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真菌的研究
白腐真菌

白腐真菌前言白腐真菌(white rot fungi)为丝状真菌,系木腐真菌(wood—degrading fungi)的一种,绝大多数为担子菌纲,少数为子囊菌纲,着生在木材上,因其能降解木材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使木材呈现特征性的白色腐朽状而得名。
日前研究最多的有: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ete chrysosporium)[1]、彩绒草盖菌(Coridusversicolor)、变色栓菌(Thametes versicolor)、射脉菌(Phlebia radiata)、风尾菇(Pleurotus pul—mononanus)等。
其中黄孢原毛平革菌是其典型种,也是研究木质素降解的模式菌。
白腐真菌是已知的唯一能在纯系培养中有效地将木质素降解为CO2和H2O 的一类微生物。
木质素是由苯丙烷单元通过醚键和碳一碳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高分子芳香族类聚合物。
组成单元的结构及其连接键复杂而稳定,使得木质素很难降解[2]。
木质素结构的异质性和不规则性,决定了对其生物降解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白腐真菌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相应的适应性特性:白腐真菌能分泌氧化酶到胞外,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形成自由基,进而攻击木质素结构,此过程不需要特异的电子供体,因此其作用具有非特异性[3]。
1983年Kirk和Gold两个研究小组发现能够利用白腐真菌的上述生物学特性降解染料[4,5]。
此后,白腐真菌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在将白腐真菌应用于降解诸如染料、三硝基甲苯(TNT)等许多难降解有机物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6],在木质素降解酶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基因调控方面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以下就酶系统基因结构,催化机制,应用及新发展几方面进行介绍。
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白腐真菌依赖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实现对难降解有机物的转化,这一过程殊为复杂,其中的关键酶系为木质素降解酶系。
木质素降解酶主要包括了3 种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gnin peroxidase,LiP) 、锰过氧化物酶( mangnase peroxidase,MnP) 、漆酶( laccase,Lac) 这3 种木质素降解酶均能单独降解木质素,也能两两联合,或者3 种酶一起作用对木质素进行降解。
白腐真菌资源化处理实验

白腐真菌资源化处理实验
白腐真菌是一类能够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木材和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中。
白腐真菌资源化处理实验是指利用这种微生物进行生物质资源的分解和利用的实验。
在实验中,通常需要选择适合生长和降解能力较强的白腐真菌,通过培养和筛选等方法进行处理。
处理的生物质可以是木材、秸秆、芦苇、稻草等各种植物纤维素材料。
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值、水分等因素,以保证真菌的生长和分解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生物质的质量损失、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基因表达等方法来评估白腐真菌的资源化处理效果。
同时,还可以对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利用和加工,如制备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化学品等。
白腐真菌资源化处理实验在生物质资源利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生物质转化技术。
白腐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研究与应用

1 白腐真菌在工业废水处理 中的研 究与应用
11 造纸废 水 处理 .
吴涓等研究了不同白腐真菌对灰法造纸黑液废
水的处理效果 ,考察了黑液废水浓度和碳氮源添加
量对黑液脱色及 C D O 去除率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变色栓菌 (rm t e cl )对黑液废水 的 Ta e s r o r e v8 o C D 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6. %和 4 - %, O 45 2 71 3 在添加 0 %纤维二 糖和 0 2 . 2 . %天冬 酰胺 的情况下 0 应用 自 行分离 、 筛选的 白腐真菌( H 2 — ) A 8 2 处理黑
T T大分子在经 P N c菌作用后 ,生成 了易被重铬酸 钾氧化的其他有机物质 。 王庆生等采用实验正交法 , 利用 P c菌降解硝基苯类化工废水 。 结果表明, 在常 温f 2 5℃1 H值为 7 进水 C D。 200m /、 、 p 、 O 为 0 g 硝 L 基苯类化合物进水浓度为 10m / 、 留时间为 6 0 g 停 L 0 于煤炭脱硫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 了该 P c菌脱硫的 最佳实验条件 ,在此基础上探讨 了其脱硫 的降解规 律。 研究表明,C菌煤炭脱硫是完全可行的, P 而且脱 硫速度较快 , d内可脱除煤中 5 . %的无机硫和 2 50 3
再进行处理时的脱色率高达 9%, 0 而原废水直接处 理时脱 色率仅 为 6%。荚荣 等 1 将裂褶 菌 F 7 5 1 5 1 1 ( h oh1 i s. 1) S i p vu p F7 ̄定在聚酯纤维 E cz 1n 构建 白腐 真菌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用来处理染料废水 。研究发
2 白腐真 菌在 堆肥 处理 和垃 圾渗滤 液 处理 中的研 究与应 用
白腐真菌处理秸秆的研究

