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园林建筑的自然意境

合集下载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具代表性的力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具代表性的力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具代表性的力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园林的精致与北方园林的雄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那么,如何欣赏扬州著名园林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魅力呢?要欣赏扬州园林的魅力,首先得了解它的历史背景。

扬州在历史上一直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交流之地,园林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在明清时期,扬州的盐商富甲一方,他们热衷于修建园林,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品味。

这些园林不仅是居住之所,更是社交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走进扬州园林,你会被那精妙的布局所吸引。

扬州园林注重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和水系,营造出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

比如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成“春、夏、秋、冬”四景,让人在小小的园林中领略到四季的变化。

这种布局既体现了主人的巧思,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园林中的建筑也是一大亮点。

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各具特色。

这些建筑不仅造型美观,而且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例如何园的水心亭,建于水中,四周波光粼粼,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

建筑的装饰也十分精美,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多样,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扬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同样值得品味。

花草树木的选择和搭配不仅考虑了美观,还注重季节的变化和意境的营造。

春天的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夏天的荷花亭亭玉立;秋天的桂花香气扑鼻;冬天的梅花傲雪绽放。

在园林中漫步,四季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而园林中的水景更是为其增添了灵动之美。

湖水、溪流、池塘,与假山、建筑相互映衬。

水的流动和声音,给园林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瘦西湖就是扬州园林水景的杰出代表,它蜿蜒曲折,两岸绿树成荫,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

在欣赏扬州园林时,我们还要留意其中的文化元素。

诗词、书画、楹联常常出现在园林的建筑和景观中,它们不仅增添了园林的文化底蕴,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审美视角。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具代表性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具代表性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具代表性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园林的婉约与北方园林的雄浑,极具艺术价值。

那么,如何欣赏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才能领略到其最具代表性的魅力呢?要欣赏扬州园林,首先得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扬州园林的兴起与发展,与扬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密切相关。

在古代,扬州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吸引了众多富商巨贾和文人雅士。

他们在这里建造园林,不仅是为了享受生活,更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财富和文化品味。

扬州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

走进园林,你会发现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比如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园中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让人叹为观止。

春山以石笋为主,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山用太湖石堆叠,营造出夏日的清凉;秋山由黄石堆砌而成,展现出秋天的丰收景象;冬山则以白色的宣石为主,仿佛冬日的积雪。

在欣赏园林景观时,要留意园林中的建筑。

扬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的造型、色彩、装饰都与园林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

何园的船厅,外形像一艘船,周围环绕着水池,仿佛漂浮在水上,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是一大看点。

扬州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有花草树木,还有竹子、松柏等。

这些植物的选择和搭配都经过精心设计,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夏天,荷花满池;秋天,枫叶如火;冬天,梅花傲雪。

个园中的竹子更是一大特色,有孝顺竹、凤尾竹、龟甲竹等,姿态各异,增添了园林的雅趣。

除了视觉上的欣赏,还要用心去感受园林中的意境。

扬州园林常常通过景观的布置和命名来传达一种意境和情感。

比如寄啸山庄,这个名字就蕴含着主人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情怀。

在欣赏的过程中,不妨静下心来,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中,体会他们的心境和情感。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设计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展现出别样的魅力与风情。

那么,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首先,扬州园林在布局上独具匠心。

与苏州园林的小巧精致不同,扬州园林往往更为大气开阔。

其布局注重整体的对称性和中轴线的运用,给人一种庄重、规整的感觉。

例如,个园的四季假山,以石笋、湖石、黄石、宣石分别堆叠出“春、夏、秋、冬”四景,围绕着住宅有序分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使得园林景观层次分明,而且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恢宏的气势。

其次,扬州园林善于利用水景。

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园林中的池塘、溪流、湖泊与建筑、山石相互映衬,增添了许多灵动之美。

瘦西湖就是扬州园林水景的杰出代表,湖水蜿蜒曲折,两岸垂柳依依,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乘船游览瘦西湖,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陶醉。

