小的视野中观察到物像。

7.选C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样品都可以是活的或不被污染的。

8.选C显微镜的物像移动方向和实际物体移动方向相反;图1所示物像向左下方移动,实际微生物应向右上方移动,要保证微生物在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9.选B对物镜而言,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故②的放大倍数大;对目镜而言,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故③的放大倍数大;物镜越长,距玻片的距离越小。

10.选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标本的长度或宽度放大的倍数,而不是指体积放大的倍数,假若一标本被放大了40倍,则实际上是指它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放大了40倍,即物体被放大了1 600倍。题目中当物镜为10×时,可看到64个分生组织细胞,若物镜转换为40×,原先的分生组织细胞又被放大了4×4=16倍,则视野相应减小到原先的1/16,所以,视野中仅检测到64×1/16=4个细胞。

11.解析:(1)显微镜实际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如放大100倍,实际上是指长度或宽度被放大了100倍。(2)镜头长度与放大的倍数有关,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长度越短;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长度越长。(3)显微镜能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的,近乎透明的。

答案:(1)长度100(2)不正确。放好装片后,应双眼注视物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使物镜与装片接近;然后左眼从目镜中观察,且双眼睁开,调节粗准焦螺旋,调至看到物像;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图像清晰(3)B

12.(1)气泡(2)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3)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上滴加的水过少

13.解析:细胞的形态各种各样,从显微镜下看到的许多细胞可以说明这一点,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不是细胞生物,形体极其微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存。

答案:(1)没有。因为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无不对。因为病毒虽不具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独存在时,不能繁殖,也不能进行生命活动(2)不同生物及同种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千差万别(3)不同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4)细胞形态与功能是统一的(5)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细胞学说

课时达标训练(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壁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

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C.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

2.细菌、支原体、动物肝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等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A.内质网B.核糖体C.细胞核D.线粒体

3.如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A.酵母细胞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

4.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分子在膜中分布是均匀的,部分嵌插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B.细胞膜只由磷脂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且都能有限度地运动

C.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

D.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5.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这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会发现这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

A.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

B.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有关

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

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

6.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

7.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中,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排列关系的论述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8.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毒,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一定的流动性B.保护性

C.选择性D.物质运输

9.[多选]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B.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D.植物细胞内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10.具有细胞壁的选项是()

A.花粉B.红细胞

C.胰岛A细胞D.流感病毒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10分)蓝藻是大家熟悉的原核生物,请据图回答:

(1)该图是蓝藻的结构模式图,请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蓝藻与绿藻的根本区别:

蓝藻细胞内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知道,植物能在细胞的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类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A.蛋白质B.核酸

C.糖类D.光合色素

(5)下列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蓝球藻B.发菜

C.颤藻D.衣藻

(6)我国很多淡水流域和近海由于排放的N、P、K元素过多,会出现“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水华”中有多种蓝藻。你认为防止“水华”产生的措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分)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分析有关问题。

(1)在实验操作中,人们一般选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请说出选用该材料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能想出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之外其他的材料吗?请举一例。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A.静置B.加热

C.离心D.过滤

(4)将膜成分中的磷脂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膜的类别蛋白质(%)

脂质(主要是

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44 52 4

人红细胞膜49 43 8

线粒体内膜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70 30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3)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材料:细胞膜样液、稀释的蛋清、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2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 mL的细胞膜样液,向乙试管中加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向甲、乙两试管中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现象:甲试管中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中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初一下生物笔记(部分)

8.生物有着相同的基本结构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研制出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并命名“细胞” 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以外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保护作用、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包含线粒体等、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信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撑作用 液泡——内有细胞液 叶绿体——产生光合作用 细胞核的作用:遗传信息——细胞核、染色体(23条)、DNA——遗传物质 2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细胞数量的增多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 具体分裂情况:细胞核、细胞质:分成两份,分配到两个细胞中。 染色体:复制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再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细胞的生长: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组成物质 液泡:许多小液泡合成一个大液泡 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 组织的形成: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体叫做组织 癌细胞:过度分裂的细胞会发生癌变,形成肿瘤 9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组成 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有分裂能力 保护组织——有保护作用 薄壁组织——储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具有支持作用 疏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其中导管:水、无机盐|筛管:有机养料) 人体的组成:头、颈、躯干、四肢 颅腔:内有脑 椎管:脊髓 体腔:胸腔:心、肺 腹腔:肝脏、胆囊、胃 盆腔:大小肠、膀胱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课时训练:第8练细胞膜和细胞核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控制细胞的代谢 2.(2019·枣庄调查)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才可完成的是() A.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 B.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C.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兴奋或抑制 3.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的是() A.蛙红细胞的分裂 B.唾液腺细胞分泌淀粉酶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D.肝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胰岛素