白腐真菌处理秸秆的研究闵晓梅 孟庆翔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摘要 某些白腐真菌能选择性的降解秸秆木质素,提高秸秆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和改善秸秆营养价值,因此,白腐真菌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阐述白腐真菌降解秸秆木质素的机理、处理前后秸秆化学成分和瘤胃干物质消失率的变化、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以及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木质素 降解 消失率 农作物秸秆由于营养品质低下,适口性差等原因,在饲料方面的利用率很低,一般不超过15%~20%,从而造成大量氮素和有效能的损失。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动物可食入情况下,4kg秸秆的有效能值相当于1kg玉米的有效能值。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517亿t左右,若将秸秆利用率从20%提高到50%左右,仅此一项即可节约饲用粮51714×(50—20)%=4275万t,从而能有效地缓解日益严峻的人畜争粮的矛盾。
在秸秆饲喂反刍动物时,需对秸秆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口性等。
预处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基于我国国情,虽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对秸秆品质均有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实际生产中成本、操作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原因,推广使用范围较小。
一系列的实验室研究和饲养试验表明,微生物处理秸秆具有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国内研究使用较多的是以乳酸菌—纤维分解菌—丙酸菌为主的微生物活菌制剂。
虽然经处理秸秆的瘤胃干物质消失率没有显著提高,甚至反有下降,但由于秸秆的适口性明显改善,牛羊秸秆的采食量大幅增加,日增重效果明显优于未经处理的秸秆,加上其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受到牛羊养殖户的极大欢迎。
自7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致力于白腐真菌的研究。
Z adrazil等(1982)研究了200多种白腐真菌后发现,有几十种白腐真菌能显著的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木质素的降解率,大幅度(40%~60%)提高秸秆的瘤胃干物质消失率,从而使秸秆成为反刍动物的一种含较高营养价值的廉价能量饲料。
白腐真菌处理甲基蓝染料的研究

白腐真菌处理甲基蓝染料的研究染料污水的处理是一个急迫的环境问题,采用生物方法进行染料污水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
本文采用白腐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白腐真菌形成的真菌球对甲基蓝进行了吸附和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在缺乏营养物质的情况下,白腐真菌球对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较低起始pH条件下,8 h的脱色率均能达到95%以上;随着起始pH值的升高,吸附效率有所下降;较低的起始pH值条件下,染料溶液体系的pH值较为稳定,随着起始pH值的升高,体系的最终pH值也有所升高,并导致甲基蓝发生结构变化,真菌球脱色变白。
标签:白腐真菌;亚甲基蓝;吸附;表面电荷一、前言在纺织、印染等行业向环境的排放物中,染料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1]。
由于染料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自然降解非常困难,因而可以在环境中留存很长时间,同时,由于染料结构多样、品种繁多,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费用高、处理效率低下[2]。
白腐真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微生物,对多种染料具有广谱的脱色和降解能力,很多研究者对白腐真菌对染料的降解作用做了深入的研究[3,4],包括白腐真菌的培养基[5,6]、固定化载体[7]、生物反应器制备[8,9]、真菌-细菌联合降解[10]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由于真菌的生长条件和染料废水的组成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其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尤其是当染料废水的应用成分不能有效支持白腐真菌生长的情况下,其吸附和降解能力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11]。
本文以甲基蓝为目标染料,以白腐真菌球体为吸附载体,研究了不同pH值对其吸附脱色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一)菌种及染料:白腐真菌为黄孢原毛平革菌(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染料为甲基蓝(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
(二)培养基白腐真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葡萄糖20.0 g/L,酵母浸粉5.0 g/L,KH2PO4 1.0 g/L,MgSO4·7H2O 0.5 g/L,ZnSO4·7H2O 50.0 mg/L,维生素B1 10.0 mg/L。
白腐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研究与应用进展

h 的条件下, 经 PC 菌处理后废水的 CODCr 去除率达 到 99%, 硝基苯残余质量浓度几乎为零[9]。 1.4 农药废水处理
邹世春等研究了 PC 菌 (BKM/F- 1767)对水中微 量氯代农药的生物降解情况。在含有 0.02%的葡萄 糖、0.03%的酒石酸铵和适量无机盐的培养液中, 于 35 ℃, 经 5 ̄7 d 的静置培养可获得良好的菌丝, 对 氯代农药的脱氯降解率可达 90%以上[10]。 1.5 重金属废水处理