再者,扬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其建筑融合了南方的精致与北方的雄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歇山顶、硬山顶等形式,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以稳重之感。

同时,建筑的装饰也极为讲究,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精美绝伦,展现了扬州工匠的高超技艺。

扬州园林的叠石艺术也是一绝。

叠石是扬州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工匠们通过巧妙的堆叠,营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假山。

个园的四季假山就是叠石艺术的经典之作,春山以石笋为主,仿佛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夏山以太湖石堆叠而成,玲珑剔透;秋山用黄石堆叠,山势雄伟;冬山则以宣石堆叠,如雪般洁白。

这些假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此外,扬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也十分巧妙。

园林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如梅花、竹子、桂花、柳树等。

这些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扬州瘦西湖徜徉扬州的园林美景和文人雅致

扬州瘦西湖徜徉扬州的园林美景和文人雅致

扬州瘦西湖徜徉扬州的园林美景和文人雅致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北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非扬州瘦西湖莫属。

瘦西湖是扬州最美的水乡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风格和文人雅致而闻名于世。

扬州瘦西湖地处于扬州城北,占地约300多公顷,是由古运河漩涡地迂回扩展自然而成的一潭水系,其形态瘦长,如同山谷。

湖畔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形成了一幅幅生态画卷。

湖中亭台楼阁,别有一番浪漫情趣,令人流连忘返。

湖边建有许多园林,每一座园林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有的以山水相依、石头流泉为主题,将山石和水景融为一体,营造出自然而又优美的景观;有的以古代文人雅致为灵感,建造了带有古风的书院、雅舍等建筑;还有的园林则以花卉园为主题,种植了各式各样的鲜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每一座园林都别具一格,让游客仿若置身于诗画之中。

瘦西湖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前来品味。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众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诗篇和佳作。

比如举世闻名的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在瘦西湖岸边度过多年,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而今,瘦西湖依旧吸引着各路文人前来,他们在这里感受着扬州的风土人情,领悟着扬州的园林之美,并将这美好的体验转化为动人的文字。

在瘦西湖徜徉的同时,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扬州美食。

扬州作为江苏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

著名的扬州狮子头、干炸响铃鱼、扬州炒饭等传统美食,都让人胃口大开。

而有了美食的陪伴,瘦西湖的游览体验更加完美。

总之,扬州瘦西湖以其园林美景和文人雅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徜徉在美丽的湖畔,一边品味扬州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将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和记忆。

无论是对园林艺术感兴趣的人,还是对文学艺术有追求的人,都值得前往扬州瘦西湖一探究竟。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美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美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如何欣赏最美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融合了南方园林的秀丽与北方园林的雄浑,别具一番韵味。

那么,如何才能欣赏到扬州著名园林景观的最美之处呢?首先,了解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每座园林都有其独特的建造初衷和背后的故事。

比如个园,它是清代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人园林。

黄至筠爱竹,个园之名便源于“竹”字的一半。

了解了这些历史,当您漫步在园中,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竹子时,便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在游览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提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园林的布局和主要景点。

这样在游览时,就能心中有数,不至于在园中迷失方向或者错过重要的景观。

进入园林,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每一处细节。

园林中的建筑是欣赏的重点之一。

扬州园林的建筑风格独特,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无不展现出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仔细观察建筑的构造、装饰,欣赏那些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

比如何园的片石山房,其假山的堆叠独具匠心,运用了“石涛叠石法”,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园林中的水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水的存在为园林增添了灵动之美。

有的园林以湖水为中心,周围环绕着亭台楼阁;有的则是蜿蜒的小溪贯穿其中。

欣赏水的姿态,看它平静如镜时倒映出的美景,或是在微风拂过时泛起的涟漪。

瘦西湖的湖水清澈,与两岸的垂柳、亭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植物景观同样不可忽视。

扬州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

春天的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夏天的荷花亭亭玉立;秋天的桂花香气扑鼻;冬天的梅花傲雪绽放。