4.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间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即被受体转运到突触后膜上,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C.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细胞接触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介质传递 5.(2019·衡阳八中质检)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 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Ⅱ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Ⅱ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Ⅱ和Ⅱ的流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 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6.(2019·长沙月考)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

种静态模型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7.(2019·枣庄学情调查)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核孔 B.核糖核苷酸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细胞核控制细胞所有的遗传特性 D.没有细胞核也能合成蛋白质 8.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概要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概要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想一想议一议P2 竹是很少开花的植物,它们大部分时候地下的根状茎进行无性生殖。竹鞭有节,节部有芽和退化的叶,并可生根。有的芽长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茎干并逐渐成竹。竹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即开花,结果并产生种子。开花后的竹林会大面积死去,而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会繁衍成新竹林。由于有性生殖产生新竹林需要一个过程,在新旧竹林交替之际,以竹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会发生食物短缺,会危及大熊猫的生存。观察与思考P4 1( 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 2( 例如,甘薯的块根上可以长出根和芽,草莓和匍匐茎节处可长出根,莲可利用地下茎繁殖,薄荷的匍匐根状茎节处可生出新根。 3( 既可以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通过无性生殖迅速扩大种群规模,占领更多的时空资源,又可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以有性生殖产生的果实和种子度过不良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 练习P6 1(×? 2( D 3(被子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甘薯是先育秧再扦插,进

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想一想议一议P9 毛毛虫一般指蝶类的幼虫,它是由蝶类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毛毛虫经过若干次蜕皮后变为蛹,再由蛹羽化成蝴蝶(或蛾)。 观察与思考P10 1(2?5?4?1?3?6;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3(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自李商隐的名篇-《无题》,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 死丝方尽不正确,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为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为蚕蛾。因此,此句也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又不失艺术性。 练习P12 1( 3(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从而杀灭害虫。这样杀灭害虫的 方法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最新评语大全之高中生物公开课评语

高中生物公开课评语 【篇一:公开课评语】 将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有利于学生完成。师生互 动多,交流反馈及时。 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由浅入深。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但师生双边活 动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板书工整有条理,分析透彻,提示恰到好处。但二倍角的相对性要 着重强调。 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教学中无科学性错误,详略得当, 布局合理,字迹工整规范。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对教 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 堂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的全,准,科学性强,切合实际。教学重点明确,突出重点 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难点找到,解决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 内容信息量最大,教学结构安排科学,从容自然,有张有弛。教学 过程体现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积极性(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调动了学生。教学方法灵活有效,课堂反馈渠道畅通无阻, 形式多样,方向多维,矫正及时有效。 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 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课,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 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 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