第一作者简介: 吴林林 男 1981 年生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在读硕士 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研究
第1期
吴林林等: 白腐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研究与应用进展
·9·
蓉 等 研 究 了 PC 菌( OGC101) 在 6 种 染 料 的 液 体 静 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浓度的染料的脱色降解作用。实 验发现共培育 30 d 时, PC 菌对浓度在 10~100 mg/L 的 6 种染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脱色作用, 其中刚 果 红 、 直 接 冻 黄 G 和 活 性 翠 蓝 KN- G 达 到 92%~ 99%的脱色率。10、50、100 mg/L 的活性翠蓝 KN- G, 50、100 mg/L 的 金 莲 橙 O 与 天 青 蓝 A, 100 mg/L 的 活性艳蓝 KN- R 的降解率达 70%以上; 18 个样品中 达到 60%的降解率超过 50%[4]。Livernoche 等发现用 海藻酸钠包埋的 PC 菌(Coriolus versicolor)处理造纸 混合漂白废水, 废水的色度在开始 2 d 内下降最快, 3 d 内废水色度下降 80%。在 3 d 内原废水经稀释后 再进行处理时的脱色率高达 90%, 而原废水直接处 理 时 脱 色 率 仅 为 65% 。 荚 荣 等 [15] 将 裂 褶 菌 F17 (Schizophyllum sp. F17)固定在聚酯纤维上构建白腐 真菌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用来处理染料废水。研究发 现该 PC 菌挂膜迅速且与聚酯纤维结合牢固, 染料 废水进水浓度为 15 mg/L, 停留时间 24 h , 连续式运 行条件下, 混合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 79.5%, 刚果红 为 91.6%, 结晶紫为 65.4%, 次甲基蓝为 6.9%。范伟 平 等 [6] 将 粉 碎 成 3~5 mm 长 的 稻 草 末 作 为 PC 菌 ( ME- 446) 的挂膜载体, 采用微电解- 白腐菌降解- 石 灰絮凝沉淀的工艺方法对活性染料生产废水进行处 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CODCr 去除率达 90%以上, 废 水色度由 12 800 mg/L 降到 80 mg/L, 但该工艺产生 的固体残渣较多, 增加二次污染处理量。王永华等[7] 应用从自然界的朽木中分离出的 3 种 PC 菌 ( 担子 菌纲) 构建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活性艳红染料废 水。研究发现 3 种 PC 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对实际 的偶氮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主要在初始阶段完成, 72 h 后 CODCr 得 以 有 效 去 除 。 当 该 废 水 的 初 始 CODCr 为 6 000 mg/L 时, 经 144 h 后, CODCr 去除率 达 98%。 1.3 炸药废水处理
微量元素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影响和抑制酵母菌效果的研究

微量元素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影响和抑制酵母菌效果的研究微量元素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影响和抑制酵母菌效果的研究微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所需量非常少的元素,但它们对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不仅对植物有着显著的影响,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量元素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影响以及对酵母菌的抑制效果的研究。
白腐真菌是一类常见的木材腐朽菌,它们能够分解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将木材转化为有机酸、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白腐真菌对木材的降解能力使其在木材工业和生物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在白腐真菌的生长过程中,微量元素对其代谢和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微量元素对白腐真菌的生长速度和菌丝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锌、铜、锰等微量元素可以促进白腐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枝。
这是因为这些微量元素参与了白腐真菌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和活性调控,从而提高了其代谢能力和生长速度。
此外,微量元素还可以调节白腐真菌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对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
其次,微量元素对白腐真菌的产酶能力和酶活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适量添加锰、铜等微量元素可以显著提高白腐真菌产酶能力,促进其对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
这是因为这些微量元素可以促进白腐真菌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和活性调控,从而提高了其对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效率。
此外,微量元素还可以调节白腐真菌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对木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效果。
最后,微量元素对酵母菌的抑制效果也值得关注。