在不同的季节游览园林,能欣赏到截然不同的植物景观。

此外,注意观察植物与建筑、山水的搭配,感受园林设计师的巧妙构思。

园林中的路径和廊道也是值得品味的。

它们不仅是连接各个景点的通道,本身也具有独特的美感。

有的廊道曲折迂回,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的路径则铺满了鹅卵石,走在上面,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建筑园林分析之扬州何园

建筑园林分析之扬州何园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建筑园林分析之扬州何园今年清明节时层去何园游玩,园内吸引了很多游人,还有学生在假山上写生。

人虽多,但圆子内却不嘈杂。

船厅内有人弹奏古筝,并且可以在此饮茶。

园内的工作人员清一色红色旗袍搭配着晚清时的古建筑,似乎真是回到了清朝末年。

但周围游人的身影又将思想拉回,似乎是现代与古代的交际。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

何园原址,为乾隆年间古园,名双槐园。

曾在何园寓居过的名人有: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六次来扬州,寓居在骑马楼东一楼;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寓居何园五年多,其旧居在骑马楼东二楼。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

何园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

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把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立交桥雏形。

何园规模庞大,面积为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就达7000余平方米,占50%以上,密度极高,反映清后期园林建筑过多的特点。

全园可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组成,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

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

古典园林赏析之扬州个园

古典园林赏析之扬州个园

古典园林之个园赏析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

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

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

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

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个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中空外奇、跌宕多姿的双峰夏山,是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与高超叠石技艺完美结合的产物。

中国画里有“夏去多奇峰”的意境,夏山的主体部份,正是利用太湖石柔美飘逸的曲线和形姿多变的品质,垒出停云之势,模拟夏去气象。

扬州历史上归属于江南文化圈,对江南园林造景艺术更是执牛耳,个园夏山,可说真切、唯美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江南山水。

秋山是全园的制高点,黄石山体拔地而起,峰峦起伏,有摩霄凌云、咫尺千里之势。

这座山,黄石间植丹枫,浓妆重彩,夕阳凝辉,霜色愈浓。

无论何时登临眺望,都会使人顿生一种秋高气爽之感。

秋山之上,有崎岖蹬道上下盘旋,曲折辗转,构成了立体交通,忽壁忽崖,时洞时天。

四季山中的冬山,是最富想象力的创意,以宣石堆砌的山脉,迎光时荧荧闪亮,背光处则幽幽泛白,皑皑残雪,与墙上凿出的二十四个风音洞相呼应,渲染出一派“北风呼啸雪光寒”的隆冬寒意。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巍然艮跨一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连接两山,楼前长廊如臂,拥抱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

抱山楼长廊,犹如凌空飞架的天桥,廊上漫步,不经意间就跨越了两个不同的季节,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扬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其独特而精湛的园林景观设计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扬州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因地制宜。

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密布,地势平坦。

园林设计师们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地理特点,打造出众多以水为中心的园林景观。

比如个园,就以四季假山和池塘为主要景观元素,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引水入园,营造出灵动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这种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使得园林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既不突兀,又能充分发挥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原有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而是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自然元素融入其中,创造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景观。

扬州园林在空间布局上讲究曲折幽深。

园林中的路径常常蜿蜒曲折,让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还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氛围。

例如,何园的复道回廊,将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视角的空间体验。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空间布局手法,避免过于直白和单调的设计,通过巧妙设置障景、漏景等元素,引导人们在园林中穿梭探索,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扬州园林的建筑设计精巧别致。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不仅造型美观,而且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建筑的风格和色彩也与园林的整体氛围相协调,多采用素雅的色调和简洁的线条。

像瘦西湖中的五亭桥,桥身秀丽,亭顶金黄,倒映在水中,如诗如画。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备实用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休憩、观景的场所。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建筑,也应注重美观与实用的结合,同时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使其成为园林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植物配置是扬州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