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 捉鱼的方法 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 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的全,准,科学性强,切合 实际。教学重点明确,突出重点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难点找到,解决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内容信息量最大,教学结构安排科学,从容自然,有张有弛。 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处理较好,过程操作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分层 教学,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作业的设置,始终围绕 教学目标进行,符合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智发展规律。教学过 程清晰,能引导学生先想再算,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语言简练,平时扎实有效的教学工作在本课中初显成效。 老师对新授课的课堂授课模式掌握的很好,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导入)和知识掌握的过程。教师激励评价学生语言精练、亲切、得体,过渡自然,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教给学生(新旧知识迁移)学数学的方法,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如 果能联系实际,丰富多媒体内容,会更精彩。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安排容量适当,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讲授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得法,总结、归纳、反馈等过程及时、到位。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堂容量适当, 符合学生认知;能有效创 设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师生、生生互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学生参与性强,气氛融洽。 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预习要求适当、贴合学 生实际,有一定自学要求,高而不高。学生思考积极,课堂气氛非 常好,回答踊跃;教师讲授环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完成目标情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2019年苏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同学们,为您整理了2019年苏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严谨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有应激性。(4)都有生长现象。 (5)都能生殖和发育。(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的上述基本特征是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2.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物体或细微结构。 (1)显微镜的结构 包括镜座、镜柱和镜臂、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镜筒和物镜转换器、准焦螺旋、目镜和物镜等。其中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最重要部分。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线经反光镜反射,通过玻片标本、物镜、目镜的折射后,将所观察的物体放大,然后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成像。注意: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其操作步骤为:取镜安放对光调焦距放玻片观察。观察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不让它接触玻片,否则会压碎玻片,损坏物镜(透镜);观察时,一定要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过,或根本没有觉察。 (4)计算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 所观察物体的总放大率=目镜的放大率正在使用的物镜的放大率。 3.常见生物的种类、形态及生活特性 (1)常见的动物类群 (2)常见的植物类群 4.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冈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物种丰富,特有属、种繁多,起源古老,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①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 提高练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1.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提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在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不可缺少的因素()A.F1体细胞中各遗传因子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后代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各遗传因子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 2.下表是桃树花色的三组遗传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合①的红花亲本与F1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 B.组合②③均可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C.组合③的F1中纯合红花所占比值为1/4 D.组合③,F1红花中,杂合子所占比值为1/2 3.现有两块农田,农田A混合种植了杂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而农田B混合种植了甜玉米和杂合非甜玉米。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玉米的甜和非甜均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不考虑其他植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玉米的非甜对甜为显性 B.农田A中矮茎豌豆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均表现为矮茎 C.农田B中杂合非甜玉米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1/4为甜玉米 D.农田A中各植株自花受粉,而农田B中各植株随机受粉 4.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一实验二

P 黄色子叶(甲)×绿色子叶(乙)P 黄色子叶(丁) ↓↓自交 F1黄色子叶(丙)绿色子叶F1黄色子叶(戊)绿色子叶 1 : 1 3 :1 请分析回答: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 (5)实验中一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 5.豌豆花的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如下表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_可判断出显性性状是______(填“顶生”或“腋生”)。 (2)组合二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和______,理论上其后代腋生豌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填分数)。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填百分比)。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时训练: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时训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青蛙发育过程的是( D ) A.水生-两栖-陆生 B.外鳃-内鳃-肺 C.鸣叫-抱对-产卵-受精 D.受精卵-蝌蚪-幼娃-成娃 2、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相比较||,其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C ) A.皮肤的颜色不相同B.体形的差异很大 C.有尾无四肢D.用腮呼吸||,生活在水中 3、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 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A )||。 A.缺氧B.饥饿 C. 惊吓D.水质有问题 4、青蛙的生殖特征是( D )||。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体外受精||,幼子体内发育D.体外受精||,幼子水中发育 5、下列有关蝌蚪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 ) A.蝌蚪要经常浮向水面用肺呼吸 B.蝌蚪有一个时期||,心脏为一心房 C.蝌蚪的形态||,结构都很像鱼 D.蝌蚪后期会长出四肢 6、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是( C ) A.两栖动物B、腔肠动物 C.爬行动物 D.环节动物 7、下列的动物中.不属于爬行类动物的是( B ) A.扬子鳄B、大鲵C、蜥蜴 D.龟 8、青蛙体温不恒定的根本原因是( C )||。 A.体表没有鳞片||,散热较快B.经常生活在水中||,难以保持恒温 C.心室有混合血||,输氧的能力比较低D.体型较小||,难以保持体热 9、在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B.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具有四肢 C.两栖动物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在陆地生活 10、下列动物都属于两栖类的一组是( C ) A、大壁虎、蛙、黄金蟒 B、蛙、大鲵、蟒蛇 C、蟾蜍、蝾螈、红瘰疣螈 D、娃娃鱼、红瘰疣螈、大壁虎 11、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D) A.爬行B.吸收营养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12、在爬行动物中||,蜥蜴、扬子鳄等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呼吸(B) A.内鳃和外鳃B.肺C.气管、鳃和皮肤D.鳃和肺 二、判断题 11、即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 B ) 12、青蛙即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所以是两栖动物( B ) 13、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他们的生活习性完全相同||。( B ) 14、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A )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叶公中学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生命现象:a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b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c都能新陈代谢;d都能生殖、遗传、变异;e都有应激性;f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 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 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