研究表明,一些微量元素如铜、锰等对酵母菌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这是因为这些微量元素可以干扰酵母菌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抑制其代谢能力和生长速度。
此外,微量元素还可以损伤酵母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其死亡。
因此,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可以利用微量元素来控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对白腐真菌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对酵母菌有着显著的抑制效果。
降解秸秆的白腐真菌的筛选、优化及混菌发酵研究

降解秸秆的白腐真菌的筛选、优化及混菌发酵研究降解秸秆的白腐真菌的筛选、优化及混菌发酵研究秸秆是农作物的残杂部分,具有丰富的碳和能量资源。
但由于其难以降解和利用,导致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或堆填,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降解秸秆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腐真菌是一类能够快速降解植物纤维素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
本研究旨在筛选一株具有高降解能力的白腐真菌,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其降解效率,最终实现秸秆的高效利用。
首先,我们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多株白腐真菌,并使用秸秆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
经过连续的分离培养,从中筛选出一株降解能力较强的白腐真菌。
接下来,我们对筛选出的白腐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确定其为曲霉属(Aspergillus)。
为了提高降解效率,我们优化了其培养条件。
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源浓度、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的调节,确定最适宜的培养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当琼脂含有3%的秸秆颗粒、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0℃时,白腐真菌的降解效率最高。
随后,我们进行了混菌发酵研究,希望通过混合不同种类的白腐真菌,进一步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
选取了经过筛选并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两株白腐真菌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两株白腐真菌的混合能够显著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
通过调节不同菌株比例,确定了最佳的混菌比例为1:1。
为了进一步了解白腐真菌降解秸秆的机制,我们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
利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等酶活性测定方法,确定了白腐真菌降解秸秆的主要酶类。
同时,通过液相色谱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结果发现,白腐真菌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复杂物质降解为较简单的可利用物质。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株高降解能力的白腐真菌,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混菌发酵,提高了其降解效率。
这为秸秆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进一步研究白腐真菌降解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其降解秸秆的分子基础,并为进一步开发降解秸秆的微生物酶提供了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木质素降解酶系
木素过氧化物酶
/R为催化底物,最上面Fe为+3价,其余+4价 8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木质素降解酶系
锰过氧化物酶
锰过氧化物酶(MnP)普遍存在于白腐菌的各个菌种 中.与 LiP 一样它的催化循环也需要由 H2O2启 动.不同 之处在于,它以木质素组织中广泛存在的 Mn2+作为反应底物,同时以 Mn3+作为介质氧化木 素。
11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应用
生物制浆
白腐菌的木素降解酶类能选择分解 植物秸秆中的木质素,使得生物制 浆成为可能.生物制浆是直接利用 微 生物降解纤维原料中的木质素, 分离出纤维,使之成为纸浆.这种 方法不仅能节约能耗,改善纸张的 物理性 能,还能减少污染,保护环 境,应用前景广阔
12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应用
堆肥
堆肥是利用各种微生物的发酵处理生物 来源的有机物(如秸秆,林业废弃物,城 市固体垃圾等)使之生成有 机肥料的一种资源化方法。传统上曾使 用高温堆肥的办法使秸秆转化为有机肥 料,但这些操作劳动强度大。以白腐菌 为代表的木质素降解微生物为秸秆的快 速腐熟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对木质素 降解机理认识的深入,白腐菌在生物制 浆、生物漂白、染料脱色、木质素转化、 食品饮料、 饲料原料以及废水、废物处 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10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应用
饲料