扬州园林中的植物种类丰富,搭配合理,注重季相变化。

春天有桃花、杏花争艳,夏天有荷花满池,秋天有桂花飘香,冬天有梅花傲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4-30[作者简介]华华(1965-),男,江苏江都人,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WuxiInstituteofCommerce2006年06月第6卷第3期Jun,2006Vol.6No.3【艺术设计研究】浅谈扬州园林建筑的自然意境华华(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2)[摘要]在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体系中,扬州园林以其对自然意境的不懈追求独树一帜。

通过对扬州园林建筑的基址选择、空间布局、借景手法、室内外装修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文章阐述了扬州园林的特点和对自然意境的再现。

[关键词]扬州园林;自然意境;设计手法;特色[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06(2006)03-0080-02古人认为山川自然具有与君子仁人相似的品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把自然物视为人的道德品质的一种象征,并使它带有了美的约定俗成。

自然万物以其变化万千的物态天趣显现宇宙自然的无限生机,使人“怡身”、“畅神”、“迎意”、“引心”。

大自然还可减轻人的精神压力,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牵移,从而摆脱烦恼。

凡此种种合成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传统文化,由此产生了抒情言志的诗、超尘脱俗的绘画和趣益横生的园林建筑。

扬州是园林城,园林建筑多为当年文人在此营构,人们把对大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手法再现于园林建筑中。

一楼一堂、一亭一廊均以富于绘画意趣的形象与其他造园要素艺术地组合在一起,体现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

一、扬州园林建筑的自然意境在基址选择上的体现我们的祖先认为“居山水间者为上”,即使取地城喧,也要百般技巧地引入自然情趣,使苔痕上阶,让草色入帘,以应心灵对自然之念想,达到“心远地自偏”的境界。

古代还有专门研究建筑的位置、朝向与天道人命的关系,摈弃其迷信的成分,不难发现风水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地制宜和巧于因借,要求人不违天而奉天时。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人是宇宙自然的产物,因此供人类活动生存的建筑也必须安排与自然力即风水协调一致。

扬州大明寺为传统寺庙园林,位于西北郊的蜀岗中峰之上,这里殿阁巍峨,松柏参天,林木葱容,环境幽雅。

基址可谓释家怀着虔诚的崇敬之心精心选择的,它将人类创造性的精神融入了庄严神圣的自然环境中。

它既是一座佛教庙宇,又是一方名胜。

三叉河为九龙佛地,扬州高旻寺在此临水而建,建筑各抱地势,高低错落,自得天趣。

山光岚影恰到好处,梵音钟声点到人心。

寺外运河水泊,涟漪平缓,微波荡漾,殿宇倒映湖中,衬以白云蓝天,其景秀丽、恬静、明洁、灵动。

丰乐下街的冶春园北依高阜,南临城河。

一道清河,如玉带一般,婉转弯曲,绕园而过;数间水亭,倒映碧水之中;周围树木葱茏,鸟语花香。

游客身临其境,临窗眺望,品尝细点,不仅是一种物质的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二、扬州园林建筑用借景手法达到对自然意境的追求园林之妙在于借。

中国人非常明了人在宇宙六合中的位置,留得无边在,敬之爱之,低徊之玩味之。

表现在建筑空间的处理和经营布局中,则是想方设法去接迎那无穷之宇宙自然,使“枕上见千里,窗中见万室”,饮吸无穷时空于自我,罗纳山川大地于门户,突破有限空间的限定,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交流的境界。

扬州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可以说是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所至。

通过借景,人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定,将自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1.移远就近。

扬州园林建筑在布局上着意于使主体建筑面对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在视觉上将有限的空间延伸到无穷的自然风景中。