超级资源(共24套119页)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 课后作业汇总

超级资源(共24套119页)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课后作业汇总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总分:71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各对性状中,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 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 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3.狗的卷毛(A)对直毛(a)是显性, 判断一只卷毛狗是否是纯合体, 最好选用与它交配的狗是() A.纯种卷毛 B.直毛 C.杂种卷毛 D.A.B.C都对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体自交的后代是纯合体 B.杂合体自交的后代是杂合体 C.两种纯合体杂交其后代仍是纯合体 D.杂合体杂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 5.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 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 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A.0 B.25% C.75% D.50% 6.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 逐代自交3次, 在F3代是纯合子的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 7.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 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 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 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 3/4呈蓝黑色, 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 一半呈蓝黑色, 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 一半呈蓝黑色, 一半呈红褐色 8.下列四组交配中, 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的一组是() A.AA×AaB.Aa×aaC.Aa×AaD.AA×aa 9.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 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数的() A.25%B.50%C.75%D.100% 10.基因分离定律表明, 杂合子() A.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 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八上生物课后练习答案

八上课后习题答案 P7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P11 (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2.以下动物中,(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 B.蚯蚓; C.小麦线虫; D.丝虫; E.蛭; 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 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 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P17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3.腔肠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最新整理)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根据施莱登和施旺的研究,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的和的基本单位。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再盖盖玻片。 4.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破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5.植物体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⑦ 6.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对人体有害,它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7.细胞核具有的功能是() A.控制物质出入 B.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C.具有支持作用防止变形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把马兰放入沸水中,水变成绿色且有马兰味,如果浸泡在冷水中不会有马兰味,这是因为活细胞中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细胞分裂和分化 1.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 ;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通过细胞分化形成 。生物体就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按照一定得方式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 ,保证了遗传物质保持了一定的和。 2.组织是相似,和相同的细胞群。 3.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 A.细胞形态的变化 B.细胞结构的变化 C.细胞生理功能的变化 D.细胞中染色体的加倍 4.一个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这证明() A.细胞有分化能力 B.细胞有分裂能力 C.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有再生作用 植物体的组成 1 植物的组织主要分为、、、、 。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 3.植物组织的功能:基本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 4.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 人和动物体的组成 1 从外形上看,人体可分为哪四大部分、、、。 2.人体内主要的腔有、、。人的脑位于腔内。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课后“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 汇总(附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B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的自交后代却出现了性状分离。据此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2)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A) A.1/2 B. 1/4 C.1/8 D.1/6 3.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隐性性状是黑色 (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即雌雄白毛羊均可形成含有控制黑毛的遗传因子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会产生黑毛羊。 二、拓展应用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F?水稻细胞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在F?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分离定律。即在F?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如果让F?自交,F?中花粉有2种类型。 2.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 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为了在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

(共18套75页)八年级生物课时练习每周一练汇总

(共18套75页)八年级生物课时练习每周一练 汇总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每周一练(一) (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评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 A.飞行 B.爬行 C.游泳 D.行走

2、选出运动方式相同的一组动物( ) A.河蟹、野鸭 B.袋鼠、鸵鸟 C.企鹅、麻雀 D.鳄鱼、蜥蜴 3、下列运动方式是爬行的是( ) ①蜈蚣②蚰蜒③蜗牛④马⑤青蛙⑥蛇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⑥ D.③⑤⑥ 4、人类的哪项活动不是模仿动物的运动( ) A.用桨和橹划船 B.滑翔机的飞行 C.发射火箭 D.骑自行车 5、变形虫的运动依靠( ) A.纤毛 B.鞭毛 C.伪足 D.伸缩泡 6、大象行走.袋鼠跳跃.鸵鸟奔跑,这些运动方式有利于() A.扩大陆生动物的活动空间 B.获得食物 C.躲避敌害 D.以上三者都是 7、青蛙具有的运动方式有() ①爬行②游泳③跳跃④行走 A. 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鱼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身体的() A.胸鳍和尾鳍的摆动B.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C.尾鳍的摆动D.所有鳍的摆动

9、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 .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10、运动员在竞走与奔跑时的主要区别是() A.竞走时不会腾空 B. 竞走时有双脚腾空现象 C.竞走速度快 D.竞走速度慢 11、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A.奔跑 B.蠕动 C.行走 D.飞行 12、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是() A.鹰B.昆虫 C.蝙蝠 D.鸵鸟 13、善于奔跑的猎豹、狮子等动物适宜在生活在() A.开阔的大草原上 B.茂密的森林中 C.沼泽地中 D.崇山峻岭中 14、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 A.增大浮力 B.减少阻力 C.减少浮力 D.增大阻力 15、人体在完成跳跃动作的时候,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神经