目前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模式菌株是孢原 毛平革菌.秸秆经白腐真菌发酵后,大部分 的低质非蛋白氮转 化为较高质量的菌体蛋白, 蛋白质品质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改进.秸秆经 白腐菌处理不仅营养成分有极大的提 高,而 且其pH值由未处理前的5.7降到4.0,呈愉快的 水果香味,同时由于大部分的木质素被降解 或破坏,秸秆 质地柔软,适口性明显改善; 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并且已经突破了 秸秆仅用于反刍动物饲料的禁区, 对饲养猪、 鸡的实验效果已有报道.利用白腐真菌处理 秸秆能够快速、高质量地利用和转化秸秆资 源,扩大饲 料来源,减少环境污染
15
thanks
16
9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木质素降解酶系
漆酶
漆酶(Lac)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和植物中的抗 坏血酸氧化酶、哺乳动物的血浆铜蓝蛋白属铜蓝氧化 酶家族 中的同一小族,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许多相似 之处。它可以催化氧化酚类化合物脱去羟基上的电子 或质子,形 成自由基,导致酚类及木素类化合物裂解, 同时分子氧被还原为水。其反应包括脱甲氧基、脱羟 基、C-C 键断 裂过程等。漆酶来源广泛,植物、昆虫和 真菌中都存在漆酶。
4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菌种及原理
①产生过氧化氢的氧化酶,即细胞内葡萄糖氧化酶和细胞 外乙二醛氧化酶。它们在分子 氧的参与下氧化相应底物激 活过氧化物酶,从而启动酶催化循环。
②合成对木质素降解起作用的细胞外酶, 即木素过氧化物 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 3 种触发启动一系列自由基链反 应,使木素结构中的苯环发生单 电子氧化反应形成阳离子 基团,而后发生一系列自发反应而降解。
13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应用
处理废水
白腐菌除了可以降解废水中的木 质素,还可以降解废水中异生物 质,减轻造纸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如何 缩短处理周期,提高处理效率仍 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 白腐菌特有的降解木质素的功能, 在原料预处理、生物漂白、废水 处理和生物制浆等各个环节的应 用都得到了重视,并且实验室阶 段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2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是由苯丙烷单元通过醚键和碳碳键连接而成的聚酚 类三维网状高分子化合物。木质素由于具有各种 生物学稳 定的复杂键型而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如何高效利用木质纤 维素原料其关键在于有效降解包裹在纤维素 晶体外面的木 质素以及半纤维素,从而增加纤维素表面积,使纤维素易 于降解,从而生成可发酵性糖。
木质素结构
3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菌种及原理
白腐菌属于担子菌纲,是少数的能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真 菌之一,因其腐生在树木或木 材上,引起木质白色腐烂而 得此名.目前,已研究的白腐菌有:黄孢原毛平革菌、彩 绒革盖菌、变色栓菌、射脉菌、凤 尾菇、杂色云芝、糙皮 侧耳、朱红密孔菌等。黄孢原毛平革菌已成为研究木质素 降解的模式株。白腐菌所分泌的木质素降解酶主要有 3 种, 即木质素过氧化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 白腐菌在降解木材的过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白腐菌菌 丝开始沿着细胞腔蔓延,主要集中在纹孔处。在 菌丝下细 胞壁被分解出一条沟槽,它可从细胞腔到复合胞间层,逐 渐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白腐 菌降解木质素可 分为细胞内和细胞外 2 个过程.在细胞内主要营养物质(碳、 氮、硫)限制条件下,白腐菌启动形成整个降解系统:
5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木质素降解酶系
木质素降解酶系
木素过氧化物酶 (LiP)
锰过氧化物酶 (MnP)
漆酶(Lac)
6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木质素降解酶系
木素过氧化物酶
木素过氧化物酶(LiP)是由 Tien 等于 1983 年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中 发现的,随后的研究发 现大部分白腐菌在木素降解条件下都能 分泌这种酶,是迄今为止研究的最清楚的木素降解酶,在天然 木质素和 环境污染物小分子的降解过程中 LiP 起关键作用。 LiP 是一类含有血红素辅基的同工酶,分子中有 10 条长的蛋白质单 链,一条短的单链。LiP 作为生物催化剂,能够催化苯酚、芳香 胺、芳香醚及多环芳香化合物,通过多个反应步骤氧化木质素 模式化合物. LiP 降解木素时需要其他酶(如氧化酶)产生 H2O2, 催化氧化木素需要一种真菌代谢产物藜芦醇(3,4-二甲氧 基苯甲 醇,VA)参与.VA 既是 LiP 的底物,又是 LiP 的氧化还原介体, 可能还起到保护酶免受过量 H2O2破坏 的作用.LiP 催化氧化 VA 形成阳离子自由基,其传送电子能力极强.
14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总结及结尾
由于白腐真菌对底物非特异性机制,使得该菌不仅可应用在木 质素—纤维素基质加工中,如制浆,饲料生产,在环境科学中, 如漂白废水处理,环境芳香物降解也日益受重视。
黄孢原毛平革菌研究为主
白腐真菌
系木 质 素 降 解 酶
木质素
更多底物
降解成 CO2,H2O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白腐真菌的研究
1
简介
菌种及原理
木质素降解酶系
应用
总结及结尾
简介
白腐菌是属于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 是能够降解木材主要成分的微生物之一。木材在白腐过程中大 部分纤维仍保持完整,且纤维素结晶度变化不大。由此设想利 用对降解木质素选择性好的白腐菌进行生物制浆,能开辟制浆 方法的新途径。白腐菌除了能降解木质素用于预处理、生物漂 白、生物制浆外,对其它有机异生物质也有很强的分解能力, 因而在废水处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