个园的桂花厅是扬州园林中最为精美的一座厅堂。

桂花厅四面皆有佳景。

南面,正对园之入口月洞门,有绿竹遥曳于透空花墙之外,墙内湖石点缀于桂树之间。

正西,翠绿之竹成林,百年枫杨高挺。

东面与北面,有黄石丘山三峰,高峻绵延。

如此,筑于平地上的桂花厅,给人犹如置于山中之感。

寄啸山庄的楠木厅建于晚清,为主人会客之用,开敞古朴。

建筑南面不用落地隔扇,皆以大幅玻璃嵌于窗框之内,直接将厅外美景引至室内,因此也被命名为“熙春堂”。

2.因高借远。

传统建筑利用地形特征,依高居险,设置山廊轩阁、塔楼厅台,使远处山岗云影尽收眼底。

但扬州属江淮平原,土地坦旷。

为达到开阔眼界的观景效果,建筑常以楼、台的形式出现。

陈从周教授在《扬州园林》中写到:“扬州园林在建筑方面最显著的特色是利用楼层,大型园林固然如此,小型如二分明月楼,也还用了七间的长楼”。

二分明月楼是座不大园林,但长楼倚北墙而筑,南侧留80出空间凿池叠山,规划亭廊。

楼上南面一侧有敞廊,护以美人靠,形成登高观月的好去处。

瘦西湖四桥烟雨楼位于瘦西湖东岸,与小金山隔湖相望。

登楼凭栏眺望,北面的长春桥,南面的大虹桥,西边的玉版桥和五亭桥尽收眼底。

特别是雨天,景色尤佳。

只见四座桥笼罩在雨雾之中,忽隐忽现,弥漫空濛,如临仙境。

扬州园林建筑中,台的建筑十分丰富。

大明寺平山堂建于蜀岗之上,前有行春台。

登台远眺,可见江南隐隐青山,“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

欧阳修的一首“平山阑槛倚晴空”使平山堂显得气势磅礴,四望空阔,令人感到一种崇高的美。

栖灵塔九层高塔之下再有高台,远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凳临则眼界顿开,胸襟豁达,尽收扬州美景于眼底。

瘦西湖中的熙春台高高耸立与三级平台之上,建筑共两层,坐西朝东。

台前如《扬州画舫录》所述:“白石为砌,围以石栏,中为露台。

横可跃马,纵可方轨”,游人入门登楼,北望平山堂、栖灵塔远景,东观五亭桥近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3.小中见大。

建筑利用月洞门、花窗来借景构镜,“以小景传大景之情”,使人在建筑中也能于自然取得联系。

扬州瘦西湖中的吹台为三面加了月洞门的亭,它将五亭桥和白塔等景一一框入月洞门内,形成独特的观赏效果。

比如,观赏的角度正对着西方,五亭桥景则于正西月洞门的正圆景框内,而此时南向月洞门为竖长椭圆,正好将亭亭玉立的白塔的身影,恰到好处地逗入椭圆。

横卧的桥、竖立的塔,与正圆、椭圆的关系都恰如其分,对应得各得其所。

个园的月洞门开在一段面南的花墙上,两侧砌砖为坛,上植修竹、置笋石。

此景与门组合的十分自然。

个园以竹为胜,园门白色石额上“个园”两个字,翠绿鲜丽。

其中“个”字,又如一枝竹叶。

它与花坛上的绿竹、笋石一起,构成竹石迎人的妙景。

月洞门内,竹影摇曳,半隐半藏着池、堂、桥、树的姿影。

竹西公园园门门厅高轩,园内平台上筑一高大的屏墙,正中开长方洞口。

屏墙之后植竹叠石,让人仿佛见到一幅清雅的板桥竹石图。

园内竹西亭的飞檐翘角也遥遥入画。

这种景屏将藏景与泄景集于一墙,成为引景之设,组合于整个门景之中,引动游人入园的雅兴。

三、扬州园林建筑的外部形态所表达的自然意境从扬州园林建筑外部形态来考察,建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多因地制宜,依据地势及自然景观的轮廓特征,巧为铺设、点缀。

建筑有的与自然环境融合一体,有的与江山相发挥。

(1)通过建筑对自然的适应达到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统一。

扬州观音庵处蜀岗东峰,因其地势在扬州最高,构寺者大胆采用山寺的构造方式,建筑外部形态不强调对称,而是在山体顶峰以石块垒基,随山势筑殿。

山上古树蔽日,红墙高耸,楼殿参差,山与庵俨然一体。

若是清晨,云遮雾脱,诸建筑仿佛浮于云中。

(2)建筑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加强,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构成轮廓更为丰富,造型更具特点的景观整体。