高中生物酶优质课教案

酶 基本要求 1.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完善的观点。 2.说明酶的本质与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认同生命活动的复杂性。3.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进行“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尝试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说明 “小资料:辅酶”及“课外读:酶的应用”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度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使学生对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再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教学过程 【引入】有时候我们书面骂人时,会说某某人饭桶,我们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一日三餐吃下去,大部分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了。 【提问】这里消化吸收必须依靠什么啊?消化酶 【承接】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提问】1.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实验,把肉装在金属丝制的笼子里的目的

是什么?避免发生物理性消化。 【提问】笼内的肉消失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可以和肉发生化学反应。 【小结】这种能消化肉的物质后来被证实是消化酶。 【承接】消化酶最早被发现,我们再来看酿酒,酒精发酵要用到的酶。 【提问】科学家巴斯德与李比希对酒精发酵的争论焦点是什么? 酒精发酵需要的是酵母细胞还是只要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提问】之后谁设计实验验证,得出了什么结论?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就可以进行酒精发酵。毕希纳证明酒精发酵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 【承接】那么酶的本质是什么呢? 【提问】1926年萨母纳尔得到脲酶(分解尿素的酶)结晶,发现其本质是什么?蛋白质。 【讲述】绝大多数酶本质都是蛋白质 【承接】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吗? 【提问】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力,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极少数酶是RNA 【讲述】这些酶称为核酶 【表格小结】我们对酶的本质进行总结 【提问】那么酶在我们生物体内有什么作用呢?催化作用 【小结】所以我们给酶下个定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质。【提问】酶作为催化剂能使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常温下 【提问】为什么没有酶,氧化分解有机物需在高温下进行呢?降低了活化能。【呈现图片】 【提问】什么是活化能?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要的能量。 【承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怎么实现它的催化作用呢? 【呈现图片】 【提问】哪个是酶?哪个是底物?如果底物是2个氨基酸,产物是什么?二肽【提问】你能描述这个过程吗?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体。酶-底物复合体形状发生改变。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四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解读: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机会均等;孟德尔研究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时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杂交或自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这是对多数个体及后代统计的结果,而一个个体自交具有偶然性,很多情况下不表现相应的表现型、基因型及一定的比例,故D项错误。 答案:D 2.四籽野豌豆的染色体数目为2n=12,现有—个基因型为Mm的野豌豆植株,所结豆荚中有三个饱满豆粒和一个“空瘪粒”。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豆荚果皮的基因型是Mm的概率为1/2 B.该豆荚中所结三粒种子种皮中的细胞含有18条染色体 C.所结三粒种子的基因型都是Mm的概率为1/8 D.每个花粉中含有2个精子,因此该豆荚至少需要2粒花粉才能得到4粒种子 解读:豆荚的果皮和种皮与母本植株的基因型、染色体数目相同;被子植物进行双受精,因此该豆荚至少需要4粒花粉才能得到4粒种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Mm 的概率为1/2,三粒种子的基因型都是Mm的概率为1/8。 答案:C 3.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中能稳定遗21传的大穗抗病 小麦占F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2 A.2/10 B.7/10 C.2/9 D.7/9 解读: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首先由题意确定大穗不抗病是显性性状。所以作1211为亲本的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自交后代F中大穗抗病的为AAbb和 13323- 1 - / 8 327AabB。在大穗抗病中,AAbb和Aabb分别占、。再进行自交,F中大穗抗病的为AAbb 255101771和Aabb,理论上F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225101057。9答案:D 4.已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着鸡羽毛色素的产生和沉积。在一个位点上,显性基因可产生色素,隐性基因则不产生色素;在另一位点上,显性基因阻止色素的沉积,隐性基因则可使色素沉积。小鸡羽毛的着色,必须能产生并沉积色素,否则为白色毛。如果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隐性纯合子)和另一种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显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 为什么? 答: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2.以下动物中,(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 B.蚯蚓; C.小麦线虫; D.丝虫; E.蛭; 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 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 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

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第四节鱼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2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3都能新陈代谢;○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5都有应激性;○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 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 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 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 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