五亭桥为扬州瘦西湖的标志建筑,以五亭与桥相接形成亭桥,其中间一亭最高,南北两亭相互对称,恰如莲花盛开在瘦西湖上。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月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如果说瘦西湖像一个婀娜多姿的苗条少女,那么五亭桥像一条五朵莲花组成的瘦美人的腰肢,更显示出她无比迷人的风采。

四、扬州园林建筑的材料与色彩所表达的自然意境由于人们习惯于自然界的色彩安排,在建筑色彩配置上,也不忘使其与自然取得联系。

天津大学彭一刚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这样分析:与北方园林建筑相比,江南私家园林的色彩则是朴素淡雅的。

在这里,构成建筑的基本色调不外是有限的几种:(1)以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2)全部木作呈栗皮色和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3)院墙均为白粉墙。

由于灰、栗皮、墨绿等色调为调和、稳定而又偏冷的色调,不仅给人宁静幽雅的感觉,而且极与自然界中的山石、水、树等相调和。

粉墙青檐与绿水清山、蓝天白云相辉映。

尤其在多雨江南的迷蒙细雨中,这种色彩倾向使园林建筑完全与自然融会在一起。

扬州园林建筑的色彩配置也是以追求朴素淡雅的色彩倾向为主。

如私家园林墙壁的处理:四周是磨砖砌的高墙,以原材精工取胜。

内墙与外墙相同,凡在需增加反设效果或需花影月色的地方,酌情粉白。

园林建筑色彩配置的另一种倾向是追求绚丽的色彩效果。

“文井莲华,壁柱彩画”,“玳瑁金椽,琉璃玉照”,这些都是古人对色彩配置的生动写照。

这种色彩倾向历来都是受左于帝王的统治意识,但不可否认古人对自然之有情观念。

五亭桥亭顶敷黄色琉璃瓦,檐脊呈绿色,雕梁画栋,典雅瑰丽。

总之,色彩的配置,不论是前者的淡雅,还是后者的华丽,都力求一种与自然界色彩的统一,与自然环境相应协和。

前者合意于自然,虽无彩而孕万象;后者投情于自然,并起而效仿。

淡妆浓抹,浅墨重彩,都体现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

五、扬州园林建筑的室内装修细节所表达的自然意境盆景是扬州园林建筑室内外陈设的一个重要构成,它缩名山大川、孤树密林于一身,小中寓大,给人以置身真山水间的感觉。

扬州盆景亦称扬派盆景,分树桩盆景、山水盆景等。

树桩盆景高不盈尺,却千古奇秀。

松、柏、黄杨、菊花、山茶、杜鹃、茉莉都是盆景的好主题。

山水盆景分旱盆和水盆两种,咫尺山林,别出心裁。

以这些盆景来点缀建筑,使人虽不能卜居名山,也可以一卷代山,一勾代水,“缩龙成寸”,坐游之,卧游之,目游之,沟通与大自然的联系,神会自然。

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还体现在扬州园林建筑中的匾联字题上。

建筑的意境,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

这种形式犹如书画中的题跋,很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

如瘦西湖中的月观。

建筑三间,朝东面水,临湖一面为雕花槅扇,其余三面开窗。

内悬“月观”横匾,两侧悬郑板桥抱柱联:“月来满池水,云起一天山”。

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匾联,确实可以感到一种盎然的诗意。

再如瘦西湖的风亭,仅一几两椅,人们但却借清代大诗人阮元所题的匾额写下了“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的佳句,以抒发一种高雅的情操与意趣,匾联字题之中道出了人对自然的情谊,也使自然界的“花柳山水”倍添生色,是建筑和自然结合得更富诗意。

(下转第90页)81六、结语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在扬州园林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这种追求却正在淡漠。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拥有了空前强大的建设力和创造力,也同样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和毁灭力量。

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水平的提高又促使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采取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近视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